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合集下载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检查方法(专业文档)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检查方法(专业文档)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检查方法(专业文档)1、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有一系或二系细胞减少,贫血较重,以重度贫血(Hb30~60g/L)为主,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急性再障网织红细胞比例小于1%,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尤明显,急性再障均低于0.5×109/L,血小板不仅数量少,而且形态较小,可致出血时延长,血管脆性增加,血块回缩不良,急性再障血小板常低于10×109/L。

2、骨髓象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3、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造血情况,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估计增生情况优于涂片,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99m锝或氯化111铟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时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4、其他检查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出有无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有无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减低,抗碱血红蛋白量增多,染色体检查除Fanconi贫血染色体畸变较多外,一般再障属正常,如有核型异常须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象特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象特点

4. 骨髓造血岛明显增多,其间非造血细胞增多。 骨髓造血岛明显增多,其间非造血细胞增多。
网状结构或纵横交错的纤维网
浆细胞、网状细胞、 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再障
骨髓象 :1. 骨髓增生减低或活跃
2.粒、红、巨三系细胞有不同程度减少 ,
巨核细胞减少常较早就出现,治疗有效时恢复也最慢,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急性再障
一、血象:1. 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血 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红细胞形态、大小及染色大致正常
2. 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
3.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分类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淋巴 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分类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 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细胞相对增多。 细胞相对增多。
全血细胞减少; 外 周 血 全血细胞减少;HGB下降速 下降速 度快; 度快;Ret<1%,绝对值 ,绝对值<15 ×109/L;WBC<2×109/L,NC × <0.5×109/L;PLT<20×109/L。 × × 。 多部位增生减低; 骨 髓 象 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 细胞( 细胞(粒,红,巨)减少; 减少;
3.浆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也可增 高,但均比急性时减少,
4.有时有粒细胞核左移和退形性变等现象, 有时有粒细胞核左移和退形性变等现象, 有时有粒细胞核左移和退形性变等现象
如穿刺部位为代偿造血灶时,则骨髓增生可为活跃, 粒系细胞可呈正常或减低,红系细胞常增多,但巨核 细胞仍减少或缺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1,PNH:Ham’s, Rous阳性,NAP染色,网织红细胞。 2,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骨髓病态造血。 3,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 4.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Ret/NC不降低,骨髓红系增生良好, 激素治疗有效. 5.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感染,溶血,化学物. 骨髓涂片可见巨大原始 红, 病程自限. 6. 恶性组织细胞病: 发热, 逐渐衰竭, 肝脾淋巴结肿大, 黄疸, 骨髓 异常组织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慢性再障的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①3系或2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细胞明显减少;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糖尿病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1、有糖尿病症状,2、血糖检查:任意时候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或者*空腹至少8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浓度≥126mg/dl(7.0mmol/l)。

或者*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上述检查结果需要在另外一天进行重复测定,以对糖尿病诊断进行核实。

慢性活动性肝炎1、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2、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痔,脾肿大或黄疸(排除其他原因)3、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r-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4、HBV标记物检测:同2-3)。

5、肝脏病理组织学特征: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借助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

慢活肝的病理改变以碎屑状坏死为主要特征,小叶内点状或灶状坏死,甚至灶性融合性坏死以及变性和炎症反应。

并依据坏死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慢活肝。

颈椎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一、分型诊断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

骨髓出血多见于脂肪化的骨髓间质中。 血浆渗出再障患者骨髓内有血浆渗出, 出现浆液性炎症,成果招致骨髓本质疏 松,造血细胞间可有纤维蛋白的血浆成 分,致使造血细胞核浓缩、溶解和决裂。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

骨髓增生低下因为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髓总容量削减 所造成的,如造血细胞相对容积在9%以 下,为增生极度低下,在10%~20%为 增生低下,25%~36%为增生活泼,37 %以上为增生显着活泼。再障患者血象 三系均削减,而脂肪细胞增多,在造血 细胞进行性削减的过程中,骨髓可出现 灶性增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


淋巴细胞萎缩脾脏也因之减少。 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和无效性血红素组成 缓慢再障骨髓代偿在增生部位,很可能 就是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均增生尤 其在增生极度低下的骨髓中易见。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

小编以前也患过此病,最开始以为只是过度劳 累导致的贫血,可不管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都 感觉特别疲倦,身上没劲,头晕乏力,不得已 休假在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强的松、康力龙一般,几乎每个月要输一次 血,后配合康髓诺中草药汤药调理,逐渐将西 药停掉,目前已有半年未到医院输血,血象指 标稳定,目前已能正常工作。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验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验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验分析【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象表现全血细胞减少,但三系减少程度不一。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骨髓象见脂肪滴增多,骨髓颗粒减少。

造血细胞减少。

无病态造血现象。

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细织嗜碱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增多。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骨髓象贫血是指全血循环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正常值以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因理化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骨髓造血损伤,以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根据其病程及表现将再障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两型。

1 检验1.1 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红系、粒系和血小板三系减少的程度和先后顺序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见不到有核红细胞。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见不到幼稚白细胞[1]。

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和颗粒减少,功能减低。

1.2 骨髓象骨髓片肉眼观察可见油滴增多,急性型更明显。

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急性型患者病变广泛,呈全身性增生极度减低,慢性型患者各例间增生程度差别较大,因慢性型患者骨髓受损害过程呈向心性(即从四肢→髂骨→棘骨→胸骨逐渐受抑制),同时慢性型者可有灶性增生。

若取标本恰为增生灶,则呈现增生活跃,所取若为增生灶外骨髓,则呈现增生减低,因此有时需多部位穿刺。

红细胞系减少,所见幼红细胞多为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可见大红细胞[2]。

粒细胞系增生减低,原粒细胞缺如,所见多为成熟粒细胞,慢性型者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出现中毒颗粒。

巨核细胞少见或缺如,血小板减少。

非造血细胞增多或相对增多,如浆细胞、单核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骨髓小粒变化,镜下可见由脂肪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组成的骨髓小粒,小粒内造血细胞<50%,有的仅剩一空纤维网架或一团成熟纤维细胞,或仅见少数灰色胞浆的晚幼红细胞。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与骨髓象特点分析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与骨髓象特点分析
髓象 检验 结果 均数 有无 差异 。
, 厶 , 二 让 甲 日 木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对象 2 0 0 7年 2月 至 2 0 1 3年 3月 于 我 院确 诊再 障患儿 3 6例 , 其 中男 2 O例 , 女l 6例 , 年龄 1 ~
2 . 1 病程
本 组 患 儿 以学 龄 期 儿 童多 见 , 全 部 病
骨髓象镜检结果进行 回顾性 分析。结果 儿童组再障 以学龄期 多见 , 病程为 1 7 d~ 5月; 两组病例首发症状 主要 为 贫血 、 出血及发热 ; 1 例患儿 WB C在参考范 围内 , 其余儿 童及成人 再 障病例均 为三 系细胞减 少 ; 3 6例儿童 再障 骨 髓象有 1 3例增生活跃 , 其中 1 例为 明显活跃 , 与成人 比例有 明显差 异 ; 儿 童淋 巴细胞 ( %) 高 于成人 组 , 两 组 的粒 系、 红系 、 浆细胞 、 网状细胞 、 组织 嗜碱 细胞 比例及检 出率 无明显 差异 , 但儿 童组病例 有 2例髂 后穿 刺 巨核 细胞 数 量不少 , 经换部位 ( 髂前 ) 穿刺 巨核细胞减少确诊 , 成人 组全部病 例 巨核 细胞均减少 。结论 儿童再 生 障碍 性贫 血
例病程为 1 7 d一5月 , 平均 3 6 . 4±3 5 . 2 d , 成 人 组
1 4岁 , 平均年龄 1 0 ± 3 . 5 岁, 其中 1 — 3 岁2 例, 4~
6岁 4例 , 7~ 9岁 8例 , l 0~1 4岁 2 2例 ; 其 中急性
病程为 5 d 一 2年 , 平均 9 2 . 6± 7 9 . 5 d , 儿 童组病
l 3例 , 病程 5 d~ 2年 。所 有儿 童及 成 人 病 例 均 符 合 再 障诊 断标 准¨ J 。 1 . 2 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的损伤,红骨髓被脂肪所替代,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再障又名“不增生性贫血”、“低增生性贫血”、“再生不能性贫血”、“再生低下性贫血”、“骨髓功能衰竭症”等。

根据我国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其中急性再障0.14 /10万人口,慢性再障为0.60/10万人口;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慢性再障在老年期增高;北方的发病率略高于南方;我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统计性别比例均是男性多,而欧美国家男女相仿,瑞典1.3/10万人。

近年来,随着对再障认识的逐步深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对再障的治疗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再障多属中医学中“虚劳”、“血枯”、“血证”、“温毒”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再障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居绝大多数,先天性再障甚罕见。

1.病因 下列因素可能导致获得性再障的发生:①化学因素(包括化学药品和化学物品):导致再障的化学药品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剂量有关,如抗肿瘤药,接受了足够剂量,一般人都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本病的发生;另一类与其剂量关系不大,而与个体敏感性有关。

据有关资料表明,此类药物超过50种之多,如氯霉素是最常见的一种,对极少数可造成不可逆的骨髓再生障碍,与剂量及服药时间无关,主要是个体敏感性所致,是由于氯霉素影响了骨髓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所造成的。

虽然发病率很低,但死亡率很高,约为80%,应高度警惕,②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超过一定剂量时,将直接损伤多能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

如强直性脊柱炎放疗后再障发生率比对照组高40倍。

③生物因素:包括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寄生虫(血吸虫、钩虫等)。

④其他方面:如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慢性肾炎、腺垂体功能减退、某些恶性肿瘤、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冀兆魁解说:儿童成人“再障”症状不一样

冀兆魁解说:儿童成人“再障”症状不一样

冀兆魁解说:儿童成人“再障”症状不一样正常儿童具有造血骨髓容量相对多于成人,而且儿童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能力也比成人强,由此形成了儿童再障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的特点。

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临床主要症状是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三系血细胞同时减少。

儿童再障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的特点:1、体征:约1/3Leveillula儿童健康检查可及肝脏,于肋下1~3cm;而成人患者通常不容跌破。

2、血象: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

而白细胞减少较不明显,约50%患儿白细胞可超过4.0×109/l,在小于7岁范围更为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逐渐增多。

3、骨髓:儿童患者骨髓病变程度以活跃及显著活跃为多见到,此与成人Leveillula 存有差别。

骨髓中的细胞成分,尤其就是快速增长较好的慢性Leveillula,粒、红细胞系统比例可以大致正常,粒细胞呈现出明朗停滞不前,红细胞系统中的中、晚幼红细胞比例甚至比正常儿童略低。

而增生不良的儿童病例的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成人再障,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成人再障。

骨髓小粒可部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部分以造血细胞为主,或造血、非造血细胞兼有之,巨核细胞与成人再障相同,均明显减少。

儿童急性再障骨髓与成人相似。

4、疗效反应:一般来说,儿童重型Leveillula异基因骨髓移植疗效显著强于成人患者,而成人重型Leveillula患者免疫抑制化疗疗效低于儿童重型Leveillula患者。

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如下特点:1、外周血呈圆形全血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显著增加,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

外周血并无天真细胞。

2、髂骨及胸骨骨髓呈多部位增生不良,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大部分缺如。

3、部分患儿骨髓可知病变活跃,但淋巴细胞等非输血细胞比例显著激增,巨核细胞显著增加。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象特点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象特点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宁医大附院医学实验中心 白永泽
2009.9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AA)
[概念]
是一组由多种病因(物理,化学,生物及不明 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损伤,
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表现:贫血,出血,感
染。 发病率:国内0.74/10万。
NSAA
出血症状 严重,广泛,内脏出血多见。较轻,体表,月经多。很少内脏出血。 感 染 多见,严重,常合并败血症。 少见,较轻。
外 周 血 全血细胞减少;HGB下降速
度快;Ret<1%,绝对值<15 ×109/L;WBC<2×109/L,NC
全血细胞减少;HGB下降速度慢;
Ret, WBC, NC, PLT均降低,但较急 性高。
网状结构或纵横交错的纤维网
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再障
骨髓象 :1. 骨髓增生减低或活跃
2.粒、红、巨三系细胞有不同程度减少 ,
巨核细胞减少常较早就出现,治疗有效时恢复也最慢,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3.浆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也可增 高,但均比急性时减少,
红, 病程自限.
6. 恶性组织细胞病: 发热, 逐渐衰竭, 肝脾淋巴结肿大, 黄疸, 骨髓 异常组织细胞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 贫血
血象: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或轻
度减少,形态大致正常。网织红细胞减
少。血红蛋白降低,表现为正细胞正色
素性贫血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
跃,粒红比值明显增高,粒、巨两
系细胞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 ,红系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可见 早阶段巨大红细胞。

关于我县近几年老年非典型再障的血象及骨髓象的分析

关于我县近几年老年非典型再障的血象及骨髓象的分析

关于我县近几年老年非典型再障的血象及骨髓象的分析摘要】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辖区内有污染性工业区水泥厂、电石厂、铁厂等,并处于煤矿地带。

近十几年来,前来就诊的再障病人增加了许多,尤其是老年人居多。

这些再障患者开始无明显症状,病人就诊时主要反映为乏力、贫血、发热等症状,发病至诊断时间较长,一般为三个月到半年。

现将我院临床所见的15例老年非典型再障的血象和骨髓象改变分析汇总如下。

【关键词】非典型再障;骨髓象;诊断时间;【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70-01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一般都是通过血象骨髓象进行诊断,再障血象骨髓象特点是什么? 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

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

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

骨髓象,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

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1、病例来源 2006年—2014年来我院诊治的再障病例中,有15例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中男性为9人,女性为6人。

5例为急性再障,10例为慢性再障。

2、周围血象全血红细胞均<3.5×1012/L,网织红细胞2例分别为0.008.0.007其余均>0.01,最高一例达0.036,15例的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在(1.7~4.2)×109/L之间,白细胞计数11例<4.0×109/L,4例为(4.0~6.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于0.34~0.73之间,血小板在(31~78)×109/L之间,红细胞均有轻度大小不均,色素充盈,中性粒细胞有轻度的核右移,中毒颗粒易见。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谢谢
三、分型
1.急性型 2.慢性型
四、临床表现 :
1.CAA:年龄(成)、起病、症状(A、 感染、 出血)轻,发展慢。 2. AAA:年龄(儿童)、起病(有诱 因)、症状:A发展快,感染发病 率高(95%),出血以内脏为主。
五、实验室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慢性),网红↓ ,慢性 有幼红、幼粒细胞。 2.BM象:造血细胞↓, 脂肪↑↑ a.CAA:局灶性增生(胸骨),髂骨造血细胞↓ 非造血细胞↑↑(淋、浆、组织嗜碱、网状 细胞)、巨核细胞减少。 b.AAA: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淋、浆 组织嗜碱、网状细胞)、油滴↑↑,不含造 血细胞的BM小粒、干抽等。巨核细胞减少。
二、发病机制:多种因素的结果
1.干细胞质和量的异常;CFU-GM产率↓, CFU-S↓。 2.造血微环境缺陷:CFU-F少数异常。 3.造血调控因子变化:IFN↑,IL-2↑, PGE↑,TNF-α↑。 4.T淋巴细胞的异常:TC被刺激后能产生多 种造血抑制因子比例异常,CD4CD8 ↓。 5.单核细胞异常:吞噬↑、MACS去除单核 细胞后 CFU-GM↑。
3.造血细胞培养:CFU-GM产 率↓,CFU-E↓或为O。 4.组化:NAP↑↑,PAS↑↑。
血象
骨髓象
非造血细胞
非造血细胞
网织红细胞减少
浆细胞增多
七、病例讨论
患者,男,7岁,因头晕、乏力三月前来就
诊。查:面色仓白,扁桃体二度肿大,胸骨压痛 不明显,心率130次/分,心前区有三级收缩期杂 音,肝脾淋巴结未扪及,大腿及上臂内侧皮肤可 见出血点,余(-)。血象:Hb(g/L)45,网红 0,WBC 2500, N 0.45,BPC 20,LC 0.35 。 请问: 1.该病例有何特点? 2.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3.还应作哪些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验室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 慢性),网红↓ 1.血象:全血细胞↓(慢性),网红↓ ,慢性 血象 ),网红 有幼红、幼粒细胞。 有幼红、幼粒细胞。 2.BM BM象 造血细胞↓ 脂肪↑↑ 2.BM象:造血细胞↓, 脂肪↑↑ a.CAA:局灶性增生 胸骨),髂骨造血细胞↓ 局灶性增生( ),髂骨造血细胞 a.CAA:局灶性增生(胸骨),髂骨造血细胞↓ 非造血细胞↑↑ ↑↑( 组织嗜碱、 非造血细胞↑↑(淋、浆、组织嗜碱、网状 细胞)、巨核细胞减少。 )、巨核细胞减少 细胞)、巨核细胞减少。 b.AAA: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 非造血细胞↑↑ ↑↑( b.AAA: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淋、浆 组织嗜碱、网状细胞)、油滴↑↑ )、油滴↑↑, 组织嗜碱、网状细胞)、油滴↑↑,不含造 血细胞的BM小粒、干抽等。巨核细胞减少。 BM小粒 血细胞的BM小粒、干抽等。巨核细胞减少。
诊。查:面色仓白,扁桃体二度肿大,胸骨压痛 面色仓白,扁桃体二度肿大, 不明显,心率130 130次 不明显,心率130次/分,心前区有三级收缩期杂 肝脾淋巴结未扪及, 音,肝脾淋巴结未扪及,大腿及上臂内侧皮肤可 见出血点, )。血象 Hb(g/L)45,网红 血象: 见出血点,余(-)。血象:Hb(g/L)45,网红 0,WBC 0.35。 0,WBC 2500, N 0.45,BPC 20,LC 0.35。 请问: 请问: 1.该病例有何特点 该病例有何特点? 1.该病例有何特点? 2.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3.还应作哪些检查? 3.还应作哪些检查? 还应作哪些检查
谢谢
二、发病机制:多种因素的结果 发病机制:
1.干细胞质和量的异常;CFU-GM产率↓ 1.干细胞质和量的异常;CFU-GM产率↓, 干细胞质和量的异常 产率 CFU-S↓。 CFU-S↓。 2.造血微环境缺陷 CFU- 少数异常。 造血微环境缺陷: 2.造血微环境缺陷:CFU-F少数异常。 3.造血调控因子变化 IFN↑,IL-2↑, 造血调控因子变化: 3.造血调控因子变化:IFN↑,IL-2↑, PGE↑,TNF-α↑。 PGE↑,TNF-α↑。 4.T淋巴细胞的异常 TC被刺激后能产生多 淋巴细胞的异常: 4.T淋巴细胞的异常:TC被刺激后能产生多 种造血抑制因子比例异常, 种造血抑制因子比例异常,CD4CD8 ↓。 5.单核细胞异常 吞噬↑ MACS去除单核 单核细胞异常: 5.单核细胞异常:吞噬↑、MACS去除单核 CFU-GM↑。 细胞后 CFU-GM↑。
三、分型
1.急性型 1.急性型 2.慢性型 2.慢性型
四、临床表现 :
1.CAA:年龄( )、起病、症状( 1.CAA:年龄(成)、起病、症状(A、 CAA:年龄 起病 感染、 出血)轻,发展慢。 感染、 出血) 发展慢。 AAA:年龄 儿童)、起病( 年龄( )、起病 2. AAA:年龄(儿童)、起病(有诱 )、症状 症状: 发展快, 因)、症状:A发展快,感染发病 率高(95%),出血以内脏为主。 ),出血以内脏为主 率高(95%),出血以内脏为主。
3.造血细胞培养:CFU-GM产 3.造血细胞培养:CFU-GM产 造血细胞培养 率↓,CFU-E↓或为O。 CFU-E↓或为O 或为 4.组化:NAP↑↑,PAS↑↑。 4.组化:NAP↑↑,PAS↑↑。 组化
血象
骨髓象
非造血细胞
非造血细胞
网织红细胞减少
浆细胞增多
七、病例讨论
患者, 患者,男,7岁,因头晕、乏力三月前来就 因头晕、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Biblioteka c Anemia, AA) AA)
一.概述: 概述:
定义:某种原因所致的BM BM造血功能 1.定义:某种原因所致的BM造血功能 障碍,并致全血细胞↓ 障碍,并致全血细胞↓。 2.发病 0.74/10万 急性为0.14/10 发病: 0.14/10万 2.发病: 0.74/10万、急性为0.14/10万、 慢性为0.60/10 0.60/10万 慢性为0.60/10万、牡丹江三县 最高。男略高于女:1.8: 最高。男略高于女:1.8:1。 3.病因 化学、物理、生物、 病因: 3.病因:化学、物理、生物、药品等 5.8倍 高 5.8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