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合集下载

妇科常见病及用药知识ppt课件

妇科常见病及用药知识ppt课件
4
❖ 此外,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 潮1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潮者称为“居经” 或“季经”,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还 有终生不潮却能受孕者,称为“暗经”。受 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 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或 “垢胎”。
5
妇科常见病的分类及病因
阴 道
❖ 滴虫阴道炎 ❖ 念珠菌阴道炎 ❖ 细菌性阴道炎
❖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 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此外,单纯疱疹病毒也与此相关。
13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根据糜烂面积 大小可分为: ❖ Ⅰ度(轻):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单纯型) ❖ Ⅱ度(中):面积大于1/3而小于2/3(颗粒型)
❖ Ⅲ度(重):2/3面积以上(乳突型)
3、聚维酮碘:本品为消毒、防腐药。作用机制:本品接触创面或患处 后能解聚放出所含碘而发挥杀菌作用,对组织刺激性小。
10
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
4、黄藤素:为抗感染植物药,对真菌有抑制作用。每晚1 粒,连用10日 ❖ 5、硝酸益康唑:50MG,每日1粒,15日1疗程。150mg, 3日1疗程 ❖ 其他制剂有:复方莪术油栓、双唑泰栓、洁尔阴泡腾片、 制霉素阴道泡腾片 ❖ 中成药:中医将阴道炎统称为带下病,辩证可分为:湿热 下注、脾虚湿盛、肾虚等证型。
12
宫颈炎症
❖ 宫颈具有多种防御功能,但容易受分娩、宫腔操作的损伤(人流)。根 据病情缓急可分为急性宫颈炎(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 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和慢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可刺激外阴瘙痒,伴腰酸及下腹部坠痛, 常有下泌尿道症状“尿急、尿频、尿痛”。一般静脉给药:头孢曲松钠 250MG,肌注;头孢克肟400MG,P.O.,氧氟沙星40MG,P.O.。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考点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考点复习

月经先期证型症状治法方药脾气虚证月经周期提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补脾益气摄血调经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中成药:人参归脾丸、当归丸肾气虚证月经周期提前+腰膝酸软,面色晦暗或面有暗斑。

舌淡暗补益肾气固冲调经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中成药:女金丹丸肝郁血热月经周期提前+色红质稠,或胸闷胁胀,或心烦易怒,舌红,脉弦数疏肝清热凉血调经方剂:丹栀逍遥散中成药:丹栀逍遥丸 月经后期证型症状治法方药肾虚周期延后+量少,色暗淡,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补肾养血调经方剂:归肾丸中成药:春血安胶囊、天紫红女金胶囊血虚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或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补血益气调经方剂:大补元煎中成药:复方益母草膏、四物益母丸气滞周期延后+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胸胁乳房胀痛理气行滞调经方剂:乌药汤中成药:益母丸、得生丸、调经丸、调经活血片技巧:生母调经,不要滞后痰湿周期延后+头晕体胖,或带下量多黏腻。

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燥湿化痰活血调经方剂:芎归二陈汤中成药:二陈丸 月经前后无定期证型症状治法方药肾虚证经行或先或后+色淡暗;或腰骶酸痛。

舌淡苔白,脉细弱补肾调经方剂:固阴煎中成药:鹿胎胶囊脾虚证经来先后无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纳呆食少。

舌淡,苔薄,脉缓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剂:归脾汤中成药:归脾丸、薯蓣丸肝郁证经来先后无定+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时叹息,嗳气食少。

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疏肝理气调经方剂:逍遥散中成药:妇科调经片、香附丸、妇科十味片 月经过少证型症状治法方药肾虚证经行量少+伴腰骶酸软,小腹凉,夜尿多。

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剂:归肾丸中成药:妇宁康片、调经促孕丸、巴戟口服液气血亏虚经血量少+经色淡红,伴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经行小腹绵绵作痛补气养血和血调经方剂:滋血汤中成药:驴胶补血颗粒、八珍益母丸、十二乌鸡白凤丸、养血当归糖浆痰湿经血量少+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倦怠乏力,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运脾化痰和血调经方剂:六君子加归芎汤中成药:益母丸合二陈丸血瘀经血量少+色暗红,或夹有小血块。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病证方及趣味巧记总汇

中医妇科病证方及趣味巧记总汇

中医妇科病证方及趣味巧记总汇妇科有点和外科完全相反,辨病概念相对容易,除了个别证型需要注意,辩证也容易,无怪乎涉及阴阳虚实寒热的区分,但在选方却完全是懵逼,妇科专方多。

如果之前没有过多学习运用中医妇科相关知识,那么记忆运用时会感觉太痛苦了,因为不同的病相同的病证,却不同的方子。

妇科的用方要记得东西很多,妇科病主要掌握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妇科杂病等。

总之妇科学习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应该多用些时间进去。

一.以下是妇科病证方相关可背诵的资料,请大家多背多记。

月经病01.月经先期先期连续早七天,气虚血热两因连。

脾虚归脾补中益,肾虚归肾固阴煎。

阳盛血热用清经,阴虚两地凉血痊。

肝郁血热不难治,方用丹栀逍遥散。

用方趣记:丹青两不顾。

02.月经后期后期推后多七日,不通不荣两因迟。

当归地黄应肾虚,血虚补元煎来治。

实寒良方虚金匮,乌药专治是气滞。

辨证清楚用方明,芎归二陈去痰湿。

用方趣记:美女直播流行袒胸露乳——当今大量捂胸。

当——当归地黄饮,今——金匮肾气丸,大——大补元煎,量——良方温经汤,捂——乌药汤,胸——芎归二陈汤。

03.月经先后无定期先后不定期,责之脾肾肝。

肝郁逍遥散,肾虚固阴煎。

肝肾定经汤,牌虚归脾丸。

用方趣记:硅谷上市企业市值随股市波动而不定(不定期)小(道遥散)硅(归脾丸)谷(固阴煎)。

以上为月经周期出现问题: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

04.月经过多月经过多辨分明,脾虚举元或安沖。

血热通用保阴煎,失笑一下血瘀通。

用方趣记:失保举——失去了保护托举,所以月经过多。

失——失笑散,保——保阴煎,举——举元煎。

05.月经过少过少不通与不荣,血虚滋血或小营。

当归地黄补肾虚;血瘀通瘀或桃红。

痰湿苍附导痰妙,二陈芎归亦有功。

用方趣记:秭归是屈原沉江之地,属楚国。

楚王率兵出征,结果兵力太少,打不过敌方,仓皇逃回秭归。

仓——苍附导痰丸,逃——桃红四物汤,秭——滋血汤,归——归肾丸。

以上为经量的异常:过多,过少。

06.经期延长经期延长仔细辨,气虚便下举元煎。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

鉴别诊断思路
1、月经正常,经后发病。 2、主诉:下腹疼痛伴带下量多7天, 发热1天。 3、症状:下腹疼痛,带下量多黄, 发热,无呕吐及腹泻,无咳嗽咽 痛。 4、查体: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


病案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痛。
5、妇检: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 6、血常规:血象增高,血色素正常。 7、妇B超:附件区反射杂乱。
宫颈内口紧闭及宫颈分泌粘液栓,可防病原体入侵。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是消除宫内感染的有利条件。
输卵管纤毛运动及其蠕动,有利阻止病原体侵入。
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内原性病原体(寄居阴道内菌群)
需氧菌 厌氧菌

外源性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球菌 绿脓杆菌 结核杆菌
盆腔炎传播途径

抗生素治疗原则:

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采用联合用药。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素。 所以,用药之前宫颈分泌物的实验室的检查很重 要!!
治疗原则
抗生素经验联合用药

喹诺酮类+甲硝唑类
病原体: 需氧菌、厌氧菌 性病病原体

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甲硝唑类
三代头孢类+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
1)湿热瘀结: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 感,甚或有包块,伴低热起伏,带下量多、 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弦滑而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四妙散合失笑散加味 苍术10g 黄柏10g 薏苡仁20g 牛膝10g 五灵脂10g 蒲黄10g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 片、妇康口服液等。
根据1可排除异位妊娠 根据2初步考虑盆腔炎性疾病 根据3初步排除急性阑尾炎 根据4考虑有腹膜刺激征 根据5可考虑盆腔炎存在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王诗源第一部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一、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假设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

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模板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模板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第一部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一、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

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概述。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结合患者个体化特点和病情的发展规律,制定的一套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它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行为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全程贯穿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全过程。

二、实施步骤。

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孕产史、病史、家族史等,全面分析病情。

2. 望闻问切,运用中医四诊方法,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倾听患者主诉,了解病情。

3. 辨证施治,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 调理养护,除了治疗疾病,还要进行调理养护,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摄、心理疏导等,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 随访观察,治疗结束后,要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实施要点。

1. 个性化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因人而异。

2. 综合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要结合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3. 康复关怀,治疗结束后,要进行康复关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饮食调理,促进康复。

4. 定期随访,治疗结束后,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四、实施效果。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五、总结。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是一种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行为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它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是中医妇科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传统优势的体现。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本章预计分值:20~30分第一节治则与治法考点精讲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疗方法。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指的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

(一)治标与治本根据病证的标本主次不同,在治疗时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分为: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临床治疗时应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多为肺肾阴虚导致,治疗时不应使用一般的治咳方法治其标,而应该采用滋养肺肾之法来治其本。

3.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该标本兼治。

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时,标本俱急,治疗时应标本兼顾。

另外比如,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应该采用益气解表的治法,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标本兼治。

(二)正治与反治独家记忆正治与反治1.正治,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口诀为:整你。

注解:整=正=正治,你=逆=逆治。

2.反治,又称“从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口诀为:饭桶。

注解:饭=反=反治,桶=从=从治。

3.正治与反治的理解正治和反治是本节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现象)和证候性质(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1)正治是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故又称“逆治”。

如针对具有“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临床表现的实热证患者,应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即为“逆治”。

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2)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

如疾病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表现出寒的假象(实质是热),反用寒药治疗。

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疗的方法。

妇产科常见病种的雷火灸疗法

妇产科常见病种的雷火灸疗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 适宜技术



(一)灸的起源 灸疗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同疾病进行斗争中总结出来的 一种治疗方法。 (二)灸的发展 【用灸材料】:刺激性中草药物、艾叶 【治疗技术】: 三国《曹氏灸方》(已佚)、 宋代庄绰《膏肓腧穴灸法》、闻人耆有《备急灸方》、 西方子有《明堂灸经》 明代叶广祚《采艾编》 清代吴亦鼎《神灸经论》 【灸的种类】:火热灸(悬灸与实按灸)、非火热灸 实按灸:李时珍《本草纲目》 “雷火神针” 风寒痹症
二、赵氏雷火灸的由来、发展与创新
(一)赵氏雷火灸的由来、发展


赵氏雷火灸简称“雷火灸”,雷火灸是专利名称。 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重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 研究所所长赵时碧总结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在“雷 火神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改 革配方和用法创新发展出来的灸法。 完成国家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列为国家中医适宜 技术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
(二)赵氏雷火灸的创新




创新:1、中医辩证施治,配制成不同的雷火灸条。 2、实按灸法改为悬灸疗法,并创新了多种 治疗疾病的手法。 3、 “以面罩位带穴”、拓展灸疗腧穴。 4、超强热力(240度)、大量远近红外线辐 射。 5、药力峻猛、渗透力强。 6、扩大了中医火热灸法治疗疾病的范围。 7、雷火灸系列灸具。
四、赵氏雷火灸的原理、特点及作用
(一)赵氏雷火灸的原理

赵氏雷火灸是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 红外线幅射力和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 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共同达到温通经络、调 节人体机能来治疗人体疾病。是以现代医学 理论为指导,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火 热、红外幅射力与药力在人体面、位、穴的 强力渗透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经络的治病方 式。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一、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护理方案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药诊疗方案一、病名及诊断: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

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临床上有单纯“胎漏〞,但“胎动不安〞必有“胎漏〞。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前兆流产、前兆早产。

胎漏、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顿,多能继续妊娠。

假设阴道流血逐渐增多,兼症加重,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漏、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展保胎治疗。

假设胎动不安病情开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

假设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假设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本病假设发生在妊娠中、晚期,那么类似于西医学的前置胎盘,诊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肾虚、气虚、血热、血虚、外伤、症瘕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以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三、辨证论治:胎漏:辨证时要根据阴道流血的量、色、质及其兼症、舌脉等综合分析始能确诊。

治疗大法以止血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益气、清热等法。

遣方用药时不宜过用滋腻、温燥、苦寒之品,以免影响气血的生化与运行,有碍胎儿发育。

胎动不安: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展综合分析,指导治疗。

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根底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那么。

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

假设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一〕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必兼:腰酸腹痛、胎动下坠〕,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中医专业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中医专业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标准(体例)试行第一部分课程的描述(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效果六、教学条件1、教材使用与建设2、运用配套实验教材和实践教学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教学设计理念)一、教学内容及要点(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和课程自身特点为准则,适当选取并整合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四、课程考核内容设计第三部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一、师资队伍建设二、教学研究涉及的领域、教研活动第四部分关于课程基础平台建设第一部分课程的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运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特色学科,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医妇科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社会需求,面向中医药现代化、面向基层及社区医疗的实用型中医人才。

【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2.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证的概念、辨证论治及处方用药。

3.熟悉妇科各病证的病因病机.4.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各病证其他疗法、预防保健及计划生育。

【能力目标】1.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论。

2。

掌握妇科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四诊正确收集妇科资料.3.能用中医理论对妇科常见疾病作出初步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用药.4.具有病案分析,规范书写门诊、住院病历的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能吃苦不怕累的治学精神。

2.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医即为人”的思想.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团体协作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妇科病的发生原因1、病因病机病因即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病机即疾病产生的机理。

中医妇科认为,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暑失调等,甚至与年龄、季节、地域、体质等有关。

在病机方面,中医妇科认为,疾病的形成与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失调有关。

2、外感内伤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有外感和内伤两种方式。

外感即外界的邪气通过皮肤、口鼻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病变,如湿邪、寒邪、热邪等;内伤即由内在的因素引起疾病,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等。

3、妇科常见病因中医妇科常见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经络气血运行失调等。

在经期生活中过度劳累、疲劳、情志不宁、饮食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闭经等疾病。

二、妇科病的诊断1、望、闻、问、切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其中望诊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舌体等方面,闻诊包括听取病人语音,闻其气味等,问诊包括询问病人的病情,切诊则主要是通过脉搏和脉象来诊断。

2、辩证分型在中医诊断中,辩证是十分重要的。

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望、闻、问、切的情况,辨明病情的实质,分辨病证的虚实,辨别病证的寒热,以便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3、八纲辩证中医辩证的方法之一即为八纲辩证。

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会通过辨别病情的八纲(即表里、寒热、疼痛、脉象、舌象、汗象、唇色、尿便)来进行辩证,以确定病人的病性病机,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三、妇科病的治疗1、中药治疗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妇科疾病较为常见的病名有月经不调、痛经、病后调理、产后恢复等。

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具有调经补血、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滋养身体等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妇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针灸手法有调理月经、痛经、闭经、不孕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第一部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一、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

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五)滋肾养肝肝肾同司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

肝肾又为冲任之本,所以肝肾不足产生的病变可影响冲任;冲任损伤,也可涉及肝肾。

一般常见的崩漏、经闭、胎动不安、滑胎、不孕等大都由肝肾不足所致。

因此,肝肾不足,冲任损伤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应以滋肾养肝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杞菊地黄丸之类,并应根据具体病情佐以血肉有情之晶。

滋肾养肝即是益冲任之源,源盛则流自畅,其病自愈。

(六)温肾健脾脾主湿,肾主水,水湿同根,根于命火的虚衰。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或日久化为痰浊,可导致经行泄泻、妊娠肿胀、带下病、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病。

治疗宜温肾健脾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神丸合健固汤、温胞饮之类,同时根据水湿、痰浊的不同情况兼用燥湿、利水、化痰之晶。

:总之,补肾滋肾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熟练运用,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子,肾气未充,补肾滋肾就更为重要。

二、疏肝养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

又肝司血海,冲为血海。

妇女若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

但由于妇女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应以疏肝养肝为主。

因此,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一)疏肝解郁由于抑郁忿怒,使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治疗宜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加味乌药汤、八物汤之类。

(二)疏肝泻火若肝郁化火,热伤冲任,或气火上逆,导致月经先期、崩漏、行经吐衄等疾病。

治疗宜疏肝泻火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清肝止淋汤之类。

(三)泻肝除湿若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下注冲任,导致带下、阴痒等疾病。

治疗宜泻肝清热除湿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之类。

(四)疏肝理脾若肝气犯脾,肝脾不和,冲任失司,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疏肝理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逍遥散、开郁种玉汤之类。

(五)调肝补肾若肝郁兼肾虚,冲任失调,导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调肝补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调肝汤、定经汤之类。

(六)养血柔肝妇女由于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血不足,冲任血虚,进一步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养血柔肝,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物汤、滋血汤、养精种玉汤之类。

(七)平肝潜阳若肝经血虚日重,肝阴不足,或肝血本虚,孕血养胎,肝血愈虚,肝阴不足,均使肝阳偏亢,导致妊娠眩晕、产后痉证等。

治疗宜平肝潜阳,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一贯煎、三甲复脉汤之类。

(八)镇肝熄风若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者,可致妊娠痫证,宜镇肝熄风,代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之类。

中年妇女由于胎产、哺乳数伤于血,常致肝失所养,导致经、带、胎、产诸病,因此治疗常以调肝为主,但肝肾同源,故也常兼予补肾。

三、健脾和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而冲任又隶于阳明。

妇女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

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冲任,就容易发生经、带、胎、产、乳各种疾病。

其治疗原则应是健脾和胃,资其化源。

健脾和胃的方法,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法则辨证施治。

(一、)健脾和胃素体脾胃虚弱,或为饮食、劳倦所伤,以致脾胃虚弱,冲任不调,或孕期冲气上逆,导致胎产诸病。

治疗宜健脾和胃,或佐以消导之晶,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

(二)健脾益气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导致胎产崩伤诸病。

治疗宜健脾益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举元煎、补中益气汤之类。

(三)健脾养血若脾胃虚弱,影响了生化之源,则脾虚血少,冲任血虚,导致经、带、胎、产诸病。

治疗宜健脾养血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之类。

(四)健脾扶阳脾胃气虚严重者,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导致经行泄泻、浮肿等疾病。

治疗宜健脾扶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健固汤之类。

(五)健脾利湿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甚至水湿下注冲任,导致妊娠肿胀、带下病等疾病。

治疗宜健脾利湿,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全生白术散、完带汤之类。

(六)健脾豁痰除湿脾阳不振,水湿停聚,化为痰浊,壅塞胞脉,导致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治疗宜健脾豁痰除湿,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溪治湿痰方、苍附导痰丸之类。

(七)温中和胃胃中积寒,受纳失权,导致经行泄泻、妊娠呕吐等病。

宜温中和胃,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理中汤、半夏茯苓汤之类,常用的药物如砂仁、蔻仁、藿香、丁香、炮姜、吴茱萸之类。

(八)清热和胃胃中郁热,或邪热人里,导致妊娠呕吐、产后便秘、产后发热等病。

宜清热和胃或泻热和胃,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白虎汤、麻子仁丸之类,常用药物如竹茹、黄芩、黄连、大黄之类。

(九)养阴和胃妊娠恶阻,久吐损伤胃阴,或热邪损伤胃阴者,宜养阴和胃,代表方剂如近效方之类,常用药物如石斛、麦冬、天花粉、胡麻仁之类。

在治疗过程中,即使病邪尚未伤及脾胃,用药时也须予以兼顾,不宜过用滋腻或攻伐的药品,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运化功能。

老年妇女经断以后,先天肾气已衰,气血俱虚,全赖后天水谷滋养,此时健脾和胃以资化源,就更为重要。

四、调理气血气血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

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

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由于经、孕、产、乳的关系,容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

气血失调,不但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有时也是妇产科疾病的结果,因此,调理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寒、热、湿邪主要引起血分病变,因此,调气血的方法必须根据临床症状,分辨其在气在血,分析其虚、实、寒、热,然后确定具体治法。

(一)病在气分,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1、补气气虚者补气。

气虚者,中气不足,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补气为主,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之类。

2、升提气陷者升提。

中气不足,甚者则气虚下陷,清阳不升,导致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于补气中加用升提之晶,常用的升提药物如升麻、柴胡、荆芥穗之类。

3、行气气滞者行气。

抑郁忿怒,气机不利,郁滞不行,气滞则血瘀,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缺乳、症瘕等病,治疗宜行气为主,常用药物如香附、木香、乌药、枳壳、陈皮、砂仁、川楝子、荔枝核之类。

4、降气气逆者降气。

郁怒之甚,则气机逆乱,引起经行吐衄、妊娠恶阻等病,治疗宜行气之中兼用降气之品,常用药物如沉香、枳实、厚朴、半夏、苏子之类。

5、温经扶阳气寒者温经扶阳。

感受寒邪,寒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温经扶阳为主,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吴茱萸、炮姜、茴香、桂枝、艾叶、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仙茅之类。

6、清气泄热气热者清气泄热。

感受热邪,入里化热,或五志过极化火,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清气泄热为主,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芒硝之类。

上述调理气分诸法,常佐以补血、理血、活血之药。

(二)病在血分,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1、补血养血血虚者补血养血。

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而又都易耗血,易致冲任血虚,导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胎动不安、产后腹痛等病,治疗宜补血养血为主,重证血虚宜填精补血。

常用药物如熟地、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山茱萸、枸杞子之类。

2、活血化瘀血瘀者活血化瘀。

寒凝、热结、气滞、气虚均可导致血瘀,冲任失畅,引起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崩漏、胞衣不下、产后腹痛、症瘕等病,治疗宜活血化瘀为主,重证宜用虫类血肉有情之晶搜剔脉络。

常用药物如赤芍、丹参、红花、桃仁、丹皮、益母草、当归、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五灵脂、蒲黄、泽兰、山楂、三棱、莪术、延胡索、廑虫、水蛭、虻虫之类。

3、软坚散结血瘀重证,血结成症,宜活血化瘀,同时兼以软坚散结,常用药物如海藻、昆布、鳖甲、牡蛎、穿山甲之类。

4、固冲止血出血不止者固冲止血。

气虚、血热、血瘀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冲任损伤,发生妇科出血疾病,如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

在针对出血原因治疗的同时,宜以止血为主,以药物作用不同可分为固摄止血、涩血止血、温经止血、凉血止血、活血止血等类。

常用药物如龙骨、牡蛎、乌贼骨、陈棕炭、仙鹤草、血余炭、藕节、艾叶炭、炮姜炭、炒地褕、贯众炭、黑黄柏、焦栀子、侧柏叶、苎麻根、三七、茜草、炒蒲黄、丹皮炭之类。

5、清热凉血血热者清热凉血。

热邪与血搏结,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经行发热、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病,治疗宜清热凉血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