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教案 北师大版
课题
第20章
第5节遗传与环境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2005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目标
1.可以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能力目标
1.可以独立运用实验法,完成环境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2.比较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学会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同一窝生的狗大小,颜色为什么也不完全一样?
提问:为什么生物的性状会有所不同?
哪种因素是决定生物的不同性状的关键?
以水毛茛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汇报、分析
思考,分析,回答
观察,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分析,总结
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环境可以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变异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提问:生物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在生产上有什么运用价值吗?举例说明
举例可以是前面讲到的两个例子,老师补充杂交水稻。
奶牛选育
思考、举例回答
小结
总结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与变异的关系
分析、总结
拓展
总结
作业
教
学
反
思
板书设计:
第5节遗传与环境
一、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二、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遗传的变异
2、不遗传的变异
观看视频:生物的变异。了解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提问: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经选择培育出太空椒。原因是什么?
分析: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原因是什么?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5《遗传和环境》教学设计
“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设计与分析1、教材内容及处理遗传与环境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第5节。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分析了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基因型控制表现型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环境因素对性状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表现型是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的改变能引起性状的改变,根据遗传物质是否有变将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将围绕两个方面内容展开:一是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是环境引起的形状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本节注重学生的观察、收集信息数据、分析数据和实验现象等能力,同时注意渗透科学态度的养成教育。
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可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加深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如下:1、重要概念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2、内容标准(1)举例说明生物的变异。
(2)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概念及三者间关系。
(2)理解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与两者区别。
(3)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重要应用。
2、能力目标:独立观察不同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健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概念理解及三者间关系。
(2)变异发生的类型及原因。
2、教学难点变异发生的类型及原因。
五、学生情况分析:在本章之前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关于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区别,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规律性,知道基因型控制性状表现。
但学生对生物变异原因的了解甚少,可列举实例使学生了解变异的现象和类型以及可遗传变异的利用价值。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实验操作: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原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理解和记忆。
(二)存在主要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在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形成中的作用。学生能够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能够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比重。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生理解程度不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概念,而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实验操作不够充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存在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不佳,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对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理解,尤其是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比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实例分析中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到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选择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课堂导案
2.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明显不同, 这种差异能遗传吗?
能,这是两个品种的花生。
课堂导案
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 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 中,它们结出的的果实会怎样?这种 变异能遗传吗?
大花生结的果实可能比较小,小花生 结的果实可能比较大,不能遗传,因 为是环境影响了花生的表现型。
课堂导案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可遗传的变 异,主要是使得生物发生基因重组、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例子1:用高产易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 小麦进行杂交育种,能够获得高产抗倒 伏的小麦。(杂交) 例子2:普通的甜椒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 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果型增大、 产量增高、品质改善的太空椒。(射线)
体 B.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后代 C.将葡萄的枝条插入土壤后生根成 D.遗落在土壤中花生的种子发育成幼
苗
课后练案
6.遗传咨询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 生,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A )
A.男方幼年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白化病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患者
课后练案
(3)小甜的爸爸是独生子,根据“单独 二孩”政策,如果再生一个小孩,是
卷发的可能性是_5__0_%__(_或__1__/_2_)___。
课后练案
(4)小甜长大后把头发烫成卷发, 其丈夫是天生直发,请问小甜的儿
女是卷发的可能性是___0_%____。
随堂训练
知识点二:变异类型 3.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 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 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 过程。太空育种( A )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 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第5节遗传与环境1.重点: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重点: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独立完成探究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知识点一: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1.完成下列内容。
2.下列关于表现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D.基因不能控制全部表现型知识点二: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变异的类型导致因素举例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组成的改变①杂交玉米后代出现高秆和矮秆;②白化虎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作用于生物体①同一品种豌豆种在不同地块收获的籽粒大小不等;②生活于不同地域的双胞胎的肤色差异2.下列现象能传给后代的是(D)A.风调雨顺时,水稻产量高1.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同一品种小麦分为A、B两组,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株高和籽粒等性状表现出很大差异,如下表所示:组别环境现象A 水肥充足株高、粒大B 水肥缺乏株矮、粒小(1)A组、B组小麦是同一品种,但后代株高和籽粒出现了高矮、大小不同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该小组的同学对此变异现象产生了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为了验证双方观点的正确与否,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实验步骤:①选取A、B两组收获的小麦种子各1粒,标记为A1、B1;②将A1、B1种在水肥充足的两块地中;③将收获的种子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3)请指出本实验中的一处不足并加以改正。
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将1粒改为100粒。
(4)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A1组和B1组收获的种子同为株高、粒大,则说明之前的变异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若A1组和B1组收获的种子不同,仍然保持之前的变异现象,则说明该变异是由种子的基因改变导致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2.一个双眼皮男子与一个单眼皮女子结婚后,女子为美容割成双眼皮。
2019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遗传与环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0.5遗传和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认同变异的普遍性(3)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4)了解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观察环境条件对大蒜性状表现的影响,理解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对花生果实长度的观察与测量,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
(3)培养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和总结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变异的普遍性;(2)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享受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3)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教学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讲授[教学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ppt图片显示四种不同肤色的人老师问:同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不同肤色的人?学生答:不同人种肤色的基因组成不同。
知识回顾: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现型?老师结合图片讲解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过程。
复习提问:生物的性状由什么控制?通过转基因超级鼠实例,了解生物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其表现型是否一定相同呢?同学们能否举例说一说?(略)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学生展示大蒜幼苗在黑暗和光照下的实验结果讨论:本实验中,植物幼苗的性状表现(颜色)不同是否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依据是什么?请一位学生代表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一下(略)播放老师课前做的本实验图片资料。
小结:一、生物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表现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回顾:生物体亲子代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性状表现的差异叫做什么?(生物的变异)我这里有从市场上买来的的两种花生,教师展示大小两种花生,请学生观察外观区别。
在这些大花生中也有一些果实较小的花生;小花生中也有一些果实较大的花生。
20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十章第五节《遗传与环境》教案
第 5 节遗传与环境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
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二、学情分析:首先在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也已经初步掌握,而关于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的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已掌握。
其次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顺利地进行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在于引入生活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以及布置实践性作业。这些亮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问题导向式教学: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遗传和环境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这种问题导向式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遗传和环境知识方面的收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运用遗传和环境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4.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图像等工具,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探究。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环境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环境在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关系。
3.结合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生物8年级上册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精品习题课件
不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
=
基因型 (内因)
+ 环境条件 (外因)
改
诱
变
因
可遗传的变异 (改良或培育新品种)
板书设计
表现型
决定
影响
基因型
环境条件
其改变引起
可能改变
其改变引起
可遗传 变异
不可遗 传变异
其改变称为
包括
包括
变异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选项中符合“随机取样B”的做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 两种品种的花生种子各发30 粒 B. 各发给足够数量的两品种花生种子,最好都不少于50 粒 C. 学生取花生种子时,不能用眼睛挑,摸最长的一粒依次 测量 D. 老师可从一袋花生种子中挑取50 粒大的给学生测,获取 数据
(3)若花生种子长轴长度的长短为一对相对性状,
B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 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2. 一名孕妇挺着大肚子到某医院做首次产检,被查出胎儿
多发畸形,必须引产,医生分析:发生这些畸形,不能排
除遗传、环境因素,也与孕妇缺少叶酸有关。这说明
问题:航天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示范答案:科学家认为,航天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 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 异。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 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 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 异。综合太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因素的太空环境对 植物种子的生理和遗传性状具有强烈影响,但是究竟主要 是哪些因素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至今还没有定 论。
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 遗传与环境学案北师大版
第5节遗传与环境【学习目标】1、能掌握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能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能学会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4、能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学习过程】预习反馈:比比你的自学能力!1、人类根据肤色特征可分为;人种、人种、人种和人种。
2、生物的变异可分为的变异和的变异两类。
3、生物的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物的性状表现很容易受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但是不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一)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的关系1、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1)许多遗传实验表明,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发生改变,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2)喜马拉雅白色家兔在300C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0C条件下,四肢尾巴、耳朵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
2、以上事实说明: 容易使生物的发生改变。
生物的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凡是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出现的叫做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也就是的改变而产生的。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会影响到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引起表现型改变的变异。
2、有一些变异并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它们仅仅是由于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过程的结果。
这种仅仅由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异是的变异。
形成提升:试一试,你一定能过关!1、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穗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不足 B.阳光不足 C.遗传物质的改变 D.肥料不足2、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 B.显性基因被除去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D.遗传对基因表达(性状表现)起作用3、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 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4、将同一品种的水稻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中一块田里亩产400公斤,而另一块田里亩产只有250公斤,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产量上出现了性状差异,对这种差异最准确的表述是A.遗传 B.变异 C.遗传的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5、生物的变异分为不遗传的变异和两类;前者是由于的结果,后者是由于的改变引起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导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自主学习】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容易使发生变化,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变异叫做,这是由于其改变引起的。
3、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
4、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B、基因型不同,性状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5、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C、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合作探究】讨论: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三者的关系?2、变异分为哪两种?3、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学习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变异的是( )A、兄弟姐妹在高矮上的差异B、子女与父母相貌不同C、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差异D、孪生姐妹相貌不完全相同2、下列叙述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人和皮肤有白色、黄色、黑色B、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C、人的皮肤夏天较深,冬天较浅D、人的眼睛有正常色觉和色盲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B、变异对于生物都是不利的C、生物的变异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生物的变异中,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4、下列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是( )A、遗传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的变异D、不利的变异5、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二十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遗传和环境的定义及两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特征的影响,如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3.能够分析实际案例,探讨遗传和环境在疾病易感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遗传和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家庭成员间的相似性,体验遗传在特征传递中的作用。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案例,探讨遗传和环境在疾病易感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4.利用互动提问和回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你们认为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哪些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特征的影响?”等。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分配小组任务,如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实例等,促进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3.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疑问和收获。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家庭成员间的相似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遗传在特征传递中的作用。
2.设计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改变场景,如室内温度、光照等,让学生观察个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3.创设互动讨论情境,让学生分享观察和思考,促进学生认识到遗传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4.提供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关于遗传和环境的问题。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精品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
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二、学情分析:首先在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也已经初步掌握,而关于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的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已掌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20.5遗传和环境 学案-word
遗传和环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_____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______.3.环境变化能够引起生物______.当它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是______的;否则,产生的变异是______的.4.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做______,也就是做______组成的改变产生的.合作探究1.“南橘北枳”的现象表明:生物的性状既受__________的控制,又受______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下列几种变异,哪些是可遗传变异?( )哪些是不可遗传变异?( )A.家兔体表的毛,有纯白色,黑色,蓝灰色等类型B.玉米粒有黄色,有白色,还有红色的C.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荫处的比生长在阳光充足处的杆细、穗小D.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儿子E.一对孪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结果哥哥比弟弟的脸色较黑F、身材高大的父母,其子女由于营养不良而个头长得矮小3.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变异?( )A.哥哥视力正常,弟弟近视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C.父亲双眼皮,儿子也双眼皮D.姐姐有耳垂,妹妹没有耳垂E.小麦地里出现的矮杆小麦F.玉米种下后出现了白化苗G.龙生龙,凤生凤【达标检测】1.下列变异现象中,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 )A.小麦在遮阴处比在阳光下长得细而高B.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晒得黝黑C.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近视D.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抗倒伏的小麦2.正常人的皮肤会晒黑,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晒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成长的环境条件不同B.细胞中的基因不同C.这种基因差异是经常晒太阳的结果D.这种性状不会遗传给后代3.下列哪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A.人类的红绿色盲B.由于水肥充足,玉米长得穗大粒多C.同一品种小麦,生长在阳光充足处的秆粗穗大D.原本肤色相近的双胞胎兄弟因工作环境不同,肤色差异很大4.将中等产量的种子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试验田中,得到产量高的种子甲和产量低的种子乙.将甲和乙分别种在同样的普通农田中,预计产量( )A.甲高产,乙低产B.甲低产,乙高产C.甲中产,乙高产D.甲中产,乙中产5.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生物变异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不利的B.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有利的C.变异一旦出现,就可以遗传给后代6.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过程.太空育种(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学后反思【达标检测】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版北师大版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 合作学习 归纳总结 随堂检测 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 1.基因型、表现型 和环境的关系; 与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 2.变异类型的原因。 传变异; 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 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B.小南说:性状相同,基因一定相同
C.小西说:基因和性状之间没有联系
D.小北说:基因和环境都能影响性状
【课后练习】
10.(2017•长沙模拟)2016年长沙市桂花的开 花时间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这说明了生物的 A) 性状( A.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C.仅由遗传物质决定
D.不由遗传物质决定
【自主预习】
2.农业上,可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可遗传变异来 改良或培育新品种。
总之,环境变化能够引起 生物变异 。当它引 起 遗传物质 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 ; 不可遗传 否则,产生的变异是 的。
【合作学习】
探究一.不同人种肤色不同。一对同卵双胞胎一个在户 外工作肤色较黑,另一个在室内工作肤色较白。请根 据以上两个例子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自主预习】
请仔细阅读课本,在课本上将答案勾画出来
(一)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有关 1.一般环境条件的改变不易使 基因型 发生改 变,而 表现型 易受环境影响。 如水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 没水中的叶片呈丝状。 2.小结:表现型是基因型 和 环境 条件共同作
用的结果。
【自主预习】
(二)变异类型 1.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① 可遗传的变异: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 复出现的变异。它是由于 遗传物质 ,也就是 基因组成 的改变产生的。 ② 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变异仅仅是由于外 界环境 条件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如常在太阳下工作的皮肤黝黑的人,他们的子 女并不一定是“黑”孩子。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 (2)
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4、判断下列变异
不同环境中玉米幼 苗的长势不同
不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叫可遗传的变 异。如高产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培育 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6、什么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并不涉及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的变异叫不可遗传变异。如不同环境中的玉米长 势不同。
7、变异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
航天诱变育种成果
普通青椒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由于遗传物质的 变异,不同品种或同 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 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 不同,通过人工选择 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 牛选择出来,通过繁 育,后代还会出现各 种变异,再从中选择 产奶量高的奶牛繁育, 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 保持高产奶量,甚至 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A.家兔体表的毛,有纯白色,黑色,蓝灰色等类型。 B.玉米粒有黄色,有白色,还有红色的。 C.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荫处的比生长在阳光充
足处的杆细、穗小。 D.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儿子。 E.一对孪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 ,弟弟长期在
室内工作,结果哥哥比弟弟的脸色较黑。 F.身材高大的父母,其子女由于营养不良而个头长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 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 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 培育出了“三系杂交 稻”。1976至1987年间,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 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 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 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 产5%—10%的两系品种 间杂交组合。
答:不会发生。因为皮肤细胞的基因改变,不 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自主学习】
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容易使发生变化,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变异叫做,这是由于其改变引起的。
3、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
4、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不同,性状一定相同
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
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5、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C、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
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合作探究】
讨论: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三者的关系?
2、变异分为哪两种?
3、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怎样?
【学习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变异的是( )
A、兄弟姐妹在高矮上的差异
B、子女与父母相貌不同
C、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差异
D、孪生姐妹相貌不完全相同
2、下列叙述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人和皮肤有白色、黄色、黑色
B、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
C、人的皮肤夏天较深,冬天较浅
D、人的眼睛有正常色觉和色盲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B、变异对于生物都是不利的
C、生物的变异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D、生物的变异中,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
4、下列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是( )
A、遗传的变异
B、不遗传的变异
C、有利的变异
D、不利的变异
5、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