人教版七下语文导学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俞华芳【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凝练的四字短语。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闻一多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自主学习】一.字词积累结合书中注释和“读一读,写一写”的相关内容,积累词语,并标示出疑难。
方法指引:圈画、积累文中的美词、生词、难字,特别关注成语、四字短语及多音字。
1、注音自测: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慷慨.淋漓()校.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卓.越( )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深宵.( )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钻探.( ) 漂.白()警报迭.起( ) 气冲.斗牛( ) 衰.微( )2、生词解释——把你不理解的词解释在书上,准备课堂考验。
3.用词一得:在日常生活中,四字短语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四字短语的连用是一种人们爱读、爱记、爱用的语言表达形式。
你从此文的朗诵中可以体味到运用四字短语的哪些妙处?美点归纳:二.资料索引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臧克家和闻一多臧(zđng)克家(1905—2004),享年99岁,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导学案第二课时1.揣摩品析精彩词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活动一:品析词句,感受学者形象1.提出学习要求:文章第3段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述,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列任务。
(1)圈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2)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学者形象。
2.圈画品析四字短语。
请同学们再次精读第3段,完成以下任务。
(1)圈画出第3段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在全班分享交流。
(2)细品这些四字短语,并揣摩其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3)说说四字短语的运用体现了本文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创设情景,合理想象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情景,发挥合理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做研究时的情景。
情景: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要求:尽量遵从原文,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章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活动二:合作探究,感悟革命家形象1.归纳学习方法。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感悟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学习方法。
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方法来精读课文第15—18段,体会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形象。
3.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4.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朗读提示:(1)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2)注意读出四字短语所包含的精神和气势。
(3)体会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不畏牺牲的革命家精神。
◆活动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朗读闻一多的《红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红烛逋唬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导学案第一课时1.梳理行文思路,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精当的选材。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1.了解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闻家骅,字________,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________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主要经历:1912年考入________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________》;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________》;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________,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________”。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________》,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交很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4.加点字注音地壳._____仰之弥.高_____ 兀.兀穷年_____ 校.补_____ 锲.而不舍_____ 沥.尽心血_____赫.然_____ 炯.炯目光_____ 群蚁排衙._____ 函.寄_____目不窥.园_____ 迥.乎不同_____ 漂.白_____ 警报迭.起_____ 气冲斗.牛_____◆活动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1.听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在这首歌中,你们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2.初识人物学生阅读教材课下注释中闻一多的简介,设问:结合闻一多先生的简介,你觉得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闻一多-导学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查找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文章选材的特点。
2.我要通过组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难点)3. 我要感受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做一个小小爱国者。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课前学习】(一)助读材料:(了解即可)
背景简介:闻一多先生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古典文学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
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
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
题目解说:本文原题为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可见作者是从“说”和“做”两方面追记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的。
作者简介: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是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员,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代表作: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
诗集《从军行》、《淮上吟》;散文集《随枣行》。
(二)基础闯关
我的词库:(读准字音,掌握词义)
弥高无暇无瑕函寄卓越悼念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气冲斗牛
(三)放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尤其是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四)找到文中叙述的句子和议论的句子(在文中划线标注即可)?
【文本探究】达标测评
1.文中闻一多的双重身份是什么?
2.不同身份的闻一多是怎样“说”和“做”的?
3.从闻一多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外拓展】假如闻一多先生被评为“最佳爱国奖”,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反思感悟】
1。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主备人:蒋艳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1、品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领会其内涵。
2、领悟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精神品格。
【课时】一课时自主学习案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弥.()高校.()补赫.()然迭.()起qiè( ) 而不舍无xiá()顾及jiǒng ()乎不同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诗兴不作:兀兀穷年:一反既往:气冲斗牛:3.你认为本文的体裁是人物传记还是散文?谈谈你的看法。
4.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伟大成就,并整理下来。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文章从和两方面表现出闻一多崇高的精神品格。
作为学者方面,作者写了他、、三方面的成就;作为革命家方面,作者又列举了、、三方面的事例。
课堂探究案一、自主合作学习:1、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自主完成:⑴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请找出来。
请归纳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性格的主要特点。
⑵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⑶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思考,小组合作:⑴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请你再为本文补充一、二个事例。
⑵读课文后,你觉得闻一多先生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从闻一多先生身上,你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
三、当堂练习:1、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对某位著名人物的认识与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默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简要赏析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6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限时完成【预习案】;自主思考【探究案】中的问题。
2、依据预习案中知识与问题导引认真思考问题,在课本勾划标注相关知识点,并标明序号。
3、体会知识内在的联系,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写在【我的疑问】处,以备课堂上重点突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成语含义并积累。
2、学会梳理文章结构,把挖过渡段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感受文章写作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感受他嫉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感受文章写作艺术特色。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预习案一、知识导引:阅读《金牌学案》p42的“了解作家作品”和课文P91注释1,了解诗人臧克家和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后完成下列填空。
1、臧克家,省诸城人,著名诗人。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成名。
因此被誉为“”。
为广大读者熟知和喜爱。
2、闻一多,省浠水人,、学者、。
是臧克家在青岛大学读书期间的老师,关系十分友好,视为知己。
在(民主战士)被暗杀后,闻一多先生明知会可能遭遇刺杀的情况下,还毅然参加了追悼会,并在会上进行了“”痛斥反动派的暗杀行为,坚决维护民主自由,与反动派进行了最后的斗争。
(参考文献在“反馈案”部分)在追悼会结束当晚,闻一多先生也被暗杀了。
二、自主预习完成练习:一、词语积累梁开中学导学案装订线注音、正字、解释词语赫然 ( )沥尽心血()气冲斗牛()迭起()锲而不舍()兀兀穷年( ) 弥高()心会神凝()迥乎不同()1、气冲斗牛:2、慷慨淋漓:3、一反既往:4、迥乎不同:5、锲而不舍:6、兀兀穷年:7、沥尽心血:8、潜心贯注:9、心会神凝:二、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完成下列图表。
探究案一、课文注释①提到,原题目是“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臧克家本人同意,改为现在的题目。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及答案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典籍(jí) 慷慨(kāng kǎi) 迭(dié)起赫(hè)然淋漓(lín lí)目不窥(kuī)园兀兀(wù)穷年沥(lì)尽心血无暇(xiá)及此迥(jiǒng)乎不同仰之弥(mí)高锲(qiè)而不舍炯炯(jiǒng)目光2.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作者链接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法.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一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他是近代著名。
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
闻一多:,,。
他的代表作《》、《》。
因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民主战士李公朴的无耻行径,在昆明惨遭杀害。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2、给下列生字词注2.音释义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暇():群蚁排衙()地壳():校补()二.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并讲解以自由组合形式探究质疑:(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为什么?(2)、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3)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4)、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典籍(jí)慷慨(kān。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备课人刘婷婷审批人邱丽授课人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题《闻一多先生说和做》课时第二课时流程具体内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研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学法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检测1、课文从和两个角度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其特点分别是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1)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2)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很不一样。
自学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4、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5、“一月不梳头”出自杜甫诗句“百年深得醉,一月不梳头”,说明杜甫奔波一生,难得在成都草堂有较安定的生活,故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你认为文中用这个典故有何用意?6、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7、“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8、用一句话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知识链接:①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②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学法指导:参考一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从课文中找句子。
)(学法指导:找相关语句来分析他的形象。
)展示(温馨提示:将你们组展示的题及答案经过讨论后添加在这里。
)反馈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正浓。
(2)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的成绩。
A、兴趣衰弱卓越B、志趣衰微优异C、志趣衰微卓越D、兴趣衰弱优异2、下列句子从表达方式看,各属于什么?(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科目导学案(总: )课题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 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2、整体把握课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 品读课文, 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学习指导: 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至少两遍, 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然后完成注音、解释, 并认真做好的面的填空题。
1. 给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钻.探()地壳.()无暇.()漂.白()硕.果()校.补()赫.然()迭.起()慷.慨()淋漓..()臧.克家()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炯炯..目光()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2. 成语填空。
潜心()注心会神()()而不舍()尽心血一反()往()乎不同群蚁排()无()及此3. 解释词语。
锲而不舍....心会神凝....: .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迥乎不同一反既往群蚁排衙气冲斗牛..昂首挺胸4.你对课文了解吗?(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 _、___ _、__ __, 该文的作者是____ _(2)人家说了再做, 我是_______ _。
(3)仰之弥高, 越高, 攀得越起劲;______ __, 越坚, _______ _。
二次备课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聚焦】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什么作用?①“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难点突破】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作为学者: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
作为革命家: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再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大无畏,视死如归。
【走进作者】臧克家,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主要代表作有《难民》、《有的人》诗集有:《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黎明鸟》。
长诗:《自己的写照》等。
1932年以一篇《老马》成名。
【背景追溯】闻一多,本名家骅,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出版过诗《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拓展链接】闻一多挽联①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周恩来、邓颖超挽李公朴、闻一多联)②继两公精神,再接再厉争民主;汇万分悲愤,一心一德反独裁。
(毛泽东挽李公朴、闻一多)【自主学习案】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衰.微(shuāi)赫.然(hè)迭.起(dié)高标.(biāo)弥.高(mí)校.补(jiào)目不窥.园(kuī)2.辨析下列字形籍: (jí)籍贯锲: (qiè)锲而不舍迥: (jiǒng)迥然藉: (jí)狼藉契: (qì)契机炯: (jiǒng)炯炯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秦金平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自己的权益自己要维护,一个崭新的中国不会由一群奴才来建设--胡适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主旨。
2.体会文中形象描写的作用,理解成语的含义。
3.把握本文精心选材、重点突出的写法。
重(难)点预见: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赫然()心会神凝()慷慨 ( )一反既往 ( ) 迥乎不同 ( ) 锲而不舍()2.解词:赫然:弥高:心会神凝:锲而不舍:一反既往:迥乎不同:四、自学指导(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2.从文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3、说说本文多用古词、文言词的作用是什么?五、合作释疑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3.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六、当堂训练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一课时文本感知诊断性测试1. 潜 hè qiè dié沥衰 jiǒng 慷 dǒu wù2.A 点拨: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迴”应为迥,“即”应为既3.更加 2.刻 3.劳苦的样子 4.差得远 5.空闲 6.偷看4.D.点拨: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异。
5.〔1〕比喻〔2〕比拟〔3〕比喻〔4〕反复点拨: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望闻问切”这种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6.〔1〕记叙〔2〕描写〔3〕描写〔4〕议论抒情点拨: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7.〔1〕√ 〔2〕╳ 〔3〕√ 〔4〕√ 点拨:本文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是一篇很精粹的散文。
8.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第二课时文本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1〕“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2〕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兴盛起来的方法。
〔3〕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说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2.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3.学者: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
革命家: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4.要点: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重点语段阅读5.直接点题。
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6.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7.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8.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9.废寝忘食10.“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C 点拨:A项“锲”应读qiè; B项“弥”应读mí,“校”应读jiào ; D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2.B 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3.〔1〕藉——籍〔2〕栽——裁〔3〕棵——颗4.〔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臧克家 ,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 ,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 ,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 ,引起他深切的同情 ,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 ,初步奠定了根底。
1926年秋到武汉 ,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 ,受国民党当局迫害 ,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 ,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 ,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为广阔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 ,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 ,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 ,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出版了?参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 ,在上海主编?文讯? ,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挖苦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 ,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 ,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 ,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 ,并任复刊后的?诗刊?参谋。
2、闻一多 ,本名家骅 ,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8年后 ,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 ,他就留了一把胡子 ,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 ,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 ,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 ,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 ,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主备人:蒋艳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
1、品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领会其内涵。
2、领悟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精神品格。
【课时】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弥.()高校.()补赫.()然迭.()起
qiè( ) 而不舍无xiá()顾及jiǒng ()乎不同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诗兴不作:兀兀穷年:
一反既往:气冲斗牛:
3.你认为本文的体裁是人物传记还是散文?谈谈你的看法。
4.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伟大成就,并整理下来。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文章从和两方面表现出闻一多崇高的精神品格。
作为学者方面,作者写了
他、、
三方面的成就;作为革命家方面,作者又列举了、、
三方面的事例。
课堂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
1、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⑴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请找出来。
请归纳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性格的主要特点。
⑵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⑶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思考,小组合作:
⑴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请你再为本文补充一、二个事例。
⑵读课文后,你觉得闻一多先生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从闻一多先生身上,你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
三、当堂练习:
1、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对某位著名人物的认识与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默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简要赏析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当堂测评案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怀鲁迅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封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握紧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天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之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鲁迅死的意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中谈到“这不是寻常的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用原文回答)
3、品味语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a、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b、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教学反思:
附部分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4、散文。
本文写作意图不在于介绍闻一多的生平经历等,而在于选取人物的典型事迹,表现人物美好的思想品格,表达作者的赞美、敬重之情,所以是散文。
5、学者革命家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课堂学习:
二、自主合作学习:
3、(1)思想性格:前期,不畏艰辛、刻苦严谨、敬业执著;后期,大义凛然、言行一致。
(2)a:“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说法。
b、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追求民主革命胜利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3)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阔步、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起到了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4、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1)美国留学期间,闻一多为表达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写下《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2)围绕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英雄气概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