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教育专题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社会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8ed0a4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e.png)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在幼儿园期间获得良好的社会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教育不仅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社会性教育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来探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
1. 案例一:游戏中培养社交能力在某幼儿园,老师们纷纷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请幼儿们参与一些团队游戏,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们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到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 案例二:情感教育促进社交技能发展另外一所幼儿园通过情感教育来促进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发展。
他们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幼儿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懂得尊重和包容他人。
3. 案例三:模仿成人行为培养社交技能还有一些幼儿园通过模仿成人行为来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他们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通过模仿成人行为,幼儿们逐渐掌握了与他人交往的规范和技巧。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游戏、情感教育和模仿成人行为等多种形式。
这些教育方式均能有效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实施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教育。
2.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商。
幼儿园期间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
通过班级活动和集体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
4.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他们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答案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3007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d.png)
第1题已答.自我体验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系统 ;第2题已答.幼儿社会化的基础是遗传素质 ;第3题已答.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发现了动物界存在的“印刻”现象;第4题已答.社会学家埃尔金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从文化和社会中学习到,又反过来适应文化和社会的那些东西;第5题已答.自我意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第6题已答. 依恋关系明确期又称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对于特殊人的偏爱变得强烈;第7题已答.自我控制发展的第一步是对动作的控制 ;第8题已答.在对情绪情感的控制方面, 延迟满足实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第9题已答.性别认同出现的年龄大概是2——3岁 ;第10题已答.安斯沃斯和他的同事使用陌生人情境测验测验测定婴儿的依恋质量,发现婴儿的依恋可分为三种类型;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第11题已答.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的家庭因素有 ;答案解析A、家庭规模 B、家庭经济地位 D、家庭交流第12题已答.在权威形象的众多个人特征中, 是最被儿童看重的三种权威特征;答案解析B、成人身份 C、知识 D、社会地位第13题已答.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A、生物因素 B、社会认知 C、环境因素第14题已答.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包括 ;答案解析A、自觉性 B、坚持性 C、自制力 D、自我延迟满足第15题已答.儿童性别差异的发展包括 ;答案解析A、生理差异 C、认知差异 D、个性社会性差异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6题已答.幼儿个性的发展取决与社会性的发展水平;参考答案对第17题已答.培养具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行为,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属于政治社会化的范畴;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培养具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行为,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属于道德社会化的范畴;第18题已答.社会化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参考答案对第19题已答.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是个体获得共性的过程,不能获得独特性;参考答案错第20题已答.早期形成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婴儿对自己、对父母、对同伴的信任感、积极的探索行为和交往能力;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早期形成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婴儿对自己、对父母、对同伴的信任感、积极的探索行为和交往能力;第21题已答.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第22题已答.自我认知属于个性倾向性系统;参考答案错第23题已答.幼儿个性是社会性的一部分;参考答案对第24题已答.小学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参考答案错第25题已答.社会化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社会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技能;参考答案对第26题已答.幼儿阶段的社会化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参考答案对第27题已答.社会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参考答案错第28题已答.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参考答案对第29题已答.自我调控系统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参考答案对第30题已答.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参考答案错第31题已答.谨慎规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道德规则适用于那些对自己身心有消极后果的行为;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道德规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谨慎规则适用于那些对自己身心有消极后果的行为;第32题已答.幼儿同伴交往不存在性别差异;参考答案错第33题已答.谢弗指出,儿童3、4岁时开始在不同领域中使用社会比较的信息与其同伴进行比较;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谢弗指出,儿童5、6岁时开始在不同领域中使用社会比较的信息与其同伴进行比较;第34题已答.观点采择的个体发生模型是由塞尔曼提出来的;参考答案错第35题已答.自尊是一种内在情感,不会影响外在行为;参考答案错第36题已答.城市儿童是通过更强烈的获得他人的尊重来保持自尊,农村儿童则更看重自己的体能;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城市儿童是通过更强烈的获得他人的尊重来保持自尊,农村儿童则更看重自己的体能;第37题已答.2岁幼儿已经具有心理理论的能力;参考答案错第38题已答.幼儿长到6、7岁时,动作是他们交往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语言交往仍占重要地位;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幼儿长到6、7岁时,语言是他们交往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动作1交往仍占重要地位;第39题已答.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贝在20世纪50年代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报告,指出了机构养育的危害,尤其是剥夺母爱的危害;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贝在20世纪50年代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报告,指出了机构养育的危害,尤其是剥夺母爱的危害;第40题已答.斯劳特等人的研究发现,与受拒绝幼儿相比,受欢迎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斯劳特等人的研究发现,与受拒绝幼儿相比,受欢迎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第41题已答.习俗规则是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道德规则是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第42题已答.儿童在36岁时认识到人们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参考答案错第43题已答.婴儿的依恋方式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婴儿的气质无关;参考答案错第44题已答.研究发现,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意图作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研究发现,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意图作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第45题已答.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第1题已答. 家庭因素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第2题已答.儿童个体差异的最早表现是气质决定的;第3题已答. 父母离婚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第4题已答.要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体现了幼儿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第5题已答.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干预,漠视孩子的兴趣与意见,让孩子听命于父母,这种教养方式属于专制;第6题已答.社会情感是社会行为养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形成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第7题已答.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原则;第8题已答.幼儿期所获得的经验主要是感性经验;第9题已答.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符合幼儿的需要,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基础性原则;第10题已答.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进取心,这是大班年龄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目标;二、多项选择题共2题,每题5分第11题已答.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答案解析A、家庭教育目标 B、家庭环境 C、家庭结构 D、教养方式第12题已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是 ;答案解析A、纲要 B、规程 C、指南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3分第13题已答.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越差;参考答案错第14题已答.家庭人口越多,幼儿的交往能力越强、社会化进程越快;参考答案错第15题已答.幼儿在集体中的地位不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地位,额是取决于他们的社会贾汪能力与自信;参考答案对第16题已答.幼儿同伴交往和师幼互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幼儿同伴交往和师幼互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第17题已答.同伴之间的友谊关系可以使幼儿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的需要;参考答案对第18题已答.大众传媒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对社会性发展有不利影响;参考答案错第19题已答.幼儿园文化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幼儿园文化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20题已答.父母较高的期望容易使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参考答案对第21题已答.从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分析入手,幼儿与教师的关系不属于幼儿园环境的组成部分;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从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分析入手,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属于幼儿园人际环境的组成部分第22题已答.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期望越高越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参考答案错第23题已答.幼儿园教育要走出幼儿园狭小的空间,实现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参考答案对第24题已答.观点采择是社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萌芽和体现;参考答案错第25题已答.社会性教育目标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和谐发展, 不必制定统一的目标;参考答案错第26题已答.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第27题已答.教育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育要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教育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育既要关注幼儿整体和谐发展,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第28题已答.所谓目标的准确性,是指在目标的界定上,能准确找到每个年龄幼儿发展阶段上的切入点;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所谓目标的准确性,是指在目标的界定上,能准确找到每个年龄幼儿发展阶段上的切入点;第29题已答.制定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原则是指目标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参考答案对第30题已答.道德品质是内化了的社会道德;参考答案对第31题已答.制定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时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要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不要受现实生活的干扰;参考答案错第32题已答.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参考答案对第1题已答.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应先从幼儿身边的内容开始,逐渐扩展到离幼儿远些的内容,这体现了确定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渐进性原则 ;第2题已答.创造游戏是由幼儿自己想出来的游戏,下面不属于创造游戏的是音乐游戏 ;第3题已答.在幼儿社会教育领域中练习法以行为练习为主;第4题已答.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是以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为目标和依据;第5题已答.从幼儿游戏的教育特征和作用来看,幼儿游戏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第6题已答.创造性游戏是由幼儿自己想出来的游戏,分为 ;答案解析B、角色游戏 C、结构性游戏第7题已答.幼儿教师在运用参观法时要注意 ;答案解析A、根据教育目的进行 B、制定参观计划 C、指导幼儿观察 D、及时小结第8题已答.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分为 ;答案解析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D、建构游戏第9题已答.在布置幼儿园活动区时要注意 ;A.安全问题B.规则问题C.心理氛围第10题已答.为幼儿创设积极的环境具体表现在 ;答案解析A、物质上丰富多样 B、气氛上宽容接纳 C、制度上明确必须 D、设计上具有暗示性第11题已答.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设计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概括起来包括答案解析A、幼儿的生存环境 B、幼儿社会性发展衔接 C、幼儿的个性差异 D、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实第12题已答.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目标时要关注目标是否 ;答案解析A、明确 B、有层次性 C、易操作 D、可评估第13题已答.对社会性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 ;A.是否面向全体B.幼儿是否处于主体地位C.幼儿参与程度如何第14题已答.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有 ;B.观察法C.情景测验法D.问卷调查法第15题已答.设计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方案应包括 ;答案解析A、明确评价所依据的目标 B、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C、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D、准备评价记录表格与文件三、判断题共25题,每题2分第16题已答.运用讨论法时不应对幼儿的意见轻易否定或表现出疑问;参考答案对第17题已答.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这种教育方法是移情训练法;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这种教育方法是角色扮演法;第18题已答.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外因,个体身心发展需要是发展的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参考答案对第19题已答.游戏过程中幼儿有更充分的自由,但是教学中采用的游戏往往被注入了某种目的,被老师控制;参考答案对第20题已答.在确定社会性教育内容时,越是幼儿熟悉的内容,教育效果越好;参考答案对第21题已答.幼儿的日常生活平常琐碎,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没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错第22题已答.社区资源是教育教学的活教材;参考答案对第23题已答.教育不能违背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教育要等待发展;参考答案对第24题已答.日常生活主观上不是进行社会性教育,但客观上却引导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参考答案对第25题已答.大班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以平行游戏材料为主;参考答案错第26题已答.小班的孩子不会确定游戏主题,教师可以自主确定游戏主题;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小班的孩子不会确定游戏主题,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玩游戏的愿望,帮孩子确立游戏的主题;第27题已答.一般来讲,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15人;参考答案错第28题已答.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活动设计往往都来自对幼儿实际的深入了解和透彻分析,才能使活动实现教育目的;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活动设计往往都来自对幼儿实际的深入了解和透彻分析,才能使活动实现教育目的;第29题已答.正面教育原则的核心是尊重幼儿;参考答案对第30题已答.幼儿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一物多用,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参考答案对第31题已答.教育活动的设计必须将总培养目标分解、化小,具体到每个活动中,使教育活动都具有操作性;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教育活动的设计必须将总培养目标分解、化小,具体到每个活动中,使教育活动都具有操作性;第32题已答.社会性教育中教学评价更关注教学过程,尤其关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性质;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社会性教育中教学评价更关注教学过程,尤其关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性质;第33题已答.进行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目标有没有实现;参考答案错第34题已答.定期观察是非连续性的、按一定时间间隔做观察;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追踪观察是非连续性的、按一定时间间隔做观察;第35题已答.幼儿年龄小,不懂事,所以不能参与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参考答案错第36题已答.教育评价要面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作动态的、纵向的比较;参考答案对第37题已答.对某个对象或者现象进行比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发展性的资料,这是定期观察;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对某个对象或者现象进行比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发展性的资料,这是追踪观察;第38题已答.评价社会性教育活动过程要关注幼儿是否参与其中;参考答案对第39题已答.社会性教育中幼儿发展评价往往集中在幼儿的发展状况上,不太关注实际的教学过程;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社会性教育中幼儿发展评价往往集中在幼儿的发展状况上,不太关注实际的教学过程;第40题已答.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离开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参考答案对。
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02900cad51f01dc381f13f.png)
第1题?单选题(2分)?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个阶段?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参考答案:A第2题?单选题(2分)? 1904年1月,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C??《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D??《三民主义教育原则》参考答案:B第3题?单选题(2分)?()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成为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着作。
A??张宗麟B??张雪门C??陈鹤琴D??陶行知参考答案:A第4题?单选题(2分)?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成为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
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答案:BA??《幼儿园工作规程》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C??《幼稚教育新论》D??《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参考答案:B第5题?单选题(2分)? “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陈会昌B??埃尔金C??齐格勒D??缪森参考答案:C第6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中,认识自我、他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属于()。
A??认知社会化B??道德社会化C??政治社会化D??职业社会化参考答案:A第7题?单选题(2分)? “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我评价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题(2分)?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自我意识B??自我体验C??权威认知D??观点采择参考答案:D第9题?单选题(2分)?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时也未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与紧张”这种属于()。
A??安全依恋B??回避型不安全依恋C??反抗性不安全依恋D??无组织型依恋参考答案:B第10题?单选题(2分)?开始能够主动寻找游戏伙伴是哪个年龄阶段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A?? 2—3 岁B?? 4 岁C?? 5 岁D?? 6—7 岁参考答案:B第11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78bf4f4f6c85ec3a87c2c5d4.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一)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社会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现状与趋势;理解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并能运用这些发展特点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的含义1.社会性的产生社会性需要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2.社会性的内容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一般要到婴儿期末,才能开始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首先,表现在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其次,语言的发展为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能够准确地使用“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标志;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培养与引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培养与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a874f0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c.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培养与引导标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培养与引导引言:学前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社会性教育的培养与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应以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目标,通过创设有情境、具有社会性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启发幼儿思考,提升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本篇文章将从感知互动、情感体验、社会规范和人际交往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感知互动在幼儿园,幼儿通过观察、感知来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社会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感知互动能力:1. 创设社会环境:营造学生探索社会的机会,创建校园角色扮演区域,提供真实的社交经验。
2. 游戏引导:引导幼儿参与社交游戏,如角色扮演、拼图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3. 视频教育:通过展示社会生活的视频,帮助幼儿认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互动形式。
二、情感体验情感是人的内在动力,幼儿园通过情感体验教育,培养幼儿感情发展的同时,也引导他们理解和关心他人。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培养幼儿情感体验能力的方法:1. 情感表达: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集体活动: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如合唱、舞蹈等,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感受故事:通过叙事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三、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促使社会秩序良好的基础,幼儿园要引导幼儿遵守社会规范,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培养幼儿社会规范意识的方法:1. 游戏角色扮演:创设社会情境,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社会规范,学会尊重和合作。
2. 互动故事:通过互动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学会如何遵守规章制度。
3. 举办主题活动:组织社会规范教育活动,如交通安全宣传、就餐礼仪培训等,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社会规范。
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培养幼儿社会性教育最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以下是几个能够帮助幼儿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1. 合作游戏:组织幼儿参与合作游戏,如团队建设、抢工具等,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题库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7aa565fcaaedd3383c4d36f.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题库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包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六大系统。
2、简述人格的“三我”结构。
答: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1)本我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
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
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
(3)超我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
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的表现。
第一部分填空1、对社会化的理解:心理学家齐格勒认为,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
发展心理学家谬森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
3、个性以下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型;功能性。
4、根据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划分,幼儿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等。
5、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6、儿童社会认知发展通常包括观点采择、心理理论和对权威与规则认知的发展。
7、观点采择可分为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
8、弗拉维尔在“个体发生模型”中把儿童对他人的观点采择分成四类心理动作:存在阶段;需要阶段;推论阶段;应用阶段(P39)。
9、在权威形象的众多个人特征中,成人身份、知识和社会职责或地位是最被儿童看重的三种权威特征。
10、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成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1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实施保育和教育结合的原则,对儿童实施体、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12、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由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等几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ccc810a76e58fafab00347.png)
1.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生物环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是如何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答:一、人类进化人类今天的社会特性与智能品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调整的结果。
人类的这种适应主要是通过基因进行的。
二、气质儿童个体差异的最早表现是气质决定的。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一)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分别对应于相关的临床问题。
在身体健康方面,气质同婴儿的腹痛和睡眠障碍、学前期儿童的机能性腹痛有关。
(二)气质对社会认知的影响(三)气质与依恋气质特征能够影响母亲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也会影响婴儿的依恋模式。
(四)气质与攻击性行为抚育困难型的婴儿更易发展攻击性行为模式。
三、生物环境(一)生物性危险1、非遗传性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负载一定数量的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若染色体的完整性为内在或外在的因素所破坏,就会引发相应的染色体疾病。
2.产期并发症:早产是某些行为问题尤其是社会性发展失常的原因。
2.制定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
35.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原则。
整体性科学性基础性适宜性6幼儿期所获得的经验主要是( )。
感性经验理性经验7.幼儿阶段,儿童心理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及心理和行为的无意识性。
正确错误8.选择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是社会领域课程设计的首要步骤。
正确错误9.)《纲要》和《规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幼儿园的所教育教学工作都要以此为依据。
正确错误10.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不必考虑社会现实的需要。
正确错误11.观点采择是社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萌芽和体现。
正确错误12.社会性教育目标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和谐发展,不必制定统一的目标。
正确错误13.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是同一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任务四 51959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国开形考答案
![任务四 51959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国开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e0007c2af90242a995e545.png)
题目1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有强化法和()。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惩罚法
B. 代币法
C. 模仿法
D. 系统脱敏法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代币法, 惩罚法, 模仿法, 系统脱敏法
题目2
班杜拉的行为训练法包括三个步骤:()。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模仿
B. 参与游戏
C. 强化
D. 观察学习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观察学习, 模仿, 参与游戏
题目3
幼儿的问题行为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心理性问题行为
B. 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
C. 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
D. 品德性问题行为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 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 心理性问题行为, 品德性问题行为
题目4
幼儿的问题行为表现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方案 幼儿园性别教育
![幼儿园社会性别教育方案 幼儿园性别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6b910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5.png)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性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幼儿园进行社会性莂教育,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以培养儿童正确的性莂意识和性莂角色认知,促进儿童健康、和谐的性莂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性莂教育的重要性1.1 性莂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性莂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化要素之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幼儿园进行性莂教育,有助于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性莂观念,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性莂身份,形成健康的性莂身份认同,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性莂教育对性莂平等的促进性莂教育有助于打破传统性莂观念的束缚,促进性莂平等意识的形成。
通过性莂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尊重他人的品质,减少性莂歧视和性莂偏见,促进男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平等发展。
二、幼儿园性莂教育的内容2.1 性莂身份教育幼儿园应当通过启蒙教育,培养儿童正确的性莂身份认同。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性莂,理解自己的性莂特征和性莂角色,树立正确的性莂认知。
2.2 性莂平等教育幼儿园性莂教育应当注重性莂平等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对男女幼儿产生歧视,要坚决反对性莂歧视的言行。
通过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并尊重他人的性莂差异。
2.3 性莂角色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性莂角色是他们认识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性莂教育中,应当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不同性莂的社会角色,并且对这些角色持一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2.4 性莂教育与性莂意识培养通过游戏、故事、音乐和美术等形式,培养幼儿正确的性莂意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性莂教育,增强性莂意识,树立正确的性莂观念。
三、幼儿园性莂教育的策略3.1 以案例教学为主幼儿园性莂教育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深入了解性莂认知和性莂角色的本质,增强性莂教育的实效性。
3.2 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幼儿园性莂教育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设计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性莂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78bf4f4f6c85ec3a87c2c5d4.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一)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社会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现状与趋势;理解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并能运用这些发展特点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的含义1.社会性的产生社会性需要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2.社会性的内容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一般要到婴儿期末,才能开始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首先,表现在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其次,语言的发展为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能够准确地使用“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标志;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尊重差异教案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尊重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340c0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a.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尊重差异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尊重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差异对社会的重要性2.学习尊重差异,欣赏不同个体的独特之处3.训练幼儿用平等、包容与理解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人教学内容:1.差异:性别、肤色、语言、兴趣爱好、才能、个性等等2.尊重:学习如何尊重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3.欣赏:学会欣赏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4.包容:培养包容的心态,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举止5.理解:理解差异对我们的社会和个人都有多大的影响,并通过对差异的理解来结交新朋友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首先会引入这个话题,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尊重差异很重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老师会帮助幼儿认识到世界上的差异,如: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等。
同时,老师会给幼儿一套卡牌,上面会显示一些孩子的不同个性和特点,老师会让幼儿们根据卡牌上的特点归类,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这些卡牌上的特点。
Step 3:欣赏差异(10分钟)让幼儿尝试着欣赏那些不同的个体,老师会给幼儿们展示一些文化差异、艺术差异、文化品味等等,鼓励幼儿们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让幼儿们明白不同个体都是独特的。
Step 4:包容差异(10分钟)老师将给出某些具有争议的话题或情节,例如:不同颜色的玩具、活动等等,鼓励幼儿们来表达他们对不同的行为举止的看法。
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们尝试与不同的人一起合作,让他们了解到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Step 5:理解差异(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让幼儿了解差异对我们所有人的重要性,例如:当一个小孩告诉他的父母,他想成为一名厨师,而不是一名医生时,父母必须理解孩子的选择,并支持他的决定。
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幼儿们理解一个人的每个选择都有其特殊意义。
通过小游戏来让幼儿理解差异,例如:给予幼儿一个简单的任务,并提供两个不同的选择,让幼儿自己选择更喜欢的,同时,老师可以询问幼儿为什么选择这个,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选择。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网上形考作业作业2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网上形考作业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6804972081c758f5f71f6799.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2试卷总分:100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分)电视带给儿童的只有负面的影响——阻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2.(1分)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
√×3.(1分)游戏本身不是社会性活动,所以教师要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4.(1分)社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原则意味着社会教育的内容针对所有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无差别的。
√×5.(1分)教师在帮助解决小朋友间为争夺玩具而出现的矛盾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和指令。
√×6.(1分)3岁之前的儿童只是在成人直接指出其行为可耻时,才会出现羞愧。
√×7.(1分)运用讨论法时,讨论的主题应贴近儿童生活,也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8.(1分)新生儿已具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9.(1分)婴儿一出生就具有自我意识。
√×10.(1分)“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就告诉老师说他去大海里玩了。
”这是说谎行为,需要进行批评纠正。
√×11.(1分)应提倡尽早地发展幼儿形成稳固的中心兴趣。
√×12.(1分)从1岁半到3岁,儿童非社交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不断增长。
√×13.(1分)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14.(1分)编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第一步是界定尺度并形成标准体系。
√×15.(1分)幼儿园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不包括游戏。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6.(2分)儿童道德感的萌芽出现在()。
A、1岁左右B、2、3岁C、3岁以后D、4岁左右17.(2分)最可能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自卑、孤独、自闭等心理倾向,自主性、创造性等发展较差”的情况的家庭教养方式是()。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践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11968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9.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幼儿园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社会性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社会性教育,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进行交往,并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及评价和完善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 norms,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合作性和责任感。
同时,社会性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因此,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社会性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1. 创设情境在社会性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情境,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
例如,建立小型社区模型,给幼儿分配不同的社会角色,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来学习和理解社会规则。
2. 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游戏,例如“拔河比赛”、“集体拼图”等,引导幼儿学会相互合作、分享资源、克服困难等。
3. 制定规则在社会性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制定一些规则和行为准则。
通过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幼儿会逐渐明白规则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
4.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能够培养幼儿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例如环保、健康饮食等,引导幼儿通过实际参与和合作来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评价和完善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践活动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
在社会性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社交行为、听取家长的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升教育效果。
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践中,还需要注重家校合作。
国开(四川)51959《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答案
![国开(四川)51959《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d0af47192e45361166f558.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有强化法和()。
A. 惩罚法
B. 代币法
C. 模仿法
D. 系统脱敏法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代币法, 惩罚法, 模仿法, 系统脱敏法
【题目】
班杜拉的行为训练法包括三个步骤:()。
A. 模仿
B. 强化
C. 参与游戏
D. 观察学习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观察学习, 模仿, 参与游戏
【题目】
幼儿的问题行为分为()。
A. 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
B. 品德性问题行为
C. 心理性问题行为
D. 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 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 心理性问题行为, 品德性问题行为
【题目】
幼儿的问题行为表现为()。
A. 行为过度
B. 行为不足
C. 不适当行为
D. 行为缓慢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行为不足, 行为过度, 不适当行为
【题目】
幼儿归属感的发展有四个特征()。
A. 由个体到群体。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网上形考作业作业3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网上形考作业作业3](https://img.taocdn.com/s3/m/ee352bf9b7360b4c2f3f64a2.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3试卷总分:100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分)幼儿期的孩子还不具备道德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他们对行为的道德判断只是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行为的动机。
√×2.(1分)教师组织的活动应尽量使幼儿有“动手操作”式的主动参与。
√×3.(1分)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应该是系统性的。
√×4.(1分)两岁以后的幼儿开始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5.(1分)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应与幼儿园的科学、健康、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密切联系。
√×6.(1分)对所有儿童应该了解和学习的内容,教师都应该进行专门的讲解。
√×7.(1分)只有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才能体现明确的教育目标意识。
√×8.(1分)游戏本身不是社会性活动,所以教师要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9.(1分)两岁幼儿从事的游戏多为结伴游戏。
√×10.(1分)幼儿尚不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的控制。
√×11.(1分)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
√×12.(1分)社会教育不必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13.(1分)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言,精神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
√×14.(1分)合作游戏一般在3岁以后的幼儿中明显增多。
√×15.(1分)移情训练可以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并逐渐形成亲社会行为。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6.(2分)以下做法中,错误的是()。
A、将幼儿发展水平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的依据B、教师应及时将儿童发展的评价结果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恰当的方式向家长反馈C、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工作必须融合在日常工作中D、日常工作中的评价还要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17.(2分)成人对幼儿不理睬,之所以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原因是()。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模块三重难点剖析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模块三重难点剖析2](https://img.taocdn.com/s3/m/f9cc588eb9f3f90f77c61b22.png)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模块三重难点剖析2重点:1.了解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内涵;2.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内涵与意义;3.理解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内涵与价值。
难点:1.理解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2.理解幼儿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3.掌握幼儿自我意识教育的途径;4.掌握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规则和理想自我的标准,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外部行为加以比较,从而做出评价的过程。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当一名幼儿对某种活动有胜任感,提出“我可以”“我行”时,说明他对自我能力已经有所了解,有足够的自信心来应对挑战。
因此,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识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是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的。
2岁儿童开始产生自我形象,能够把主体和客体分开。
2-3岁时逐渐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自我评价也逐渐发展起来。
3-4岁儿童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增强,且发展速度比4-5岁要快得多。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是与他的认知水平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随着各项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一些相对稳定的特征和趋势,具体地说,一共包含5个方面。
从轻信和运用成人评价到独立的自我评价、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从笼统不分化的自我评价到具体细致的自我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自我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自我评价、从局部的自我评价到比较全面的自我评价。
在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并且是不加思考地绝对相信成人的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再轻易相信,此时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准确,儿童还会抗议。
例如小班幼儿听到老师总是对自己说“你是一个小笨蛋”时,会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笨蛋”,但到了大班,再听到这句话可能就会反驳“我才不是小笨蛋”。
这说明幼儿开始依靠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进行自我评价。
儿童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中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而在自我评价中这种主观情绪性则更大。
社会性教育专题考试1
![社会性教育专题考试1](https://img.taocdn.com/s3/m/cd03c320f90f76c660371aac.png)
第23题(已答).《纲要》和《规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幼儿园的所教 育教学工作都要以此为依据。 对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4题(已答).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关键是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5
体现。
题(已答).观点采择是社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萌芽和 对 错 【参考答案】
第29题(已答).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幼儿社会性教育中
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
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30题(已答).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社会性教育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满
足幼儿当前的发展。 对 错 【参考答案】 错 【答案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社会
错 【答案解析】
题(已答).幼儿阶段, 理和行为的无意识性。 对
第26
儿童心理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及心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7题(已答).道德品质是内化了的社会道德。
对 错 【参考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第28题(已答).教育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育要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 个性的发展。 对 错 【参考答案】 错 【答案解析】教育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育既要 关注幼儿整体和谐发展,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教育案例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三篇)
![幼儿社会性教育案例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76645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e.png)
幼儿社会性教育案例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懂得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都要有好的行为。
2.引导幼儿在比较中学习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好孩子”统计表一张。
足够数量的红五星。
活动过程:1、出示统计表,引出主题。
这是一张“好孩子”统计表。
老师吧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会做的事用红五星标出来了。
看到我们小朋友自己会做这么多时,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在家里小朋友是不是自己做这些事情,老师不清楚,请你们自己把它标出来。
表格内容说明以及幼儿操作要求。
2、幼儿把自己在家的表现用红五星表示出来。
贴上红五星的项目表示这些事在家也是自己做的,否则就不贴。
这个过程教师不干预。
比较并鼓励家园表现一致的幼儿。
找一找,哪些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做的事,在家也会做。
在上述小朋友的序号旁加上红五星。
请那些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特别是在家不如在园表现的幼儿)谈一谈为什么表现不一样,怎么改正。
对家园表现一样好的幼儿再次表扬并希望他们能坚持,对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也给予表扬,因为他们实事求是的评价了自己,同时提出希望,要求他们尽快改正,和其他小朋友做得一样好。
幼儿社会性教育案例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故事、衣服、音乐活动进程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穿衣大赛。
(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教师小结活动反思: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张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福建开放大学2023年《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任务1-4试题
![福建开放大学2023年《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任务1-4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7fff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1.png)
福建开放大学2023年《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任务1-4试题形考任务11.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是()单选题 (3 分)A. 自我意识B.自我控制C.自我体验D.自我认知2.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单选题 (3 分)A.自我调控系统B.个性倾向系统C.个性心理特征D.能力3.个性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单选题 (3 分)A.自我调控系统B.个性倾向性系统C.能力4.布洛克等研究发现,儿童在()岁左右基本获得稳定的自我识别能力,开始发展各种情感和社交技能,出现争斗和亲社会行为。
单选题 (3 分)A.2岁B.3岁C.4岁D.5岁5.儿童在()岁左右才具有心理理论的能力。
单选题 (3 分)A.2岁B.3岁C.4岁D.5岁6.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是在()阶段建立的。
单选题 (3 分)A.前依恋期B.依恋建立期C.依恋关系明确期D.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7.3—6岁儿童的交往是以()为主。
单选题 (3 分)A.言语交往B.行动交往C.身体接触D.目光交流8.一个孩子为了想得到玩具而把另一个孩子推开,他的行为属于()。
单选题 (3 分)A.敌意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无意攻击D.有意攻击9.韦尔曼等研究发现,()岁儿童初步建构“自我概念”。
单选题 (3 分)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0.()学前儿童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性认知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分化程度。
单选题 (3 分)A.独生子女B.有兄弟姐妹11.研究表明,我国儿童自我情感发生的年龄是()岁。
单选题 (3 分)A.2岁B.3岁C.4岁D.5岁12.影响自尊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单选题 (3 分)A.外貌B.亲子关系C.师生关系D.家庭经济状况13.幼儿的行为缺乏思考,()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 (3 分)A.游戏性B.活泼性C.冲动性D.稳定性14.观点采择的“个体发生模型”是由()提出来的。
单选题 (3 分)A.皮亚杰B.班杜拉C.塞尔曼D.弗拉维尔15.对()的理解作为幼儿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
幼儿教育:社会性教育
![幼儿教育:社会性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032050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d.png)
⼀、教师如何引导和教育⽐较任性和⾃私的幼⼉?分享意识如何培养? 我们承认幼⼉时期正处于⼼理发展的“⾃我中⼼”阶段,特点是看待事物、考虑问题多从⾃我的⾓度出发,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孩⼦就是“⾃私”。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正确的引导⽀持幼⼉通过社会领域经验获得与积累,学习站在他⼈的⾓度看事物、想问题。
培养分享的意识与⾏为是引导幼⼉社会领域学习的重要内容。
幼⼉园的分享⾏为往往发⽣游戏材料或游戏机会不⾜时,教师要有意识利⽤这⼀教育契机,引导孩⼦主动的分享⾏为,还特别要注意的是“分享”是互惠的(即在⼈与⼈的相互作⽤中既需要付出也需要获取),让孩⼦在多次分享中体验到⾃主的快乐、体验到友爱的快乐,进⽽养成分享意识。
不知您提到的任性指的是哪⽅⾯?如果指的是孩⼦坚持不愿意与⼩朋友分享,那么我们要反思的是在引导孩⼦分享⾏为时,是否注意了促进幼⼉的“主动”分享?是否让孩⼦体验到分享中“互惠”与友爱的快乐? ⼆、如何⽤更好的⽅法对幼⼉进⾏挫折教育? 我想挫折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孩⼦“吃吃苦头”,更应该有引导孩⼦在经历⽣活、学习、情绪情感的挑战与挫折的过程中,以积极向上的⼼态战胜挫折的体验。
因此挫折教育的适宜、⾃然、⿎励和启发性点拨是对幼⼉进⾏挫折教育的注意要点。
也就是说进⾏挫折教育⾸先要考虑孩⼦的年龄与承受能⼒⽽注意适宜度;要特别注意利⽤幼⼉在⽇常⽣活与活动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然⽽个性化地进⾏⽀持、帮助与引导;教师的信任与⿎励是孩⼦战胜挫折的⼼理与情感动⼒;在孩⼦坚持尝试解决问题、忍耐困境与改善不利情境、调节消极情绪情感并战胜挫折重获⾃信的过程中,教师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适时⽤启发性点拨的⽅式给予⽀持,让幼⼉获得成功的体验与积累,这是进⾏有效挫折教育的关键。
三、宝宝⼊园初期,教师应注意些什么?如何速度较快了解幼⼉呢? 宝宝⼊园初期,由于⽣活环境与⽣活⽅式、依恋与交往⼈群的极⼤变化,引发了孩⼦的分离焦虑,教师在这⼀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师幼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我调控系)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2、(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3、父母的教育目标与子女成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教育中所说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效应来解释。
4、(社会行为技能)是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终端表现。
5、(游戏)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载体,是促进和提高儿童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6、一份完整的社会教育活动教案,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
7、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对活动对象的评价包括(幼儿发展评价)和(教师评价)。
8、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化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X)
2、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
3、自我调控系统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
4、自我认知属于个性倾向性系统。
(X)
5、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就是空间观点采择的典型实验。
(√)
6、依恋建立期的婴儿形成了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
(X)
7、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
(√)
8、气质是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社会基础,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程度。
(X)
9、父母较高的期望容易使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
10、同伴之间的友谊关系可以使幼儿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的需要。
(√)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观点采择观点采择概括为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以及做出反应的能力
2、移情训练法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儿童在日后生活中会主动的理解和分享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
3、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值体系,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
4、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幼儿社会化的功能是什么?培养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规范儿童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传递社会知识经验和技能,形成儿童的个性,使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2、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激素水平、气质、社会认知:(1)攻击性儿童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儿童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3)攻击性儿童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儿童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环境因素:家庭的影响、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游戏
3、依恋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是什么?、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寻求老师和同龄人的注意与赞许的反应期
4、简述电视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儿童电视节目有利于儿童社会观念的获得;儿童电视节目能增进儿童合作、帮助、谦让以及同情等亲社会性;电视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收看过多的电视节目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电视孤独症的产生。
5、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指定的依据是什么? 1、社会生活为幼儿的的社会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幼儿发展水平影响到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6、教师使用谈话法时要注意什么?谈话的主题和内容是儿童熟悉的。
、谈话问题应该是具体的,让儿童听得懂、提问后应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寻找谈话的契机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生物因素
2、认知因素:儿童对社会行为的认识、儿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3、环境因素:父母抚养方式、社会文化传统、大众传播媒介。
、情感因素:移情
2、举例说明角色扮演法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有哪些帮助?
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幼儿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下的内心情感,训练提高幼儿的角色承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能力。
(举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