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从a-b=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
2、回答下列问题 4、从a = 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bb
5、从xy=1能否得到x=
1 y
为什么
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7 26
(1)x 7 26
解:两边减7,得 X+7-7=26-7
于是 X=19
(1)x 7 26
检验:将X=19代入方程 X+7=26的左边,得 左边=19+7=26=右边 所以X=19是方程的解。
2、已知x、y都是数,利用等 式性质将下列各小题中的等式 进行变形,然后填空:
(2)如果 x 1 , 那么x __=1,这
y
说明x与y的关系为______
作业: P85 4
+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 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3
÷?3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 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ab cc
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2、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2) 5x 20 (3) 1 x 5 4
3
辨析题
1.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2.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3.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x-9=8;

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中的基础内容,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简化计算,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方程的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首先,我们需要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即将未知数x的系数设为1、做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到:x+b/a=0。

步骤二:消去常数项由于方程等号右边是0,我们可以通过消去常数项来简化方程。

具体做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减去b/a,得到:x=-b/a。

步骤三:求解未知数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未知数x的解。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x的解即为方程的解。

所以,方程ax + b = 0的解是x = -b/a。

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但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等式性质来简化解方程的过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等式性质。

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使得方程形式更简单。

例如,对于方程2x+3=7,我们可以通过减去3来简化方程,得到2x=4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通过乘以或除以一个非零数,使方程的系数变为1例如,对于方程3x=6,我们可以通过除以3来简化方程,得到x=2性质三:平方等式两边,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将含有未知数的平方项消去。

例如,对于方程x^2-5x+6=0,我们可以通过平方来简化方程,得到(x-2)(x-3)=0。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两个解x=2和x=3利用这些等式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将方程变得更简单,从而更容易找到方程的解。

专题5.1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十大题型】(举一反三)-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

专题5.1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十大题型】(举一反三)-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

专题5.1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十大题型】【浙教版】【题型1 方程的概念辨析】 (1)【题型2 列方程】 (2)【题型3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辨析】 (3)【题型4 根据方程的解求值】 (3)【题型5 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变形正误】 (3)【题型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题型7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 (5)【题型9 利用等式的性质检验方程的解】 (6)【题型10 方程的解的规律问题】 (7)【知识点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一概念中要抓住方程定义的两个要点①等式;①含有未知数.【题型1 方程的概念辨析】【例1】(2023春·湖南衡阳·七年级衡阳市实验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各式中:①2x−1=5;①4+8=12;①5y+ 8;①2x+3y=0;①2a+1=1;①2x2−5x−1,是方程的是()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变式1-1】(2023秋·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末)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创立了“天元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解题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天元术”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指的是我们所学的()A.绝对值B.有理数C.代数式D.方程【变式1-2】(2023秋·山东德州·七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A.2x+3y=1B.3π+4≠5C.﹣x+y=4D.x=8【变式1-3】(2023秋·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对于等式:|x −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方程B .是方程,其解只有2C .是方程,其解只有0D .是方程,其解有0和2【题型2 列方程】【例2】(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七年级学生人数为x ,其中男生占52%,女生有150人,下列正确的是( )A .1−52%x =150B .x =150−52%xC .(1+52%)x =150D .(1−52%)x =150 【变式2-1】(2023秋·山西阳泉·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下面所给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 .一个数的13是6B .x 与1的差的14C .甲数的2倍与乙数的13D .a 与b 的和的60% 【变式2-2】(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列等式表示“比a 的3倍大5的数等于a 的4倍”为 .【变式2-3】(2023春·河南南阳·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得正确的方程是( )A .π×(82)2x =π×(62)2×(x +5)B .π×(82)2x =π×(62)2×(x −5)C .π×82x =π×62×(x +5)D .π×82x =π×62×5 【知识点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 ,b 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 是未知数的系数,b 是常数,x 的次数必须是1.【题型3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辨析】【例3】(2023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在方程2x−y=6,x+1x −3=0,12x=12,x2−2x−3=0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3-1】(2023春·上海·六年级校考期中)方程4−3x2=1中,一次项是.【变式3-2】(2023秋·全国·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式中:2x−1=0,3x=−2;10x2−7x+2;5+(−3)=2;x−5y=1;x2−2x=1;ax+1=0(a≠0且a为常数),若方程个数记为m,一元一次方程个数记为n,则m−n=.【变式3-3】(2023秋·河北邢台·七年级统考期末)若方程□−x=1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不可以是()A.0B.14x C.y D.−7【知识点3 方程的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叫方程的解.【题型4 根据方程的解求值】【例4】(2023秋·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若关于x的方程2ax+b=12的解为x=1,则6a+3b=.【变式4-1】(2023秋·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若x=4是方程mx−3=5的解,则m=.【变式4-2】(2023秋·云南红河·七年级统考期末)小刚同学在做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3(x−3)−■=x+1中的一个常数涂黑了,在询问老师后,老师告诉她方程的解是x=7,请问这个被涂黑的常数■是()A.6B.5C.4D.1【变式4-3】(2023秋·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3x−1=b的解为x=3,则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3(x+1)−1=b的解x=.【知识点4 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题型5 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变形正误】【例5】(2023春·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错误的是()A.如果x−5=12,则x=12+5B.如果−4x=8,则x=−2C.如果13x=9,则x=3D.如果4x+1=9,则4x=8【变式5-1】(2023秋·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3a=2b,则下列选项中的等式成立的是()A.9a=4b B.a3=b2C.3a−2=2b−2D.3(a+1)=2(b+1)【变式5-2】(2023秋·安徽阜阳·七年级校考期末)若a=b≠0,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填序号).①a−2=b−2,①13a=12b,①−34a=−34b,①5a−1=5b−1.【变式5-3】(2023春·上海黄浦·六年级统考期中)解方程x0.7−1.7−2x0.3=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10x7−17−20x3=1B.10x7−17−20x3=10C.10x7−17−2x3=1D.10x7−17−2x3=10【题型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6】(2023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中)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4x−2=2;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得:;方程两边同时,得:.(2)12x+2=6.【变式6-1】(2023秋·内蒙古呼伦贝尔·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1)2x-5=x-5(2)−13x−5=8【变式6-2】(2023秋·北京·七年级校考期中)利用等式性质补全下列解方程过程:3−13x=4解: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时,可得3−13x−3=4_________,于是−13x=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两边同时乘以-3,可得x=_______.【变式6-3】(2023秋·湖北咸宁·七年级校考期中)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4x−4=3(x+1)(2)2y+13=7−y【题型7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例7】(2023秋·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2m ﹣1=2n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m ,n 的大小是( )A .m >nB .m <nC .m =nD .无法确定【变式7-1】(2023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5a −3b −1=5b −3a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比较a ,b 的大小.【变式7-2】(2023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已知 4m +2n ﹣5=m +5n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 m 与 n 的大小关系:m n (填“>”,“<”或“=”).【变式7-3】(2023·甘肃武威·七年级统考期中)已知34m ﹣1=34n ,试用等式的性质比较m 与n 的大小.【题型8 等式的性质在天平中的运用】【例8】(2023春·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口”“①”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用天平比较它们的大小,两次情况如图.那么,每个“○”“口”“①”按质量大小的顺序排列为( )A .〇①□B .〇□①C .□〇①D .①□〇【变式8-1】(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六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开学考试)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 )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变式8-2】(2023秋·广东江门·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前两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要使第三架天平也保持平衡,那么第三架天平右边不能放的是( )A .▲▲▲▲B .▲▲▲▲▲C .●●▲D .●▲▲▲【变式8-3】(2023秋·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我们知道,借助天平和一些物品可以探究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能否借助一架天平和一个10克的砝码测量出一个乒乓球和一个一次性纸杯的质量?【实验探究】准备若干相同的乒乓球和若干相同的一次性纸杯(每个乒乓球的质量相同,每个纸杯的质量也相同),设一个乒乓球的质量是x 克,经过试验,将有关信息记录在下表中:【解决问题】(1)将表格中两个空白部分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分别求出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和一个一次性纸杯的质量.【及时迁移】 (3)借助以上相关数据以及实验经验,你能设计一种方案,使实验中选取的乒乓球的个数是纸杯的个数的3倍吗?请补全下面横线上内容,完善方案,并说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方案:将天平左边放置______,天平右边放置______,使得天平平衡.理由:【题型9 利用等式的性质检验方程的解】【例9】(2023秋·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整式mx −n 的值随x 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下表是当x 取不同值时对应的整式的值:则关于x 的方程−mx +n =9的解为( )A .x =−5B .x =−4C .x =−2D .x =1【变式9-1】(2023秋·甘肃白银·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方程中,其解为x =−2的是( )A .3x −4=2B .3(x +1)−3=0C .2x =−1D .x+75−1=0【变式9-2】(2023秋·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检验下列方程后面小括号内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1)2x +5=10x −3,(x =1);(2)0.52x −(1−0.52)x =80,(x =1000).【变式9-3】(2023春·上海·六年级专题练习)x=2是方程ax ﹣4=0的解,检验x=3是不是方程2ax ﹣5=3x ﹣4a 的解.【题型10 方程的解的规律问题】【例10】(2023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列方程如下排列:x 4+x−12=1的解是x=2;x 6+x−22=1的解是x=3;x 8+x−32=1的解是x=4;…根据观察得到的规律,写出其中解是x=20的方程:.【变式10-1】(2023秋·广东揭阳·七年级惠来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有一系列方程,第1个方程是x+x2=3,解为x=2;第2个方程是x2+x3=5,解为x=6;第3个方程是x3+x4=7,解为x=12;…根据规律第10个方程是x10+x11=21,解为.【变式10-2】(2023秋·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理解题)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解答问题:已知:方程x−1x =112的解是x1=2,x2=−12;方程x−1x=223的解是x1=3,x2=−13;方程x−1x=334的解是x1=4,x2=−14……问题:观察上述方程及其解,再猜想出方程:x−1x =101011的解,并进行检验再推广到一般情形.【变式10-3】(2023秋·七年级单元测试)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 =3+23的两个解是x1=3,x2=23;又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 =4+24的两个解是x1=4,x2=24;又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 =5+25的两个解是x1=5,x2=25;…,小王认真分析和研究上述方程的特征,提出了如下的猜想.关于x的方程x+2x =c+2c的两个解是x1=c,x2=2c;并且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严谨的证明(证明过程略).小王非常高兴,他向同学提出如下的问题.(1)关于x的方程x+2x =11+211的两个解是x1=和x2=;(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1=12+211,则x的两个解是多少?。

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

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

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解题思路:本文将给出一些关于等式性质解方程的练习题,并逐步解答每个练习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一、练习题一解方程:2x + 3 = 7解题步骤:首先,将方程整理为标准形式,即x的系数为1:2x = 7 - 32x = 4然后,将方程两边同除2,得到:x = 4/2x = 2解答:方程的解为x = 2。

二、练习题二解方程:3(x + 2) = 15解题步骤:首先,利用分配律展开方程:3x + 6 = 15然后,移项将常数项移至方程的另一侧:3x = 15 - 63x = 9最后,将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到:x = 9/3x = 3解答:方程的解为x = 3。

三、练习题三解方程:4x - 5 = 3x + 7解题步骤:首先,将方程转化为同一侧只含有x的形式:4x - 3x = 7 + 5x = 12解答:方程的解为x = 12。

四、练习题四解方程:2(3x - 4) = 6x + 8解题步骤:首先,利用分配律展开方程:6x - 8 = 6x + 8然后,移项将变量项移至方程的另一侧:6x - 6x = 8 + 80 = 16由于方程中的变量项相互抵消,无法找到等式的解。

解答:方程无解。

五、练习题五解方程:5x - 3 = 2(4 - x)解题步骤:首先,利用分配律展开方程:5x - 3 = 8 - 2x然后,移项将变量项移至方程的同一侧:5x + 2x = 8 + 37x = 11最后,将方程两边同除以7,得到:x = 11/7解答:方程的解为x = 11/7。

六、练习题六解方程:2(3x - 4) = 3(2x + 1) - 5解题步骤:首先,利用分配律展开方程:6x - 8 = 6x + 3 - 5然后,将常数项进行合并化简:6x - 8 = 6x - 2注意到等式两侧的变量项相等,无法找到消去变量项的解。

解答:方程无解。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和解题步骤的演示,我们可以发现解方程的关键是应用等式性质和正确的步骤进行化简和变形。

《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教案

《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两个不同情况的问题?”(如天平两端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等式性质的奥秘。
-对于等式的性质(2),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背后的数学原理,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如天平的平衡原理,来形象说明等式性质。
-在方程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时,学生可能会在操作中忘记变号,例如将-2(x + 1)误写为-2x - 2,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突破这一难点。
-对于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难点在于提取关键信息,如上述例子中,学生需要识别出书和笔的单价与数量的关系,以及总价的表达方式,才能正确建立方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等式的性质(2),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个性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或许,我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演示,以提高他们对这个性质的理解。
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实验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在实践活动前,对实验原理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2)。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关于如何表达观点和论证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和思路。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几点思考打开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一看,第五单元就是解方程,仔细一看内容,和我小时候所学的用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截然不同。

以前也听过五年级的数学老师讲过,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太复杂了,总觉得还是原来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便于教、便于学。

本文仅就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有关认识与体会。

一、新课程为什么要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过去,在小学教学解方程,依据的是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等等。

由于这些关系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乘除法时.早就不断有所感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所以到小学中高年级再加以概括就显得水到渠成,运用这些关系解未知数只出现在等式一边的简易方程也比较自然。

但是,这种“算术”的解方程思路毕竟走不了多远,一到中学就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而且小学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教得越多,练得越巩同,初中方程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入门障碍就越大。

既然一到中学就被取代,并将彻底遗忘.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寻找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呢?现在,为了减少过渡性的、很快被淘汰的知识,为了避免中小学数学教学各自教一套,避免中学“另起炉灶”,为了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将等式基本性质作为小学解方程的依据,使中小学解方程的思路得到基本统一,解释趋于一致。

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改革,值得我们为之尝试、探索,积累经验。

通过实践还进一步发现,以等式基本性质为依据,有利于凸显等量关系,有助于渗透初步的方程思想和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

这些则是改革初衷之外的收获了。

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一些困惑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面对并妥善解决一系列的教学实际问题。

只知道要过河,如果没有可操作的过河方法,仍然无济于事。

1.如何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性的东西不多,一般都是在例题中或者练习中依靠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而新教材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确实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见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4页和第65页),对于这一性质,有的老师将其称为“天平原理”或者“天平平衡原理”,这都是可行的,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形象一些。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练习题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练习题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练习题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问题。

等式性质是指等式在变换过程中保持等值关系的性质,而解方程则是求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掌握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的基础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一、等式性质练习题1. 求下列等式中x的值:(1) 2x + 5 = 17(2) 3(x - 4) = 152. 求下列等式中a的值:(1) 2a + 3 = 7(2) 5(a - 2) = 153. 判断下列等式的正确性:(1) 4x + 8 = 20(2) 3(x - 5) = 10二、解方程练习题1. 解方程2x + 3 = 92. 解方程4(x - 2) = 123. 解方程3x - 2 = x + 74. 解方程2(3x + 4) - 5x = 8以上是一些基础的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练习题,下面我们逐个进行解答。

一、解答:1. (1) 2x + 5 = 17首先,将已知等式转化为x的形式,即2x = 17 - 5,得到2x = 12。

然后,将x的系数2除到等号右边,即x = 12 ÷ 2,得到x = 6。

(2) 3(x - 4) = 15首先,将已知等式展开,得到3x - 12 = 15。

然后,将等式中的常数项12移到等号右边,即3x = 15 + 12,得到3x = 27。

最后,将x的系数3除到等号右边,即x = 27 ÷ 3,得到x = 9。

2. (1) 2a + 3 = 7首先,将已知等式转化为a的形式,即2a = 7 - 3,得到2a = 4。

然后,将a的系数2除到等号右边,即a = 4 ÷ 2,得到a = 2。

(2) 5(a - 2) = 15首先,将已知等式展开,得到5a - 10 = 15。

到5a = 25。

最后,将a的系数5除到等号右边,即a = 25 ÷ 5,得到a = 5。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

-10 3.如果-m n 5 m 5,那么n 。 ab b 3 4.如果 4,那么 。 a a
2 2
18
教案
课题:2 .1.2 等式的性质(1)
①了解等式性质 1; 教学目标 ②会用等式的性质 1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④渗透“化归”的思想.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1 应用等式性质 1 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用估 算的方法 我们可以 求出简单 的一元 一次方程 的解. 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提出问题 (1) 4x=24; (2) x+1=3. 第(1) 题要 求学生给 出解答, 第(2)题较 复杂,估 算比较 困难, 此时教师提 出:我们必 须学习解一 元一次方程 的其他 方法. ①实验演示: 教师 先提出实 验的要求 :请同学 们仔细 观察实验 的过程, 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 ②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在学生 叙述发现的 规律后,教 师进一步引 导:等式就 像平衡 的天平 ,它具有与 上面的事实 同样的性质 .比如 “8=8” ,我 们在两 边都加上 6 ,就有“ 8+6=8+ 6” ;两边 都减去 11,就 探究新知 有“8-11=8-11” ③表示: 问题 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 生回答的 基础上, 教师必须 说明: 等式两边 加上的 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 2: 等式一般可以用 a=b 来表示. 等式的性质 1 怎样 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 a=b,那么 a ±c =b±c 字母 a、 b、 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 c 式子。 举例的目 的在于 得到初步的应用 . 两种形式 的表示 方法应该 让学生 理解 先观察后 实验的 目的 一是 培养 学 生 的 看 图 能 力,二是 培养学 生读数学 书的能 力 用实验演 示,能 比较直观 地归纳 出等式的性质 设计理念 第 (1) 题是为了 复习,第(2) 题 是 估 算 比 较 困 难,以引 起学生 认知冲突 ,引出 新课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解方程是代数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在数学应用和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下面我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介绍这个方法。

1. 问题一已知方程2x + 5 = 15,求解x的值。

解析:根据等式性质,我们可以通过两边的等式进行变形和化简来求解方程。

首先,将方程中的常数项5移到右边,得到2x = 15 - 5。

简化后,我们得到2x = 10。

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化简方程,将系数2除到右边,得到x = 10 / 2。

计算得出x = 5。

所以方程的解是x = 5。

2. 问题二已知方程3(x - 2) = 12,求解x的值。

解析:首先,我们应该化简方程中的括号,得到3x - 6 = 12。

然后,将常数项6移到右边,得到3x = 12 + 6。

化简后我们得到3x = 18。

接着,将系数3除到右边,得到x = 18 / 3。

计算得出x = 6。

所以方程的解是x = 6。

3. 问题三已知方程4x + 7 = 3x - 2,求解x的值。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将等式两边的x合并到一起进行化简,得到4x - 3x = -2 - 7。

化简后,我们得到x = -9。

所以方程的解是x = -9。

4. 问题四已知方程2(3x + 4) = 8,求解x的值。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化简方程中的括号,得到6x + 8 = 8。

然后,将常数项8移到右边,得到6x = 8 - 8。

化简后我们得到6x = 0。

接着,我们可以将系数6除到右边,得到x = 0 / 6。

计算得出x = 0。

所以方程的解是x = 0。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根据等式的特性进行了变形、化简和计算,最终得到了方程的解。

这种方法在解决各种类型的方程问题时都可以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

总结起来,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通过对等式的变形和化简,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有答案

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有答案

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题有答案在数学中,方程是数学语言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解方程是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运用等式的性质和推理法则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更快地找到答案。

本文将给出一些等式性质解方程的练习题,每个练习题都会附有详细的解答。

1. 练习题一:解方程:2(x + 3) = 10解答: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将方程中的括号内的表达式进行展开。

2x + 6 = 10接下来,我们可以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即将常数项移至等号的另一侧。

2x = 10 - 62x = 4最后,将方程继续进行化简,得到未知数x的解。

x = 2所以,方程的解是x = 2。

2. 练习题二:解方程:3(2x - 5) = 21解答:同样地,我们首先展开方程中的括号。

6x - 15 = 21接下来,将常数项移至等号的另一侧。

6x = 21 + 156x = 36最后,继续化简方程,得到未知数x的解。

x = 6因此,方程的解是x = 6。

3. 练习题三:解方程:4x + 8 = 2(3x - 1)解答:同样地,首先展开方程中的括号。

4x + 8 = 6x - 2接下来,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4x - 6x = -2 - 8-2x = -10最后,继续化简方程,得到未知数x的解。

x = -10 / -2x = 5所以,方程的解是x = 5。

4. 练习题四:解方程:2(3x + 4) - 5(x - 2) = 4(2x + 1)解答:首先,展开方程中的括号。

6x + 8 - 5x + 10 = 8x + 4接下来,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6x - 5x - 8x = 4 - 8 - 10-7x = -14继续化简方程,得到未知数x的解。

x = -14 / -7x = 2因此,方程的解是x = 2。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发现解方程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和推理法则,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并通过继续化简找到未知数的解。

浅析小学阶段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浅析小学阶段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浅析小学阶段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早就听说浙教版义务教材的数学课本中,解方程的方法由利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改变为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进行,由于笔者一直从事《现代小学数学》毕业班的教学,只是感觉有点突兀,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次去农村小学听一节六年级的复习课,练习中出现了几道解方程的题目,却发现学生的错误是前所未有的多。

于是和该校去年教五年级的老师们一起议论,论及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种方法的利弊,并由此引发了对“在小学阶段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到底好不好?”这一问题的思考。

1 新课程为什么要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得知,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对这一教学内容做如此改动的原因是:在中学学习解方程用的是代数的方法,而以前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属于算术领域的思考方法,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属于代数领域的解方程。

两者有联系,但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提高。

这样,在解方程的教学中,学生将逐步接受并运用代数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使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所以,《数学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在小学里学习解方程也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这样中学学习不再是另起炉灶,加强了与中学数学的衔接。

由此可见,新教材的这一改动,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与初中一年级学习等式的性质相衔接,这是从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角度来考虑的。

可是,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非仅仅考虑学生现在所学习的内容对以后将要掌握的知识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关于这一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以头脑中原有的知识观念即认知结构为中介。

也就是说,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问题同先前经验中的知识一起重新改组、整合而构建成新的知识体系,否则知识基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立足于这个观点,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相比较,利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更有利于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构建。

最新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最新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疑点: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解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中的注意事项总结起来就俩字“同时”,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

例:解方程:第一步: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得(达到去分母的目的)。

第二步:等式两边同时加6得(把未知数和数字分割在等式两边。

)结论: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无论是加减乘除何种变化,等式两边所有项都必须同时进行。

加速度学习网让学习变得简单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指乘船)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应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 小学数学 随堂练习

应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 小学数学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1. 是下列方程()的解。

A.B.C.2. 如果,那么()。

A.23.2 B.3.2 C.0.83. x+20=80,()。

A.x=100 B.x=60 C.x=804. 下面方程中,()与3x=48的解相同。

A.0.6x=9.6 B.0.5x=9 C.1.7+x=185. 解方程x−2.8=4.6,方程的两边应()。

A.都减去2.8 B.都加上2.8 C.都减去4.6二、口算和估算6.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x-6=19 x= 7+x=19 x=7+x=63 x= x÷2=140 x=x÷3=6 x= x+5=100 x=三、填空题7. 根据下图列方程为( ),这个方程的解为( )。

8. 方程x-15=30的解是_________。

9. 将下图的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数字之和是8,则xy=( )。

10. 如图:如果拿掉桃,则天平的右边需要拿掉( )个砝码。

11. 因为x+6=18,所以x+6-6=18-( )。

这里运用了( )的性质。

四、解答题12. 课室的图书角有许多精美的图书,借出48本后,还剩152本。

原来的图书角有多少本书?(用方程方法解)13. x-16=16和□+x=59中的x的值相同,□中的数应该是多少?14. 篮子里有相同数量的枣子和桔子。

老师把这些水果分给中(1)班的若干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枣子和3个桔子。

这时候,桔子分完了,枣子还剩9个。

中(1)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原来枣子和桔子各有多少个?15. 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列方程解答。

小明和小花各看了多少页?。

等式的性质同步练习题

等式的性质同步练习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等式性质,由x =y 可得 A .4x =y +4B .cx =cyC .2x –8=2y +8D .x c =−y c【答案】B2.已知a =b ,则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0 B .–5a =–5bC .ac =bcD .2a c =2b c【答案】D【解析】A 、a =b 两边都减去b 得,a –b =0,故本选项错误; B 、a =b 两边都乘以–5得,–5a =–5b ,故本选项错误; C 、a =b 两边都乘以c 得,ac =bc ,故本选项错误; D 、c =0时,2a c 与2b c都无意义,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对等式,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的,其中错误的是 A .4y –1=5y +2→y =–3B .2y =4→y =4–2C .0.5y =–2→y =2×(–2)D .1–13y =y →3–y =3y 【答案】B【解析】A 、根据等式性质1,4y –1=5y +2两边都减去4y –2,即可得到y =–3,变形正确,故选项错误; B 、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除以2,即可得到y =4÷2,变形错误,故选项正确;C 、根据等式性质2,0.5y =–2两边都乘以2,即可得到y =2×(–2),变形正确,故选项错误;D 、根据等式性质2,1–13y =y 两边都乘以3,即可得到3–y =3y ,变形正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4.如果x =m 是方程12x −m =1的根,那么m 的值是 A .0B .2C .–2D .–6【答案】C【解析】把x =m 代入方程,得12m –m =1,解得m =–2.故选C . 5.把方程0.3x=1.2左边的分母化为整数后可得到 A .3x =1.2 B .103x =1.2 C .3x =12D .103x=12 【答案】B【解析】方程左边的分数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0得:103x=1.2.故选B .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6.等式的两条性质是:(1)等式两边都__________(或__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__或同一个__________,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都__________(或__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答案】(1)加上,减去,数,字母;(2)乘以,除以不为0的数,或字母7.如果a –3=b –3,那么a =__________,其根据是__________. 【答案】b ,等式性质1【解析】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a –3=b –3的两边同时加3,结果仍相等.因此有(a –3)+3=(b –3)+3,化简得a =b .8.若方程2x +6=0与关于y 的方程3y +2m =15的解互为相反数,则m =__________.【答案】3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9.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3x+1=7;(2)23x−1=5.【答案】(1)x=2;(2)x=9.【解析】(1)3x+1=7,3x+1–1=7–1,3x÷3=6÷3,x=2;(2)23x−1=5,23x–1+1=5+1,2 3x÷23=6÷23,x=9.10.检验x=5和x=–5是不是方程213x-=x−2的解.【答案】x=5是原方程的解;x=–5不是原方程的解.【解析】把x=5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2513⨯-=3,右边=5–2=3,∵左边=右边,∴x=5是原方程的解;把x=–5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25(13)⨯--=–113,右边=–5–2=–7,∵左边≠右边,∴x=–5不是原方程的解.11.小明解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3(y+a)=2y+4,在去括号时,将a漏乘了3,得到方程的解是y=3,请你求出a的值及方程的正确的解.【答案】a的值是1,方程的正解是y=1.学#科网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某天的最高气温是8℃,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的温差是() A.-3℃B.8℃C.-8℃D.11℃2.下列立体图形中,从上面看能得到正方形的是()3.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x-y=6 B.x-2=xC.x2+3x=1 D.1+x=34.今年某市约有108 0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108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108×106B.10.8×104C.1.08×106D.1.08×105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x2-x2=3 B.3a2+2a3=5a5C.3+x=3x D.-0.25ab+14ba=06.已知ax=ay,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x=y B.ax+1=ay-1 C.ax=-ay D.3-ax=3-ay7.某商品每件标价为150元,若按标价打8折后,再降价10元销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 A .100元 B .105元 C .110元D .120元8.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50°,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 A .130° B .40° C .90°D .140°9.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点E 是AC 的中点,点F 是BD 的中点,EF =m ,CD =n ,则AB 的长是( )A .m -nB .m +nC .2m -nD .2m +n10.下列结论:①若a +b +c =0,且abc ≠0,则a +c 2b =-12;②若a +b +c =0,且a ≠0,则x =1一定是方程ax +b +c =0的解; ③若a +b +c =0,且abc ≠0,则abc >0; ④若|a |>|b |,则a -ba +b>0.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15的倒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12.若-13xy 3与2x m -2y n +5是同类项,则n m =________.13.若关于x 的方程2x +a =1与方程3x -1=2x +2的解相同,则a 的值为________. 14.一个角的余角为70°28′47″,那么这个角等于____________.15.下列说法: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OC =12∠AOB ,则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④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⑤学校在小明家南偏东25°方向上,则小明家在学校北偏西25°方向上,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个.16.在某月的月历上,用一个正方形圈出2×2个数,若所圈4个数的和为44,则这4个日期中左上角的日期数值为________.17.规定一种新运算:a△b=a·b-2a-b+1,如3△4=3×4-2×3-4+1=3.请比较大小:(-3)△4________4△(-3)(填“>”“=”或“<”).18.如图是小明用火柴棒搭的1条“金鱼”、2条“金鱼”、3条“金鱼”……则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棒__________根.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8分,21~23题每题6分,26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 19.计算:(1)-4+2×|-3|-(-5);(2)-3×(-4)+(-2)3÷(-2)2-(-1)2 018.20.解方程:(1)4-3(2-x)=5x;(2)x-22-1=x+13-x+86.21.先化简,再求值:2(x2y+xy)-3(x2y-xy)-4x2y,其中x=1,y=-1.22.有理数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1-3b|+2|2+b|-|3b-2|.23.如图①是一些小正方体所搭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在如图②所示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24.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E=90°,OF是∠AOE的平分线.(1)当点C,E,F在直线AB的同侧时(如图①所示),试说明∠BOE=2∠COF.(2)当点C与点E,F在直线AB的两侧时(如图②所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5.为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电费分段计算的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按每度电0.50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电0.65元计算.设每月用电x度.(1)当0≤x≤100时,电费为________元;当x>100时,电费为____________元.(用含x的整式表示)(2)某用户为了解日用电量,记录了9月前几天的电表读数.日期9月1日9月2日9月3日9月4日9月5日9月6日9月7日电表读123130137145153159165 数/度该用户9月的电费约为多少元?(3)该用户采取了节电措施后,10月平均每度电费0.55元,那么该用户10月用电多少度?26.如图,O为数轴的原点,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表示的数为-30,点B表示的数为100.(1)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2)若点C也是数轴上的点,点C到点B的距离是点C到原点O的距离的3倍,求点C表示的数.(3)若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6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同时运动到了数轴上的点D,那么点D表示的数是多少?(4)若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8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右运动.设数轴上的点N到原点O的距离等于点P到原点O的距离的一半(点N在原点右侧),有下面两个结论:①ON+AQ的值不变;②ON-AQ的值不变,请判断哪个结论正确,并求出正确结论的值.(第26题)答案一、1.D 2.A 3.D 4.D 5.D 6.D7.A8.D9.C10.B二、11.23;512.-813.-514.19°31′13″15.316.717.>18.(6n+2)三、19.解:(1)原式=-4+2×3+5=-4+6+5=7;(2)原式=12+(-8)÷4-1=12-2-1=9.20.解:(1)去括号,得4-6+3x=5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系数化为1,得x=-1.(2)去分母,得3(x-2)-6=2(x+1)-(x+8).去括号,得3x-6-6=2x+2-x-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6.系数化为1,得x=3.21.解:原式=2x2y+2xy-3x2y+3xy-4x2y=(2x2y-3x2y-4x2y)+(2xy+3xy)=-5x2y+5xy.当x=1,y=-1时,原式=-5x2y+5xy=-5×12×(-1)+5×1×(-1)=5-5=0.22.解:由题图可知-3<b<-2.所以1-3b>0,2+b<0,3b-2<0.所以原式=1-3b-2(2+b)+(3b-2)=1-3b-4-2b+3b-2=-2b-5.23.解:如图所示.24.解:(1)设∠COF=α,则∠EOF=90°-α.因为OF 是∠AOE 的平分线,所以∠AOE =2∠EOF =2(90°-α)=180°-2α.所以∠BOE =180°-∠AOE =180°-(180°-2α)=2α.所以∠BOE =2∠COF .(2)∠BOE =2∠COF 仍成立.理由:设∠AOC =β,则∠AOE =90°-β,又因为OF 是∠AOE 的平分线,所以∠AOF =90°-β2.所以∠BOE =180°-∠AOE =180°-(90°-β)=90°+β,∠COF =∠AOF +∠AOC =90°-β2+β=12(90°+β).所以∠BOE =2∠COF .25.解:(1)0.5x ;(0.65x -15)(2)(165-123)÷6×30=210(度),210×0.65-15=121.5(元).答:该用户9月的电费约为121.5元.(3)设10月的用电量为a 度.根据题意,得0.65a -15=0.55a ,解得a =150.答:该用户10月用电150度.26.解:(1)130(2)若点C 在原点右边,则点C 表示的数为100÷(3+1)=25; 若点C 在原点左边,则点C 表示的数为-[100÷(3-1)]=-50. 故点C 表示的数为-50或25.(3)设从出发到同时运动到点D 经过的时间为t s ,则6t -4t =130, 解得t =65.65×4=260,260+30=290,所以点D 表示的数为-290.(4)ON -AQ 的值不变.设运动时间为m s,则PO=100+8m,AQ=4m. 由题意知N为PO的中点,得ON=12PO=50+4m,所以ON+AQ=50+4m+4m=50+8m,ON-AQ=50+4m-4m=50.故ON-AQ的值不变,这个值为50.。

新课程理念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困惑和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困惑和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困惑和思考数学课程改革推进到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方程,并较为系统的学习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此,部分教师对新教材教材这样的编排不很理解,对由此生成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困惑一:过去,在小学教学解方程,依据的是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等等。

由于这些关系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乘除法时,早就不断有所感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所以到小学中高年级再加以概括就显得水到渠成,运用这些关系解未知数只出现在等式一边的简易方程也比较自然。

总觉得还是原来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便于教、便于学。

学生操作自如,错误率较低。

困惑二:原先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求未知数x ‛,为中高段系统学习方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新教材直到五年级下学期才开始接触方程,不利于学生用代数的思想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困惑三:新的教材缺少了形如a-x=b与a÷x=b的方程,认为学生学习方程不全面,在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又经常遇到此类方程,因此在教学时还要补充这一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出版的教科书将方程这一知识点分两块分别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

五下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六上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如何让学生认识方程、会熟练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通过反复学习,认真研究,认识如下:一、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加强了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关于小学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再认识

关于小学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再认识

关于小学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再认识导言在小学数学中,利用等式的性质就可以解简易的方程,这是一个非常普遍和基础的技能。

虽然这种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有必要再次回顾等式的性质,深入探讨其内在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解方程。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介绍等式的性质,解析其基本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解方程的基础技能。

等式的性质基本定义等式是指两个式子之间的相等关系,通常用“=”符号连接。

等式的两边分别称为等式的左边和右边。

例如,2+3=5就是一个等式,其中2+3是等式的左边,5是等式的右边,用“=”连接两边。

常见的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相等性质等式右边的数字等于左边的数字时,两边是相等的。

即:a=b,当且仅当b=a2.等式两边加上相同数性质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依旧成立。

即:a=b,则对于任何数x,a+x=b+x。

3.等式两边乘以相同数性质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依旧成立。

即:a=b,则对于任何数x,ax=bx。

等式性质的应用了解等式的性质,有助于我们解简单的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对等式进行操作,把方程的未知数移到等式左边,以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例如,假设我们要解方程x+3=7,我们可以通过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

首先,我们可以在等式的两边减去3:x+3−3=7−3接着,我们可以简化等式:x=4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x的值为4。

总结通过对等式的性质进行再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解简单方程的基本原理。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也是学习高阶数学概念的基础。

了解等式性质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培英数学课程改革推进到小学高年级之后,部分教师对教材,依据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意义不很理解,对由此生成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总觉得还是原来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便于教、便于学。

本文仅就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有关认识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要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小学由原先具有相对独立性降低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学段。

顺应着基础教育的这一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推出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小学、初中视为一个整体,予以通盘考虑,这是一大进步。

数学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可以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颁布为我们研究和践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多方面的支撑和保障。

我们应该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有关的讨论。

其实.解方程的依据,严格说来,应该是方程的同解定理。

但由于中小学数学的理论要求不高,再说在陈述等式的第一条性质时,只要指出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这两条等式的基本性质就可以作为同解定理来使用。

所以,多年以来,即使是中学数学教材,也大多采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解方程的依据。

这样处理可以避开“同解方程”等概念,减少教学的麻烦。

过去,在小学教学解方程,依据的是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等等。

由于这些关系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乘除法时.早就不断有所感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所以到小学中高年级再加以概括就显得水到渠成,运用这些关系解未知数只出现在等式一边的简易方程也比较自然。

但是,这种“算术”的解方程思路毕竟走不了多远,一到中学就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而且小学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教得越多,练得越巩同,初中方程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入门障碍就越大。

当然,负迁移的程度也取决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但在整体上存在负迁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除了小学数学教师,成年人有几个还记得小学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的那些套路呢?既然一到中学就被取代,并将彻底遗忘.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寻找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呢?现在,为了减少过渡性的、很快被淘汰的知识,为了避免中小学数学教学各自教一套,避免中学“另起炉灶”,为了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将等式基本性质作为小学解方程的依据,使中小学解方程的思路得到基本统一,解释趋于一致。

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改革,值得我们为之尝试、探索,积累经验。

上海市的小学数学教材,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引进了等式基本性质。

起初也有一些教师感觉不适应,特别是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曾有抱怨。

几年以后,熟悉了、习惯了,也就接受了这一改革。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没有先人为主的成见,他们对以天平为直观形象载体的等式性质,感到新奇、有趣,乐意接受,也容易理解。

这是改革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然,课程改革应当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对改革的认同情况和承受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

通过实践还进一步发现,以等式基本性质为依据,有利于凸显等量关系,有助于渗透初步的方程思想和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

这些则是改革初衷之外的收获了。

无须讳言,上海市前十年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与本文讨论主题相关的改革,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如为了彻底排除依据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障碍,提前教学正负数四则运算,安排成三个“循环圈”;为了解决应用题难教、难学问题,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期望在小学阶段就用方程解法取代算术解法。

实践表明,操之过急,利弊参半。

仅就算术解法而言,它是列方程的基础,也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方法之一。

如果认为有中学以上学历的成年人,解应用题时首选方程解法,算术解法早忘了,那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成年人只在面对教科书、习题集中的“实际问题”时,才会出现列方程的条件反射。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几乎天天都在本能地使用算术方法解决那些只需简单四则运算的现实问题。

正因为如此,尽管小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反复练习会给初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过早抛弃算术解法。

这与解方程用等式基本性质取代四则运算关系具有质的差异,不宜相提并论。

二、不出形如a-x=b与a÷x=b的方程,可行吗考虑到在小学阶段依据等式基本性质解形如如a-x=b与a÷x=b的方程不那么方便,因此目前多数教材采取了不出这两种类型方程的处理策略。

这也是一些教师感到疑惑的问题。

历史地看,在小学数学中引进方程由来已久。

最初的目的:一是针对应用题教学的难点,旨在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为中学较系统地学习方程的知识作铺垫。

应该说,两方面的目的,至今仍未过时。

然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常常异化为一招一式的解题教学。

虽说教师也会对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特点加以对比;引导学生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但大家更多关注的还是方程的类型、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类型。

换句话说,以往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知识点。

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这一与时俱进的过程观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

既然如此,方程与实际问题就都只是“例子”,且都是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的“载体”。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知识的“过程".并由此演绎、推论。

既然是“例子”,就不必求全,少了a-x=b 与a÷x=b这两个例子,本应坦然,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但是,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又深知‘‘例子"、“知识点”的重要性,不敢掉以轻心,这也是有道理的。

本来嘛,“例子"承载“过程”,知识的“点"与知识的“过程”相辅相成,很难说孰轻孰重。

再者,舍弃了两个“例子”,总感觉不全面、有缺失,过去教得驾轻就熟,学生掌握也没有困难,为什么就不要了呢?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小学,形如a-x=b的方程与形如a+x=b的方程,不论是依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解,还是依据等式基本性质解,都是有区别的。

但是到了初中,学了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它们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a-x=b可以看做a+(-x)=b。

所以即使小学不出现形如a-x=b的方程,中学也不必补充例子作为新授内容来教。

可见,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少了这个例子而不放心、放不下。

再说,形如a÷x=b的方程,它本来就属于分式方程。

我们知道。

解分式方程需要去分母,去分母有可能带来“增根”。

所以,解分式方程,哪怕你确信整个求解过程准确无误,也要“验根”.即判断你所得到的是原方程的解还是增根。

这层意思超出了小学数学“验算”的内涵,在小学是不大可能渗透的。

因此,把这个“例子"让给中学,以免生成误解,是合情合理的。

这样一来,剩下形如x+a=b,x-a=b,ax=b,x÷a=b的方程,求解思路就趋于统一:,x+a=b,x-a=b,都是在方程两边加上或减去a;ax=b,x÷a=b,都是在方程两边乘或除以a(a≠O)。

’、因此,过去四种情况,四条依据,需要安排四道例题;现归结为两条依据,只需两道例题,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而且,回避上述两种形式的方程,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当能列出形如a-x=b与a÷x=b的方程时,总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写成形如x+b=a与bx=a的方程。

这也体现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常常可以化逆向思维为顺向思维的优势。

看来,实施义务教育,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当更多地考虑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更加自觉地从中小学数学的全局、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实际体现。

三、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上多角度地阐述,意在讲清改革举措的原委、意图及相关的考虑。

但对于教学实践工作者来说,理解、认同其所以然之后,还需面对并妥善解决一系列的教学实际问题。

光知道要过河,如果没有可操作的过河方法,仍然无济于事。

从已有教学实践来看,不少教师常感为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教材不出“等式基本性质”的名称,怎么讲?为了减少数学的名词术语,降低数学理论的学习要求,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现行教材大多不出现“等式基本性质”之类的名词。

这当然是对的,因为在小学确实需要控制出现数学名词术语的数量,况且不出名词,甚至不用文字概括等式基本性质,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所发现的规律,都是可行的。

但这并不是说教材回避的语言教师就不能说。

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感到每次提到等式基本性质时,都要把有关的内容说出来,如“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很不方便,最好有个名称。

于是,有的教师称之为“等式的规律”,也有教师说成“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或称“天平原理”。

这些语言作为小学阶段的通俗说法,并不为错。

也有实践表明,给出“等式基本性质”这一名词,小学生一般不感到生僻,他们完全能够接受。

鉴于此,笔者以为,既然是规范的数学术语,学生又能接受,就不必刻意回避,如果教师觉得需要,教学中引入这一名词也未尝不可。

2.初学解方程时,学生不习惯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怎么办?首先,教学等式基本性质时,可以安排一些口答练习,如:a—8=39,a=( ),"★÷7=85÷7,★=( ),以便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初步体会等式基本性质的优势,逐步熟悉依据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思路。

其次,教学解方程时,可以先通过复习,让学生再现、复述等式基本性质的内容,为新授作好铺垫;给出例题后,再用天平的教具或者图示表示例题的方程;同时通过明确的指导语予以思维定向.如“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怎样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

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来说,会有学生想到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由于教材在设计例题时,为了直观,选用的数据都比较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方程的解。

这时要求学生说出解方程的根据,显得有些“画蛇添足”,而且往往会有学生想到的根据是“求加数,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对此,教师可以强调新的思考方法以后到中学解更复杂的方程时一直有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掌握根据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积极性。

有必要指出:学生自发地想到运用四则运算间的关系解方程,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以根据教材突出用等式性质解的思考方法为宜。

实践表明,教学中两类不同依据、两种不同思路同时并存,由着学生“喜欢什么,选用什么",则中下水平的学牛容易产生混淆,容易出现两种方法都没掌握好的现象。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如x+=,=3,=.x÷7=等,让学生说说,哪几题是在方程两边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哪几题是在方程两边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思路比较统一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