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破产率分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破产率分析-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其中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宣告破产。在中国每天有2740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破产。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是我们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的13倍。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平均寿命是我们的十几倍、几十倍,导致这样后果的原因很多,但跟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缺乏规范的、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大家也都知道,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都普遍积极地采取规范的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
中国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金融制度分析-
2. 65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各年,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
二、企业融资结构的金融制度约束
1、金融制度二元化特征明显,即金融制度安排具有内在的排斥民有经济的特性
从金融制度的作用上看,现行的融资体制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提供金融资源的特殊工具。从间接融资来看,大中城市的金融机构有明显的大企业信贷偏好理念,而地县(市)一级的金融机构主要支持的对象是中小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缺乏资金通道。从直接融资来看,资本市场最初目的是为了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增加外源融资的渠道,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而建立起来的。而且,政府对资本市场干预程度较深,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甚至支配,必然限制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渠道获取资金。
2、资本市场体制性缺陷
(1)资本市场内部的非均衡发展。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
“强股市、弱债市;强国债、弱企业债”的结构失衡特征。一方面,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据统计,到2004年底,通过A股市场的融资额为10291亿元,企业债券融资额却只有1388亿元。[5]另一方面,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很小。以2004年债券发行的结构为例,国债融资达6923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为327亿元,仅占国债融资总额的4 .7%.资本市场内部结构失衡,使资本市场发展不能很好地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无法解决企业长期资金融通的问题,而且风险将过度集中到股票市场上。当前中国股市长达五年的持续低迷,已使企业长期资金来源严重受阻。
(2)资本市场缺乏层次,必然导致大量的资源不能有效而迅速地配置。以美国为例,其资本市场至少包含全国性证交所、地方证交所、第三市场(上市股票的场外交易)、第四市场(大机构和投资家之间直接交易)、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纳斯达克小型市场、OTCBB(小额股票挂牌系统)、粉红单市场(PinkSheets)等多个层次,其中后三个层次的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的资本交易提供服务的,入市标准也逐层降低。可以说,美国的资本市场能够在世界上保持最大的规模、最强的竞争力和最高的市场效率,在一定意义上有赖于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尽管我国在深交所开设了中小企业板,但证券交易仍被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之内。
3、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的约束。
近年来,国有银行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授信管理体制,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基层行贷款权限逐级减小,大额贷款基层行往往只有贷款实施权,而没有决策权。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信贷终身负责制”,却没有与之对应的激励机制,这种制度安排必然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投放贷款时小心谨慎,把降低资金风险当作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导向,从而加剧其惜贷慎贷现象。银行信贷制度的不完善,致使政策指导效力不足;另外,信贷产品不充足,使政策指导缺乏有效的依托和支撑。这使得原本融资渠道单一的企业获取资金难上加难,加大了发展难度。
三、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的金融制度改革建议
最优的企业融资结构应该是使企业融资结构保持充分的可变性,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转化而不断得以优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今后中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发展方向必将是以内源融资为主(提高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可以降低风险和融资成本),以外源融资为辅。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融资比重减少,证券融资逐渐增加并占据主要地位,且债券融资的地位又应该高于股票融资,在形式上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从金融制度的角度考虑,为了给企业融资结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首先,资本市场体系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就其分工来看,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二板市场准入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更需要后一层面的资本市场。我国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仍然占据绝大部分,所以说中小企业板乃至创业板不可能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可以由原来证券交易中心、现有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以及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改造而成。鉴于过去区域性证券市场的教训,建设这一市场要注意规范和强化监管,如股票上市交易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则;股票托管清算系统;市场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规则;交易规则;信息披露等。
其次,加速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并注重发行主体多元化。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负债融资的增加能够增大企业总体的效应水平。因此,作为企业长期资本融资的主要途径的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直接制约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问题。同时,由于投资者购买大企业发行债券时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弱,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会使大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变小,迫使银行在管理信贷资产时,调整其客户对象,将目光更多的集
中到中小企业上面。
2、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强化信息评估体系,调整金融产品结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其“三性”的统一,因此我们似乎不应该过分指责银行为规避风险而惜贷。然而,作为主要的金融机构,作为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大量存款无法贷放出去,同样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无论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都将面临风险,如果银行业将客户目标过多定位在大企业身上,而不转变观念积极开发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则将难以适应未来市场和制度变迁所带来的挑战。在2004年10月29日中央银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强化信息评估体系,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开拓中小企业贷款市场。除此以外,还应该大力开发多种衍生金融工具,创造众多的避险工具和技术使风险分散化。另外,国有商业银行也要转变观念,积极扶持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速度快、在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的中小民营企业。
3、重视培育中小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