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堆排序

合集下载

堆排序的几种方法

堆排序的几种方法

堆排序的几种方法堆排序是一种基于堆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具有稳定且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堆排序的几种方法,包括建堆和调整堆两个关键步骤。

一、建堆建堆是堆排序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无序的数组构建成一个堆。

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两种类型。

在大顶堆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而在小顶堆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建堆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依次向上调整每个节点的位置,直到根节点。

具体步骤如下:1.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向上遍历每个节点。

2. 对于当前节点,比较其与左右子节点的大小关系,如果子节点较大(或较小),则将当前节点与子节点交换位置。

3. 重复步骤2,直到当前节点满足堆的性质,或者到达叶子节点。

二、调整堆建堆完成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一定是堆中的最大(或最小)值。

为了得到有序的数组,需要将第一个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并对剩余元素进行堆调整。

这样,每次交换后,最大(或最小)值就会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

调整堆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从根节点开始,依次向下调整每个节点的位置,直到叶子节点。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第一个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2. 缩小堆的范围,即排除已经有序的元素。

3. 对剩余元素进行堆调整。

从根节点开始,比较其与左右子节点的大小关系,如果子节点较大(或较小),则将当前节点与子节点交换位置。

4. 重复步骤3,直到当前节点满足堆的性质,或者到达叶子节点。

三、堆排序的优化方法除了基本的建堆和调整堆方法外,还有一些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堆排序的效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 堆的初始化:在建堆之前,先对数组进行预处理,将数组中的元素调整为局部有序,可以减少后续建堆的时间复杂度。

2. 堆的调整:在调整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迭代的方式代替递归,以减少函数调用的开销。

3. 堆的选择:在每次交换堆顶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后,可以选择将最后一个元素排除在堆的范围之外,从而减少调整堆的次数。

排序实验报告_排序综合实验报告材料

排序实验报告_排序综合实验报告材料

班级
2*10^7
10 电信 1 班
10^8
操作系统
10^5
Microsoft Windows 7 旗舰版 (64 位/Service Pck 1)
正序
xxxxxxxxxxxxx
逆序
编译软件
直接插入
Visul C++ 6.0
(带监视哨〕
emil
C
609803959.
24.874
10^4
100.158
2*10^4
中选出键值最小的记录,与无序区第一个记录 R 交换;新的无序区为 R 到
各种排序试验结果:
R[n],从中再选出键值最小的记录,与无序区第一个记录 R 交换;类似, CPU
第 i 趟排序时 R 到 R[i-1]是有序区,无序区为 R[i]到 R[n],从中选出键
(英特尔)Intel(R) Core(TM) i5 CPU M 480 2.67GHz
〔1〕二路并归排序:开始时,将排序表 R 到 R[n]看成 n 个长度为 1
录,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子序列的后面〔或最前〕,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 的有序子表,把这些子表两两并归,便得到 n/2 个有序的子表〔当 n 为奇
毕。
数时,并归后仍是有一个长度为 1 的子表〕;然后,再把这 n/2 个有序的
〔1〕直接选择排序:首先,全部记录组成初始无序区 R 到 R[n],从 子表两两并归,如此反复,直到最终得到一个程度为 n 的有序表为止。
指导老师: 胡圣荣
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交换两者的位置,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日期: 20XX.12.15~20XX.1.5
〔1〕冒泡排序:设想排序表 R 到 R[n]垂直放置,将每个记录 R[i]看

各种排序方法总结

各种排序方法总结

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冒泡法‎: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

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复杂度为‎O(n*n‎)。

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

复杂度为‎O(0)。

‎直接插‎入排序:O‎(n*n)‎选择排‎序:O(n‎*n)‎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log‎2(n)*‎n,所有内‎部排序方法‎中最高好的‎,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最‎好的。

‎归并排序:‎l og2(‎n)*n‎堆排序:‎l og2(‎n)*n‎希尔排序‎: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可以被‎2整除。

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k‎*n=lo‎g2(n)‎*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 g2(n‎)*n) ‎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 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

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

‎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堆排序的筛选方法

堆排序的筛选方法

堆排序的筛选方法堆排序是一种基于二叉堆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

它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建堆和排序。

其中,建堆过程中使用了堆的筛选方法,也被称为堆调整(Heapify)。

下面是堆排序中的筛选方法:堆的基本概念:在堆排序中,使用的是二叉堆,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

在最大堆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在最小堆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筛选方法(Heapify):1. 最大堆的筛选:-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向上调整。

- 对于当前节点,比较其与左右子节点的值,找到最大值的节点。

- 如果最大值不是当前节点,将最大值和当前节点交换,然后递归调整交换后的子节点。

MaxHeapify(array, n, i):largest = ileft_child = 2 i + 1right_child = 2 i + 2if left_child < n and array[left_child] > array[largest]: largest = left_childif right_child < n and array[right_child] > array[largest]:largest = right_childif largest != i:swap(array[i], array[largest])MaxHeapify(array, n, largest)2. 最小堆的筛选:-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向上调整。

- 对于当前节点,比较其与左右子节点的值,找到最小值的节点。

- 如果最小值不是当前节点,将最小值和当前节点交换,然后递归调整交换后的子节点。

MinHeapify(array, n, i):smallest = ileft_child = 2 i + 1right_child = 2 i + 2if left_child < n and array[left_child] < array[smallest]: smallest = left_childif right_child < n and array[right_child] < array[smallest]:smallest = right_childif smallest != i:swap(array[i], array[smallest])MinHeapify(array, n, smallest)堆排序的过程:1.建堆:从无序数组构建一个堆。

1234567堆排序比较次数详解

1234567堆排序比较次数详解

xxx堆排序比较次数详解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堆排序是一种基于堆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方法,尤其在大数据集上表现突出。

堆排序的关键在于利用堆的性质来实现排序过程,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比较次数。

在本文中,我将对xxx堆排序的比较次数进行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排序算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堆排序。

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性排序,它利用了堆这种数据结构的特性来实现。

堆可以被看作一棵树,它满足两个性质:结构性和堆序性。

结构性是指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而堆序性是指堆中任意节点的值都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孩子节点的值。

根据堆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堆来进行排序,这就是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

在xxx堆排序中,比较次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比较次数可以用来衡量算法的效率和性能,它表示在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多少次元素之间的比较操作。

对于堆排序来说,比较次数取决于待排序数据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是一个与n相关的量级,其中n表示待排序数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堆排序的比较次数大约为nlogn,这使得堆排序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

在xxx堆排序的实现过程中,比较次数是如何计算的呢?在建立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n/2次比较,这是因为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而叶子节点不需要进行比较。

在堆排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n-1次比较,这是因为每次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移出堆后,需要对剩余的元素进行调整,直到完成排序。

堆排序的比较次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n/2 + (n-1) = 3n/2 - 2。

除了比较次数外,xxx堆排序还涉及到交换次数和空间复杂度等指标。

交换次数表示在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多少次元素之间的交换操作,而空间复杂度表示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的额外空间。

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堆排序算法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xxx堆排序的比较次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堆排序每一趟的结果

堆排序每一趟的结果

堆排序每一趟的结果
原理
以最大堆为例,利用最大堆结构的特点:每个最大堆的根节点必然是数组中最大的元素,构建一次最大堆即可获取数组中最大的元素。

剔除最大元素后,反复构建余下数字为最大堆获取根元素最终保证数组有序。

堆排序流程
1.一趟堆排序
以数组int n[] = { 6, 5, 2, 7, 3, 9, 8 }为例:
步骤
一、构建最大堆: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计算公式为n.length/2-1,可自行验证)开始,从后往前进行调整构建,调整的规则是:若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则将子节点中较大的节点元素与父节点交换。

1.调整节点2(数组索引2),对比子节点9和8,再对比较大子节点9和父节点2,将9和2进行交换;
2.调整节点5(数组索引1),对比子节点7和3,将7和5进行交换;
3.调整节点6(素组索引0),对比子节点7和9,将6和9进行交换;
二、取出最大堆数组的第一位根元素与数组末位元素交换:
2.循环构建最大堆
根据上述构建最大堆的原理可以得出堆排序的完整过程
第1趟堆排序:
第2趟堆排序:
第3趟堆排序:
第4趟堆排序:
第5趟堆排序:
第6趟堆排序:。

堆排序算法并行化的基本想

堆排序算法并行化的基本想

堆排序算法并行化的基本想法引言在计算机科学中,排序是一项基本操作,堆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之一。

然而,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并行计算资源变得可用。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排序算法并行化,以提高排序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堆排序算法的并行化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堆排序算法简介堆排序算法是一种基于数据结构“堆”的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序列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然后不断地将堆顶元素(最大或最小元素)与堆底元素交换,并调整堆,使得剩余元素重新构建成一个堆。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排序完成。

堆排序算法具有如下特点: -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是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 空间复杂度为O(1) - 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串行实现在开始讨论并行化的堆排序算法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串行实现的基本思路。

1. 创建最大堆给定一个待排序序列,首先需要将其构建成一个最大堆。

具体而言,调用Build-Max-Heap函数,它会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依次将每个子树调整为最大堆。

2. 堆排序一旦构建了最大堆,堆顶元素即为最大值。

将堆顶元素与数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并将堆的大小减1。

然后,调用Max-Heapify函数将剩余元素重新构建成一个最大堆。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堆的大小为1,即所有元素都被排序完成。

堆排序算法并行化的基本想法堆排序算法的串行实现已经足够高效,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仍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为了实现并行化,我们可以利用多线程或并行处理器同时对多个子树进行排序。

1. 多线程并行化一种实现并行化的方法是利用多线程。

我们可以将整个待排序序列划分为若干子序列,每个子序列由一个线程来处理。

每个线程进行堆排序算法的串行实现,即构建最大堆和堆排序两个主要步骤。

随着每个线程的完成,我们可以将各个子序列的已排序部分进行合并,从而得到最终的有序序列。

2. 并行处理器并行化另一种实现并行化的方法是利用并行处理器,如GPU(图形处理器)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数据结构与算法(12):排序

数据结构与算法(12):排序

int[] data = new int[] {10,30,20,60,40,50};
mergesort(data);
for(int i:data) {
System.out.println(i);
}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rr){
sort(arr, 0, arr.length-1);
例例如,假设有这样一一组数[ 13 14 94 33 82 25 59 94 65 23 45 27 73 25 39 10 ],如果我们以步⻓长 为5开始进行行行排序,我们可以通过将这列列表放在有5列列的表中来更更好地描述算法,这样他们就应该 看起来是这样:
13 14 94 33 82 25 59 94 65 23 45 27 73 25 39 10
坏的情况下,移动次数为n(n − 1)/2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冒泡排序不不需要辅助存储单元,其空间复杂度为O(1)。如果关
键字相等,则冒泡排序不不交换数据元素,他是一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方法。
时间复杂度:最好O(n);最坏O(n2);平均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二二、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排好序时,元素的移动次数为0。当每一一趟都需要移动数据元素时,总的移动次数为n − 1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选择排序不不需要辅助的存储单元,其空间复杂度为O(1)。选择
排序在排序过程中需要在不不相邻的数据元素之间进行行行交换,它是一一种不不稳定的排序方方法。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地方方增量量和差值都是delta temp = arr[j-delta]; arr[j-delta] = arr[j]; arr[j] = temp;

常用排序2

常用排序2

堆排序1 什么是堆首先堆是一种数据结构,是一棵完全二叉树且满足性质:所有非叶子结点的值均不大于或均不小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如下是一个堆得示例:9>8,9>5;8>3,8>1;5>2 由此发现非叶子结点的值均不小于左右孩子结点的值,所以这是个大顶堆,即堆顶的值是这个堆中最大的一个。

这个堆可以看成是一个一维数组A[6]={9,8,5,3,1,2},那么相应的这个数组需满足性质:A[i]<=A[2*i] && A[i]<=A[2*i+1] 。

其中A[i]对应堆中的非叶子结点,A[2*i]和A[2*i+1]对应于左右孩子结点。

并且最后一非叶子结点下标为[n/2]向下取整。

为什么是[n/2]向下取整呢?在这里我简单的说明一下:设n1表示完全二叉树中有一个孩子的结点,n2表示表示完全二叉树中有两个孩子的结点,d表示非叶子结点的个数,那么总的结点个数:n=n1+2*n2+1。

(1)当n为奇数时,n1=0,n2=(n-1)/2,d=n2+n1=(n-1)/2(2)当n为偶数时,n1=1,n2=n/2-1,d=n2+n1=n/2由此可以看出d=[n/2]向下取整.2 筛选法调整堆(1)引出:现给定一个大顶堆:即:A[6]={9,8,5,3,1,2},如果我们稍做破坏,把9跟2互换,同时把a[6]这个结点从堆中去掉,于是得到下面这个完全二叉树:A[5]={2,8,5,3,1} 显然它不是一个堆,那我们怎么把它调整为一个堆呢?首先观察,我们只是改变了根结点的值,所以根结点左、右子树均是大顶堆。

其次思考,既然是根结点可能破坏了堆的性质,那我们就可以把根结点往下沉,让最大值向上浮,即比较根结点和左、右孩子的值,若根结点的值不小于孩子结点的值,说明根结点并没有破坏堆的性质,不用调整;若根结点的值小于左右孩子结点中的任意一个值,则根结点与孩子结点中较大的一个互换,互换之后又可能破坏了左或右子树的堆性质,于是要对子树进行上述调整。

堆排序的几种方法

堆排序的几种方法

堆排序的几种方法堆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可以将一个无序的数组或者列表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

堆排序的实现有多种方法,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使用完全二叉树实现堆排序1. 首先构建一个完全二叉树,可以使用数组或者链表来表示。

2. 接下来,需要将该二叉树调整为最大堆或最小堆,即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小于其子节点的值。

3. 然后,将根节点与最后一个节点交换位置,并将最后一个节点从堆中移除。

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堆中只剩下一个节点为止。

5. 最后,将得到的有序节点逆序排列,即得到了排序后的数组或列表。

二、使用优先队列实现堆排序1. 首先,将待排序的元素依次插入优先队列中。

2. 然后,从优先队列中依次取出元素,即可得到有序的结果。

三、使用递归实现堆排序1. 首先,将待排序的数组或列表转化为一个堆。

2. 然后,将堆中的根节点与最后一个节点交换位置,并保持堆的性质。

3. 接着,对堆的根节点进行递归操作,直到堆为空。

4. 最后,将得到的有序节点逆序排列,即得到了排序后的数组或列表。

四、使用迭代实现堆排序1. 首先,将待排序的数组或列表转化为一个堆。

2. 然后,将堆中的根节点与最后一个节点交换位置,并保持堆的性质。

3. 接着,对堆的根节点进行迭代操作,直到堆为空。

4. 最后,将得到的有序节点逆序排列,即得到了排序后的数组或列表。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元素的个数。

堆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适用于大数据量的排序任务。

它的主要优点是实现简单、效率高,但缺点是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堆。

堆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实现方法来达到相同的排序效果。

无论是使用完全二叉树、优先队列、递归还是迭代,都可以实现堆排序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排序,以达到最佳的排序效果。

二次立体堆排序算法设计与分析

二次立体堆排序算法设计与分析

收稿 日期 :07 7 6 20 —0 —0
作者简介 : 帅训波 (99 , , 17 一)男 山东单 县人 , 工程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 算法设 计与分析 , 人工智能 、 数据挖掘等。
21
维普资讯
20 07血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 lk …… , 序 列 为立体 堆l 。 k,2 k) 。 。 。
S E P O T算 法思 想 和 堆 排 序一 样 , 先 , H A SR 首 把 需要 排序 的 /个 元素 构成 一 个立 体 堆 ; 后 移走 立 7 , 然
体堆 顶元 素 , 重新 进 行 立 体堆 调 整 : 其前 、 、 、 将 左 后 右 4个 子结 点 中的大者 上升 一层 , 每上 升一层 , 只需
(S E P O T T H A S R )算法 , 即把数据 个 数 为 n的 立体 堆
排序 过程 , 划分 为多个 较小 的立体 堆排 序过 程 , 数 使 据操作 在较 小 的存 储 空 间 范 围 内进 行 , 免 了 由于 避
定理 1 HE P O T 法 时间复 杂度 为 (, A SR 算 S / 7 )=
n +
J J
∑ (l + ) L 2. o
I 1 =
远距 离存储 空 间的操 作 引 起 的 时 间耗 费 。 由于 数 据 得到分 段排 序 优 化 处 理 ,S E P O T算 法 排 序 速 TH A S R
度, 随着排 序 数 量增 加 , 排序 速 度 快 于 S E P O T H ASR
率, 不但 要采 用时 间复 杂度为 0( l ) no 的最佳 排序
算法 , 而且 在排 序过程 中 , 也要设 法采 用优 化数据 处 理技 术 , 减小数 据操作 中的时 间耗费 口 。 过最佳 排 ]通 序算 法与优 化数 据处 理 技 术 的结 合 , 获取 高效 的排 序算 法效果 。

c语言各种排序法详解

c语言各种排序法详解

一插入排序1.1 直接插入排序基本思想:每次将一个待排序额记录按其关键码的大小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直到全部记录排好序。

图解:代码实现:[cpp]view plaincopy1.//直接顺序排序2.void InsertSort(int r[],int n)3.{4.for(int i=2;i<n;i++)5.{6.r[0]=r[i];//设置哨兵7.for(int j=i-1;r[0]<r[j];j--)//寻找插入位置8.r[j+1]=r[j];//记录后移9.r[j+1]=r[0];10.}11.for(int k=1;k<n;k++)12.cout<<r[k]<<"";13.cout<<"\n";14.}1.2 希尔排序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序记录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在在序列内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图解:代码实现:[cpp]view plaincopy1.<spanstyle="font-size:14px;">//希尔排序2.void ShellSort(int r[],int n)3.{4.int i;5.int d;6.int j;7.for(d=n/2;d>=1;d=d/2)//以增量为d进行直接插入排序8.{9.for(i=d+1;i<n;i++)10.{11.r[0]=r[i];//暂存被插入记录12.for(j=i-d;j>0&&r[0]<r[j];j=j-d)13.r[j+d]=r[j];//记录后移d个位置14.r[j+d]=r[0];15.}16.}17.for(i=1;i<n;i++)18.cout<<r[i]<<"";19.cout<<"\n";20.}</span>二交换排序2.1 起泡排序起泡排序是交换排序中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两两比较相邻记录的关键码,如果反序则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堆排序实例演示3

堆排序实例演示3

91
16
47
85
36
24
24 36 53 30
85 47 30 53
16
91
如果该序列是一个堆,则对应的这棵完全二叉树的特点是: 所有分支结点的值均不小于 (或不大于)其子女的值,即每棵子 树根结点的值是最大(或最小)的。
堆特点:堆顶元素是整个序列中最大(或最小)的元素。
2022/9/1
数据结构
2
2.堆排序
足堆,继续调 整。
将 堆 顶 元 素 R1 比根小,交换。
与Rn交换)。
2022/9/1
数据结构
d.到了叶子结 点,调整结束, 堆建成。
6
85
30
53
47
53
47
53
47
30
24 36 16 30
24 36 16 85
24 36 16 85
91
91
91
堆调整结束。
R1 与 Rn-1 交 换 , 堆被破坏。 对 R1 与 Rn-2 调 整。
16
b.调整结束后,以R4为 根的子树满足堆特性。 再将以R3结点为根的 子树调整为堆;
16
c. 以 R3为根的子树满足 堆特性。 再将以R2结点为根的子树 调整为堆;
30
91
91
47
91
47
30
47
85
24 36 53 85 16
24 36 53 85 16
24 36 53 30 16
以 R2 为 根 的 子 树 满 足 堆特性。 再 将 以 R1 结 点 为 根 的 子树调整为堆
d. 调整结束后,整棵树为堆。
建堆过程示例
❖ 例如,图中的完全二叉树表示一个有8个元素的无序序列: {49,38,65,97,76,13,27,49}(相同的两个关 键字49,其中后面一个用49表示),则构造堆的过程如 图3(b)~(f)所示。

堆排序算法详解

堆排序算法详解

堆排序算法详解1、堆排序概述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种。

可以利⽤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

堆分为⼤根堆和⼩根堆,是完全⼆叉树。

⼤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于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

在数组的⾮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的就是⼤根堆,因为根据⼤根堆的要求可知,最⼤的值⼀定在堆顶。

2、堆排序思想(⼤根堆)1)先将初始⽂件Array[1...n]建成⼀个⼤根堆,此堆为初始的⽆序区。

2)再将关键字最⼤的记录Array[1](即堆顶)和⽆序区的最后⼀个记录Array[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序区Array[1..n-1]和有序区Array[n],且满⾜Array[1..n-1].keys≤Array[n].key。

3)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序区R[1..n-1]调整为堆。

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这样直到⽆序区中剩余⼀个元素为⽌。

3、堆排序的基本操作1)建堆,建堆是不断调整堆的过程,从len/2处开始调整,⼀直到第⼀个节点,此处len是堆中元素的个数。

建堆的过程是线性的过程,从len/2到0处⼀直调⽤调整堆的过程,相当于o(h1)+o(h2)…+o(hlen/2) 其中h表⽰节点的深度,len/2表⽰节点的个数,这是⼀个求和的过程,结果是线性的O(n)。

2)调整堆:调整堆在构建堆的过程中会⽤到,⽽且在堆排序过程中也会⽤到。

利⽤的思想是⽐较节点i和它的孩⼦节点left(i),right(i),选出三者最⼤者,如果最⼤值不是节点i⽽是它的⼀个孩⼦节点,那边交互节点i和该节点,然后再调⽤调整堆过程,这是⼀个递归的过程。

堆排序算法实现堆排序的原理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堆排序算法实现堆排序的原理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堆排序算法实现堆排序的原理和时间复杂度分析堆排序(Heap Sort)是一种基于二叉堆数据结构的高效排序算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程序设计中,因为其时间复杂度较低且具备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堆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一、堆排序的原理堆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满足以下两个性质:1. 父节点的值大于(或小于)其子节点的值,这种特性被称为"堆属性"。

2. 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即除了最底层外,其他层次上的节点都是满的,且最底层节点从左到右连续存在。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数组构建成一个大(或小)根堆,然后通过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并缩小堆的范围来实现排序。

具体步骤如下:1. 构建堆:从待排序数组构建一个大(或小)根堆。

首先需要将待排序数组构建成一个完全二叉树,然后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依次向上调整节点的位置,使得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大于(或小于)其子节点的值。

2. 排序堆:将堆顶元素(最大值或最小值)与数组末尾元素交换位置,然后缩小堆的范围,再次调整堆,使得剩余的元素重新满足堆的属性。

重复该步骤,直到将所有元素排序完成。

二、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1. 构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构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这是因为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调整堆的过程中,每个节点的调整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共有n/2个非叶子节点。

2. 排序堆的时间复杂度:排序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在每次交换堆顶元素与数组末尾元素之后,都需要对堆进行调整,而每次调整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由于需要执行n次该过程,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综上所述,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待排序数组规模较大时,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简要介绍了堆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堆排序通过构建堆和排序堆的过程实现排序,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任务。

常见排序算法及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常见排序算法及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常见排序算法及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效果更好)排序算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产⽣了很多种不同的⽅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它们进⾏整理便于理解记忆显得很重要。

每种算法都有它特定的使⽤场合,很难通⽤。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所有常见的排序算法进⾏归纳。

排序⼤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种:内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全部记录存放在内存,则称为内排序,如果排序过程中需要使⽤外存,则称为外排序。

下⾯讲的排序都是属于内排序。

内排序有可以分为以下⼏类: (1)、插⼊排序:直接插⼊排序、⼆分法插⼊排序、希尔排序。

(2)、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3)、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4)、归并排序 (5)、基数排序表格版排序⽅法时间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最好)空间复杂度稳定性复杂性直接插⼊排序O(n2)O(n2)O(n2)O(n2)O(n)O(n)O(1)O(1)稳定简单希尔排序O(nlog2n)O(nlog2n)O(n2)O(n2)O(n)O(n)O(1)O(1)不稳定较复杂直接选择排序O(n2)O(n2)O(n2)O(n2)O(n2)O(n2)O(1)O(1)不稳定简单堆排序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1)O(1)不稳定较复杂冒泡排序O(n2)O(n2)O(n2)O(n2)O(n)O(n)O(1)O(1)稳定简单快速排序O(nlog2n)O(nlog2n)O(n2)O(n2)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不稳定较复杂归并排序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O(n)稳定较复杂基数排序O(d(n+r))O(d(n+r))O(d(n+r))O(d(n+r))O(d(n+r))O(d(n+r))O(n+r)O(n+r)稳定较复杂图⽚版①插⼊排序•思想:每步将⼀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顺序码⼤⼩插⼊到前⾯已经排序的字序列的合适位置,直到全部插⼊排序完为⽌。

堆排序实现原理及步骤详解

堆排序实现原理及步骤详解

堆排序实现原理及步骤详解堆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利用了大顶堆和小顶堆的特性来实现对一个无序序列的排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堆排序的实现原理及步骤。

一、堆的定义及性质在了解堆排序之前,需要先了解堆的概念。

堆是完全二叉树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

大顶堆的性质是任意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而小顶堆的性质则相反,任意节点的值都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二、堆排序的实现步骤堆排序的实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构建初始堆: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

可以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向前调整,使得整个序列满足堆的性质。

2. 调整堆结构+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然后对剩余的元素进行调整,使得剩余元素满足堆的性质。

3. 重复步骤2,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 构建初始堆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为arr,序列长度为n。

首先,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即索引为n/2-1的位置),向前遍历所有非叶子节点。

对于每一个非叶子节点,比较该节点与其左右子节点的值大小。

如果子节点的值较大(或较小,根据是大顶堆还是小顶堆来决定),则交换节点的值,然后继续向下调整直到子树满足堆的性质。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遍历完所有的非叶子节点。

2. 调整堆结构+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首先,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元素是最大值(或最小值,根据是大顶堆还是小顶堆来决定)。

然后,对剩余的n-1个元素进行调整,使其满足堆的性质。

调整过程也是从堆顶开始,将堆顶元素与其左右子节点中较大(或较小)的节点进行交换,然后继续向下调整直到子树满足堆的性质。

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3. 重复步骤2,直到整个序列有序重复执行步骤2,直到所有的元素都排序完成。

最终得到的序列就是有序的。

三、堆排序的复杂度分析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序列的长度。

构建初始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而调整堆结构+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1. 堆排序啊,就像是整理一堆杂乱的玩具!想象一下,把这些玩具按大小堆起来,这就是堆排序的第一步呀!比如说一堆数字 5,3,8,1,先把它们堆成合适的样子。

2. 堆排序的过程中,你得不断调整这些“玩具堆”,让大的在上面,小的在下面,就像整理书架一样!比如 8 要在 5 上面呀。

3. 哎呀,堆排序不就是把混乱变得有序嘛!就好比把乱七八糟的衣服整理得整整齐齐,多有成就感啊!像一堆数字 2,7,4,9 慢慢整理好。

4. 你想想看,堆排序是不是很神奇呀?能把一堆毫无头绪的数据变得井井有条,这不是魔法是什么!比如给你一堆 10,6,3,7 能快速排好序。

5. 堆排序就好像是一个聪明的指挥官,指挥着数字们各就各位!就像让1,5,9,2 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6. 堆排序真的超有趣的好不好!就跟玩游戏一样,把那些数字摆弄来摆弄去,最后就排好啦!像处理 3,8,6,1 这样。

7. 难道你不觉得堆排序很有意思吗?把一堆看似无解的数据变得有规律,这多厉害呀!比如面对一堆 7,2,9,5 也能轻松搞定。

8. 堆排序啊,其实就是找到一种巧妙的方法来整理东西呀!就跟你整理房间一样,得有方法!像 4,6,8,2 就能用堆排序整理好。

9. 堆排序可是个厉害的本事呢!能把混乱的局面变得清晰,就像给迷路的人指了条明路!比如说一堆 9,3,7,1 都能排得顺顺的。

10. 总之,堆排序就是这么神奇的存在呀!能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你还不赶紧去试试!用它来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数字吧!
我的观点结论:堆排序就是一种非常巧妙且实用的排序方法,通过不断调整堆的结构来实现排序,真的很值得大家深入了解和掌握呀!。

排序

排序

2
5
[2
[2
3
3
8] 5
5
9
1 6
1 6
8] 9
i=5
i=6
9
1
[2
[1 [1
3
2 2
5
3
8
5
9] 1 6
8 6 9] 6 8 9]
i=7 6
3 5
方法1:边比较边移动
void straightsort1(SqList &L){
//设立监视哨:r[i]r[0],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后移记录
for(i=2;i≤L.length;i++){ L.r[0]=L.r[i]; j=i-1; while(L.r[0].key<L.r[j].key){ L.r[j+1]=L.r[j]; j-- ;} L.r[j+1]= L.r[0]; } }//straightsort
{ L.r[0]=L.r[i]; j=i-step;
while(j≥1 && L.r[0].key<L.r[j].key)
{ L.r[j+step]=L.r[j]; //元素右移
j=j-step }; }
//考虑前一个位置
L.r[ j+step]=L.r[0]; //r[i]放在合适的位置 } //shellpass ---r[0]不是哨兵
10.1.1 直接插入排序
在数组{r[1],r[2],… ,r[n] } 中从第二个元素 起,将其依次插入到前面已排好序的序列中。 设立监视哨:r[i]r[0]
r[0] r[1] r[2]… r[j] r[j+1] … r[i-1] r[i]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和作业
简单选择 排序 选择排序 堆排序
1.基本思想 2.实例模拟 3.算法
4.时间复杂度 1.基本思想 2.实例模拟 3.算法
4.时间复杂度
小结和作业
重点:
1)算法的设计思想;
2)手工排序方法; 3)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作业:P213,7.11
//下虑算法
for(tmp=a[i]; leftChild(i)<n;i=child){ child=leftChild(i); // 左/右“子树根”之间先进行相互比较,令 child 指示关键字较大记录的位置 /*再作“根”和“子树根”之间的比较,若“>=”成立,则说明已 找到 tmp 的插入位置 ,不需要继续往下调整*/ // 否则记录上移,尚需继续往下调整 } a[i]=tmp;
38
76 97
堆排序—举例
50 49 13 49 27 13 38 50 13 65 27 76 97 97 49 13 27 50 76 65 49 13 38 13 38 76
27 13
97
堆排序—举例
38 13 27 27 13 27 13
38 13 50 76 65
76 97 49 13
简单选择排序-例子
k
1
k
2 3 4 5
k
6 7
第一趟 i=1
13 49
i
38 65
j j
97 76
j j
49 13
j
27
j
简单选择排序-例子
k
1 2 3 4 5 6
k
7
第二趟:
38 65 13 27
i j
97 76
j j
49 38 27
j j
i=2
简单选择排序-例子
k
1 2 3 4 5
k
6
k
7
27 13 50 76 65
38 13 76
49 13 97
堆排序—举例
13
27 13
38 13 50 76 65
76
49 13 97
堆排序-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序列是否是堆,如果不是,请调整为堆 a.100,85,98,77,80,60,82,40,20,10,66 b.100,98,85,82,80,77,66,60,40,20,10 c.100,85,40,77,80,60,66,98,82,10,20 d.10,20,40,60,66,77,80,82,85,98,100
堆排序—堆排序算法
public static <AnyType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AnyType>> void HeapSort(AnyType [ ] a){ // 对顺序表 H 进行堆排序 for(int i=a.length/2;i>=0;i--) percDown(a,i,a.length); //建堆 for(int i=a.length-1;i>0;i--){ SwapReferences(a,0,i); //删除最大元 percDown(a,0,i); } }
第三趟: i=3
65 13 27 38
1 2 3i
97 76
j
4
49
j
6
65 38
j
7
j
5
第四趟:
i=4
13 27 38 65 49 97 76
i
49 97
65
简单选择排序-例子
1 2 3 4 5 6 7
第五趟: i=5
65 49 97 76 65 13 27 38
i
97 76 65
1
2
3
4
5
6
7
堆排序-性能分析
3. 调整“堆顶” n-1 次,总共进行的关键字比较的
次数不超过 2 (log2(n-1)+ log2(n-2)+ …+log22) < 2n(log2n) 因此,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堆排序的平均性能较接近于最坏性能。 辅助空间为O(1) 4.堆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第六趟:
i=6
65 49 97 76 65 13 27 38
1 2 3 4 5
97 97 76 76
6
i
7
排序结果:
65 49 97 76 65 13 27 38
97 76
97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
private static <AnyType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AnyType>> void SelectSort(AnyType [ ] a){ //对记录序列a[ ]进行简单选择排序 for(int i=0;i<a.length-1;i++){ //排序趟数 int k=i; for(int j=k+1;j<a.length;j++) // 在 a[ ] 中选择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用k来存放 if(a[j].compareTo(a[k])<0) k=j; if(i!=k) SwapReferences(a,i,k); } }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简单选择排序 堆排序7.5 小结和作业
简单选择排序-基本思想
假设排序过程中,待排记录序列的状态为:
有序序列R[1..i-1]
第 i 趟 简单选择排序
无序序列 R[i..n]
从中选出 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有序序列R[1..i]
无序序列 R[i+1..n]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n-i+1(i=1,2,3,…,n-1)个记 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 第i个记录,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毕。 1. 直接选择排序 2. 堆选择排序
堆排序—堆排序算法
public static <AnyType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AnyType>> void percDown(AnyType [ ] a,int i,int n){ /* 已知 a[i..n]中记录的关键字除 a[i] 之外均满足堆的特征,本方法自上而下 调整 a[i] 的,使 a[i..n] 也成为一个大顶堆*/ int child; AnyType tmp; //利用tmp暂存a[i]
堆排序—举例
(97,76,65,49,50,27,38,13)
97 76 49 13 50 65 50 76 13 38 13 49 13 50 27 97 76 13 65 38
27
97
堆排序—举例
76 38 65 50 49 97 13 13 27 38 65 76 38 97 27 49 50 27 49 13 65 27 65 50 27
}
堆排序—堆排序算法
//下虑算法
for(tmp=a[i]; leftChild(i)<n;i=child){ child=leftChild(i); if(child!=n-1 && a[child].compareTo(a[child+1])<0) child++; if(pareTo(a[child])<0) a[i]=a[child]; else
简单选择排序-性能分析
1.对n个记录进行简单选择排序,所需进行的
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总计为:
n(n 1) (n i ) 2 i 1
n 1
2.移动记录的次数,当待排序列为正序数为最小,
最小值为 0。
待排序列为逆序数为最大,最大值为3(n-1) 。
3.简单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
第5趟
08,16, 21,25*,25,49
交换,不稳定的
简单选择排序-讨论
例:关键字序列T= (21,25,49,25*,16,08),请 给出简单选择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原始序列: 21,25,49,25*,16,08 第1趟 第2趟 第3趟 08,21,25,49,25*,16 08,16, 21,25,49, 25* 08,16, 21,25, 49, 08,16, 21,25, 49, 08,16, 21,25, 25*序算法
private static int leftChild(int i){ return 2*i+1; }
堆排序-性能分析
1. 对深度为 k 的堆,“筛选”所需进行的关键字 比较的次数至多为2(k-1); 2. 对 n 个关键字,建成深度为h(=log2n+1)的堆, 所需进行的关键字比较的次数至多 4n;
简单选择排序-讨论
例:关键字序列T= (21,25,49,25*,16,08),请 给出简单选择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原始序列: 21,25,49,25*,16,08 第1趟 第2趟 第3趟 第4趟 08,25,49,25*,16,21 08,16, 49,25*,25,21 08,16, 21,25*,25,49 08,16, 21,25*,25,49
第4趟
第5趟
25*,49
移动,稳定的
堆排序
可将堆序列看成完全二叉树,则堆顶元素(完全二 叉树的根)必为序列中n个元素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堆排序过程—以大顶堆为例
buildHeap 1)将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得到关键字最大的记录; 2)输出堆顶的最大值后,使剩余的n-1个元素重又建 成一个堆,则可得到n个元素的次最大值。 下虑/上虑 3)重复执行,得到一个有序序列,这个过程叫堆排 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