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竞赛_函数【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校本教材【全套共30讲】(原创Word版,含答案,278页)
![高中数学竞赛校本教材【全套共30讲】(原创Word版,含答案,278页)](https://img.taocdn.com/s3/m/aed01bc84693daef5ef73db0.png)
高中数学竞赛校本教材目录§1数学方法选讲(1) (1)§2数学方法选讲(2) (11)§3集合 (22)§4函数的性质 (30)§5二次函数(1) (41)§6二次函数(2) (55)§7指、对数函数,幂函数 (63)§8函数方程 (73)§9三角恒等式与三角不等式 (76)§10向量与向量方法 (85)§11数列 (95)§12递推数列 (102)§13数学归纳法 (105)§14不等式的证明 (111)§15不等式的应用 (122)§16排列,组合 (130)§17二项式定理与多项式 (134)§18直线和圆,圆锥曲线 (143)§19立体图形,空间向量 (161)§20平面几何证明 (173)§21平面几何名定理 (180)§22几何变换 (186)§23抽屉原理 (194)§24容斥原理 (205)§25奇数偶数 (214)§26整除 (222)§27同余 (230)§28高斯函数 (238)§29覆盖 (245)§29涂色问题 (256)§30组合数学选讲 (265)§1数学方法选讲(1)同学们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或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书上的例题或老师讲解的例题他都能听懂,但一遇到没有见过面的问题就不知从何处入手。
看来,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在竞赛中有所作为,首先得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讲解一、从简单情况考虑华罗庚先生曾经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从简单情况考虑,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一种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讲义 第二章 函数A (超级详细)
![高中数学讲义 第二章 函数A (超级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c578f331f524ccbff12184fd.png)
分析:运用配方法,逆求法,换元法等方法求函数值域.
(1) 解: y x2 4x 2 (x 2)2 2 , x [0,3) ,函数的值域为[2, 2] ;
(2)
解法一:由
y
x2 x2 1
1
x
1 2
1
,
0
1 x2 1
1 ,则 1
1 x2 1
0
, 0
y
1,故函
数值域为[0,1) .
解法二:由
求函数的值域应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
第 3页 【辅导专用】共 16页
【反馈演练】
1.函数 f(x)= 1 2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0_]___.
2.函数
f
(x)
1 log 2 (x 2
4x
3)
的定义域为___(_1_, _2_)___(_2_, _3_)___.
3.
函数
y
1 1 x2
它的值域也就确定,故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只需判断它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相同即可.
例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y 1 x 2 1 ; 2 x
② f (x)
x
;
log 1 (2 x)
2
解:(1)①
2 由题意得:
x
0, 解得 x 1且 x
2 或 x
1且 x
2,
x2 1 0,
1.设有函数组:① y x ,y
x2 ;② y x ,y 3 x3 ;③ y
x ,y
x x
;④
y
1 1
(x 0),
,
(x 0),
y x ;⑤ y lg x 1 , y lg x .其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有___②④⑤___.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9f86549b307e87101f696e3.png)
几个初等函数的性质一、基础知识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形如y =a x (a >0, a ≠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定义域为R ,值域为(0,+∞),当0<a <1时,y =a x 是减函数,当a >1时,y =a x 为增函数,它的图象恒过定点(0,1)。
2.分数指数幂:n m n mn nn m nm nnaa a aa a a a1,1,,1====--。
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形如y =log a x (a >0, a ≠1)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其定义域为(0,+∞),值域为R ,图象过定点(1,0)。
当0<a <1,y =log a x 为减函数,当a >1时,y =log a x 为增函数。
4.对数的性质(M>0, N >0);1)a x=M ⇔x =log a M(a >0, a ≠1); 2)log a (M N )= log a M+ log a N ;3)log a (NM)= log a M- log a N ;4)log a M n =n log a M ;, 5)log a n M =n 1log a M ;6)a loga M =M; 7) log a b =a b c c log log (a ,b ,c >0, a , c ≠1).5. 函数y =x +xa(a >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和[)+∞,a ,单调递减区间为[),a -和(]a ,0。
(请读者自己用定义证明)6.连续函数的性质:若a <b , f (x )在[a , b ]上连续,且f (a )·f (b )<0,则f (x )=0在(a ,b )上至少有一个实根。
二、方法与例题 1.构造函数解题。
例1 已知a , b , c ∈(-1, 1),求证:ab +bc +ca +1>0. 【证明】 设f (x )=(b +c )x +bc +1 (x ∈(-1, 1)),则f (x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
2020年上海新高一新教材数学讲义-专题14 函数(学生版)
![2020年上海新高一新教材数学讲义-专题14 函数(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1150c402768e9951e738d6.png)
专题14 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知识梳理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定义:定义一:如果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在某个范围D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记作()y f x =,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D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定义二: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一个对应关系f :A B →,使A 中每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对应关系f :A B →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y f x =,其中x A ∈,y B ∈,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C 叫做函数的值域.(一般有C B ⊆)注意:1、函数定义中要求对定义域中的任何一个x ,在值域中有且只有一个y 值和它对应;但并不要求对于值域中的每一个y 也只能有一个x 和它相对应,即函数的对应法则可以是1对1,也可以多对1,但不可以1对多(即定义域中一个x 对应值域中一个以上的y ). 2、定义域与值域都必须是非空数集.3、定义域的表示方法有:集合表示法、区间表示法 2.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 、 值域 和 对应关系 .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3.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 定义域 和 对应关系 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注:若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相同,是否为相等函数?(不一定。
如果函数y x =和1y x =+,其定义域与值域完全相同,但不是相等函数,看两个函数是否相等,关键是看定义域和对应关系) 4.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 解析法 、 图象法 、 列表法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主要包含: 配凑法 、 待定系数法 、 换元法 、 赋值法(方程组法) . 5.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 f x x A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 定义域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 值域 .(1)函数的定义域包含三种形式:①自然型:指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如: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对数函数的真数为正数,等等);①限制型:指命题的条件或人为对自变量x 的限制,这是函数学习中重点,往往也是难点,因为有时这种限制比较隐蔽,容易犯错误;①实际型:解决函数的综合问题与应用问题时,应认真考察自变量x 的实际意义。
高中数学竞赛题:函数迭代含详解
![高中数学竞赛题:函数迭代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c1fdad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f.png)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训练:函数迭代一、单选题1.设1()f x =对任意自然数n ,定义11()(())n n f x f f x +=.则1993()f x 的解析式为()AB C D 2.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02=f ,对任意x R ∈,都有()()()42f x f x f +=+成立.则()1998=f .()A .3996B .1998C .1997D .03.已知函数()f x 在(0,)+∞上有定义且为增函数,并满足1()(())1f x f f x x⋅+=.则(1)f =()A .1B .0C .12+D .124.已知()11xf x x+-=,记()()1f x f x =,()()()()11,2,k k f x f f x k +== ,则()2007f x =()A .11x x+-B .11x x -+C .xD .1x-5.已知对每一对实数x 、y ,函数f 满足()()()1f x f y f x y xy +=+--.若()11f =,则满足()()f n n n Z =∈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多个6.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x R ∈都有()()()10 5 f x f x f x +=+-.若()50f =,则()2005f 的值为().A .2000B .2005C .2008D .07.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对于下列四个命题:(1)若()f x 为奇函数,则()()f f x 也为奇函数;(2)若()f x 为周期函数,则()()f f x 也为周期函数;(3)若()f x 为单调递减函数,则()()f f x 为单调递增函数;(4)若方程()()f f x x =有实根,则方程()f x x =也有实根,其中,正确的命题共有个()A .1B .2C .3D .48.设()1211x f x x -=+,对2n ≥,定义()()()11n n f x f f x -=.若()2912x f x x +=-,则()2009 f x =______.9.设()()211xf x eg x ln x -=,=(+).则不等式()()()()1f g x g f x -的解集为_______.10.已知()[]12,0,1f x x x =-∈,那么方程()()()12f f f x x =的解的个数是_________.11.已知函数()f x 满足()()()3,1000;=+5,<1000.x x f x f f x x -≥⎧⎪⎨⎪⎩则()84f =________.12.设函数()f x 定义在R 上,对任意x R ∈,()110062f x +=+()310054f -=.则()2013f =___________.13.设定义在整数集上的函数f ,满足()()14,2000,n 19,2000.n n f f f n n -≥⎧⎪=⎨⎡⎤+<⎪⎣⎦⎩则()1989f =_____.14.设函数()f n 定义在正整数集上,对于任一正整数n ,有()()43f f n n =+,且对任意非负整数k ,有()1221k k f +=+.则()2303f =__________.15.设f(x)为定义在整数集上的函数,满足条件(1)()11f =,()20f =;(2)对任意的x 、y 均有()()()()()11f x y f x f y f x f y +=-+-则()2015f =______.三、解答题16.已知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若方程()f x x =无实根,求证:方程()()f f x x =也无实根.17.已知()f x 是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02f =,对任意x R ∈,有()()5254f x f x +=--,①()()3256f x f x -=-②,求()2012f 的值.18.对任意正整数m ,n ,定义函数(,)f m n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1,1)1f =;②(1,)(,)2()f m n f m n m n +=++;③(,1)(,)2(1)f m n f m n m n +=++-.(1)求(3,1)f 和(1,3)f 的值;(2)求(,)f m n 的解析式.参考答案:1.C【详解】n=1时,()1f x =假设n k =时,()k f x =则1n k =+时,()1k f x +==所以()1993f x 故答案为C2.D【详解】令2x =-,则有()()()224f f f =-+,即()()()224.f f f +=()()()()42204f f f x f x ∴==⇒+=,即()f x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199********.f f f ∴=⨯+==3.D【详解】设()1f a =,1x =.由已知函数等式得()()()1111f f f +=,()11af a +=,()11f a a+=.设1x a =+,有()()11111f a f f a a ⎛⎫+++= ⎪+⎝⎭,11111f a a a ⎛⎫+= ⎪+⎝⎭,()11 11f a f a a ⎛⎫+== ⎪+⎝⎭.由()f x 是增函数,则有1111a a+=+,解得a=当()112f =时,有()()11111a f f a a <=<+=<矛盾,所以()112f =.选D.4.B【详解】()111x f x x +=-,()()1223121111, 111f f x f x f x f x f x ++-==-==--+,()34311f f x x f +==-据此,()4111n xf x x++=-,()()424311, 1n n x f x f x x x ++-=-=+,()4n f x x=因2007为4n+3型,故选B.5.B【详解】令1y =得()()()111f x f f x x +=+--,即()()12f x f x x +=++.令0x =得()()102f f =+.由()11f =知()01f =-.当n N +∈时,()()()()()()()113101012nnk k n n f n f k f k f k f ==+⎡⎤=--+=++=-⎣⎦∑∑.同理,()()312n n f n -+-=--.所以,()()312n n f n +=-,n Z ∈.令()f n n =,解得2n =-或1n =.6.D【详解】由题意得()()()()5105fx f x f x -+=-+,所以,()()()101515f x f x f x +=-=--从而,()()()2550f x f x f x =--=-故()f x 是以50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因此,()()()20055040550f f f =⨯+==.7.C【详解】若()f x )为奇函数,则()()()()()()f f x f f x f f x -=-=-.故()()f f x 也为奇函数.因此,命题(1)正确.若()f x 为周期函数,设T 为()f x 的一个周期,则()()()()f f x T f f x +=.故()()f f x 也为周期函数,因此,命题(2)正确.若()f x 为单调递减函数,则对任何x y <,由:()()()()()()f x f y f f x f f y >=<.故()()f f x 为单调递增函数,因此,命题(3)正确.但命题(4)不正确例如,取:()2,011,0;0, 1.x x f x x x ⎧=≠⎪==⎨⎪=⎩或;则()()4,010,0;1, 1.x x f f x x x ⎧+≠⎪==⎨⎪=⎩或;.故方程()()f f x x =有01、两个实根,但0x ≠或1时,()2f x x x =+>,而()()01,10f f ==,知方程()f x x =没有实根.8.12xx+-【详解】因为()3012x x f x f x +⎛⎫== ⎪-⎝⎭,所以,()()311f x f x =.而2009306629=⨯+,于是,()()20092912xf x f x x+==-.故答案为12xx +-9.(]1,1-【详解】注意到()()()()2f g x g f x x -=.故()()()()2f g x g f x x -=.又定义域为()1,-+∞,从而,不等式的解集为(]1,1-.10.8【详解】∵()12f x x =-112,0,2121,,12x x x x ⎧⎡⎤-∈⎪⎢⎥⎪⎣⎦=⎨⎡⎤⎪-∈⎢⎥⎪⎣⎦⎩即()f x 有关于x 的两个一次表达式.同理,()()f f x 有关于()f x 的两个一次表达式,而每个()f x 有关于x 的两个表达式,以所()()f f x 有关于x 的四个一次表达式.同理,()()()f f f x 有关于x 的八个不同的一次表达式,因此,所求方程解的个数是8.11.997【详解】记()()()()()n n f x f f f x个.则()()()()()1848489999f f f f === ()()()()()()18518418310041001998f ff===()()()()()()18418318210031000997f f f===()()()()()()18318218310029991004f f f ===()()()()()()18218118210019981003f ff===()()()18110001000997f f ==== .因此,()84997f =.12.12+【详解】由题意知()112f =+12=+()13100724f ==,()()1120131007100622f f =+==.13.()19891990f =【详解】(1989)[(2008)](1994)[(2013)](1999)[(2018)](2004)1990f f f f f f f f f f =======14.4607【详解】注意到23432303343434342=+⨯+⨯+⨯+⨯.而()()()()()4343f n f f f n f n +==+,则()()2332303343434342f f =++⨯+⨯+⨯=…()()()234323444433434343423434343421230342124607f =+⨯+⨯+⨯+=+⨯+⨯+⨯++=++-=15.1±【详解】在条件(2)中令0x =,则()()()()()011f y f f y f f y =-+,由()11f =,知()()010f f y -=.在上式中令0y =,则()()()01000f f f =⇒=.在条件(2)分别令1,1,2x =-得()()()()()1110f y f f y f f y +=-+()1f y =-,()()()()()1112f y f f y f f y -=--+()()()()1111f f y f f y =--=-+,()()()()()2211f y f f y f f y +=-+-()()1f f y =-,由()()()111f y f f y -=-+()()()12f y f f y =-+()()()21f y f f y ⇒=-()11f ⇒-=±.若()11f -=,则()()2f y f y +=,由条件(1)知()1,0,x f x x ⎧=⎨⎩为奇数为偶数,经检验,f 满足条件故()20151f =.若()11f -=-,则()()2f y f y +=-()()()01x 141,14x f x mod x mod ⎧⎪=≡⎨⎪-≡-⎩,为偶数,,经检验,f 满足条件故()20151f =-.综上,()20151f =±.16.见解析【详解】将函数式()()20f x ax bx c a =++≠代入方程()f x x =,移项后,得()210ax b x c +-+=()0a ≠.已知这个方程无实根,所以它的判别式为负,即()21140b ac ∆=--<.进而,由()()()()()2f f x a f x bf x c =++,将()f x 的表达式代入方程()()f f x x =,得()()222a ax bx cb ax bxc c x++++++=()0a ≠.变形,得()()222220a ax bx c x ax b ax bx c x bx c x ⎡⎤⎡⎤++-++++-++-=⎣⎦⎣⎦,提公因式,得()()22110ax b x c a ax bx c x b ⎡⎤⎡⎤+-++++++=⎣⎦⎣⎦,即()()()22110f x x a x a b x ac b ⎡⎤⎡⎤-+++++=⎣⎦⎣⎦.由条件知方程()0f x x -=无实根,所以,上面这个四次方程()()22110a x a b x ac b +++++=与有相同的实根.所得辅助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2222221411444a b a ac b a b b ac ⎡⎤∆=+-++=+---⎣⎦()()()22221144440a b ac a a ⎡⎤=---=∆-<⋅-<⎣⎦,所以,这个辅助二次方程无实根,进而推出原四次方程()()f f x x =无实根.17.2【详解】在式①中取()1322x y y R =-∈,得()()212f y f y +=-.在式②中取()1233x y y R =+∈,得()()12f y f y =-,于是,()()2f y f y +=,即()f x 是一个周期为2的函数,故()()()201221006002f f f =⨯+==.18.(1)(3,1)11f =,(1,3)7f =(2)22(,)231f m n m mn n m n =++--+【分析】(1)由已知关系式直接推得即可;(2)由(1,1),(1,2),,f f 依次推出(1,)f n ,再由(1,),(2,)f n f n ,L ,依次推出(,)f m n 即可.【详解】解:(1)因(1,)(,)2()f m n f m n m n +=++,令1m n ==代入得:(2,1)(1,1)2(11)145f f =++=+=,令2m =,1n =代入得:(3,1)(2,1)2(21)5611f f =++=+=,又(,1)(,)2(1)f m n f m n m n +=++-,令1m n ==代入得:(1,2)(1,1)2(111)123f f =++-=+=.令1m =,2n =代入得:(1,3)(1,2)2(121)347f f =++-=+=.(2)由条件②可得(2,1)(1,1)2(11)22f f -=⨯+=⨯,(3,1)(2,1)2(21)23f f -=⨯+=⨯,……(,1)(1,1)2(11)2f m f m m m --=⨯-+=⨯.将上述1m -个等式相加得:2(,1)2(23)(1,1)1f m m f m m =++⋅⋅⋅++=+-.由条件③可得:(,2)(,1)2(11)2f m f m m m -=+-=,(,3)(,2)2(21)2(1)f m f m m m -=+-=+,……(,)(,1)2(11)2(2)f m n f m n m n m n --=⨯+--=⨯+-.将上述n 1-个等式相加得:2(,)2[(1)(2)(2)]1f m n m m m m n m m =+++++⋅⋅⋅++-++-22231m m n n m 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递推关系式,注意观察规律,细心完成即可.。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函数2: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函数2:函数的图像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89300c9ad51f01dc381f103.png)
f(998)-998,f(2000)=f(998)+1002=1002+1002=2004。
当 时,值域为 ;当 时,
值域为
例4.对函数y=f(x)定义域中任一个x的值均有f(x+a)=f(a-x),
(1)求证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2)若函数f(x)对一切实数x都有f(x+2)=f(2-x),且方程f(x)=0恰好有四个不同实根,求这些实根之和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函数概念、图像对称问题以及求根问题
(1)求证g(x)是周期函数;
(2)如果f(998)=1002,求f(2000)的值。
解:本例的难度显然又有增加,主要是难以具体化。只能在抽象的层面来解决问题
(1)g(x)=f(x)-x,可得g(x+2)=f(x+2)-x-2,g(x+3)=f(x+3)-x-3,再以f(x+3)≤f(x)+3和f(x+2)≥f(x)+2代换,可得 ,① ,②由①可得g(x+4)≥f(x+2)-x-2≥f(x)+2-x-2=f(x)-x,g(x+6)≥f(x+2)-x-2≥f(x)-x。③由②可得g(x+6)≤f(x+3)-x-3≤f(x)-x,④ 由③、④知g(x+6)=f(x)-x=g(x)。
6、若f(x)满足f(a+x)+f(b-x)=c则f(x)的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
证明:设P(x,y)是图象上任一点,则y=f(x);由中点公式得P关于点 对称的点为Q(a+b-x,c-y).设t=b-x即x=b-t代入f(a+x)+f(b-x)=c得f(t)=c-f(a+b-t)即f(a+b-x) =c-f(x)=c-y,即Q在图象上。所以f(x)的图象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全套)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d8efd864998fcc22bdd10d5e.png)
高中数学竞赛资料一、高中数学竞赛大纲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不超出教育部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但在方法的要求上有所提高。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二试)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接轨,在知识方面有所扩展;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大纲之外的内容,所增加的内容是:1.平面几何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
三角形中的几个特殊点:旁心、费马点,欧拉线。
几何不等式。
几何极值问题。
几何中的变换:对称、平移、旋转。
圆的幂和根轴。
面积方法,复数方法,向量方法,解析几何方法。
2.代数周期函数,带绝对值的函数。
三角公式,三角恒等式,三角方程,三角不等式,反三角函数。
递归,递归数列及其性质,一阶、二阶线性常系数递归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数学归纳法。
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一元凸函数。
复数及其指数形式、三角形式,欧拉公式,棣莫弗定理,单位根。
多项式的除法定理、因式分解定理,多项式的相等,整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多项式的插值公式*。
n次多项式根的个数,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多项式虚根成对定理。
函数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3.初等数论同余,欧几里得除法,裴蜀定理,完全剩余类,二次剩余,不定方程和方程组,高斯函数[x],费马小定理,格点及其性质,无穷递降法,欧拉定理*,孙子定理*。
4.组合问题圆排列,有重复元素的排列与组合,组合恒等式。
组合计数,组合几何。
抽屉原理。
容斥原理。
极端原理。
图论问题。
集合的划分。
覆盖。
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注:有*号的内容加试中暂不考,但在冬令营中可能考。
二、初中数学竞赛大纲1、数整数及进位制表示法,整除性及其判定;素数和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奇数和偶数,奇偶性分析;带余除法和利用余数分类;完全平方数;因数分解的表示法,约数个数的计算;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法,无理数,实数,有理数和实数四则运算的封闭性。
高中数学竞赛系列讲座: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高中数学竞赛系列讲座: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54461940fad6195f302ba608.png)
高中数学竞赛系列讲座: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对数以及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高中代数非常重要的内容。
无论在高考及数学竞赛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熟练掌握指数对数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熟练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这一对反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其相互关系,对学习好高中函数知识,意义重大。
一、指数概念与对数概念:指数的概念是由乘方概念推广而来的。
相同因数相乘a·a……a(n个)=a n导出乘方,这里的n为正整数。
从初中开始,首先将n推广为全体整数;然后把乘方、开方统一起来,推广为有理指数;最后,在实数范围内建立起指数概念。
欧拉指出:“对数源出于指数”。
一般地,如果a(a>0,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a b=N,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a b=N与b=logaN是一对等价的式子,这里a是给定的不等于1的正常数。
当给出b求N时,是指数运算,当给出N求b时,是对数运算。
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互逆的运算。
二、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性质1.指数运算性质主要有3条:a x·a y=a x+y,(a x)y=a xy,(ab)x=a x·b x(a>0,a≠1,b>0,b≠1)2.对数运算法则(性质)也有3条:(1)loga(MN)=logaM+logaN(2)logaM/N=logaM-logaN(3)logaM n=nloga M(n∈R)(a>0,a≠1,M>0,N>0)3.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关系:X=a logax;m logan=n logam4.负数和零没有对数;1的对数是零,即loga1=0;底的对数是1,即logaa=15.对数换底公式及其推论:换底公式:logaN=logbN/logba推论1:loga m N n=(n/m)logaN推论2: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函数y=a 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高中数学智库讲义(一次、二次、三次函数)
![高中数学智库讲义(一次、二次、三次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add9508971fe910ef12df8b8.png)
题型方向 题型(逻辑)结构 代表例题 解题方法 T、 y kx b 函数的图象是 V 字型,顶点(最低点)坐标是 ( T、函数 y 2 x a 的单调增区间是 (1, ) ,求参数 a 的范围? 所以本题函数的最低点坐标是 (
y kx b 型
2
具体方法见下表: (开口向上情况)学生补足开口向下情况
x1 x2
b c ; x1 x2 a a
2
3
二 次 函 数 题 库(1)
题型方向 题型(逻辑)结构
2
解题方法 T1、观察函数解析式:二次项 x 无参,那么函数图象形状固定,由 y x 平移而来,
2
已知不等关系,求参数值
与 x 轴有 2 个交点
与 x 轴有 3 个交点
x2
a( x x1 )( x x2 )( x x3 )
当 x2 0, x1 x3 时,
与 x 轴永远也只有一个交点
x2
f ( x) ax3 bx 为奇函数
a( x x1 )( x 2 hx p)
其中: h 4hp 0
(解上面参数分式不等式先“分式分离”到平移反比例形式,然后作图解之)
4
二 次 函 数 题 库(2)
题型方 向 题型(逻辑)结构 解题方法 T1、解法一、按照闭区间上函数最值问题思路分类讨论:建立参数 a 的不等式组:
a a 1 (对称轴在右) a a 1 (对称轴在左) 2 2 2 T1、 f ( x) x ax 2 ,当x [1, ]时,f ( x) a 恒成 ① 2 ② 2 f ( x) min f (1) a f ( x) f ( a ) a min 2 立,求参数 a范围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精讲6二次函数(含答案)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精讲6二次函数(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baa74281c758f5f71f6712.png)
6二次函数(2)二次方程问题其实质就是其相应二次函数的零点(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因此,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问题,即二次方程的实根在什么区间内的问题,借助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利用形数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设f(x)=ax2+bx+c(a≠0)的二实根为x1,x2,(x1<x2),Δ=b2-4ac,且α、β(α<β)是预先给定的两个实数。
1.当两根都在区间(α,β)内,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α<x1<x2<β,对应的二次函数f (x)的图象有下列两种情形(图1)当a>0时的充要条件是:Δ>0,α<-b/2a<β,f(α)>0,f (β)>0当a<0时的充要条件是:Δ>0,α<-b/2a<β,f(α)<0,f (β)<0两种情形合并后的充要条件是:Δ>0,α<-b/2a<β,af(α)>0,af (β)>0 ①2.当两根中有且仅有一根在区间(α,β)内,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α<x1<β或α<x2<β,对应的函数f(x)的图象有下列四种情形(图2)从四种情形得充要条件是:f (α)·f (β)<0 ②3.当两根都不在区间[α,β]内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1)两根分别在区间[α,β]之外的两旁时:∵x1<α<β<x2,对应的函数f(x)的图象有下列两种情形(图3):当a>0时的充要条件是:f (α)<0,f (β)<0当a>0时的充要条件是:f (α)>0,f (β)>0两种情形合并后的充要条件是:af (α)<0,af (β)<0 ③(2)两根分别在区间[α,β]之外的同旁时:∵x1<x2<α<β或α<β<x1<x2,对应函数f(x)的图象有下列四种情形(图4):当x1<x2<α时的充要条件是:Δ>0,-b/2a<α,af (α)>0 ④当β<x1<x2时的充要条件是:Δ>0,-b/2a>β,af (β)>0 ⑤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前面提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相应于一元二次函数的正值、负值区间。
高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85c267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5.png)
2011高中数学竞赛培训教材编者:全国特级教师(一)集合与容斥原理集合是一种根本数学语言、一种根本数学工具。
它不仅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而且是整个数学的根底。
对集合的理解和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高中数学起始课的水平上,而要随着数学学习的进程而不断深化,自觉使用集合语言(术语与符号)来表示各种数学名词,主动使用集合工具来表示各种数量关系。
如用集合表示空间的线面及其关系,表示平面轨迹及其关系、表示程(组)或不等式(组)的解、表示充要条件,描述排列组合,用集合的性质进展组合计数等。
一、学习集合要抓住元素这个关键例1.设A={X∣X=a2+b2,a、b∈Z},X1,X2∈A,求证:X1X2∈A。
分析:A中的元素是自然数,即由两个整数a、b的平和构成的自然数,亦即从0、1、4、9、16、25……,n2,……中任取两个(一样或不一样)数加起来得到的一个和数,此题要证明的是:两个这样的数的乘积一定还可以拆成两个自然数的平和的形式,即(a2+b2)(c2+d2)=(M)2+(N)2,M,N∈Z证明:设X1=a2+b2,X2=c2+d2,a、b、c、d∈Z.那么X1X2=(a2+b2)(c2+d2)=a2c2+b2d2+b2c2+a2d2=a2c2+2ac·bd+b2d2+b2c2-2bc·ad+a2d2=(ac+bd)2+(bc-ad)2 又a、b、c、d∈Z,故ac+bd、bc-ad∈Z,从而X1X2∈A练习:1.设两个集合S={x|x=12m+8n,m,n∈Z},T={x|x=20p+16q,p,q∈Z}.求证:S=T。
2.设M={a|a= x2-y2,x,y∈Z}.求证:〔1〕一切奇数属于M;〔2〕4k-2(k∈Z)不属于M;〔3〕M中任意两个数的积仍属于M。
3.函数f〔x〕=x2+ax+b,a,b∈R,且A={x|x=f(x)},B={x|x=f[f(x)]}.(1)求证:A B;(2)假设A={-1,3}时,求集合B.二、集合中待定元素确实定例2.集合M ={X ,XY ,lg(xy)},S ={0,∣X ∣,Y},且M =S ,那么(X +1/Y)+(X2+1/Y2)+……+(X2002+1/Y2002)的值等于( ).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求出X 和Y 的值,而X 和Y 分别是集合M 与S 中的元素。
高中数学竞赛第六章 三角函数【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第六章 三角函数【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24c618e518964bce847c19.png)
第六章 三角函数一、基础知识定义1 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得到的图形叫做角。
若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角为正角,若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角为负角,若不旋转则为零角。
角的大小是任意的。
定义2 角度制,把一周角360等分,每一等价为一度,弧度制:把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
360度=2π弧度。
若圆心角的弧长为L ,则其弧度数的绝对值|α|=rL ,其中r 是圆的半径。
定义3 三角函数,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把角α的顶点放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在角的终边上任意取一个不同于原点的点P ,设它的坐标为(x ,y ),到原点的距离为r,则正弦函数s in α=r y ,余弦函数co s α=r x ,正切函数tan α=xy,余切函数cot α=y x ,正割函数se cα=xr,余割函数c s c α=.y r定理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tan α=αcot 1,s in α=αcsc 1,co s α=αsec 1;商数关系:tan 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乘积关系:tan α×co s α=s in α,cot α×s in α=co s α;平方关系:s in 2α+co s 2α=1, tan 2α+1=se c 2α, cot 2α+1=c s c 2α.定理2 诱导公式(Ⅰ)s in (α+π)=-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cot (π+α)=cot α;(Ⅱ)s in (-α)=-s in α, co s(-α)=co s α, tan (-α)=-tan α, cot (-α)=cot α; (Ⅲ)s in (π-α)=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cot (π-α)=-cot α; (Ⅳ)s in ⎪⎭⎫⎝⎛-απ2=co s α, co s ⎪⎭⎫⎝⎛-απ2=s in α, tan ⎪⎭⎫⎝⎛-απ2=cot α(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高中数学暑假初高衔接讲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
![高中数学暑假初高衔接讲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3a66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b.png)
练习主题函数的表示方法知识点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是表示函数的3种常用方法.列表法: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不必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自变量取某个值时,相应的函数值是多少;解析法:用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便于用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图象法:而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可以从整体上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例1、已知函数f(x),g(x)分别由下表给出:则f[g(1)]= .不等式f[g(x)]<g[f(x)]的解集是.对应练习:1、已知函数f(x),g(x)分别由如表给出:则当f[g(x)]=2时,x= .2、已知函数y=f(x),部分x与f(x)的对应关系如表:则f(f(4))=()A.-1 B.-2 C.-3 D.3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f(x)的解析式.(1)设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3;(2)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x+1)-f(x)=2x+9;(3)已知f(x)满足f(x+1)=x 2+4x+1; (4)已知f(x)满足2f(x1)+f(x)=x (x ≠0).对应练习:1、已知f(x)是二次函数,若f(0)=0,f(x+1)=f(x)+x+1,求f(x)表达式.2、已知函数f(x)满足:f(x -1)=x+2x ,求f(x)的解析式.3、已知函数f(x)满足:f(x)-2f(x1)=x ,求f(x)的解析式.知识点二:分段函数1、分段函数的概念:在定义域内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像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
例3、已知函数f(x)= ,若f(x)=5,则x的值是 .例4、已知函数f(x)= .(1)求f(f(1))的值;(2)若f(2)=2,求a的值;(3)请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值域对应练习:1、已知函数y=,若f(a)=10,则a的值是 .2、设f(x)= ,则f(5)的值为 .3、设函数f(x)= ,若f(a)>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4、已知函数f(x)=(1)求f(f((5)))的值;(2)若f(x)=4,求x的值;(3)画出f(x)的图像.巩固练习:1、设函数f(x+2)=2x+3,则f(x)的解析式为( )A .f(x)=2x+1B .f(x)=2x-1C .f(x)=2x-3D .f(x)=2x+72、列车从A 地出发直达500 km 外的B 地,途中要经过离A 地300 km 的C 地,假设列车匀速前进,5h 后从A 地到达B 地,则列车与C 地距离y (单位:km )与行驶时间t (单位:h )的函数图象为( )A. B. C. D.3、(多选)下列函数中,满足f (2x )=2f (x )的是( )A .f(x)=∣2x ∣B .f(x)=xC .f(x)=xD .f(x)=x1 4、已知函数f (x )= 则f(f(1))=( )A .0B .1C .2D .3 5、已知函数f (x )=则函数f (x )的图像是( )A .B .C .D .6、已知函数f (x )= 使函数值为5的x 的值是( )A .-2B .2或25-C .2或-2D .2或-2或25- 7、已知函数f(x1+1)=2x+3,则f(2)的值为( ) A .6 B .5 C .4 D .3 8、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9、若函数y=f (x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其表达式为 .10、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1,则f(x)的解析式为 .11、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 (2x )+f (x-1)=10x 2-7x+5,则f (f (1))= . 12、已知f(x)=使f(x)≥-1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13、若关于x 的方程x 2-2∣x ∣-3-a=0有四个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a ∈R ,f(x)=若f(f())=5,则a= .15、若f(x)满足关系式f(x)+2f(x1)=3x ,则f(x)的解析式为 . 16、已知函数F(x)=f(x)+g(x),其中f(x)是x 的正比例函数,g(x)是x 的反比例函数,F(31)=16,F(1)=8,则F(x)的解析式为 .17、已知函数f (x )=.(1)画出函数f (x )的简图(不必列表); (2)求f (f (3))的值;(3)当-4≤x <3时,求f (x )取值的集合.18、已知函数f(x)=1+2-xx ∣∣(-2<x ≤2).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函数f(x);(2)画出函数f(x)的图象,并写出函数f(x)的值域.19、“活水围网”养鱼技术具有养殖密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研究表明:“活水围网”养鱼时,某种鱼在一定的条件下,每尾鱼的平均生长速度v(单位:千克年)是养殖密度x(单位:尾/立方米)的函数. 当0<x≤4时,v的值为2千克/年;当4<x≤20时,v是x的一次函数;当x>20时,因缺氧等原因,v 的值为0千克/年.(1)当0<x≤20时,求v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当养殖密度x为多少时,鱼的年生长量(单位:千克/立方米)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20、某工厂的固定成本为4万元,该工厂每生产100台某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万元,设生产该产品x(百台),其总成本为g(x)万元,并且销售收入满足r(x)= ,假设该产品产销平衡,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规律(总成本=固定成本+生产成本,利润=收入-成本):(1)求利润f(x)的表达式;(2)工厂生产多少台产品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高中数学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概念讲义 新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册
![高中数学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概念讲义 新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63d9131ed9ad51f01df2ce.png)
3.1.1 函数的概念最新课程标准: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y=f(x)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状元随笔对函数概念的3点说明(1)当A , B为非空实数集时,符号“ f :A→B ”表示A到B的一个函数.(2)集合A中的数具有任意性,集合B中的数具有唯一性.(3)符号“f ”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知识点二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几何表示定义名称符号数轴表示{x|a≤x≤b}闭区间[a,b]{x|a<x<b}开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2.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3.无穷大的几何表示定义 符号 数轴表示{x |x ≥a } [a ,+∞) {x |x >a } (a ,+∞) {x |x ≤b } (-∞,b ] {x |x <b }(-∞,b )状元随笔 关于无穷大的2点说明 (1)“∞”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数.(2)以“-∞”或“+∞”为端点时,区间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 知识点三 同一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相同的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教材解难]1.教材P 60思考根据问题1的条件,我们不能判断列车以350 km/h 运行半小时后的情况,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显然,其原因是没有关注到t 的变化范围.2.教材P 63思考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定义域为{x |x ≠0},对应关系为“倒数的k 倍”,值域为{y |y ≠0}.反比例函数用函数定义叙述为:对于非空数集A ={x |x ≠0}中的任意一个x 值,按照对应关系f “倒数的k (k ≠0)倍”,在集合B ={y |y ≠0}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k x和它对应,那么此时f :A →B 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x )=k x(k ≠0),x ∈A .3.教材P 66思考初中所学习的函数传统定义与高中的近代定义之间的异同点如下:不同点:传统定义从变量变化的角度,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近代定义,则从集合间的对应关系来刻画两个非空数集间的对应关系.相同点:两种对应关系满足的条件是相同的,“变量x 的每一个值”以及“集合A 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唯一一个“y 值”与之对应.[基础自测]1.下列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f 是函数的是( ) A .A ={-1,0,1},B ={0,1},f :A 中的数平方 B .A ={0,1},B ={-1,0,1},f :A 中的数开方 C .A =Z ,B =Q ,f :A 中的数取倒数D .A ={平行四边形},B =R ,f :求A 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析:对B ,集合A 中的元素1对应集合B 中的元素±1,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对C ,集合A 中的元素0取倒数没有意义,在集合B 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对D ,A 集合不是数集,故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综上,选A.答案:A 2.函数f (x )=x -1x -2的定义域为( ) A .(1,+∞) B .[1,+∞) C .[1,2) D .[1,2)∪(2,+∞) 解析:使函数f (x )=x -1x -2有意义, 则⎩⎪⎨⎪⎧x -1≥0,x -2≠0,即x ≥1,且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且x ≠2}.故选D. 答案:D3.下列各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y =x 2-9x -3与y =x +3B .y =x 2-1与y =x -1 C .y =x 0(x ≠0)与y =1(x ≠0) D .y =x +1,x ∈Z 与y =x -1,x ∈Z解析:A 中两函数定义域不同;B 中两函数值域不同;D 中两函数对应法则不同. 答案:C4.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1)⎩⎪⎨⎪⎧⎭⎪⎬⎪⎫x ⎪⎪⎪-12≤x <5=________; (2){x |x <1或2<x ≤3}=________.解析:(1)注意到包括不包括区间的端点与不等式含不含等号对应,则{x |-12≤x <5}=[-12,5). (2)注意到集合中的“或”对应区间中的“∪”,则{x |x <1或2<x ≤3}=(-∞,1)∪(2,3].答案:(1)⎣⎢⎡⎭⎪⎫-12,5 (2)(-∞,1)∪(2,3]题型一 函数的定义[经典例题]例1 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 (1)A ={1,2,3},B ={7,8,9},f (1)=f (2)=7,f (3)=8; (2)A ={1,2,3},B ={4,5,6},对应关系如图所示;(3)A =R ,B ={y |y >0},f :x →y =|x |;(4)A =Z ,B ={-1,1},n 为奇数时,f (n )=-1,n 为偶数时,f (n )=1. 【解析】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值,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因此(1)(4)中对应关系f 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2)集合A 中的元素3在集合B 中没有对应元素,且集合A 中的元素2在集合B 中有两个元素(5和6)与之对应,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3)A 中的元素0在B 中没有对应元素,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 1.从本题(1)可以看出函数f(x)的定义域是非空数集A ,但值域不一定是非空数集B ,也可以是集合B 的子集.2.判断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是否为函数,一定要以函数的概念为准则,另外也要看A 中的元素是否有意义,同时,一定要注意对特殊值的分析.方法归纳(1)判断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的方法:①A ,B 必须都是非空数集;②A 中任意一个数在B 中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注意] A 中元素无剩余,B 中元素允许有剩余.(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x ”与“有唯一确定的y ”说明函数中两变量x ,y 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跟踪训练1 (1)设M ={x |0≤x ≤2},N ={y |0≤y ≤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 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2)下列对应是否是函数? ①x →3x,x ≠0,x ∈R ;②x →y ,其中y 2=x ,x ∈R ,y ∈R . 解析:(1)图号 正误 原因① × x =2时,在N 中无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任意性② √ 同时满足任意性与唯一性③ × x =2时,对应元素y =3∉N ,不满足任意性 ④ ×x =1时,在N 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唯一性(1)①x∈[0,1]取不到[1,2]. ③y∈[0,3]超出了N∈[0,2]范围.④可取一个x 值,y 有2个对应,不符合题意.(2)①是函数.因为任取一个非零实数x ,都有唯一确定的3x与之对应,符合函数定义.②不是函数.当x =1时,y =±1,即一个非零自然数x ,对应两个y 的值,不符合函数的概念.答案:(2)①是函数②不是函数 (2)关键是否符合函数定义.题型二 求函数的定义域 [经典例题] 例2 (1)函数f (x )=x +1x -1的定义域是( ) A.[-1,1)B .[-1,1)∪(1,+∞)C .[-1,+∞)D .(1,+∞)(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y =x +2+1x 2-x -6;②y =(x -1)0|x |+x.【解析】 (1)由⎩⎪⎨⎪⎧x +1≥0,x -1≠0,解得x ≥-1,且x ≠1.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1,1)∪(1,+∞). 【答案】 (1)B(1)依据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不等式组求定义域. 【解析】(2)①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x +2≥0,x 2-x -6≠0,即⎩⎪⎨⎪⎧x ≥-2,x ≠-2且x ≠3,得x >-2且x ≠3.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2,3)∪(3,+∞). ②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x -1≠0,|x |+x ≠0,即⎩⎪⎨⎪⎧x ≠1,x >0,所以x >0且x ≠1,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0,1)∪(1,+∞). 【答案】(2)见解析(2)依据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0的0次幂没有意义,列不等式组求定义域.方法归纳求函数的定义域(1)要明确使各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函数有意义的准则一般有:①分式的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③y =x 0要求x ≠0.(2)当一个函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代数式的和、差、积、商的形式构成时,定义域是使得各式子都有意义的公共部分的集合.(3)定义域是一个集合,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若用区间表示数集,不能用“或”连接,而应该用并集符号“∪”连接.跟踪训练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 (x )=6x 2-3x +2;(2)f (x )=(x +1)|x |-x;(3)f (x )=2x +3-12-x+1x.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x 2-3x +2≠0, 即x ≠1且x ≠2,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且x ≠2}.(2)要使函数有意义,则⎩⎪⎨⎪⎧x +1≠0,|x |-x >0,解得x <0且x ≠-1.所以定义域为(-∞,-1)∪(-1,0). (3)要使函数有意义,则⎩⎪⎨⎪⎧2x +3≥0,2-x >0,x ≠0,解得-32≤x <2,且x ≠0.故定义域为⎣⎢⎡⎭⎪⎫-32,0∪(0,2). (1)分母不为0(2)⎩⎪⎨⎪⎧偶次根式被开方数≥0(x +1)0底数不为0(3)⎩⎪⎨⎪⎧偶次根式被开方数≥0分母不为0题型三 同一函数[教材P 66例3]例3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x 是同一个函数? (1)y =(x )2;(2)u =3v 3;(3)y =x 2; (4)m =n 2n.【解析】 (1)y =(x )2=x (x ∈{x |x ≥0}),它与函数y =x (x ∈R )虽然对应关系相同,但是定义域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 =x (x ∈R )不是同一个函数.(2)u =3v 3=v (v ∈R ),它与函数y =x (x ∈R )不仅对应关系相同,而且定义域也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 =x (x ∈R )是同一个函数.(3)y =x2=|x |=⎩⎪⎨⎪⎧-x ,x <0,x ,x ≥0,它与函数y =x (x ∈R )的定义域都是实数集R ,但是当x <0时,它的对应关系与函数y =x (x ∈R )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 =x (x ∈R )不是同一个函数.(4)m =n 2n=n (n ∈{n |n ≠0}),它与函数y =x (x ∈R )的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 =x (x ∈R )不是同一个函数.教材反思判断同一函数的三个步骤和两个注意点(1)判断同一函数的三个步骤(2)两个注意点:①在化简解析式时,必须是等价变形; ②与用哪个字母表示无关.跟踪训练3 试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1)f (x )=x 2-xx,g (x )=x -1;(2)f (x )=x x ,g (x )=x x; (3)f (x )=x 2,g (x )=(x +1)2; (4)f (x )=|x |,g (x )=x 2. 解析:应关系来确定,因而只要判断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对应相同即可.题型四 求函数的值域[经典例题] 例4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4x ,x ∈(-1,3]. (2)y =2xx +1. (3)y =x 2-4x +5,x ∈{1,2,3}. (4)y =x 2-4x +5.【解析】 (1)因为-1<x ≤3,所以-12≤-4x <4,所以-9≤3-4x <7, 所以函数y =3-4x ,x ∈(-1,3]的值域是[-9,7). (2)因为y =2x x +1=2(x +1)-2x +1=2-2x +1≠2, 所以函数y =2xx +1的值域为{y |y ∈R 且y ≠2}. (3)函数的定义域为{1,2,3}, 当x =1时,y =12-4×1+5=2,当x =2时,y =22-4×2+5=1,当x =3时,y =32-4×3+5=2, 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1,2},(4)因为y =x 2-4x +5=(x -2)2+1,x ∈R 时,(x -2)2+1≥1, 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1,+∞).状元随笔 (1)用不等式的性质先由x∈(-1,3]求-4x 的取值范围,再求3-4x 的取值范围即为所求.(2)先分离常数将函数解析式变形,再求值域. (3)将自变量x =1,2,3代入解析式求值,即可得值域. (4)先配方,然后根据任意实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求值域.方法归纳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法得到. (2)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法.(3)换元法:运用新元代换,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易确定的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对于f (x )=ax +b +cx +d (其中a ,b ,c ,d 为常数,且ac ≠0)型的函数常用换元法.(4)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有理分式,即将有理分式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类”的形式,便于求值域.跟踪训练4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2x +1,x ∈{1,2,3,4,5}; (2)y =x +1; (3)y =1-x21+x2;(4)y =-x 2-2x +3(-5≤x ≤-2).解析:(1)将x =1,2,3,4,5分别代入y =2x +1,计算得函数的值域为{3,5,7,9,11}. (2)因为x ≥0,所以x +1≥1, 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 (3)因为y =1-x 21+x 2=-1+21+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 , 因为x 2+1≥1,所以0<21+x 2≤2.所以y ∈(-1,1].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4)y =-x 2-2x +3=-(x +1)2+4. 因为-5≤x ≤-2, 所以-4≤x +1≤-1. 所以1≤(x +1)2≤16. 所以-12≤4-(x +1)2≤3.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3]. (3)先分离再求值域 (4)配方法求值域一、选择题1.下列各个图形中,不可能是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 )解析:对于1个x 有无数个y 与其对应,故不是y 的函数.答案:A2.函数f (x )=x +3+(2x +3)3-2x 的定义域是( )A.⎣⎢⎡⎦⎥⎤-3,32B.⎣⎢⎡⎭⎪⎫-3,-32∪⎝ ⎛⎭⎪⎫-32,32C.⎣⎢⎡⎭⎪⎫-3,32D.⎣⎢⎡⎦⎥⎤-3,-32解析:由题意得⎩⎪⎨⎪⎧x +3≥0,3-2x >0,2x +3≠0,解得-3≤x <32且x ≠-32,故选B.答案:B3.已知函数f (x )=-1,则f (2)的值为( )A .-2B .-1C .0D .不确定解析:因为函数f (x )=-1,所以不论x 取何值其函数值都等于-1,故f (2)=-1.故选B.答案:B4.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y =x +1和y =x 2-1x -1B .y =x 2和y =(x )2C .f (x )=x 2和g (x )=(x +1)2D .f (x )=(x )2x 和g (x )=x(x )2解析:只有D是相同的函数,A与B中定义域不同,C是对应法则不同.答案:D二、填空题5. 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1){x|x≥2}=________;(2){x|3<x≤4}=________;(3){x|x>1且x≠2}=________.解析:由区间表示法知:(1)[2,+∞);(2)(3,4];(3)(1,2)∪(2,+∞).答案:(1)[2,+∞)(2)(3,4] (3)(1,2)∪(2,+∞)6.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解析:由f(x)的图象可知-5≤x≤5,-2≤y≤3.答案:[-5,5] [-2,3]7.若A={x|y=x+1},B={y|y=x2+1},则A∩B=________.解析:由A={x|y=x+1},B={y|y=x2+1},得A=[-1,+∞),B=[1,+∞),∴A∩B=[1,+∞).答案:[1,+∞)三、解答题8.(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y=4-x;②y=1|x|-x;③y=5-x+x-1-1x2-9;(2)将长为a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面积y关于一边长x的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解析:(1)①4-x≥0,即x≤4,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4}.②分母|x|-x≠0, 即|x|≠x,所以x<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0}.③解不等式组⎩⎪⎨⎪⎧ 5-x ≥0,x -1≥0,x 2-9≠0,得⎩⎪⎨⎪⎧ x ≤5,x ≥1,x ≠±3.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 |1≤x ≤5,且x ≠3}.(2)设矩形一边长为x ,则另一边长为12(a -2x ), 所以y =x ·12(a -2x )=-x 2+12ax ,函数的定义域为⎩⎪⎨⎪⎧ x >012(a -2x )>0⇒0<x <a 2,定义域为⎝ ⎛⎭⎪⎫0,a 2. 9.求下列各函数的值域:(1)y =x +1,x ∈{2,3,4,5,6};(2)y =x 2-4x +6;(3)y =x +2x -1. 解析:(1)因为当x 分别取2,3,4,5,6时,y =x +1分别取3,4,5,6,7,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3,4,5,6,7}.(2)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y =x 2-4x +6=(x -2)2+2≥2,所以该函数的值域为[2,+∞).(3)设t =2x -1,则x =t 2+12,且t ≥0. 问题转化为求y =1+t 22+t (t ≥0)的值域. 因为y =1+t 22+t =12(t +1)2(t ≥0), 所以y 的取值范围为⎣⎢⎡⎭⎪⎫12,+∞. 故该函数的值域为⎣⎢⎡⎭⎪⎫12,+∞. [尖子生题库]10.(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5],求函数f (x -5)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f (x -1)的定义域是[0,3],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解析:(1)由-1≤x -5≤5,得4≤x ≤10,所以函数f (x -5)的定义域是[4,10].(2)由0≤x≤3,得-1≤x-1≤2,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2].。
高中数学竞赛教案讲义(2)二次函数与命题
![高中数学竞赛教案讲义(2)二次函数与命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8486e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0.png)
第二章 二次函数与命题一、基础知识1.二次函数:当≠a 0时,y =ax 2+bx +c 或f (x )=ax 2+bx +c 称为关于x 的二次函数,其对称轴为直线x =-ab2,另外配方可得f (x )=a (x -x 0)2+f (x 0),其中x 0=-ab 2,下同。
2 二次函数的性质:当a >0时,f (x )的图象开口向上,在区间(-∞,x 0]上随自变量x 增大函数值减小(简称递减),在[x 0, -∞)上随自变量增大函数值增大(简称递增)。
当a <0时,情况相反。
3.当a >0时,方程f (x )=0即ax 2+bx +c =0…①和不等式ax 2+bx +c >0…②及ax 2+bx +c <0…③与函数f (x )的关系如下(记△=b 2-4ac )。
1)当△>0时,方程①有两个不等实根,设x 1,x 2(x 1<x 2),不等式②和不等式③的解集分别是{x |x <x 1或x >x 2}和{x |x 1<x <x 2},二次函数f (x )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f (x )还可写成f (x )=a (x -x 1)(x -x 2). 2)当△=0时,方程①有两个相等的实根x 1=x 2=x 0=a b 2-,不等式②和不等式③的解集分别是{x |x ab2-≠}和空集∅,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唯一公共点。
3)当△<0时,方程①无解,不等式②和不等式③的解集分别是R 和∅.f (x )图象与x 轴无公共点。
当a <0时,请读者自己分析。
4.二次函数的最值:若a >0,当x =x 0时,f (x )取最小值f (x 0)=a b ac 442-,若a <0,则当x =x 0=ab2-时,f (x )取最大值f (x 0)=ab ac 442-.对于给定区间[m,n ]上的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当x 0∈[m, n ]时,f (x )在[m, n ]上的最小值为f (x 0); 当x 0<m 时。
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函数
![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db3b43d784254b35eefd343e.png)
【校本课程数学竞赛讲义】 第二章 函数§2.1 函数及其性质一、函数的基本性质:1.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1)奇函数与偶函数:奇函数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对于任意x D ∈,都有()()f x f x -=-成立;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对于任意x D ∈,都有()()f x f x -=成立。
(2) 原函数与其反函数:原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
若某一函数与其反函数表示同一函数时,那么此函数的图像就关于直线y x =对称。
(3)若函数满足()(2)f x f a x =-,则()f x 的图像就关于直线x a =对称;若函数满足()(2)f x f a x =--,则()f x 的图像就关于点(,0)a 对称。
(4) 互对称知识:函数()()y f x a y f a x =-=-与的图像关于直线x a =对称。
2.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是针对其定义域的某个子区间而言的。
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一般采用定义法、导数法或借助其他函数结合单调性的性质(如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别提示:函数(0)a y x a x=+>的图像和单调区间。
3.函数的周期性对于函数()y f x =,若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为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 T f x +=成立,则称()y f x =是周期函数,T 称为该函数的一个周期。
若在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就称其为最小正周期。
(1) 若T 是()y f x =的周期,那么()nT n Z ∈也是它的周期。
(2)若()y f x =是周期为T 的函数,则()(0)y f ax b a =+≠是周期为T a的周期函数。
(3)若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a x b ==和对称,则()y f x =是周期为2()a b -的函数。
(4) 若函数()y f x =满足()()(0)f x a f x a +=-≠,则()y f x =是周期为2a 的函数。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基本概念1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基本概念1](https://img.taocdn.com/s3/m/f728fb16227916888586d704.png)
高中数学讲义题型一:任意角与弧度制【例1】 下列各对角中终边相同的角是( )。
A2π和2()2k k ππ-+∈Z B 3π-和223C 79π-和119πD 203π和1229π【例2】 若角α、β的终边相同,则αβ-的终边在.A.x 轴的非负半轴上B.y 轴的非负半轴上C.x 轴的非正半轴上D.y 轴的非正半轴上【例3】 当角α与β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αβ-的终边在 .A.x 轴的非负半轴上B.y 轴的非负半轴上C.x 轴的非正半轴上D.y 轴的非正半轴上【例4】 时钟经过一小时,时针转过了( )。
A 6rad πB 6rad π-C12rad πD 12rad π-【例5】 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2,则两个扇形周长的比为( )A 1:2B 1:4 CD 1:8典例分析板块一.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高中数学讲义 【例6】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若两扇形面积的比是1:4,则两扇形弧长的比是1:2B 若扇形的弧长一定,则面积存在最大值C 若扇形的面积一定,则弧长存在最小D 任意角的集合可以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关系【例7】 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它的周长是4R ,则这个扇形所含弓形的面积是( )A. 21(2sin1cos1)2R -⋅ B21sin1cos12R ⋅ C212RD 2(1sin1cos1)R -⋅【例8】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1)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2)第一象限的角都是锐角; (3)小于90的角是锐角;(4)090的角是锐角。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例9】 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始边落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角855是第( )象限角。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例10】 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第一象限的角必是锐角B.锐角必是第一象限的角C.终边相同的角必相等D.第二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一象限的角【例1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P -,则与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A.2π2π3x x k k ⎧⎫=+∈⎨⎬⎩⎭Z , B.5π2π6x x k k ⎧⎫=+∈⎨⎬⎩⎭Z , C.5ππ6x x k k ⎧⎫=+∈⎨⎬⎩⎭Z ,D.2π2π3x x k k ⎧⎫=-∈⎨⎬⎩⎭Z ,【例12】 若α是第四象限角,则180α-是(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例13】 若α与β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有( )A 180αβ=+B 180αβ=-高中数学讲义C αβ=- D (21)180,k k Zαβ=++⋅∈【例14】与1840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为________,与1840-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是________。
高中数学讲义:函数的极值
![高中数学讲义:函数的极值](https://img.taocdn.com/s3/m/64037e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7.png)
函数的极值一、基础知识:1、函数极值的概念:(1)极大值: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点0x 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对0x 附近的所有的点都有()()0f x f x <,就说()0f x 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大值,记作()0y f x =极大值,其中0x 是极大值点(2)极小值: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点0x 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对0x 附近的所有的点都有()()0f x f x >,就说()0f x 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小值,记作()0y f x =极小值,其中0x 是极小值点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为极值2、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
请注意以下几点:(1)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2)函数的极值不是唯一的即一个函数在某区间上或定义域内极大值或极小值可以不止一个(3)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4)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3、极值点的作用:(1)极值点为单调区间的分界点(2)极值点是函数最值点的候选点4、费马引理:()f x 在0x x =处可导,那么0x x =为()f x 的一个极值点Þ()0'0f x =说明:①前提条件:()f x 在0x x =处可导②单向箭头:在可导的前提下,极值点Þ导数0=,但是导数0=不能推出0x x =为()f x 的一个极值点,例如:3y x =在()0,0处导数值为0,但0x =不是极值点③费马引理告诉我们,判断极值点可以通过导数来进行,但是极值点的定义与导数无关(例如:y x =在()0,0处不可导,但是0x =为函数的极小值点)5、求极值点的步骤:(1)筛选:令()'0f x =求出()'f x 的零点(此时求出的点有可能是极值点)(2)精选:判断函数通过()'f x 的零点时,其单调性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该点为极值点,否则不是极值点(3)定性:通过函数单调性判断出是极大值点还是极小值点:先增后减→极大值点,先减后增→极小值点6、在综合题分析一个函数时,可致力于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当求出单调区间时,极值点作为单调区间的分界点也自然体现出来,并且可根据单调性判断是极大值点还是极小指点,换言之,求极值的过程实质就是求函数单调区间的过程。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函数2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函数2](https://img.taocdn.com/s3/m/ae5c568e998fcc22bcd10de6.png)
【解】考查(1),f ( x )=-f (x+a) 说明“两个自变数相差a,则函数值互 为相反数”,于是相差2a时,函数值 相等:
f ( x )=-f (x+a) = f (x+2a)
∴ 等式(1)使f ( x )是周期函数, 且2a是周期;
考查(2),f ( x )=f (a-x)表明函 数f (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x a 对称,这
故选(C).
【解法2】设x∈(1,2)
则-1<x-2<0 且 f ( x ) = f (x-2),
∵ -1<x-2<0,
∴ 0<2-x<1
于是, f (2 x) log 2
1 1 (2 x)
log 2
1 x1
∵ f (x) 是奇函数,
∴ f (2-x)=-f (x-2),
∴
f ( x) log 2
2
不一定能使其为周期函数; 考查(3),f (a-x)= f (b-x)表明
自变数相差a-b时, 函数值相等, 即 f ( x ) = f (a-b+x)
∴ 等式(3)使f (x)是周期函数, 且a-b是周期.
考查(4),f (a-x) =-f (b-x)表 明自变数相差a-b时,函数值互为相 反数,于是相差2(a-b)时,函数值 相等.故(4)同(1),能使 f ( x )为 周期函数,且 2(a-b)是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函数一、基础知识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
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
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
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例如:函数y =x -11的反函数是y =1-x1(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f (x 1)<f (x 2)(f (x -)>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b ,则数集{x |a <x <b , x ∈R}叫做开区间,记作(a ,b ),集合{x |a ≤x ≤b ,x ∈R}记作闭区间[a ,b ],集合{x |a <x ≤b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b ],集合{x |a ≤x <b }记作半闭半开区间[a , b ),集合{x |x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
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5)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
例如y =x-21,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
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1.数形结合法。
例1 求方程|x -1|=x1的正根的个数.【解】 分别画出y =|x -1|和y =x1的图象,由图象可知两者有唯一交点,所以方程有一个正根。
例2 求函数f (x )=113632424+--+--x x x x x 的最大值。
【解】 f (x )=222222)0()1()3()2(-+---+-x x x x ,记点P (x , x -2),A (3,2),B(0,1),则f (x )表示动点P 到点A 和B 距离的差。
因为|P A |-|P A |≤|AB |=10)12(322=-+,当且仅当P 为AB 延长线与抛物线y =x 2的交点时等号成立。
所以f (x )m ax =.10 2.函数性质的应用。
例3 设x , y ∈R ,且满足⎪⎩⎪⎨⎧=-+--=-+-1)1(1997)1(1)1(1997)1(32y y x x ,求x +y . 【解】 设f (t )=t 3+1997t ,先证f (t )在(-∞,+∞)上递增。
事实上,若a <b ,则f (b )-f (a )=b 3-a 3+1997(b -a )=(b -a )(b 2+ba +a 2+1997)>0,所以f (t )递增。
由题设f (x -1)=-1=f (1-y ),所以x -1=1-y ,所以x +y =2.例4 奇函数f (x )在定义域(-1,1)内是减函数,又f (1-a )+f (1-a 2)<0,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f (x ) 是奇函数,所以f (1-a 2)=-f (a 2-1),由题设f (1-a )<f (a 2-1)。
又f (x )在定义域(-1,1)上递减,所以-1<1-a <a 2-1<1,解得0<a <1。
例5 设f (x )是定义在(-∞,+∞)上以2为周期的函数,对k ∈Z , 用I k 表示区间(2k -1, 2k +1],已知当x ∈I 0时,f (x )=x 2,求f (x )在I k 上的解析式。
【解】 设x ∈I k ,则2k -1<x ≤2k +1, 所以f (x -2k )=(x -2k )2.又因为f (x )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 所以当x ∈I k 时,f (x )=f (x -2k )=(x -2k )2. 例6 解方程:(3x -1)(15692++-x x )+(2x -3)(131242+-x x +1)=0. 【解】 令m=3x -1, n =2x -3,方程化为m(42+m +1)+n (42+n +1)=0. ①若m=0,则由①得n =0,但m, n 不同时为0,所以m ≠0, n ≠0.ⅰ)若m>0,则由①得n <0,设f (t )=t (42+t +1),则f (t )在(0,+∞)上是增函数。
又f (m)=f (-n ),所以m=-n ,所以3x -1+2x -3=0,所以x =.54ⅱ)若m<0,且n >0。
同理有m+n =0,x =54,但与m<0矛盾。
综上,方程有唯一实数解x =.543.配方法。
例7 求函数y =x +12+x 的值域。
【解】 y =x +12+x =21[2x +1+212+x +1]-1 =21(12+x +1)-1≥21-1=-21. 当x =-21时,y 取最小值-21,所以函数值域是[-21,+∞)。
4.换元法。
例8 求函数y =(x +1+x -1+2)(21x -+1),x ∈[0,1]的值域。
【解】令x +1+x -1=u ,因为x ∈[0,1],所以2≤u 2=2+221x -≤4,所以2≤u ≤2,所以222+≤22+u ≤2,1≤22u ≤2,所以y =22+u ,u 2∈[2+2,8]。
所以该函数值域为[2+2,8]。
5.判别式法。
例9 求函数y =434322+++-x x x x 的值域。
【解】由函数解析式得(y -1)x 2+3(y +1)x +4y -4=0. ① 当y ≠1时,①式是关于x 的方程有实根。
所以△=9(y +1)2-16(y -1)2≥0,解得71≤y ≤1. 又当y =1时,存在x =0使解析式成立, 所以函数值域为[71,7]。
6.关于反函数。
例10 若函数y =f (x )定义域、值域均为R ,且存在反函数。
若f (x )在(-∞,+ ∞)上递增,求证:y =f -1(x )在(-∞,+ ∞)上也是增函数。
【证明】设x 1<x 2, 且y 1=f -1(x 1), y 2=f -1(x 2),则x 1=f (y 1), x 2=f (y 2),若y 1≥y 2,则因为f (x )在(-∞,+ ∞)上递增,所以x 1≥x 2与假设矛盾,所以y 1<y 2。
即y =f -1(x )在(-∞,+ ∞)递增。
例11 设函数f (x )=42314++x x ,解方程:f (x )=f -1(x ).【解】 首先f (x )定义域为(-∞,-32)∪[-41,+∞);其次,设x 1, x 2是定义域内变量,且x 1<x 2<-32;231422++x x 231411++-x x =)23)(23()(51212++-x x x x >0, 所以f (x )在(-∞,-32)上递增,同理f (x )在[-41,+∞)上递增。
在方程f (x )=f -1(x )中,记f (x )=f -1(x )=y ,则y ≥0,又由f -1(x )=y 得f (y )=x ,所以x ≥0,所以x ,y ∈[-41,+∞).若x ≠y ,设x <y ,则f (x )=y <f (y )=x ,矛盾。
同理若x >y 也可得出矛盾。
所以x =y . 即f (x )=x ,化简得3x 5+2x 4-4x -1=0, 即(x -1)(3x 4+5x 3+5x 2+5x +1)=0,因为x ≥0,所以3x 4+5x 3+5x 2+5x +1>0,所以x =1. 三、基础训练题1.已知X ={-1, 0, 1}, Y ={-2, -1, 0, 1, 2},映射f :X →Y 满足:对任意的x ∈X ,它在Y 中的象f (x )使得x +f (x )为偶数,这样的映射有__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