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春》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春》的作者是,字。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蓑衣()酝()酿()应和()3.体会下列句中词语的生动性:(3分)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4.辨字组词:(4分)眨()悄()晕()伴()贬()俏()荤()拌()5、结合课文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4分)⑴欣欣然张开了眼。

()⑵(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

()⑷山朗润起来了。

()6、将文章结尾的三个排比比喻段工整地抄在下面方格内。

(4分)7、“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写出了。

(3分)8、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分)⑴写春草质地的:⑵写春草色泽的:⑶写春草长势的:9、仿照课文后三段,以“秋天”为对象写两个句子。

(4分)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春》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春》的作者是,字。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蓑衣()酝()酿()应和()3.体会下列句中词语的生动性:(3分)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4.辨字组词:(4分)眨()悄()晕()伴()贬()俏()荤()拌()5、结合课文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4分)⑴欣欣然张开了眼。

()⑵(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

()⑷山朗润起来了。

()6、将文章结尾的三个排比比喻段工整地抄在下面方格内。

(4分)7、“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写出了。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春》第一部份:基础知识1.《春》的作者是,字。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6分)蓑衣()酝()酿()应和()3.体会下列句中词语的生动性:(3分)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4.辨字组词:(4分)眨()悄()晕()伴()贬()俏()荤()拌()五、结合课文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4分)⑴欣欣然张开了眼。

()⑵(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

()⑷山朗润起来了。

()六、将文章结尾的三个排比比喻段工整地抄在下面方格内。

(4分)7、“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写出了。

(3分)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分)⑴写春草质地的:⑵写春草色泽的:⑶写春草长势的:九、仿照课文后三段,以“秋季”为对象写两个句子。

(4分)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春》第一部份:基础知识1.《春》的作者是,字。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6分)蓑衣()酝()酿()应和()3.体会下列句中词语的生动性:(3分)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4.辨字组词:(4分)眨()悄()晕()伴()贬()俏()荤()拌()五、结合课文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4分)⑴欣欣然张开了眼。

()⑵(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

()⑷山朗润起来了。

()六、将文章结尾的三个排比比喻段工整地抄在下面方格内。

(4分)7、“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写出了。

七年级语文上:第11课春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第11课春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第11课《春》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胳膊..()抖擞.()应和.()支撑.()摇曳.()宛转..()傍.晚()抚.摸()嘹.亮()2.填空。

⑴《春》的作者____原名____,号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

1927年写的《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⑵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⑶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近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1学年)

近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作。

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 )语不愠.( ) 逾.矩( )罔.( )殆.( )一箪.( ) 曲肱.() 不亦说.乎( ) 笃.志()三省.()吾身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4)温故而知新.新:(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 舍:(7)曲肱.而枕之肱:(8)博学而笃.志笃:4、根据提示填空.(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5、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6、语言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1)排比 | 拟人(2)引用 | 比喻(3)比喻| 排比(4)反复 | 拟人解析:(1)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拟人手法;(2)“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4)“盼望着,盼望着”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点评:从修辞手法的特点去判断就简单了。

2.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诗人泰戈尔,其作品《吉檀加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绿色蝈蝈》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精力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了《昆虫记》。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舍予,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样子》、《背影》、《踪迹》。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晚年自号石云。

其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的短篇志怪小说。

答案:C解析: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踪迹》。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B.伤心秦汉经行处,山河表里潼关路。

亡,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重乎?(《(论语)十则》)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
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
2.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传不习乎(传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三、其他
10.下面是《论语》中的六则语录,请将符合“君子”特质的选项挑出来。(只填序号)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③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④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春》同步练习【人教版】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春》同步练习【人教版】


( )之情。

)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
)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比喻、排比句
,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输的每一样东西中去。

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

、你知道,你不能摸到云,但你能感觉到雨。

正确的顺序是:
六、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还经常用来比喻
七:阅读《春》1-4自然段,回答问题。

1、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本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许多景物富有人的思想感情。

请你列举一例,并陈
述其妙处所在。

2、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联想到了什么?
3、春风除了可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外,你觉得还像什么?
4、本文既有对景物的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的语句,请你探究其中的奥妙,并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新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课后研讨与练习答案

新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课后研讨与练习答案

11、春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语气要逐渐加重,表达期盼的心理、欣喜的感情)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三个“起来了”,语气要一个比一个高昂)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拟人句,要读得亲切)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短句多,要读得轻快些,读出轻松愉快的感情)二、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说一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的图画,你最喜欢那幅图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课文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

它们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喜欢的理由:示例:(1)春草图(草报春)(第3段),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①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②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③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④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一个“钻”字,表现出春草的勇气和力量;“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春草破土是那么自然而然,是那么不引人注意。

可正是这不起眼的春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嫩嫩的”写质地,告诉读者这是新的生命;“绿绿的”写颜色,给人以清新、祥和的感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数量上写,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

接着通过孩子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最后又正面写软绵绵的春草沐浴在轻悄悄的春风之中,进一步表现春草的柔和可爱。

(2)春花图(花争春)(第4段),写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春草图抓住了春草外表柔和亲切却有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特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11《再塑生命的人》基础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感慨(kǎi)走廊(láng) 预兆(zhào)疲倦不堪(kān)B.搓捻(cuō)奥秘(mì) 企盼(qǐ)小心翼翼(yì)C.航行(xíng) 模仿(mó) 迁徙(xǐ)截然不同(jié)D.缝制(féng) 绽开(dìng) 繁衍(yǎn)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争执抚弄疲倦不堪小心翼翼B.摸索痛快不求甚解浑为一谈C.奇迹企盼恍然大悟花团紧簇D.唤醒自毫美不胜收悔恨莫及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疏忽,生怕出错。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城外的垃圾场垃圾成山,泡沫塑料满天飞,真是美不胜收。

D.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向前。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5.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一个人要成才,最关键的就是找一个好老师。

C.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D.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了一个作家。

6.关于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

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导由浅入深,海伦对世界的认识也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语文:第11课《春》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语文:第11课《春》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春》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嘹.亮()应和.()..()抖擞烘.托()眨.眼()清脆.()黄晕.()2.辨字组词:眨()悄()晕()伴()贬()俏()荤()拌()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B鸟儿将巢安要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二、阅读理解1.《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挚,被称为,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并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 、_______ 、___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精美文段赏析: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____________________,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

(2)“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文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春一、选择题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组 ( )A、眨眼(zhà)B、应和(hè)C、酝酿(yúnrǎng) 黄晕(yún)D、涨起来(zhǎng) 蓑草(suāi)2、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 ( )A、引经据典B、引而不发C、引吭高歌D、引人入胜3、“期望着,期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意义是 ( )A、春天迟迟不来,人们期望了好久才到。

B、春天善解人意,人们期望着期望着就到了。

C、运用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迫心境。

D、春风是春天的先行官,春风到了,春天随后也就到了。

4、对《春》结束的三个比方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榜首个比方是体现春天生命的开端,全部都是新的,给人以期望。

B、第二个比方是描绘春天给人带来美的幻想力。

C、第三个比方是着重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方生动地提醒了春天的特性“新”、“美”、“力”,热情弥漫地赞许了春天。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神往与火热的寻求。

二、填空1、《春》的作者是 ( )。

本学期咱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是 ( )。

2、《春》是一篇美丽的 ( )散文,全文可分为 ( )三部分。

3、“吹面不寒柳树风”,这是南宋 ( )《绝句》中的诗句。

柳树风,指 ( )。

4、山 ( )起来了,水 ( )起来了,太阳的脸 ( )起来了。

三、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方法1、“吹面不寒柳树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2、他们的房子,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姓名的,没姓名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4、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5、全部都像刚睡醒的姿势,欣欣然张开了眼。

( )四、阅览语段,答复问题雨是最寻常的,一下便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1)排比 | 拟人(2)引用 | 比喻(3)比喻| 排比(4)反复 | 拟人解析:(1)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拟人手法;(2)“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4)“盼望着,盼望着”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点评:从修辞手法的特点去判断就简单了。

2.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诗人泰戈尔,其作品《吉檀加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绿色蝈蝈》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精力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了《昆虫记》。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舍予,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样子》、《背影》、《踪迹》。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晚年自号石云。

其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的短篇志怪小说。

答案:C解析: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踪迹》。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B.伤心秦汉经行处,山河表里潼关路。

亡,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重乎?(《(论语)十则》)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1《春》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润wǎn(宛)转酝酿(yùn niàng )liáo(嘹)亮hōng(烘)托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1.zhǎng(涨价)zhàng(涨红脸)2.sǎn(零散)sàn(散步)3.yūn(晕车)yùn(黄晕)4.cáng(捉迷藏)zàng(宝藏)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3、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4、舒展、活动。

(.舒活)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节):盼春第二部分(第2-7节):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第8—10节):赞春五.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

“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六、阅读训练(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七年级】初一语文第11课春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初一语文第11课春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初一语文第11课春练习题(附答案)《春》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Brew()arm()shake()应该()支持()摇曳()宛转()傍晚()抚摸()嘹亮()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xīnrán()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鸟儿们把查奥()放在法乌尼耶(),高兴地,HūpéngyǐNBáN()炫耀着他清脆的喉咙,唱着婉转的歌,与微风和水相呼应。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yǜn()的光,hōngtuō()片安静平的夜。

(4)田间仍有工作的农民,穿着苏ō()衣服,穿着l-衬衫()。

他们的房子,在雨中。

3.。

(1)《春天》的作者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

他来自浙江绍兴,与祖父和父亲一起定居下来____这本书写于1927年,都是著名的文章。

根据文本的内容,本文的体裁是。

⑵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春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庭调查1、春草图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创作《春花图》时,作者从高与低、虚与实、色与味的结合等方面对春花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知识储备】1.古今异义(1)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3)疏(古义:粗劣;今义:疏通,关系远)(4)三(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2.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4.《〈论语〉十二章》中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处事之道,那么这三者之间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这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态度是先决条件,人要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要谦虚地向别人学习,要珍惜时间。

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后经常复习,知识才能巩固;学习时要与思考结合、取长补短。

做人要有志向,要有骨气和坚定的信念,要淡泊名利。

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在孔子看来,治学和修身相结合为最高境界。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逝者如斯夫.()笃.志()论.语()曾.子()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B.温故而知新.C.饭疏食,饮水.D.子在川.上曰3.写出下列年龄在古代的雅称。

(1)女子十三岁__________(2)三十岁__________(3)四十岁__________(4)五十岁__________(5)六十岁__________(6)七十岁__________(7)八九十岁__________(8)一百岁__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

而:(1)温故而知新( )(2)博学而笃志( )(3)学而不思则罔( )(4)曲肱而枕之( )其:(1)择其善者而从之( )(2)乐在其中矣( )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可以为师矣(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B.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C. 邰丽华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们不可刮目相看....,因为她领舞的《千手观音》舞蹈的确不错。

D. 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B .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C .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文艺节目。

D . 日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6年持续走低。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家选我当代表..。

这位是中方企业的代表..。

B. 买了一把锁.。

把门锁.上。

C. 我们要立个规矩..。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D.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5、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什么优势。

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

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

⑤秦末,刘邦项羽相争。

A .③②①④⑤B .⑤③①②④C .⑤②④③①D .③⑤①④②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问知①,子曰:“务②民之义③,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春》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1)排比| 拟人(2)引用| 比喻(3)比喻 | 排比(4)反复| 拟人解析:(1)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拟人手法;(2)“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4)“盼望着,盼望着”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点评:从修辞手法的特点去判断就简单了。

2.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诗人泰戈尔,其作品《吉檀加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绿色蝈蝈》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精力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了《昆虫记》。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舍予,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样子》、《背影》、《踪迹》。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晚年自号石云。

其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的短篇志怪小说。

答案:C解析: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踪迹》。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B.伤心秦汉经行处,山河表里潼关路。

亡,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重乎?(《(论语)十则》)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千帆过尽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答案:A解析: B错,原文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C错,原文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错,原文中是“千帆过尽”,答案为A。

点评: 根据作品名的提示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的位置是否颠倒,再判断有没有错别字,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

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孤山寺北贾亭西,云脚初平水面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衣沾不足惜,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C.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答案:D解析: A句应该是“水面初平云脚低”, B句应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句应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为D。

点评: 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中原句内容,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和词语的顺序。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有错的就排除。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答案:D解析: D项应是马致远,元代戏剧家。

点评:考查作家作品,要记清作者生活的年代。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蒹葭》一诗出自“小雅”,表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D.《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答案:C解析:《蒹葭》一诗出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而不是“小雅”。

点评: 文学常识涵盖面广,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等,在平日学习时需要进行整理,帮助记忆。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B.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C. 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

(《论语》)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空间绝后”类,即识记类默写,考查多为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只要平时重视诵读、注重积累,答题时结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作答。

另外,默写一定要正确,不写错字、别字,不漏掉一字、不添加一字,不颠倒字词顺序。

点评: 此类题是每年的必考题,考试篇目没有规律可言,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考试范围内的古诗文做到熟记、默写,然后在此基础提升,掌握古诗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羚羊木雕》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迫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赞美了小朋友真诚无私的友爱。

B、虽然《散步》写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C、《秋天的还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D、泰戈尔是俄国著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D解析:D项说法有误,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

点评:解答此题,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熟记文学常识。

9.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几处早鹰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D.夕阳西下,肠断人在天涯。

答案:B解析:A项“鹰”应为“莺”,C项“升”应为“生”,D项“肠断”应为“断肠”。

点评: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注意准确书写。

10.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答案:D解析:D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点评: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1.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均出自丹麦人安徒生之手。

B.《再塑生命的人》中的王玉琳老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她运用实物触摸的方法教作者海伦·凯勒拼读英语单词。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说明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

D.歇后语“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里的“猴头”是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就是《小圣施威降大圣》里的“大圣”。

答案:B解析: B错《再塑生命的人》中的老师是莎莉文。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各项表述的知识要点一一判断即可。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B.《我的老师》选自《我生活的故事》,作者是法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儒家经典之一。

D.《登飞来峰》是作者王安石青年时代的作品,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雄心壮志。

答案:B解析: B错,海伦·凯勒是美国人。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里发生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散步》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答案:D解析:D中《散步》主题应是“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崇尚社会和谐”,D表述有误。

点评: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快乐。

B.《蝉》一文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写出了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

C.《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回忆起家门前的紫藤萝从稀落到被拆除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D.《贝壳》一文中,作者表达了要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的愿望和决心。

答案:A解析: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告诉读者要直面挫折。

点评:考查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感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答案:D解析:“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错,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是湖东“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