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文档

合集下载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管理者的职能
案例
法国
法 约 尔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组织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行为塑造
忽 视
消极强化
当一种反应之后 人们做出的是中 止或逃离不愉快
的行为时
连续强化
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强 化 程 序
间断强化
并不是对每一次理想行 为都给予强化。
为了保证理想行为能够 重复,强化的次数也应该 是足够和充分的。
比率强化
固定比率
当个体的反应积累 到一个固定数目后, 便给予奖励。
管理者的角色
明 茨 伯 格
信息传递者角色
人际角色
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掌握:
本章回顾
★ 组织 ★ 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能

组织行为学-完整

组织行为学-完整

组织行为学-完整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与作用P2、P5组织:组织,是指由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和一定正式关系的集合体。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OB),是系统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P7~P12萌芽阶段: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对人性的认识——将人看作“理性—经济人”劳动分工观点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人群关系学说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对人性的认识——将人看作“社会人”行为与情感紧密联系组织的力量显著地影响这个人的行为与群体内标准、群体情感、安全相比,金钱是决定产出的次要因素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70年代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

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为科学研究进入到组织行为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OB深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OB进一步分化和综合微观组织行为学宏观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观念人”假设“生活组织”假设组织变革理论的喷涌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P16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P18(1)调查法:调查法的目的仅在于搜集资料,并不打算去改变或影响被调查的对象。

观察法调查问卷访谈法第二手来源(2)案例研究(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一个个表面上互不相关、支离破碎,实际上则是精心选择的材料,在反复的分析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从而建立起独特的管理思维方式。

(3)实验方法是在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来引起某种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周密的实验设计创造一种环境进行实验,研究人员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实验界结果的因素,进行观察,以便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互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讲课文档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讲课文档
第十九页,共70页。
有关内外控之相关研究结果:
•内控者呈现出较高的工作动机;
•内控者对于努力会获致绩效,有较强的期望。
•当工作绩效与奖酬结合时,内控者会展现较高的绩效表现 ; •在工作满足与绩效表现的关系强度上,内控者大于外控者 。
第二十页,共70页。
2、马基雅维里主义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 ,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只要行得通,就采用 它”这是马基雅维里主义者一贯的思想准则。
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影响,主要是指家庭、社会和个体 周围人群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性格形成造成的影响, 在早期主要是指家庭父母,以后是学校和朋友,再后 来是组织环境。 ➢情境:一般来说,个体的人格是稳定和持久的,但 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所改变。
第十一页,共70页。
你了解自己吗?
第十二页,共70页。
3、DISC性格分析 19世纪瑞典心理学家、哲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
倾其毕生精力,投入在人的行为研究上。经过数十年 的统计分析,提出了DISC人类行为理论。这套理论对 后来的心理学、社会学、人类行为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美国国防部甚至在一战、二战期间使用这套理论进行 军官的行为分类与管理。
第十三页,共70页。
主动、外向、步调快 、果断
表情热烈、容易激动 、易于表露感情
• 不会因时间急迫而心生不耐。
• 除非必要,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成就。
• 追求快乐、放松和休闲,不为表现优越感。 • 不会因放松而感到罪恶。
第二十九页,共70页。
研究结果:
•A型人格者工作较认真,表现也较佳;喜欢具 有困难与挑战性的工作;但较不具有耐心与细 心,此会影响其工作的表现较差,故他们较不 适合从事需要复杂判断程序的工作。

组织行为学(合集五篇)

组织行为学(合集五篇)

组织行为学(合集五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一)组织: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的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二)行为:1狭义:是指人受其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2广义:是吧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是人的生理,心里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使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技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管理,充分推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五)研究方法的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需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主要方法:1案例分析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六)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是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七)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八)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福特公司借助于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走向全球化全球化战略引导着福特公司走向2l世纪。

福特公司汽车业务集团的总经理雅克•纳塞尔(Jacques Nasser)领导着一个训练有素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它的目标就是要促进福特公司的全球化运营,同时开发新车型。

而且开发费用要降至原来的一半,开发周期也要缩短。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纳塞尔在黎巴嫩出生,在澳大利亚长大。

他进入福特公司已有30多年,但进人底特律总部只有6年时间。

纳塞尔拥有国际商务的学位,也拥有国际工作的经验。

他在福特公司担任过许多职务,曾经在泰国、菲律宾、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地工作过。

纳塞尔对汽车非常着迷,“Ka”就是他引以为豪的一项开发成果。

这款三开门跑车诞生于欧洲的一个实验室,虽然它没有达到美国的安全标准(二次设计的费用十分庞大),但在欧洲却成了抢手货。

而且通过这款车的开发,纳塞尔证明了福特公司可以在短短的24个月内推出新车型。

福特公司的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同样生产福特雅仕,但使用的零部件却不相同。

现在,各个市场所用的零部件规格已经统一,由此也节约了大量成本。

另外,福特公司在巴西与大众汽车公司的合资公司破产时,公司由于准备不足,且财务控制不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6亿美元。

但随后公司开始重视,市场也正在恢复。

在北美和欧洲部门的支持下,巴西的销量增长了70%。

福特公司全球化的前景看好。

170家工厂构成的全球生产系统运转正常,产量也在增加,尤其在亚太和南美地区,增加幅度更为可观。

位于孟买、马德拉斯、泰国和越南的工厂正在兴建,位于中国的五家零部件合资企业已开始运转。

目前,福特公司的大部分利润仍然来自于欧洲、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从长远看,亚太市场将超过欧洲和北美。

福特公司在全球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将继续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组织行为学完全版

组织行为学完全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个人与组织的相互影响)第一个问题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

第二个问题是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二、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认识—理解—预测—引导—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三、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1、多学科交叉性2、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环境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3、两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四、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基础(一)学科基础——行为科学1.行为科学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式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

2.行为科学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就是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

3.组织行为学是把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上的产物。

政治行为学教育行为学消费行为学犯罪行为学(二)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为核心,由一切与研究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三)方法基础1.心理分析技术2.群体动态分析方法:关注内在需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社会测量方法:根据图表测量人际关系五、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一)人是“社会人”(二)士气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三)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

(四)领导不仅要处理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还要理解人们不合乎逻辑的行为。

六、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各阶段的人性假设和主要的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亨利·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和五种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马克斯·韦伯则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人事管理之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倡导重视人力资源投资,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组织行为学word版本

组织行为学word版本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演变一、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一)早期管理(二)科学管理(三)现代管理时期(时间: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最新管理时期(时间:20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为科学观念的产生(二)霍桑实验(三)心理技术学(四)群体动力学(五)社会测量理论(六)行为科学的正式提出(七)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范畴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分析层次、学科基础等,为今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是指对组织内人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1、解释:2、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行为规律,可以预见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会如何形式。

3、控制:纠正人们不合乎要求和规范的行为,使人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4、引导三、组织行为学的分析层次个体层次:个性、知觉、激励群体层次:群体、沟通、冲突、团队、领导、权力组织层次:组织结构、工作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与变革四、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应用行为科学,因而建立在多种行为学原理的基础之上。

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相应理论。

心理学原理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个体的或微观水平的分析,而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则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心理学:关注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人的行为,例如研究员工激励、疲劳、满意度、归属感以及影响因素社会学:研究由扮演各种角色的个体所组成的社会系统群体中的沟通、权力、文化、冲突、组织结构、团队人类学:人类学通过研究人类社会来把握人及其行为。

包括人类的生理特性、进化史、地理分布、群体关系以及文化历史和实践。

我们目前对组织文化、组织环境以及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很多都是出自于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或者采用他们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政治学研究个体或群体在政治环境内的行为,政治学所研究的特定主题包括冲突的构成、权力的分配,以及人们如何操纵权力来实现个人利益。

《组织行为学》文档

《组织行为学》文档

“组织行为学”1.性格可以分为哪几类?;答:(1)机能类型说;机能类型说是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三者各自在性格结;①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②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言谈举止受情绪所左右,处;③意志型:有较明确的活动目的,行动坚定,具有主动;除了上述标准的类型外,还有介于三种类型之间的中间;(2)配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的性格特征。

如自觉性与盲目性、纪律性与散漫性、独立性与易受暗示性、自制力与冲动性、主动性与被动性、镇定与惊慌、果断与优柔寡断、勇敢与怯懦、坚韧性与动摇性等。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指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如分析型与综合型、快速型与精确型、保持持久型与迅速遗忘型、深刻型和肤浅型、再造想象型与创造想象型等。

21.性格可以分为哪几类?答:(1)机能类型说机能类型说是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三者各自在性格结构中所占优势的不同来确定性格类型的学说。

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A〃培因(A.Bain,1818~1903)和法国心理学家T〃李波(T.Ribot,1839~1916)提出来的。

由于这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所以被称为机能类型学说。

①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②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言谈举止受情绪所左右,处理问题喜欢感情用事。

③意志型:有较明确的活动目的,行动坚定,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

除了上述标准的类型外,还有介于三种类型之间的中间型,如情绪一理智型,意志—理智型等。

(2)向性说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酌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

它是瑞士心理学C.G.荣格(C.G.Jung,1875~1961)最早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性格类型学说,主要是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①内向型性格: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

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2组织行为学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2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2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9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2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5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24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24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26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28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34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40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40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49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58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78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78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80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82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85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95 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95 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99 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101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104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111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16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120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120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127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135第四节群体凝聚力143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148第一节协同效应148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151第三节群体沟通154第四节群体策略166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175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175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80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186第四节竞争与合作190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动196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196第二节群体间冲突203第三节冲突的管理214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222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与功能222第二节领导的过程模式229第十一章领导理论244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244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257第三节领导权变论265第十二章领导的决策行为276第一节领导与决策276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279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282第四节领导决策的程序286第五节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292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300第一节行为300第二节动机301第三节需要和目标303第四节激励308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314第一节激励理论的发展314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315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326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344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348 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348 第二节激励机制与激励理论352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364第一节组织结构概论364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370第三节组织行为科学化383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392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与特点393 第二节组织变革的压力与阻力395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对策404第四节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416第十八章组织文化425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发展425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立436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考核知识点:一、组织二、行为三、组织行为学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六、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七、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八、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关系九、21世纪管理者工作行为的变化一、三个概念1、组织的概念:P3从静态上看,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从动态的角度看,组织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1.性格可以分为哪几类?;答:(1)机能类型说;机能类型说是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三者各自在性格结;①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②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言谈举止受情绪所左右,处;③意志型:有较明确的活动目的,行动坚定,具有主动;除了上述标准的类型外,还有介于三种类型之间的中间;(2)配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的性格特征。

如自觉性与盲目性、纪律性与散漫性、独立性与易受暗示性、自制力与冲动性、主动性与被动性、镇定与惊慌、果断与优柔寡断、勇敢与怯懦、坚韧性与动摇性等。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指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如分析型与综合型、快速型与精确型、保持持久型与迅速遗忘型、深刻型和肤浅型、再造想象型与创造想象型等。

21.性格可以分为哪几类?答:(1)机能类型说机能类型说是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三者各自在性格结构中所占优势的不同来确定性格类型的学说。

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A〃培因(A.Bain,1818~1903)和法国心理学家T〃李波(T.Ribot,1839~1916)提出来的。

由于这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所以被称为机能类型学说。

①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②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言谈举止受情绪所左右,处理问题喜欢感情用事。

③意志型:有较明确的活动目的,行动坚定,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

除了上述标准的类型外,还有介于三种类型之间的中间型,如情绪一理智型,意志—理智型等。

(2)向性说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酌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

它是瑞士心理学C.G.荣格(C.G.Jung,1875~1961)最早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性格类型学说,主要是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①内向型性格: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

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②外向型性格: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对外部事物比较关心。

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性格如何在测验中发现,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3)独立一顺从说独立—顺从说是按照个体的独立性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

它是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A.Adler,1870~1937)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主要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性两种类型。

①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有个人坚定的信念,疗主见,能够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但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②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缺少独立见解容易盲从、随波逐流、屈从权势,遇到重大事件往往惊惶失措,逃避现实。

此外还有特性分析说、社会文化类型说等分类法。

22.性格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答:性格对组织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研究性格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的应有之义。

(1)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做好本职工作、胜任本职工作的心理动力。

要用个体心理特征的性格规律性,培养教师的热情、外倾、理智、独立的性格;培养律师的客观、公正、正直的性格;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认真、严谨、探索的性格;培养运动员的顽强、自制、勇敢、果断的性格。

结合各行各业的管理,研究与各行各业的管理有关的职业性格,培养人们良好的职业性格以推动组织效能的提高。

(2)人事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要注意性格适应的合理性,把性格独立性过强的人,从协作要求高、配合要求严的岗位调离开;也要注意性格互补的合理性,对于具有不同的良好性格的人,发挥他们各自的性格特长,克服他们各自性格中的消极方面,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鞭策、互相弥补以推动管理工作。

(3)做人的思想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运用不同的方式以期奏效。

对于理智型的人,可以主动向其提供信息,让其自己通过判断思考改变思想认识;对于情绪型的人,应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更注意用典型的事例,?动之以情?地感化他,使其改变态度;对于独立型的人,要允许他独立思考,勿急勿躁,?以柔克刚?,切忌施以压力,强制其接受什么观点主张。

二、论述题1.主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答:(1)控制点,指个体对于自己命运根源的认知。

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外控型的人议为自己被外界所左右。

与内控得分高的个体相比,外控得分高的个体对工作更不满意;缺勤率更高;对工作环境更为疏远;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更低。

另外,外控型人采取主动行动的可能性更低。

内控者在决策之前积极搜寻信息,对获得成功有更强烈的动机,更倾向于控制自己的环境;而外控者则更为顺从,更乐于遵循别人的指导。

因此,内控者在复杂的工作中做得很好,包括绝大多数管理和专业技能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需要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和学习活动。

另外,内控者也适于要求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工作活动。

与此相对照,外控者对于结构分明和条例清楚且只有严格遵从指示才会成功的工作来说,会做得很好。

(2)马基雅维里主义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特点以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名字命名。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的个体讲求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

?只要行得通,就采用它?这是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一贯的思想准则。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比低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多,更难被别人说服,却更多地说服别人。

当然,这些结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调节。

研究发现,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在以下几方面工作更有成效:(1)当他们与别人直接面对面交往,而不是间接地相互作用时;(2)当情境中要求的规则与限制最少,并有即兴发挥的自由时;(3)对箕体问题的情感卷入与能否成功无关时。

(3)自尊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这一特质称为自尊。

自尊心弱的人比自尊心强的人更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积极的评估。

为此,他们更可能寻求他人的认同,更倾向于按照自己尊敬的人的信念和行为从事。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自尊心弱的人更注重取悦他人,他们很少站在不受欢迎的立场上。

(4)自我监控它指的是个体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高自我监控者在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他们对环境线索十分敏感,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并能够使公开的角色与私人的自我之间表现出极大差异;而低自我监控者则不能以这种方式伪装自己,他们倾向于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性情和态度,因而在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做什么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行为一致性。

(5)冒险性这种接受或回避风险的倾向性对管理者做决策所用的时间以及做决策之前需要信息量都有影响。

2.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答:气质对人的行为、对人的活动效率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组织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1)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

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

所以,要尽量使人的气质特点与工作的特点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利于工作。

在现代工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人一机关系,操纵精密机器、控制现代化设备、监控大型仪表,都要求人们能迅速地对各种信息变化做出反应,并能相应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果不选择多血质气质的工人而是选择粘液质或抑郁质的工人从事上述工作就会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多血质的人应该安排他们做一些社交工作(如采购员等),胆汁质的人可以委以突击性开拓性的工作,粘液质的人可以做一些具有核算和监督职能(如会计、统计等)的管理工作,抑郁质的人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

一些特殊职业对人某一方面的气质特征有特殊要求,如飞行员、运动员、驾驶员、宇航员等工作责任重大,要求极灵敏的反应、敢于冒险、机制果断、能经受高度的身心紧张等,这种情况下气质特征决定着一个人是否适合这一职业。

这应该通过心理测定来作为选拔依据。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

人的气质特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合理调整不同气质的人员,组成一个领导班子,组成一个生产班组,组成一个集体,形成气质?互补?的组合,就可以做到相互克服气质的消极影响,发挥气质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目的。

例如一个领导班子中,做出一个重大决策,需要有果断、机智、冷静、细心、创新、激情等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品质,但是很少有人同时具备上述品质,这就要求气质互补的团体组合。

(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

不同气质的人,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的容忍接受程度不同,对思想感情的接受程度也不同。

所以,做思想教育、做人的转化培养工作的重点就要有所不同。

多血质的人豁达大度、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可采用批评和劝导相结合的方式;胆汁质的人积极主动生气勃勃、容忍力也强,培养教育他们,既要开展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又不能激怒他们,激化矛盾。

粘液质的人沉着坚毅冷静,情绪反应较慢,对待他们要耐心说服开导,多用事实说话。

抑郁质的人,情感深刻、脆弱、孤僻、冷淡,对待这样的人,不可在公开场合批评、训斥他们,而应在关怀中激励,在照顾中促进,在情感中引导,使他们自觉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或主张建议。

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尤其在管理人、培养人、使用人方面的作用,绝不仅限于上述三个方面,许多内容有待组织行为学的深入研究。

2、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根据有关个体差异的理论做到“扬长避短”、“知人善任”。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人事、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由于先天素质的不同,个体对相同或相似的外界刺激的反应存在差异;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个别的、独特的风格,即表现出个体差异性。

处于同一组织中的个体由于其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同一个个体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甚至性质也可能有所不同,这既取决于组织的性质也取决于组织对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认识和利用。

如何看待组织中的个体差异,如何减少由个体差异带来的冲突,并充分利用个体差异带来的互补增值效应,做到“扬长避短”、“知人善任”,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便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已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使组织中每个个体都能充分自身优势和潜能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管理,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由之路。

在极其重视组织成员个体差异的今天,一个有效的组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导致的冲突在对待组织内部冲突的问题上,过去的管理者通常是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异议、组织内部的压力和焦虑看作是破坏组织的力量,但事实上这些因素也是组织不可缺少的活力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