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专业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

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核试题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核试题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核试题1.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压入肺内。

A.空气(正确答案)B.氧气(正确答案)C.空气—氧气混合气(正确答案)2.机械通气分为()A.无创(正确答案)B.有创(正确答案)3.无创通气是指应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A.鼻或面罩(正确答案)B.双腔鼻氧管C.鼻囊管或口接器(正确答案)4.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单选题]A.人工气道(正确答案)B.静脉通道5.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等。

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正确答案)B.肺不张、肺气压伤(正确答案)C.氧中毒(正确答案)D.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正确答案)E.腹胀、胃肠胀气(正确答案)F.低血压(正确答案)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出现(正确答案)B.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正确答案)C.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正确答案)D.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正确答案)E.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正确答案)F.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片及痰菌培养阳性(正确答案)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A.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正确答案)B.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正确答案)C.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正确答案)C.严格无菌操作(正确答案)8.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集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单选题]A.最高位B.和床垫平行位C.最低位(正确答案)9.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以下正确的是()。

A.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正确答案)B.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每天消毒(正确答案)C.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正确答案)10.加强病房室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以下正确的是()。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临床表现
当二氧化碳潴留至一定程度时,患者可出现烦躁、呼吸困难,乏力,气促, 颜面潮红、发绀,头痛,胸闷、血压下降,有时突然发生心室纤颤,严重时 出现谵妄、木僵、昏迷。血气分析结果PCO2>50mmHg。有些患者可伴有 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临床上出现PO2或Sao2下降。
预防及处理
产生通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应详细分析,正确处理。
7.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肺力学机制。减轻患者咳嗽,及时处理人机对抗, 有利于降低气道峰压。
8.采用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如压力支持同期等),使气道压控制在相对安 全的范围。
9.经积极治疗后气道压仍较高,通气和氧合功能仍未见改善,可选用一些非
常规通气方法,如体外膜氧合(ECMO)、高频振荡通气(HFOV)、气管 内吹气、液体通气、氦氧混合通气、吸入一氧化氮(NO0和肺表面活性物质 替代治疗等。这些方法可减少对常规正压通气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潮气量 或PEEP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血症心气肿时心包填塞是唯一征象。空气栓塞时将出现血压下降、心肌梗死 、脑卒中肠梗死等
预防及处理
1.机械通气时尽量使用较小的潮气量,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将潮气量设 为6~8ml/kg,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避免肺容积伤和肺压力伤;同时使 用一定的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肺泡的开放,减少肺萎缩伤的发生。同时 降低吸气压峰值,使用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位置血容量正常。
3.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 降低呼吸频率和机械呼吸的吸气峰压(PIP)
4.肺气压伤合并ARDS、脓毒血症、肺内感染时应避免增加PEEP水平。
5.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尽量避免纵作心内穿刺。
6.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对于潮气量和平台压进行限制后,分钟肺 泡通气量降低,Paco2随之升高,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高于正常水平,即所 谓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是一种非生理状态,是为防止气压伤而 不得已为之的做法。清醒患者不易耐受,需使用镇静、麻醉或肌松剂;而对 脑水肿、脑血管以外和颅内高压则列为禁忌。另外,在实施PHC策略时应注 意Paco2上升速度不应太快,使肾脏有时间逐渐发挥其代偿作用。一般认为 血液PH不低于和Paco2在70~80mmHg之间是可以接受的。PacO2过高时可 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降低Paco2;血液PH过低时,应适当少量补碱。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气管插管并发症(一)导管易位1. 原因: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使导管进入右支气管。

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

2. 预防及处理:插管后应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如一侧肺呼吸音减弱并叩诊浊音提示肺不张,呼吸音减低伴叩诊呈鼓音提示气胸。

发现气胸应立刻处理,同时摄X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二)气道损伤1. 原因:(1)困难插管和急诊插管容易损伤声门和声带,长期气管插管可以导致声带功能异常,气道松弛。

(2)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可造成出血。

2. 预防及处理:(1)注意插管时动作轻柔,准确,置管时间尽可能缩短可减少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2)应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有条件监测气囊压力,低于25cmHO能减低这类并发症。

(三)人工气道梗阻1. 常见原因:导管扭曲、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痰栓或异物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气管侧壁或支气管。

2. 预防及处理:(1)采取措施防止气道梗阻;(2)密切的观察气道的情况、及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对气道梗阻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一旦发生气道梗阻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人工气道位置;②气囊气体抽出;③试验性插入吸痰管。

(4)如气道梗阻仍不缓解,则应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然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四)气道出血1. 常见原因:气道抽吸、气道腐蚀等。

2. 预防及处理:一旦出现气道出血,应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二、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一般24h内出现的并发症)1. 出血(1)原因: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

②出血部位可能来自切口、气管壁。

③气管切开部位过低,如损伤无名动脉,则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2)预防及处理:①切口的动脉性出血需打开切口,手术止血。

②非动脉性出血可通过凡士林纱条等压迫止血,一般24h内可改善。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 48 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1 / 13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2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 气道压力和容积,产生肺泡通气 ,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机械通气的作用与适应症
机械通气的作用包括改善氧合、降低呼吸肌疲劳、纠正酸碱 平衡紊乱等。
适应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哮喘等。
机械通气的发展历程
机械通气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效到高效的过程。
气压伤
总结词
气压伤是由于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压力过高导致的,主要发生在气道的薄弱部位 ,如声门、气管等。
详细描述
气压伤会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气道狭窄和呼 吸困难。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气道压力、调整呼吸机参数等,发生气压伤后应 立即降低气道压力并进行对症治疗。
呼吸机依赖
最早的机械通气使用的是间歇正压呼 吸,后来逐渐发展为连续正压呼吸、 双水平正压呼吸等更先进的技术。
02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结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长 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发生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 、气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口腔护理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对呼吸机进行定期消毒,确保 呼吸机清洁卫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 用。
定期进行痰液培养,了解细菌种类和耐药性,为抗生素选 择提供依据。
定期评估与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病情和通气效果,定期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通气效果最佳。

医院患者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医院患者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07
通气不足
通气不足
A
发生 原因
B
临床 表现
C
预防
D
处理 流程
通气不足
发生原因
01
分泌物黏稠、气道吸引不充分、导管或 套管被堵塞引起分泌物排出不畅。
02
支气管痉挛、黏稠的分泌物以及导管扭 曲或套管被气囊堵塞等均可致气道堵塞。
03
TV过低或I/E设置不当,少数情况下通 气不足也可由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所引 起。常见的为 TV 设置过低或I/E设置的 呼气时间不够长。
慎用呼气末正压 通气(PEEP) 和自主呼吸支持 模式(PSV)。
慎重或避免胸 部创伤性检查 和治疗。
必要时遵医嘱 镇咳。
肺气压伤
处理流程
出现肺气压伤→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查找原因→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出现张力性气.胸者, 紧急时在气.胸侧第二肋间隙腋中线外侧穿刺或置入静脉导管进行排气,气胸者暂停使 用呼吸机, 胸腔闭式引流术实施.后再继续应用呼吸机;出现纵隔气肿时,沿胸骨上切迹向头侧切开2~3cm 直 至深筋膜;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降低呼吸频率 和机械呼吸气道峰压(PIP);肺气压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血症、肺内感 染时应避免增加 PEEP水平;机械通气时使用较小的潮气量进行通气;对症处理,如止痛、镇静、 升压)→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每天予以2~3次口腔护理,操作前给气囊充足气。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和周围皮肤清洁、 干燥,每天常规换药1次,若纱布污染及时更换。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 年老、体弱、肺部有基础病变者,适当加强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 气道分泌物定期培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 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用于维持和支持患者呼吸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和麻醉科等医疗环境中。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肺损伤、气道损伤、呼吸肌萎缩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2.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2.1 肺损伤机械通气对肺组织造成的压力和容积过载可能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肺损伤可以表现为气压伤、氧中毒和肺泡损伤等。

气压伤是由于过高的通气压力引起的,可导致肺气肿、气胸等并发症。

氧中毒是因为高浓度的吸入氧会引起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从而损伤肺组织。

肺泡损伤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肺损伤类型,表现为肺泡过度充气和肺泡萎陷,可能导致肺不张和肺纤维化等疾病。

2.2 气道损伤机械通气时,在气道内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这会导致气道损伤的风险增加。

气道损伤包括气管黏膜破裂、气管狭窄和合并细菌感染等。

气管黏膜破裂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造成的气道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气道出血和瘢痕形成。

气管狭窄是一种严重的气道并发症,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和通气困难。

合并细菌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与气道损伤密切相关。

2.3 呼吸肌萎缩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因为呼吸肌不需要主动参与呼吸,从而导致呼吸肌萎缩的风险增加。

呼吸肌萎缩会导致呼吸肌力量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呼吸肌功能。

这会给患者带来呼吸衰竭的风险,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呼吸机支持。

3.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措施3.1 肺损伤的防治为了减小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的损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减小潮气量可减少肺泡过度充气和压力过载,从而降低肺损伤风险。

•限制平台压力:避免通气压力过高,可以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PC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CMV)等,以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使用低浓度吸入氧:降低吸入氧浓度可以减少氧中毒的发生,同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氧合状态良好。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向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气体交换和缓解呼吸困难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损伤、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呼吸肌无力等。

因此,提高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预防1.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前应对气道进行充分评估,包括气道的通畅性和是否存在异物,排除气道阻塞的因素。

定期检查气道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预防导管意外脱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较短的导管,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

2.适应症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需要进行个体化设置。

对于有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进行呼吸机脱机的评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3.厌氧防护:保持气管内套管的氧气浓度不低于30%以预防低氧损伤。

避免氧气过度输送,降低肺泡氧中毒的风险。

二、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处理1.肺损伤的处理: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气压伤和肺过度膨胀伤。

对于气压伤,应适当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控制潮气量和气道平台压力,避免过度充气。

对于肺过度膨胀伤,可通过减少潮气量、调整PEEP水平等方法来降低肺泡内压力,预防或减轻肺损伤。

2.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气管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一旦出现气管导管意外脱出、误吸、气道压力伤、声带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確保气管内套管畅通,及时进行导管调整或更换,保证气道的通畅性。

3.呼吸肌无力的处理: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肌的废用性衰竭,应进行相关评估和处理。

适时进行呼吸肌锻炼,如采用间歇性断续卸载逐渐减少机械通气支持,以保护和恢复呼吸肌功能。

4.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常常会在早期发生,促使开展早期干预。

因此,临床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患者情况恶化前采取措施。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将氧气输送至病人的呼吸道,以维持呼吸功能正常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在长时间或不合适的应用下,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机械通气操作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常见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包括肺炎、气压伤、吸气困难、声音嘶哑、焦虑和卧床不位。

以下是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肺炎:机械通气时,由于气道被管道堵塞或无法咳嗽排出分泌物,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为预防肺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管道通畅:定期吸痰和气道湿化可以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感染风险。

-坐位抬高:将病人抬高至30-45度的坐位可降低胃液倒流至气管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分泌物排出。

-口腔护理:定期用含氯己定或漱口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细菌的繁殖。

2.气压伤:高水平的吸气压力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或气胸等并发症。

为防治气压伤,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呼吸机参数:合理调整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避免过高的压力。

-限制潮气量:根据病人的需要,设定合理的潮气量,避免过度膨胀。

-监测气胸:定期监测胸腔气胸的症状,早期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3.吸气困难: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患者感觉到呼吸困难或不适。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吸气困难的方法:-调整触发敏感度:合理调整呼吸机的触发敏感度,以适应病人自主呼吸努力。

-采用同步通气:使用同步通气模式,如压力支持通气(PSV),可以减轻病人的呼吸困难感。

4.声音嘶哑:机械通气时,管道摩擦或过度膨胀可能导致声音嘶哑。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声音嘶哑的方法:-定期调整管道位置:避免长时间使用相同位置的管道,减少管道与气道组织的摩擦。

-注意管道大小:合理选择管道的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喉部压迫。

5.焦虑和卧床不位:长时间机械通气可能导致病人焦虑和肌肉无力。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焦虑和卧床不位的方法:-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充分的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运动康复: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力量。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

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处理流程:出现肺炎相关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气急、紫绀给予高流量吸氧;咳嗽、咳痰给予镇咳祛痰药)→严格按照院感标准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加强病房消毒管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舒适→定期进行空气监测→观察病情并记录。

(二)肺不张处理流程:一经明确肺不张→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若是导管插入一侧支气管,可适当地将导管外拔,直至双肺呼吸音相等,并摄床边胸片予以证实;用纤支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帮助患者湿化气道,翻身、拍背及吸痰,对不张的肺区(尤其是左上肺、右下肺)进行体位引流→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三)呼吸道堵塞处理流程:出现呼吸道堵塞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查找堵塞原因→畅通呼吸道(若为痰栓阻塞导管端部,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去除液态或固态梗阻物,加强气道湿化;若吸入胃内容物导致支气管痉挛,可用1%重碳酸氢钠溶液反复灌洗吸净,然后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导管、套管、气囊引起的堵塞,应及时予以更换;皮下气肿压迫气管所致,应切开减压和排气)→氧气吸入或面罩加压给氧→遵医嘱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并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肺气压伤处理流程;出现肺气压伤→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查找原因→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出现张力性气胸者,紧急时在气胸侧第二肋间隙腋中线外侧穿刺或置入静脉导管,连接注射器抽气,随后进行胸腔插管水封瓶引流;出现纵隔气肿时,沿胸骨上切迹向头侧切开2~3cm直至深筋膜;心包气肿时行心包穿刺术)→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五)氧中毒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氧中毒症状→立即降低吸氧流量→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交接班。

(六)通气不足处理流程:患者出现通气不足→立即查找原因→若分泌物排出不畅,及时吸痰→若吸净分泌物仍通气不足→报告医生,遵医嘱处理(解除痉挛或调整参数)→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交接班。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学课件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学课件

气道出血
保持气道湿润,避免过度 吸痰,及时处理气道高压 报警。
气管食管瘘
确保导管位置正确,避免 过度通气压力,定期检查 患者吞咽功能。
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严格执行手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保持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按需吸痰 ,避免过度镇静。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定期更换导管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
定义
机械通气时,由于气道压力过 高或潮气量过大导致的气道损
伤。
危害
气压伤可能导致气胸、纵隔气 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 后。
预防
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避免气道压力过高。定期监测 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时调整 通气策略。
处理
一旦发现气压伤,应立即降低 气道压力,并给予相应治疗,
如胸腔闭式引流等。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等,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和治疗效 果。
血气分析
定期检测患者血气指标,评估通气和氧合状 况,指导治疗调整。
临床评分
采用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等评估患 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06
CATALOGUE
临床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展示及其关键因素分析
案例一 关键因素
案例二 关键因素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讲解机械通气原理
0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机械通气的原理、目的和注意事项,提高其
对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指导患者配合治疗
02
教会患者如何配合呼吸机进行呼吸、咳嗽和排痰等操作,以减
轻不适感和并发症风险。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3
强调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如保持口腔卫生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预防和减少VAP发生,可大大地提供抢救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一)发生原因1.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清除集水瓶的冷凝水;实验表明呼吸管道和集水瓶中的冷凝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86.7%,痰培养发现的细菌有84.6%可在呼吸机管道中培养出,说明冷凝水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由于气管管道内细菌不能被机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过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而因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气道影响了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

所以,细菌很容易逆行至下呼吸道而引起 VAP。

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容易随着呛咳或呼出气流而种植于呼吸管道内。

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使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2.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管道处理等气道护理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增加污染机会。

3.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正常上呼吸道的过滤及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如病房空气污浊,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4.患者痰液分泌多且黏稠,痰液清理不及时,不彻底。

5.肠内营养患者,如鼻饲时速度过快,量多易造成返流,导致误吸。

6.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设置对VAP的发生有影响。

潮气量和气道峰压得分大小对个体的损伤具有高度异质性个体肺的几何形状(如支气管的长度。

弯曲度。

支气管分叉的角度)对肺泡通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不同的患者肺的顺应性性不同,对潮气量和气道峰压耐受性也不同。

对耐受性差的患者来说,过度的机械牵拉可使肺泡上皮的紧密连接,气道表面的液体稳态,有效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均受到损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值VAP发生的机会增加。

且过度的机械牵拉还可明显的增加肺脏局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氧化-抗氧化的失衡,以及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作者:
———————————————————————————————— 日期: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5、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每次5~10分钟。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吸痰时,湿润后插入,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防止脱机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过快。吸痰时掌握要适当,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
6、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尽量采用空肠鼻饲管,床头抬高30°~45°,鼻饲时液体输注速度约为20~40滴/分,切勿过快以防返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放气管套管气囊前彻底吸痰,防止误吸。
2、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确保气管导管置于合适的长度。
3、在应用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可间隔一定时间适当使用叹息功能模式,防止肺泡闭陷。
(三)处理措施
1、及时予以气管切开,以保证充分的气道湿化和吸痰。
2、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
3、一侧支气管肺不张,可适当地将导管外拔,直至双肺呼吸音相等,并摄床边胸片以证实
6、对症处理,如止痛、镇静、生压、
四、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1、氧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器官刺激症状,如难以控制的干咳、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胸骨后锐痛。
2、18小时后出现肺活量降低,继而肺顺应性下降,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增高。
3、24~48小时内可办法ARDS,发生肺间质和肺泡内液体渗出,可出现咯血。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1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处理措施
1、遵医嘱治疗基础病。
2、遵医嘱治疗VAP(呼吸机相关肺炎)严重感染者,推荐采用抗菌药物阶梯疗法,即先使用高效、广谱、耐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将抗菌药物改为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生素。
3、按常规实施预防VAP护理措施。
4、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肺不张
(一)临床表现
1、气管偏向患侧,不张部位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3、胸部X线可见不张部位肺纹理增粗,气管和纵隔向患侧移位,侧位片可见不张肺组织呈楔形或三角形密度影增高,其尖端指向肺门。
(二)预防措施
1、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及时湿化气道。
5、捻发音是皮下气肿的特征。
(二)预防措施
1、限制通气压力。
2、潮气量设置不宜过大。
3、慎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自主呼吸支持模式(PSV)。
4、慎重或避免胸部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5、必要时遵医嘱镇咳。
(三)处理措施
1、张力性气胸者,紧急进行排气。气胸者暂停使用呼吸机,胸腔闭式引流术实施后在继续使用呼吸机。
2、纵隔气肿时。最有效的减压法是沿胸骨上切迹项头侧切开2~3cm直径深筋膜进行排气。
3、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降低呼吸频率和机械呼吸气道峰压(PIP)。
4、肺气压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血症、肺内感染时应避免增加PEEP水平。
5、机械通气时使用较小的潮气量进行通气。
4、加强体位引流。
三、肺气压伤
(一)临床表现
1、胸痛、烦躁或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氧分压下降、伴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
2、X线示胸部位的肺纹理消失。
3、张力性气胸表现为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发绀、低血压和心排血量减少、心动过速或过缓、一侧叩诊清音或胸部运动不对称等。
4、纵隔气肿常是肺气压伤的重要征象,患者主诉胸痛,50%的患者出现Hamman征(纵隔摩擦音)。
7、每天予以2~3次口腔护理。操作前给气囊充足气。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和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常规换药1次,若痰液溢湿纱布及时更换。
8、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
9、年老、体弱、肺部有基础病变者,适当加强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等药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10、气道分泌物定期培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4、72小时后胸部x线篇可间到双侧弥散性浸润灶,肺间质纤维化及多器官衰竭等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