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离子的综合运用
初中化学离子的特点教案
初中化学离子的特点教案适用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离子的特点:电荷、稳定性、化学性质等;
3. 能够运用离子的特点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教学板书;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等;
3. 实验物品:NaCl、CuSO4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图像或实验现象引出离子的概念;
2. 简要介绍离子的定义和分类。
二、讲解离子的特点(15分钟)
1. 电荷: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电荷性质;
2. 稳定性:稳定离子和不稳定离子的特点;
3. 化学性质: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1. 实验一:将NaCl溶解在水中,观察离子的溶解现象;
2. 实验二:用火焰试验法检验Cu2+ 离子的存在。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
1. 学生自主探讨离子的特点并与老师分享;
2. 分组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2. 梳理本节课重点内容。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离子的特点;
2.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展示离子的应用。
教学反思:
1. 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教学反馈:
1. 课后布置作业;
2.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知识掌握情况。
此教案可根据教师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北京高考《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北京高考《无机化学综合应用》[考纲要求] 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等)与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热点一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推断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CO: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SO: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题组一离子检验的直接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2013·江苏,13A)(2)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2013·江苏,13C)(3)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2013·江苏,13D)(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 (×)(2012·山东理综,12B)(5)用BaCl2溶液鉴别SO与SO (×)(2012·广东理综,9B)(6)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2012·江苏,13B)(7)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2012·新课标全国卷,7B)(8)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012·新课标全国卷,7C)(9)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2012·新课标全国卷,7D)题组二离子检验的综合应用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H、Ba2+、SO、I-、CO。
Piper三线图和特征离子在谢桥井田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率 样 j C
l : j ∞ 4 3 ’ l 5 ∞
矿井 突( 涌) 水是煤矿生产过程最具威胁 的灾害之一 , 一 旦矿井 ; 器 墨 至 1 3 l l ¨ 艏 1 9 4 4 8 】J 协 ’ 6 骈 l 4 3 0 j S 1 ’ 日 发 生突( 涌) 水, 如何 在最短 的时 间内 , 快速 准确的判别突 ( 涌) 水水 源, 是预防和治理水害的关键 问题 。 虽然 , 目前根据水 化学成分判别 l S l 0 ∞ 4 0 l 1l 9 1 ∞ l 2 0 0 S 水 源的方法很 多 , 如模糊综合评 判法I ’ , 2 1 、 人 神 经网络 1 、 灰 色关联 S 8 6 9 0 9 2 ¨j “ #∞ j 】 1 0 0 l 分析f 等, 但每种方法都有 自身的局限性 , 且不同矿 地下水的水化 1 0 ’ S 6 0 ∞ ”6 : 6 2 6 }6 3 ∞ 学特 征迥异 , 闪此 , 机械的引用 上述 方法 , 容易造成水源 的误判 , 并 给煤矿 防治水 的决策带来严重影响 。 本文结合谢桥井 田水文地质 条件 , 统计 自建井 以来 l 5 6组水质 ・E . r “ t … 日Ⅲ P m I t n d P 化验 数据 , 其中, 松 散层水 1 2组 , 砂 岩 裂隙水 6 9组 , 灰 岩水 7 5组 ( 包括 太灰 水 、 奥灰水 、 寒灰水及其混 合水 , 下同) , 利用砂 裂隙水 和灰 水在 P i p e r = 线 罔中分布 域差异 及特征离子 比值不 同, 快 速对 H { 水水源进行判别 , 最终 为矿 井防治水 1 作 和实现安全生产提 供决策依据 2 含 水层 水 文地 质 特 征 井 田内主要含水层有新生界松散 含水层 、 煤 系砂 岩裂隙含水层 及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现 已查 明, 井 叫内新 生界松散 含水层与煤 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之间基本不存在水力联系 , 两个含水层的水化学 图2 P i p e r 三 线 图 特征存在 明显差异 , 本文将不再阐述 砂岩裂隙含水层 , 尤其是 4 煤 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 在井 田局部范 内与灰岩 溶 裂隙含水 层可 能存在有水力联系 , 此将是本文研究的重 砂岩裂隙 含水层主要分布在 l 煤至 2 5煤顶板 , 岩性 以f f 1 、 细砂 为主 , 局部为粗砂岩 , 井…砂 岩岩性 和厚度变化较大 , 裂隙仪局部 发 育 。全 蚪 田 内漏 水 钻孔 3 6个 , 以 1 1 — 2 煤、 l 3 一 l 煤、 2 3煤 及 2 5煤 顶板砂岩裂隙的漏水钻孑 L 最多 , f 漏水钻孔总数的 5 8 %。 抽 水试 验资料 , 含水层初始水位标高 + 2 3 . 0 3 ~ + 2 7 . 0 9 6 m, 水温 2 0 ~ 2 6 . 5 ℃, 水 化 学类 型 主要 为 C 1 一 N a + K型 ,矿 化 度 0 . 8 5 ~ 1 | 8 7 g / L ,渗 透 系 数 0 . 0 1 2 l ~ 0 . 4 4 0 m / d , 单 位涌水量 0 . 0 0 4 6 — 0 . 0 8 7 2 I J ( s ? m ) , 含 水 层 富 水性 弱, 以储 存 为 主 灰 岩 岩溶 裂 隙 含水 层 是 指 太 原组 、 奥 陶 系及 寒 武 系灰 岩 崭 溶 裂 隙含水层 , 现 已查明这个 一 i 个禽水层之间的水 力联 系密切 其 中. 太 原组灰岩 含水层厚 5 6 . 8 4 m, r 该组地层总厚 的 5 8 %, 初始水位标 高 + 2 5 . 1 8 ~ + 2 6 . 9 1 I 1 1 , 水温 2 9 3 6 . 5 , 水化学 类型 主要为 ( : J — a + K , 矿化 度 2 . 1 9 — 2 . 5 7 g / L ,渗 透 系 数 0 . ( ) l 8 9 ~ 9 . 9 7 m h l , 位 涌 水 0 . 0 9 6 7 ~ 9 . 9 7 I / ( s ・ m 1 , 含水层 富水性 弱 强 ; 舆陶系灰 水 揭露 厚度 l 1 . 9 9 ~ l 0 7 . 3 5 m, 初 始水位标 高 + 8 . 7 9 9 ~ + 9 . 2 9 m, 水化学 类型 j 要为 ( : l — N } 】 + K , 矿化度 2 . 3 g / l , 渗 透 系数 0 . 0 0 4 1 ~ 0 . O l m / d , 单位 } f 1 j Na HCO3 C 水鞋0 . 0 0 3 0 5 ~ 0 . 0 0 3 8 1 J ( s ・ I l 1 ) , 含水层 寓水性 弱 ; 寒 武系 灰 水 骖 辑震 隙水 揭 露厚度 0 . 8 ~ 8 4 7 . 9 8 m, 初始水位 标离 + 7 . 8 1 5 ~ + 9 . 2 9 m, 水化 学类 , 图 3 砂 岩 裂 隙 水 分布 特 征 主要 为 C I — N a + K 型 ,渗 透 系 数 0 . 0 1 4 0 . 3 7 9 m / d , 单 位 涌 水 利川 A q u a ( m软件绘制 生成 ,利 J f J P i p e r 线陶n f 以直观反 映 0 . 0 3 3 ~ 2 . 6 5 2 I ・ I i " 1 1 , 含水 层 富 水 性 弱 ~强 。 F: 砂 裂隙含水层正 常状 态下 厌 岩 溶 裂隙含水层之 间没有 水样的 一般化学特征及水化学类型。其操作过程简述如 ’ 3 . 1 . 1甬 ‘ 先将水样化验结果 的 L大常规 离子毫 克浓 度 ( _ m g ・ L 一 ) 水 力联系 , 仇 在局部 地 【 大 J 受 多种 素 影响 ( 如 人为采 动 、 断层切 t ( 如罔 l 所示 ) , 或利 用 e x c e l 表格将数据直拨 割、 钻孔 导水 、 陷落柱等 ) , l J T 能发生层 问水 力联 系 , 造成突( 涌) 水。 分别录人训统计 表t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方法其意义
浅谈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教学方法及其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离子反应贯穿于高中教材的始终,并且又是历年高考考查的内容。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并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
一、做多媒体教学的主人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已得到运用,并以其灵活性、趣味性、直观性、广泛性、实用性为化学教学的课堂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运用多媒体便于备课小组集体备课,便于攻克教学中的难点,使用多媒体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酿成苦果。
“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它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
”以人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合理地选取,才是使用好多媒体的关键,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
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多种形式实验活动的相互结合,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离子反应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利用不同形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的途径。
甲基氯的特征离子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甲基氯的特征离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甲基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l。
它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的分子。
甲基氯具有许多重要的特征离子,这些离子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应用领域中表现出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甲基氯的特征离子展开全面地概述和解释。
首先,我们将介绍甲基氯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反应活性、稳定性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讨论甲基氯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
最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甲基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甲基氯的特征离子及其对物质性质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并提供关于甲基氯制备方法、环境中存在及其对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多种离子形态对于甲基氯特性的解释等方面的概述和说明。
通过对甲基氯特征离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合物,在环境保护、药物开发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甲基氯的特征离子2.1 甲基氯的化学性质:甲基氯(CH3C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l。
它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无色液体,常用作工业溶剂和农药。
甲基氯分子由一个碳原子(C)连接着三个氢原子(H)和一个氯原子(Cl),其中碳原子与其周围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在化学反应中,甲基氯可以参与亲电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等多种反应类型。
由于其分子中含有极性键(C-Cl键),甲基氯是一个亲电试剂,在许多有机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甲基氯的物理性质:甲基氯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和特殊气味。
其密度较大,熔点为-97.4摄氏度,沸点为-23.8摄氏度。
由于甲基氯分子中的碳-氯键较弱,在受到光或热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解离,产生离子形式。
此外,甲基氯的溶解性较好,可与许多有机溶剂和水相混溶。
这使得甲基氯在工业生产中用作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
2.3 甲基氯的应用领域: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溶解性,甲基氯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
主要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有机合成中的试剂和中间体,参与药物、染料等化合物的生产。
常见离子知识点总结
常见离子知识点总结1. 离子的形成离子是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原子会失去或者获得电子从而形成带电的离子。
这种过程通常发生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或者在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化合物中。
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金属通常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则会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2. 离子的符号离子的符号是通过原子或者分子的符号上方加上代表带电荷的符号来表示。
对于正离子,带电符号是一个加号 +,对于负离子,带电符号是一个减号 -。
比如钠离子可以被表示为Na+,氯离子可以被表示为Cl-。
3. 离子的结合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是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
在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进行吸引,形成非常坚固的晶格结构。
4. 离子的性质离子在水中通常会形成水合物。
水合离子是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形成的物质。
这种现象使得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并且影响了离子在水中的化学性质。
另外,离子在电场中会发生迁移,这种现象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常被观察到。
如果将足够多的离子聚集在一起,它们会导致电荷累积并且形成电场。
这种电场可以导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离子晶体或者其他离子化合物。
5. 离子的应用离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上,离子被用来进行放射性治疗和医学成像。
在工业上,离子被用来进行表面处理、电镀、电解和其他化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离子也被用来进行水处理、空气清洁和其他环境应用。
总结来说,离子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研究物质性质和应用化学知识的基础。
离子不仅在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离子的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总结:初中中考化学常见的题型总结(大全)
初中中考化学常见的题型总结大全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高中化学离子技能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技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离子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离子的命名规则;
3. 运用离子技能,写出常见化合物的离子式。
二、教学重点:
1. 离子的概念和分类;
2. 离子的命名规则。
三、教学难点:
1. 多价阳离子和多种阴离子的命名;
2. 化学式中带括号的离子命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离子的概念,引出离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2. 理论学习(15分钟)
讲解离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包括单原子阳离子、多价阳离子、单原子阴离子和多原子阴离子的命名方法。
3. 实例演练(20分钟)
让学生通过例题练习,掌握离子的命名技能,特别是多价阳离子和多原子阴离子命名的方法。
4. 拓展延伸(10分钟)
通过讨论实际应用中的化合物的离子式,巩固学生对离子命名的理解和运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离子技能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离子的命名方法。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离子液体和两根金属电极;
2. 课件:包括离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PPT。
七、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对学生练习的答案进行检查和评价;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辅导。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提分训练:离子的综合推断【答案 详解、课后总结】
——离子的综合推断【提分训练】1.(2019·辽宁五校联考)某溶液中含如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Mg2+、Fe3+、Fe2+、Ag+、Cl-、CO2-3、NO-3、SO2-4、SiO2-3、I-,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出现紫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溶液中Fe2+和Fe3+至少有一种,一定没有SiO2-3、Ag+B.步骤Ⅱ中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2-3C.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l-、Mg2+D.为确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银和稀硝酸,观察是否产生沉淀解析: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证明含有NO-3、Fe2+,一定不含有SiO2-3、CO2-3。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2-4,再滴加KSCN 溶液,上层清液变红,即存在Fe3+,可能是Ⅱ过程中Fe2+被硝酸氧化的结果;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出现紫红色,证明碘单质出现,原溶液一定含有I-。
原溶液中有Fe2+,但没有Fe3+,故A错误;由于Fe2+存在,故原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O2-3,故B错误;由于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肯定含有Mg2+、Cl-,故C正确;由于原溶液中肯定含K+、Fe2+、NO-3、SO2-4、I-,取原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银和稀硝酸,会产生黄色沉淀AgI,白色沉淀AgCl被黄色干扰,无法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离子聚合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离子聚合反应的特点是什么离子聚合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反应过程和产物特性上。
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通常涉及带电离子的结合或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高聚物。
以下是离子聚合反应的一些特点:1. 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聚合反应中的原料通常是带电的单体或离子,它们之间通过静电力和化学键相互作用,从而快速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离子间相互作用使得离子聚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2. 高反应活性由于离子聚合反应中涉及带电原料的反应,使得反应活性较高,产生的高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分子量。
这种高反应活性也使得离子聚合反应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3. 特定的催化剂作用在一些离子聚合反应中,特定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物的收率和质量。
这些催化剂往往能够促进离子间的结合和聚合过程,使得反应更加顺利进行。
4. 产物性质多样离子聚合反应所得的高分子产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可以通过反应条件的调控来获得不同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特点使得离子聚合反应在材料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 反应条件灵活由于离子聚合反应涉及到多种原料和反应条件,因此反应条件相对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
通过调控溶剂、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反应过程的精确控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物。
综上所述,离子聚合反应具有高反应活性、产物性质多样、反应条件灵活等特点,使得它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和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相信将会有更多新颖的高分子化合物被开发出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离子极化 一 对离子特征的描述 离子的特征要从三个方面描述,最新实用版
Al 2O3 比 MgO 更倾向于分子晶体 。
3.使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 离子晶体通常是可溶于水的。水极性强,它会削弱正、负离子之 间的静电吸引,离子晶体进入水中后,正、负离子间的吸引力将 减到约为原来的八十分之一,使正、负离子很容易受热运动的作 用而互相分离。 由于离子极化,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的程度较大,即键的极性减 小。水不能像减弱离子间的静电作用那样减弱共价键的结合力, 所以导致离子极化作用较强的晶体难溶于水。 如AgF AgCl AgBr AgI,溶解度依次降低。
电子构型,外层(次外层)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
Na+ < Cu+ ;
Ca 2 + < Cd 2 +
2 复杂阴离子变形性小 SO4 2- ,ClO4- ,NO3- r 虽大,但离子对称性高,中心 氧化数又高,拉电子能2-,Ag+,Hg2 +,Pb2 + ; 变形性小的有 Be 2 +,Al 3 +,Si 4 +,SO4 2- 等。
三 影响变形性的因素 1 简单离子
r 大则变形性大,故阴离子的变形性显得主要。阳离子中只 有 r 相当大的(如 Hg 2 + ,Pb 2 + ,Ag + 等)才考虑其变形性。
电子层结构相同,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如
Si 4 + < Al 3 + < Mg 2 + < Na+ < ( Ne ) < F- < O 2-
牢记特征离子特点 解决各种化学题
特征离子的综合运用盘山县坝墙子学校夏铭酸碱盐作为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如果掌握并牢记下列特征离子变化规律,就能够熟练的解决离子共存、离子检验与物质鉴别、物质除杂和简答等问题。
把他们的化学式拆开就得到特征离子的反应规律,规律如下:镁离子+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镁(白色):Mg2++2OH﹣→ Mg(OH)2↓碳酸根离子+钙离子→碳酸钙(白色):CO32-+Ca 2+ →CaCO3↓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硫酸钡(白色):Ba2++SO42﹣→BaSO4↓银离子+氯离子→氯化银(白色): Ag++Cl﹣→AgCl↓钡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钡(白色):Ba2++CO32﹣→BaCO3↓铜离子+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铜(蓝色):Cu2++OH﹣→Cu(OH)2↓铁离子+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铁(红褐色):Fe3++OH-→Fe(OH)3↓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氨气+水:NH4++ OH﹣→NH3↑+H2O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 H+ +OH﹣→H2O氢离子+碳酸根离子→二氧化碳+水:H+ +CO32- →CO2↑+H2O 综合应用(一)离子共存问题1.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Cl-、Na+、H+ B.K+、SO42-、Cu2+、N03-C.Cl-、K+、SO42-、Na+ D.Ca2+、Cl-、CO32-、Na+解析如下:A中PH=13溶液显碱性,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即H+ +OH﹣→H2O,所以不能共存;B中PH=13溶液显碱性,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即Cu2++OH﹣→Cu(OH)2↓,所以不能共存;C中PH=13溶液显碱性,因为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所以能够共存;D中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发生反应即CO32-+Ca 2+ →CaCO3↓,所以不能共存。
2.能力拓展: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Na+ 、Cu2+ 、Cl-、NO3- B.H+、Na+ 、Cl-、SO42-C.Ag+、Na+ 、NO3-、Cl- D.Na+ 、K+、NO3-、CO32-综合应用(二)离子检验与鉴别问题1.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
离子的鉴定和分离法
离子的鉴定和分离法离子是化学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物质。
离子化合物具有电解性和导电性等特征,因此在化学教学和实验中,离子的鉴定和分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我们需要了解离子的鉴定和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一、离子的鉴定原理离子的鉴定可以通过反应的特性来进行确定。
在实验中,通常采用离子的常规反应或特殊反应来鉴定离子的存在。
1、常规反应鉴定离子常规反应是指一些较为普遍的化学反应。
大多数离子化合物都可以进行常规反应,这样的反应给出的产物和反应条件都是相对固定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判断离子的存在。
例如:(1)酸碱反应: 当酸和碱混合时,会产生可见的化学反应,如产生气泡,沉淀等。
如果我们能观察到这些反应现象,就可以判断原来的物质中一定含有酸或碱离子。
(2)沉淀反应: 两种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时,会生成固体沉淀。
例如,在氨水作用下,铵离子会生成可以看到的白色沉淀。
通过这样的反应所得到的沉淀类型,我们就能判断原来物质中含有的离子。
2、特殊反应鉴定离子特殊反应是指针对某种离子物质的相对特殊的反应。
通过这些反应,可以鉴定出物质中采用的离子。
这样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辨识度,例如:(1)氯离子的鉴定: 在进行氯离子的鉴定实验时,可以采用银离子用硝酸钾溶液在水中进行沉淀反应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如果钾离子的氰化物加入到其中,就会抑制这种反应的进行。
因此,当我们在前后两次实验中分别加入和不加入钾离子的氰化物时,如果在不加入时的情况下还出现了白色沉淀且在加入后消失了,则可以确定原来就有氯离子存在(2)铁离子的鉴定: 铁离子的鉴定可以利用铁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反应特性进行。
它们可以在酸性介质中与甘汞试剂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
如果我们在反应中观察到了这种红色的沉淀,则说明棕色原液是铁离子的物质。
二、离子的分离原理离子的分离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将多个离子物质中的一个或一部分离子单独提取出来。
离子的分离原理,常常是根据离子的特性,通过离子交换或其他化学反应实现。
煤矿老空水离子特征标准
煤矿老空水离子特征标准煤矿老空水离子特征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煤矿矿井水质的状况,进而评估水质对生产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以下将从煤矿老空水离子的特征分析、特征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
煤矿老空水离子的特征分析是制定特征标准的基础,对煤矿老空水中的主要离子进行分析是了解水质状况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主要离子包括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以及硼离子等。
其中,氯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是煤矿老空水中的主要离子,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矿老空水的污染程度和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
特征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对煤矿老空水离子的特征分析结果提出的,其目的是对水质进行评估和监控。
根据煤矿老空水离子的特征分析,可以提出相应的特征标准,如氯离子含量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范围,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的含量也有相应的标准限制。
特征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煤矿老空水的使用用途、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因素。
准确合理地制定特征标准可以科学评估煤矿老空水的质量,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维护矿井水质的良好状况。
对于煤矿老空水离子超标的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解决。
首先,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如过滤、沉淀和吸附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其次,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方法,如中和、沉淀和络合等,调节水质的pH值,降低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再次,可以通过生物处理方法,如生物过滤和生物膜处理等,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此外,还可以结合以上多种控制措施的综合运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设施,有效地控制煤矿老空水离子超标的问题。
总的来说,煤矿老空水离子特征标准的制定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煤矿老空水的离子特征分析,制定相应的特征标准,并根据标准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可以科学评估和控制煤矿老空水的水质状况,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牢记特征离子特点 解决各种化学题
特征离子的综合运用盘山县坝墙子学校夏铭酸碱盐作为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如果掌握并牢记下列特征离子变化规律,就能够熟练的解决离子共存、离子检验与物质鉴别、物质除杂等问题。
七大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把他们的化学式拆开就得到特征离子的反应规律如下。
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2++2OH﹣→ Mg(OH)2↓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O32-+Ca 2+ →CaCO3↓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2++SO42﹣→BaSO4↓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g++Cl﹣→AgCl↓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2++CO32﹣→BaCO3↓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2++OH﹣→Cu(OH)2↓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3++OH-→Fe(OH)3↓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NH4++ OH﹣→NH3↑+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H+ +OH﹣→H2O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有气泡冒出:H+ +CO32- →CO2↑+H2O综合应用(一)离子共存问题1.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Cl-、Na+、H+ B.K+、SO42-、Cu2+、N03-C.Cl-、K+、SO42-、Na+ D.Ca2+、Cl-、CO32-、Na+解析如下:A中PH=13溶液显碱性,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即H+ +OH ﹣→H,所以没不能共存。
2OB中PH=13溶液显碱性,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即Cu2++OH﹣→Cu(OH)2↓,所以不能共存。
C中PH=13溶液显碱性,因为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所以能够共存。
D中PH=13溶液显碱性,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发生反应即CO32-+Ca 2+ →CaCO3↓,所以不能共存。
离子型推断题解法指导
离子型推断题解法离子推断题是一类重要的题型,该题型的特点是提供一定数量的离子,根据一些实验步骤和现象,判断出这些离子存在与否的结论。
它能够综合所学过的氧化还原理论、电离平衡理论(包括水解)、离子反应理论及其元素化合物知识,其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是试卷中常出现但很难回答完整的一类题目。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出这类题目呢?一、思维方法和原则解此类试题时首先应关注溶液是无色透明还是澄清透明,确定是否要排除有色离子。
常见的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有:Fe2+、Fe3+、MnO4-、Cu2+等。
然后根据离子间的特有反应现象进行推断,逐步肯定和排除。
如加入碱后,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肯定有NH4+;加入硫氰化钾显红色,有Fe3+;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有氧化性离子等等。
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解这类试题的正确思维方法,这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互斥性原则所谓互斥性原则就是当我们利用题给实验现象判断出一定有某中离子时,应立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当机立断,马上排除与之不能共存的离子。
例如溶液显酸性,肯定无弱酸的酸根离子;如有S2-、CO32-、HS -,马上可得出不可能有Fe3+、A13+,否则要发生双水解。
这里的情况比较多,也是离子推断题的核-、HCO3心所在,平日学习中对于那些情况下离子不能共存应有所积累。
2、进出性原则所谓进出性原则就是在进行离子检验时,往往要加入试剂,这样就会引进新的离子,那么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种离子就无法判断,与此同时原溶液中还会有一些离子会随着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或气体而离开,或转化为新的离子(如AlO2-在过量的酸条件下转变成Al3+),从而对后续的实验造成影响。
3、电中性原则所谓电中性原则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这个隐含条件往往不被人注意,从而造成在离子推断中漏选或错选。
在判断混合体系中某些离子存在与否时,有的离子并未通过实验验证,但我们仍可运用溶液中电荷守恒理论来判断其是否存在。
离子聚合机理特征和应用
EXn=Ep-Et
EXn=Ep-Etr,M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29 kJ /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异丁烯的聚合
异丁烯以AlCl3作引发剂,在0~-40℃下聚合,得 到低分子量产物,用于粘结剂、密封材料等。在 -100℃下聚合,得到高分子量聚异丁烯。 丁基橡胶: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的共聚产物。 以AlCl3作引发剂,一氯甲烷为稀释剂,在-100℃ 下进行连续阳离子聚合。丁基橡胶不溶于氯甲烷, 以细粉状沉淀出来,属于淤浆聚合。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
H A
H A+C H 2 C H X
C H 3 C H A X
条件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H+,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碳 阳离子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如卤氢酸
2、 Lewis酸引发
Friedel-Crafts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 子的接受体,称为Lewis酸。
1、聚合速率
引发剂引发
生成碳阳离
引发: R i= k i[H (C R )][M ] 子的反应是
控制速率反
R i=K ki[C ][R H ][M ] 应
增长
RpkpH M n C RM
终止 建立稳态
Rt kt HMnCR
Ri = Rt
H M n C RK kiCkR tHM
Rp =
Kkikp[C][RH][M]2 kt
共引发剂有两类:
析出质子的物质:H2O,ROH,HX,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RCO)2O
gcms特征离子选择依据
gcms特征离子选择依据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可以实现样品的分离和定性分析。
在GC-MS分析中,特征离子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与否,并对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定。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特征离子选择依据。
1. 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是指化合物在质谱中的分子离子峰,它的质荷比对应着化合物的分子量。
通过观察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从而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
2. 目标化合物的基本碎片离子目标化合物在质谱中会产生一系列碎片离子,这些碎片离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特征。
通过分析目标化合物的基本碎片离子,我们可以推测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碳骨架结构。
3. 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目标化合物在质谱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特征离子,这些特征离子具有较高的丰度和特异性,可以用来快速鉴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与否。
特征离子的选择通常基于化合物的结构和质谱的特点,可以是分子离子峰、基本碎片离子或其他与目标化合物特异相关的离子。
4. 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指数GC-MS分析中,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与其在气相色谱柱中的保留能力有关。
保留时间可以用来对化合物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但单凭保留时间往往无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特征。
因此,在进行特征离子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的信息。
特征离子选择是GC-MS分析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对于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离子,我们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存在与否,并进一步推测化合物的结构和特征。
在进行特征离子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基本碎片离子、特征离子和保留指数等信息,以便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特征离子选择是GC-MS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与否,并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物结构解析中的综合应用(1)
CH3COCH2COOCH2CH3
例2. 某化合物分子式是C9H10O2,其MS,1H NMR,IR谱 如下图所示,其紫外光谱在230-270nm出现7个精细结构 的峰,试推导其化合物的结构。
108
91 43
150 79 65 39
3030
苯环
C=O
1750
C-H变形振动, 苯环单取代
C-O伸缩振动 750
只可能是酮醇异构产生的叔醇基。由于酮醇异构产生
的醇的含量较少,因此叔醇基的峰较弱。为了证明酮
醇异构现象的存在,还要查看是否有酮醇异构时的烯 基峰。由IR光谱上可以看到在~1640cm-1处出现烯基 峰。
CH3COCH2COOCH2CH3
'CH3C(OH)=CHCOOCH2CH3
cd
ea
b
f
4.核磁共振氢谱 (图3)
综合波谱解析法
定义:利用未知物(纯物质)的下述谱图,进行综合 解析,确定未知物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为综合光 谱解析法。
1. 质谱; 2. 紫外吸收光谱; 3. 红外吸收光谱; 4. 核磁共振氢谱; 5. 核磁共振碳谱 (COM、OFR) 等元素分析。
四大或五大光谱
四大光谱 通常把在进行未知物综合光谱解析时常用 的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及 质谱称为四大光谱。
δ2.20 为孤立甲基氢的共振峰,其积分高度相当于3个氢。以此推算,δ1.20、 δ3.34及δ4.11分别相当于3、2及2个氢。氢分布3:3:2:2.
中考化学常见题型总结
中考化学常见题型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 +和-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③ 防止干扰:鉴别Cl -和SO 42-时,只能用BaCl 2溶液不能用AgNO 3溶液;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4. 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24SO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 NH ;5. 推断题: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23CO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 4或AgCl 等;解推断题应注意: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典型例题例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 、NH 4NO 3、424)(SO NH 、Na 2SO 4四种无色溶液;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2)(OH Ba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H Ba NaCl↑++=+322323422)()(2NH O H NO Ba OH Ba NO NHO H NH BaSO OH Ba SO NH 234242422)()(+↑+↓=+NaOH BaSO OH Ba SO Na 2)(4242+↓=+例2某白色固体A 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 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 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 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化学式;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A B Ca OH F C HCl D Na SO E HNO ()()固(气)(固)(固)(液)(固)(不溶于稀)——————————————————————————∆+↓++↓⎧⎨⎪⎩⎪2243 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应抓特征、找突破口;现分五步分析此题;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O 4和AgCl;确定E 是BaSO 4;2由生成物BaSO 4逆推导反应物D 中必含Ba 2+,阴离子再逆推导HCl 得出D 中含Cl -,因此可确定D 是BaCl 2;3由于生成物D 是BaCl 2,可逆推导C 中含Ba 2+,可能是BaO 或2)(OH Ba ; 4由气体B 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 是CaCO 3,逆推导确定B 是CO 2;5由A 的分解产物中,B 为CO 2,排除C 为2)(OH Ba ,确定C 是BaO,逆推反应A 是BaCO 3;此题答案:A —BaCO 3;B —CO 2;C —BaO ;D —BaCl 2;E —BaSO 4;F —CaCO 3;例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C 为一种黑色粉末,D 为一种气体;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 为可溶性碱,G 为蓝色沉淀;则A 为 ;D 可能为 ;2若G 为蓝色沉淀,H 为难溶性盐,则I 为 ;3 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I 可能为 ;F 可能为 ;解析: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 、B 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因为D 点燃可生成B,所以D 为氢气,B 为水,或D 为CO,B 为CO 2,C 为CuO,A 为Cu;因CuO 可与酸反应,所以I 为酸,E 为铜盐,当G 为蓝色沉淀2)(OH Cu 时,F 应为可溶性碱,H 为盐;因H 为难溶性盐,则F 为2)(OH Ba ,H 为BaSO 4,I 为H 2SO 4;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 为难溶性盐,若I 为HCl,则E 为CuCl 2,F 为AgNO 3,G 为CuNO 32,H 为AgCl ;若I 为H 2SO 4,则E 为CuSO 4,F 为BaCl 2,G 为CuCl 2,H 为BaSO 4;答:1A 为Cu ;D 可能为H 2或CO;2I 为H 2SO 4;3I 可能为HCl 或H 2SO 4,F 可能为AgNO 3 或BaCl 2;例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 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 、K 2SO 4、AgNO 3、BaNO 32、KCl 、HNO 3;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试剂现象车间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甲蓝色 白色沉淀 乙紫色 无明显现象 丙 红色 白色沉淀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和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请回答:沉淀A 是 ,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 的溶质是 ,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解析: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来检验,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存在氯离子;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蓝,说明含有碱性物质KOH,与之能共存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K 2SO 4或KCl ;乙车间排放的污水不使石蕊变色,且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说明必含有23)(NO Ba 与KCl,则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KOH 与K 2SO 4,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红,说明含有酸性物质HNO 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NO 3; 甲乙混合生成沉淀A 为BaSO 4,继续与丙混合,生成沉淀B 为AgCl,最后溶液中只剩余KNO 3;答:1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硝酸银;2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HNO 3和AgNO 3;沉淀A 为BaSO 4,最终排放液C 的溶质是KNO 3;例 5 在一定条件下,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等体积稀盐酸的烧杯,天平成平衡状态,当加入下列各物质反应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A.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 、Al,金属Mg 完全溶解,金属Al 有剩余B.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Al 、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C.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 2CO 3和CaCO 3,盐酸有剩余D. 分别加入24.75g Al 和24g Mg ,两种金属完全溶解答:A. Mg ~ 2HCl ~ 2/3Al24 73 18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Mg 、Al 的质量为m,则当金属Mg 完全溶解,金属Al 有剩余时,18≤m ≤24,即Mg 不足量,产生氢气的质量以Mg 计算,Al 有剩余,产生氢气的质量以盐酸计算,所以二者不同,则天平不平衡;若m=24g,则Mg 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均为2g,此时天平时平衡的,所以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不能选A;B. 因为Al 、Zn 两种金属完全溶解,所以酸过量,则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等,则天平不平衡;C. Na 2CO 3~CaCO 3~2HCl106 100 73因为两种盐质量相等,盐酸有剩余,所以产生的CO 2的质量不等,天平不平衡;D. 因为两种金属完全溶解,所以酸均过量Mg ~ 2HCl ~H 2 Δm24 2 2224g 22g2/3Al ~ 2HCl ~H 2 Δm18 2 1624.75g 22g可见,天平两边实际增重相等,所以天平平衡;D 为正确答案;例6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解析: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会发生置换反应,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与盐中的阳离子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容易发生,所以先发生:Ag NO Fe AgNO Fe 2)(2233+=+,当银离子都被置换出来后再发生:Cu NO Fe NO Cu Fe +=+2323)()(当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仍有银离子存在,则只发生了Fe+2AgNO 3= FeNO 32+2Ag,还未发生=+23)(NO Cu FeCu NO Fe +23)(;因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 2+、Ag +和Cu 2+,析出的少量金属为Ag ;答: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 2+、Ag +和Cu 2+,析出的少量金属为Ag ;例71将H 2O 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 溶液中,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 2O 2是二元弱酸H 2O 2-++2HO H ,消耗了OH -,而使红色褪去;乙同学认为H 2O 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解析:依题意可知:甲——H 2O 2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酚酞未被消耗;乙——H 2O 2氧化酚酞,NaOH 未消耗;只需通过实验验证,酚酞和NaOH 哪一种物质存在即可;设计方案有二种:其一——取溶液少量继续加NaOH,看溶液是否变红,若变红证明酚酞尚存则甲正确,否则乙正确;其二——取溶液少量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证明NaOH 尚存,则乙正确,否则甲正确;例8 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操作设计题,考查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醋酸凝结成晶体后,无法从试剂瓶中直接倒出,用玻璃棒将其捣碎也很困难且玻璃棒易被折断,用金属棒有可能与醋酸反应且易损坏试剂瓶,所以,应将醋酸熔化后将其倒出来,但试剂瓶壁较厚,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将试剂瓶置于热水中一会儿,熔点为16.6℃醋酸即可熔化;答案:将盛有醋酸晶体的试剂瓶置于热水温度高于室温中,待醋酸熔化后将醋酸从瓶口倒出;模拟试题第Ⅰ卷选择题40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Mg:24 Al:27 S:32 Cl:Ca:40 Cu:64一. 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的;共10分,每小题1分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沉淀析出或气体逸出B. 有发光或放热的现象C. 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D. 有其它的物质生成2.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家庭里蒸馒头用到纯碱B. 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 用活性炭吸附毒气D. 用氢气作高能燃料3.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下列现象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 汽车排放出未经治理的尾气B. 含硫煤的燃烧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C. 工业废水、含日常使用的合成洗涤剂的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D. 在动力工业上,利用水力发电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保持二氧化硫SO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硫原子和氧原子7. 下列每组内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冰、生石灰、天然气B. 碘酒、纯碱、胆矾C. 金刚石、烧碱、食盐水D. 液态氧、食醋、沼气8. 下列做法中,能使原溶液的pH显着升高的是A. 向BaCl2溶液中加入Na SO24溶液B. 向稀硫酸中加入烧碱溶液C.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D. 向NaCl 溶液中加入CaCl 2溶液9. 检验集气瓶里已集满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A. 加入烧碱溶液,观察是否反应B. 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C.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10. 现有六种物质:铁粉、NaOH 溶液、Ba NO ()32溶液、稀硫酸、Fe O CuSO 234和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二. 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一个选项的选对了给2分,多选不给分;两个选项的,两个都选对了给2分;选对一个,少选一个给1分;选对一个,另一个选错不给分;11. 对于化学反应mA nB pC q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反应物A 是单质,B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属于置换反应B. 化学计量数“系数”m n 与之和一定等于p q 和之和C. 参加反应的A B 与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的C D 和的质量比D. 现有反应物A B a 、各克,经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 D 与的质量之和不一定是2a 克12.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2334243Fe CuSO Cu Fe SO +=+()B. CO H O CaCl CaCO HCl 22232++=↓+C. 222HgO Hg O ∆+↑D. Al SO Al SO 24334223()=++-13. 下列每组内的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硫酸钾溶液和硝酸锌溶液 B. 氯化银和稀硝酸 C. 金属汞和稀硫酸 D. 碳酸钡和稀盐酸14. 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H SO Na SO Na CO 242423、和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1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2向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则产生气泡;原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 H SO 24B. Na SO 24C. H SO Na SO 2424和D. Na CO 2315. 在下列化学变化过程中:X Y Z X HCl NaOH ++−→−−−−→−−−−溶液溶液,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A. Cu B. AgNO 3 C. CuO D. Ba OH ()216. 下列每组内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5%混合后,最终肯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A.Ba OH Fe SO HNO ()()22433、、 B. CuSO NaOH H SO 424、、C. AgNO H SO HCl 324、、D. Ba NO Na CO HCl ()3223、、17. 将含有Na CO BaCl 232和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后得到白色沉淀,将沉淀滤出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 3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不溶解;有关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 滤液中滴加AgNO 3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为AgClB. 原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后滤液中肯定不含Ba 2+C.原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后滤液中肯定不含CO 32-D. 原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的白色沉淀为BaCO 318. 下列每组内的溶液,必须使用其它试剂,才能将其全部鉴别开的是A. NaOH Na SO CuSO 、、、稀硫酸244B. Na SO Na CO BaCl 24232、、、稀盐酸C. NaOH FeCl NaCl Na SO 、、、324D. NaOH NaCl MgCl 、、、无色酚酞试液219. 某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的质量不变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C.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0. t C ︒时,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m 克,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则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该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后,再降温至t C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c %B. 将该溶液升高温度后溶剂不蒸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等于或小于c %C. 在t C ︒时,增加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大于c %D. 在t C ︒时,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小于c 克21.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 ,则有关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CsOH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 Cs OH =++-B. CsOH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 因为CsCl 是易溶于水的盐,所以CsOH 溶液与稀盐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D. CsOH 溶液与MgCl 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2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将Fe OH ()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酚酞试液变为红色B. 使用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都能将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鉴别开C. 酸式盐硫酸氢钠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D.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AgNO 3溶液而出现白色沉淀,原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Cl -23.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是A. 将pH 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B. 20︒C 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克;实验室要提纯45克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溶解粗盐时加入125亳升蒸馏水,而后依次进行了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C. 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未经清洗即放回到原滴瓶上D. 在将氧化铜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干燥的小烧杯中后,将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使反应进行24.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下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克,根据曲线判断,在图中的Y 轴是指A. 溶液的pHB. 溶质的质量分数/%C. 沉淀的质量/克D. 溶剂的质量/克25. 金属Al 和 B. 两反应中产生H 2的质量相等 C.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Al SO MgSO 2434()溶液溶液> D.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gSO Al SO 4243>()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三. 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26. 实验室制取H CO O 222、、时,只需固体药品制备的气体是______,既能用稀硫酸又能用稀盐酸制备的气体是______,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27. t 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 克,该温度下,把b 克硝酸钾投入c 克水中充分溶解;当a b c 100<时,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8. 只用一种试剂,将硝酸钾、氯化钡、氢氧化钾三种无色溶液鉴别开,则这种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29.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中,因含有二氧化硫而污染空气;1若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则可消除其对空气的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说明二氧化硫是______性氧化物;2二氧化硫与臭氧O 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写出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0. 由中和反应制备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铜被还原为铜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1. 当无水联氨液体,化学式为N H 24与“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液体,化学式为H O 22反应时,会生成氮气气体和水液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故用作火箭推进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2. 将碳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所得的黑色固体与原固体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在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33. 在反应2324A B C D +=+中,A B 与的式量之比为11:,已知9.6克A 与一定质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含有10.8克D ;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 与生成的C 的质量之比等于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34. 有FeSO CuSO 4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一些固体不溶物;向固体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35. 某化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甲、乙两溶液中,共含有Ba NO Fe NO ()()3233、、CuSO KOH K SO 424、、五种溶质;当将甲、乙两溶液按适当质量比充分混合,经沉淀、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钾盐;则甲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溶液中含有的三种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这种滤液可用来浇灌农田;四. 实验题共12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36.复选用,1 ① ② 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某纯净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CO H O 22和气两种气体,应将燃烧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代号,来测定该有机物的组成;若该有机物充分燃烧时耗去了4.8克氧气,先后连接的两个质量比为 37. 1若气体 2若气体质量增加了0.9克,则这种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的原始计算式为_________,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3若气体a 为混有少量H O 2气的氢气,而又未经干燥处理直接通入装置A 中,当铜的氧化物Cu O x 完全被还原为Cu 时,仍然利用称量Cu 的质量和B 装置增加的质量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将使测定结果中铜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的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___________;4若气体a 为混有少量H O 2气的氢气,不增加任何其它实验装置也不改动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仍用其来测定Cu O x 的组成,必须测得哪些数据才能得到x 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计算题共8分38. 将一定质量的3CaCO 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所得固体残留物跟溶质质量分数为876%.的盐酸300克恰好完全反应,并生成4.84克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计算:原3CaCO 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所得固体残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三. 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26. O H CO 22227. ()()ac c ac c aa 100100100100100+++或28. CuSO CuSO H O Fe SO NH SO 4422434245[()()]或,或,或⋅ 29. ()122332232233NaOH SO Na SO H O SO O SO +=++酸()微热30. Ca OH HCl CaCl H O CuO CO Cu CO ()222222+=+++∆31. N H H O N H O 24222224+=↑+ 32. 80% 33. 12:11 34. Fe CuZnZnSO 、435. Ba NO KOHFe NO CuSO K SO KNO ()()32334243、、、四. 实验题共12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36. 1①B 、E 、A 、C 、B 、E②检验原气体中是否含有H O 2气 除去H O 2气,排除对检验H 2的干扰 2A 或B 、D 或E C 、H 、O 3:1:437. 1排除整个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离子的综合运用
盘山县坝墙子学校夏铭
酸碱盐作为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如果掌握并牢记下列特征离子变化规律,就能够熟练的解决离子共存、离子检验与物质鉴别、物质除杂等问题。
七大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把他们的化学式拆开就得到特征离子的反应规律如下。
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2++2OH﹣→ Mg(OH)2↓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O32-+Ca 2+ →CaCO3↓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2++SO42﹣→BaSO4↓
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g++Cl﹣→AgCl↓
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2++CO32﹣→BaCO3↓
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2++OH﹣→Cu(OH)2↓
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3++OH-→Fe(OH)3↓
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NH4++ OH﹣→NH3↑+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H+ +OH﹣→H2O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有气泡冒出:H+ +CO32- →CO2↑+H2O
综合应用(一)离子共存问题
1.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Cl-、Na+、H+ B.K+、SO42-、Cu2+、N0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解析如下:
A中PH=13溶液显碱性,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即H+ +OH ﹣→H
,所以没不能共存。
2O
B中PH=13溶液显碱性,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即Cu2++OH﹣→Cu
(OH)2↓,所以不能共存。
C中PH=13溶液显碱性,因为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所以能够共存。
D中PH=13溶液显碱性,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发生反应即CO32-+Ca 2+ →CaCO3↓,所以不能共存。
2.能力拓展: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Cu2+ 、Cl-、NO3- B.H+、Na+ 、Cl-、SO42-
C.Ag+、Na+ 、NO3-、Cl- D.Na+ 、K+、NO3-、CO32-
综合应用(二)离子检验与鉴别问题
1.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所示)。
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也可能是____溶液。
试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解析如下:根据四种物质的化学式NaCl、NaOH 、Na2CO3、Na2SO4推知可能是碳酸钠和硫酸钠。
检验碳酸根离子加入氢离子,根据H+ +CO32- →CO2↑+H2O,操作为:取样,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无色试剂是碳酸钠溶液;若无气泡冒出无色试剂是硫酸钠溶液。
2.能力拓展: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溶液变质的方法有:方法一,取样,向其中滴加_______(酸溶液);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变质。
方法二,取样,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溶液(碱溶液),当有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变质。
方法三,取样,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盐溶液),当有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变质。
(应用H+ +CO32- →CO2↑+H2O 、CO32-+Ca2+ →CaCO3↓或Ba2++CO32﹣→BaCO3↓)
综合应用(三)物质的除杂问题
原则:不增(不增新杂质);不变(不使被提纯物质改变);易分(简单易分离)
1.除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回答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操作方法。
NaCl溶液(Na2CO3 溶液)
解析如下:杂质为碳酸根离子,除去碳酸根离子,可以加入氢离子、钙离子和钡离子,H+ +CO32- →CO2↑+H2O 、CO32-+Ca 2+ →CaCO3↓、Ba2++CO32
﹣→BaCO
3↓。
方法一选择的溶液为稀盐酸,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方法二选择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化学方程式略。
2.能力拓展KNO3溶液(CuSO4溶液),杂质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除去杂质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应该考虑:Cu2++OH﹣→Cu(OH)2↓,Ba2++SO42﹣→BaSO4↓,所以选择的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
3.能力拓展:除杂质,回答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操作方法NaCl溶液(C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溶液(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K2SO4(CuSO4)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为什么不能混合?
解析如下:因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氨气的气体NH4++ OH﹣→NH3↑+H2O,降低了化肥的肥效,所以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不能混合。
综上所述,掌握特征离子的反应规律,对解决化学中的有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同学们提供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化学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