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中药学课件-11解表药
麻黄
【药性】 辛、微苦, 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3
麻 黄【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
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 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
34
【适应证】
1.风寒感冒。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
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外
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和胃,故风寒表证兼有气滞者
多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
动不安者。梅核气。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
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 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 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46
荆芥 《本经》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止 痒,宣散疹毒。
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 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 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47
荆芥 《本经》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
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 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 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解表药是中药学中治疗外感病邪在表,以发汗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表中药及其口诀:
1. 麻黄汤主桂枝汤,荆防柴葛并羌防。
麻黄:主治风寒表实证,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
桂枝:主治风寒表虚证,能“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荆芥、防风:两者皆可解表散风,荆芥用于外感表证,防风擅长祛风止痛,尤善治风湿痹痛。
2. 薄荷蝉蜕桑叶菊,淡豆豉与生姜配。
薄荷:性凉,清利头目,疏散风热。
蝉蜕:长于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明目平肝,常用于风热感冒或目赤肿痛等症。
淡豆豉、生姜:二者都能解表散寒,生姜还能温中止呕,和胃止泻。
3. 苏叶葛根牛蒡子,升麻柴胡并紫苏。
苏叶(紫苏叶):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常用于风寒感冒及鱼蟹中毒等。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既能解表又能生津舒筋。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热解毒。
升麻、柴胡:两药均可解表升阳,柴胡疏肝解郁,升麻则有发表透疹之功。
以上口诀涵盖了部分常见的解表中药,每一味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学习时需结合具体病症进行辨证施治。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定义: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归经:解表药主要归肺、膀胱经。
3.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4.注意事项:(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
(2)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注:表实为无汗)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之要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脚气。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1)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实、风寒表虚证均可。
(注:表虚为有汗)(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之诸痛证,如胸痹心痛、痛经、脘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3)助阳化气——脾阳不足之痰饮、蓄水证;心阳不足之心悸。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证。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解鱼蟹毒——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夏月外感风寒表证。
香薷又称之为“夏月之麻黄”。
(2)化湿和中:呕吐、腹泻。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
透疹消疮——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之表证。
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
(炭能止血,如地榆炭、血余炭等。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熄风止痉(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均可应用。
(2)胜湿止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3)熄风止痉——破伤风。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夹湿证。
(2)祛风湿、止痛——风寒湿痹。
解表药与方剂
第二节 解表方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 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 小青龙汤 • 【组成】麻黄去节9 g,芍药9 g,细辛3 g,干姜6 g,甘草炙6 g,
桂枝去皮9 g,半夏9 g, 五味子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寒凝血滞所致寒湿痹 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痛证;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 利,心悸动、脉结代者。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 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 桑菊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组成】桑叶7. 5 g,菊花3 g,杏仁6 g,连翘5 g,薄荷2. 5 g,桔 梗6 g,生甘草2. 5 g,芦根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犯肺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 麻杏石甘汤 • 【组成】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扇,口渴,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 【用法用量】煎服,1~3 g;散剂每次服0.5~1 g。 •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中药学第八章解表药
荆芥
药用部位
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 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 更长于祛风。
防风
药用部位
根。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04 解表药的配伍应用
配伍原则
01
02
03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药为主,辅以辛 香解表或宣肺止咳之品, 以增强散寒解表、宣肺止 咳之功。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药为主,辅以清 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品, 以增强疏风清热、养阴生 津之效。
暑湿感冒
解表化湿药为主,辅以清 暑祛湿、和中止呕之品, 以增强解暑化湿、和中止 呕之力。
草质茎。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 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 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2~9g。宜后下。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桂枝
药用部位
嫩枝。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常用配伍药物
麻黄配桂枝
薄荷配金银花
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 枝辛甘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两 药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金银花 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两药相须为 用,增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常用中药解表药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18页
桂 枝 《名医别录》
2.温通经脉:用于
⑴风寒湿痹证,配附子、甘草,如桂枝附子汤。 ⑵心阳虚之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党参,如炙甘
草汤。 ⑶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少腹痛等,
配伍当归、川芎,如温经汤。 ⑷胸痹,配伍瓜蒌、薤白,如瓜蒌薤白桂枝汤。 ⑸中焦虚寒之腹痛,配白芍,饴糖,如小建中汤。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33页
【相同药品比较】
荆芥 辛 温 肺、 肝
祛风解表
透散力较强,兼透疹消 疮,治疗麻疹初起,疹 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 表证者;
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 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常用中药解表药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者; 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常与桑叶、蝉蜕、夏枯草等配伍。 ⑵用于肝风头痛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常配伍石决明、白芍、钩藤等。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58页
菊 花 《本经》
3.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常与蒲公英、 紫花地丁、金银花等配伍。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59页
菊花
【使用方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 宜用黄菊花, 平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42页
细 辛 《本经》
【用量使用方法】煎服,2~5克。散剂每次服 0.5~1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①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之咳忌用。 ②反藜芦。③注意用量。“细辛不过钱,过钱赛 人言”。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43页
(二)发散风热药
【药性特点】多辛劳而偏寒凉,发汗作用 较辛温解表药缓解。 【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 热所致发烧、微恶风寒、咽干口渴、舌苔 薄黄、脉浮数等及麻疹不透、咽喉肿痛和 风热咳嗽等。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总黄酮
扩张冠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葛根素
↓
临床证实: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
特点:
中度缺血区心肌血流量明显↑→进入侧支血流↑ ①葛根素iv犬
严重缺血区不明显
心肌乳酸生成↓
肌酸、磷酸、激酶释放↓ ②对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作用明显
氧耗量↓
改善超微结构。
4、抗心律失常
[现代应用] 感冒、麻疹初期、冠心病、心胶痛、突发性耳聋。
挥发油乳剂对人工饲养兔有解热作用、降温作 用(萜稀醇)
三、平喘作用
1、气管螺旋条法 方法:将气管螺旋条(豚鼠)悬挂于麦氏浴槽
中,将收缩情况记录。 2、喷雾致喘法(整体实验)
药效指标:Ⅲ级或Ⅳ级反应时间延长 有效成分:L-麻黄碱
平喘机理:
间接作用---促进肾上腺素能N末梢、肾上腺髓质释放Adr 、NA 麻黄碱
三、与升举阳气功效的作用
1、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抗溃疡: 柴胡皂苷对应激性、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有 防治作用,使溃疡指数↓; 调节胃肠张力: 增强离体豚鼠小肠、离体兔肠的收缩作用; 对抗Ach、BaCl2所致肠平滑肌痉孪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小结:
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
为其“透表泄热”的药理学基础;
一、发汗作用
有效成分:
挥发油 生物碱
1、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
2、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不能诱发人体出汗,但当人处于高温 环境中用麻黄碱50~60mg;经0.5~2.0小时汗腺分泌确比未 用麻黄碱者更快更多。
3、如用麻黄水浸剂1.0~2.0g(相当生药5~10g)内服,给以温 覆(盖被取暖之意)逐渐全身有温热感,继而出汗故有“仲 景用麻黄,但取其发汗,故药皆温服,而温覆以取汗”(伤 寒论今释)如不以温覆,则汗出不多。
解表药
4.此外,麻黄发汗散寒,兼可宣通痹着,还可用于外
感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痹痛。麻黄尚能散寒破结通滞, 《本经》谓其“破癥坚积聚”,故还可用治营血虚寒, 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的阴疽痰核等证。
辛温解表药-桂枝
辛温解表药-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应用:
辛温解表药-生姜
性能特点: 1.生姜辛散温通,入肺经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 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2.生姜辛散温通,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可祛寒开胃、止痛
止呕。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3.生姜辛温发散,入肺经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 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4.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 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中药学
解表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余仁欢
解表药 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均称解表药。 作用特点:多具有辛味,性能发散,使肌表之邪外解 或从汗解。此外,解表药还有宣肺止咳,透发疹毒, 解表消疮,宣肺利尿驱风通痹的作用。
分类: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解表药
适用范围: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 之外感表证。其中某些解表药尚可用治咳嗽气喘、麻疹不 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风湿痹痛、痈疽初起等兼有表 证者。 解表药分别对现代临床称谓的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 呼吸道感染,流脑及乙脑初起、麻疹、支气管炎、肺炎、
1.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
3.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至的痰饮证。
4.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证。
中药学-解表药
葛根
• 性味:性凉,味甘、辛。入脾、 胃经 。
•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生津, 透疹,升阳止泻。
•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 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 透、热痢、泄泻。
柴胡
•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胆 经。
•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麻黄
•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 温。归肺、膀胱经。
•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 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 痛,阴疽,痰核。
桂枝
•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弱)。
•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羌活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 膀胱、肾经。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 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 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香薷
•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胃 经。
•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 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
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荆芥
•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 肝经。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 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 肿,心悸,奔豚。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第1组——麻黄、香薷、浮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口诀:麻黄发喘水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口诀:香薷发湿水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口诀:浮萍发疹水第2组——紫苏、桂枝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口诀:支书表,三星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口诀:桂枝发汗解肌发——发汗解肌汗——韩文铜镜卖解——姐住养花七肌——几瓶葱姜泥第3组——生姜、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口诀:想象喝四口生姜汤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化痰止咳”。
第四口,想象吃的鱼遇到姜汤就溶化了,同时说:“解鱼蟹毒”。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口诀:想象剥葱剥第一层葱皮,去了皮,葱里面的汗和寒就能发散出来,同时说:“葱白发汗解表散寒”。
剥第二层葱皮,葱里有热气(阳气)出来,同时说:“通阳”。
第4组——荆芥、防风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口诀:荆芥表,缝针疮。
联想:荆芥的表皮,有缝针留下的疮疤。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口诀:防风取表拾铜镜。
联想:防风在取表的路上拾了个铜镜。
第5组——羌活、藁本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口诀:羌藁解散风湿痛。
联想:羌活、藁本都有解表散寒和解除风湿疼痛的作用。
第6组——细辛、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口诀:细芷借三区桶鼻敲。
新闻非花银,只找袋重农。
联想:细芷借三区的桶用鼻子敲,这个新闻要发表非花银子不可,只好找口袋沉重的农村亲戚借。
第7组——辛夷、苍耳子新夷:散风寒,通鼻窍。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04 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阐 明了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包 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等方 面。
活性成分研究
对解表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 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显著药 理作用的化合物,如麻黄碱、桂 枝苷等。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
研究了解表药在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 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 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01
02
03
药用部位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 脾经。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
疹瘙痒,破伤风。
04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其他常用解表药
01
02
03
紫苏叶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行气和胃的功效。
生姜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的功效。
香薷
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 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其他常用解表药
藁本
辛温解表药,具有祛风散 寒、除湿止痛的功效。
羌活
为臣药。柴胡辛凉解肌透表,川芎行气活血,茯苓健脾渗湿,前胡降气化痰,枳壳行气宽中,桔梗宣肺止咳, 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其他方剂中的应用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等 药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
解表药专题知识
临床应用
1.感冒 以麻黄为主复方制剂(如麻黄汤、大 青龙汤等)常见于治疗感冒、流感等。 2.支气管哮喘 3.低血压状态 麻黄碱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可 防治硬膜外麻醉引发低血压。 4, 鼻塞 0.5%~1%麻黄碱溶液滴鼻, 可治疗 鼻黏膜充血引发鼻塞。 5.肾炎 以麻黄为主方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 汤等)对改进肾炎所致全身浮肿等症状有一 定效果。
4. 镇痛、镇静作用:镇痛作用部位多数在 外周;多数解表药均含有程度不等镇静 作用,可使动物自主活动降低或者能加 强中枢抑制药作用。
解表药专题知识
第5页
5.抗炎作用: 抗炎机制可能与下述作用相关:
(1)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2)抑制组胺或其它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 (3)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功效; (4)去除自由基等。
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
解表药专题知识
第15页
(4)解热、抗炎
麻黄挥发油对各种试验性发烧模型动物有解热 效应,对正常小鼠体温有降低作用。
麻黄各种成份、各种制剂都有抗炎作用,以伪 麻黄碱作用最强,且口服或注射绐药都有效。
抗炎作用步骤: (1)抑制炎症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 (2)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形成。 (3)反抗致炎物质作用。
解表药专题知识
第27页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药理作用
(1)解热: 发烧动物、正常动物体温降
低。
主要成份
柴胡皂苷 皂苷元A 挥发油
丁香酚 己酸 γ-十一酸内酯
对-甲氧基苯二酮
解表药专题知识
第28页
柴胡解热机制:
柴胡挥发油
抑制
cAMP 点升高
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 发烧。
体温调定
解表药专题知识
第2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外表病症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1、用于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表之要药。
治表寒实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脉浮数等。
2、用于喘咳实证治肺气壅遏咳喘之要药。
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均可应用。
尤适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证。
3、用于风水水肿又为宣肺利尿之良药。
治风水证,见水肿、小便不利、脉浮。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1、用于风寒表证发汗力较麻黄缓和,治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可之。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由善疗上肢寒湿痹痛。
3、用于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紫苏叶: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1、用于风寒表证风寒表证常用温和之品。
尤适风寒兼咳喘胸闷者。
2、用于脾胃气滞证能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理气安胎。
3、用于鱼蟹中毒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外感风寒轻证解表力较缓和,多作为辅助药用。
2、用于各种呕吐有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以止呕之功“呕家圣药”尤适胃寒呕吐。
3、用于肺寒咳嗽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对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用之。
此外,尚有健胃消食,解毒作用。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用于阴暑证其气芳香,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为“夏月麻黄”暑天解暑要药。
尤适夏季乘凉冷饮,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阴暑证。
2、用于水肿脚气有发越阳气,利水消肿之功,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1、用于外感表证微温不烈,性较平和,不论风寒或风热不明显者,皆可广泛使用。
2、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表证4、用于多中出血证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皮肤瘙痒尤适风寒夹湿而头痛身痛者。
不论寒热虚实,夹湿与否,均可用之。
2、用于风湿痹症为治痹症常用药。
3、用于破伤风能祛风止痉。
无论外风内风,“风药中之润剂”为治风通用之品。
羌活:发散风寒胜湿止痛1、用于风寒表证尤适夹湿风寒而头身痛者2、用于风寒湿痹擅除头项肩背之痛,故尤适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1、用于风寒表证尤适风寒表证见头疼、鼻塞者2、用于阳明头痛,牙痛,鼻渊,痹痛尤散阳明经风寒湿邪而止痛,为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牙痛及鼻渊头痛之要药。
3、用于寒湿带下4、用于疮疡肿毒初起能消,溃能排脓,为外科疮疡不可缺少的辅助药。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1、用于风寒表证及阳虚外感证达表入里,即入肺散在表之风寒,又如肾除在里之寒邪。
2、用于头痛,鼻渊,牙痛,痹痛等诸痛证有良好的散寒通窍止痛作用。
3、用于寒饮咳喘有外散表寒,内温肺饮之功。
此,有通关开窍醒神之效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1、外感风寒,颠订头痛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用于风寒湿痹能除肌肉、经络、筋骨间之风寒湿邪而止痹痛。
苍耳子: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1、用于鼻渊及风寒表证即为疗鼻渊头痛之要药,又为治风寒头痛之常用品。
2、用于风湿痹证第二节疏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1、用于风寒表证,温病初起为疏散风热常用品,发汗力较强,尤适于无汗者为佳2、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疼目赤、咽喉肿痛善于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效4、用于肝气郁滞证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1、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发汗较薄荷弱,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尤适风热表证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
2、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即外散风热,又内解热毒,为透诊之要药。
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长于解毒利咽,为利咽之专药,无论风热或火毒咽痛皆可用之。
4、用于热毒疮疡、丹毒、痄腮、喉痹能解毒消肿,兼通利二便,尤适于热毒疮肿兼便秘者。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名目退翳1、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烟痛喑哑尤适风热表证而见咽痛喑哑者。
2、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用于小儿惊风,破伤风证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可凉肝息风止痉,此外,还可用于小儿夜啼不安4、用于风热上攻,名目退翳桑叶:疏散风热润肺止咳平抑肝阳清肝明目1、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头痛咳嗽其散表邪作用缓和,兼能清肺止咳。
2、用于肺热或燥热咳嗽3、用于肝阳上亢头晕4、用于目疾无论风热、肝火及肝虚目疾均可用之。
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用于风热或温热犯肺,发热头痛而有咳嗽者2、用于目疾既能疏散风热,又长于疏肝泻火,兼益阴明目,无论虚实目疾均可用之。
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肿毒尤善解疔毒。
本品现代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症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1、用于风热表证,头晕头痛,目赤多类轻清上行,主散头面之邪,具有疏散风热,请头目,止痛作用。
2、用于头痛证能疏风止痛,可用于头风痛,痹症等。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1、用于外感表证发热,少阳证能透表邪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之功。
2、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即为疏肝解郁之要药,又可疏肝调经止痛。
3、用于中气下陷,脏器脱垂长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举陷。
此外,有清胆退热截疟作用。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1、用于表证发热,麻疹不透具有发表退热,宣毒透疹作用。
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症主入阳明,尤善清阳明热毒,宜于阳明热盛,胃火上攻之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3、用于中气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不止善引清阳之气,为升阳举陷之要药。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1、用于表证发热,头痛项强治外感表证,邪郁化热之发热重、恶寒轻等证2、用于麻疹不透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泻热痢,脾虚久泻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与淤血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凡以清泻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敛生肌1、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善解肌透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用于肺热喘咳尤宜于肺热之痰咳、实喘。
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不敛,湿疹,烧烫伤知母:清热泻火润燥退虚热滋阴1、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与石膏同为清解温病气分实热之要药。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骨蒸潮热4、用于阴虚消渴知母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清肺止咳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胃热呕吐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吐脓4、用于热淋涩痛天花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消肿排脓1、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苦而不燥,甘寒清热生津,为生津止咳佳品。
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3、用于痈肿疮疡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焦栀子:凉血止血1、用于热病心烦善清泻三焦之火邪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2、用于湿热黄疸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3、用于目赤肿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4、用于血热出血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善清肝火以明目,又略兼养肝,故不论肝火,肝虚目疾均可用之2、用于瘰疬瘿瘤为疗瘿瘤瘰疬之要药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即清泻肝火,又兼益肾阴。
为明目之佳品,虚实目疾均可用之。
2、用于头痛眩晕3、用于肠燥便秘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用于湿热诸证善清中上二焦湿热,常与黄连、黄柏相须为用。
2、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
3、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4、用于血热出血5、用于胎动不安为清热安胎之良药。
尤适血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用于湿热中阻,呕吐泻痢腹痛力胜黄芩,尤善清中焦湿热,为止泻止痢之要药2、用于热盛烦躁,血热出血尤善清心经实火3、用于胃热呕吐,消渴4、用于痈肿疮毒,湿疮,耳目肿痛尤善解疔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1、用于下焦湿热诸证清热燥湿与解毒之功似黄连而次之。
常与黄芩,黄连相须。
2、用于热毒疮疡,湿疹湿疮尤宜下部湿热疮毒3、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遗精实热,虚热两清之品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1、用于下焦湿热诸证善清下焦及肝胆湿热,凡肝胆及其经脉循行部位上的湿热诸疾均为要药。
2、用于肝胆实火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秦皮:清热燥湿止痢止带清肝明目1、用于热毒泻痢,湿热带下即清热燥湿,又收敛涩肠止痢止带,泻涩兼用而不留邪。
2、用于目赤翳障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1、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可代黄连治痢,有良好的除湿热退黄疸作用。
2、用于带下阴痒,湿疹疥痒第三节清热解毒药一、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物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1、用于痈肿疔疮治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发热3.用于热毒血痢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1、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消痈散结力强,为“疮家圣药”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发热为清疏兼能,表里气血两清之品。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凡温热之邪所致病证皆可用之。
2、用于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3、用于湿热泻痢,热淋,湿疹4、用于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1、用于温病初起,热入营分,温毒发斑大寒清热,表里两清,有较强的凉血解毒消斑之功。
2、用于痄腮丹毒,喉痹口疮善解瘟疫时毒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1、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有于大青叶相似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而更长与解毒利咽散结。
2、用于温毒发斑,大头瘟疫,丹毒痄腮适宜多种瘟疫热毒之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1、用于风热表证,温毒发斑,痄腮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均可用之。
2、用于血热出血3、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二、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物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1、用于咽喉肿痛为治疗疔痰热壅盛,热结血瘀之咽喉肿痛之要药2、用于痰热咳喘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1、用于咽喉肿痛善于清降肺胃之火,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
2、用于牙龈肿痛三、主要用于热毒泻痢的药物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1、用于热毒血痢,疮痈肿毒治热毒血痢之要药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1、用于热毒血痢治痢疾常用药2、用于热毒疮疡3、用于崩漏便血有凉血止血之功。
四、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的药物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用于疮痈疔肿,乳痈肠痈尤善解疔毒2、用于毒蛇咬伤善解舌毒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1、用于疮痈疔毒,乳痈内痈功似紫花地丁而力次之,兼散滞气,常与之相须。
又为治乳痈之要药。
2、用于热淋,黄疸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1、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为疗肺痈之要药2、用于热毒疮疡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
3、用于湿淋热证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1、用于内外诸痈为疗肠痈之要药,常与大血藤相须为用2、用于产后腹痛,恶露不尽有破血行瘀,通经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