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城市的复兴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2.从14一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图中得出的信息最准确是A.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D.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3.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业领域,“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在手工业领域,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这表明当时的欧洲()A.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C.热衷新航路和三角贸易 D.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4.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正确把握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
现有如下描述,15至16世纪,某些西欧国家的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领主的土地,雇佣无地农民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试推论这一生产方式属于()A.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B.私有制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5.“这些企业家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乡下闲着的、靠计件工资从事劳动的手艺人。
这种“外包”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利润,而不是“价格公平”,企业家们在支付原材料和人力费用上尽力压低价格,而在出售产品时则尽可能抬高价格,以确保其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材料反应了()A.西欧封建行会的发展 B.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C.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D.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6.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笔记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课本第十三课的重点笔记:
1. 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2. 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3. 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此;保留古代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4. 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都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头”。
5.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6.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雕塑家,创作了《大卫》等作品。
7. 拉斐尔:意大利画家,擅长画圣母像。
8. 宗教改革: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开展的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9.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
10.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思想家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进行
猛烈批判,提倡科学、理性和自由。
11.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开明的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课本并做好课堂笔记,加深对这一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上册历史13课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13课笔记一、生产关系的调整1. 农业生产关系:租地农场(1)背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增加。
(2)含义: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则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3)特征:为了市场而生产,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
(4)影响: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2. 工业生产关系:手工工场(1)特征: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2)影响:使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新兴阶级的变化1.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还掌控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 富商巨贾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力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三、城市化的兴起随着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一些富裕农民和手工业者开始进入城市,成为早期的城市化力量。
这些新兴的城市阶级推动了城市化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四、新航路的开辟1. 原因: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需要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新的市场。
同时,欧洲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
2. 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探索通往印度和美洲等地的航路。
其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这些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格局。
3.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更加便捷,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这些贸易活动和掠夺行为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文艺复兴的兴起1. 背景: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文化和艺术的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的背景是欧洲社会的经济繁荣、城市发展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一、城市的复兴
(一)城市的复兴 1、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
材料二: 10到11世纪的欧洲,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 1、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剩余产品的出 泛使用,二圃制和三圃制已普遍取代了原始的耕种方式,主 要农作物的产量由8至9世纪的种一收二,上升为种一收五; 现。 而且由于大片荒地和森林被开垦,耕地面积明显扩大,农产 2、手工业专业化生产,导致商品交换的盛 品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手工业技术的 行。 进步使之演变为许多需要专门技巧的部门,如冶铁、制革和 纺织等。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 3、商业逐步走向复苏,集中在城市进行贸 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 易。 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王思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一、城市的复兴
(一)城市的复兴 1、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
材料一: 有人主张,欧洲城市萌芽于古代罗马城市的废墟 中,撇开这理论,在历史学界还有种种其他解释…… 首先是“公社起源说”,认为中世纪城市是从古代日耳曼 自由公社即“马克”发展出来的。其次是庄园起源说,认为中 世纪城市是从庄园制发展而来的。据称依附于庄园的小行政官 吏和工匠,成了后来城市的核心。第三种解释是市场起源说, 认为在9至10世纪,欧洲各地每年都有多次的集市,城市就是 在这些集市贸易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后戍卫说认为城市是从为 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在德国有 抵御匈牙利人入侵而建的许多城堡,在英国也有抵御丹麦人而 建的城堡,在法国秃头查理为抵御北欧人兴建过城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文教上:西欧社会诞生了最早的 政治上:
二、等级君主制(13世纪下半叶)
1、产生原因:① 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封建割据成了桎梏。 ② 国王与市民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2、形成标志 :1265年英国议会的召开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举行 3、性质: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文艺复兴运动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对历史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其中人教部编版的九年级历史教材备受关注。
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13和第14课分别涉及到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本文将就这两个内容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初期的时间段进行了回顾和阐述。
这一时期,欧洲经济开始迈入繁荣发展的轨道,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农民占据了社会的主体地位,而封建领主则掌握着经济和政治的实际权力。
然而,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贸易活动的增多,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家阶级逐渐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经济出现了巨大变革。
商业资本主义成为主导形式,经济活动迅速扩张。
航海技术的进步和新大陆的发现为欧洲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机会。
同时,银行业的发达也为资本的积累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一时期,资本家阶级日益壮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中世纪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城市成为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文艺复兴的运动也在这个时期迎来了高潮。
二、文艺复兴运动14课《文艺复兴运动》重点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涉及艺术、文化和思想的大革命,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运动诞生于意大利,随后迅速向欧洲其他地区扩散。
它标志着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近代。
这场运动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播。
同时,它也对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为代表,创作了众多经典的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公元5世纪末期到15世纪末期,西欧各国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二是西欧城市的复兴和自治运动的兴起;三是西欧国家的对外探索和扩张。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课内容时,仍需要对西欧封建社会、城市自治运动以及新航路开辟等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记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掌握西欧城市的复兴和自治运动的兴起,以及西欧国家的对外探索和扩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世界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关注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西欧城市的复兴和自治运动的兴起;西欧国家的对外探索和扩张。
2.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原因和影响;西欧国家对外探索和扩张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手段,生动展示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欧城市复兴和自治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上海沪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分册知识梳理
上海沪教版⾼⼀历史第⼀分册知识梳理⾼中历史第⼀分册第⼀课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底格⾥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西亚)。
苏美尔⼈——这⼀地区古代⽂明的奠基者。
楔形⽂字(“钉头⽂字”)。
《汉穆拉⽐法典》历史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成。
⽬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影响:是⽬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部⽐较完备的成⽂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容:法典全⾯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较清楚地展⽰了古巴⽐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伦王国历史的第⼀⼿⽂献。
第⼆课古代埃及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洲东北部统治模式——⾼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君主专制:法⽼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权于⼀⾝。
强化王权神授,将⾃⼰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地的⽀配权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的⾼级官吏的任免权⾦字塔是古代埃及法⽼专制权⼒的象征是古代埃及⼈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象形⽂字:公元前3500年以前以刻⼑和⽯头做书写⼯具,书写材料以纸草的使⽤最为普遍第三课古代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进⼊印度之初曾⽤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陀罗四⼤种姓集团特征——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的社会集团各⾃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和宗教⽣活均不相同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了重⼤影响佛教时间——公元前6世纪——西汉末年传⼊中国地点——古代印度创始⼈——悉达多经典——⼤藏经(由经藏、律藏、论藏组成)发展——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盛开始向城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四课美洲印第安⽂明中美洲——玛雅⽂化、阿兹特克⽂化南美洲——印加⽂化玛雅⽂化:(“美洲的希腊”)农耕——培养了包括⽟⽶、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地丰富和改善了⼈类的⽣活第六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古代希腊是欧洲⽂明的发祥地希腊的城邦: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形成特征——以⼀座城市为中⼼、连带周边乡村地区⽽形成的独⽴国家⼩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这是社会经济、政治、⽂化⾼度发展的繁荣时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化繁荣⽽著称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是在⼴⼤平民与⽒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确⽴起来的,是平民在⽃争中逐渐战胜⽒族贵族的结果“梭伦改⾰”与“克利斯提尼改⾰”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过程中的两个⾥程碑梭伦改⾰——打破⾎缘门第,⾸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克利斯提尼改⾰——制定陶⽚放逐法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开创了“伯⾥克利时代”意义——以伯⾥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化的进步然⽽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妇⼥、外邦⼈和奴⾪制度被排斥在外第七课希腊古典⽂化史诗与戏剧——《荷马史诗》——很⾼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反映出BC11世纪⾄BC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哲学与史诗——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多德被誉为三⼤哲⼈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于古典时代建筑艺术——帕特农神庙第⼋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意⼤利半岛)——BC509年,罗马城邦实⾏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共和国实⾏贵族寡头政治——执⾏官元⽼院公民⼤会罗马确⽴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度集权化的军事强⼈政治罗马帝国——屋⼤维夺取了国家最⾼权⼒,公元前27年,他被元⽼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了帝国时代“元⾸政治”是⼀种表⾯上维持着共和制形式的君主专制,“元⾸”实际上就是⽆君主名义的君主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规模:东起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南⾮,形成⼀个地跨欧、亚、⾮三⼤洲的环地中海⼤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称“拜占庭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新、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讨论二:什么叫等级君主制?为什么英、法 两国都先后实行等级君主制?
(1)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 政权形式。在等级君主制阶段,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 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 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2) 13世纪,英国国王与贵族矛盾激化,以西门•孟福尔为 代表的贵族取得军事胜利,召开等级会议以限制王权。13 世纪末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税问题与教会发生矛 盾,为取得广泛的支持,召开三级会议。 虽然,英法两国召开等级会议的直接原因不尽相同, 但是大背景是一致的:13世纪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英 法等西欧国家的封建君主与贵族、教会有勾结也有矛盾, 始终未能实现中央集权。随着城市的兴起,在城市市民与 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一定的变化。国王 与市民结成联盟,以反对封建割据势力。
一 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二)城市的自治 1.原因: 维护自身利益,营造商品经济的环境 2.目的:争取自治,夺取城市的行政权和司法权 3.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4.结果: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或部分的自治权 (1)完全自治:权力掌控在城市代表手里 (2)部分自治:权力掌控在国王和城市代表手里 (3)没有自治:权力掌控在封建领主手里
二 等级君主制
1.背景 (1)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王权加强 (2)国王为首的上层集团和市民阶层在共同 利益的驱使下,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2. 时间:13世纪下半叶起 3.标志:出现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
二 等级君主制
4.性质:王权借助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 种政权形式 5.特征 (1)国王、世俗贵族、教会贵族和市民的政 治联盟,成为反对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 工具 (2)司法、军事等权力集中中央,等级代表 会议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 民的权益得到重视)城市的复兴(11世纪开始) 1.背景 (1)中世纪初期,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衰败 (2)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领主参与城市的复兴活动 A 形式:建造新城;提供庇护;直接投入 B 目的:开辟新财源
第12课封建制度第13课城市的复兴第14课王权与教权
克罗维皈依基督教
一、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和互相依存
1、背景:
王权期望教会能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圣的外衣,强化王权, 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竭力与王室结为同盟,以获得国家 的大力扶植。
2、史实:
丕平篡位(751年)
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
教皇为皇帝加冕
一、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城市的兴起总是在一定的封建领主管辖地区之内,无论是教会领 主还是世俗领主,他们总是将城市视为自己的所属物,像对待庄园、 乡村一样对其进行控制与管理,即行使领主权。领主权的内容无所不 包,征发劳役,征收各种实物及货币的权利,用权,征收招待领主留 宿的饮食费用,征发军投,征收市场税,对某些产品的专卖权,高级 或低级的司法审判权等。于是城市以各种方式和手段来一步一步地、 一点一滴地获得领主的让步与妥协。 有的城市利用王权与地方领主间的矛盾,从国王或地方领主处取 得某种特权证书,获得一定的自由和自治权利,如果封建领主需要金 钱,他们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一些封建义务,在用政治或经济手段不 得解决的地方,往往演变成武装冲突,如米兰在11世纪中叶开展反对 领主的斗争,领主的军队被赶出城市,虽然他们又包围米兰达3年之 久,但还不得不承认它的自治, ——摘自吴于廑六卷本《世界史》
二、中世纪庄园
1、特点: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2、经济方式: 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第五单元 中世纪欧洲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 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构 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 基本单元。 而西欧城市的再度兴起正 是庄园衰败之时,这都是生 产力发展的结果。
一、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第13课 城市复兴
第13课城市的复兴城市的复兴与自治中世纪初期,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了,经济上与农村相差无几。
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聚居于交通便利之处,成为最初的城市居民。
封建领主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参与中世纪城市的复兴活动,或同意在自己的领地上建造城市,或为最初的城市居民提供庇护,或直接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他们期望以此招徕手工业者和商人,扩大商品生产规模,从而开辟新的财源。
就总体而言,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其他地方则相对晚一些。
11世纪末,位于英国贝里·圣埃德蒙兹的修道院边上住着一批手工业者和小商贩,他们中有面包师、啤酒酿造者、裁缝、洗衣妇、鞋匠、厨师和各类代理商。
修道院出于自身需要,向他们提供各种保护,这里由此逐渐发展为一个城市。
在法国的500个城市中,有420个也是这样形成的。
12世纪时,德国的亨利公爵在伊萨河畔建造了慕尼黑城,并在河上修了一座桥梁。
他还重建吕贝克成,修筑城墙,建设市场和造币厂。
当时这样的领主为数不少。
根据与市场的关系,中世纪城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城市主要生产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这类城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第二类城市大多生产和经营某些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第三类城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手工业生产不占重要地位。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
一直到14世纪,一般大城市也只有2万余人而已。
由于空间狭小,公共设施建设落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一旦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迅速蔓延。
中世纪城市由于城墙的限制,通常都显得很拥挤,道路狭窄,建筑零乱,卫生状况也极其恶劣。
1131年,法国王子骑马行走在巴黎大街上,突然一只觅食的猪窜入马腿之间,马受惊跃起,致使王子坠地身亡。
一旦遇到大规模瘟疫,往往蔓延迅猛,死者枕藉。
部编九上历史13-21课知识提纲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开始标志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
代表人物
克伦威尔
处死国王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王朝复辟
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继位标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说明革命具有曲折性)
宫廷政变
1688年宫廷政变,赶走詹姆士二世,邀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也称光荣革命
衰亡
1812年元整俄罗斯,大败而归,元气大伤;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
评价拿破仑
他是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
革命
起源国家
英国
政治前提
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直接原因
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开始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备注:巴黎公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第一次实践)
《国际歌》
背景是:巴黎公社失败。 目的是:为了传承斗争精神创作。
交通运输业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
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铁路意义
为社会提供了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水平
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第21课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工人运a动的兴起】
起草人
杰斐逊
内容
①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列举英国殖民统治的暴政,号召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意义
九年级历史-13-21课知识要点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从17世纪开始,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
2.原因:英国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的市场,并实行高额的税收。
3.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英军在与村民交火。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
1.历史背景:18世纪开始,法国日益腐朽没落。
2.社会矛盾:国王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的发展。
3.理论准备:
(1)内容:进步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2)性质:是一场伟大的运动。
4.导火线:为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5)武装干涉:欧洲各国君主害怕革命传播,英、荷等国结成反法联盟进攻法国。
2.兴起:14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15、16世纪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3.核心思想:——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4.实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
5.方式:采取复兴古代的方式,但付古典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6.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将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为总司令。
(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4)转折:1777年,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约克镇战役:1781年,美法联军在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二 ) 、 手工工场 1、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方面手工者逐渐脱离农村生产
另一方面更多的为市场而生产
中世纪晚期,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 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 产,规模比较小。
从13世纪开始,一些较大的手工工场在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如意大利和法 兰西北部,14世纪前后,商人也从事手 工 业 原 料 和 产 品 的 贸 易 活 动 。
生产方式—— 分工协作 剥削方式—— 雇佣关系 经营特点—— 面向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第五单元
(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影响
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 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手工工场促进了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经营手工工场富裕的商人 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手工工场劳动,他们又 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工人阶级的前身。
变化: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 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 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 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连锁反应:封建庄园人口锐减,劳力短缺,耕地荒芜,最终走向衰 落和瓦解。
问题一:材料九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 享有权利哪些权利?
身份:城市居民; 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政治影响
问题二:材料十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富商巨贾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小结:
12、13 世纪的经济社会变革比以后任何一场革命都更为重要, 甚至比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运动更为重要,因为它比这两场运动更 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结构。
第13课 文艺复兴运动
代表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喜剧《仲夏夜之梦》书影
喜剧《威尼斯商人》书影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悲剧《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的影响是什么?
1.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 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中世纪
文艺复兴
以神为中心
神权至上 压抑人性 禁欲苦行 愚昧迷信
宗教神学
以人为中心
人性至上 发扬个性 追求现实生活 科学理性
人文主义思潮
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 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
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中世纪的圣母子像ຫໍສະໝຸດ 文艺复兴时期 拉斐尔《圣母子》
文艺复兴
(原因: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14—16世纪
地点:意大利
范围: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16世纪达到高潮。
本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
莎士比亚——17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 “时代的灵魂”
英国文学巨匠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 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 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 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 作家。集中地代表欧洲文 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 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 展有深远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是15世纪前后至20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 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 世界各地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 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 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 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 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城市复兴
第13课城市的复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11世纪后,西欧城市再度兴起;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沿岸地区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知道英法等级代表会议召开的时间。
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理解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显著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分析城市兴起的原因,初步掌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出现及发展变化原因的方法。
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影响,初步学习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时代特征的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的复兴及其影响教学难点:等级君主制产生的背景与影响教学过程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封建制度的产生,知道了在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
那么同学们是否还能够回忆起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补充、纠正学生的回答。
)那么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形式形式的变化。
2具体教学过程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师:请大家阅读练习册第五单元练习第一题材料“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起源于。
”组织讨论: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最基本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后练习材料,小组讨论,老师总结:城市复兴前提: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点:交通便利处聚集了手工业者和商人。
封建主的推动: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以提供土地、政治庇护、直接参与等形式参与城市复兴。
师:请大家观察地图,找出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等)师:通过阅读教材及PPT上的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有什么特点?第一,中世纪城市一般兴起于交通便利的封建领地;第二,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形成市民阶层和城市贫民阶层;第三,城市规模小,环境脏乱差;第四,城市与市场的关系,城市的类别不同。
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
但丁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恩格斯称他“中 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身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因抵制教皇插手内政,遭 到教皇迫害,被判终身流放,流落意大利各地20年,最后客死 拉韦纳。
代表作《神曲》。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幻游《地狱》
幻游《天堂》
幻游《炼狱》
《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共100歌,描写了诗人梦游地狱、 炼狱和天堂的经过。
文艺复兴运动
源在其中 第13课
文艺复兴的运动
1、 兴起的时间:14世纪中期 2、发源地: 意大利 3、兴起原因
1.思想方面:希腊、罗马文化基础 2.阶级基础:经济发达, 资产阶级强大
艺复兴的运动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 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
观念的转变
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
中世纪 文艺复兴
想解放运动)
W é n Y ì F ù X ìn g Y ù n D ò n g
文艺复兴运动
源在其中 第13课
文艺复兴的中心
文艺复兴的摇篮——意大利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的运动
人文主义
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消极忍耐、逆来顺受, 强调人的尊贵与价值,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享受生活。
为什么会产生“人文主义”这样的思潮呢?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 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 用和人的需要。(背景)
禁 欲 苦 行 现世幸福
文艺复兴的实质、指导思想及其方式 谈一谈:你觉得追求人文主义在资本主义萌 芽的历史背景中,有何重要意义?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11世纪后,西欧城市再度兴起;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沿岸地区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知道英法等级代表会议召开的时间。
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理解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显著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城市兴起的原因,初步掌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出现及发展变化原因的方法。
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影响,初步学习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时代特征的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的复兴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等级君主制产生的背景与影响
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西欧封建制形成于确立的时间,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形成于6世纪,基本确立于11世纪。
经济上庄园经济;政治上二元政治、封建等级制、封建割据;思想上神学主宰着精神世界)那么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形式形式的变化。
请大家看标题,看到“城市的复兴”这个题目,尤其是“复兴”两个字,有的同学必然会产生疑问,什么疑问呢?
同学:既然是城市的“复兴”,说明此前必然有一个城市的“繁荣”和衰落时期。
那么,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段城市的繁荣和衰落期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呢?
同学:繁荣期是在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衰落则应该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嗜血成性日耳曼人摧毁古罗马时期繁华的城市。
正是有了西欧历史上这样一段繁荣和衰落期,所以公元11世纪开始重建的城市便理所当然地称之为“城市的复兴”了。
城市的复兴是一个简单重建过程。
请大家看以下材料: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
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蕴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钱教授对城市复兴后给予高度评价。
称这股体制外的力量孕育了早期资本主义。
我们这堂课就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一、城市的复兴
中世纪城市的复兴是在11世纪,看课本复兴的原因是什么?(课本:生产力的提高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1、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领主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封建领主出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开辟新财源的考虑,一些教士和封建领主也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参与,他们或同意在自己的领地上建造城市,或为最初的城市居民提供庇护,或直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招徕手工业者和商人。
(2)封建领主的推动
(3)西欧社会秩序的重建,社会稳定
2、分布:
最早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哪里?(出示课件)分布在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西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海、沿河地区。
为什么这些地区在中世纪日耳曼人蹂躏变成一片废墟后能最早形成城市?(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在一些港口、河汊、十字路口、城堡、市集和一些废弃的城市周围,适应这些商人贸易、经营、安全和生活的需要,再次出现了城市的身影。
3、概况:城市经济活跃,充满活力;但城市规模小、环境脏乱;人口少,公共设施落后
中世纪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这是中世纪巴黎市,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使他惊讶不已。
从黎明到黄昏,大街上人头攒动,很多小酒馆里摆着巨大的酒桶、长凳。
巡回的戏班子为观众表演伦理小戏。
……有市政建筑、中心广场。
市政厅,贵族的宏大宅第。
法院、做生意的交易所。
通过以上描述与图片你觉得中世纪城市什么样子?(城市经济活跃,充满活力;但城市规模小、环境脏乱;人口少,公共设施落后)
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空间非常狭小,环境脏乱,街道异常狭窄。
据说住在街道两边楼上的情侣,可以在阳台上隔着街道“接吻”。
这样的环境最难避免地就是火灾的肆虐和传染病的蔓延。
14世纪时,欧洲多次爆发黑死病,导致约四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亡,而城市居民的死亡率则超过1/2。
一时间,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
为什么恩格斯说““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的花朵”?而在中世纪西欧流行着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为什么人们这样认为?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中世纪西欧的谚语
(1)城市市民的身份是自由的,没有中世纪的封建等级。
封建领主以颁发“特许状”的形式,给予城市市民以身份的“自由”(农奴在城市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并纳税,就可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在这里只有财富的多寡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甚至鲜明的对比,然而在身份方面人人都是平等的。
(2)城市市民的经济是独立的,要发家致富必须独立的面向市场寻找商机。
(3)有独立行会组织,经常聚会协调内部利益纠纷。
(3)城市市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是,有别于其他地区。
崇尚金钱和财富,把自由和平等看作是商业贸易的根本等。
当时还曾经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城市市民的住宅,“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更充分说明了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一度成为茫茫沙海中的“绿洲”。
二、城市的自治
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也离不开封建领主的支持,应该封建领主对城市的复兴是有恩的,为什么城市市民和封建领主会分道扬镳?请大家看材料,分析原因。
(因为封建领主损害了市民利益)
怎么赢得自治地位的?主要有哪两种手段?(课件)
摆脱封建领主的斗争。
当时比较常用的两种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许多城市赢得了全部或部分的自治权,意大利北部的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还成立了自治共和国,由城市市民选举产生的市政机构来管理。
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
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开始萌芽。
正如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所言:
(大屏幕):“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之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
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蕴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西欧中世纪复兴的城市,如同茫茫迷雾中的希望之光,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
中世纪城市的复兴与商业的发展对欧洲政治体制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等级君主制
在中世纪封建等级制度中国王的地位怎样?(采邑改革后“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说明国王权力有限,城市复兴后王权是不是依然如此?
1、含义:
什么叫等级君主制?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国王),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2、产生原因:①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封建割据成了桎梏。
②国王与市民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为什么中世纪中后期会形成等级君主制?请大家看一组材料?
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
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必须)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王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新经济、新阶层的出现是如何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动?
3、形成标志:1265年英国议会的召开;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举行
从中世纪早期形成封建等级制到中世纪后期形成等级君主制,比较国王在国家中权力有什么差异?(王权加强)这种权力加强有什么进步性?
4、影响:改变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小结
城市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生产力进步及由此所引发得社会力量变化的必然产物,其出现适应封建制度的需要,但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推动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力量的消长,并在封建制度内部逐步孕育了颠覆这一制度的新的力量,引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近现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