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5.4 《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5.4 《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5.4 《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换,提高空间想象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移的规律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对平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平移时,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平移的表示方法;3.掌握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平移的表示方法;3.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平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3.练习题:挑选一些有关平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对平移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如平移的定义、平移向量、平移规律等,并用PPT展示相应的图形。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精品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精品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5.4 平移(一)三维目标1.在图形进行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的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教学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1.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图1),并回答问题.(1)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设计意图:活动1中的美丽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或图形)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是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图形特点的角度去观察图案移动的共同特点.问题(2)的设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的作用从而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师生行为:教师演示课件(或展示图片),提出问题(1);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思考、联想、发表见解.在活动1中,教师关注学生:(1)观察、发现能力;(2)参与意识和联想能力.推进新课活动2.探究问题:(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2的雪人呢?(2)你能将图3图案继续向右画下去吗?(3)在图4中所画的小雪人图形中任意找三个点或更多的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所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怎样的关系?(4)活动1和活动2中的图案移动,人们也将其称为“平移”,请给“平移”一词作出解释.设计意图:在活动1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设计问题(1)和(2).问题(1)和(2)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会思考:我画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这些图案中蕴涵什么数学规律?在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境界时提出问题(3)和(4),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平移现象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通过系列图形平移活动,学生对平移有了比较充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平移的概念.师生行为:在活动1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这些图案能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请大家做问题(1),(2).学生分组画图.教师提出问题(3).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图形形状和大小,怎样找对应点、对应线段位置和长短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互相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提出问题(4);学生思考、交流解答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明晰平移的概念.活动2中教师要关注学生:。

教学设计5:5.4 平移

教学设计5:5.4 平移

5.4 平移一、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2. 通过实例,认识图形平移, 了解平移的特征,理解平移的含义,会进行点的平移。

3.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性质难点:平移的性质探索和理解.三、教学方法:小组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具:直尺和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感受平移,体验新知你坐过公车和搭过电梯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2. .观察图形,形成印象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 并回答问题.(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活动2:师生交流.)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每个图形都有“基本图形”,而“基本图形”是什么?如第一个图形是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 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3. 实践探索,得出新知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如: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1、图形经过平移后,__改变_____图形的位置,___不改变_____图形的形状,____不改变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平行且相等______.归纳(活动3:分组讨论)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2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2优秀教案

5.4平移教课任务剖析(1)认识并认识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实质和平移的有关观点,能够知识技术利用平移作图.(2)经过研究认识并掌握平移特点.教数学思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目能够利用已知条件对图形作相应的平移变化,能够利用平移的性质解决标解决问题有关问题.( 1)体验数学知识的察看猜想和考证过程,赏识数学图形之美.感情态度( 2)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察看、猜想、概括、考证的过程.要点平移的含义和因素以及有关观点、平移特点.难点平移的二因素、平移特点的概括.教课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一、创建情境,赏识图形,探经过活动1平移现象举例,活动2平移特点概括,究图形之间的联系,指引学生活动3平移中的对应元素,使学生初步感觉平移,概括发现平移现象.平移定义,认识对应元素.二、研究平移特点,指引学生经过活动4研究平移特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三、应用提升、拓展创新,培经过几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的理解和掌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握.力.四、小结作业复习稳固.教课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境,赏识图形,研究图形之间的联系,指引学生发现平移现象.活动 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的现象:火车、电梯、飞机等,并用计算机演示.学生聆听、理解、想象和赏识.活动 2问题 1: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问题 2:什么样的变化才是平移?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能够分组议论,举例,其余人鉴别是不是平移现象,而后经过自己举的案例来概括和总结平移的含义.学生概括:平移:图形的平行挪动就是平移.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决定因素:方向和距离.让学生充足议论,鉴别自己的判断,同学间进行沟通.活动 3把一个三角形ABC ,移到三角形A′ B′ C′的地点.你能理解以下观点吗?( 1)对应点;( 2)对应线段.AA'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察看图形,能够发现经过平移能够相互重合的点CB C'就是对应点,对应点的连线就是对应线段.B'教师活动设计:教师在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察看,学会剖析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指引学生发现经过变换后能够相互重合的元素就是对应元素.所以,上述平移中,对应点是A与 A′,B与 B′,C与 C′;对应线段是AB 与 A′ B′, BC 与 B′ C′, AC 与 A′C′.二、研究平移特点,指引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活动 4如图△ ABC 经过平移成为△A′ B′ C′,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能获得哪些量是不变的?除了这些量不变外,你还可以发现哪些结论?学生活动设计:AA'学生经过绘图、胸怀进行猜想,得出以下结论结论:C1.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B C'(相等、平行由于是平移,是图形的平行挪动);B'2.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都是平移的距离).教师活动设计:此时要鼓舞学生勇敢猜想,指引学生概括出平行的特点.三、应用提升、拓展创新,培育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 1:如图,△ ABC 平移到△ A′B′ C′的地点.(1)请指出平移的距离和方向.(2)点 D、E、 F 经过平移到了什么地点?A'AD E B'C'CBF问题 2:如图,将△ ABC 先下移 2 个格再右移 4 个格获得△ A′ B′ C′.ACB问题 3:图案设计,依据以下图的图形,经过平移设计一个图案.学生活动设计:以上三个问题,由学生自主研究,自主设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进一步领会平移在作图中的应用,同时感觉平移变化的特点.教师活动设计:鼓舞学生解决问题,在进行图案设计时,鼓舞学生充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解答〕.问题 1( 1)平移的方向是A- A′方向,距离是AA′的长度.( 2)以下右图.问题 2:如上左图.问题 3:略.问题 4:如图,平移△ABC ,使点 A 挪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A′B′ C′.A'AB C剖析: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作出点 B 和点 C 的对应点B′和 C′,能确立△ A′ B′ C′吗?解答:如图,连结AA′,过点 B 作 AA′的平行线l ,在 l 上截取BB′= AA′,则点B′就是点 B 的对应点.A'lB'C'AB C近似地,你能作出点 C 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获得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吗?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平移特点:(1)图形形状、大小不变;(2)连结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作业:习题 5.4.。

人教版七年级下5.4平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5.4平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移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在讲解平移的定义时,大部分同学能够跟随我的思路,但仍有少数同学对“所有点按照同一方向、相同距离移动”这一点感到困惑。为此,我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态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平移过程,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取了教材中的一个三角形平移的例子进行讲解。同学们通过观察和讨论,逐渐明白了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这一点是平移的核心性质,大家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问题。
3.运用平移知识设计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4.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表达和交流几何思考的能力。
5.结合实际情境,感悟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平移的定义、性质、图形的平移方法。
-重点讲解:
a.平移的定义,强调所有点按照同一方向、相同距离移动的特点。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对于如何将平移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增加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让同学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也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学习态度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我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移在几何图形变换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确定改进方向。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学习态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确定改进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学习态度。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5. 作业小结: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这种作业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平移的性质,鼓励创新思维。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

《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

《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平移作图与平移变换的应用.2.内容解析平移作图是平移性质的应用.平移作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它是应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的基础.利用平移变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图形变换思想和转化思想.平移是本套教材首先介绍的基本的图形变换.由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不规则平面图形通过变换转化为规则的平面图形,利用规则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对平移变换应用的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变换有着“示范”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研究简单的平移作图和利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平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可以利用平移制作出来,因此让学生多举一些有关平移的例子,有利于学生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平移的认识.上节课通过模板让学生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探索出平移的性质,本节课则既要动手操作画图,又要发挥想象,考虑平移后的情况,以利于应用规则图形解决问题,从教学要求步感悟、领会,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利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多媒体显示下面两组图片.问题1 观察这两组图片,你能说出平移具有的特征吗?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回答,说出平移的特征,若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梳理所学的知识: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梳理回忆,一方面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平移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学生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追问1 我们在研究平移的性质时,是通过水平方向平移得出的,图形平移的方向是否紧限于水平?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回答,教师作必要说明.【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梳理上节的内容,同时意识到对于平移变换,除了有水平方向的平移外,还有其他方向的平移,平移的基本特征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追问2 平移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利用平移可以制作很多美丽的图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利用平移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点评,注意例子的广泛性.【设计意图】让学生多举平移的例子,说明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平移的再认识.2.动手操作,应用性质例1 如图,平移三角形,使点移到到点.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问题2 (1)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本题中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2)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点的对应点,,能确定三角形的位置吗?(3)如何确定点、点平移后的位置以及平移后的三角形?师生活动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叙述作法,教师板书,并画图(如下图),同时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图,并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三角形的顶点是关键点,找到三角形平移后的关键点,就能完成三角形的平移.【设计意图】通过搭建台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脚手架”,将问题转化为作平行线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使学生明白确定一个平移后的位置需要的条件是:(1)图形原有的位置;(2)图形平移的方向;(3)图形平移的距离.练习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做出平移后的图形.师生活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设计意图】及时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移在作图中的应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例2 下图是小李家电视机的背景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为18cm,上面横竖各有两道装饰红条,红条宽都是2cm,请用平移知识求蓝色部分板面的面积.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⑴能否通过平移将蓝色部分集中在一起?对于这一点,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做好预设,可以用投影进行演示;⑵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两名学生板书;⑶师生共同评析学生的解题过程.【设计意图】利用平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理解题意,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将蓝色部分板面集中到一起,以便于集中求出蓝色部分板面的面积,使问题变得简单.练习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2AB,E、F分别为AD及BC 的中点,扇形FBE、CFD的半径FB与CF的长度均为1cm,请用平移知识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总结一般方法.【设计意图】利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有时不仅简便,而且还是必要的方法,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所要探究的图形,通过平移适当集中,这样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4.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平移作图需要确定哪些条件?(2)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利用平移性质作图.5.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5.4第2,3,4,6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如图,平移线段,使点移动到点.画出平移后的线段.【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利用平移的性质作图.2.如图,三角形ABC沿着射线BM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线段BD的长度.(1)画出三角形ABC平移后的三角形;(2)写出三角形ABC平移BD长度后,图中出现的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利用平移的性质作图.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E、F分别为AB、CD 边的中点,以BC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BCFE内,再以EF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EFCA内(如图),请运用平移知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设计意图】主要考查运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

《5.4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

《5.4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

《5.4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平移作图与平移变换的运用.2.内容解析平移作图是平移性质的运用.平移作图有利于培育先生观察、剖析和入手操作的技艺,它是运用平移变换处置效果的基础.应用平移变换剖析和处置实践效果,表达了图形变换思想和转化思想.平移是本套教材首先引见的基本的图形变换.由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都不改动图形的外形和大小,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不规那么平面图形经过变换转化为规那么的平面图形,应用规那么图形的性质来处置效果.对平移变换运用的研讨,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变换有着〝示范〞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先生曾经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研讨复杂的平移作图和应用平移变换处置实践效果.由于平移在日常生活中很罕见,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可以应用平移制造出来,因此让先生多举一些有关平移的例子,有利于先生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络,提高对平移的看法.上节课经过模板让先生想象入手平移的进程,探求出平移的性质,本节课那么既要入手操作画图,又要发扬想象,思索平移后的状况,以利于运用规那么图形处置效果,从教学要求上看是更进了一步.基于以上剖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移性质的作图运用.二、目的和目的解析1.教学目的(1)能应用平移的基本性质作出复杂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可以运用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2.目的解析(1)先生能作出一个复杂平面图形在给定平移方向战争移距离状况下平移后的图形;关于网格中的平移作图,要求能作出在同时给出横向和纵向移动距离的状况下移动后的图形;(2)先生可以灵敏运用〝平移时,图形的外形和大小不变〞的性质,将图形平移,应用失掉的规范图形处置效果.三、教学效果诊断剖析平移作图实践上就是作平行线和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的运用,先生了解不会很困难.而运用平移变换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触及平移的概念(平移方向战争移距离)、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动图形的外形和大小),以及相关规那么图形的知识.从才干方面看,需求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结、探求才干,因此需讨教员在教学进程中停止不时地引导,让先生逐渐感悟、体会,并在解题中灵敏运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应用平移变换处置实践效果.四、教学进程设计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多媒体显示下面两组图片.效果1 观察这两组图片,你能说出平移具有的特征吗?师生活动先生观察、回答,说出平移的特征,假定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先生修正或补充.教员点评、梳理所学的知识:把一个图形全体沿某不时线方向移动,会失掉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外形和大小完全相反;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失掉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衔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设计意图】让先生借助图片梳理回想,一方面防止先生融会贯串平移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先生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的了解.追问1 我们在研讨平移的性质时,是经进水平方向平移得出的,图形平移的方向能否紧限于水平?师生活动先生观察、回答,教员作必要说明.【设计意图】经过效果梳理上节的内容,同时看法到关于平移变换,除了有水平方向的平移外,还有其他方向的平移,平移的基本特征关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追问2 平移在我们生活中是很罕见的,应用平移可以制造很多美丽的图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平移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先生思索并举例,教员点评,留意例子的普遍性.【设计意图】让先生多举平移的例子,说明平移在实践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络,提高对平移的再看法.2.入手操作,运用性质例1 如图,平移三角形,使点移到到点.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效果2 (1)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求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求什么条件?此题中能否具有这样的条件?(2)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点的对应点,,能确定三角形的位置吗?(3)如何确定点、点平移后的位置以及平移后的三角形?师生活动教员经过不时追问,引导先生回答,让先生表达作法,教员板书,并画图(如以下图),同时先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图,并展现先生的作品.教员提示先生留意这里三角形的顶点是关键点,找到三角形平移后的关键点,就能完成三角形的平移.【设计意图】经过搭建台阶,为先生探求效果提供〝脚手架〞,将效果转化为作平行线和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使先生明白确定一个平移后的位置需求的条件是:(1)图形原有的位置;(2)图形平移的方向;(3)图形平移的距离.练习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做出平移后的图形.师生活动多媒体展现效果,先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设计意图】及时训练,使先生进一步熟习平移在作图中的运用.经过先生实践操作,进一步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提高先生入手操作才干,更重要的是取得学习数学的阅历.3.例题示范,学会运用例2 以下图是小李家电视机的背景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为18cm,下面横竖各有两道装饰红条,红条宽都是2cm,请用平移知识求蓝色局部板面的面积.师生活动教员引导先生剖析解题思绪:⑴能否经过平移将蓝色局部集中在一同?关于这一点,先生能够出现的方案,做好预设,可以用投影停止演示;⑵先生独立完成解题进程,两名先生板书;⑶师生共同评析先生的解题进程.【设计意图】应用平移处置生活中的复杂效果,提高先生的数学应意图识.让先生了解题意,想象入手平移的进程,引导先生将蓝色局部板面集中到一同,以便于集中求出蓝色局部板面的面积,使效果变得复杂.练习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2AB,E、F区分为AD及BC 的中点,扇形FBE、CFD的半径FB与CF的长度均为1cm,请用平移知识求出阴影局部的面积和.师生活动教员提出效果,先生独立完成,教员巡视指点,完成后总结普通方法.【设计意图】应用平移变换处置效果有时不只简便,而且还是必要的方法,应引导先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点解答其他同类效果的普通性方法.普通而言,我们习气上把所要探求的图形,经过平移适当集中,这样可以给处置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4.小结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先生回答以下效果:(1)应用平移作图需求确定哪些条件?(2)应用平移处置实践效果需求留意什么?【设计意图】经过小结,使先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中心----应用平移性质作图.5.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5.4第2,3,4,6题.五、目的检测设计1.如图,平移线段,使点移动到点.画出平移后的线段.【设计意图】主要考察应用平移的性质作图.2.如图,三角形ABC沿着射线BM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线段BD的长度.(1)画出三角形ABC平移后的三角形;(2)写出三角形ABC平移BD长度后,图中出现的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设计意图】主要考察应用平移的性质作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E、F区分为AB、CD边的中点,以BC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BCFE内,再以EF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EFCA内(如图),请运用平移知识求阴影局部的面积.【设计意图】主要考察运用平移变换处置效果的才干.。

5.4平移数学教案

5.4平移数学教案

5.4平移数学教案
标题:五年级数学课——平面图形的平移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什么是平移。

2. 学生能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应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汽车的前进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引出“平移”概念。

(二)讲授新课
1. 定义平移:平移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移动,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2. 平移的要素:方向和平移距离。

3. 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纸片制作简单的图形,然后进行平移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系列与平移相关的习题,包括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计算平移的距离,以及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等。

(四)总结提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移的特点和应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移的现象。

四、课后作业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能找到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你会如何运用平移的知识来设计建筑?”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于下次教学时改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对于图形的变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以及如何将平移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性质。

2.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平移的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

3.准备一些操作工具,如直尺、圆规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平移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相关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出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4 第2课时《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4 第2课时《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4 第2课时《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图形平移的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平移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几何图形、实际问题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用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移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平移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从而理解平移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移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呈现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移动家具等,让学生感受到平移的存在;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对图形位置和大小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平移性质的兴趣;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绘制平移后的图形,计算平移后的坐标等,增强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平移的性质和规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平移后的图形,计算平移后的坐标等;
3.鼓励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平移的性质和规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平移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平移的定义: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2.讲解平移与坐标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坐标系表示点、线、面的平移;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同时,讲解平移与坐标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运用坐标系表示点、线、面的平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在作业小结环节,我还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提问,寻求帮助。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4平移》教学设计

《5.4平移》教学设计

《5.4平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认识平移这种图形变换;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平移变换的特点,学会简单图形平移作图的方法;3、在探究平移变化的过程中,能认真倾听、大胆展示,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

而今天的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相交线和平行线》。

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的变换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而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实数、四边形、旋转等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打好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教学重点】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究平移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完善的表达出来【教法与学法】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在教师的设疑、创景下,学生解读学习目标,从而基本明晰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二、思考探究阅读教材p28~30内容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四个三角形之间哪两个是书中定义的平移变换?为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独学平移教材的基础上,考查基础知识的独学情况,不同于书本,引导学生认真独学。

2.把图1平移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用a、b、c和a′b′c′标出顶点(注意对应点位置),连接对应点的线段,观察分析,平移这种图形变化有什么特点?(和同学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

3.如图2,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点d,根据平移变化的特点,你能做出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吗?(利用实际体验和同学说说你的方法)设计意图:将所学活学活用,巩固知识又验证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案一. 教材分析《5-4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变换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旋转、对称等变换内容的前提。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平移规律,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但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实例观察和操作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来培养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

2.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观察: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

2.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平移的操作,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图形实例和问题解决。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平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形平移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平移的操作,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强调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平移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我会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自信,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平移的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能想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平移的应用吗?”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思考和探索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进行了总结归纳。我邀请了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并总结平移的性质和应用。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每节课结束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他们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优点,改进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衣服上的图案等。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样的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图片导入,学生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对平移知识的好奇心。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了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运用平移的知识进行设计和创作。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五 Nhomakorabea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法:通过设计有趣的场景和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平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4.2 平移(第2课时)

5.4.2 平移(第2课时)

5.4.2 平移(第2课时)平移(二)教学目标1.经历对优美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制作等过程,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平移进行一定的图案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分析图形的结构与形成过程, 经历制作过程认识平移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平移,远离模仿进行有创意的图案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备好剪刀、纸、色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右图是两个正三角形拼成的,试分析△ABC 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DCE?点A 、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什么?对应点的连线线段有什么特性?二、欣赏优美的图案,分析图案形成过程 1.教师展示右图的图案.2.学生观察,交流观感.学生说出这是一幅天马行空图,天马飞天图;白马与黑马除了颜色差异外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等.3.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图案可以由什么图形平移形成?不考虑颜色,这个图案是由一匹飞马平移形成;若考虑颜色, 由于白马与黑马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白马与黑马镶嵌着,白马与白马之间、黑马与黑马之间是平移变换,而且白马与黑色若不考虑颜色也是平移变换.教师:这个美丽的图案是一匹飞马利用平移形成的形成后再白黑相间涂上颜色,画上线条就形成了大家赞赏的图案,不仅整个图案形成过程中利用了平移,就是图中每一匹马都可以由正方形上的平移得到的.三、设计图案活动E D C B A1.师生分析每一匹马怎样在正方形上平移得到的.(1)学生观察课本第37页下图一匹马形成过程,在小组内交流看法.(2)师生班上交流,统一认识.第一步画好马头,剪下并向上平移;第二步画好马脚、剪下并向下平移;第三步画好部分的马翅膀,剪下并向右平移;第四步画好前脚和马尾,剪下并分别左、右平移;第五步画好马一只脚,剪下并向左平移.2.学生画、剪、贴,在正方形(与课本正方形一样大)上形成一匹巨马,再剪下, 同桌有一位同学把马涂了颜色.各小组的同学把自己制作的飞马拼成天马飞天图案.四小组展开自己操作成果,评判那一组制作认真、图案更优美.3.想一想,做一做;你能类似地设计一些图案吗?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到6人),商定一个图案,分析如何利用平移形成图案的, 大家理解了基本的设计思路,再每个同学独设计出图案.在班级交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展示设计图案说明设计的思路意图和它所表达的意义.四、作业1.课本P34 6.7.2.补充作业:一、观察下列图案由什么图形平移形成.二、选取下图中的4个(1)或4个(2)或2个(1),2个(2)通过平移,能拼出怎样的图案?画出平移形成的各种图案.三、你能用若干个两种颜色,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利用平移拼成表达某种含义的图案,请画出图案,叙述它所表达的含义.答案:一、1.整个图案的三分之一所示的图形 2.三个窗花中一个二、略三、略.。

《5.4平移》教学设计

《5.4平移》教学设计

《5.4 平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进行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的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教学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教学手段:课件,三角板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法,教学过程:课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己祖国的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调整个人,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励和凝聚各族民族的精神支柱。

一、激趣导入:1、导言:(板书课题)你知道这几幅图案中运动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运动现象的共同特点-平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几何变换-平移。

2、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2.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二、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好的导学案)1.问题:如何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排和课本P28图5.42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雪人,你画的雪人和课本上的一样吗?你是怎么画的?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在课本P28图5.44中,雪人的鼻尖A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B呢?3.请你连接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交流答案,教师及时反馈。

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运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4.下面②③④⑤四幅图中哪幅图是由①平移得到的?(1) (2)(3)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展示,教师点评并指正)平移的特征:1.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线段A'B'.2.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3.如图,△ABE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三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平移的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四、精讲解疑: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运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精选学习文档

《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精选学习文档

《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平移作图与平移变换的应用.2.内容解析平移作图是平移性质的应用.平移作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它是应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的基础.利用平移变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图形变换思想和转化思想.平移是本套教材首先介绍的基本的图形变换.由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不规则平面图形通过变换转化为规则的平面图形,利用规则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对平移变换应用的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变换有着“示范”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研究简单的平移作图和利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平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可以利用平移制作出来,因此让学生多举一些有关平移的例子,有利于学生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平移的认识.上节课通过模板让学生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探索出平移的性质,本节课则既要动手操作画图,又要发挥想象,考虑平移后的情况,以利于应用规则图形解决问题,从教学要求上看是更进了一步.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移性质的作图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能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能够运用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目标解析(1)学生能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在给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情况下平移后的图形;对于网格中的平移作图,要求能作出在同时给出横向和纵向移动距离的情况下移动后的图形;(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时,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性质,将图形平移,利用得到的规范图形解决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平移作图实际上就是作平行线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应用,学生理解不会很困难.而运用平移变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涉及平移的概念(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相关规则图形的知识.从能力方面看,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引导,让学生逐步感悟、领会,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利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多媒体显示下面两组图片.问题1 观察这两组图片,你能说出平移具有的特征吗?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回答,说出平移的特征,若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梳理所学的知识: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梳理回忆,一方面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平移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学生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追问1 我们在研究平移的性质时,是通过水平方向平移得出的,图形平移的方向是否紧限于水平?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回答,教师作必要说明.【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梳理上节的内容,同时意识到对于平移变换,除了有水平方向的平移外,还有其他方向的平移,平移的基本特征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追问2 平移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利用平移可以制作很多美丽的图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利用平移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点评,注意例子的广泛性.【设计意图】让学生多举平移的例子,说明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平移的再认识.2.动手操作,应用性质例1 如图,平移三角形,使点移到到点.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问题2 (1)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本题中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2)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点的对应点,,能确定三角形的位置吗?(3)如何确定点、点平移后的位置以及平移后的三角形?师生活动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叙述作法,教师板书,并画图(如下图),同时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图,并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三角形的顶点是关键点,找到三角形平移后的关键点,就能完成三角形的平移.【设计意图】通过搭建台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脚手架”,将问题转化为作平行线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使学生明白确定一个平移后的位置需要的条件是:(1)图形原有的位置;(2)图形平移的方向;(3)图形平移的距离.练习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做出平移后的图形.师生活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设计意图】及时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移在作图中的应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例2 下图是小李家电视机的背景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为18cm,上面横竖各有两道装饰红条,红条宽都是2cm,请用平移知识求蓝色部分板面的面积.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⑴能否通过平移将蓝色部分集中在一起?对于这一点,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做好预设,可以用投影进行演示;⑵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两名学生板书;⑶师生共同评析学生的解题过程.【设计意图】利用平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理解题意,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将蓝色部分板面集中到一起,以便于集中求出蓝色部分板面的面积,使问题变得简单.练习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2AB,E、F分别为AD及BC 的中点,扇形FBE、CFD的半径FB与CF的长度均为1cm,请用平移知识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总结一般方法.【设计意图】利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有时不仅简便,而且还是必要的方法,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所要探究的图形,通过平移适当集中,这样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4.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平移作图需要确定哪些条件?(2)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利用平移性质作图.5.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5.4第2,3,4,6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如图,平移线段,使点移动到点.画出平移后的线段.【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利用平移的性质作图.2.如图,三角形ABC沿着射线BM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线段BD的长度.(1)画出三角形ABC平移后的三角形;(2)写出三角形ABC平移BD长度后,图中出现的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利用平移的性质作图.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E、F分别为AB、CD边的中点,以BC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BCFE内,再以EF 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EFCA内(如图),请运用平移知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设计意图】主要考查运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1:5.4 平移

教学设计1:5.4 平移

5.4 平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感知平移活动一观看:李老师的生活片段片段一开窗户片段二开抽屉片段三开车片段四乘坐电梯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设计意图】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2. 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二、动手操作探究平移活动二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合成图案”.活动三指导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绘制图案请大家试试看!在一张白纸上划一条直线,将手中的硬纸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移动,并把每一次移动后的图形画下来!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学生动手作图,完成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并告诉学生:“我们刚才做的就是将图形进行平移”.【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平移可以创造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印象:“一个图形的整体沿一条直线移动”.三、合作交流学习平移1.平移的定义:将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定义中包含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对应点的定义: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多媒体再一次演示平移,学生很容易得出平移的第一条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接着,我要求学生观察课本P28图中A、B、C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并提问:“这些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呢?”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线段大小的比较和平行线的判定的方法.在这里他们可以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通过度量线段、画截线和比较角的大小等方法,探究出平移的第二条性质:(2)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设计意图】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师生互动应用平移1、请大家举出生活中平移的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2、例题1.(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A.位置B.大小C.形状D.位置、大小和形状(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对应点的线段( C )A . 平行不相等 B. 相等不平C. 平行且相等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D. 无法确定【设计意图】为了学生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例题2.下列变换中可能属于平移的有哪些?答案:C【设计意图】强调平移“是图形沿一条直线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不符合平移性质的不是平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五、【回味平移】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平移的定义—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大家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提炼.六、布置作业,巩固平移作业:一、P30 1、2、3二、在你的坐标纸上利用平移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设计意图】通过书面作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借助图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其实数学也是挺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平移》教学设计案例(第2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移作图与平移变换的应用.
2.内容解析
平移作图是平移性质的应用.平移作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它是应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的基础.利用平移变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图形变换思想和转化思想.平移是本套教材首先介绍的基本的图形变换.由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不规则平面图形通过变换转化为规则的平面图形,利用规则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对平移变换应用的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变换有着“示范”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研究简单的平移作图和利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平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可以利用平移制作出来,因此让学生多举一些有关平移的例子,有利于学生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平移的认识.
上节课通过模板让学生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探索出平移的性质,本节课则既要动手操作画图,又要发挥想象,考虑平移后的情况,以利于应用规则图形解决问题,从教学要求上看是更进了一步.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移性质的作图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能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能够运用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在给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情况下平移后的图形;对于网格中的平移作图,要求能作出在同时给出横向和纵向移动距离的情况下移动后的图形;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时,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性质,将图形平移,利用得到的规范图形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平移作图实际上就是作平行线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应用,学生理解不会很困难.而运用平移变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涉及平移的概念(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相关规则图形的知识.从能力方面看,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引导,让学生逐步感悟、领会,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利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多媒体显示下面两组图片.
问题1观察这两组图片,你能说出平移具有的特征吗?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回答,说出平移的特征,若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梳理所学的知识: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梳理回忆,一方面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平移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学生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追问1 我们在研究平移的性质时,是通过水平方向平移得出的,图形平移的方向是否紧限于水平?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回答,教师作必要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梳理上节的内容,同时意识到对于平移变换,除了有水平方向的平移外,还有其他方向的平移,平移的基本特征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
追问2 平移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利用平移可以制作很多美丽的图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利用平移的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点评,注意例子的广泛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举平移的例子,说明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平移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平移的再认识.
2.动手操作,应用性质
例1如图,平移三角形,使点移到到点.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问题2(1)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本题中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
(2)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点的对应点,,能确定三角形的位置吗?
(3)如何确定点、点平移后的位置以及平移后的三角形?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叙述作法,教师板书,并画图(如下图),同时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图,并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三角形的顶点是关键点,找到三角形平移后的关键点,就能完成三角形的平移.
【设计意图】通过搭建台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脚手架”,将问题转化为作平行线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使学生明白确定一个平移后的位置需要的条件是:(1)图形原有的位置;(2)图形平移的方向;(3)图形平移的距离.
练习
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做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生活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设计意图】及时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移在作图中的应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2 下图是小李家电视机的背景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为18cm,上面横竖各有两道装饰红条,红条宽都是2cm,请用平移知识求蓝色部分板面的面积.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⑴能否通过平移将蓝色部分集中在一起?对于这一点,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做好预设,可以用投影进行演示;⑵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两名学生板书;⑶师生共同评析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平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理解题意,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将蓝色部分板面集中到一起,以便于集中求出蓝色部分板面的面积,使问题变得简单.
练习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2AB,E、F分别为AD及BC的中点,扇形FBE、CFD的半径FB与CF的长度均为1cm,请用平移知识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总结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有时不仅简便,而且还是必要的方法,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所要探究的图形,通过平移适当集中,这样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4.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平移作图需要确定哪些条件?
(2)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利用平移性质作图.
5.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5.4第2,3,4,6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平移线段,使点移动到点.画出平移后的线段.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利用平移的性质作图.
2.如图,三角形ABC沿着射线BM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线段BD的长度.(1)画出三角形ABC平移后的三角形;
(2)写出三角形ABC平移BD长度后,图中出现的平行且相等的线段.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利用平移的性质作图.
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E、F分别为AB、CD边的中点,以BC
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BCFE内,再以EF为直径作半圆正好在长方形EFCA 内(如图),请运用平移知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运用平移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