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教案_1
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第1课时由等式的性质到方程简单变形归纳导入复习导入类比导入悬念激趣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图6-2-1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现在认识一下天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天平有什么作用呢?它代表什么意义呢?问题2:要让天平平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问题3:如果天平在平衡的条件下,左盘放着重(3x+4)克的物体,右盘放着重4x克的物体,你知道怎样列式吗?问题4:已知方程4x=3x+4,你能求出x吗?[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对天平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等式可以类比天平,利用天平称物的图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等式的性质,还可以直观地展现方程的求解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回顾以前知识,提醒学生注意与新知识的对比.上节课我们将几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即方程,只列出了方程,并没有求出方程的解.其实,在小学我们利用逆运算能够去求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比如:5x+4=9.对于这样的方程:23x=13,比较复杂,怎么解呢?要想求出这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我们必须研究等式的性质,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说明与建议] 说明:学生感受到自己原先具有的知识已不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学生遇到了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能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去.建议:可让学生去解一下这个复杂的方程,让他们亲身体会此方程的复杂,然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教材第6页例1、例2 例1 解下列方程: (1)x -5=7;(2)4x =3x -4. 例2 解下列方程: (1)-5x =2;(2)32x =13.【模型建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就是通过对方程进行简单变形,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在另一边,合并同类项后,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即可.【变式变形】1.如果5a 3b 5与a 3b 6m -7是同类项,那么m 的值为( B )A .-4B .2C .-2D .42.当x =___3___时,代数式3x -7的值是2. 3.当k =__-12__时,方程5x -k =3x +8的解是-2. 4.解方程:(1)2-3x =5.[答案:x =-1] (2)-2x =6+3x.[答案:x =-65](3)-35x +2=-4.[答案:x =10] (4)-14x +1=-2x +4.[答案:x =127][命题角度1]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此种题型考查学生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进行简单变形. 例 把方程12x =1变形为x =2,其依据是__等式的性质2__.[命题角度2] 移项的识别移项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规则1,这一变形过程不改变方程的解.注意:(1)移项的时候一定要变号;(2)移项不等于移动,在等号一边利用加法交换律移动的项不能改变符号;(3)移项不改变方程中项的数目,不要漏写任一项.例 解方程6x +1=-4,移项正确的是( D ) A .6x =4-1 B .-6x =-4-1 C .6x =1+4 D .6x =-4-1[命题角度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等式进行变形,变成ax =b 的形式,然后两边同时除以a 即可.例 [湖州中考] 方程2x -1=0的解是x =__12__.[命题角度4] 与其他知识综合此类型试题检测学生的审题能力,并能根据题意准确列出式子,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出有关字母的值.例 x 为何值时,代数式2x -3与-3x +7的值互为相反数?[答案:x =4] [命题角度5] 解决实际应用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此类型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读懂题意,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并求解.图6-2-2例 [金华中考] 一种长方形餐桌的四周可坐6人用餐,现把若干张这样的餐桌按如图6-2-2方式进行拼接.(1)若把4张、8张这样的餐桌拼接起来,四周分别可做多少人? (2)若用餐的人数有90人,则这样的餐桌需要多少张?解:(1)4张餐桌:4×4+2=18(人);8张餐桌:4×8+2=34(人). (2)设这样的餐桌需要x 张,由题意得4x +2=90,解得x =22. 答:这样的餐桌需要22张.练习1 P5 1.回答下列问题:(1)由a =b 能不能得到a -2=b -2?为什么? (2)由m =n 能不能得到-m 3=-n3?为什么?(3)由2a =6b 能不能得到a =3b ?为什么? (4)由x 2=y3能不能得到3x =2y ?为什么?解:(1)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同时减去2. (2)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乘以-13.(3)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2. (4)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乘以6.2. 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等式性质得到的: (1)如果x -2=5,那么x =5+________; (2)如果3x =10-2x ,那么3x +________=10; (3)如果2x =7,那么x =________; (4)如果x -12=3,那么x -1=________.解:(1)2,等式的基本性质1. (2)2x ,等式的基本性质1. (3)72,等式的基本性质2. (4)6,等式的基本性质2. 练习2 P71.下列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为什么? (1)由3+x =5,得x =5+3; (2)由7x =-4,得x =-74;(3)由12y =0,得y =2;(4)由3=x -2,得x =-2-3.解:(1)错误,3由等号左边移项到等号右边没有改变符号. (2)错误,方程两边同时除以7,得x =-47.(3)错误,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得y =0.(4)错误,x 由等号右边移项到等号左边没有改变符号. 2.(口答)求下列方程的解: (1)x -6=6; (2)7x =6x -4; (3)-5x =60; (4)14y =12. 解:(1)x =12. (2)x =-4. (3)x =-12. (4)y =2. 练习3 P8 1.解下列方程: (1)3x +4=0; (2)7y +6=-6y ; (3)5x +2=7x +8; (4)3y -2=y +1+6y ; (5)25x -8=14-0.2x ; (6)1-12x =x +13.解:(1)移项,得3x =-4. 两边同时除以3,得x =-43.(2)移项,得7y +6y =-6. 合并同类项,得13y =-6. 两边同时除以13,得y =-613. (3)移项,得5x -7x =8-2. 合并同类项,得-2x =6. 两边同时除以(-2),得x =-3. (4)移项,得3y -y -6y =1+2. 合并同类项,得-4y =3. 两边同时除以(-4),得y =-34.(5)两边同时乘以20,得8x -160=5-4x . 移项,得8x +4x =5+160. 合并同类项,得12x =165.两边同时除以12,得x =554. (6)两边同时乘以6,得6-3x =6x +2. 移项,得-3x -6x =2-6. 合并同类项,得-9x =-4. 两边同时除以(-9),得x = 49.2.试解6.1节中问题1所列出的方程. 解:移项,得44x =328-64. 合并同类项,得44x =264. 两边同时除以44,得x = 6. 习题6.2.1 P9 1.解下列方程: (1)18=5-x ; (2)34x +2=3-14x ; (3)3x -7+4x =6x -2; (4)10y +5=11y -5-2y ; (5)x -1=5+2x ;(6)0.3x +1.2-2x =1.2-2.7x . 解:(1)移项,得x =5-18. 合并同类项,得x =-13. (2)移项,得34x +14x =3-2.合并同类项,得x =1.(3)移项,得3x +4x -6x =7-2. 合并同类项,得x =5.(4)移项,得10y -11y +2y =-5-5. 合并同类项,得y =-10. (5)移项,得x -2x =5+1. 合并同类项,得-x =6, 两边同时除以-1,得x =-6. (6)移项,得0.3x -2x +2.7x =1.2-1.2. 合并同类项,得x =0. 2.解下列方程: (1)2y +3=11-6y ; (2)2x -1=5x +7; (3)13x -1-2x =-1; (4)12x -3=5x +14. 解:(1)移项,得2y +6y =11-3. 合并同类项,得8y =8. 两边同时除以8,得y =1.(2)移项,得2x -5x =7+1. 合并同类项,得-3x =8. 两边同时除以-3,得x =-83.(3)移项,得13x -2x =-1+1.合并同类项,得-53x =0.两边同时除以-53,得x =0.(4)移项,得12x -5x =14+3.合并同类项,得-92x =134.两边同时除以-92,得x =-1318.3.已知A =3x +2,B =4-x ,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取何值时,A =B? (2)当x 取何值时,A 比B 大4?解:(1)根据题意,要求3x +2=4-x 的解. 解这个方程得x =12.所以当x =12时,A =B .(2)根据题意,要求3x +2-(4-x )=4的解. 解这个方程得x = 32.所以当x =32时,A 比B 大4.专题一 一元一次方程1.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到的方程和原方程同解,可以在原方程的两边( )A .乘以同一个数.B .乘以同一个整式.C .加上同一个代数式.D .都加上1. 2. 某种商品若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20%,若按原标价出售,可获利( ).A .25%B .40%C .50%D .66.7% 3. 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方程132=-x 与方程x x x =-)32(同解B .方程132=-x 与方程x x x =-)32(没有相同的解C .方程x x x =-)32(的解都是方程132=-x 的解D .方程132=-x 的解都是方程x x x =-)32(的解专题二 探究题4. 对于数x ,符号[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3.14]=3,[-7.59]=-8,则满足关系式[377x +]=4的x 的整数值有(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5. 现在弟弟的年龄恰是哥哥年龄的21,而九年前弟弟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51,则哥哥现在的年龄是___________岁.6.解方程:3x-1.10.4 -4x-0.20.3 =0.16-0.7x0.06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方程的变形规则:(1)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3.方程的变形类型:(1)移项:依据方程的变形规则1,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2)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依据方程的变形规则2,将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变形.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 ②去括号 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化未知项的系数为1⑥检验方程的解一般不需答出,但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①弄清题意,设未知数:求什么?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②分析条件,找等量关系:找出已给出的数量及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③组织方程,列方程:对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列出所需的表达式,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④解所得的方程:求解所列出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检验所求的解是否原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⑤写出答语.【温馨提示(针对易错)】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在整式方程前提下,化简后满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像21=x,()1222+=+x x 等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2.解方程时要注意:①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②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③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移项”要变号.【方法技巧】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将方程化为“x =常数”的形式,最后的“常数”就是方程的解. 答案1.【答案】D2.【答案】C .【解析】设商品的进价为a 元,标价为b 元, 则80%b -a =20%a ,解得b =32 a ,原标价出售的利润率为b-aa ×100%=50%3.【答案】D【解析】方程132=-x 的解是2=x;方程x x x =-)32(的解是0=x 和2=x .因此,A .B .C .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只有D 判断正确. 4. 【答案】D 5. 【答案】12【解析】设弟弟年龄是x ,则哥哥年龄是2x ,则依题意有5(x -9)=(2x -9), ∴x = 12.6. 【答案】解:原方程变形为 30x-114 -40x-23 =16-70x6去分母,得3×(30x -11)-4×(40x -2)=2×(16-70x ) 去括号,得90x -33-160x +8=32-140x 移项, 得90x -160x +140x =32+33-8 合并, 得70x =57 系数化为1,得x =5770“方程的简单变形”学习点拨学习方程变形的依据及方程的两种简单变形,是为进一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作铺垫。
华东师版七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华东师版七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2.数学七年级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目录概论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2.解一元一次方程阅读材料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6.3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2=3吗小结复习题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7.3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鸡兔同笼小结复习题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不等式的解集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阅读材料等号与不等号的由来小结复习题综合与实践球赛出线问题第9章多边形9.1 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 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1.用相同的正多边形2.用多种正多边形阅读材料多姿多彩的图案小结复习题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1 轴对称1.生活中的轴对称阅读材料剪五角星2.轴对称的再认识3.画轴对称图形4.设计轴对称图形阅读材料Times and Dates 10.2 平移1.图形的平移2.平移的特征10.3 旋转1.图形的旋转2.旋转的特征3.旋转对称图形阅读材料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图形——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10.4 中心对称10.5 图形的全等小结复习题综合与实践图案设计数学实验附图方格图格点图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班教学总结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166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2024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6.2解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第3课时
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游戏,则m=
39 .
【点拨】
设第1列中间的数为x,
则三个数之和为16+4+x=20+x,
∴m=16+13+10=39,故答案为39 .
易错点忽视方程的变形规则2中不等于0的条件而致错
6.若a,b互为相反数,则关于x的方程ax+b=0(a≠0)的解为
( A )
A.x=1
B.x=-1
C.x=0.5
D.任何数
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则解方程
7.(母题:教材P8练习T1)解下列方程.
(1)7x=3x-6;
【解】7x=3x-6,移项,得7x-3x=-6,合并同类
项,得4x=-6,系数化为1,得x=- .
(2)2x-1=7+x;
【解】2x-1=7+x,移项,得2x-x=7+1,合并同类
a2+2ab,如3※(-2)=32+2×3×(-2)=-3.
(1)试求(-2)※3的值;
【解】(-2)※3=(-2)2+2×(-2)×3=4-12=-8.
(2)若(-5)※x=-2-x,求x的值.
【解】由(-5)※x=-2-x,得(-5)2+2×(-5)x=-2-x,
25-10x=-2-x,移项,得x-10x=-2-25,合并同类
=2有相同的解,则m等于( B )
A.-2
B.2
C.-3
D.3
5.[2023·德阳]在初中数学文化节游园活动中,被称为“数学
小王子”的王小明参加了“智取九宫格”游戏比赛,活动
规则是:在九宫格中,除了已经填写的三个数之外的每一
个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
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分别相等,且均为m.王小明抽取到
一元一次方程讲义
一元一次方程一、等式及其性质1、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如:m+n=n+m,x+2x=3,3×3+1=5×2,3x+1=5y,等等。
注意: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
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a=b ,那么a ±c=b ±c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a=b ,那么ac=bc ;如果a=b ,那么a /c=b /c (c ≠0)。
注意:①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②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2) 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3) 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4) 从a/b=c/b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5)从xy=1,能否能到x=1/y ,为什么?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 ⇐(没有分母的项不要漏乘;去掉分数线,同时要把分子加上括号) ②去括号; ⇐(当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掉括号后,要注意变号)③移项; ⇐(移项要注意变号)④合并同类项; ⇐(如果方程中有同类项,一定要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记得每一项都要除系数) 例:解一元一次方程3122133---=+x x x三、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实际应用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审:明确已知什么,求什么及基本关系。
找出能表示题目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2)设:设未知数。
可直接设,也可间接设,要尽量使列出的方程简单。
①直接设未知数:题目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间接设未知数:设的未知数不是题目直接求的量。
③设辅助未知数:所设未知数仅作为题目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桥梁,它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会自然消去(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解方程(5)验:检验方程的解和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课件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 用方程的变形规则解方程
知识点❸ 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 1 4.由 2x-1=0 得到 x=12 ,可分两步,按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第一步:根据方程的变形规则__1__,方程两边_都__加__上__1_,得到 2x=1;
第二步:根据方程的变形规则__2__,方程两边都__乘 ___以__12__(或__都__除__以___2_),得到 x =12 .
11.小红在解关于x的方程3a=2x+15时,在移项的过程中2x没有改变符号, 得到的方程的解为x=3,求a的值及原方程的解.
解:由题意得3a+2x=15,把x=3代入得3a+6=15,解得a=3,所以原方程 为9=2x+15,解得x=-3
C.由12 y=2,得 y=4
D.由14 x+1=0,得 x=3
7.(教材 P6 例 1、例 2 变式)解方程:
(1)4x=3x-5; (2)-32 x=32 .
解:x=-5解:x=-1源自8.方程3x-4=1+2x,移项,得3x-2x=1+4,也可以理解为方程两边同时
( A) A.加上(-2x+4) B.减去(-2x+4) C.加上(2x+4) D.减去(2x+4) 9.(南阳邓州市期中)如果3ab2m-1与9abm+1是同类项,那么m等于(A ) A.2 B.1 C.-1 D.0
10.已知方程12 x=-2 的解比关于 x 的方程 5x-2a=0 的解大 2,求 a 的值.
解:由12 x=-2,得 x=-4,因为方程12 x=-2 的解比关于 x 的方程 5x- 2a=0 的解大 2,所以方程 5x-2a=0 的解为 x=-6,所以 5×(-6)-2a=0, 所以 a=-15
5.下列解方程过程中“系数化为 1”正确的是( D ) A.由 4x=-5,得 x=-45 B.由 3x=-12 ,得 x=-32 C.由 0.3x=1,得 x=130 D.由-0.5x=-12 ,得 x=1
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简单变形
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2 解下列方程: 2 解下列方程
(1) 4 x = –1 + 3 x (2)
x = –1
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举一例)解:(1)两边都减去3x,得 4x-3x=-1+3x-3x 合并同类项,得 x=-1
检验: 把x=-1代入方程4x=-1+3x中, 左边=4×(-1)=-4,右边=-1+3×(-1)=-4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1是方程的解。
1xx2623xx34xx312xx346xx221xx8xx3xx6xx13这节课我们利用天平原理得出了等式的这节课我们利用天平原理得出了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习了用等式的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习了用等式的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习了用等式的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习了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2: 等式的基本性质 :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 等式两边都乘 除以同一 个不等于0的数, 个不等于 的数,所得的结 的数 果仍是等式。 果仍是等式。
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 解下列方程 1 解下列方程: (1) x + 5 = 2 (2) –2 x = 4
把求出的解代 入原方程,可 怎样检验 以检验解方程 解方程是 是否正确 否正确?
解 题 后 的 反 思
1.你是怎么解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还有其他解法吗? 2.怎样才叫做“方程解完了”? 3.使用等式的两个性质对方程两边进行 “同加减”、“同乘除”的目的是什么? 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 = a x a的形式
小 结:
问题一:能这样解方程吗?下面的解法错在 哪里? 解方程 4x = 2x x x 解: 方程两边都除以x , 得 4=2 x 问题二:你能利用等式性质把“-1= x”变形 为 “x = -1 ”吗? x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b
等式的左边
a
等式的右边
等号
a
b
+
—
a c c
c
b
c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 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a=b,那么a±c=b±c
a
b
a a a
×3 ?
b b b
÷3 ?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
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砝码A加上砝码B的质量等于3个砝码C的质量.请你判断:1
个砝码A与 个砝码C的质量相等.
【解析】由题意得A=B+C,A+B=3C,解得A=2C,即1≠0 4.如果a=b, 且 ,则c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c c
5.解方程
(1)4x - 2 = 2; x=1 1 (2) x + 2 = 6. x=8 2
不正确.左边减去6,右边加上6.运算符号不一致.
(3)由m=n,得m-2x2=n-2x2
正确.依据:等式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x2.
(4)由2x=x-5,得2x+x=-5
不正确.左边加x,右边减去x.运算符号不一致
(5)由x=y,y=5.3,得x=5.3
正确.等式的传递性.
(6)由-2=x,得x=-2
3 5 两边都除以 ,得 y 2 3
解:(1) 10m+5= 17m-5-2m
移项,得
10m - 17m+2m = -5 -5
即
-5m = -10
m = 2
两边都除以-5得
• • • • •
解下列方程: (1) 4x = 3x-4 (3) 3x+2= 4x
七年级数学下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2解一元一次方程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第2课时
(1)由-3-x=5,得x=5-3.
(2)由4x=-8,得x= 1 .
2
(3)由 1 y =1,得y=-2.
2
(4)由3=-x-2,得x=-2+3.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选A.(1)由-3-x=5,应得x=-5-3;
(2)由4x=-8,应得x=-2; (3)由 1 y =1,得y=-2,正确;
A.由3= 5 x , 得 5 x =3
2
2
B.由6x=3+5x,得6x=5x+3
C.由2x=-1,得x= 1
2
D.由2x-3=x+5,得2x-x=5+3
【解析】选D.移项是将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移项需要改变符号.A项没有改变符号;B项没有将某项从方程 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C项是将系数化为1,不属于移项;D 项的变形是移项.
3
【总结提升】解决方程变形问题的三个步骤 1.观察:观察对比方程的前后变化情况. 2.依据:确定变形的依据. 3.变形:根据变形规则准确变形,在对方程变形时应做到: ①方程两边不能同时乘以0;②变形后的结果是以等号为界, 左边为含未知数的整式,右边是常数项.
知识点 2 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则解方程 【例2】解下列方程: (1) 1 x -2=7.
33
可得 x 4x 5;
3
3
5 4x, 3
(3)根据方程变形规则1,方程7-6x=5-4x两边同时加4x-7,
可得-6x+4x=5-7;
(4)根据方程变形规则1,方程
1 x 可1 ,得
22
x 1x 5 1.
2
2
x1 两1x边同5 时加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课堂同步练习1(含答案)
【优编】初中数学华东师范大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6.2.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课堂练习一、单选题1.若a−bb=34,则ab的值是()A.43B.73C.47D.74 2.方程2x−4=−2x+4的解是()A.x=2B.x=−2C.x=1D.x=0 3.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b,那么a-c=b-cC.如果a=b,那么ac=bc D.如果a=b,那么ac=b c4.若2a=3b,则ab=()A.52B.53C.23D.325.如果a=b,则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A.a+1=b+1B.a3=b3C.a2=b2D.a﹣c=c﹣b6.已知{x=1y=4是方程kx+y=3的一个解,那么k的值是()A.7B.1C.-1D.-7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若mx=my,则mx-my=0 ②若mx=my,则x=y③若mx=my,则mx+my=2my ④若x=y,则mx=myA.2个B.3个C.4个D.1个8.在解方程x−12﹣2x+23=1时,去分母正确的是()A.3(x﹣1)﹣2(2+3x)=1B.3(x﹣1)+2(2x+3)=1 C.3(x﹣1)+2(2+3x)=6D.3(x﹣1)﹣2(2x+3)=6二、填空题9.方程 2x −6=0 的解是 .10.已知 −a =8 ,则 a = .11.下面的框图表示解方程3x + 20 = 4x -25 的流程:请写出移项的依据: .12.解方程:(1)4x −1=3+2x ;(2)x+12−2=1+2−x 4.13.用一组a ,b ,c 的值说明命题“若ac =bc ,则a =b”是不正确,这组值可以是a = .14.方程x+5=2x -3的解是 .三、计算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D5.答案:D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x=310.答案:-811.答案: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是等式12.答案:(1)解:4x−1=3+2x移项:4x−2x=3+1合并同类项:2x=4系数化1:x=2.(2)解:x+12−2=1+2−x4去分母:2(x+1)−8=4+(2−x)去括号:2x−6=4+2−x移项:2x+x=6+6合并同类项:3x=12系数化1:x=4.13.答案:-114.答案:8。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
-10 3.如果-m n 5 m 5,那么n 。 ab b 3 4.如果 4,那么 。 a a
2 2
18
教案
课题:2 .1.2 等式的性质(1)
①了解等式性质 1; 教学目标 ②会用等式的性质 1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④渗透“化归”的思想.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1 应用等式性质 1 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用估 算的方法 我们可以 求出简单 的一元 一次方程 的解. 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提出问题 (1) 4x=24; (2) x+1=3. 第(1) 题要 求学生给 出解答, 第(2)题较 复杂,估 算比较 困难, 此时教师提 出:我们必 须学习解一 元一次方程 的其他 方法. ①实验演示: 教师 先提出实 验的要求 :请同学 们仔细 观察实验 的过程, 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 ②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在学生 叙述发现的 规律后,教 师进一步引 导:等式就 像平衡 的天平 ,它具有与 上面的事实 同样的性质 .比如 “8=8” ,我 们在两 边都加上 6 ,就有“ 8+6=8+ 6” ;两边 都减去 11,就 探究新知 有“8-11=8-11” ③表示: 问题 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 生回答的 基础上, 教师必须 说明: 等式两边 加上的 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 2: 等式一般可以用 a=b 来表示. 等式的性质 1 怎样 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 a=b,那么 a ±c =b±c 字母 a、 b、 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 c 式子。 举例的目 的在于 得到初步的应用 . 两种形式 的表示 方法应该 让学生 理解 先观察后 实验的 目的 一是 培养 学 生 的 看 图 能 力,二是 培养学 生读数学 书的能 力 用实验演 示,能 比较直观 地归纳 出等式的性质 设计理念 第 (1) 题是为了 复习,第(2) 题 是 估 算 比 较 困 难,以引 起学生 认知冲突 ,引出 新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1)移项要变号; (2)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去括号后要将括 号内的各项改变符号;
2.1当x取何值时, 代数式3(2 x)和2(3 x)的值相等?
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
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 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练习
(1) 8x = 2x-7 ;
(2) 6 = 8+2x;
(3) 2y- 1 = 1 y-3 ; 22
(4) 10m+5= 17m-5-2m.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 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 发现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 么共同特点?
思考与小结
像这样,将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 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 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 项.
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些项从等号的左 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变号.
解 : 3(2 x) 2(3 x)
6 3x 6 2x
3x 2x 6 6
5x 0 x0
答 :当x 0时, 代数式3(2 x)和2(3 x)的值相等.
2.2当y取何值时,2(3y 4)的值比5(2 y 7)的值大3?
解 : 2(3y 4) 5(2 y 7) 3 6 y 8 10 y 35 3 6 y 8 10 y 32 8 32 10 y 6 y 40 4 y 4 y 40 y 10.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案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掌握如何设未知数.2.掌握如何找等式来列方程.3.了解尝试法、代入法寻找方程的解.重点1.确定所有的已知量和确定“谁”是未知数x.2.列方程.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例如下面的问题:问题1:某校初一年级有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乘坐了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这个问题用数学中的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方程,你还能记得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讲解导入中的问题:根据小学所学的列方程,按照问题问“什么”就设这个“什么”为未知数x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设需租用客车x辆,则客车可以乘坐44x人,加上2辆校车上的64人,就是328人.列方程为44x+64=328.解:设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x辆,则共可乘坐44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44x+64=328.设问:你们谁会解这个方程?请大家自己试一试.问题2: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方法一:我们可以按年龄的增长依次去试.1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6岁,同学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2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7岁,同学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3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8岁,同学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方法二:也可以用列方程的办法来解.解:设x 年后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x 年后同学的年龄是(13+x)岁,老师年龄是(45+x)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13+x =13(45+x). 这个方程不太好解,大家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它的解,即只要将x =1,2,3,4,…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哪个数能使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这样得到方程的解为 x =3.结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要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能否使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如果左右两边的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3.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能总结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 结论:设未知数x ;找出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例】 某校组织爱心捐书活动,准备将一批捐赠的书打包寄往贫困地区,其中每包书的数目相等.第一次他们领来这批书的23,结果打了16个包还多40本;第二次他们把剩下的书全部取来,连同第一次打包剩下的书一起,刚好又打了9个包,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列方程不必求解)分析:设这批书共有3x 本,根据每包书的数目相等,即可得出关于x 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设这批书共有3x 本,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x -4016=x +409.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程的应用,根据每包书的数目相等,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A .3+5B .x +1=0C .4+7=11D .x +3>02.下列方程中,解为x =-3的是( ) A .13x +1=0 B .2x -1=8-x C .-3x =1 D .x +13=0 3.下列四个数中,方程x +2=0的解为( )A .2B .-2C .4D .-44.已知甲数比乙数的2倍大1,如果设甲数为x ,那么乙数可表示为________;如果设乙数为y ,那么甲数可表示为________. 5.一根细铁丝用去23后还剩2 m ,若设铁丝的原长为x m ,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6.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3x =x -2的解. (1)x =2; (2)x =-1.7.小明今年12岁,他爸爸今年3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列方程并估计问题的解)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下面两个问题:1.复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应用题;2.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的方法.作业1.教材第4页“习题6.1”中第1,3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探究到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①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②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③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6.2解一元一次方程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第1课时等式的性质1.借助天平的操作活动,发现并理解等式的性质.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的变换.3.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等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概括出等式的性质.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地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请同学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如下图,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它表示左右两个盘内物体的质量a,b是相等的.得到:a=b.1.若在平衡天平两边的盘内都添上(或都拿去)质量相等的物体,则天平仍然平衡.得到:a +c =b +c a -c =b -c2.若把平衡天平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则天平仍然平衡.得到:ac =bc(c≠0) a c =b c (c≠0) 观察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2)这几个等式两边分别进行了什么变化?等式有何变化?(3)通过上面的操作活动,你能说一说等式有什么性质吗?结论: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如果a =b ,那么a +c =b +c ,a -c =b -c.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如果a =b ,那么ac =bc ,a c =b c (c≠0). 【例1】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1)如果2x +7=10,那么2x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 4=2,那么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2a = 1.5,那么6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5x =5y ,那么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填空.解:(1)根据等式的性质1,若2x +7=10,则2x =10-7(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7,等式仍成立);故填:7(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7,等式仍成立); (2)根据等式性质2,若a 4=2,则a =8(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4,等式仍成立);故填:8(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4,等式仍成立);(3)根据等式性质2,若2a =1.5,则6a =4.5(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3,等式仍成立);故填:4.5(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3,等式仍成立);(4)根据等式性质2,若-5x =5y ,则x =-y(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5,等式仍成立);故填:-y(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5,等式仍成立).点评: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整式,等式仍成立.三、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B .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C .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D .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对于数x ,y ,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x =y ,则x +c =y -cB .若x =y ,则xc =ycC .若x =y ,则x c =y cD .若x 2c =y 3c ,则2x =3y3.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4,可得方程x +4=5,那么原方程是________. 4.在方程x -6=-2的两边都加上________,可得x =________.5.方程5+x =-2的两边都减5得x =______.6.如果-7x =6,那么x =________.7.只列方程,不求解.某制衣厂接受一批服装订货任务,按计划天数进行生产,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0套服装,就比订货任务少100套,如果每天平均生产32套服装,就可以超过订货任务20套,问原计划几天完成?四、小结与作业小结通过及时的练习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和深化,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帮助学生巩固等式性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说理能力.作业1.教材第5页“练习”.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的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第2课时 方程的简单变形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2.使学生了解移项法则,即移项后变号,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3.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重点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难点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等式有哪些性质?2.在4x -2=1+2x 两边都减去________,得2x -2=1,两边再同时加上________,得2x =3,变形依据是________. 3.在14x -1=2中两边乘以________,得x -4=8,两边再同时加上4,得x =12,变形依据分别是________.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1.方程是不是等式?2.你能根据等式的性质类比出方程的变形依据吗?结论: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3.你能根据这些规则,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吗?【例1】 解下列方程:(1)x -5=7; (2)4x =3x -4.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x -5=7的两边同时加上5,即x -5+5=7+5,可求得方程的解.(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4x =3x -4的两边同时减去3x ,即4x -3x =3x -3x -4,可求得方程的解.像上面,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点评:(1)上面两小题方程变形中,均把含未知数x 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2)移项需变号.【例2】 解下列方程:(1)-5x =2; (2)32x =13;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5x =2的两边同除以-5,即-5x÷(-5)=2÷(-5)(或-5x -5=2-5,也就是x =2-5) 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32x =13的两边同除以32或同乘以23,即32x÷32=13÷32(或32x×23=13×23),可求得方程的解. 解: (1)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 =-25. (2)①方程两边都除以32,得x =13÷32=13×23,即x =29.②方程两边同乘以23,得x =13×23=29,即x =29. 结论:(1)上面两题的变形通常称作“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2)上面两个解方程的过程,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 =a 的形式.根据上面的例题,你能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点评: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三、巩固练习1.下面是方程x +3=8的三种解法,请指出对与错,并说明为什么?(1)x +3=8=x =8-3=5;(2)x +3=8,移项得x =8+3,所以x =11;(3)x +3=8,移项得x =8-3,所以x =5.2.下列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为什么?(1)由3+x =5,得x =5+3. (2)由7x =-4,得x =-74. (3)由12y =0,得y =2. (4)由3=x -2,得x =-2-3.3.解下列方程.(1)4x -3=2x -2;(2)1.3x +1.2-2x =1.2-2.7x ;(3)3y -2=y +1+6y.4.方程 2x +1=3和方程2x -a =0 的解相同,求a 的值.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9页“习题6.2.1”中第1 、2 、3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是在等式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出方程的变形规则,再根据方程的变形规则,通过移项、系数化为1来解简单的方程.学生掌握的较好.6.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了解如何去括号解方程.3.了解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难点灵活使用变形解方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上两堂课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那么那些方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方程呢?先看下面几个方程:每一行的方程各有什么特征?(主要从方程中所含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方面分析) 4+x =7;3x +5=7-2x ;y -26=y 3+1; x +y =10;x +y +z =6;x 2-2x -3=0;x 3-1=0.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1.比较一下,第一行的方程(即前3个方程)与其余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答)可以看出,前一行方程的特点是:(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根据这一命名方法,上面各方程是什么方程呢?(学生答)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上两堂课我们探讨的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得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步骤.下面我们继续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探究方程中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例1】 解方程:3(x -2)+1=x -(2x -1).分析:方程中有括号,先去括号,转化成上节课所讲方程的特点,然后再解方程.解:去括号3x -6+1=x -2x +1,合并同类项 3x -5=-x +1,移项 3x +x =1+5,合并同类项4x =6,系数化为1,x =1.5. 【例2】 解方程:x -32-2x +13=1. 分析:只要把分母去掉,就可将方程化为上节课的类型.x -32和-2x +13的分母为2和3,最小公倍数是6,方程两边都乘以6,则可去分母.解:去分母3(x -3)-2(2x +1)=6,去括号3x -9-4x -2=6,合并同类项-x -11=6,移项-x =17,系数化为1,x =-17.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通常有哪些步骤? 结论:解一元一次方程通常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三、巩固练习1.下列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y +3=0B .x +2y =3C .x 2=2xD .1y +y =2 2.若代数式x +2的值为1,则x 等于________.3.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1)2-3x =6-5x ;(2)2(x -2)-3(1-2x)=0; (3)43(14a -1)-2-a =2; (4)x -32-4x -15=1. 3.y 取何值时,2(3y +4)的值比5(2y -7)的值大3? 4.当x 为何值时,代数式18+x 3与x -1互为相反数?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11页“练习”.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模棱两可,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想当然).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第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1.掌握分母中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步骤解方程.2.通过练习使学生灵活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使学生灵活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使学生灵活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得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转化成x =a 的形式.因此当一个方程中的分母含有小数时,应首先考虑化去分母中的小数,然后再求解这个方程.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例1】 解方程: 0.09x +0.020.07-3+2x 3-0.3x +1.40.2=1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中含有小数,通常将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然后再按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求解. 解:0.09x +0.020.07-3+2x 3-0.3x +1.40.2=1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方程化为: 9x +27-3+2x 3-3x +142=1 去分母,得6(9x +2)-14(3+2x)-21(3x +14)=42,去括号,得54x +12-42-28x -63x -294=42,移项,得54x -28x -63x =42-12+42+294,合并同类项,得-37x =366,系数化为1,得x =-36637. 点评:解此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将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根据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所以等号右边的1不变.去分母是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所以等号右边的1也要乘以42,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仍成立.【例2】 解下列方程:(1)3(2x -1)+4=1-(2x -1); (2)4x +36+4x +32+4x +33=1. 分析:我们已经学习了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具体解题时,要观察题目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步骤.第(1)小题中可以把(2x -1)看成一个整体,先求出(2x -1)的值,再求x 的值; 第(2)小题,应注意到分子都是4x +3,且16+12+13=1,所以如果把4x +3看成一个整体,则无需去分母.解:(1)3(2x -1)+4=1-(2x -1) ,3(2x -1)+(2x -1)=1-4,4(2x -1)=-3, 2x -1=-34, 2x =14, x =18 (2)4x +36+4x +32+4x +33=1, (16+12+13)(4x +3)=1, 4x +3=1,4x =-2, x =-12 点评:解方程时,要注意观察分析题目的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解题的步骤,注意简化运算,这样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培养观察能力和决策能力.三、巩固练习1.解方程(1)5x +3=-7x +9;(2)5(x -1)-2(3x -1)=4x -1; (3)3x +12=7+x 6; (4)x 2-5x +116=1+2x -43; (5)3+0.2x 0.2-0.2+0.03x 0.01=0.75. 2.m 为何值时,代数式2m -5m -13的值与代数式7-m 2的值的和等于5? 3.如下是某同学解方程的过程,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解:x +12-1=2+2-x 4 x +12-1×4=2+2-x 4×4 ① 2x +2-4=8+2-x ②2x +x =8+2+2+4 ③3x =16 ④ x =163 ⑤ (1)该同学有哪几步出现错误?(2)请你解题中的方程. 4.马虎同学在解方程1-3x 2-m =1-m 3时,不小心把等式左边m 前面的“-”当做“+”进行求解,得到的结果为x =1,求代数式m 2-2m +1的值.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14页“习题6.2.2”中第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这几堂课我们都在探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具体解题时要仔细审题,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灵活选择解法,以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对于利用方程的意义解决的有关数学题,仔细领会题目中的信息,应把它转化为方程来求解.第3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1.使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了解用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代数方法)比用算术方法解的优越性.2.通过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重点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难点通过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某数的3倍减2等于它与4的和,求某数.(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解:(4+2)÷(3-1)=3答:某数为3.如果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其数学表达式为3x-2=x+4,此式恰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得x=3.上述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有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所提供的条件应首先找出一个相等的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的关系表示成方程.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例1】如图,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 g,45 g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分析: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 g,可列出下表.盘A 盘B原有盐(g) 51 45现有盐(g) (51-x) (45+x)等量关系:盘A中现有的盐=盘B中现有的盐.解: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 g,放到盘B内,则根据题意,得51-x =45+x,解这个方程,得x=3.经检验,符合题意.答:应从盘A内拿出盐3 g放到盘B内.【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搬6块,男同学每人搬8块,每人各搬4次,总共搬了1800块.问有多少名男同学?分析:设男同学有x人,可列出下表.(完成下表)男同学女同学总数参加人数(名) x 65每人搬砖数(块)6×4共搬砖数(块) 1800解:设男同学有x人,根据题意,得32x+24(65-x)=1800,解这个方程得x=30.经检验,符合题意.答:这些团员中有30名男同学.3.根据上面两道例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过程吗?结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后,经过检验,就可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这一过程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问题――→分析抽象方程――→求解检验解答 其中分析和抽象的过程通常包括:(1)弄清题意和其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2)找出能表示问题含义的一个主要的等量关系;(3)对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列出所需的表达式,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在设未知数和解答时,应注意量的单位要统一.三、巩固练习1.某车间有27名工人,生产某种由一个螺栓套两个螺母的产品,每人每天生产螺母16个或螺栓22个,若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他工人生产螺母,恰好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配套,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22x =16(27-x)B .16x =22(27-x)C .2×16x =22(27-x)D .2×22x =16(27-x)2.一球鞋厂,现打折促销卖出330双球鞋,比上个月多卖10%,设上个月卖出x 双,列出方程( )A .10%x =330B .(1-10%)x =330C .(1-10%)2x =330D .(1+10%)x =3303.一台空调标价2000元,若按6折销售仍可获利20%,则这台空调的进价是________元.4.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80元,标价为12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将此商品打七折销售,则该商品每件销售利润为________元.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最后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14页“习题6.2.2”中第4,5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楚;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与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在课堂练习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6.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体积和面积问题1.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相等关系,然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简单应用题,并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2.能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等相关问题.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体积等相关问题.难点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我们学过一些图形的相关公式,你能回忆一下,有哪些公式? 回忆一些图形的有关公式,为本节课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相关问题,找等量关系起到帮助作用.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问题: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如果长方形的宽是长的23,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如果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解:(1)设长方形的长为x 厘米,则宽为23x 厘米.根据题意,得 2(x +23x)=60,解这个方程, 得x =18,所以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2)设长方形的长为x 厘米,则宽为(x -4)厘米,根据题意,得2(x +x -4)=60,解这个方程, 得x =17,所以S =13×17=221(平方厘米).(3)在(1)的情况下S =12×18=216(平方厘米);在(2)的情况下S =13×17=221(平方厘米).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围出的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时,即为正方形,其面积最大,此时其边长为15厘米,面积为225平方厘米.讨论:在第(2)小题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 平方厘米?如不能,怎么办?如果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 平方厘米,则如何才能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呢?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不能直接设面积为未知数,则需要设谁为未知数呢?那么设未知数的原则又是什么呢?结论: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在长和宽相等的情况下最大;如果可以围成任何图形,则圆的面积最大.【例】 将一个装满水的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0毫米,300毫米和80毫米的长方体铁盒中的水,倒入一个内径为200毫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正好倒满,求圆柱形水桶的高(精确到0.1毫米,π≈3.14).分析:根据水的体积不变可得长方体铁盒和圆柱水桶的体积相等,根据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列出关于水桶高的方程,求解即可.。
华东师范初一下册数学目录
华东师范初一下册数学目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2.解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
第七章一次方程组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7.4实践与探索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不等式的解集
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九章多边形
9.1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3.三角形的二边关系
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用多边形铺设地面
1.用相同的正多边形
2.用多种正多边形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1 轴对称
1.生活中的轴对称
2.轴对称的再认识
3.画轴对称的图形
4.设计轴对称图案
10.2平移
1.图形的平移
2.平移的特征
10.3 旋转
1.图形的旋转
2.旋转的特征
3.旋转对称图形
10.4 中心对称
10.5 图形的全等。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现
1.已知等式 3a=2b+5,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3a-5=2b B.3a+1=2b+6 C.3ac=2bc+5 2 5 D . a= b+ 3 3
C )
2.下列等式的变形: ①若 a=b,则 a-2=b-2; ②若 2x=2y,则 x+1=y+1; ③若 m=n,则 1-3m=1-3n; ④若 a=b,则 a-b=0; ⑤若 mx=my,则 x=y. 其中正确的有( B ) A.5 个 B.4 个 C.3 个
1 1 (3)如果 x- y=1,那么 7x-5y=_________ . 35 5 7 x y 5.(1)如果等式 x=y 变形得到 = ,那么 a 必须满足的条 a a a≠0 件是______________ ; (2)如果由 m(a+1)=n(a+1)得到 m=n,那么 a 必须满足的 a≠-1 条件是______________ .
2.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 等式的性质怎样得到的?
2 ; (1)如果 x-2=5,那么 x=5+______ 2x =10; (2)如果 3x=10-2x,那么 3x+______ 3.5 ; (3)如果 2x=7,那么 x=______
x-1 (4)如果 =3,那么 x-1=______ ; 6 2
6 . (1) 已知 2x2 - 3 = 5 ,试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出 x2 + 3 的值;
(2)若2m+3与-5互为相反数,试利用等式的性质求m-2 的值. 解: (1) 因为 2x2 - 3= 5 ,所以 2x2 = 8 ,所以 x2 = 4 ,所以 x2 + 3 = 7 ,即 x2 + 3 的值为 7 (2) 因为 2m + 3 与- 5 互为相反
“系数化为1”⟶小心慢除
练习:P7 1-2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目标:1、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3、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教学难点: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解方程?2.使学生理解移项解方程的根据,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理解解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对移项时要改变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并且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4)教学目标: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五大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巩固方程解法,经历求解过程,能体会到解法应根据具体方程本身特点而定.体会化归思想——把复杂变简单,将未知变已知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关于小学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再认识
关于小学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再认识小学生接触到等式后,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形如“ax + b =c”的方程式。
然而,许多小学生只是单纯地将式子化简并计算出x的值,而缺乏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从解方程式的角度,重新认识等式的性质并探讨其在解简易方程中的应用。
一、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可同时加减同一数这是我们解学过的最基本的等式性质,即对于任意的a、b、c,有a = b时,a+c=b+c,即等式两边可以同时加上同样的数。
同理,a=b时,a-c=b-c,即等式两边可以同时减去同样的数。
应用:通过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将方程式的变形进行到合适的程度,从而更简单地解题。
例如,题目为“3x+4 = 7x-1”,我们可以先将方程的两边分别减去3x,得到4=4x-1,再加1,最终得出5=4x,从而得出x=1.25。
2. 等式两边可同时乘或除同一非零数同样是一个基本的等式性质,即对于任意的a、b、c,有a=b 时,ac=bc,a/c=b/c(其中c≠0)。
也就是说,等式的两边可以同时乘或除以同一非零数。
应用:这个性质就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消元”方法,它使我们能够用更少的步骤化简复杂的方程式。
例如,如果我们解决的方程式为“2x/5 + 3 = x/4 - 7/2”,我们可以将方程式中的所有分数化为通分形式,使得通分后等式两边没有分数再相加或减。
然后,通过等式两边同时乘以通分的分母,就可以化简方程式并解出x的值。
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设x的平方减去3x的值等于4,即x²-3x=4。
我们尝试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等式的性质。
注意到公式中除了x的平方项外,只有一个x的项,因此我们考虑如何将x²-3x化简。
我们可以将x²-3x移动到方程的右侧,得到x²=3x+4。
接下来,我们运用等式性质将等号两边都减去3x,得到x²-3x=4,这与原方程式等价。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练习:解下列方程:
• • (1) x + 6 =2 ; (2) 3 y-1= 2y-5 .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2 解下列方程: (1) -5x = 2 ; (2)
3 1 x . 2 3
提示:利用解 方程的法则
例3 方程 2x+1=3和方程2x-a=0
方程知识的应用
的解相同,求a的值.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1 abc ; 3a-2b; 1 xy + y 2 - 5 3; 3 2 - a; 2+3=5; 3×4=12; 9x+10 =19; a+b=b+a; S= r 2. 答: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字与字母的式子叫代数式;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是代数式; ~是等式。
变式:关于x的方程 2x-k+5=0的根
为-1,求代数式k2-3k-4的值.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4 解下列方程: (1) 8x = 2x-7 ;
1 1 (3) 2y- = y-3 ; 2 2
(2) 6 = 8+2x;
(4) 10m+5= 17m-5-2m.
这节课我们利用天平原理得出了等式的两个性 质,并初步学习了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简单方程。 所谓“方程解完了”,意味着经过对原方程 的一系列变形(两边同加减、乘除),最终把方程化 为最简的形式: x=c 即方程左边只一个未知数项、右边只一个常 数项,且未知数项的系数是 1.
【等式性质 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 ,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归纳: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 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 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3.1.2 等式的性质 教案
3.1.2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等式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明和王力在玩跷跷板,当他们位于跷跷板两端的时候,恰好处于平衡的位置.这时,李强和小丽也来了,如果他们二人的体重相等,他们这时也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这时候跷跷板是否仍然平衡?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典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13x-5=4.[解析](1)两边减7,得x+7-7=26-7.于是x=19.(2)两边除以-5,得-5x-5=20-5.于是x=-4.(3)两边加5,得-13x-5+5=4+5.化简,得-13x=9.两边乘-3,得x=-27.(1)已知m+a=n+b,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为m=n,那么a,b必须符合的条件是()A.a=-bB.-a=bC.a=bD.a ,b 可以是任意数[答案] C(2)如果a=b ,且a c =b c ,则c 应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 c ≠0(3)下列等式是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及怎样变形的?①如果2x+7=10,那么2x=10-7;[解析] 等式性质1,两边减去7.②如果5x=4x+7,那么5x-4x=7;[解析] 等式性质1,两边减去4x.③如果-3x=18,那么x=-6.[解析] 等式性质2,两边除以-3.三、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性质2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类比、猜想、验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