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作物栽培学(水稻“三性”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114938227916888486d7ef.png)
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一)水稻的“三性”
1.感温性
水稻是喜温作物。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延迟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
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便延迟分化。
这种特性乐为水稻的“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有一段不受光、温影响的时期。
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
长期,便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水稻,一般都是感温性强百感光性迟钝的品种。
(二)水稻“三性”的应用
1.栽培上的应用
2.制种上的应用
3.引种上的应用。
作物栽培学基础
![作物栽培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94817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9.png)
机械直播稻
(一) 水直播稻栽培技术
水直播稻的稻田采用水耙、水整,在田
面保持水层或泥浆的情况下进行播种。
1.整地
整地要精细,田面高差不超过3cm。无论 秋、春耕都要适时耙平碎土。对大面积机耕 稻田,要根据地势高低隔成小块田,田四周 开排水沟,再用小型机具整平。
杂交中稻
(等行) 1.8-2 13.3 23.3-26.7 4-6
杂交中稻
宽 26.7-34
(宽窄行)
窄 16.7
3. 抛秧要求
在大田平整不硬、上糊下松的条件下, 分块定量,先抛2/3,留1/3点抛补稀。秧 苗要抛高抛足抛匀。抛后及时清理操作行。
栽插密度比插秧减小30%左右。
机械抛秧
机抛秧的返青期
(二)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 数,每穗平均颖花数,结实率和粒重四 个因素所构成。千粒重的变化不大(多数 品种在24—27g的范围内)。
反应产量水平的可靠指标主要决定 于每亩总实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每穗 颖花数×结实率)。
若亩产500kg,实粒数在2000万粒以上
高产田的穗粒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类:
(2) 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普通催芽,蒸气温室催芽,温 床催芽,地窖催芽,草囤催芽等。各种催芽技术 都要求做到:
快— 3天内催好芽, 齐— 发芽率在90%以上; 匀— 种芽均匀一致, 壮—芽根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纯正。
催芽可分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露白)阶段
时间 谷种上堆或进温室至种胚突破谷 壳露白。 操作 浸好的谷种在45-50℃热水浸泡 10-15分钟后上堆或进温室,谷温保持在 38-40℃之间,经10-15小时,破胸率可达 90%以上。
有效分蘖终止期应排水晒田,抑制无 效分蘖。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学](https://img.taocdn.com/s3/m/9fdffb460722192e4436f62f.png)
(二)目标、任务与内容
目标与任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质;每公顷6吨提高至8 吨,品质符合市场要求。 内容:分三步走。至2015-2017年,集成与推广实用技术,达 到单产7吨,初步改善稻米品质现状;至2025年前后,加强技 术创新,产量达到8吨,基本实现稻米优质化;第三步,单产 稳定在8吨以上,全面实现稻米优质化。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 稻属(oryza)植 物; ✓目前全球稻属植物已知有20多个种,栽培种只有2个,即普遍 栽培稻(Oryza sativa) 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na); ✓普通栽培稻全球分布,占栽培稻面积的99%以上,非洲栽培稻 仅分布于西非,丰产性差,但耐瘠性强。
(2)土壤生态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土壤条件:耕层厚度、酸碱度、养分水平、质地、 有机质含量(一些微量元素影响垩白、蛋白质含量 等) 海拔高度:影响机制与温度有关
2、水稻是高产作物
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 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高产潜力; 全球高产纪录逾每公顷15吨; 经济系数高,干物质积累大
3. 水稻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深水稻、旱稻 分布广 耐酸、盐等(淹水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稻 的 类 型
4、稻米营养价值较高
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 稻米含粗纤维少,淀粉粒 小,易于消化,各种营养 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 都较高,特别适合人体需 求。
2、环境与栽培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气象因子对稻品质的影响 土壤生态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栽培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物栽培学 水稻
![作物栽培学 水稻](https://img.taocdn.com/s3/m/6c5facd2cc22bcd127ff0c17.png)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中国是世界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种植面积 占世界水稻面积的20%左右,仅次于印度;总产量 占世界总产的3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稻谷平均单产达到6.3t/hm2(420kg/ 亩),比世界平均3.8t/hm2高出65%。
8.7 3.7 3.3 3.7 1.0 1570 77.0 77.7 59.0 5.1 1330 85.0
9.3 4.0 3.6 4.8 0.9 1640 84.1 70.4 59.1 5.5 1160 70.6
数 Techn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品种类型和稻作制度有多种多样: 海南岛一年三季连作;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雨季连作。 黑龙江漠河可种植生育期短,抗寒力强的品种。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二. 水稻生产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是亚洲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全球水稻栽培面积约为16000万hm2。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主要稻米输出国的出口量动态变化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主要稻米输入国的进口量动态变化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300
90
250
200
60
150
100
30
50
0
0
面积、单产 总产
中国大陆 印度 印尼 越南 泰国
孟加拉国 缅甸
水稻作物栽培学课件
![水稻作物栽培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6e861ef18583d04964596d.png)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1
3 水稻的生育类型
• 水稻的生育类型是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 期的相互关系在具体品种和栽培条件下的反 应。
– 营养生长期主要标志是分蘖 – 生殖生长期的主要标志是穗分化。 – 分蘖终止期(拔节始期)与穗分化始期并不总是 衔接的,依品种、播插期及其他栽培条件而变化。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二)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
• 1 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
• 2 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
• 3 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 • 4 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 5 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 6 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作物栽培学
第四章 水稻栽培
主讲教师:李雁鸣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
第四章 水稻栽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水稻育秧
第四节
2015年4月19日
水稻插秧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
第五节 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图片来源
–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是限制高产稳产 的因素之一。水稻根部有通气组织,可以从 地上部取得空气,因此可以在水层下栽培。 通过水层管理,既可以满足生育要求,又可 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生物环境,促控生长发 育,因而可以获得高产和稳产。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6
(一)水稻的栽培特点
1 水稻的生育阶段
• 插秧稻的 幼苗期在 秧田(含 部分分蘖 期)。 • 分蘖期、 长穗期和 结实期在 大田(本 田)(图 4-2)。
作物栽培学—水稻
![作物栽培学—水稻](https://img.taocdn.com/s3/m/d9a894e7ba0d4a7302763a52.png)
作物栽培学各论第一章水稻栽培学第一节概述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而稻谷产量将近占粮食总产的1/2,约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云南是全国稻米主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稻作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稻种资源,我省也是水稻亩产量创全国纪录的产地。
例如:1990年永胜县涛源乡,一季杂交中水稻“D优10号”亩产达1104.69kg,大理市新达选育的水稻良种“87~66”于1993年再创出一季水稻亩产1024.64kg的世界纪录,1994年“榆杂29”再创1108kg/亩的世界粳稻纪录。
但我省水稻的总体生产水平差,目前全省平均亩产才330余kg,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云南水稻播种面积近1400万亩,约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但产量则近全省粮食总产的一半。
水稻的特点:1、适应性强,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①不论酸性红壤,含盐稍高的盐碱土、排水困难的低洼沼泽地,以及其他作物不能全面适应的土壤,一般都可以栽培水稻,或以水稻为先锋作物。
②水稻的品种类型和稻作制度有多种多样,海南岛一年三季连作,长江中、下游地区可雨季连作。
③最北到黑龙江漠河地区也可种植生育期短,抗寒力强的水稻品种。
云南种植水稻最高的海拔地区是宁蒗县,海拔2676m,尼泊尔在2500m地区大量种植水稻。
2、稻米营养价值高,一般精白米除含水分12.9%外,含淀粉77.6%,蛋白质7.3%(少数高达12~15%)脂肪1.1%,粗纤维0.3%和灰分0.8%。
稻米淀粉粒特小,并含有营养价值高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粗纤维含量少,易消化。
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高。
产稻国家或地区共112个,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亚洲占89%、92%,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美洲占6%、5%;非洲占4%、2%;欧洲与大洋洲均有1%以下。
第二节稻的起源和分类稻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现在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演变形成的多类型植物。
水稻栽培学
![水稻栽培学](https://img.taocdn.com/s3/m/fad310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6.png)
17、何谓有效叶面积、无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低效叶面积?
18、简述高产群体叶长序应为23145的道理?
19、水稻露地安全播种最低气温为多少?安全移栽温度为多少?安全齐 穗温度为多少?最有利的灌浆结实温度为多少?
20、为什么3-4叶秧苗只能带土移栽?N-n-1叶龄以后的秧苗不能移栽?
25、为什么在生产上将倒4叶期施用的N肥称促花肥,将倒2叶期施用的N 肥称保花肥?
25、为什么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就可以了,而钾肥提倡两次施用?
26、搁田(烤田)的作用?为什么控制N-n+1叶产生的分蘖要在N-n-1叶 龄期排水搁田?生产上搁田的叶龄指标和群体指标?
第一节 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一、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 第一大粮食作物
136.0 44.8 71.4 24.8 19.2 39.1 10.9 17.0 11.0 1.2 1.0 0.2
◆ 提高单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
我国水稻面积和产量的85%以上在我国淮河以南各省,
经济发达,稻田被占
用量大,无法用北方 的旱粮来弥补,而且 这种趋势还将长期存 在。确保总产,只有 不断提高单产。
11、稻穗苞分化、一次枝梗分化、二次枝梗分化、颖花分化、雌雄蕊形 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减数分裂7个时期各出现在倒数几叶期?
12、简述抽穗期茎上保持节间数相等绿叶数的意义?
13、简述强势花、弱势花形成的原因?
14、颖花授粉大约多少天可完成胚分化?籽粒外型和鲜重大约到花后多 少天达到最大?
15、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多少?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应达 到多少?
黑龙江
新疆
吉林
甘肃
内蒙古
辽宁 北京
作物栽培学-水稻1概述
![作物栽培学-水稻1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eaebe4336c1eb91b375d3a.png)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田的耕作制度 五、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我 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稻谷 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2. 水稻是高产作物
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 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 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3. 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稻的分布
Irrigated rice
Deepwater rice
Rainfed rice
Upland rice
Floating rice
4. 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占全球(%)
90.30 5.90 3.16 0.56 0.09
单产(t/ha)
3.97 4.08 4.58 1.88 5.69 7.51
FAO年统计数据,2004
亚洲主要产稻国水稻生产概况
国家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日本 韩国 菲律宾 泰国
总产 (104t)
17890 12620
5181 1109 673 1337 2617
米糠
谷壳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全球 亚洲 美洲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面积(104ha) 15326 13454 783 1022 59.4 7.4
占全球(%)
87.79 5.11 6.67 0.39 0.05
总产(104t)
60850 54946 3587 1922 338 55.6
-
-
《水稻栽培》PPT课件
![《水稻栽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0531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8.png)
光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条件有一
定的要求。在生长季节,需要保证充
足的光照时间,以促进光合作用和干
物质积累。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
水稻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 好的土壤中生长。壤土或砂壤土
是较为理想的土壤类型。
土壤酸碱度
水稻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性, 但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过酸 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 产量。
06 水稻栽培中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栽培管理不当问题及对策
播种量与密度不合理
应合理确定播种量,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水 稻生长空间充足。
施肥不当导致营养失衡
应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 均衡供应。
水分管理不科学
应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 灌溉时间和水量。
耕作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
应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 长。
适应性强,可在多种气候和土壤条 件下生长;高产稳产,具有较高的 经济价值。
水稻的起源与传播
起源
水稻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地区,距今已 有约一万年的栽培历史。
传播
随着人类的迁徙和交流,水稻逐渐传播 到世界各地,成分类与品种
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遗传特点等,水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型。
出种皮。
根系生长
02
幼苗期水稻根系逐渐生长,形成较为发达的根系系统,为吸收
养分和水分打下基础。
叶片发育
03
随着幼苗的生长,叶片逐渐展开,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分蘖期
分蘖产生
水稻主茎基部节上长出分枝,称为分蘖。分蘖的 多少和生长情况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根系扩展
分蘖期水稻根系继续扩展,吸收能力增强。
作物栽培学-水稻
![作物栽培学-水稻](https://img.taocdn.com/s3/m/4ce2ee13700abb68a882fbd5.png)
-
-
233.6
8.0
1870.1
29.5
53.8
237.8
8.3
1963.4
39.7
53.3
237.0
8.8
2089.2
39.9
61.2
239.8
8.1
1937.3
41.2
54.4
220.3
8.2
1801.3
41.5
58.0
201.0
8.4
1693.2
41.1
57.6
198.2
8.6
1709.9
40.6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田的耕作制度 五、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我 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稻谷 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2. 水稻是高产作物
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 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 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3. 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稻的分布
Irrigated rice
Deepwater rice
Rainfed rice
Upland rice
Floating rice
4. 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3. 江苏水稻生产情况
作物栽培学水稻.ppt
![作物栽培学水稻.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9060e83186bceb19e8bb91.png)
09农学 20090018 张奇邦
一.水 稻 栽 培
水稻类型的划分
普通栽培稻
一级粳籼稻 籼稻
粳稻
二级早中晚 早、中、晚
早、中、晚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栽培
籼稻 粳稻
叶: 叶宽、色淡、毛多 色浓、少毛
芒: 无芒或有短直芒 芒 、芒略弯曲
粒形: 扁长 圆
分蘖: 较强 弱
脱粒: 易 较难
第二个吸肥高峰在第七、八、九周即水稻的幼
穗分化期,其延续的时间比第一高峰期时间要长,吸收 占整个生育期的47.5%,表明幼穗分化期水稻要吸收 大量养分,这就决定了单季晚稻必须要较大量施用穗肥, 一般上海地区在8月10日前后,根据国际水稻所研究应 在幼穗分化前5-7天。
这两个吸肥高峰期,是单季晚稻施肥的关键时期。
4.氮肥用量
关于水稻氮肥用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早稻、后季稻开始到八五年后 改制后的单季晚稻是上海和全国植稻地区研究最多的,论文和方程已有成 千上万,但是氮肥用量总趋势似乎没有降下来、或略降,主要原因:
试验的土壤、品种、管理技术不同或生产实践缺乏一致性;
对试验结果普及宣传不够;
减少氮肥用量对指挥生产的单位(或个人)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
苗期施磷已满足水稻磷的临界期,后期一般不缺磷。
6.关于钾肥
云南全钾含量一般在1.5-2.6%,缓效钾 在400-600ppm,如钾素比较丰富的土壤, 我国又是贫钾矿的国家,同时目前国际上 钾肥的价格飚升,可以考虑水稻速效钾在 大于120ppm以上的可以不施。
注意事项:
(1)、锌的施用应在缺锌土壤,一般在低于0.5mg/kg有显著增 产效果;
后熟: 较弱
(完整版)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
![(完整版)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https://img.taocdn.com/s3/m/04f86fcbbe1e650e53ea9980.png)
发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再生稻: 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 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所有的绿色叶片总面积,是一个比值。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强势花与弱势花: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叶片: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大小维管束组成。
分蘖节: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有效分蘖: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不完全叶片:是指从茉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
完全叶片:是指自第二片绿叶起,叶片,叶鞘清晰可见。
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最高茎蘖数期(高峰苗期) :分蘖增加到拔节后不再发生分蘖的时期拔节基部节间进行居间生长开始伸长时,出现所谓拔节。
现蕾:棉株第一果枝上出现肉眼可见(3mm长)的三角形苞片幼蕾的现象。
衣分:指百公斤子棉中皮棉占子棉的比重。
籽指:100粒棉花种子的重量。
高效叶:上三叶的生长与穗分化同步,并处于受光良好的上层,生理年龄有轻,为籽粒灌浆的主要功能叶抽穗:在稻穗发育完成,即花粉粒充实完成期后2~3d,穗颈节下方的节间迅速伸长,使稻穗从剑叶叶鞘上方抽出,叫做抽穗。
水稻栽培学[1]
![水稻栽培学[1]](https://img.taocdn.com/s3/m/af1dd10ae87101f69e319560.png)
第四章水稻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水稻的国民经济意义1、水稻是世界第二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我国水稻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23%,次于印度而居第二位。
单产338.5kg,总产16642万吨,占44%,均为世界第一。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我国2/3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2、稻米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略低于玉米,但稻米中易消化吸收的养分居主要禾谷类作物之首。
稻米蛋白质的生物价较高,赖氨酸含量高达4%,远高于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
3、稻米还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尤其一些名、特、优品种,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如天津小站稻,一度以产量高、米质好而驰名中外。
4、稻米还是重要的加工、酿造业的原料,稻草、稻糠等副产品可作为饲料、造纸原料和大棚保温材料及食用菌培养基(稻壳)。
二、水稻的分布及种稻条件1、分布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将全国水稻产区划分为六个稻作带,后来中国水稻研究所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六个稻作带即华南双季稻作带、华中单双季稻作带、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带、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带、华北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各稻区播种面积分布不均,91%分布在南方。
北方稻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北三个稻作带,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9%。
天津市属华北单季稻作带,本区平原面积占土地面积3/4强,有利于发展水稻。
本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稻作生长季140~200天(天津<170天),稻作期间平均气温19~23℃,≥10℃积温3500~4500℃,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总降水量400~800mm,光照条件较好,水稻生产潜力较大。
主要问题是春旱与后期低温(<17℃延迟性低温冷害)。
2、种稻条件2.1种稻的水量条件:种稻需要大量水分,水量多少是种稻的首要条件。
所谓水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稻田本身的需水量,二是天然的降水量,二者共同决定能否种稻。
水稻生长期间,叶面蒸腾、株间蒸发和地下渗漏的水量合称稻田的需水量。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https://img.taocdn.com/s3/m/01b811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d.png)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发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再生稻: 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 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所有的绿色叶片总面积,是一个比值。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强势花与弱势花: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叶片: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大小维管束组成。
分蘖节: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有效分蘖: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不完全叶片:是指从茉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
完全叶片:是指自第二片绿叶起,叶片,叶鞘清晰可见。
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最高茎蘖数期(高峰苗期) :分蘖增加到拔节后不再发生分蘖的时期拔节基部节间进行居间生长开始伸长时,出现所谓拔节。
现蕾:棉株第一果枝上出现肉眼可见(3mm长)的三角形苞片幼蕾的现象。
衣分:指百公斤子棉中皮棉占子棉的比重。
籽指:100粒棉花种子的重量。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https://img.taocdn.com/s3/m/aa203de16edb6f1afe001f00.png)
(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
直播稻 幼苗期
分蘖期
小苗移栽稻
大中苗移栽稻
幼苗期
秧田期
幼苗期 分蘖期
活棵返青期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拔节长穗期
抽穗扬花期
灌浆结实期
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
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 98.5%以上为光合作用形 成的碳水化合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所占比例 <1.5%。
产量的 90%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作用,来自非叶片 光合器官(茎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10%。
因为倒2叶伸长是与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 是同步的,倒2叶较长是大穗的标志。
(三)大库容
群体库容=穗数×穗颖花数×粒重
因此,提高产量有3个途径,即增穗、增每穗颖 花数和增粒重。
理论上,任何途径都能提高产量,但现实并非完 全如此。
(1)粒重主要受环境影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 正常年份是比较稳定的,奇异年份才有较大变动。除 非有重大栽培失误,如缺肥早衰或过肥贪青倒伏,又 如病虫为害。
千粒重
27.1 27.3 26.5 26.6 26.6
产量
683 730 733 734 789
关于颖花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过去认为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颖花量 超过一定值,结实率和粒重下降而减产,现在看来如果把颖 花量限制为一个适宜的量即宣告了产量的限度。 作为一个品种,在LAI适宜时,颖花量提高肯定有一个 限度,但这一限度值又是很难确定的。近年生产实践证明, 对一具体品种只要将LAI控制在适宜水平上,不断增加颖花 量、结实率和粒重并不会下降,但如促进颖花量增加的同时 叶面积过大,郁蔽严重、群体光合量下降或倒伏,结实率和 粒重才会下降。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
《作物栽培学水稻》课件
![《作物栽培学水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4eef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a.png)
3
稳定市场供应
水稻作为主粮之一,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 价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主粮来源
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对于保障人们的温饱需求具 有重要意义。
战略储备
在粮食储备中,稻米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能够在紧急情况下 保障人们的口粮需求。
应对气候变化
水稻种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 缓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02 水稻的栽培技术
栽培前的准备
01
02
03
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
整地
深耕细作,清除杂草和残 茬,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 保水能力。
浸种催芽
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消毒 ,然后进行催芽处理,提 高发芽率。
播种与育秧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 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 时间。
生长阶段
水稻的生长阶段包括萌发、分蘖 、拔节、抽穗和成熟等阶段,每 个阶段对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
施的要求都不同。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 常生长,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 的进行。
水肥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至关 重要,水分和养分的供应要充足且 均衡,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05 水稻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
水稻的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
水稻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蛋白质
水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 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铁、锌等,对维持 人体健康有积极意义。
水稻的工业用途
酿造业
稻米经过发酵可以制成米酒、黄酒等,具有丰富的风味和营养价 值。
作物栽培学水稻
![作物栽培学水稻](https://img.taocdn.com/s3/m/93cdd91487c24028915fc372.png)
(2)早、中稻和晚稻
• 早、中、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 • 早、中稻对光 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 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 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 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 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 形成的变异型。 • 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自然灾害较少,病虫害较轻。 •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水源不足,低温冷害 频繁,使水稻产量高而不稳。成熟率低 是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 子,与北方春季升温慢而秋季降温快有 关,也与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有关。就异尤为明显,是减 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抗寒性强、灌浆 速度快和成熟率高是北方尤其是东北和 西北寒冷稻区的重要育种目标。
2、幼苗期需要的条件
• 水分 种子贮藏的安全水分为14.5%(20-25℃时),当 种子吸水达风干重的23%时即可发芽,但达25%时(饱和 吸水量)发芽整齐。种子吸水与温度关系最密切,恒温 条件下30℃需40小时,20℃需60小时,10℃需90小时各 达发芽水分。7-32℃范围内籼稻比粳稻吸水快。直播 时,田间持水量达60%-70%发芽出苗顺利。 • 温度 发芽最低温度粳稻为10℃,籼稻12℃,适温28- 32℃,最高温度40-42℃。热带某些品种最低温度达15 -17℃,而北方粳稻某些品种在7-8℃时即可发芽。出 苗及幼苗生长最低温比发芽高2℃,16℃以上可顺利出 苗。幼苗期能抵抗一定低温,第1叶前可耐-2-4℃,2 -3叶时耐-2-0℃,3叶后耐l-3℃。长期处于15℃以 下的温度,叶片易黄化,籼稻品种特别是杂交籼稻对低 温更敏感。
第二节
水稻的生物学基础
一、种子与幼苗生长
(一)种 子 水稻的种子 (稻谷)是由小穗发育而 来的,真正的种子是由 受精子房发育成的具有 繁殖力的果实(颖果)。 外面包被的部分为谷壳。 果实俗称籽粒或糙米, 由果皮、种皮、胚乳与 胚组成
《作物栽培学》水稻教案
![《作物栽培学》水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3b86e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e.png)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植物生产原理任课教师第三章水稻局部打算学时8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稻生产的意义及水稻的起源、分布与类型的必要性;2、把握水稻栽培的生物学根底;3、了解和把握水稻的栽培技术。
重点:学习水稻的类型、水稻的生育特性、水稻育秧及稻田治理技术难点:水稻的生育特性思考题:1.河南省水稻生育特点?2.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是世界其次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
全国约有2/3 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二〕水稻生产重要的缘由1、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浇灌、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整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水层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发生。
2、稻米的品质好,是人们宠爱的粮食之一。
稻米的淀粉粒最小〔3-10μm〕、小麦30-45μm、玉米35μm,蛋白质虽少〔7.3%〕,但是易被人吸取的Pr成份较多。
3、水稻副产品综合利用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Pr、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
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
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水稻的分布与生产概况〔一〕世界分布水稻在世界上的分布格外广泛,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生产,其中90%的水稻集中在亚洲,美洲次之。
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印尼,但是中国稻谷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1、生产概况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
水稻总产量世界第一,我国局部省〔市〕水稻面积及产量〔1993〕省〔市〕全国湖南四川江西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总产〔万吨〕3615 464 267 353 220 304 358 261 141 面积〔万亩〕43942 5665 3120 4840 3166 3141 3351 3248 1545 单产〔Kg/亩〕415 409 428 365 349 485 535 402 457面积最大的省〔市〕依次是湖南、四川、江西;均在4000 万亩以上。
水稻栽培学简述
![水稻栽培学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9dc5f2964bcf84b8d57bbf.png)
1.4根、茎、叶的生长
1.4.1 根
水稻的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
种子根仅1条,种子萌发时由胚根向下延伸形成 垂直向下生长。
不定根是其节上发生的根,也称节根或冠根,包括胚轴上的芽鞘节、 不完全叶节和完全叶节上发生的根。
水稻栽培学 及水稻育苗技术简述
种稻条件
水稻具有好湿喜温的特性。
种稻首先要有水量和温度 两个条件。
水量多少,决定能否种稻 和种植的比重;
温度高低,决定稻作栽培 制度及品种类型。
种稻的水量条件
叶面蒸腾+株间蒸发+地下渗漏=稻田的需水量 前两者又合称为稻田的腾发量。 需水量中的渗漏量可以通过耕作条件来改变。 能否种稻主要决定于稻田腾发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这两者的比值
分 蘖 的 生 长
稻茎基部分蘖节上各节叶腋均有1个腋芽,适宜条件下长成分蘖,一般伸长茎的节上不长分蘖。 水稻胚芽鞘一般无分蘖不完全叶极少发生分蘖,自第1叶起遵循n-3的蘖叶同伸规律发生分蘖。
叶的生长
稻叶的生长为五个时期: 即叶原基分化期 伸长生长期 原生质充实期 功能期 衰老期。
当第一片完全叶抽出前后,从芽鞘上长出5条不定根,这些根粗壮短 白,形似鸡爪,故称作“鸡爪根”。以后随着叶龄增长,在不完全叶 和第一、二叶的叶节上相应长出不定根。在2~3叶期,从不完全叶上 又长出8~9条不定根。越往上的地下节,发出的不定根数越多。当第 一批次生根出生并下扎时,称为扶针扎根期,是育壮秧的第一个重要 时期。
发芽及幼苗生长需要的条件
粳稻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籼稻12℃,适温 28~32℃,最高温度40~42℃。
稻种在适温条件下发芽整齐,各地品种最适温度 相差不大,但最高温度差异明显,热带某些品种 最低温度达15~17℃,而北方粳稻某些品种在 7~8℃时即可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最低温比发 芽高2℃,16℃以上可顺利出苗。幼苗期能抵抗 一定低温,但其能力随叶龄增加而降低。长期处 于15℃以下的温度,叶片易黄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栽培稻的起源
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的差异
浙江省晚稻多为粳稻,早稻多为籼稻
籼为基本型
短的不
1. 感温性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鉴定,一般在不同温度下种植, 以高温出穗促进率表示。高温出穗促进率大者 为感温性强,反之则感温性弱。
高温出穗促进率(%)=(低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高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低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100
四、我国水稻科学的发展
(一)背景与发展趋势
20世纪初,稻作面积仅1400万公顷,至40年代末,增加至 2500万公顷,以单季稻为主,产量仅1—1.5吨/公顷; 1949年至2001年,面积从2571万公顷增加至2882万公顷,增 长11.2%;单产从1.89吨/公顷增加至6.16吨/公顷,增长226%; 总产从4864万吨增加至17758万吨,增长265%。
(二)目标、任务与内容
目标与任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质;每公顷6吨提高至8 吨,品质符合市场要求。 内容:分三步走。至2015-2017年,集成与推广实用技术,达 到单产7吨,初步改善稻米品质现状;至2025年前后,加强技 术创新,产量达到8吨,基本实现稻米优质化;第三步,单产 稳定在8吨以上,全面实现稻米优质化。
2. 感光性
水稻品种感光性的鉴定,一般在温度相同(似)的条件下 进行不同日照长度处理,以短日照出穗促进率表示品种的感 光性,促进率大者感光性强,反之则弱。
短日照出生穗促进率(%)=(长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短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长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100 早稻感光性较弱,晚稻较强,中稻介于两者之间。
水稻栽培学
第一节 概述
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水稻生产概况 我国水稻分区 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 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5%-26%; 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的近50%。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南自热带18 9‘N的海南省崖县,北至53 29’N的黑龙江漠河;东 至台湾,西达新疆;低自东南沿海的潮田,高至海拔2710m(云 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的西南高原,都有水稻栽培。 ✓中国水稻区划最初由丁颖先生(1957)等提出,分个6个稻作 带(指导生产与科研);1988年,中国水稻所根据各地自然生态 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类型等综合分析的结 果,将全国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
2、水稻是高产作物
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 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高产潜力; 全球高产纪录逾每公顷15吨; 经济系数高,干物质积累大
3. 水稻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深水稻、旱稻 分布广 耐酸、盐等(淹水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稻 的 类 型
4、稻米营养价值较高
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 稻米含粗纤维少,淀粉粒 小,易于消化,各种营养 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 都较高,特别适合人体需 求。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 稻属(oryza)植 物; ✓目前全球稻属植物已知有20多个种,栽培种只有2个,即普遍 栽培稻(Oryza sativa) 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na); ✓普通栽培稻全球分布,占栽培稻面积的99%以上,非洲栽培稻 仅分布于西非,丰产性差,但耐瘠性强。
湖南省种植面积最大,达6300-6500万亩; 黑龙江发展最快,十年内增加了4000万亩; 江苏省单产最高;
3. 浙江省水稻生产情况
种植历史悠久,7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素有“鱼米之乡” 之称,稻米是城乡居民的主食。 上世纪80年代初水稻播种面积曾达3700万亩以上,稻谷总产 达15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0%以上, 稻谷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 90年代以后,浙江省开始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持 续下降,总产随之减少。2010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约1410万亩, 其中早稻167万亩,单产415公斤/亩.
15-
与移栽的关系
构成了
b.节间伸长和各器官伸长的关系
叶、蘖、根都从节上长出。它们的分化、伸长与节生长同 时进行。 n叶出现时,(n-1)叶的叶鞘开始伸长,(n-2)至(n-3)节间 开始伸长,(n-3)节发根,(n-3)节位出现分蘖。 节间伸长与穗分化的关系:节间伸长(拔节)与穗分化的先 后,因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取决于主茎伸 长节间数的多少。按拔节与幼穗分化的先后,可分为重叠 型、衔接型和分离型。
5、水稻综合利用广
米糠是家畜的精饲料,可用于酿酒及医学、化工等; 稻草可用于造纸、编织,以及有机肥(硅酸肥)。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一)全球生产概况
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第二,产量占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31%; 亚洲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的近90%,水稻产量占全球水稻产量的91%。 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泰国5国水稻播种面积均在1000万 hm2以上。印度是全球播种面积最多的国家,水稻播种面积占全球总播种面 积的29.5%左右。 澳大利亚是水稻单产最高的国家,其后依次为埃及、韩国、美国、日本、 中国。澳大利亚、埃及单产每公顷在9t以上,其他4国每公顷6~7t。印度单产 量不到3t/hm2; 泰国单产只有2.3t/hm2,总产在2500万t左右,但米质优良,在世界贸易
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常年比例在30%以上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1、总体情况
单产增加快:由60年前的不足2吨/公顷增加至2010年的6.42吨/ 公顷; 种植面积波动大:最高达3.3亿公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减少至 2.7亿公顷; 主产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东北地区种植面积显著增加,长江 流域减少明显
2. 各省区水稻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