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特色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特色作者:胡仁强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两个角度(即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分析了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言语行为理论反讽1引言英国哲学家J.L.Austin在他的《论育有所为》(1962)中提出:语言并不仅仅是用来“陈述”、“描写”或“说明”,还通常是用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
之后美国语言学家Searle(1969)对这一理论加以发展,现在该理论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等领域。
国外许多学者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可行性作了深入的理论性的研究,如Marry Louise Pratt(1977)曾充分地论证了“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并无二样。
因而用来研究“普通语言”的理论可以用于文学批评中。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作者与读者进行的交流和作品中人物之间的交流两个角度来分析该小说中反讽的语言特色。
2理论背景——言语行为理论Austin认为,要使“言”成功地有所“为”,即通过语言成功地实施某一行为,有三个条件必须满足。
即三个“恰当条件”:1.说话人必须是具备实施某一行为的条件的人,如:并非任何一个人对着一艘船扔香槟酒瓶并说“I namethis ship Elizabeth,”时这船便命上了名:2.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不能反悔,如在对某人说出了“I give and be-queath my watch to...”后便不能不给:3,说话人必须对自己说出的要去实施的行为抱有诚意。
如果口中说“Ipro-mise...”,心却毫无履行承诺的诚意,许诺就成了空话,说话人只不过是滥用了施为句的句式而已。
诚意条件是实施任何言语行为时所固有的必须条件。
Haverkate(1990)强调指出:“对诚意条件的反讽性的操作是实施任何反讽性的言语行为时所固有的。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摘要语言是塑造文学作品中人物特征与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极为显著。
分析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可以发现,反语、白描以及夸张的语言技艺使用方式,均很好地将人物的机智、幽默展现出来,赋予人物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同时也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一定的艺术魅力。
本文从作者与读者的宏观视角及小说中人物的微观视角分析中,将言语行为的基本理论与作品的可赏析性进行了充分的结合,以推动《傲慢与偏见》的文本实现更大范畴内的特定范式意义。
关键词:反讽语言行为风格特点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的基本题材为婚姻嫁娶与家庭内部风波。
作品表面看去平凡无奇、琐碎无常,但事实上是从小的视角来反映大的社会,以此将人物个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自其产生开始便表现出强烈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自身的语言表现能力,包括作品内部人物的对话以及作者从受众的角度真实地去感受人物的表现能力后所散发出来的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在这部作品中,幽默、风趣、机智的语言对话以及讽刺意味浓厚的对白将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很好地展现了出来,促成了这部历史传送的作品的问世。
一言语行为与文学语用从传统语言学角度分析,基本的语言价值表现为对某一事实的固定陈述,这种陈述只表现为两种对立的定位,即正确与错误。
之后英国的哲学家j.l.austin曾经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语言的作用事实上应该超脱简单的陈述或者说明的范畴,应该用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比如采用问题的形式来表达请求,或者采取强烈的语气来表达情感等。
在这一理论提出来之后,很多语言学家开始分析语言作为某种行为的载体所具备的核心理论价值。
美国语言学家searle从语言行为学的角度将言语行为分为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等几大类,标志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初步形成。
析《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的讽刺幽默诗学效果
析《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的讽刺幽默诗学效果《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该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故事,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阶层分化和道德观念的弊端。
其中,反讽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小说的语言运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到了讽刺和幽默的诗学效果。
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上下文的关系,以一种看似矛盾、不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
在《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频繁地出现,构成了小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当伊丽莎白听到达西向她表白时,她的回答是:“我毫不怀疑您会是个极其出色的未婚夫,但如果您的才华能和您的人品一样出众的话,我相信您会是个非常幸福的人。
”这个回答既表达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感情,又暗示了达西的才华和人品并不相符,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讽。
反讽话语在小说中还被用来讽刺和幽默。
例如,当伊丽莎白听到简向她说了一番关于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话后,她的回答是:“您的话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不考虑爱情,那么婚姻是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了呢?”这个回答既表达了伊丽莎白对简观点的赞同,又通过反讽的方式暗示了婚姻不应该仅仅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从而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此外,反讽还在小说中被用来揭示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和道德观念的不一致。
例如,当伊丽莎白和达西第一次见面时,达西表现出了傲慢和偏见,而伊丽莎白则表现出了傲慢和偏见。
这个场景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不满,又通过反讽的方式暗示了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道德观念的不一致,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综上所述,反讽作为《傲慢与偏见》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很好的讽刺和幽默的诗学效果。
它通过上下文的关系,以一种看似矛盾、不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和道德观念的不一致,起到了增强小说语言表现力的作用。
解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式语言创作风格
解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式语言创作风格1. 《傲慢与偏见》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一部经典小说,首次出版于1813年。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英式语言创作风格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和社会风貌。
故事围绕着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和男主角达西先生(Mr. Darcy)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通过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婚姻观念以及社会等级制度,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小说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1.1 作者简介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生于英国汉普郡,是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以描绘当时英国社会风俗和家庭生活为主,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奥斯汀的作品风格独特,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瑰宝”。
她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等。
简奥斯汀在文学创作上注重细节描写,善于捕捉人物性格的细微差别。
她的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奥斯汀还擅长运用讽刺手法,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1.2 作品背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创作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其文学史上的瑰宝。
小说以当时的英国社会背景作为创作的舞台,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情感和社会面貌。
十八世纪末期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
在乡村社会和经济关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小说通过描写年轻男女间的情感纠葛和婚姻问题,折射出了英国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
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深受当时的社会语境和文学风格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英式语言特色。
奥斯汀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古典文学的杰作之一,不仅继承发展了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风格,还融入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在研究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意图、语言环境和语言行为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
在语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语言行为,即使用语言表达意思的行为。
语言行为包括言语行为、言外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三种类型,其中言语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通过语言传达信息、表达意图和达成目的的行为。
言语行为可以直接表达言外意图,也可以通过语言环境和说话者的应用背景来推断出来。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运用1.描写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语言行为也各不相同,通过这些语言行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达西先生的语言行为显现出他的傲慢和高傲,他在面对伊丽莎白时,总是用不屑的口吻发表自己的看法。
达西先生在对伊丽莎白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她不太漂亮,也没有高雅的修养”,然而,他并不害羞地展示了他的看法:“她比其他人还要缺乏谨慎、通情达理和敏感”。
与此相反,在伊丽莎白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语言行为有着自信、幽默和智慧。
例如,在达西先生作出贬低她的评价时,她并不介意,反而用幽默来动气氛:“这个男人的嘴巴太坏了!真是个无情的家伙,太“美”了!”2.刻画情感在《傲慢与偏见》中,语言成了人物展现情感的载体,人物用语言表达爱情、愤怒、悲伤等情感变化,也透露出情感背后的心理变化。
例如,在范·德·伯格夫人的言语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对女儿们婚配的热忱,但这种热忱常常带有无可奈何和焦虑的情感。
当她向柯林斯先生介绍伊嘉莲时,她非常兴奋,但又充满了不安:“嘉莲有所有的美德和优点,但需要一位合适的绅士,我们特别欢迎您发掘她的价值的。
”另一个例子是,达西先生一开始对伊丽莎白有偏见,认为她没有教养,与他贵族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距,在对话中不时显露出明显的傲慢和无人性格。
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和爱情的发展,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逐渐增加,他的语言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亲切、温暖,充满了对伊丽莎白的深情厚爱。
语用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
语用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作者:吴丹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语用学是对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实际运用的研究,其中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
《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场面的描述和故事情节的构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在语用学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语段进行分析,从而对语言的语用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用学《傲慢与偏见》人物对话语言交际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现象,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人们都会接触,从而产生交际。
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一般通过言语的形式进行行动意图的表达,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思想情感的交流,有效地沟通。
言语交际的双方,说话的内容必须和整个交际的话题相关,人们也正是根据话语的前后联系推测其中的真实含义,从而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不同背景的人言语有着不同的语境,这也会对人们的言语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成功地进行语言沟通,就需要有效进行交际。
伴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语言交际这一行为之中,更多的学者开始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
《傲慢与偏见》可以说是当时英国社会的缩影,作者简·奥斯汀运用褒贬不一的语言进行了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展现了深厚的语言功底,也让《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为她赢得至高荣誉。
本文将在语用学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从而对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度的解读,了解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和话语意图,鉴于本文篇幅有限,本文只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性人物对话进行分析,对作者奥斯汀作品的语言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这部小说主人公思想情感的理解。
一、有关语用学关联理论的概述关联理论是语用学从认知科学角度出发提出的一种交际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核心和基础内容,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和交际学等多学科出发对语言交际活动做的一种研究,将语言的交际和心理的认知结合起来,将语用学原先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对于话语的理解上,从而指出语言的交际就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对于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一种对语言的认知过程。
傲慢与偏见写作风格与特点
傲慢与偏见写作风格与特点
1.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风格那叫一个细腻啊!就像用放大镜在观察生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比如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从最初的反感一点点展现,多真实啊!
2. 它的语言诙谐有趣,简直就是文字的喜剧表演!像班纳特太太的那些话,可笑又亲切,让人忍俊不禁。
3. 人物塑造得极其鲜活,各个都像是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达西那高高在上的傲慢样,不就是身边那些自命不凡的家伙吗?
4. 书中的情感描写好细腻呀!伊丽莎白和达西感情的微妙变化,那真是抓人心弦,就像看着花慢慢绽放一样。
比如他们在舞会上的互动,多有意思啊!
5. 《傲慢与偏见》的情节发展不紧不慢,就像漫步在乡间小道,自然而然。
像伊丽莎白逐步了解达西的过程,多顺其自然呀!
6. 它的讽刺手法太绝了!把那些虚伪的人和事都揭露得淋漓尽致。
就像夏洛特为了财产嫁给柯林斯,多讽刺啊!
7. 文字中蕴含的智慧就像宝藏一样等你挖掘。
达西对爱情的领悟,不就是人生的一种启示吗?
8. 对社会风貌的展现全面又生动,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
那些舞会、聚会的场景,多热闹啊!
9. 总之,《傲慢与偏见》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风格探讨
多样 变 化 、 词 汇 的 反 复 锤 炼 等 达 到 的 。 小 说 的 第 一 句 话 就 体 现 出 作 者 语 言 的 幽 默 , 也 使 之 成 为 英 国 小 说 中 最 富 有 韵 味 的 一 句 话 :I t i s a t r u t h u n i v e r s a l l y
她 有 五 个 女 儿 ,而 两 个 她 最 宠 爱 的 女 儿 终 于 要 嫁 入 朱 门 了 , 班 纳 特 太 太 欣 喜若 狂 , 描 述 班 纳 特 太 太 的 心 情 时 ,作 者通 过 句法结构 的巧妙处理得到 了幽默讽刺 的效果。 文学 创作 中句子 结构 有着 很 强的表 现 力 ,英语 中 的句 子 结 构有 复合 句 、简单 句 、并列 句等 ,但 是这 样 的分类 并 不是 说复 合句 一 定是长 句 ,简单 句一 定 是短句 。长句 的结 构 曲折 ,适合表 达 复杂 的概 念 ,短句 具有 清 晰、直 接 的特 点 ,文学 创作 中作 者 常采用 短句 形 式 。 《 傲慢 与偏 见 》对 句子 的处理独 具 特色 , 出现 激 辩 、高潮 的场 面时 ,小 说语 言 就 以 长 句 为 主 , 还 多 采 用 从 句 结 构 。 如 伊 丽 莎 白拒 绝 表 哥 求 婚 的 话 :I d o a s s u r e y o u t h a t I a m n o t o n e o f t h o s e y o ng u
解析《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先生的反讽语言
一、引言由著名英国演员罗温·阿特金森(憨豆先生扮演者)所演的情景喜剧《黑爵士》("Blackadder")中,黑爵士曾问其跟班鲍德里克(Baldrick)是否知道Irony(反讽)是什么,鲍德里克的回答是:Yes,it's like goldy and bronzy only it's made out of iron.(知道,它就像金子是金灿灿的,青铜是青铜色的,只是它是烙铁做的。
)鲍德里克的回答虽然荒诞滑稽,但也道出了Irony 作为修辞手段的实质,即表面(“铁的”)与内涵(“反讽”)之间的不一致①。
这也正是Irony 古希腊词源eir ōne ía 的涵义:dissimulation or feigned ignorance (虚伪,装糊涂)。
这种反义正说的语言形式因比正面表达更鲜明、更有力量而在揭露爱憎情感上有其独特之处[1]。
以讽刺幽默见长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作品中更是将反讽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在她所著的《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反讽语言的巧妙设计,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有力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
其中,贝内特先生作为女主人公的父亲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尽管他是家中唯一男性却不受太太和女儿倚重———这本身就是对十八世纪父系社会权威的一种讽刺[2]。
他虽话语不多,但爱用诙谐而近乎刻薄的反讽语言来表达对现实和其他人、尤其是他太太的不满,字字犀利、饶有趣味的反讽语言因而也成为《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拟以贝内特先生对话中的反讽语言为研究对象,以期揭示反讽面具下贝内特先生的内心情感。
二、贝内特先生的反讽语言贝内特先生的语义反讽(Verbal irony)主要是娱乐自己以消遣枯燥的乡村生活,然而他的讽刺并非对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和破坏性力量,根据反讽力量的强弱,主要有以下三类形式:(一)对贝内特太太挖苦批判型反讽比起对其他人的嘲讽,贝内特先生对他太太所用的反讽语言是最无顾忌的,这主要是由于贝内特先生很早就对他太太的感情荡然无存,于是对妻子的无知愚笨、粗俗浅薄,贝内特先生不甘心消极漠视,就是拿反讽作为他唯一的反击武器,嘲讽太太、自娱自乐的同时又对后者挖苦到无礼的地步。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一、人物语言行为的塑造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行为是展示其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的重要途径。
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聪明、机智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她的语言表现也是如此。
在与达西先生的对话中,她的语言直接、幽默、甚至是挑衅,这一方面展示了她的独立自主和勇气,对社会等级的约束和压制不予理会,同时也表现了她的非凡口才和冷静理智的头脑。
例如,在第三十四章中,达西先生问她怎么评价他的品行,她回答道:“我没有心情做评价,因为我很清楚,一旦我开始,就没有枪炮可以阻止我的舌头。
”这一句话讽刺了达西先生的行为,也展现了她的气魄和自信,塑造了一个强悍且不畏强权的形象。
与此相比,伊丽莎白的姐姐简·班纳特则是一个温柔、善良且稳重的女性,其语言表现也是如此。
在与彬格莱先生的对话中,她的语言温和、谦虚,毫不炫耀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展示了她的谦逊和内敛。
例如,在第十七章中,彬格莱先生问她是否知道绮莉的诗,她回答道:“不,我不记得看过。
”这一简单的回答,凸显了她的知识水平,但同时也表现了她的谦虚和不张扬的性格,塑造了一个温柔体贴、内外兼修的女性形象。
二、语言交际策略的运用除了语言行为的塑造,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交际策略也是值得研究的。
语言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时所采用的一种策略,通过语言的选择、语调的抑扬和情感的表达,传递出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交际所采用的策略不仅仅反映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更展示了社会等级和身份的影响。
达西先生是一个富有、高贵且自信的绅士,他的语言交际策略也是如此。
在与班纳特家姐妹的对话中,他的语言高傲、自负,甚至有一些傲慢和轻蔑。
例如,在第八章中,他在班纳特家的舞会上与伊丽莎白交谈,用一些不屑的语气来表达对舞会的看法:“我对你们的舞会并不感到好奇;我已经见过了这么多的舞会了,很难想象在这一方面还能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他的这种语言策略,不仅反映了他的自负和傲慢,更体现了他贵族身份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语用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
语用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中国曾是“大唐盛世”,文化辉煌,文学十分发达,一跃成就“千古文明”的灿烂辉煌。
近代,英国文学在中国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其中,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部名著。
本文试图通过语用学的视角来赏析这部著名的作品。
《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18世纪末的英国乡村,聚焦贵族们的家庭生活。
尽管时间比较久远,但故事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文化特色,它丰富了语言文化的描述,让中国读者可以获得一种古朴而独特的文化体验。
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彰显出作者的才华,透过丰富的语境,表达出对暧昧情感的真实感受,更加生动。
比如,反复描写班纳特先生用自言自语向夏洛蒂表达爱意:“我记得一阵惬意,我从夏洛蒂那里听到的一句话又给我带来了一丝安慰;以及老太太发出的语调,仿佛她是在理解我,而不是做出指责。
”等等,都能够让读者深刻地对主人公的情感有所洞悉。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也能够展现出当时的社会习俗。
比如,本文中记录的拜访仪式:“夏洛蒂先生们在伊丽莎白的拜访中,每当互相拜访结束后,总是有关于张罗会客的问话,有关准备礼物的安排。
”这可以说明当时人们规范的礼仪概念、严格的礼节礼物操作,以及注重礼节文明的内容,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文化氛围。
再如,对于对婚姻观念的表达,本文也有不少描写:“一桩婚姻,在英国社会,不仅仅只是一段恋爱,而是一种社会联盟,是一种社会关系。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都体现了当时英国人对于婚姻的观念,以及当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氛围。
此外,《傲慢与偏见》的语言也能够充分反映出当时的文化差异。
作者运用充满文化情节的文字,加深了英国人与其它国民的差异性,比如:“人们正在说着他们注意到的其他国家的差异,他们正在比较英国的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的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的文化差异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以口语化的文字结构表达出来,使得中国读者更能感受到这个宏大的文化背景。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成长为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卑微女性的无奈与追求自由的激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态度。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进行赏析和研究。
从额外言语行为角度看,伊丽莎白在与达西展开爱情纠葛时的语言表述可以称为“挑衅性言论”。
在第一次相处之后,伊丽莎白向达西发出了一系列尖锐而讽刺的评论。
这种挑衅性的言语行为表明了伊丽莎白内心的坚强和独立,以及对达西傲慢态度的不屑和反对。
这种言语行为不仅突出了伊丽莎白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交际行为角度看,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充满了讽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出互相评判的心态。
达西在第一次和伊丽莎白交谈时嘲笑她的家庭背景,称她的家族人品不佳,伊丽莎白对此立即作出辩驳,并且用讽刺的语气反问达西。
这种对话中充满了刺激性和争议性,既凸显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揭示了封建社会人物交往中的尖锐对立和虚伪。
从交际修辞手法角度看,小说中的语言运用丰富多样,充满了修辞手法的渲染。
作者通过对话中的反问、比喻、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通过对达西所说话语的刻画,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达西傲慢的深深厌恶。
这种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形式,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风格,也使读者更容易被情节吸引和感染。
从辩证视角看,小说中语言的运用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态度。
作者以善良、聪明、独立的女主角伊丽莎白为中心,通过她与达西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封建家族对女性的限制和歧视。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批评和反击,展示了她对社会弊端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精妙的语言描写和人物刻画,作者巧妙地融入对社会弊端的批判和思考,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
傲慢与偏见chapter1语言特色
傲慢与偏见chapter1语言特色
《傲慢与偏见》第一章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叙述风格:第一章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的视角,展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女主角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2. 生动的人物描写:第一章通过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例如,男主角达西被描绘成一个傲慢、自负的人,而女主角伊丽莎白则是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了基础。
3. 幽默风趣的语言:第一章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通过诙谐的对话和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 细腻的心理描写:第一章通过对女主角伊丽莎白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这种心理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女主角的性格和情感世界,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厚度。
5. 丰富的社会背景:第一章通过对社会背景的描绘,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社会背景的描绘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之,《傲慢与偏见》第一章的语言特色体现在独特的叙述风格、生动的人物描写、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丰富的社会背
景等方面。
这些语言特色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世界,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
家庭 中沉 默 的精神支柱
嘲讽 去
, ,
。
“
,
而 班 纳 太 太 自 己 的语 言 中 则 尽 显 作 者 对 其个 性 缺 陷 的 当班 纳 先 生 对 太太 催促 自己 拜访 彬格莱 先 生 回 答
。
叫 舞 场 里 别 的 女 人 跟 我跳
,
没 有 一 个 不 叫我活 受 罪
“
”
则是 非上
皆会
,
。
。
。
,
内心 中 个 聪明
的
“
、
“
; ” 的天 性 而 伊 丽莎 白 班 纳 小姐 作为 一 有 主 见 自尊 心 强 的 中产阶级 家庭 的 女儿则 对 这样
傲慢
”
”
、
班 纳 夫妇 两 人 的对 话 营 造 出 了一 种 喜 剧 色彩十足 的氛 围 太 太 的无理 取 闹和 近 乎 歇斯底 里 的神 经 质 与 先 生 一 本 正 经 的
,
“
英 国 老乡 绅对 自己 家 人 的爱 与 宽 容 正 是 他 用 这样 的隐 忍 成 全 了家庭 的和 睦 并 且 在 潜 移 默 化 中成 为 了这 个 略 显 喧 闹的
,
达 西 心 中 随 时提醒 着 自 己 的 身份 地位 刻 意 与 中 产 阶级拉 开 距 离 而 他 后 半 段话 你 的姐 妹 们 都 在 跟 别 人跳 要 是
“
傲慢
“
“
偏见
。
两 个词 与
以疾 言厉色 相 批判
。
,
仅 止 于 在某 些 时 刻 以幽 默 的言语稍稍 嘲
“
,
。
原 因在 于其 中 的两 个 主 要 角 色
《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语言讽刺艺术
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语言讽刺艺术简?奥斯丁是世界著名女作家,甚至有人认为她可以与莎士比亚相较。
深入研究简?奥斯丁的作品,不难发现,她的小说在风格上介于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继承了18 世纪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班纳特家庭中五个女儿的婚姻,揭示了19 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婚姻观。
在这部小说中,简?奥斯丁运用了大量的讽刺语言,使得小说极具喜剧色彩。
一、主要人物的语言讽刺艺术1. 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显然是简?奥斯丁最喜欢的人物,她聪明能干,代表“偏见”。
简?奥斯丁对这个角色的嘲讽无处不在,之所以运用讽刺艺术,主要是为了展现伊丽莎白身上蕴藏的性格缺陷。
伊丽莎白活泼开朗、聪明能干、自尊心强且很有主见,但与此同时,她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性格缺点,例如追逐富贵、虚荣心强等。
她曾被威科姆的甜言蜜语迷惑,显得愚蠢可笑,甚至对达西产生了许多偏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且愤然指责达西的行为。
随着达西自我认知的提升,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傲慢的性格,且慢慢改变了对伊丽莎白的态度,伊丽莎白也对达西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二人终于抛弃了傲慢与偏见,最终走到了一起。
对伊丽莎白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其前后性格的对比上,她从不完全理智发展到陷入偏见,然后自觉克服偏见,最终呈现理智。
通过这一转变过程塑造了一个优点与缺点并存的贵族小姐形象,人物更加立体可感。
2. 达西达西和伊丽莎白一样,都是奥斯丁想要深入刻画的人物形象。
他出身贵族家庭,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形成了傲慢的性格,在生活中也经常表现得傲慢不拘。
因此,当他首次见到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时,就以挑剔的眼光对伊丽莎白百般指责,使得二人的关系立刻紧张起来。
之后,随着二人了解的进一步加深,达西逐渐发现了伊丽莎白的种种优点,并对伊丽莎白产生了爱慕之情。
所以,他向伊丽莎白表达了自己的满腔热情,但却未料到自己的示爱被伊丽莎白断然拒绝。
二人之间因傲慢与偏见形成一道鸿沟,导致他们难以走到一起。
从语言学角度透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
从语言学角度透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作者:黄晓萍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4期摘要:作为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傲慢与偏见》由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小说主线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作者通过描写四起婚姻问题,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展示。
简·奥斯汀文字妙趣横生,本文从语言学中文体学的角度,将四个语言要素,修辞、句式、词汇、语音,作为文本分析的工具,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
同时通过语言风格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进行折射,将语言风格的工具作为分析的标尺,从语言学角度深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语言风格《傲慢与偏见》语言学作为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一直以来简·奥斯汀在文坛上久享盛誉。
她不仅情感细腻、思想深邃,而且创作方法独特,《傲慢与偏见》谱写了一段不朽的爱情诗篇,塑造了经典的主人公形象,带给读者更多关于生活和婚姻等问题的思索。
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别具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透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
一、语言学中文体学概念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文体学是一个对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的学科。
例如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在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语言的应用差异等。
对于文体,不同的书籍对其定义也有所不同。
有观点认为文体是一种习惯上的应用语言的方式,如奥斯汀、海明威、莎士比亚都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
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对语言风格不同的运用,就被称作是文体。
本文中所提到的文体,具体含义是指语言表达不同情感和思想的风格和方式。
二、《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的文体分析1.语音一个人的语言和发音能够反映其相应的背景,例如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等等,首先分析《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语言,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说话方式非常正式,从这种发音特色和语言风格就能够看出他们都是素质较高的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受过良好的教育。
《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行为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行为分析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的语言机智风趣、清新流畅,人物对话独具特色。
简·奥斯汀把对话与叙述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对不同人物的会话言语行为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
近年来,许多语用学研究发现《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言语行为特点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基于赛尔的五种言语行为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从而使读者从新的语言学视角更深刻和全面地了解简·奥斯汀及其语言特色。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言语行为;人物对话;人物性格一、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出生于汉普郡的一个富裕家庭。
她的父亲是一名牧师,母亲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她生活在一个环境平和宁静的乡村,她经常与地主和牧师接触。
因此,虽然奥斯汀从未上过学,但良好的家庭条件和学习环境为她提供了自学的优势。
她年轻时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奥斯汀的写作风格轻松、幽默,充满了喜剧冲突。
由于她一生生活在一个封建势力强大的国家,她的生活圈非常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局限于普通乡绅女儿的婚姻和爱情故事。
奥斯丁的作品主要反映环境,她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并真实地反映了她周围的小世界,她一生有过多部世界著名的作品,比如《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等。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举世闻名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19世纪初的英国为背景,讲述了班纳特夫妇的五个未婚女儿在有钱有势的彬格莱先生和他注重地位的朋友达西先生搬到他们家附近后的故事。
彬格莱对大女儿简产生了好感,而达西则难以适应当地社会,并与二女儿伊丽莎白多次发生冲突。
在经历了许多冲突和矛盾之后,两对夫妻最终都结婚了,故事也以美满的结局收场。
该小说中的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各个人物特色鲜明,作者通过外貌、对话等描写将人物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傲慢与偏见英文语言艺术特色
傲慢与偏见英文语言艺术特色《傲慢与偏见》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英文语言艺术特色也是值得探讨的。
以下是本文对其语言艺术特色的分析。
首先,小说的语言风格简明流畅。
作者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语言节奏紧凑,不会出现啰嗦或冗长的句子。
例如,小说开头的经典句子“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众所周知,拥有财富的单身男人一定需要妻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来描绘人物性格和揭示情节。
这些对话生动有趣,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
例如,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对话就展现了两人的不同性格和观点,还揭示了英国中上阶层的家族、财富和地位对人们的影响。
此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幽默的描写和反讽的语言表达。
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谬,让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也得到了思考。
例如,小说中有不少场景是以嘲讽的方式描写人们的虚荣心和势利眼,比如班纳特夫人为了追求名利而讨好富人的场面。
最后,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通过观察者的视角来描写人物和情节,达到了客观、全面、深入的效果。
同时,作者还在叙述中不时地插入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例如,作者在描写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各种磨擦时,明确表达了对达西的好感和对伊丽莎白的支持。
以上是本文对《傲慢与偏见》英文语言艺术特色的分析,小说简明流畅的语言风格、生动有趣的对话描写、幽默反讽的语言表达以及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和插入作者态度和观点的手法,都是该小说语言艺术的重要方面。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分析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王禄芳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01期摘要:简·奥斯汀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语言诙谐幽默,极具感染力。
通过贝内特夫人家中个性迥异的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方式,反映了作者简·奥斯汀对待婚姻的独特观念,这也是当时中产阶级出身的女性对待爱情、婚姻态度的缩影。
本文将从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
关键词:反讽叙事情节语言引言“哥特小说”与“感伤小说”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充斥着英国文坛。
作家简·奥斯汀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起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单调的英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文风,展现了当时英国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中产阶级日常生活。
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表现手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让人回味无穷的反讽手法使故事在轻松的喜剧风格中达到相当深厚的艺术深度。
简·奥斯汀的小说语言描写细致入微,带有轻松诙谐的格调,伴随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被各国的读者所推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就了《傲慢与偏见》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
一、对《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语言解读简·奥斯汀透过理智的目光静静地观察着社会及人生,其小说内涵的表现方式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而是在对话上讲究采用幽默的语言艺术,伴随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主人公的特质。
小说《傲慢与偏见》虽然只是平实地展示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描述他们普通的行为举止,普通的谈话,但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机智与幽默无疑给这部小说增加了不少的魅力。
小说中运用的反讽语言艺术使得人物的对话妙趣横生并鲜明生动。
例如:在卢卡斯爵士家的舞会上,当达西一改往日傲慢出奇的态度主动邀请伊丽莎白跟他跳一场舞时,伊丽莎白不得不考虑到自己的尊严并竭力维护它,因此她回答“达西先生太客气了。
”回敬了达西,她的拒绝并没有使达西嫉恨她,相反,这句话却显示出伊丽莎白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作者:赵思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9期
作者简介:赵思婷(1996-),女,辽宁沈阳人,教育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一、小说简介
小说走的是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基本路线,通过描写英国乡村一户中产阶级小乡绅家庭中五个未婚女孩的恋爱、结婚故事展示了那个时代英国社会对于婚姻、家庭、爱情、幸福等基本观念的定位。
小说之所以以“傲慢”、“偏见”两个词为标题,原因在于其中的两个主要角色“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班纳小姐”分别是这两个词的典型代表。
“达西先生”作为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有钱阶层的公子哥对于乡村、中产阶级抱着习惯性的轻视,并在言行举止中毫不避讳地展示出其内心中“傲慢”的天性;而“伊丽莎白.班纳小姐”作为一个聪明、有主见、自尊心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儿则对这样的“傲慢”极其不以为然,且由于种种误解而对“达西先生”產生了强烈的偏见。
二、小说的语言特色
相反,达西的对话则将他的“傲慢”完全地展示出来,“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叫人受不了。
”这句话有几层含义,首先,达西对乡村的中产阶级阶层的态度是轻视、瞧不起,因此用了“这样的”词语,表示他只愿意认同上流社会达官贵人们举办的更加奢华的舞会场景,而乡村中的舞会无论实质上的规模或布置是否足够奢华,在达西眼中都是“寒酸、不入流”的代名词;“叫人受不了”则说明达西心中随时提醒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刻意与中产阶级拉开距离。
而他后半段话“你的姐妹们都在跟别人跳,要是叫舞场里别的女人跟我跳,没有一个不叫我活受罪”则是对其傲慢个性的再次印证,“你的姐妹们”无疑是指彬格莱的姐妹,也就是说达西只认同与自己同一阶层的人,非上流社会的“别的女人”在其眼中无论是否美貌动人,皆会让他感到“活受罪”。
幽默和讽刺是《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语言中最典型和显著的特色,这也是其在当时那个矫饰过度的“感伤”小说泛滥年代能够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之一。
小说中的幽默讽刺并不尖锐、激烈,而是相对和缓且充满趣味性。
比如开篇第一段“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谈论当时社会上人们对于婚姻的普遍看法,并且说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但当“单身汉”与“一笔财产”挂钩
时,其中的深意就显露出来。
作为人的“单身汉”却与作为物的“财产”之间划上了等号,就意味着人已经被物化,不再具有人的精神与意志上的尊严与价值,而是被拉低到了能够为金钱所衡量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当时社会上普遍的看法中,婚姻与爱情都可以让位给物质利益,爱情与家庭也是可以称斤论两的买卖了。
作者以这样的笔调开始小说的写作,既点明了小说的基线是婚姻、家庭,又不露痕迹地以并不明显的嘲讽“刺”了一下作者所处年代普遍的社会风气。
再看班纳先生与太太的相处方式也处处透着幽默与讽刺。
班纳先生作为一个中产阶级老乡绅经历了几十年人生历练,对社会上的不良习俗、世态炎凉早已心中有数,犹如一颗被激流磨蚀了棱角的“鹅卵石”般既圆润又坚硬。
并且作为一个阅历丰富却内敛自持的典型英国绅士,他虽然明知自己太太和女儿们个性上的缺陷,却由于其睿智和宽容而并不以疾言厉色相批判,仅止于在某些时刻以幽默的言语稍稍嘲讽而已。
比如当班纳太太抱怨说“半点儿也不体谅我的神经衰弱”时,班纳先生回答“你真错怪了我,我的好太太。
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
它们是我的老朋友。
至少在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道你慎重其事地提到它们”。
在这个场景中,班纳夫妇两人的对话营造出了一种喜剧色彩十足的氛围,太太的无理取闹和近乎歇斯底里的神经质与先生一本正经的和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太太几乎无休止的抱怨时,先生却显出一派极其耐心又郑重其事的态度,这既突出了班纳先生良好的修养、机智的头脑、宽容的个性及幽默感十足的谈吐方式,又反衬了班纳太太头脑简单、缺乏深刻理智的思想又浮躁、浅薄的人物形象。
班纳先生的回答中除了略带嘲讽地用“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你慎重其事地提到它们”表明自己已经忍耐了太太二十年的唠叨与抱怨外,还透露出一丝隐隐的无奈,更重要的是从这样的话语中不难看出这个英国老乡绅对自己家人的爱与宽容,正是他用这样的隐忍成全了家庭的和睦,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这个略显喧闹的家庭中沉默的精神支柱。
而班纳太太自己的语言中则尽显作者对其个性缺陷的嘲讽,当班纳先生对太太催促自己拜访彬格莱先生回答“我不用去。
你带着女儿们去就得啦,要不你干脆打发她们自己去,那或许倒更好些,因为你跟女儿们比起来,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时,面对如此明显的嘲讽,班纳太太的回答竟然是“我的好老爷,你太捧我啦。
从前也的确有人赞赏过我的美貌,现在我可有敢说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
一个女人家有了五个成年的女儿,就不该对自己的美貌再转什么念头”。
一个分不清楚嘲讽和恭维的头脑之简单与肤浅顿时跃然纸上,读者在哑然失笑的同时也会不自禁地对班纳先生产生出一丝同情之心,同时也会对班纳先生的无奈感同身受。
结束语:
《傲慢与偏见》自其诞生至今经历了两百多年间无数读者的赏析与品鉴,至今仍然为绝大多数读者喜爱。
这部小说以并不锐利的笔调描写着略显平淡的家庭与婚姻生活,却因其清新又幽默的语言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读这部小说犹如浏览一幅淡彩的水粉画,画面色调十分柔和,即使构图相对简单,但其语言正如绘画中最流畅的笔触一样令人备感舒适,而文字中淡淡的嘲讽则如画面中并不刻意突出的精致与细腻一般让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