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众所周知,英语的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然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很多人都会感觉英语的阅读过程十分枯燥乏味,难以保持兴趣,同时也会面临理解困难、掌握词汇的难题。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帮助小学生培养英语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词汇水平。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是一个探索人类思考过程的学科,其核心观点是人类的思维和情感都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和预测。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概念关系的图形,通过将概念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从而更精细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和练习一些如主题词、同义词、关键词等词汇,扩大词汇量,强化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音频听力训练,提升学生英语发音、听力、口语能力。
英语阅读,离不开对英语语音的正确认知。
如果学生对英语发音、读音的掌握不熟练,就很难在阅读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建立良好的英语听力基础,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和语法,还能帮助学生扩大英语词汇,并加深对句型结构的理解。
推荐使用收录了音频内容的英语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听力训练和跟读练习来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
精读是指对某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而泛读则是指对一些广泛性、普通性的文章,进行快速浏览。
这两种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阅读技巧训练课程,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进行精读、泛读和速读,在阅读学习中掌握好节奏,高效地实现阅读能力提高。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随着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英语阅读能力已成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学生、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本文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关注文本特征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小学生应该注重文本的特征,比如词汇、句型、结构等,以便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等策略来辨析文本特征。
二、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的重要一环。
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体验,从而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三、提升背景知识读懂英语文章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而提升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通过科学教育、书本阅读等途径来熟悉相关课题,增加阅读材料的理解深度。
启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
四、激发思维阅读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问问题、提出疑问等方式来激发思维活动,以便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整合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及时梳理阅读内容的骨干及主要信息,总结各个细节信息,梳理并组织出自己的思路,让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文章,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花一定的时间来整理困难词汇的释义来达到此个目的。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需要注意许多因素和要素的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以上几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培养更多英语阅读之才。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我们需要了解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
认知心理学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它研究的是人类的智力活动、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其研究成果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而在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其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系统性和策略性,并且这种策略性是可以被培养和提高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题,如何利用内容词汇推断生词意思,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文章中的词语等。
这些阅读策略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其二,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行为习惯对其思维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觉的阅读意识。
鼓励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英语文章,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进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英语读物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寻找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只有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够更好地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相信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入运用,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擅长英语阅读的学生,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和发展培养出更多英语人才。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语阅读能力一直被认为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能力之一。
然而,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偏重于传授语法知识和词汇量,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和认知技能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存在较大的欠缺。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理解和改善个体的认知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所面临的认知挑战,并有效地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本文将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在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心理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教育界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英语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认知心理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阅读的过程和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从而帮助教师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认知心理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探讨其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为未来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认知心理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1. 理解阅读过程:认知心理学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英语阅读的过程。
通过研究认知心理学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阅读并非简单的文字识别,而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涉及到词汇理解、语法解析、语义理解等多个方面。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外语习得的重视,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
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英语阅读的理解及记忆能力较弱,因此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
式提供信息,例如图画、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感官途
径获取信息。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图表、归纳概括等方式来整理和呈现信息,使学生更容
易理解和记忆。
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过程是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并能够在需要时进行
检索的过程。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记忆和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取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整理
和归纳,从而加深记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巩固阅读记忆的活动,例如口头朗读、写作
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认知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他们对英语阅读的热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阅读
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其中一些理论可以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借鉴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方法。
1. 语境理论(Schema Theory)
语境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的信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预教(Pre-teaching)的方法,提前向学生介绍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关的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交互理论(Interaction Theory)
交互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获得的。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话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与他人互动,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和困惑。
这样的交互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语义网络理论(Semantic Network Theory)
语义网络理论认为,人们的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储和组织的,其中的概念和单词通过联系而相互关联。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词汇和词义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词汇和概念,并将它们与原有知识进行联想和联系,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分级阅读理论(Graded Reading Theory)
分级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材料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难度进行分级,使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同时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如词汇表、翻译和注释,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课文内容,并逐步提高阅读难度。
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英语阅读诊断模型构建
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英语阅读诊断模型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教育领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评估方法往往只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个体差异,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英语阅读诊断模型。
该模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阅读过程,揭示其认知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诊断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了其在英语阅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
接着,详细描述了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英语阅读诊断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模型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实现方法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不仅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也为教育领域的认知诊断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学生的阅读过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为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该模型的应用还可以促进英语阅读教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融合,推动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发展,认知诊断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估方法,逐渐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的总体成绩,还注重分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结构和加工过程,从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为详细和深入的反馈。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这种评估方法有助于识别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障碍,为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提供依据。
在理论基础方面,认知诊断评估主要依赖于认知心理学、教育测量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认知心理学为评估提供了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解,如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构建英语阅读诊断模型提供了框架和参考。
基于阅读理解的学生能力评估体系
基于阅读理解的学生能力评估体系1. 概述本文档旨在阐述一套基于阅读理解的学生能力评估体系,该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和改进方向。
本评估体系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评价力和创新力等各个方面。
2. 评估体系构成2.1 阅读材料的选择评估体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需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历史文献等,以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体和观点。
2.2 评估工具的制定评估工具主要包括试题和评分标准。
试题需涵盖理解、分析、评价和创新等方面,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评分标准需明确各项能力的分值比重,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3 评估流程的设定评估流程主要包括学生阅读、答题和评分三个环节。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答题,评分人员则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判。
2.4 数据分析与反馈评估结束后,应对学生的答题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各方面的能力和特点。
分析结果将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帮助他们发现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 评估体系实施与改进3.1 培训与指导为确保评估体系的顺利实施,应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评估体系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同时,教师还需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2 持续改进评估体系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们应定期收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以改进评估体系的内容和操作方式。
4. 总结基于阅读理解的学生能力评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优化。
通过该评估体系,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果有任何修改或补充意见,请随时告诉我。
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
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
一、阅读认知能力体系概述
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技能和能力。
这个体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在这些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是基础,信息提取能力是核心,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级能力。
二、阅读教学方法与应用
1.针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策略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针对信息提取能力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扫读、略读、寻读等阅读技巧,提高信息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3.针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针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质疑等思维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阅读测评策略与实践
1.形式评估: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阅读题目,评估学生在各个阅读能力上的表现。
2.过程评估: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速度、阅读策略等。
3.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成果。
四、提升阅读认知能力的建议
1.增加阅读量:多阅读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培养阅读习惯:定期进行阅读,有助于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3.开展深度阅读: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学习阅读策略: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五、总结
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
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摘要:一、引言二、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构建1.阅读认知能力的定义2.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组成三、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2.注重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3.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四、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测评方法1.多元化阅读测评方式2.关注阅读理解与评价3.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的阅读测评策略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教育领域,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关注阅读内容的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方法,以期为我国阅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构建阅读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理解、记忆、分析、评价等心理过程。
构建阅读认知能力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阅读认知能力的定义:阅读认知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心理能力。
2.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组成:阅读认知能力体系包括阅读理解、阅读速度、阅读策略等多个层面,这些层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阅读认知能力体系。
三、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策略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具体策略如下:1.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2.注重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教授学生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比较等,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3.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阅读活动,提高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四、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测评方法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测评,应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测评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能力。
语文新课标评价研究: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
基于阅读认知能力体系的阅读教学与测评【摘要】基于清晰的阅读认知能力体系,指向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中小学阅读教学和测评的底线。
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文本信息—背景知识”互动理论,尝试从三个层面、七个维度来解析中小学阅读认知能力体系,并在每一维度下列举其典型阅读认知表现,以期准确表征“阅读认知”的具体情形,力避“能回答特定提问”“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等含混的表述,为阅读教学和测评提供参照。
同时为了方便理解和运用,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还给出教学实践样例和测评样例。
【关键词】阅读认知能力,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内涵解析基于清晰的阅读认知能力体系,指向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中小学阅读教学和测评的底线。
但从目前我国中小学阅读认知能力的研究情况来看,尚不能满足阅读教学和测评实践的需要,指向阅读认知能力的文本分析和教学设计还任重道远[1],阅读测评往往只能按照题型和考试大纲进行研发[2]。
鉴于此,本文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文本信息—背景知识”互动理论,尝试建构中小学阅读认知能力体系,逐一分析各阅读认知能力的内涵,并提供特定的教学样例与测评样例。
一、我国中小学阅读认知能力研究现状探析阅读认知能力要素及其内涵,一直是阅读领域绕不开的话题,学术研究、课标研制、教学实践、教学测评等层面都不断推出研究成果。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中小学阅读认知能力的研究呈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鉴于简单移植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层级。
典型的如语文考试大纲的认知层级划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这种一般的、广义的认知层级,虽然也能为我们认识阅读认知能力提供重要支持,但是不能深入阅读认知的本质,无力刻画也难以细致反映阅读认知的具体情形。
比如,阅读的“理解”层级究竟是指什么?考试大纲给出的解释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这样的解释无法描述“理解”的认知情形:是基于上下文进行推论的理解,还是结合背景知识进行推理的理解?是基于单一信息进行的理解,还是基于多个信息整合的理解?这样的解释也无法揭示阅读领域专属的认知属性,不能为具体的阅读教学和测评提供切合认知思维发展的路径。
阅读能力测评课设计理念
阅读能力测评课设计理念阅读能力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能力,也是学习的基础。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许多人的阅读能力水平不断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测评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发现不足之处,并制定有效的提高策略。
设计理念如下: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在测评课中,我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科幻、历史、冒险等,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中进行阅读。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在测评课中,我会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一些问题。
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我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给予指导。
同时,我还会教授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测评课中,我会利用计时器统计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与标准速度进行比较。
对于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速度;对于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我会教授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培养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量是阅读能力的基础。
在测评课中,我会选择一些生词较多的文章,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或利用词典查找词义。
同时,我还会开展一些词汇学习活动,如单词卡片游戏、词汇小抄等,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第五,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通过测评课,我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推荐一些较高难度的书籍,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推荐一些简单易懂的读物,并提供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我的测评课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培养阅读速度和词汇量,并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学生认知方式对于文章阅读理解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在这些研究中,认知方式的概念被定义为一个学生在处理信息时的思考方式和策略选择。
这些方式和策略并非天生,而是可以培养和改进的。
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对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评估学生们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
这些思考方式包括串联思考和平行思考。
串联思考指的是学生们在处理信息时,将其分成多个不同的步骤,逐一进行分析和理解。
而平行思考则是通过同时处理信息来寻求相关性和联系的思考方式。
在实验中,学生被随机分为两组,并被要求阅读一篇英文文章。
其中一组的学生被教授如何使用串联思考来阅读文章,而另一组的学生则被教授如何使用平行思考。
在完成阅读理解测试后,研究者对两组学生的表现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使用串联思考对文章进行阅读的学生中,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该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的信息分成更易管理的部分,并逐一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在使用平行思考时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该思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并使他们能够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对于文章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但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可能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理解策略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认知能力评估系统
认知能力评估系统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对个体认知能力的重视,认知能力评估系统逐渐成为衡量人类智力水平的重要工具。
认知能力评估系统通过对个体的思维、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水平,为个人学习、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认知能力评估系统的基本原理认知能力评估系统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构建而成的。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认知能力评估系统不仅仅关注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而是全面考察个体在多个认知领域的表现,如注意力、记忆、思维等,从而得出一个更准确、全面的认知能力水平评估。
2. 标准化:认知能力评估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可比性。
这些评估方法和工具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和标准化处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个体化:认知能力评估系统注重个体差异的考量,因此在评估过程中考虑了个体的背景信息、经验和文化因素等。
同时,评估系统还允许根据个体的特殊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性措施。
二、认知能力评估系统的应用领域认知能力评估系统的应用可涵盖广泛的领域,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1. 教育领域:认知能力评估系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科学评估学生认知能力的工具。
通过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潜能和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2. 人力资源管理:认知能力评估系统可用于人才选拔和招聘过程中,帮助企业准确评估应聘者的认知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匹配岗位需求和人才潜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和晋升中,通过定期进行认知能力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3. 临床心理学:认知能力评估系统在临床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临床心理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症状,为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认知视角下阅读疗法作用机制分析
SECRETARY’S COMPANION秘书心理人类很早就认识到阅读的心理治疗作用:在古埃及底比斯城一个图书馆的正门上方镌刻着“医治灵魂的良药”的字样;中国汉代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在近现代,真正把阅读纳入医疗卫生体系,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进行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始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1916年,美国人塞缪尔·麦克乔德·克罗色尔斯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学门诊》一文,标志着阅读疗法研究在西方的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阅读疗法这一概念传入中国,引起国内相关人士尤其是图书馆从业者的兴趣。
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国内已有数家高校图书馆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阅读治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阅读的治疗效果究竟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而治疗的作用机制是关键中的关键,不同的作用机制决定了什么样的阅读材料适合什么样的读者,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本文试以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探讨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以便在阅读治疗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地将合适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合适的读者,从而提高阅读疗效。
一、重塑希望希望的重塑和维持对任何心理治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不仅能够让求助者保持对人生的兴趣,让其他疗效因子有可能起作用,希望本身就具有治疗效果。
一本好书,可以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摆脱琐碎的情感纠葛,展现诗意的美好,使人从容面对眼前的烦恼,在苦闷的生活中重新焕发出勇气,重塑人生的希望,并以此为信念从凡俗的痛苦中超脱,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力量。
具体来说,对于有自卑情结的读者而言,其典型症状是拥有极低的自我评价,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
这个时候,读一本《射雕英雄传》,看看老实憨厚、不够聪明的郭靖如何靠着自己的正直和努力成长为一代大侠;读一本《简爱》,看看贫穷矮小、相貌平平的简爱如何不卑不亢、坚定不移地赢得自己的爱情和独立。
对于被现实打击的读者而言,其典型症状是遭受的挫折与不幸导致的绝望心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认知策略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认知策略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小学教育领域不断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重要途径之一,而对小学生来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认知策略如何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认知策略的定义和种类认知策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采用的,用以调控认知过程的策略。
它们有助于学生理解、处理和记忆阅读材料。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知策略可以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
阅读前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预测、激活前知和设立目的等,通过预测文本内容、激活已有知识和制定阅读目的来引导学生主动预测和构建文本的意义框架。
阅读中的认知策略包括判断重要信息、使用上下文线索和对文本进行概括等,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提取文章关键信息。
阅读后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回顾和总结等,通过对文本进行回顾和总结来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
二、认知策略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积极影响实践和研究表明,认知策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积极影响。
首先,认知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导学生设立明确的阅读目的、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等方式,学生的阅读动机会逐步提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其次,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学生通过使用上下文线索来推断词义,可以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通过对文本进行概括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整体理解能力。
再次,认知策略对学生的阅读记忆有促进作用。
学生运用认知策略来处理和编码阅读材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回忆文本内容。
例如,通过建立意义框架和进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和重点信息的记忆能力。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认知策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认知策略。
阅读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阅读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构建性的过程,学生通过与新知识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理论提供的指导,采用以下方法:1.1 预测与激活背景知识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根据标题、插图和前文预测文章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以激活他们的先前知识。
1.2 提供支持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推断意义,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3 教授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如预览、扫描、定位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并提高阅读效率。
二、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和与他人交流而实现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社会互动理论提供的指导,采用以下方法:2.1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分享和讨论自己的阅读体验、理解和观点。
这种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宽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
2.2 视频和讲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者邀请专家给学生做讲座。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3 交流反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困惑,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相互之间的阅读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认知理论情感认知理论认为,情感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情感体验会对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感认知理论提供的指导,采用以下方法:3.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内容作为阅读材料,或者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提升阅读能力
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提升阅读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强调,在学校教育中也都将阅读能力列入了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阅读这一技能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逐步建立起的阅读策略等。
为此,可以采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行为认知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法,它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行为和反思来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解释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法来提升阅读能力。
一、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在阅读之前,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解文章的背景、目的和内容、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培养阅读兴趣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学生预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预测文章的主旨、核心思想等,掌握文章的大致框架,然后再开始阅读。
预测文章内容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教授必要的语言技能阅读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技巧,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基础。
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授必要的语言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和巩固。
3.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前,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提高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例如,保持专注、适当调整速度、了解文章的结构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
二、阅读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阅读效果,同时,还需要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整。
1.利用猜测和推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背景、语境、词汇等线索,对未知或者不懂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猜测和推断,从而理解文章的意思。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提升阅读能力
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提升阅读能力“行为认知”教学法是一种将阅读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行为,帮助他们发展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如何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来提升阅读能力的一些重要步骤。
第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有趣的故事、引用有意思的阅读材料以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俱乐部、阅读比赛等,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第二步:教授阅读策略在使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
了解文章结构,使用上下文信息推测词义,进行思维导图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解释来教授这些策略,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操作,以帮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阅读问题。
第三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行为认知”教学法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行为。
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将问题意识引入到阅读中,并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提问。
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作者的用意和观点,以及文章中的逻辑关系。
第四步:进行有效的讨论在阅读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并从中获取不同的角度和见解。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质疑和辩论,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反思和评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反思和评估。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的策略和技巧,并评估其有效性和改进的空间。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下他们的思考和感受,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并培养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实用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有效的讨论以及推动学生反思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March 2013, Volume 3, Issue 1, PP.11-16 Design Principle of Cognition-based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Hongrong WangSchool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Email: dujiawang@AbstractThe theory of ―learning in, for, and as Assessment‖ is promoted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field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basic reading abilities, namely the basic one and the applied one,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readings. The basic one is the ability of vocabularies recognizing, retrieving, reasoning, generalizing, and abstracting of the whole materials. Synchronously a verbal efficiency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how the result of the resources the basic reading consumes when talking about readers’ final understand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ed reading ability should contain the integration and synthesizing of multi-channel resourc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high-level analyzing. Finally, a new reading experience with the help of to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provided.Keywords: Reading Ability; Cognitive-based Assessment;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王洪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提倡针对学习的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和作为学习的评估。
为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测评的认识,研究从阅读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基本阅读技能与应用型阅读技能两个分类,总结阅读理解评估的研究成果,认为基本阅读技能由词汇掌握水平、特定词汇检索、推理与概括、材料结构的抽象构成。
其中研究运用“言语效率理论”解释了基本阅读技能所占资源对最终阅读效果产生的影响。
接着提出应用型阅读技能由多份材料的整合与综合、材料批判性思考能力、深层次问题分析能力构成。
最后扼要介绍新技术给阅读能力评估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基于认知的评估;阅读能力评估;评估项目的设计引言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希望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测评的认识。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阅读理解技能测验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做出大量研究工作。
学者从文本结构与答题形式出发运用巴赫曼语言能力考核框架,发现阅读理解测试的好坏,与参与者的语言水平、文本类型和答题形式存在关联[1];计算机推理模型可让计算机自动抽取阅读题答案[2];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学者建议教师利用互动、篇章强化输入和以词汇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促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习得[3]。
综上,文本类型、答题形式、知识表征与逻辑推理、词汇等内容构成影响阅读理解能力考核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与测验技术的融合发展中,出现了“基于认知的,针对、促进和作为学习的评估”(CBAL, Cognitively Based Assessment of, for, and as Learning)一说,提倡将评估活动融入到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研究运用CBAL的基本原理,阐述CBAL阅读理解模型所需的研究基础和七个重要的测验编制原则,最后做出简要总结。
1设计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测验的七项原理Bennett和Gitomer[4]提出“针对学习、为了学习和作为学习的基于认知的评估”一说,简称CBAL评估框架。
CBAL评估框架起源于“兰德阅读理解项目调研报告”(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 Toward an R&D Program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RRSG, 2002)[5]。
RRSG的调研报告认为,英语阅读理解的三项基本要素是“读者、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
读者因素包括读者主体的认知过程、技能、策略,和读者理解阅读材料所需的背景知识;阅读材料因素包括影响英文阅读材料理解难易的语言或内容特征;阅读活动因素包括阅读目的、目标、阅读任务和其他影响阅读成效的因素。
CBAL阅读能力评估框架,则在英语阅读理解影响因素(读者、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的基础上扩展出七项原则,本节介绍对这七项原则分别其概念、原理和研究成果。
CBAL阅读能力评估框架为寻找被试对知识掌握或目标技能的掌握提供了合理可信的证据。
1.1树立真实情境下的英语阅读理解目的英语阅读理解活动中,读者的目标决定了对阅读材料主次轻重的注意力分配。
不同阅读目的必定导致不同文本处理过程和不同阅读策略。
例如,对迎考的读者就比为了娱乐的读者更注重对阅读材料的推理,更倾向于思考与推理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设计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试时,在结合真实情境,或者现实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三个维度出发:(1) 要求读者对阅读材料提供的观点提供大概的判断理由(例如,决定是否将风能作为本地区能源之一);(2) 要求读者总结阅读材料所述观点的影响因素(例如,考虑本地区风向与级数对能源的影响);(3) 要求读者创建阅读材料所述主题的最终成果(例如,创建一个本地区风能为主题的网站,阐述本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的利与弊,或提交一份本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解决方案)。
1.2测量是否掌握基本阅读技巧词汇记忆必然让阅读过程变得更流畅和更自动化。
为何低层次的阅读技能,像词汇记忆和编码,对阅读理解如此重要?Perfetti的“言语效率理论”(Verbal efficiency theory) [6]认为:读者为施展某种复杂技能,需要自己能自动处理一些基本过程,将脑力资源让位于更多高水平的处理过程。
若缺乏基本技能,则会挤占高水平处理过程的资源空间。
作为言语效率理论的扩展,Perfetti和Hart(2002)给出“词汇质量假说”(Lexical quality hypothesis, LQH) [7]。
该假说认为,词汇表征的质量取决于三个维度:拼写,发音和语义。
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否则词汇表征整体效果受到牵连,如词汇辨认的准确性和效率等。
具体说来,根据“词汇质量假说”,区分阅读技能掌握是否娴熟,还要看读者运用高质量词汇表征的频次。
娴熟的读者在检索词汇时更有效率和更准确,因为他们大部分词汇的自动化表征都早已完成,这是引导他们快速有效进行拼写、发音和语义理解的原因。
一旦词汇记忆与编码成为自动化,它将释放资源给更高水平的信息处理,如推理。
亦即,快速有效的单词鉴别能力成为文本理解的基础;除单词记忆与编码之外,也有针对流畅度的研究。
近来对文本阅读流畅度的考核,多是从阅读速度和准确程度的角度,实施标准化的阅读理解测验的,如大学英语四六级限时测验的阅读理解部分或NAEP测验[8]。
综上,基本阅读理解技巧有:熟悉词汇的自动处理,陌生单词的解码,文本阅读流畅度。
例如,在词汇要求不高的阅读理解测验中,通过限制时间考查学生对熟悉词汇的自动处理;要求学生朗读较难发音的陌生词汇,可以测知学生对偏旁部首、音节等语素的掌握情况。
这些能很好为诊断性或过程性英语阅读理解的试题命制服务。
1.3测量语段建模能力语段建模能力包括四个影响因素:(1)词汇掌握水平;(2)推理与概括;(3)判断、搜寻和检索;(4)材料结构的抽象。
(1) 词汇掌握水平。
词汇成为影响不同阅读体验一个显著因素,它构成了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Nagy 和Scott(2000) [9]认为人们阅读理解的准确度依赖于文本中已经认识的90%至95%的词汇。
当然,研究也表明通过词汇的教学干预(例如英语词汇的集中突破),可以直接提升阅读理解测验的成绩[10]。
(2) 推理与概括。
阅读材料的推理与概括能力是衡量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指标之一。
因为作者行文之时不会花大量篇幅刻意去描述概念间的关系,特别表现在指示代词的推断上。
一方面,理解水平高的读者更多的是运用推理来弥补概念认识不足,而理解水平低的读者倾向于忽略这一概念认识鸿沟,或者不注意运用推理来进行弥补不足,结果他们在诸如辨析先行词及其指示代词的情境当中遇到更多的障碍[11];另一方面,推理的难处更体现在整体或全局思考的能力。
阅读能力较低的读者在串联多个互为联系的主题上存在障碍[12],或较难进行信息整合与文章主旨的分析。
同样,通过相应的教学干预或培训,是促进理解的有效方法。
(3) 判断,搜寻和检索重要的字面信息。
材料信息推理技能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一面,但也不可忽视最基本的理解要素:字面理解能力。
概念、原理、时间、日期、姓名、地点和任务等这一类显性的材料信息,无需进行推理即可得到,在测验中学生通过回读,直接将字面理解能力转变成检索信息能力。
毫无疑问,高水平读者的信息检索要比其他人更加高效和准确。
他们不是依靠字面的整体空间感觉,或者能记住个别单词的特定空间位置,而是说,他们与其他人相比,更倾向于记住特定词汇所在语段的在全文中的前后逻辑关系。
(4) 材料结构的抽象——断句、概括和组织能力。
测量词汇、推理和字面理解技能很重要,但测量被试抽象阅读材料结构的能力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