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三章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三章
Foreign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idgets.
Home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both product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cloth in terms of widgets in Foreign is if it is ascertained that Foreign uses
neither country will want to export the good in which it enjoys comparative advantage.
both countries will want to specialize in cloth.

Give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both countries could benefit from trade with each other.
neither country could benefit from trade with each other.
each country will want to export the good in which it enjoys comparative advantage.
each country enjoys superior terms of trade.
each country has a more elastic demand for the imported goods.
each country has a more elastic supply for the supplied goods.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批判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批判

Stiglitz: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Whither Socialism?”,,MIT Press, 1994)第三章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批判在第三和第四章中,我们将回到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讨论上。

在本章中,我将指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有缺陷的。

该定理认为竞争性经济是有效率的。

与该定理描述的恰恰相反,竞争性经济几乎都是无效率的(下文将作详细论述)。

下一章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做了类似的批判性分析。

在这两章中,我将着重讨论由完全信息和完备市场体系的假设而引发的问题。

其他问题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讨论,例如由缺乏内生性技术变动的假设而引发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每一个竞争性经济都具有帕累托效率。

这是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假说提出的一种现代说法:人们总是需要同胞的帮助,然而一个人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恩惠却是徒劳的。

如果一个人可以将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人的私利联系起来,并告诉他人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应为此人做些什么 那他要达到目的将会容易得多。

……我们并不是靠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吃饭,而是他们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这些人才会给我们食物。

我们告诫自己,他们只有私利而没有仁慈,不要和他们谈论我们所需要的,而只谈他们的私利。

斯密继续描述私利是如何导致社会商品的:一个人所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会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进而导致了一种非他本意的结局。

对于社会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总是有害。

他追逐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其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给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提供了理论基础。

像其他定理一样,它的结论则取决于假设条件的有效性。

然而,进一步研究它则会发现,该定理与现代工业化经济的实际情况并不吻合。

竞争性市场效率的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⑵留意作者所强调的假设条件,并标注“条件A.1…… A.10”,同时注意作者有意或无意隐藏的假设条件都是非常有趣的事。

第三章国际特许经营的战略管理XXXX-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5精品文档

第三章国际特许经营的战略管理XXXX-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5精品文档
※ 但事实上,作为特许人,尤其是要进行跨国经营
的时候,一般对收入分配类型为(3)~(6) 的国家或地区比较感兴趣。
2019/11/12
21
【案例分析4】 收入分配与□□□
2019/11/12
22
这些汽车公司的销售人员都发现这样一种 有趣的现象:卡迪拉克、林肯或其他高档 轿车在销往收入分配类型为(1)或(2) 的国家时,常常造成积压;而(3)~(6) 类型的国家,这些车销售得特别快…
2019/11/12
2
一、国际特许经营的战略管理概述
(一)国际特许经营的战略管理概念
是指国际特许经营企业面对剧烈变化的国际经营环境,以 及国际市场的严峻竞争,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而作出的总 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其目的在于使国际特许经营企业在正确分析和估量外部环 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求得国际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目标、 经营结构和资源配置与外部环境提供机会的动态平衡,从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企业的生存和不断发展。
第三章 国际特许经营的战略管理
一、国际特许经营的战略管理概述 二、国际特许经营的外部环境分析 三、国际特许经营的内部环境分析 四、国际特许经营的三大战略类型
2019/11/12
1
一、国际特许经营的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用语,泛指作战的谋 略,而后被引入经济领域,特别是企业管理 方面——即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适应 环境变化而确定的长期目标和行动方针,在 企业全部工作中占据中心和支配地位。
(1)各国政治状况; (2)各国对国外投资的政策及可能产生的政治
风险; (3)在国际上的支持度和话语权(实力)…
2019/11/12
25
【案例分析5】 时局动荡/红衫军

经济学基础第三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章

企业的本质:利益相关者组织(自由市场私企)
齐 家 , 治 国
思考: 老板与企 业家区别? 投资者
政府
利益冲突 利益一致
老板 (企业家)
合作者
思考: 企业的 目标? 均衡利润最大化
员工 供应 商 客户
企业的本质 /Finance/Article/2007-24/55999.html
四.生产三阶段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 边际产量大于零阶段.第三阶段:边际产量负增长阶段.
第一阶段 MP 第二阶段 A 第三阶段
AP
L1 生产的三个阶段
L2
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在第二阶段上从事生产。
五.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 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投入,则这一种投入的边 际产出量最终会逐渐减少。 理解的时候应该注意: 1.它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前提,但技术的提高也不会消除这 一规律,只是会减缓和限制它的作用。 2.它以其它投入不变为前提。 3.这一规律与边际产出递增现象是不矛盾的,投入超过某 一点后,这一规律总会发挥作用。 4.这一规律表明的是一种客观技术关系,是可以进行观察 和实证的,是普遍存在的。
K MPL (劳动的边际产量) = L MP (资本的边际产量) 。 K
MRTSL,K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厂商的既定总投资额所购买 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最大数量组合而形成的曲线。
如果两种投入的价格不变,总成本(C)的增加, 会使等成本线向上平行移动,反之,等成本线向下平 行移动。 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价 格之比。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设短期生产函数为:Q=f( K,L ) , TP表示总产量 , AP表示平均产量,MP表示边际产量。由表4-1可得下图: Q C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3章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3章

需求弹性:
负号表明: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增加1%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
回忆:点弹性与弧弹性 弹性系数
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弧弹性
e
Y X
/Y /X
Y X
X Y
dY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率 价格变动率
弧弹性ed
Q / P /
Q P
Q P
P Q
点弹性
e
lim
x 0
弧XY 弹// YX性与dY点X 弹 性ddYX的 区YX 别点仅弹在性于e:d 前lpi者m0表 示QP
P
P
S1=-50+50(p-0.50)=-75+50p
3.30
S0 = -50 + 50p
E0
3.30
E1
0.5 0
S0=-50+50p
3.00
D0=200-(100/3)p 3.00
E0
2.80
E1
2.80
0.50
0
D1 Q
0
90 100
D0=200-
90
(100/3)p
100
Q
S
D1=200-(100/3)(p+0.50)
供给量变化百分比 价格变化百分比
3.弧3弹性供给
量 对PQ
价// QP

的 PQ敏
P Q
感度
dQ
点弹性
Q dP
dQ P dP Q
P
图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一)
各点计算出的弹性 大小就不同
ddPQ QP
CBAB CB ABOBOB
13
Elasticity Along the Pork Supply Curve

生产关系_精品文档

生产关系_精品文档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关系包含了在特定社会形态下,人们通过劳动来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各种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所有权制度、生产组织形式、劳动分工形式等,决定了社会经济的性质和社会阶级的存在。

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关系是通过私人或公有制的经济制度来组织的。

私人制度下,生产资料归个人或集体所有,生产和财富分配由市场机制来调节。

公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生产和财富分配由中央计划机构或政府来管理。

不论是私人制度还是公有制度,生产关系都是社会生产的基础。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变化。

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个人之间的共同劳动和共享财富的基础上。

在奴隶制社会中,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剥削和压迫关系上。

在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封建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封建剥削关系上。

然而,生产关系最为显著的变化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由私人所有制、雇佣劳动和市场竞争所主导。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而工人则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从而不断积累资本。

这种生产关系导致了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由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所主导。

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或国家所有,生产和财富分配由计划机构来协调和管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利益,旨在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生产关系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性质,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质导致了贫富分化、不平等和社会不稳定。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公有制和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公平的发展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生产关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景气观测的指标体系及其景气指数精品文档161页

经济景气观测的指标体系及其景气指数精品文档161页
期。
• 1、当时法国经济学家开始以黑、灰、淡红和大红几种 颜色,测定法国1877至1887年间的经济波动。
• 2、1903年,英国出现了描述宏观经济波动的“国家波 动图”。但是,作为反映宏观经济动向的“晴雨表”, 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还是从美国开始的。
• 3、1909年,美国经济统计学家巴布森创办巴布森统计 公司,开始发布关于美国宏观经济状态的第一个指示 器—巴布森经济活动指数。
• 三、经济景气观测体系发展的新阶段
• (20世纪60年代初—60年代末)
• 自60年代起,景气监测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1961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将NBER景气 监测系统的结果逐月发表,以数据和图表形式提 供宏观景气动向的信号。至此,宏观经济景气监 测预警系统从民间研究走入官方实际应用阶段。
• 哈佛指数投人使用以后,不仅能指示景气状况, 而且能够超前预报,因此一度风行。但是,这种 景气指数却未能正确预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 1929年大危机的来临。正当席卷西方世界的风 暴即将到来的时候,哈佛指数却指示经济将继续 扩张,从而遭到沉重的失败。后来虽几经修订, 终因效果不佳而最后停止使用。哈佛指数的失败 以及类似景气指数的衰落,标志着景气监测早期 阶段的结束。
• 5、1922年,在《瑞典经济评论》上出现了瑞典经济统 计学家以哈佛指数方法编制的瑞典商情指数。
• 6、德国在1925年也成立了景气研究所,次年发 布了“德国一般商情指数”。
•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奥地利、 比利时、波兰和日本等都相继开展了景气监测研 究,以类似哈佛指数的方法编制经济“晴雨表”。
第三章 经济景气观测的指标体系
及其景气指数
经济景气指标是用来描述和反映国民经济活动 的状态、业绩和发展趋势的指标变量。它们一 般是数量指标,有时也可以是图表或者是定性 指标,经济景气指标体系是一组相互关联的经 济景气指标所构成的整体,用以描述整个经济 景气的状态和程度,反映经济整体发展的水平 和趋势,甚至预先警示经济的异常和风险。因 此,经济景气指标体系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和“报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2/dX1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替代规律
•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边 衣服 际效用递减在无差异 分析中的具体表现。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 明,随着某种商品消 费量的增加,其边际 效用越来越小。
• 在此,当食物消费量 在水平距离相同时,
P1X1+P2X2=I
MU1/P1=MU2/P2=
(3.7) (3.8)
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4.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均衡条件:
MU/P=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Q0 0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总 价值与他实际支付的差额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又称“等效用曲线”或“效用等高线”。它表示
消费者在一定偏好条件下,对商品组合进行选择 时,对不同组合商品满足程度没有差别的点的轨 迹。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假定消费者之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
U=f(X1,X2)=U0
U0为一个常数,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
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并且,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 间,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反之 越低。 第二个特征,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 会相交。
序数效用理论
• 消费者偏好(Consumer’s preference) • 1、定义:消费者对自己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
行的排列。商品组合可以是多种商品,也可由 一种商品组成。 • 2、偏好分类:假设有任意两组商品X、Y 组合X包含(x1,x2)两种商品,组合包含Y( y1,y2)两种商品。则有:
相应地,可以推知: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在上图中c 点的位置会有所不同。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 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 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区别: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 方向的变动,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 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 降而减少。 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 的变动。
(3)表达方式三
• 又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有: ΔY×MUY=ΔX×MUX 或ΔY/ΔX=MUX/MUY
• 即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边际效用之比。 • 将此关系代入上式就有了: • MRSXY=ΔY/ΔX=MUX/MUY=PX/PY(充分条件
,只有在消费者同时消费两种商品时,才是均衡 的充要条件)。 • 根据上式并作一变换得: MUX/PX=MUY/PY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
足程度。
商品和效用(Goods and Utility )
• 1、 商品(Goods) :商品是为满足人们 需要而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的物品 与劳务。它有三个特性:
• A、可用性。 “可用性”概念比“使用价值”的 概念更为广义,可以在心理上有用,可用 性更具有主观性。
• 根据表达方式一的结论,有:MRSXY=PX/PY • IF:MRSXY=1/0.5>1/1=PX/PY。从不等式右边
看,减少1单位Y的购买,可增加1单位X的购买; 从不等式左边看,减少1单位Y时,只需增加0.5 单位X ,就能维持原有满足不变。此时,消费者 会减少Y的购买而增加X的购买,如上页图中B点 向A点移动。对C点,可同理分析。
• 收入减少左移。
O
X
(2)收入不变,价格变动
• a)价格同比例下
Y
降,右移;
• b)价格同比例上 升,左移;
O
X
价格的变动
• C)PY不变,PX下降 Y :
与X轴的交点右移;
• PY不变,PX上升: 与X轴的交点左移;
O
X
价格的变动
• d)PX不变,PY下降 Y :
与Y轴的交点上移; • PX不变,PY上升: 与Y轴的交点下移;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 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 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 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 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见图a)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 的影响
• A、若(x1,x2) > (y1,y2),消费者对 组合X的强偏好于对组合Y的偏好。即X比Y 好。
• B、若(x1,x2) ≥ (y1,y2),消费者对 组合X的弱偏好于对组合Y的偏好。即X至 少与Y同样好。
• C、若(x1,x2) ∽ (y1,y2),消费者对 组合X和组合Y的偏好无差别。
3、关于偏好的假设
O X
价格的变动
e)收入,PX,PY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预算 线不变。
f ) PX与PY同时按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变化 ,要作具体分析。收入与价格同时变动 对预算约束线的变化,请同学们分析。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 1、消费者均衡的几种表 达方式
• (1)几何表达方式: X
• a)均衡点一定在预算线 上,如A点;
三、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 的影响
四、恩格尔曲线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 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 动,进而又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 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消费者均衡”又被称为“最佳购买”、“最佳 购买组合”、“效用最大化组合”和“最佳消费 束”等。
2、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使其花费在每 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 用相等。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3.消费者均衡
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
P变2的,货...,币P的n分边别际为效n用种。商以品X的1,X既2,定…价,格X,n 分为别不表
A
.C
假定: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
入,以P1和P2分别表示商
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1 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
I/P2
2的数量,则预算等式为: P1X1+P2X2=I
.D
或:X2=−(P1/P2)X1 +I/P2
OI/P1 BFra bibliotekX12、预算线的移动
Y
• (1)价格不变时 ,收入的变动:
• 收入增加右移,
第三章
重要问题
分析消费者行为 推导需求曲线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是居民户 (household)的消费行为---追求效用最大 化。
• 本章重点掌握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的变 化规律、影响消费者均衡的因素,不同商 品价格效应(收入与替代效应)、消费者 剩余。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 A、完备性:任意两组商品X、Y都可比较 , )且比较的结果要么(x1,x2) > (y1,y2 要x2么)(∽y1(,yy12,)y2>)(。x1,x2),或者(x1,
B、可传递性:X至少与Y一样好,Y与Z至少 一样好,则X至少与Z一样好。
C、反身性:即任何一组商品至少和它自己 一样好。
D、非饱和性: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 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
示n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分别表 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 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P1X1+ P2X2+ ... + PnXn= I
MU1/ P1= MU2/ P2= ...= MUn/ Pn=
(3.5) (3.6)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相对应,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 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lim
Q 0
△TU(Q)/
△Q=dTU(Q)/Dq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某商品的效用表
货币的边际效用 = 2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 (1)总效用是效用总量。是消费者从消费某数量 的商品中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 边际效用是总效用 量的变动率,即函数的微分。
不断增加时,其替代 衣服能力不断下降。 O
垂直距离越来越短。
食物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budget line

一、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
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
x2
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
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但有正负效用之分。 • d)效用以U表示,效用单位是Marshall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