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简介
霉菌毒素为什么被称为万病之源

霉菌毒素为什么被称为万病之源看到这个标题很多养殖户不禁要问了霉菌病毒怎么会成为万病之源呢?东东联盟老师走访山东、辽宁、江苏、安徽等省份白羽鸡市场时发现鸡大片死亡,经过研究发现养殖失败是由菌毒混合感染引起的,实际的罪魁祸首是霉菌毒素。
一、霉菌毒素现状:1960年在英国发生的10万只火鸡死亡事件,引发了科学家对霉菌毒素危害的深入研究,1961年英国科学家分离到了第一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并对它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每年因霉菌毒素的危害损失多达几十亿元,在06年之后霉菌毒素的发生更加普遍,在肉鸡、蛋(种)鸡上的危害程度和损伤达到最高。
二、霉菌毒素危害(1)在家禽临床上多见的新城疫、流感、传支菌毒混合感染80%以上是免疫失败引起的,而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经专家分析现阶段80%以上是由霉菌毒素引起的。
剖检可见鸡只胸腺、法氏囊、胰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免疫器官功能下降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所以发生新城疫、流感、传支等劣性传染病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种禽摄入霉变饲料出现产蛋下降,受精率下降,孵化率下降、严重者口腔溃疡、不食;子代生长不良,免疫抑制、发生肠道综合症等难以控制;(3)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目前霉菌毒素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造成食品污染,人食用后会发生急、慢性中毒,或致畸、致癌、致突变。
三、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1)预防措施:肉鸡饲料中添加脱霉剂百奥明拌料,连续饲喂,可有效的去除霉菌;腺胃舒饮水;保肝护肾赠料(蜂胶增料王),预防霉菌毒素对肝脏和肾脏的破坏;同时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畜禽采食量,提高生产性能。
(2)治疗措施:知道了引起的原因和病症怎么去治疗呢?治疗思路:抑霉解毒、抗菌消炎、提升免疫力、提高采食、修复肠道粘膜、激活胃肠道功能,增强肠道蠕动,提高食欲。
治疗方案:百奥明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行脱霉+西咪替丁一片拌料0.5-1斤,蜂胶增料王饮水(主要成分是蛇床子,百度可以搜到)+腺胃舒主治+青霉素5-10ppm.严重者配合VC、复合维生素B、鱼肝油辅助治疗。
霉菌毒素的经济影响

霉菌毒素的经济影响霉菌毒素是一种可以在食品、动物饲料和环境中产生的有毒化合物,通常由霉菌生长和繁殖而产生。
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对经济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霉菌毒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霉菌毒素对食品和饲料生产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会污染大量的粮食和谷物,并导致这些食品和饲料不能用于消费或饲养动物。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霉菌毒素而导致的粮食和饲料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这种巨大的损失不仅影响了食品供应链和农业产业,也间接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霉菌毒素也对畜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为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而导致畜禽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甚至死亡,这会给畜禽养殖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畜禽肉和毛皮也无法投放市场,导致养殖企业无法获得预期的销售收入。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因霉菌毒素导致的畜禽养殖业损失也是数十亿美元。
这对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除了食品和饲料产业,霉菌毒素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影响。
许多国家对进口的食品和饲料产品都有严格的限制标准,如果发现含有霉菌毒素的产品,将会被拒绝进口或者被迫销毁。
这不仅会导致出口国的食品和饲料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也可能影响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因为霉菌毒素的严重威胁,一些国家还会对其他国家采取检测和加工食品的限制措施,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给全球贸易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除了对食品、饲料和农业行业的影响,霉菌毒素还会对健康和医疗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可能导致食品中毒、肝脏损伤、免疫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进而增加医疗支出和健康管理成本。
据统计,每年因霉菌毒素导致的健康问题和医疗支出大约在数十亿美元以上。
这对国家和个人的健康支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经济影响。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采取有效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发酵和存放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它们极易产生在粮食、饲料、食品等食品中,对动物健康和发展带来重大威胁。
本文将针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主要是由于原料、存放环境和制造过程中的不卫生导致的。
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赤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1.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影响饲料的镰刀菌属(Aspergillus)霉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玉米、谷粉、糯米、糙米中。
黄曲霉素的长期食用会对猪、鸡、牛等动物的肝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严重的危害。
赤霉素是由赤霉菌( Fusarium)产生的毒素,它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燕麦等谷类作物中。
传统地,赤霉素主要导致的韧皮癌(粗毛规)病对雌性动物是有危害的。
二、饲料污染预防措施尽管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非常危险,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和保证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防控措施的关键点:1. 采购优质原料饲料生产企业应该要采购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高质量原料。
采购的原料必须被登记并经过检验批准。
同时,不能使用失效、霉变、有毒有害、不能吃的原料作为饲料原料。
2. 合理运输、存储原料的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完整性和干燥性,以防止霉菌的生长。
它必须在干燥、阴凉、不潮湿的环境下储存。
3. 空气环境和维护设备清洁卫生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应确保空气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霉菌生长的机会。
4. 审查饲料抽样检测饲料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饲料的抽样检测,以确保饲料中不含过量的霉菌毒素。
如果检测结果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扔掉超标部分或重新制作饲料。
5. 给动物隔离开药三、总结随着饲料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饲料污染导致动物群体病的概率。
因此,饲料企业应重视饲料污染问题,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质量,并保护动物的健康。
霉菌毒素名词解释

霉菌毒素名词解释介绍霉菌毒素指的是由霉菌生成的一类有毒化合物,通过食物、空气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霉菌毒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以在植物、食物、饲料等多种生物和物质中检测到。
人们对霉菌毒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了解霉菌毒素的特性、毒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霉菌毒素可以按照其化学结构、来源、毒性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类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赤霉素•A型赤霉毒素•B型赤霉毒素•G型赤霉毒素多环酮烯醇类毒素•霉菌酮•霉菌烯醇•琥珀霉素•腹泻毒素环肽霉素•空芯菌霉素•环孢菌素•真菌素形成条件霉菌毒素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水平、食物来源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霉菌毒素形成条件:1.适宜温度:霉菌多数在20-30摄氏度之间生长最活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产生毒素的能力。
2.湿度:较高湿度为霉菌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湿度超过70%时霉菌的生长速度增加。
3.食物来源:霉菌常常生长在植物性食物、坚果、大米、小麦、豆类等中。
这些食物如果保存不当或受到污染,就容易产生霉菌毒素。
4.缺氧环境:霉菌在缺氧环境下可以生长,而氧气水平较高时能够抑制霉菌的生长。
检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人们的健康,对霉菌毒素的监测和检测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器可以利用生物分子与特定物质的相互作用来检测霉菌毒素。
它有许多优点,如高度选择性、高灵敏度、简便易行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基于溶剂流动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和检测霉菌毒素。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GC)是一种基于气体载流相的分析方法,它可以检测霉菌毒素中的有机化合物。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一种使用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来检测霉菌毒素的技术。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霉菌毒素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生物毒素总结

生物毒素总结1. 引言生物毒素是由某些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归类为毒菌素、毒藻素和毒虫素等。
这些毒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生物毒素进行总结和介绍。
2. 毒菌素2.1 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它们广泛存在于食物、饲料和环境中。
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毒素在人体内有潜在的致癌、免疫抑制和神经毒性等危害。
2.2 蘑菇毒素蘑菇毒素是一类由某些毒性蘑菇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分为神经毒素、肝毒素和肾毒素等不同类型。
食用了含有蘑菇毒素的蘑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3. 毒藻素3.1 赤潮毒素赤潮毒素是一类由藻类产生的有毒化合物,会导致赤潮现象。
常见的赤潮毒素有麦角毒素、硅藻毒素和赤潮藻毒素等。
这些毒素主要通过水生生物食用污染水体中的藻类而进入食物链,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3.2 水华毒素水华毒素是由水华蓝藻产生的毒性物质,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
常见的水华毒素有微囊藻毒素、毛藻毒素和斑藻毒素等。
这些毒素会引起鱼类中毒和对水生生物造成损害,对水质安全和生态平衡带来潜在威胁。
4. 毒虫素4.1 昆虫毒素昆虫毒素是由某些昆虫分泌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昆虫毒素有蚂蚁酸、蜜蜂毒和蝎子毒等。
这些毒素在昆虫的防御和捕食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人类而言有时是毒性的,但也有一些毒素在药物研发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5. 结论生物毒素是一类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各类生物毒素具有不同的毒性和危害程度,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的重要一步。
霉菌与霉菌毒素

4)胚胎毒性 • 将黄曲霉毒素B1给予妊娠地鼠,能使胎鼠
死亡及对仔鼠有发育毒性 • 孕期暴露AFB1越早,对子代的损伤越严重
7. 预防措施
至今为之,尚未找到一种较为温和的破坏AFT的方法。为了减
少AFT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过于陈旧的、特别是霉变的食品要坚决弃掉。
3.霉菌毒素特点:
①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 如产毒菌株经过累代培养可完全失去产毒能力,而非产毒菌 株在一定条件下可出现产毒能力。 ②产毒菌种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 如一种菌种或菌株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而同一霉菌毒 素也可由几种霉菌产生,如杂色曲霉毒素可由杂色曲霉、黄 曲毒和构巢曲霉产生,又如岛青霉可以产生黄天精、红天精、 岛青霉毒素以及环氯素等几种毒素。 ③霉菌产生毒素有严格的条件要求 霉菌污染食品并在食品上繁殖是产毒的先决条件,而霉菌是 否能在食品上繁殖又与食品的种类和环境因素等各方面的影 响有关。
• 对热很稳定,不易被蒸煮破坏
• 食物中以 FB1 为主, FB1 对食品污染的情况在世界范 围内普遍存在,且对粮食作物的污染情况较严重,其 污染的食物主要为玉米及其制品 • 2002年,粮农组织/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 员会规定了对FB1、FB2、FB3 单独或共同摄入每日最 高允许摄入量为 2µg/公斤体重 •
• 2.赭曲霉毒素 A的毒性
• ①急性毒性 赭曲霉毒素 A的急性毒性很强,对实验动物 经口 LD50为3.4~30.3mg /(kg· bw)。动物中毒的靶器官主 要为肾脏和肝脏。 ②三致作用 大鼠和仓鼠试验发现赭曲霉毒素还有胚胎毒 性和致畸性。有报道给猴染毒赭曲霉毒素A后可诱导肾细 胞的异常分裂,提示其有致突变的可能。
霉菌毒素的名词解释

霉菌毒素的名词解释霉菌毒素是指由霉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霉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空气、水等。
虽然大多数霉菌对人类和动物无害,但一些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就是霉菌毒素,却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霉菌毒素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黄曲霉毒素、赤霉素、蓝曲霉毒素等。
这些毒素在食品和饲料中的污染是主要的暴露途径,因此对于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常见的霉菌毒素,由黄曲霉属(Aspergillus)产生。
它主要存在于谷物和豆类等农产品中。
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包括肝脏损害、免疫抑制、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
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的食品污染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储存、加工和检测等手段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赤霉素是另一类常见的霉菌毒素,由赤霉菌属(Fusarium)产生。
赤霉素在农作物中也很常见,比如玉米、大麦等。
赤霉素对人体的影响与黄曲霉素类似,可能引发神经毒性、免疫抑制和致癌等问题。
为了减少赤霉素的食品污染,可以采取合理的农业生产和加工措施,以避免霉菌的滋生。
蓝曲霉毒素是由蓝曲霉属(Penicillium)产生的霉菌毒素。
蓝曲霉毒素不仅存在于食品中,也可以通过霉菌污染的室内空气中摄入。
蓝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有毒和致突变性等。
目前,控制蓝曲霉毒素的污染主要依赖于食品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除了上述提到的霉菌毒素,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霉菌毒素,包括麦角菌毒素、黄麴毒素等。
每一种霉菌毒素都有特定的来源和危害程度,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总的来说,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通过食品和饲料的污染,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需要加强对霉菌毒素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简介饲料是动物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霉菌毒素则是饲料中的常见污染物。
霉菌是一种可以在潮湿环境中繁殖的真菌,它们能够分泌毒素,并且威胁动物健康。
因此,本文将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为养殖业的从业者提供预防方法和措施。
霉菌毒素种类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以下几种: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种来源于黄曲霉的有毒物质,它们对动、植物都具有强烈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会干扰动物身体代谢,引起多种疾病,如肝损伤、免疫抑制和癌症等。
2. 赤霉素赤霉素(Citrinin)是一种能够由赤霉菌分泌的毒素,其特点是能够侵害动物肾脏,使其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肾炎等疾病。
3. 真菌素真菌素(Fumonisins)是一类发酵治疗的真菌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肝毒性。
在动物体内,真菌素会干扰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导致动物出现疾病症状,如瘦肉、肝损伤和药物抗性等。
4. 灰霉酸灰霉酸(Patulin)是一种由霉菌分泌的毒素,对人和家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动物食用存在灰霉酸的饲料会导致多种病症,如肝衰竭、呼吸系统障碍等。
常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霉菌毒素被污染的饲料来源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湿度没有合适的密封条件和正常的氧化水平,存放在潮湿的地区的饲料将会腐烂并受到霉菌污染。
2. 收割、堆放和储存粮食在收割和后期堆放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温湿度变化、受到物种农村残留物、鸟类和蛀虫、尘土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被污染。
3. 非正常的运输如果饲料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及时的清洗和干燥,它们就容易受到霉菌污染。
常见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要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 储存和收割储存和收割时,需要注意饲料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防止受到霉菌污染。
2. 确保饲料清洁干燥储存和运输前,饲料应该清洗并确保在干燥的环境中运输和储存。
3. 减少附着在饲料上的物种附着在饲料上的脂肪、杂质和农村残留物是霉菌生长的适宜环境,因此需要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减少这些颗粒物的附着。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大豆、玉米、麸皮)中繁殖过程中或者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正确认识这些毒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并选择有针对性的脱霉剂。
霉菌毒素常见以下几种: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采食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它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所以肝脏的受害最严重。
肝为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一旦受损会导致全身性出血、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 毒素,主要是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它主要影响动物的生殖系统。
玉米赤霉烯酮可促进子宫DNA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所以又被称为类动情毒素。
该毒素可使母猪外阴持续性红肿,这种红肿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母猪发情,但出现症状的母猪却不接受公猪爬跨配种。
其对公猪的影响也很显著,可导致性欲低下、精液量减少、密度降低,精子萎缩、变形,或畸形率增加等。
T-2 毒素它是三线镰刀菌、拟技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等的有毒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
T-2 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破坏组织黏膜的完整性,使免疫细胞的功能下降,引起贫血、出血。
由于T-2 毒素能刺激肠道黏膜,因此还会引起猪的呕吐和腹泻。
赭曲霉毒素与黄曲霉毒素有些相似,主要侵害肝脏和肾脏。
它可使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坏死,降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母猪长期过量饲喂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有可能影响后代的免疫机能。
烟曲霉毒素该毒素常出现于玉米产区,它对机体呼吸道的损伤比较严重。
有的猪场呼吸道问题总是反复难以治愈,可考虑是不是烟曲霉毒素在其中作怪。
另外该毒素中毒后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遭到破坏,明显的症状是胚胎发育受损,免疫机能降低。
呕吐毒素在早期阶段中,呕吐毒素能导致皮肤刺激,缺乏食欲,呕吐;在后期,则会引起出血、消化道的坏疽、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免疫系统的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衰退以及生殖功能衰退等。
霉菌毒素生物降解

霉菌毒素生物降解
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化合物,具有毒性。
人体摄入霉菌毒素后,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降低霉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科学家们研究并开发了各种方法来进行霉菌毒素的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微生物降解:某些微生物具有分解霉菌毒素的能力,可以将霉菌毒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代谢产物。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黄曲霉毒素,如Bacillus spp.和Aspergillus versicolor等。
2. 酶的利用: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催化和加速化学反应。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开发酶,可以利用酶来降解霉菌毒素。
例如,利用特定的酶可以将黄曲霉毒素降解为无毒的代谢产物。
3. 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法,如高温处理、辐射处理和高压处理等,可以降解霉菌毒素。
这些物理处理方法可以改变霉菌毒素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毒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霉菌毒素具有不同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效果。
此外,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效果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
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来进行霉菌毒素的生物降解。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东莞贸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一、霉菌毒素之定义霉菌毒素与抗生素同为霉菌的代谢产物,而霉菌毒素,顾名思义,就是霉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这些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有些是排出于所生长的基质中,有些则存在于菌体内,当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毒素的基质或菌体,有时甚至接触到含有毒性的基质后便发臭或局部性的中毒。
二、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一般而言,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是因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潮湿而异,其蔓延的程度因季节与每年不同气候之改变而有所不同。
所以亚热带地区特别容易导致霉菌的繁殖而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其最主要的因素为产毒霉菌污染了含有丰富的醣类和适量蛋白质的基质如谷物,牧草或豆类等农作物,任何基质都有一层保护膜可免于霉菌入侵,然如在生长其间被昆虫咬伤;或在收割时经机械性的伤害,特别是玉米中胚牙的损坏;或在收割后不良的储藏过程空气中湿度及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龟裂等造成表皮损伤,皆会使到霉入侵基质,然后配以适合霉菌生长的湿热天气就产生霉菌毒素,其关系如下图表示: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图相对湿度←→含水量←→细菌生长↓表皮损伤→基质(昆虫,收割)↑微生物交互作用↘↓ph 温度空气霉菌←霉菌抑制剂↗↓二次代谢产物徽菌毒素(一) 温度对霉菌的影响相同的霉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产生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毒素,如梭霉菌属Fusarium在高温(25℃)时产生F-2毒素,而在低温(8-18℃)时产生T-2毒素。
又Aspergillus flavus在28℃以下不会产生黄曲毒素Bl。
然而有些霉菌则是好低温性。
(二) 水份及湿度对霉菌的影响霉菌通常无法在水分活性(平衡相对湿度)低于0.68的情况下生存。
(三) 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钙离子是抑制霉菌产生毒素的要件,而酸雨会造成土壤中钙离子减少,则毒素产量将随之上升,虽然每一种霉菌有其最适生长PH 值,但对酸、碱的耐力相当强,因此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不大。
浅谈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产品

霉菌毒素的概述霉菌毒素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及其污染情况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霉菌毒素检测产品市场分析
一、霉菌毒素概述
霉菌毒素 是由霉菌在污染物品上所繁殖的有毒有害代谢物质。对人牲畜引起危害。在土壤中,在植物上,包括谷物、饲草和青贮饲料均可发现霉菌毒素。霉菌产毒的特点 1)霉菌中仅有少数的菌种能够产毒,少数产毒霉菌只有一部分菌株可以产毒。 2)霉茵产毒具有可变性。 3)产毒的菌种所产生的霉茵毒素无严格专一性。 4)产毒的霉菌产生的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食品检测试剂市场需求状况
目前制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食品安全问题.2001年9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这一数字的公布,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而且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使我们国家的食品出口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也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资,“十五”期间国家将拿出1.5个亿用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研发,机构建设,标准制定,法规制定等.根据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行动》,“十五”期间我国要初步建成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400~500项实验室检测方法,研制出30~40个检测技术相关试剂(盒),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近年来,各地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投资力度 。操作简单,准确度高,检验时间短的试剂盒才成为食品检验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备仪器和试剂:酶标仪、粉碎机、保温箱移液器、吸头器皿:量筒、三角烧瓶、漏斗耗材:滤纸、离心管、洗瓶ELISA分析软件
可不使用设备,进行半定量和定性检测
试剂盒操作
取出试剂盒,温度平衡至室温(20-25℃)加标准品或待检样品加抗体,温育30 mins洗板,加酶标记二抗,温育30 mins洗板,加显色液,避光显色终止,读数ELISA软件分析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霉菌毒素是霉菌代谢产物中的一种有毒物质,其主要来源于霉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且对畜禽养殖业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畜禽的毒性作用霉菌毒素对畜禽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其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生理代谢的损害。
这些毒素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食欲减退、腹泻、脱水等,进而影响畜禽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霉菌毒素还可导致畜禽内脏器官的损伤,包括肝脏、肾脏和肺部等。
毒素还会抑制畜禽的免疫功能,降低其抗病能力,增加其患病的风险。
2. 对畜禽产品的危害霉菌毒素还会对畜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畜禽饲料中可能含有霉菌毒素,进而被畜禽摄入,这些毒素会在畜禽体内蓄积,导致畜禽产品中出现毒素残留。
这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长期摄入霉菌毒素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
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3. 对畜禽养殖业的经济影响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畜禽本身,还会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导致畜禽生长缓慢、肉质下降,从而降低了养殖效益。
由于畜禽产品中可能含有毒素残留,这些产品的销售和出口也面临着严格的监管和检测要求,增加了生产者的成本和负担。
霉菌毒素的检测和对策措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养殖业的管理成本。
针对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控:1. 饲料检测:建立饲料检测体系,对购买的饲料进行检测,确保其无霉菌毒素污染。
2. 饲料处理:采取合适的饲料处理方法,如烘干、蒸煮等,能够有效地杀灭饲料中的霉菌,减少毒素的产生。
3.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畜禽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空气流通,降低霉菌的繁殖和生长条件。
4. 饲养管理: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保持其健康状态,降低其感染霉菌的风险。
5. 轮换饲料:适当轮换饲料,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饲料,以减少霉菌毒素的积累。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影响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影响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存在于许多不同的食物和饲料中。
它们可以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危及生命的疾病和慢性毒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它们对健康的不同影响。
一、霉菌毒素的种类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素(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真菌毒素。
这种毒素被发现存在于许多不同的食物中,如谷物、花生、大豆和玉米。
黄曲霉毒素与肝脏损伤、疱疹样皮肤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 真菌酸真菌酸是一组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毒素。
这些毒素可以存在于多种食物中,例如大米、麦类、谷类、玉米和坚果。
真菌酸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癌症和免疫抑制。
3. 粘合素粘合素是一种由霉菌属(Fusarium)菌株产生的毒素。
这种毒素被发现与宏观细胞溶解、肝脏肿大、断奶猪腹泻、母猪流产等症状有关。
它也可能会对家禽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霉菌肽霉菌肽是由霉菌菌株产生的一种毒素。
这种毒素可以存在于谷物、玉米、花生、豆类和动物饲料中。
霉菌肽可引发免疫反应和肝脏、肾脏损伤。
5. 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毒素,通常存在于发霉的动物饲料、玉米和谷物中。
它可以导致短期和长期健康问题,如发热、虚弱、呕吐和腹泻等。
二、霉菌毒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不同影响。
1. 健康影响许多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真菌酸,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它们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肝脏损伤、癌症、免疫抑制和生殖健康问题。
在动物中,摄入霉菌毒素可能会导致疾病、生长缓慢和死亡。
2. 经济影响霉菌毒素的存在可以在农业中造成巨大损失。
它会导致粮食、动物饲料和牧场养殖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直接损害农民的生计。
同时,霉菌毒素也会影响贸易和市场的稳定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疾病概述谷物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发生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它们是由与各种植物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激反应或霉菌生长条件的改变造成的。
兽医遇到的大多数霉菌毒素问题涉及饲料谷物(如:玉米、小麦、高粱、棉籽)。
霉菌生长需要易于获得的碳水化合物(由谷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2~25℃;Wilson和Abramson,1992)。
植物或霉菌应激因素(如:干旱、环境温度过高、虫害、收割时的机械损伤、植物活力降低)使作物植株易受产生霉菌毒素的有毒霉菌的感染(Richard和Cole,1989;Ominski等,1994)。
环境和植虽然霉菌与霉菌毒素形成有关,但不能使用简单的肉眼观察和谷物或饲料的培养检测确定其对动物的安全性。
许多产生毒素的霉菌品系可以在谷物中不产生霉菌毒素,因此孢子计数或霉菌生长程度与霉菌毒素存在之间的关联很少。
相反,饲料中未检出霉菌孢子并不意味饲料中不存在霉菌毒素,因为碾磨过程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霉菌总数可能会减少以至霉菌生长不明显。
然而,常见的霉菌毒素能耐受杀死霉菌的高温,所以霉菌毒素可能会持续存留于未受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中(Osweiler等,1985)公认的两大类霉菌为田间霉菌和仓库霉菌(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Wilson和Abramson,1992)。
在收割前的作物中有田间霉菌生长。
镰孢霉(Fusarium spp)被认为是常见霉菌毒素的一种来源,它们生长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70%)和作物含水量(>23%)。
田间霉菌经常引起胚珠死亡,种子或核仁皱缩,胚虚弱或死亡。
表示这种效应程度的术语叫&34;风化&34;。
由于谷物贮藏期采取防止腐败的措施,因此不存在田间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所以田间霉菌在收获后生长得很差,如果干燥的谷物受潮,在贮藏期田间霉菌也不会再生长,也不产生毒素(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仓库霉菌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它们产生的几种霉菌毒素对养猪业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霉菌甚至在湿度为14%~18%和温度为10~50℃条件下也可生长并产生霉菌毒素。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仓库霉菌,经常在霉菌毒素是偶尔发生的,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Pier,1981)。
某些地区被认为是某些特定霉菌毒素的高发区。
然而,早霜、干旱和虫害等当地条件严重地影响着霉菌毒素产生的地区性。
另外,谷物和饲料产品的长途运输,以及混合和运输对谷物造成的损伤,和不适宜的贮藏等环境和管理条件可影响霉菌毒素的产生和动物接触霉菌毒素。
过筛过程可使谷物受损或破碎并出现轻质谷粒,在上述谷物中霉菌毒素浓度较高。
过筛物用于饲喂农场动物或在收割季节当地出售,接触高浓度霉菌毒素的机会将会增长。
如果谷物生产者同时也喂养仔猪,在收割季节可能给母猪短期饲喂劣质谷物。
贮藏于稍高于最适温度的谷物,可继续呼吸并产生水分;最终,部分粮仓可达到开放贮藏的湿度,从而促进霉菌生长和产生毒素。
秋、春季节,由于冷、暖温度交替有利于粮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
每当受霉菌污染的谷物破裂或粉碎后,其具有保护性的种衣破裂,这样的谷物易被霉菌感染。
贮存于温暖、潮湿条件下(例如苗圃)的饲料,仅在数天时间内即可发霉并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中毒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易感动物接触被污染的谷物。
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硒和维生素被认为是霉菌毒素中毒的易感因素,但文献报道的实例很少。
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代谢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原形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药物可影响机体对霉菌毒素的反应(Osweiler等,1985;Beasley等,1986)。
这类药物对黄曲一些霉菌毒素的联合可增强彼此的作用,或至少产生相加效应,例如黄曲霉毒素与赭曲霉毒素的联合(Huff等,1988;Harvey等,1989a)。
目前关于一般霉菌毒素具有协同作用的迹象据报道,有些霉菌毒素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变免疫功能。
现已证实黄曲霉毒素,有些单端孢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对家畜和实验动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在实验条件下,受黄曲霉毒素影响的常见病有猪丹毒,猪痢疾和沙门氏菌病。
通常只有在能引起霉菌毒素典型的微细或慢性病变浓度时才能见到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
由于霉菌毒素的相互作用往往被误认为是传染性疾病,因此霉菌毒素引起的疾病很难被发现或确诊。
只有在终止接触毒素后正常的免疫功能才有望恢复(Pier,1981;Panangala等,1986;Richard和Cole,1989)。
二、病理论断猪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对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对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已知霉菌毒素,其反应通常是亚急性或慢性的,出现的临床症状经常是微细的和不明显的。
往往表现为生殖周期紊乱,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或饲料利用率降低。
然而,了解动物对特定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状况对于霉菌毒素中毒的鉴别诊断和临床预后评价是重要的。
表511归纳了影响猪的常见霉菌毒素。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可在贮藏期间和收割前期的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中产生黄曲霉毒素。
虽然北美许多地区也具备黄曲霉毒素产生的环境,但美国东南部的环境常常起引黄曲霉毒素的产生(Richard和Cole,1989)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发生于谷物中,哺乳动物将其代谢后,则以黄曲霉毒素M1形式出现于乳和尿中。
在自然污染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其毒性也最大(Jelinik等,1989;Richard和Cole,1989)黄曲霉毒素B1被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后至少形成7种代谢物。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代谢物是环氧化物,它可与核酸和蛋白质共价结合,被认为与黄曲霉毒素引起肝癌、中毒症状和损伤有关。
蛋白质合成受损,继而不能动员脂肪,导致肝脂肪变化和坏死的早期特征性损伤,以及增重率降低。
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易感,若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则可避免黄曲霉毒素对增重的影响(Coffey等,1989)。
表51 1毒素名称猪的种类日粮水平临床反应黄曲霉毒素生长-肥育猪<100 μg/kg没有临床反应;在肝中残留200~400 μg/kg生长受阻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可能有免疫抑制作用400~800 μg/kg肝显微损伤、胆管肝炎;血清肝酶升高;免疫抑制800~1200 μg/kg生长受阻;采食量减少;被毛粗糙;黄疸;低蛋白血症1 200~2 000 μg/kg、厌食;部分动物死亡>2 000 μg/kg急性肝病和凝血病;动物在3~10天死亡种母猪和500~750 μg/kg不影响受孕;分娩正常后备母猪仔猪,但仔猪生长缓慢因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桔霉素肥育猪200 μg/kg屠宰时可见轻微肾脏损伤;增重下降1 000 μg/kg烦渴;生长受阻;氮血症和糖尿4 000 μg/kg猪3~9 mg/kg饲喂的第一个月怀孕正常T2毒素和DAS生长-肥育猪1 mg/kg 3 mg/kg减少10 mg/kg采食量减少;口腔/皮肤受刺激;免疫抑制20 mg/kg完全拒食;呕吐脱氧雪腐镰孢烯醇(DON,催吐素)生长-肥育猪1 mg/kg没有临床反应;采食量受影响较少5~10 mg/kg 采食量降低25%~50%20 mg/kg(F2毒素)1~3 mg/kg发情;外阴阴道炎、脱垂未孕母猪和后备母猪3~10 mg/kg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孕妊娠母猪>30 mg/kg交配后饲喂1~3周出现早期胚胎死亡麦角各种猪01%增重下降03%坏疽30%采食量减少妊娠最后3个月的母猪03%新生仔猪初生体重下降;无乳Fumonisins各种猪25~50 mg/kg血清鞘脂类改变;肝组织损伤50~100 mg/kg生长受阻,黄疸;慢性肝机能障碍>120 mg/kg急性肺水肿;肝病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受其剂量、接触持续时间、动物种类和年龄的影响。
急性中毒不常发生。
猪一次内服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062 mg/kg体重;毒素含量为2~4 mg/kg 的260 μg/kg的日粮仅引起生(Allcroft,1969)中、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
一些作者的试验报告,田野病例和个人经验表明,连续数周饲喂含量高于300 μg/kg自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的日粮很可能导致动物生长迟缓和饲料利用率下降(Allcroft,1969;Cook等,1989;Harvey等,1988,1989c ;Richard和Cole,1989)。
动物表现临床症状的阈剂量变化很大,一般认为,当黄曲霉毒素在日粮中的浓度超过600 μg/kg时,可能会引起动物轻微的反应。
青年猪对黄曲霉毒素比肥育猪或成年猪更敏感。
据报道,连续12周饲喂140 μg/kg1864 kg的猪肝损伤,而690 μg/kg的黄曲霉毒素可引起体重为64~91 kg肥育猪轻度肝损伤(Allcroft,1969)。
根据Osweiler经验,持续地饲喂超过400 μg/kg急性至亚急性中毒临床症状是精神沉郁和厌食,进一步可发展为贫血、腹水、黄疸和出血性腹泻,并出现以低凝血酶原血为特征的凝血病。
与肝细胞损伤相关酶的含量升高,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酯酶和γ降(Harvey等,1989c)。
临床黄曲霉毒素中毒时,总胆红素、黄疸指数、磺溴酞的清除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也上升(Panangala等,1986)与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相关的肉眼损伤包括肝小叶中心出血引起肝呈淡褐色或陶土色,浆膜下层瘀斑和瘀斑出血,小肠和结肠出血。
随着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情的发展,肝变黄并纤维化,其特征变化为肝坚硬,并伴有亢进性肝小叶硬变。
浆膜下层和粘膜表面出现黄疸的黄褪(Cook 等,1989;Harvey等,1989b)显微变化有助于诊断,一般包括肝细胞空泡形成、坏死和脂肪变性,这些主要发生于中央静脉区。
当疾病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时,可见肝细胞(包括多核细胞)肿大。
在慢性病例中,可出现肝小叶间纤维变性和特征性胆囊增生(Cook等,1989;Harvey等,1988)。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对猪繁殖过程的明显影响尚未见报道。
饲喂含有500 μg/kg和700 μg/kg黄曲霉毒素的日粮,母猪连续4个妊娠期均表现正常。
虽然妊娠和产仔正常,但由于黄曲霉毒素可经乳汁排泄,因此由这些母猪哺育的仔猪生长速率下降(Armbrecht等,1972;Mcknight等,1983)黄曲霉毒素M1残留于猪的组织、乳和尿中,但不持久。
含400 mg/kg浓度黄曲霉毒素的日粮所导致的猪组织的残留量为005 μg/kg或更低,在停止饲喂黄曲霉毒素后,组织中的残留能很快消失(Trucksess等,1982)当急性黄疸、出血或凝血病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时,应考虑为黄曲霉毒素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