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 作物栽培学 四川农业大学

合集下载

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四川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在广泛总结郫县水稻高产典型经验和部分借鉴四川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基础上,总结了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关键农艺技术,包括培育壮秧、科学抛栽、平衡施肥、高效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的超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成都平原四川省常年种植水稻200万公顷左右,总产1 500万吨以上。

水稻不仅是四川人民生活的主食,水稻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在稻田面积减少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水稻单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已有不少品种(组合)的产量潜力达到12~15t/hm2,但大面积生产仅7~8t/hm2,仅实现品种产量潜力的60%左右。

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其产量潜力,还需要集成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都市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支持,郫县地区的水稻单产和总产均获得了较大突破,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经项目专家验收,2008年水稻高产典型达到了12.71t/hm2的超高产水平。

为此,笔者在广泛总结水稻生产经验和借鉴四川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关键农艺技术,以期提高四川及类似生态地区水稻的单产和总产。

1培育壮秧1.1选用丰抗兼优型良种良种是水稻超高产的前提,而作为超高产的杂交稻组合应同时具备丰产、高抗、优质三大特征。

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地区的超高产杂交稻组合可分为2类。

一是以II优498、冈优188、II优906、冈优305和川香9838等为代表的中迟熟组合;二是以川香优425、辐优838和川香优2号为代表的中早熟组合。

1.2适时播种水稻超高产栽培必须结合不同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确定适宜秧龄。

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最大的限制因子是中后期弱光和阴雨。

因此,为了使水稻安全抽穗灌浆且后期抗倒伏,应结合品种特征特性适时播种。

作物栽培学实习报告600字5篇

作物栽培学实习报告600字5篇
3、采用玉米育苗有四大好处,一是能适时移栽、解决两季茬口抵触造成的节令偏紧问题;二是能蹲苗、熬炼苗,提高苗的质量;三是能保证每亩株数、达到全苗壮苗;四是可节省种子30%~50%,能有效地改善光、温、水、肥等条件。
老师讲解完成之后把同学们分成三组,一组同学搞玉米直播,有两组同学搞玉米育苗,其中一组同学搞养分块育苗、另一组同学搞养分球育苗。
作物栽培学实习报告600字二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理解和把握作物栽培学的基础理论学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的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
实习内容:玉米播种、玉米育苗、移栽、除草、施肥。
在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来到贵州大学老农场种植玉米,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玉米种植技术和玉米移栽育苗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5、花期管理大豆开花结荚期,养分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发育旺盛,是需肥相对集中时段,也是多种害虫危害集中时段,应把肥料、激素和治虫农药合理协作,叶面喷洒。详细方法是:每50 kg水加尿素1 kg,磷酸二氢钾150~200 g,硼砂100 g,50~60 g敌杀死或灭多威农药混合,每公顷喷450~600 kg,间隔7~10天喷1次,一般连续喷3次,以达到保荚,增粒,促粒重和兼治多种虫害的效果;假如大豆生长过于旺盛,在初花期用多效唑化控,浓度为0.01~0.02%,加上0.05%的钼酸铵混喷,效果会更好。
1、适期早播:当土壤耕层内5cm地温稳定通过7-8度时,是玉米播种的始期。播种最佳时期般在5月1日-5月10日。依据土壤墒情及春季气温情况确定播深,以3-5cm为宜:墒情差,深度以5cm左右为宜;墒情好、气温低可适当浅播,以3-4cm为宜。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使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削减光反射,增加光的截获和汲取量,使群体内部受光良好。棒三叶处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基部叶片四周的光照度仍在光补偿点以上,全部叶片都进行较田盛的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干物质,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另外,种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间的配置方式,在密度或叶面积指数相同的情况下,种植方式不同,群体内的光分布也不同,应依据品种特性、密度大孝生产条件及自然条件综合平衡确定适合的行株距。生产上般采用宽行0.7-0.8m,窄行0.4-0.5m的宽窄行种植方式,或采用0.6-0.7m等行距种植,株距0.25-0.3m,每667m2定苗密度为4000-4500株,把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则。

《作物栽培学》学习指导

《作物栽培学》学习指导

《作物栽培学》学习指导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根据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在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系统学习作物栽培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构建学生在作物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体系,为学生从事作物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研究与创新等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属于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理解并能明确阐述与作物生产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技术环节;掌握我国几种最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技术关键及其科学理论依据;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性的生产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后继课程等)本课程必须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主要农学类专业基础课为前修课程,还与《作物育种学》等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其后继课程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农业推广学》等,同时又是农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的重要基础。

四、课程内容(内容体系、结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第一章作物生产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作物生产概况和发展方向2、理解:作物的概念、作物生产的特点3、掌握:主要的作物分类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作物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作物生产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概念第四节作物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教学重点】作物分类第二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理论【教学目的】1、理解:作物生长发育的有关概念;作物生长发育与作物产量形成的关系;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掌握:作物主要器官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作物生长发育的有关概念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建成第三节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第四节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教学重点】作物生长发育的有关概念;作物器官的建成【教学难点】作物生长发育与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第三章作物种植制度【教学目的】1、了解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2、理解作物布局、复种、间、混、套、轮作的技术关键和连作的应用3、掌握: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及立体农业的相关概念;作物布局、复种、间、混、套作和轮作、连作在作物生产中的意义或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作物布局第二节复种第三节净作与间、混、套作第四节轮作与连作第五节立体种养【教学重点】复种、间作、套作、轮作、连作的概念及意义。

2019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陈作106269071000155 411水稻研究所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63 85.44 79.02王玮106269071000156 411水稻研究所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63 85.00 78.80李春柳106269071000157 411水稻研究所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27 83.28 74.34舒川海106269090100070 411水稻研究所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269 84.00 68.90吕旭10626909010007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24 85.88 75.34薛真真101419415610158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8 80.60 75.1041/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汤小娟106269071000152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87 79.90 78.65黄鑫106269071000158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4 65.72 67.26宋佳贺10626909010012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3 79.06 73.83宋文成10626909010012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76 78.22 76.71黄玲106269090100126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6 75.60 72.40刘粟106269090100127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09 77.16 69.48梁潆俪106269090100129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82 76.06 66.23屈国莉10626909010013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99 86.14 82.97解静106269090100133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69 77.00 65.40王三106269090100134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姚肖10626909010013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08 74.32 67.96郑书琴10626909010014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7 80.92 75.16吕艳10626909010014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05 78.16 69.58杨莹106269090100147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27 79.58 72.49李珂106269090100149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62 76.18 74.29刘蕊10626909010015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9 77.84 72.82罗莲106269090100152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76 80.54 67.87王昭奕琳106269090100154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18 77.88 70.74刘可可10626909010015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23 83.76 74.18包俊俊106269090100156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13 75.34 68.97刘品106269090100159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6 73.34 70.27王俊格106269090100162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73 79.46 77.03叶文伟106269090100163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5 77.78 73.39周锰林10626909010016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56 81.98 76.5942/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王蕊106269090100166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6 81.06 74.13徐利婷106269090400041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40 80.14 74.07姚宇波106269090400044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57 80.32 75.86雍琴琴106269090400046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朱财存106269090400047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4 70.88 71.84贺小蓉106269090400049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9 87.40 80.60吴金龙10626909040005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38 72.24 69.92毛洧106269090400051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47 77.50 73.45刘寿岚106269090400052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22 74.84 69.62张娟10626909040006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8 73.96 73.78雍霜106269090400066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402 88.58 84.49杨财珍10626909040007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33 69.96 68.28詹成行106269090400078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32 82.18 74.29张成106269090400079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7 80.22 76.81林晓雨10626909040008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88 83.24 80.42蒋林珈106269090400083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43 81.56 75.08李生翠106269071000159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9 80.12 72.96伍杂日曲106269090100076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8 77.36 66.48刘青松106269090100077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18 69.96 66.78刘思婧106269090100148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8 71.14 66.37强润润106269090100153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7 77.18 71.29范黎明106269090400054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0 85.11 72.56范文星106269095100008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0 78.26 66.13冉森宇106269090300035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31 88.70 77.4543/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许莉106269090400045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40 76.92 72.46王倩怡106269090400073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18 81.60 72.60李静106269090400084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33 78.12 72.36谢颖106269090400085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04 84.38 72.59。

2019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冉爽106269071000010 401农学院071001植物学全日制382 83.36 79.88廖芮莹106269071000104 401农学院071007遗传学全日制333 84.50 75.55万健106269071000116 401农学院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36 85.96 76.58潘子衿106269071000121 401农学院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420 90.00 87.00牟玥薇106269071000127 401农学院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72 83.16 78.78刘勤慧106269071000147 401农学院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44 83.22 76.01喻小娇106269071000150 401农学院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88 84.16 80.88欧霞106269071000151 401农学院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74 83.50 79.15杜霞106269090100005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62 79.60 76.00张熠106269090100008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403 88.14 84.37李博106269090100011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53 83.98 77.29刘娟娟106269090100020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56 78.57 74.89向晓玲106269090100026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77 82.08 78.74杨雪丽106269090100028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62 83.05 77.73秦琴106269090100031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53 86.51 78.56张佳运106269090100032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79 82.82 79.31刘佳媛106269090100034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77 85.82 80.61税照伟106269090100035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69 79.28 76.54赖莹106269090100037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49 77.58 73.69黄祥庆106269090100040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73 85.62 80.11彭立功106269090100045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40 80.00 74.00岳雪萍106269090100060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74 84.14 79.47赵佳蓉106269090100061 401农学院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71 83.97 79.09杨超明106269090100058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4 74.42 70.611/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段金涛106269090100078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82 72.56 64.48张晓晗106269090100079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0 75.08 71.54易晓余106269090100086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72 70.08 62.24李欣106269090100087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8 78.38 73.99张红106269090100088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60 73.96 72.98李星霖106269090100091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58 76.20 73.90杨贺红106269090100095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16 75.94 69.57王琴娣106269090100099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6 77.64 73.42罗利106269090100104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92 66.52 62.46姜茜106269090100106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9 71.10 69.45赵思琪106269090100113 401农学院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20 76.54 70.27江美彦106269090100271 401农学院0901Z1药用植物学全日制385姚菲106269090100272 401农学院0901Z1药用植物学全日制381 83.56 79.88肖婕妤106269090100273 401农学院0901Z1药用植物学全日制361 78.72 75.46杨云舒106269090100289 401农学院0901Z1药用植物学全日制359 79.74 75.77王曦旎106269090100290 401农学院0901Z1药用植物学全日制357 78.60 75.00康雨琪106269090100295 401农学院0901Z2烟草学全日制317 72.06 67.73冯建英106269090100299 401农学院0901Z2烟草学全日制327 72.72 69.06廖媛106269090400002 401农学院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2 85.52 78.96蔡雪微106269090400006 401农学院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44 87.10 77.95廖容106269090400008 401农学院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55 80.62 75.81沈雪梅106269090400014 401农学院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37 81.35 74.38汪军106269090400027 401农学院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87 84.17 80.79杨正106269090400028 401农学院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9 77.80 75.802/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赵鹤南106269090400036 401农学院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2 80.12 76.26徐自强106269090400001 401农学院09040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全日制335 74.75 70.88杨胜川106269090400086 401农学院09040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全日制348 72.45 71.03余思源106269090400093 401农学院09040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全日制318 80.20 71.90王贤106269090400095 401农学院09040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全日制335 78.52 72.76李明阳106269090400011 401农学院090403农药学全日制331杨银华106269090400020 401农学院090403农药学全日制354 71.02 70.91廖倩106269071000013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8 77.72 73.66李许标10626907100001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12 75.34 68.87黄美瑕106269071000105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0 80.16 74.08符鹏10626907100011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8 77.46 73.53蒋庆106269071000120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8 78.64 70.12李文博106269071000128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60 79.52 75.76谢敏秋106269071000134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2 79.24 71.82段延玲106269071000135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55 75.48 73.24张敏娟106269071000141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3 74.40 69.50杨阳106269071000148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54 78.24 74.52朱莉106269090100007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17 81.72 72.56王焜106269090100027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33 79.51 73.06陈祥106269090100033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4 74.50 71.65刘彦博10626909010003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1 79.05 71.63成薇106269090100041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8 77.21 73.41段芳10626909010006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1 82.40 71.30李紫菱10626909010008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7 64.80 60.103/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张梦楠10626909010027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57 71.72 71.56刘洲106269090300022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62 80.45 76.43赵梦梦10626909030003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39 81.95 74.88张倍106269090300065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67 84.50 78.95曾薪越106269090300075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63 83.15 77.88刘明晨106269095100001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86 60.12 58.66唐磊106269095100003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17 76.92 70.16李均容106269095100004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0 77.48 68.74李鑫106269095100005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33 64.54 65.57刘琼10626909510000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402 85.07 82.74朱嘉心10626909510000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0 77.44 65.72吴东明106269095100011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7 73.20 64.30郭冲106269095100014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8 77.48 73.54黄森10626909510001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0 73.92 66.96余振怀106269095100018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34 80.44 73.62聂晓彬10626909510001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2 71.06 67.73汤维群106269095100020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0 72.54 70.27谭先明106269095100021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58 80.60 76.10田康康106269095100023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1 80.20 74.20段小健10626909510003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1 80.10 70.15肖媛106269095100037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62 83.94 78.1776.35 67.28卢俊吉106269095100044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0 78.77 66.39易茜106269095100051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0 75.01 69.514/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陈强10626909510005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8 74.46 65.03段强106269095100060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67 75.51 64.46王晓钰106269095100061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3 79.56 74.08任俊波106269095100062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7 77.78 69.59史正荣106579520108687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41 75.28 71.74彭菊106779000000690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34 72.80 69.80陈相君10712914121181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33 86.08 76.34朱世林100199041136746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308 91.20 76.40唐梦雪105619200002714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81 80.44 68.32邢婷106269083400118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86 81.50 69.35郑滔106269090100042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85 80.40 68.70周颖10626909040000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79 86.20 71.00杨涛106269095100013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66 74.77 63.99王艳玲106269095100029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68 78.30 65.95杨凯106269095100030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92 75.37 66.8976.51 64.06刘玲106269095100047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79 73.90 64.85彭鑫106269095100048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60 73.62 62.81李思锦106269095100057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65 81.61 67.31安月圆106269095100058 401农学院095131农艺与种业非全日制273 66.00 60.30左瑞洁107039161341053 401农学院095131农业与种业非全日制292 71.82 65.11 因王植自愿放弃补录曹雯星106269090100053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25 80.22 72.61陈琦106269090100300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12 63.42 62.91张雪艳106269090200059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24 72.94 68.875/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毕燕106269090400007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29 71.72 68.76王艳梅106269090400010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291 80.67 69.44李潘106269090400013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284 71.10 63.95秦洁106269090400016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35 76.20 71.60杨欢106269090400022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40 72.35 70.18巫蔚106269090400031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20 80.90 72.45赵路评106269090400033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48 77.55 73.58张钰明106269090400048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272 76.05 65.23张悦106269090400097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271 78.91 66.56刘林文106269095100067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50 79.91 74.96许会停106269095100074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23 77.44 71.02方敏106269095100082 401农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非全日制269 78.08 65.94。

2019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陈作106269071000155 411水稻研究所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63 85.44 79.02王玮106269071000156 411水稻研究所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63 85.00 78.80李春柳106269071000157 411水稻研究所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全日制327 83.28 74.34舒川海106269090100070 411水稻研究所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269 84.00 68.90吕旭10626909010007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日制324 85.88 75.34薛真真101419415610158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8 80.60 75.1041/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汤小娟106269071000152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87 79.90 78.65黄鑫106269071000158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4 65.72 67.26宋佳贺10626909010012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3 79.06 73.83宋文成10626909010012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76 78.22 76.71黄玲106269090100126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6 75.60 72.40刘粟106269090100127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09 77.16 69.48梁潆俪106269090100129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82 76.06 66.23屈国莉10626909010013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99 86.14 82.97解静106269090100133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69 77.00 65.40王三106269090100134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姚肖10626909010013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08 74.32 67.96郑书琴10626909010014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7 80.92 75.16吕艳10626909010014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05 78.16 69.58杨莹106269090100147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27 79.58 72.49李珂106269090100149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62 76.18 74.29刘蕊106269090100151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9 77.84 72.82罗莲106269090100152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276 80.54 67.87王昭奕琳106269090100154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18 77.88 70.74刘可可10626909010015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23 83.76 74.18包俊俊106269090100156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13 75.34 68.97刘品106269090100159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6 73.34 70.27王俊格106269090100162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73 79.46 77.03叶文伟106269090100163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45 77.78 73.39周锰林106269090100165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56 81.98 76.5942/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王蕊106269090100166 411水稻研究所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全日制336 81.06 74.13徐利婷106269090400041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40 80.14 74.07姚宇波106269090400044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57 80.32 75.86雍琴琴106269090400046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朱财存106269090400047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4 70.88 71.84贺小蓉106269090400049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9 87.40 80.60吴金龙10626909040005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38 72.24 69.92毛洧106269090400051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47 77.50 73.45刘寿岚106269090400052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22 74.84 69.62张娟10626909040006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8 73.96 73.78雍霜106269090400066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402 88.58 84.49杨财珍10626909040007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33 69.96 68.28詹成行106269090400078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32 82.18 74.29张成106269090400079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67 80.22 76.81林晓雨106269090400080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88 83.24 80.42蒋林珈106269090400083 411水稻研究所090401植物病理学全日制343 81.56 75.08李生翠106269071000159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9 80.12 72.96伍杂日曲106269090100076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8 77.36 66.48刘青松106269090100077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18 69.96 66.78刘思婧106269090100148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8 71.14 66.37强润润106269090100153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27 77.18 71.29范黎明106269090400054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300 85.11 72.56范文星106269095100008 411水稻研究所095131农艺与种业全日制270 78.26 66.13冉森宇106269090300035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31 88.70 77.4543/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许莉106269090400045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40 76.92 72.46王倩怡106269090400073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18 81.60 72.60李静106269090400084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33 78.12 72.36谢颖106269090400085 411水稻研究所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304 84.38 72.59。

四川农大农学类专业的课程

四川农大农学类专业的课程

农学专业(本硕连读)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检验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农业、观光农业、农业产业化、种子生产等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学制:六年,前四年本科毕业后授农学学士学位,硕士阶段可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病理学等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农业标准化概论、生物统计、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作物保护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种子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推广学、市场营销学、农业产业化概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就业去向:毕业后可面向农业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教育以及农业贸易等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作物生产、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种子生产、加工和经营,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农学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检验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农业、观光农业、农业产业化、种子生产等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学制:四年,授农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农业标准化概论、生物统计、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作物保护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种子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推广学、市场营销学、农业产业化概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本校还有一级学科—-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作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等。

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可面向农业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教育以及农业贸易等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作物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种子生产、加工和经营,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

高产抗倒杂交稻川农优528特征特性及在库区的栽培技术

高产抗倒杂交稻川农优528特征特性及在库区的栽培技术

2 0 0 3 ,0 9 2 1 年 被作 为万亩高产创建 品种 。该 0 7 0 )2 0 — 0 1 组合 在重 庆 、 湖南 、 湖北 等省 市作 一季 中稻种 植 , 现 表
为适应 性广 、 产量高 、 稳产 性好 、 穗大粒 多 、 抗病 性强 、 茎秆粗壮 、 耐肥抗倒 、 适合机 收 , 受用户好评。 深 为了促 进川农优 5 8的推广应用 ,为该组合 大面积生产制定 2 配套高产栽 培技术 , 笔者从 2 0 年 开始对该组合进行 07 生理生态特性 研究和栽培试验 ,通 过多年研究 和对 各 地示范推广 的跟踪调查 ,结合 三峡库区 日照少 、湿度 大、 高温伏旱强烈 的特殊生态条件 , 初步总结 了川农优
(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 重庆 万州 4 4 0 ) 0 0 1 摘 要 :I 川 农优 5 8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共同育成的三系中籼型杂交水 2是
稻 组合 , 具有产量高 、 稳产性好 、 抗倒伏 、 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0 7 2 0 年通过重庆市 品种审定 。根据该组合 的特征特性 , 结合 三峡库 区的特殊生态条件 , 总结了该组合在库 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
优 8 8 产 4 9 居参试 品种第 4位 ; 年平均产 量 3增 . %, 4 两 85 h 比对照增产 72 %。 0 6 .3 /m , t . 4 2 0 年参加重 庆市杂交 中稻生产试 验 ,平均产量 8 1 /m ,比对照 Ⅱ优 8 8 . h z 6t 3 增产 5 9 . %。2 0 7 0 7年参加湖南 省引种试验 ,平均产量 9 1t・z比对 照汕优 6 增产 2 . 产量 优势突 出。 . } , 6 /m 3 6 %, 7 20 0 9年 参 加 湖北 省 引 种 试 验 ,比对 照 汕优 6 3增 产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要点。

2. 学生能了解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3. 学生能了解作物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合适的作物栽培计划。

2. 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进行作物栽培的播种、施肥、灌溉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并解决作物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生产观念,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作物栽培中的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作物栽培学》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作物栽培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作物栽培基本原理:介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育周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 教材章节: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总论》- 内容列举:作物生长发育、生育周期、环境因素影响。

2. 作物栽培技术:详细讲解播种、施肥、灌溉、中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播种技术、施肥原则、灌溉方法、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

3. 常见作物栽培实例分析: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为例,分析其栽培技术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主要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水稻、小麦、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生长发育特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作物栽培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作物栽培实践》- 内容列举:实践操作安排、操作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组织与安排。

四川农业大学22春“农学”《耕作学(本科)》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四川农业大学22春“农学”《耕作学(本科)》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四川农业大学22春“农学”《耕作学(本科)》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下列表达式中属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是()。

A.YL=f1(Q)B.YLT=f1(Q)·f2(T)C.YLTW=f1(Q)·f2(T)·f3(W)D.YLTS=f1(Q)·f2(T)·f3(W)·f4(S)参考答案:C2.轮作减轻作物虫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害虫具有()。

A.寡食性B.专一性C.伴生性D.广谱性参考答案:A3.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上,广大南方地区以什么为主?()A.水稻B.小麦和玉米C.油菜D.棉花参考答案:A4.根据作物对地力的消耗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高产作物B.耗地作物C.兼养作物D.养地作物5.根据作物对生态、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可将其适应区分为()。

A.生态经济最适宜区B.生态经济次适宜区C.生态经济适宜区D.生态经济不适宜区参考答案:ABCD6.作物的茬口特性包括()。

A.季节特性(时间特性)B.土壤肥力特性C.生物特性D.化感特性参考答案:ABC7.世界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最长。

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现代农业D.观光农业参考答案:A8.下列属于套作的有()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稻-稻-稻参考答案:B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土地利用率C.提高肥料利用率D.提高资金生产率参考答案:B10.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方向是()A.多熟B.多样C.多利D.多养参考答案:ABD1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A.前提B.保障C.基础D.目的参考答案:C12.()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A.作物布局B.复种C.种植制度D.间套作参考答案:A13.B.错误参考答案:B14.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资金生产率C.提高肥料利用率D.提高光能利用率参考答案:D15.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因此生产上要“不误农时,适时种植”。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其要点与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存在很大差异。

根据该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针对引进技术小苗(2叶龄)移栽、茬口衔接(移栽期、品种生育期)、水分管理、全部使用有机肥等环节不符合四川水稻生产实际的问题,经过4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提出了适用于四川稻作生态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经过大量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极大、省种、优质、节水等优点。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与免耕、杂糯间栽等技术结合,技术优势更加明显,效益更高。

一、技术特点与传统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特点:1、嫩秧早栽。

强化栽培技术在冬水田地区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地区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 移栽秧苗减少了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2、稀植壮株。

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窝,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窝,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多。

3、湿润强根。

与传统技术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后田间实行以湿润灌溉为主的灌溉技术,大幅减少用水量,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4、控苗壮秆。

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实现壮秆大穗。

5、足肥高产。

强化栽培技术要求增加施肥量,纯氮比常规技术增加1~2公斤,强调施用有机肥。

施肥方法上采取“减前增后,增大穗、粒肥用量”的原则,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足追肥和穗肥,满足高产的营养要求。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角形栽插方式,组装了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即移栽时每窝栽3苗,呈三角形分布(苗距6~10cm),行间错窝,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

最新作物栽培学实习心得体会600字5篇

最新作物栽培学实习心得体会600字5篇

最新作物栽培学实习心得体会600字5篇一些关于作物栽培学实习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作物栽培学实习心得体会600字一一、目的意义首先,教学实习是《作物栽培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既能验证课堂理论,又能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知识,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培养观察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掌握玉米栽培和生产的实践基本技能,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基本关系以及玉米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

掌握判断长相长势、生育时期的基本方法,练习农艺措施的实施。

最后,通过观察和了解玉米栽培情况,了解当地玉米制种和栽培生产规律,掌握正确识别高产、低产地的方法,了解玉米生理障碍及其判别,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习时间20__年6月29日三、实习地点四川农业大学仁寿试验基地四、实习内容6月29日当天,农学2010级全体同学在作物栽培与耕作系王小春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作物栽培学实习。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要,玉米由过去的单纯做食用、饲料品种,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医药、制糖、酿造与榨油等工业的原料以及畜牧业的饲料,因此,应根据不同目的来选用玉米品种及杂交种。

在仁寿基地试验地里为我们生动地讲解了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选育品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其中玉米的施肥技术和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玉米对氮吸收是比较平稳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整个生育期都吸收氮肥。

玉米全生育期都在吸收磷肥,也是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吸收磷下降,但仍占1/3左右。

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停止吸收钾,反而由于钾素外渗植株体外,钾素有减少趋势。

王老师强调,掌握好施肥的时间、方法、数量以及根据缺素情况追施不同种类肥料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对于提高玉米单位产量,实现高产的目的,掌握最佳追肥时间及肥料数量、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三维强化栽培高产栽培技术》项目技术总结

《水稻三维强化栽培高产栽培技术》项目技术总结

《水稻三维强化栽培高产栽培技术》项目技术总结报告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技术。

它最早是在年由马达加斯加的(劳拉尼)神父提出的。

他在马达加斯加帮助农民改进水稻生产技术时,发现小苗移栽的水稻分蘖和产量能大幅度增加,后来进一步研究进行技术配套,提出了水稻强化栽培()的概念,很多农户采用强化栽培以后,产量成倍提高,一般由原来的㎏左右提高到~㎏,有的达到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年第期《杂交水稻》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的译文,把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介绍到中国,并开展多点试验。

之后,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安徽、黑龙江等地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以及农技推广部门纷纷进行的试验研究,取得不少令人振奋的试验结果。

我县从年引进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水稻专家马均教授提倡的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连续三年、多点的开展了不同播期、移栽期(移栽苗龄)、不同大田整办方式(包括不同开厢规格)、不同种植密度及规格、不同肥水运筹方式的试验。

形成了适应我县生态条件的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多项技术的创新。

一,有关试验的结果及分析从年开始,我县连续三年开展了多项强化栽培相关配套技术研究的试验:。

开厢栽培与平作栽培;.不同移栽苗龄试验;。

不同密度试验;.大田生长期的不同水层管理方式的试验. .不同施肥方式的试验。

试验为简单的同田对比试验。

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取试验的信息,以便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除了田间和室内考种及收取小区实产外,还进行了田间分蘖动态调查,灌浆期功能叶消长动态的调查。

试验结果表明:开厢栽培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三年,多点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最高。

其次是不同施肥方式的试验。

不同移栽龄试验中整田方式为开厢栽培的以叶的小苗产量最高,平田栽培的以叶的中苗移栽产量最高。

密度试验中开厢小苗移栽的以㎝*㎝的稀植产量最高,平田中苗移栽的以㎝*㎝的相对密植产量最高。

不同施肥方式的以底肥,分蘖肥,穗肥产量最高。

最新作物栽培学总论 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最新作物栽培学总论  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纤维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其他作物(有些是嗜好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
豆科中常见的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 木樨、田菁柽麻、三叶草、沙打旺等 禾本科中常见的有苏丹草、黑麦草、雀麦 草等 其他如红萍、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 有些作物既可作饲料,又可作绿肥
(4)药用植物
红花、贝母、泽泻、川芎等 l 上述分类中有些作物可能有几种用途,例
有些作物种子发芽还需要光
种子的寿命
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多数种 子的寿命较短,一般为1—3年,例如花生种子的 寿命仅有1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种子 为2年。也有少数作物种子寿命较长,如蚕豆、 绿豆能达6~11年。种子寿命长短与贮存条件有 密切关系。
种子的休眠
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 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的休眠。 休眠是作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在野生植物 中比较普遍,在栽培作物上表现较差。
(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
•喜温作物(10℃) •耐寒作物(1~3℃ )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
•长日照作物(日照变长时开花 ) •短日照作物(日照变短时开花 ) •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 •定日照作物(只能在某一日照长度开花)
(3)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 三碳(C3)作物 四碳(C4) 作物
•种子发芽的条件
种子能否发芽,首先决定于自身是否具有发芽能力,其次决定于水分、 温度和空气等。
水分 吸水是种子萌发的第一步。不同作物种子吸水量不同,含淀粉多的
种子吸水量较少,如小麦为种子的150%~160%,玉米为137%;含蛋白质、 脂肪较多的种子则吸水量较多,如大豆为220%一240%。
温度 种子发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与温度有密切

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作物栽培学课程论文姓名:颜寿班级:农学11-1学号:20116102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分析颜寿(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在适期播栽的条件下,强调“良种、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的“十二字调控技术”来提高茎蘖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产群体,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十二字调控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良种、壮秧是高产的基础;扩行、减苗是实现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重要手段;调肥、控水是在壮秧、扩行、减苗的基础上,通过施足基肥、减少分蘖肥、增加穗粒肥,增加、壮大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使群体达到最佳质量指标,从而实现高产更高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前言: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而水稻增产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作物增产主要依赖单产的提高,其贡献率已达60%以上。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世界粮食增产总量约80%需要来自单产的提高。

因此,通过开展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研究与应用来推动大面积增产,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研究热点与生产实践的亮点[1]。

现将国内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如下分析综述。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在适期播栽的条件下,强调“良种、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的“十二字调控技术”来提高茎蘖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产群体,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十二字调控技术”的具体调控措施及其原理如下:1 良种选择水稻品种产量高低受遗传特性和栽培环境的共同影响,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种子生产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优劣,因此良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2]。

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选择分蘖力适中、根系发达、光合生产率高、源库协调、耐肥抗病、耐低氮、生态适应性强而产量水平较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3]。

分蘖力适中,不仅易形成单位面积内高产所需的颖花数,而且穴内分蘖之间不拥挤,成穗率高,茎秆粗壮,为后期攻大穗打下基础,茎秆粗壮,提高了后期的抗倒伏能力;根系发达,根系生物量大,深层根系比例高,具有较强的吸水、吸肥、抗旱和耐早衰能力,即使在逆境条件下,也可有力地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延缓叶片的衰老,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积累量,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光合生产能力强,为实现水稻超高产奠定物质基础,能够较好地协调源库关系,为提高经济系数创造条件[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叶1心到2叶1心:晴日白天揭膜, 12 ℃ <温度
<20℃,控水防立枯
2叶1心到3叶1心:日揭夜盖逐步炼苗,施促苗肥
3叶1心后:补水补肥,保持苗床湿润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六) 水稻烂秧、死秧原因
1、烂种:播种后不发芽就腐烂了
原因 ①种子保存不当导致发芽力极弱
2) 播种
破 胸 芽谷 用 量 :小苗 2 00 g/m2; 中 苗 1 8 0 g /m2; 大苗 50g/m2 。播种后盖上薄层过筛细土。搭制小温棚 或地膜平盖。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3)苗床管理
播种到出苗:保持土壤湿润,温度<35℃
出苗到1叶1心:床土发白可适量喷水,温度=25℃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LOGO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水稻直接播于大田省去育秧移栽。分水、湿、为旱直 播。 优势:省工省力、节本增效。 直播稻生育特点: 1、全生育期短、植株变矮、主茎叶减少 2、根系发达、集中于表土 3、分蘖早、多, 但分蘖成穗率低 配套技术 1、选用良种—破土力强、早熟,抗倒抗逆 2、整地要松、厚、平、净,播后浅灌、发芽后排水、 立苗扎根。 3、除草以化防为主综合防治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4、合理施肥灌溉结合化控防倒伏。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两性一期”对播种期的指导:
早稻:迟播遇高温、穗小低产
中稻:早播晚播都行、适应性强
晚稻:早播无法早熟、浪费光热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二 )确定秧龄
秧龄---常以秧苗叶片数为标准
秧龄长短一般规律:早熟种 < 中熟种 < 晚熟种
作物栽培学各论
水稻栽培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LOGO

水稻类型的划分
普通栽培稻
一级粳籼稻 二级早中晚 粳稻 早、中、晚 水 陆 糯 粘 品种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籼稻 早、中、晚
再生稻
1)再生芽发育特点:籼稻上位、粳稻下位芽活力 高。 2)环境条件:前季收获时保持浅水或湿润;收后 温、湿度较高,花期(连续3d)温度为籼>23℃、 粳>20℃;增施肥。 3)高产技术: 1、选用良种—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高产 2、种好头季—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3、施促芽肥—头季齐穗15--20d后增施N、P、K 4、适时收获—要利于再生芽萌发生长、保证后 季安全齐穗、两季高产。
③摊晾炼芽:根芽达到播种要求时摊晾降温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五) 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
1、露地湿润育秧 1)选地、整地:向阳背风、土松肥高、排灌方便; 厢面平整上糊下松 2)施底肥:结合土壤肥力和育苗目的确定底肥 3)管理 ①芽期(第一完全叶展开前)任务扎根立苗,调水 供氧是关键 ②幼苗期(1~3叶)水:露田~2叶~浅灌 肥:3叶离乳,1叶1心施断奶肥 ③成苗期(3叶~移栽) 水:浅灌 肥:4~5叶施接力肥,移栽前5~7天施送嫁肥
(八)
1 返青分蘖期:
田间管理
移栽到幼穗分化前,以营养生长为主。 ①目标--缩短返青期、促蘖早发足发、培育有效壮蘖 ②措施—查补苗、调水层,深返青、浅分蘖,晒无效、壮有效, 防坐蔸、治病虫。
2 拔节长穗期:
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期。 ①目标—保蘖、促花、增粒,壮杆、大穗、防倒。 ②措施—巧施穗肥、合理灌溉、防治病虫 3 抽穗结实期: 生长中心由穗分化转为米粒发育。 ①目标—养根、保叶、攻粒、增重,防早衰。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旱育秧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插秧与抛秧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小麦高茬抛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水稻直播
水稻的生育特性
全生育期= 营养生长期 + 生殖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长穗期(约30天)+ 结实期(约25~50天) 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 + 可变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短日高温条件
下,从播种到抽穗的最少日数。 可变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 日数。 水稻的两性一期: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期
②浸种不充分,降低了发芽势和发芽率
③催芽时“烧包”或播种过深。
2、烂芽(芽干、烂根、烂芽) ①芽干:以水调温措施不当,温度变化突然 ②烂根、烂芽:长期淹水、土壤中有有毒物质 3、死苗:冷害导致生命力下降,为病原侵入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七) 移栽方法与效果
移栽后大田中应有6~9片新生叶才能高产由此可反推可知: 最长秧龄数临界值 = 品种叶片数 —( 6~ 9) 环境影响: 1、高温育秧秧龄宜短,低温宜长 2、超稀播种育秧可以延长秧龄 类型:小苗---3 叶期内,用于抢早移栽、两段育秧 中苗---3~4.5叶内,用于抢早移栽和抛秧 大苗--- 4.5 ~6.5叶内,用于双季和一季中稻 多蘖壮秧--- 6.5~9叶内,用于双季晚稻或迟茬一季中稻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技术
一 、培育壮秧
(一) 确定合理的播种期
播期范围:出苗---最早极限(粳稻>10 ℃ ;籼稻 >12 ℃) 安全抽穗---反推最晚极限(粳稻>20 ℃;籼稻 >22 ℃) 相关因素: 1、各生育时期对气候的要求 移栽>15 ℃ 扬花避开高温伏旱 2、前作收获期的影响 3、品种的“两性一期”的影响
三级水与陆
四级糯与粘 五级栽培种
籼稻
叶: 叶宽、色淡、毛多 芒: 无芒或有短直芒 粒形: 扁长 分蘖: 较强 脱粒: 易 后熟: 较弱 耐寒: 弱 耐旱: 较弱 耐肥: 较弱 耐阴: 较弱 抗病: 较强
粳稻
叶窄、色浓、少毛 多有芒 、芒略弯曲 短圆 较弱 较难 较强 强 较强 较强 较强 较弱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2、旱育秧
1) 苗床准备 ① 选地、培肥:将切碎的稻草、有机肥于播种前30 天施入,并翻耕混匀;播前3~5天施入N/P/K底肥 ②土壤调酸:用移栽灵或壮秧剂调至 pH4.5~5.0 ③ 整地:开厢(宽1.2m 高10~15cm),浇水(5cm),用过 筛细土平厢面。消毒:1/1000敌克松 2.5升/m2
拔秧插秧:
最普遍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秧苗的栽插;拔秧时植物受
伤较重。 铲秧栽插: 将秧苗连同1~1.5cm的表土层铲下带土移栽,适用于旱育 秧\小苗秧\中苗秧,具有缓苗快分蘖早抗性强特点。
抛秧:
在抛甩和带土秧苗的重力作用下使秧苗定植于大田,适
用于旱育秧;省工高效。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பைடு நூலகம்
5、适度留桩—籼留33~40cm,粳可适度降低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5)再生稻田间管理
1、头季收获期和后季发苗期保持浅水 2、合理施用发苗肥—在头季收获后3~5d 亩施3 ~ 5Kg 3、防治病虫 4、喷施“920”、增施粒肥--头季收后和再生稻始穗期 各喷施“920”一次;后季齐穗时喷施磷酸二氢钾 5、适时收获--后季成熟不整齐应在9成熟后收获。
②措施—足水抽穗、干湿壮籽、适时断水;适施粒肥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1、优势:

省工、力、时、水、种、秧田、增产、增效
2、配套技术: ①育苗:塑料软盘育秧、无盘旱育秧 ②抛栽:灌水—抛秧—调整 ③水分:抛后3~5d湿润灌溉,晴增雨排,防干
防漂
④施肥:基肥40%、蘖肥20%、穗肥40% ⑤植保:除草防病
早稻:感光性弱、感温性较强、温度影响发育明显 中稻:感光性、感温性中等,生育期相对稳定 晚稻:感光感温性强,光照是生育期长短的主导因素
水稻与陆稻: 耐干旱能力上的差异 粘稻与糯稻: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上的差异 栽培品种:在一定地区和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栽培稻基本单位。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三) 确定播种量
原则:在移栽前不出现相互遮光影响生长 育苗期温度高或是要育长龄大秧应减小播种量,反 之用量增大; 常规种用量应大于杂交水稻.
(四) 种子处理与催芽
1 晒种与选种(风选、液选) 2 浸种(2~4d)与消毒(1%生石灰澄清液) 3 催芽 ①高温破胸: 50~55℃中 5~10min ,密封保持 35~38℃到破胸 ②适温齐根芽:破胸后通气降温25℃ 促进根芽生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