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季氏将伐颛臾》共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9(1)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课件 (共66张PPT)
①求,冉有。无乃······与,表示对情况的推定, 含推断语气,相当于“恐怕······吧”。 ②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是,助词,宾 语提前的标志。 ③过,责备,动词。 “与”通“欤”,语气 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评,又鲜明地显 示了自己的观点】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 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反对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次对话 语言知识点
• 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欤)
• 一个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把(他)封为](以之为)
• 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 错——责备]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 出来,龟甲、宝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 谁的过错呢?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 (这样)啊。”
【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评,又鲜明地显 示了自己的观点】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 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反对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次对话 语言知识点
• 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欤)
• 一个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把(他)封为](以之为)
• 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 错——责备]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 出来,龟甲、宝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 谁的过错呢?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 (这样)啊。”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苏教版)
十三问:
• 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 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 哪三个错误?
• 一误——远人不服不能来 • 二误——分崩离析不能守 • 三误——谋动干戈于邦内
十四问:
• 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 锐的政治洞察力?
•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墙之内也。
• 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墙”。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欲速则不达。 • 朽木不可雕也。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 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 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 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 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 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 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 告知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 对话。
朗读把握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 的身份和语气。
叙述人 孔子 冉有
让我们来熟悉课文
一、让你我心随问动
• 一问:文章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 几次对话?
• 二问:对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 三问:冉有轻描淡写总共讲了哪
三句话?就孔子而言,几次对话 的要点是什么?
孔子要点:明态度,斥失职,立主张
四问:
《诗》、《书》等古代典籍,编
订《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
行记载在《论语》中。
(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的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
的气势和说服力。
语言特色
言简意赅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含义深刻,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等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用词精妙
孔子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词汇,如“求”、“冉有”、“季 路”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句式多变
文章中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长句又有短句,既有陈述句又有反问句 和感叹句,使得文章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文化内涵
1 2 3
儒家思想
文章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乐、 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主张
孔子通过反对季氏伐颛臾,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 正义和道德原则的坚定主张,对于当时的政治生 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理念
文章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教育和 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任
孔子认为作为国君,应当以仁爱治国, 而不是以武力征服。
04
文本赏析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季氏与颛臾的矛盾,突 出了孔子对季氏伐颛臾的反对态
度,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
比喻手法
孔子运用比喻手法,将颛臾比作 “虎符”、“社稷”、“宗庙”, 强调其不可伐,使说理更加生动
形象。
排比手法
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如“今夫 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等,增强了文章
02
《季氏将伐颛臾》概述
作品介绍
01
02
作品名称:《季氏将伐颛臾》
作品体裁:散文
03
作品出处:《论语》
04
作品主题:政治与伦理
作者介绍
作者姓名:孔子 身份: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
生卒年月: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主要作品:《论语》、《大学》、《中庸》等
语言特色
言简意赅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含义深刻,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等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用词精妙
孔子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词汇,如“求”、“冉有”、“季 路”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句式多变
文章中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长句又有短句,既有陈述句又有反问句 和感叹句,使得文章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文化内涵
1 2 3
儒家思想
文章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乐、 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主张
孔子通过反对季氏伐颛臾,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 正义和道德原则的坚定主张,对于当时的政治生 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理念
文章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教育和 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任
孔子认为作为国君,应当以仁爱治国, 而不是以武力征服。
04
文本赏析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季氏与颛臾的矛盾,突 出了孔子对季氏伐颛臾的反对态
度,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
比喻手法
孔子运用比喻手法,将颛臾比作 “虎符”、“社稷”、“宗庙”, 强调其不可伐,使说理更加生动
形象。
排比手法
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如“今夫 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等,增强了文章
02
《季氏将伐颛臾》概述
作品介绍
01
02
作品名称:《季氏将伐颛臾》
作品体裁:散文
03
作品出处:《论语》
04
作品主题:政治与伦理
作者介绍
作者姓名:孔子 身份: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
生卒年月: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主要作品:《论语》、《大学》、《中庸》等
高中语文 1.1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必修4
但是,他的思想、灵魂经历了无数的岁月。孔子,他的灵魂孕育
了一棵巨大无比的“礼”树。这样的大树如同献给我们的一把仁 义大伞,为我们挡妖风避邪雨。他的教诲,仁者爱人贤思齐;他 的教诲,立身家国义当先;他的教诲,知礼解乐万物和;他的教 诲,克己恕人奉孝廉。您的谆谆教诲,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圣者孔子,中国的骄傲!
修身名句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赏读: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
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
说是好学了。这是对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 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住条件,他在工作方面应 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 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3.审美视窗 万世师表——孔子
“圣德无域泽天下,师表有范垂人间。”
孔子离我们那么久远,他先于我们两千余年;孔子与我们多 么亲近,他的慈颜善语亲如面谈。一部《论语》传万世,他的人 生智慧渊而凡,他的思想精华集大成,他至今依然向我们赐教送 温暖„„
孔子,是这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他的身躯虽然已经消逝了,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
陬邑(山东省曲阜市)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曾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为时14年,终不见用,最终返回鲁国,专心 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
垄断,开创了私学。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
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 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 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 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不当。这种自省的道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单元-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3)不.能.者止 古义: 今义:办不到。(4)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 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
【答案】 (1)指用兵。 (2)“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当 作……”“把它作为……”。 (3)没有能力。 (4)社会不安定。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社稷之臣也。 译文: (2)何以伐为? 译文: (3)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
“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被尊称为 “圣人”。
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 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 诉他们的老师孔子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录之语。
文帝曾写信给匈奴单于,剖露自己的为政之道:“朕夙兴夜寐,勤劳天 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忧于心。”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 史,像汉文帝这样勤政爱民的帝王为数不多,他的德治精神不失为治国理政的 一面镜子。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4)止臣其一舍为狼人时得相止骨.如十止.有止(.一臣月曰尔(()
)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则将焉用彼相.矣(
)
(5)相今王日由侯与与将北求相骑.也宁相.有,出种相没.乎夫于(子长(淮间(
) )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何以伐为.(
)
(6)为昔后者世先必王为.以子孙为.忧东(蒙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专题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
季氏将伐颛臾
第一次对话: 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第二次对话: 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第三次对话: 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精选教育课件
13
2.孔子是否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理由是什么?
反对。“求!无乃尔是过与?”
理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
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求……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段话的3个层次也极为
明晰。第一层驳冉有的托辞;第2层提出“均”和
“安”是治国的基本原则,“修文德”是对“远人”
பைடு நூலகம்
的基本政策;第3层指出冉有、季路辅佐季氏违背了
上述原则,并预言“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逐层深
入地借季氏企图吞并颛臾一事阐明治国方针和对“远
人”政策等原则性的问题精选。教育课件
19
(3)比喻论证,鲜明突出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 喻,来证明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本文就多处使 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当然是管理者的过失,看护者的 责任!孔子运用这个比喻鲜明地指出冉有、季路对 “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精选教育课件
11
字词正音
听录音,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读音。
颛臾(zhuān yú) 兕( sì) 相(xiàng)
冉(rán) 稷( jì) 柙(xiá) 椟( dú ) 戈(gē )
精选教育课录件 音见优教通本课素材部分。 12
研读课文
1.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 对话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季氏将伐颛臾第1课时PPT模板
2020/11/1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二)、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单家击学此派的处创编始辑母版文本样式
人。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二。级 任过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 三级
四级
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五、级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 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 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 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思想 品格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安贫乐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直道而行 ;与人为善 。 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 。如子贡 、言偃、颜回 、曾参 、季路 、 冉求 、闵损、 宰予 。
何以伐为
2020/11/1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7.翻译。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单且击在邦此域处之编中矣辑,母是版社稷文之本臣样也。式何以伐为?”
问1:请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二级
三级
交代谈话的背景。
四级 五级
问2:孔子为何先责备冉有?
(580年) (581年) (628年) (637年) (666年)
北周静帝 隋文帝 唐太宗 唐太宗 唐高宗
二邹级国公
先先师圣三尼级父 宣父 四级 太师 五级
武周 天绶元年
(690年) 武则天 隆道公
唐朝 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 唐玄宗 文宣王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课件(苏教版)
• 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 之。
❖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 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什么?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批评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负东蒙山的主祭人,
季氏将伐颛臾。
①季氏,鲁国权臣。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 (名肥,鲁国的大夫)。
②将,表时间的副词,将要。
③ “伐”,讨伐,攻打。就是公开地攻打。 与之相反的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 攻。
【本句话是事件的起因,是孔子阐释自己 政治观念的背景】
❖译: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 事于颛臾。”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 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季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 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 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朗读第一次对话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 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 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什么?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批评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负东蒙山的主祭人,
季氏将伐颛臾。
①季氏,鲁国权臣。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 (名肥,鲁国的大夫)。
②将,表时间的副词,将要。
③ “伐”,讨伐,攻打。就是公开地攻打。 与之相反的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 攻。
【本句话是事件的起因,是孔子阐释自己 政治观念的背景】
❖译: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 事于颛臾。”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 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季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 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 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朗读第一次对话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 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语文: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第1课时 课件(1)(苏教版必修4)
`
二、深层探究 3.阅读第 1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将:副词,将要。有事: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用兵。于:介词,对。 ②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谒见。 . ③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 ... . 即“恐怕„„吧”。尔:代词,你。“与” 通“欤”,吧。 ④且在邦域之中矣: 且:连词,况且。邦域: . .. 诸侯的封国。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⑤是社稷之臣也: .. 后来用“社稷”代国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冉有、季路谒见孔子。 译文:
②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无乃„„与”,古汉语 译文:
中表示推测的习惯句式,可译为“恐怕„„吧”。 “得无„„乎”也是表示推测的习惯句式,可译为 “莫不是„„吗”、“该不会„„吧”)
③何以伐为? 译文: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何„„为”是表反问的
⑭吾恐 季孙之忧: 担心。 . ⑮而在萧墙之内也: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 ..
墙,即宫廷之内,这里指季氏与鲁哀公之间的危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 译文:
找借口的人。
②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只怕季孙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 译文:
(4)“何以伐为”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后文冉有陈述的攻打颛臾 的理由和孔子不主张攻打颛臾的理由,都围绕这一问 题展开。
4.阅读第 2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夫子欲之:代词,代“攻打颛臾”这件事。 . ②周任有言: 名词,“话”。 . ③陈力就列:陈:陈列,这里是“施展”的意思。 . ..
二、深层探究 3.阅读第 1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将:副词,将要。有事: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用兵。于:介词,对。 ②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谒见。 . ③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 ... . 即“恐怕„„吧”。尔:代词,你。“与” 通“欤”,吧。 ④且在邦域之中矣: 且:连词,况且。邦域: . .. 诸侯的封国。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⑤是社稷之臣也: .. 后来用“社稷”代国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冉有、季路谒见孔子。 译文:
②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无乃„„与”,古汉语 译文:
中表示推测的习惯句式,可译为“恐怕„„吧”。 “得无„„乎”也是表示推测的习惯句式,可译为 “莫不是„„吗”、“该不会„„吧”)
③何以伐为? 译文: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何„„为”是表反问的
⑭吾恐 季孙之忧: 担心。 . ⑮而在萧墙之内也: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 ..
墙,即宫廷之内,这里指季氏与鲁哀公之间的危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 译文:
找借口的人。
②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只怕季孙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 译文:
(4)“何以伐为”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后文冉有陈述的攻打颛臾 的理由和孔子不主张攻打颛臾的理由,都围绕这一问 题展开。
4.阅读第 2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夫子欲之:代词,代“攻打颛臾”这件事。 . ②周任有言: 名词,“话”。 . ③陈力就列:陈:陈列,这里是“施展”的意思。 .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生平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之一。 前497年,55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 他的“周游列国”之行,历时 14 年而终不见 用,于前 484年68岁回到鲁国。回乡后孔子专 修《春秋》之外还整理了《诗》、《书》、 《礼》、《易》、《乐》,即通常所说的 “六经”。此外,孔子大规模开展教育事业,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 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 讲学之风,“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 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有名 的有曾点、颜回、子贡、子路、冉有。
夫
夫颛臾:代词,那,句中位置。
今夫颛臾:夫,放在句中,那,
代词。
夫如是:夫,放在句首,发语
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 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 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 焉者。"
先秦散文
《左传》:《烛》
历史散文
《国语》:《勾》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背景介绍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 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 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 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 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 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 鲁国国君在政治、经济上同颛臾成为犄 角之势,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 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 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
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 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 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 季路。
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的关 系怎么样?
文谋武勇
权臣 季氏 争权 夺利
家臣(学生) 冉有、季路
老师 孔子 礼治 仁政
字词正音 颛臾(zhuānyú)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王 诸侯 (朝) (国)
大夫 (家)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 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 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 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社稷(shèjì ) 近于费(bì )
冉(rǎn)有
彼相(xiàng)矣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椟(dú)
相(xiàng)夫子
析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 义的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 )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诸子散文
《战国策》:《邹》《触》 儒家《论语》 道家《庄子》 百家争鸣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阅读、思考、讨论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 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对话: 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季氏将伐颛臾
第二次对话: 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第三次对话: 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三、研讨课文
*翻译下列句子并说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征讨它呢? 介宾倒置的倒装句 是社稷之臣也。 这是国家的臣子啊。 判断句
*解释并掌握下列多义词
是 是社稷之臣也 (这) 疾 君之疾在腠理 (疾病) 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无乃尔是过与 (憎恶) 老臣病足,不能疾走。 (宾语前置的标志。) (快速) (停止不就职) (责备 止 陈力就力,不能者止。 过 无乃尔是过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劝阻) 谁之过与? (过错)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仅) 《 过故人庄》 (拜访)
《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无
标题,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论语》全书共20篇,每篇有若干章, 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 立身处世诸方面。 《论语》是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写而成的。
课前练习
春秋 《论语》是记录____时 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20 书,所以它是 语录 体,凡_ 儒 _篇,为__家思想的经典著 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 《中庸》、 《论语》、 《孟子》 四书 编在一起,称为“____”。
哪些论证的方法?请分别找出相关语句
答案(1)引证法: 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说明在其位就要尽其职。若不能尽其职,就不 要居其位。 (2)喻证法: 首先,以盲人与辅助盲人者的 关系为喻。辅助者应以危而持,颠而扶为己任。“危而不 持,颠而不扶,将焉用彼相矣?” 然后,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为喻,说 明饲养员,保管员是不能辞其咎的。
有事、无乃…与、以为、是、何以…为、过
有事于颛臾:有军事行动。今:有事情。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一种表示 委婉推测的句式。“与”为语气词,“是”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以为东盟主:即“以之为”,把他封为(省略 句) 是社稷之臣:这,代词。
何(以)伐为:为什么讨伐它呢?(省略句) *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
1、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一人演冉有,一人演孔子,要 求揣摩人物的表情,语气,动作) 2、提问: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2)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3)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3、一人演冉有,一人演孔子,朗读第二段。要求注意
人物的身份、表情、语气
4、提问:孔子批评冉有、季路的过错时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