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扰,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往往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他们常常要求学生直接给出答案,而不关心学生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的。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只关注计算结果,忽视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问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并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中经常给出一些比较直接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只需要学生简单地运用记忆和机械化的操作就能解决。
这种提问方式不能够完全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因此,教师应该尽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去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思考背后的原理等。
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对错误答案缺乏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这样会使得学生害怕回答问题,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错误同样是学习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发现错误,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
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中常常只关注学生的个别回答,忽视了全班的学生。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容易出现“高手”垄断课堂。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轮流回答的方式,或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1、改变提问方式。
将提问由直接回答改变为开放式问题,在问题中融入思考和探究的元素,让学生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应注意几个问题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课堂提问要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及灵活处理。
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三、协调预设生成的关系。
灵活处理生成问题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注意问题针对性提问时机生成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
课堂提问要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及灵活处理。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首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梯形提问:“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
此时此刻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梯形面积比小梯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进入新课。
这样的课堂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三要素”指的是问题的主题、问题的形式和问题的目的。
这三个要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学习和实践时必须注意的关键因素。
首先,问题的主题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
问题主题可以是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也可以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步骤或方法。
例如,问题主题可以是“平方根”、“分数”、“长方形”等等。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逐渐理解这些概念和现象,掌握相关的定义和公式,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问题的形式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形式包括其表达方式、算式和符号等等。
例如,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以问句形式出现,也可以用算式及符号来表示。
当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的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数学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问题的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不同会影响解决方法的选择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目的可能是检验学生们对某个概念或公式的理解程度,或者是让学生们通过具体实例来掌握某种数学方法和技巧。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们需要明确问题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和运用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三要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更为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字:明确、精练、追问、适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认为课堂提问做到有效是很重要的,比喻说,在关键之处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了一个非常简洁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向明确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要目无目的的随意的问,如果这样去问,学生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和你预设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
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节中,学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异同之处时,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之后,提问;通过比较,同桌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
这样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方向比较明确,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提问语言精练在课堂上,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听你说了很多,但是他却不知道你说了什么重点的内容,也就是抓不住你说的重点,那你的提出的问题就不仅无效,反而浪费时间。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问题的一定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三、提问难度适当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提问要注意要难度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就可能会令一部分学生无从思考,甚至可能全部都无从思考,就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案例课堂提问往往能够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很多老师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的热闹而不分主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问,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为满堂问。
第一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一)提问次数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质疑的机会也比较少,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若是老师的问题比较多,那样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很难真正提高,这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非常不利。
(二)提问的时候过于随意很多数学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并没有努力研究教材,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提问。
上课的时候,经常存在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情况,过度的频繁和琐碎,没有分清楚主次。
还有些老师提问的时候,问题难度比较大,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课堂很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会给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提问的时候只关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有些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担心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不出自己的提问,会给教学进度造成影响,而喜欢提问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中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很难真正提高。
这便要求老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每一个学生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体会成功。
二、想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想要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便必须保证问题比较出色,这便需要老师认真分析教材,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关键点进行问题的提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一)通过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比较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便要求老师必须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说在教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看,小动物们骑的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各不相同,有三角形、椭圆形、圆形以及正方形。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通常会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互动。
而提问的有效性取决于提问者如何把握“三要素”,即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形式和问题的意图。
一、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难易程度是指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以及问题的思维难度。
在提问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基础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点来确定问题的难度,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毫无意义,也不能过于困难以至于学生无从下手。
难易程度过低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聊、反感的情绪,过高的问题则容易让学生感到挫败、无助。
例如,对于小学二年级,老师可以提问:“1、2、3中,哪一个数是最大的?”,这是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对于小学五年级,老师可以提问:“若将一个半径为3cm的圆的半径加倍,则它的面积会变为原来的几倍?”这是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
二、问题的形式问题的形式是指问题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方式。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动脑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同形式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运用题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图画、实物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老师可以使用选择题的形式提问:“下列哪一组数中,有两个数的和等于15?A:4、5、6 B:7、8、9 C:10、11、12 ”,这是一个常见的选择题;对于小学六年级,老师可以使用综合运用题的形式提问:“小明正在制作一颗星形灯笼,它的五角星上均分布着20个小孔,请问每个小孔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这是一个比较巧妙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问题的意图问题的意图是指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所追求的目的和意图。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提问的目的通常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望。
因此,老师应该在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启示性、针对性和引导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开始新课时,老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圆有哪些性质吗?”这是一个启示性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讲解完一道例题后,老师可以提问:“这道题目的解法是否唯一?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是一个引导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注意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性问题,造成无效性的教学行为。
无效性的教学行为不仅会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还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现说明几种经常在教学中出现的几个教学细节性问题。
一、在问答中,关注学生的个体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让学生齐答一个教学问题。
这些教师认为,有些教学问题并不复杂,让学生齐答这些问题,只是大体的想知识学生是不是了解了这些问题,当大多数的学生都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至于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没有了解这个问题,那么可以先放下,等到课后再另行辅导。
然而教师要意识到让学生齐答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无效的教学行为。
现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的几何知识为例。
有些教师会指着长方形的长问这是什么?学生齐答长方形的长!,教师又指着长方形的宽问这是什么?学生齐答长方形的宽。
可是教师如果认真的观察,就会发现愿意回答问题的几乎总是那些掌握了知识的学生,当教师让学生齐答的时候,这些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是被教师忽略的,当教师长期忽略他们的学习需求时,他们就会消极地对待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当让学生齐答,而应当点一个典型的学生来提问。
比如教师可以点一名学困生,让学困生来讲堂上说,什么是长方形。
刚开始的时候,学困生不能够系统地回答长方形的全部特征。
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说不出来的,可以点一名他信得过的学生,让学困生认真地向这一名学生请教,让这一名学生帮助他回答问题。
应用这样的教学,学困生会发现,教师是关注他存在的,教师愿意与他交流互动,并且帮助他与其他的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要意识到,让学生齐答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教学的问题,而且会掩盖一些教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性。
如果要提出问题,就要让一名学生来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辅助这名学生学习,既可让这一名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又促进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其他的学生也能得到学习启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及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及策略一、提问的基本原则1. 渐进性原则老师在提问时应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至于感到过度困惑,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问题导向原则提问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难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同时要掌握问题的难易度和范围,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3. 引导性原则老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多样性原则提问方式应该多样化,既有开放性问题,也有闭合性问题。
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提问策略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常这类问题没有定论,需要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梳理和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老师可以问:“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2,差是4,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2. 闭合性问题闭合性问题是指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的问题,通常用来检验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这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老师进行课堂点名测试的重要方式。
老师可以问:“1/3加上1/2等于多少?”这种问题需要学生直接套用所学的加法法则,快速得出答案。
3. 情境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提问,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场景,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实际运用兴趣。
老师可以问:“如果昨天温度是9摄氏度,今天比昨天温度高了3摄氏度,今天的温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通过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4. 推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是指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推断的问题。
这类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改进是焕发数学课堂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学课堂走向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在课堂中可以起到唤醒思维,调动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维的目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的出发点(一)明确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思维特点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小学生在于思维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还是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方式,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其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进行过渡。
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依赖于具体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辅助。
而小学数学知识则是具体思维方式和抽象思维方式的结合,小学生要想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依靠教师正确的引导。
而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适当的提问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就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够从小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二)把握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心理特点小学生从年龄方面来说,还处于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是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儿童的活动由原来的游戏为主向以学习为主的方向进行转变,而他们的智力、心理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学生的学习以及思想、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的自豪感,会因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充满信心,得到鼓励,对于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更愿意积极地回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可以将课堂提问既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也作为对于学生的一种奖励和激励。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的构建(一)设计多样化,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问题并非是可以随意设计的,而是要具有科学依据,能够发挥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首先,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帮助学生区分类似知识点的方面出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虽说课堂教学模式变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但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一、小组讨论需要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数学课堂上小组活动很热闹,但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偏离了主题,只有表象,没有实质性的探究。
有时只是少数学生在交流着,其余学生若无其事,在混时间,在看别人劳动,在等别人做答案,而他们坐享其成。
有时,组织不力,一片闹哄哄,讨论没有效果,反而使纪律变坏,扰乱了别人的思维。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老师只管各小组完成没有完成任务,哪怕只是个别优生完成的,只要完成就行。
时间一长,每个小组只有一两个学生在忙碌,大部分学生都在混时间、哄老师,小组活动效果甚微,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整体提高。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一定要引导好,留心观察,精心组织,积极鼓励,让每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热心参与,充分表现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老师要在小组学习中让每位学生融入小组,在小组学习中变得强大。
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老师不要只站在讲台上等学生讨论,自己也要到小组中去,看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
特别要关注差生,看他们是否参与了合作、参与有多大难度。
我觉得上小学数学课一看学生是不是认真听,二看学生是不是认真思考,三看学生是不是认真讨论、相互合作不合作。
讨论与合作都是在小组中进行得多,解决好人人参与问题很值得重视。
如果只搞形式,只为了活跃,那恐怕会形成空壳效果或者半空壳效果。
从多次的观察和实践中,我觉得小组活动要留心,要会组织、会启发,并促其合作。
这不仅仅在发言上,第一要在思考上,第二在讨论上,第三在合作上,最后才是积极主动地发言。
即使发言也不可草率、盲目,更不可随便,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发言,教会学生表达。
只有组织得当,有步骤地实施,鼓励小组慢慢地成长,小组活动才会有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
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合理、详细。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
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
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
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
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
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
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常常会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一次提问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掌握好提问的“三要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提问的“三要素”呢?如果老师想让提问有力量,就需要做到“提问的质量高、数量大、类型多”。
接下来就分别来看一下这三个要素。
提问的质量要高。
提问的质量高,意味着提问本身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深度。
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可以用“你觉得……是怎么来的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开放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表达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老师的思路。
老师可以问“你认为……的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
深度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老师可以问“这个问题有哪些深层次的内涵?”“这个定理的证明有哪些联系和启示?”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思考。
提问的数量要大。
提问的数量大,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问题,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不断提问,可以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举一反三,不断开拓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接触到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不同类型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提问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老师要牢记提问的“三要素”,做到提问的质量高、数量大、类型多。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问的目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讨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五要五忌
数学课堂提问五要五忌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要想提问得当,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数学课堂提问的五要五忌。
一、五要1. 提问要有针对性: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不能空泛、模糊或者无关紧要。
教师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要求,确保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或者拓展知识。
2. 提问要有连贯性: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不要孤立地提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串联与延伸,将问题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3. 提问要鼓励多样性:数学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多样性思维,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和角度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估算等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提问要求深入:数学课堂提问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不要停留在表面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二、五忌1. 忌随意提问:数学课堂提问不应该是凭空想象或者一时兴起,教师需要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和设计。
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随意提出过高或者过低的问题。
2. 忌唯一答案:数学课堂提问不应该只关注最终的答案,而忽视了解题过程和思维逻辑。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能力。
3. 忌纯粹知识性:数学课堂提问不应该只局限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忌过度繁琐:数学课堂提问不应该设计过于繁琐和复杂的问题,这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设计简洁明了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解决。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提问学生,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问技巧:
1. 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问:“你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 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问:“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3. 提示性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问:“你是否可以找一些例子来帮助你理解这个概念?”
5. 讨论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问:“你们认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为什么?”
7. 规范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练习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问:“请你给出一个有十个整数的数列,然后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通过使用这些提问技巧,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技巧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1. 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2+3等于多少?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基本原理,并自己总结出结论。
3. 提问结构清晰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问题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结论。
4. 重复性提问重复性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提出相同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思考和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多次提问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和分析。
5. 激发兴趣的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例子来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乐趣。
6. 鼓励性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有信心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 适度难度的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来设定适当难度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有挑战性,又要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8. 配合性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配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0. 提问与板书结合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板书来进行提问,通过书写和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在提问的同时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素”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通常包含三个要素,即“牵线要素”、“指导要素”和“反馈要素”。
这三个要素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首先是牵线要素。
教师通常会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启发学生思考的动机。
这些问题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问题的背景和内容,并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
教师可以问:“小明有两个苹果,小花有三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数相加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是指导要素。
在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展开思考。
这可以通过提示或给出适当的信息来实现。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使用图形、表格或其他辅助工具,帮助他们进行解题思路的构建和理清思路的逻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应注重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发现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最后是反馈要素。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解答后,应及时给予反馈,明确解答的正确与否。
这个要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解题策略和运算过程是否正确,还可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在错误中学习。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更好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正确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充分体现这三个要素的合理运用。
通过牵线要素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指导要素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和展开思考,最后通过反馈要素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和改进。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是学习者和探究者。
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1. 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思考和探究。
一些开放性问题的例子,如:
- “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数字能够整除6?”
-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得到答案?”
- “你认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如果不是,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公式?”
封闭性问题需要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的例子,如:
- “6 ÷ 3 =?”
- “这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 “计算这个几何形状的面积。
”
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研究,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这些问题的例子,如:
- “如果一个带有5个方格的正方形可以转换成一个三角形,你需要如何做?你是否可以用别的方法?”
- “你能把一个多边形划分成几个三角形?你能将它们的面积加在一起,得到正确的面积吗?”
- “你能给出一个数字,它是3和7的倍数?”
- “能以中文描述什么是“损,益与总和”?
- “你能够解释什么是比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高效的课堂总是以“设问—求解—反思—新问”为思维训练主线的。
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他们发现了问题,提出疑难后,就可在师生的共同质疑,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
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不大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呢?
首先,提问方向要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收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
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例如:在“植树问题”这节观摩课中,教师本想借助五个手指中间有四个间隔来巧妙导入新课,但在提问时师却笼统的提问“我们的手指蕴藏着奇妙的数学问题,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明确,搞得学生模棱两可,不知老师想让回答什么。
如果提问时把问题具体化一些,有指向性些,学生的思维就找到了方向,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提问的环境要温和。
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行民主型的教学,师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自然可以很好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求异,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提问效果一定好。
相反,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惧怕心理,久而久之对提问不能回答不敢回答。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记得刚教学时,脾气有点急,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太完整时,我总是十分生气的批评他们。
后来发现简单的问题也没几人愿意回答。
原来我
挫伤了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
后来我改变了态度。
对于回答好的同学及时给予大力的表扬,回答错的同学,给予鼓励。
慢慢地,班内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又多了起来,课堂氛围又活跃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第三,提问语言要精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坚持科学性原则能保证课堂提问的准确性。
问题的表述要精练,明白准确,不能用不懂的“术语”,教师既要注重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准确性。
提问尽量是表述性的问题,即便是判断之类的问题不能只让学生说“是”与“不是”要讲清理由说明原因。
第四,提问难度要适中。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回答,这样的提问无意义。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
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做必要的鼓励和提示。
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所用的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第五,提问对象要合理。
提问时,相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回答对象会得到不同的提问效果。
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
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象回答。
一般的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再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
为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回答出来,有种成功感,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把有思维难度的题留给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看哪,当程旭,任文岭他们的解法得到肯定时,小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然后又很快投入下一道题的思考中,他们已从中找到了思维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
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在每节课中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当他们回答错时,我会引领同学们细心地分析错误原因,肯定思路中正确的部分,给予他们鼓励。
这样,他们还会积极勇敢地回答下一个问题。
例如
我班彭祥熙同学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每次的回答也不是十分正确,但一学年里,始终保持爱上数学课爱回答问题的劲头,我想这跟对他不断的鼓励有很大关系。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
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
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的利用课堂提问,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