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

合集下载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3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3

单元过关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一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

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 )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材料“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一体”说明田庄以传统的农耕经济为主,根据材料“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可知庄园经济属于租佃关系,其特点是自给自足,故选B项;田庄经济是土地兼并发展严重的结果,排除A项;大地产不会冲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D项与材料表述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排除。

]2.下表是目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分布情况。

据表格可知东汉时期(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出现结构完备的曲辕犁D.统治者重视开发江南地区A[根据表格可知,大部分牛耕图出现在北方,由此可知,北方牛耕使用比较普遍,故选A项;表格中只有牛耕图,体现的是农业耕作工具,没有体现政府政策,排除B项;唐代出现曲辕犁,而题干时间为东汉,排除C项;牛耕图主要在北方地区出现,可见北方农业发展水平高,排除D项。

]3.(2020·潍坊高三期末)中唐以后,“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其河东、镇冀、魏博、X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

”迫使政府“以江淮为国命”“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

这表明( )A.北方长期战乱不断B.北民南迁进程加快C.南方经济地位提高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C[由材料“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可知,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从而说明南方经济地位提高,故选C项;“河东、镇冀、魏博、X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说明北方藩镇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但未涉及北方战乱,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南方,B、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 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解析: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答案:C2. [2014·烟台质检]《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 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人们重视家畜饲养业。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3. [2014·北京海淀期末]《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 商朝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解析:“田里不鬻(yù,卖)”说明当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也就是井田制。

答案:A4. [2015·河南洛阳高三检测]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该表反映了( )A.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 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封建自然经济衰落解析: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

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唐前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仍超过长江流域,故A、B两项错误;唐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在不断增长,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 单元测试(测)(原卷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 单元测试(测)(原卷版)

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1.(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届模拟)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模拟)宋代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且在农闲之余,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A.瓦解了社会中的自然经济B.说明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视C.推动了乡村市场开始兴起D.使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年模拟)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A.自然经济日益瓦解B.政府调整赋税政策C.经济中心南移完成D.海上丝路逐步兴起4.(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如图为《明代玉米、甘薯传播路线图》。

据此可知A.京师是农作物新品种的集散地B.农作物新品种首先在南方试种获得成功C.传教士是农作物新品种的传播者D.清政府有计划地从南洋引进了新作物5.(湖南省益阳市2019届高三模拟)战国至秦汉,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北方旱地采用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开展农业生产。

这说明A.铁器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B.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农业产生的源头C.北方农业生产时常遭受旱灾的严重威胁D.工具的进步有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6.(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顾炎武指出,汉唐土地多为“豪民”所有,宋以后占有土地的多称“田主”,这一变化A.导致自耕小农衰退B.促使政府土地政策调整C.利于土地兼并缓和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7.(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调研)《太平广记》记载:“汉郭况,光武皇后之弟也。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六)第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六)第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不普遍商用,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商业的需求很少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C.自然经济的影响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解析:选C。

据题干“商人是……领主的家臣”“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人们受自然经济的影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商业的需求很少,故选C项。

2.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D.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选B。

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休耕与连种和耕作技术有关,材料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下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

3.下表反映的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四个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这说明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故选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A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四人对工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

4.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解析:选B。

由材料中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年总收入与年总支出的比较可知,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仅略有剩余,这说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故选B项。

5.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

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

”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解析:选B。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右侧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新中国的成立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依法治国方略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B. 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C.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4. 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这表明1954年宪法( )A. 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B. 得到了全国人民一致拥护C. 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D. 是民众行使立法权的结果5. 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共同之处是( )A.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6.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于2015年2月13日说:“两岸关系要看长、看大、看远,大的趋势很清楚,只要往这个方向运作的话,两岸能够找到永续的和平。

高中历史人民选修3单元检测: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含答案)[ 高考]

高中历史人民选修3单元检测: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含答案)[ 高考]

历史人民选修3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3.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

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5.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多极世界成为一个普遍的愿望。

多极化格局的意义在于有利于()①世界政治民主化②世界经济多极化③世界的长久和平④减少地区冲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粮食匮乏、毒品泛滥等,极大地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其中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①和平问题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发展问题④资源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

最新(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各单元测试题(共74页 附答案)

最新(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各单元测试题(共74页 附答案)

最新(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各单元测试题(共74页附答案)目录单元检测(一)先秦时期单元检测(二)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单元检测(三)唐宋时期单元检测(四)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单元检测(五)晚清时期(1840~1911年)单元检测(六)民国前期单元检测(七)民国后期单元检测(八)新中国时期单元综合检测(九)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单元综合检测(十)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单元综合检测(十一)西方工业文明的来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单元综合检测(十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综合检测(十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单元检测(一)先秦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解析:选B根据材料“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可知是实行继承制,不是禅让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西周时期确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废除分封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018·吉林百校联考)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解析:选B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与材料中诸侯平定部族反抗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诸侯受封后,需要平定当地部族反抗,重新建国,可知分封制初期具有开拓领土,确定疆界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与当地部族对抗,不是诸侯之间的争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维护周天子权威的内容,故D项错误。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单元检测卷:第6单元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B卷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单元检测卷:第6单元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B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六单元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3.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

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

这些行为A.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特训:第2部分 第6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6)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特训:第2部分 第6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6)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2部分第6单元单元综合训练(6)一、单选题1.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2. 《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10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C.英国进行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3. 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

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

但法国学者波丁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更重要的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

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因素是指( )A.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掠夺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4.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5.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6.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六) 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六) 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不普遍商用,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商业的需求很少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C.自然经济的影响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解析:选C。

据题干“商人是……领主的家臣”“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人们受自然经济的影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商业的需求很少,故选C项。

2.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D.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选B。

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休耕与连种和耕作技术有关,材料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下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

3.下表反映的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

这些主张反映了(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四个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这说明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故选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A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四人对工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

4.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解析:选B。

由材料中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年总收入与年总支出的比较可知,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仅略有剩余,这说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故选B项。

5.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

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历史专题检测六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与外交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历史专题检测六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与外交

专题检测六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与外交一、选择题1.(2022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考)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三点至怀仁堂……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票写好后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

”该日记可以佐证()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2.有民主人士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这个纲领综合了革命的历史经验,主要根据《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拟定出来。

这表明建设法治中国()A.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B.应着力健全权力机关C.有赖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必须调动各民主力量3.1954年6—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工作。

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

这一活动()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4.(2022云贵川藏四省名校大联考)20世纪末21世纪初,一些法制节目受到了观众超乎寻常的期待和欢迎。

下面是2010年某一个月一个法制节目内容主题图表。

这反映出()A.社会治理法制化趋势增强B.所举案例具有巨大冲击力C.电视成为主要的传媒手段D.国家法律制度形成了体系5.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这一现象()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体现了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6.(2022安徽淮北一模)1949年12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测试范围: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1. [xx·北京东城期末]“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 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解析:本题实际要求回答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思想多元,故A项正确;黄老学说被尊崇一般在朝代建立之初,故B项错误;儒、释、道并存开始于汉,而不是战国,故C项错误;拜金逐利盛行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A2. [xx·河北保定模拟]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解析:本题以孔子在历代王朝的地位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C3. [xx·江苏徐州一模]《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D.商品经济空前地繁荣解析:据材料“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以得出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B项正确。

答案:B2.(2018·某某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某某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解析:据材料“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可知,元朝皇帝为外来贸易提供条件,D项正确。

答案:D3.(2019·某某永州一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

这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解析:据材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可知,传统观念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构成冲击,B项正确。

答案:B4.(2019·某某某某高三8月摸底调研)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某某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第6单元单元综合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第6单元单元综合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湖南永州一模)《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

”这反映出汉代()A.传统农牧业的兴旺发达B.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D.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解析:据材料“式入山牧……言陂泽养鱼……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可知,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C项正确。

答案:C2.(2018·安徽淮南二模)《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

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解析:“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了农业与自然的和谐,A项正确。

答案:A3.(2018·云南一模)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描述了浙江嘉兴一带植桑的情况:“一亩可养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B.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C.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D.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解析:该地区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植桑养蚕收入超过种粮不符,A项错误;该地区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植桑养蚕收入超过种粮不符,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可知,当地植桑养蚕收入超过种粮,C项正确;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与史实不符,因为农民以粮食植物种植为主,D项错误。

答案:C4.(2018·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在国外获得高中、大学、博士等学历者,分别授予举人出身、进士出身、翰林出身等功名及相应的官职。

此举意在( )A.推动洋务运动B.融入现代文明C.加快立宪进程D.削弱革命力量答案:D解析:20世纪初,清朝实行新政,授予留学生科举功名及相应的官职,目的是将留学生纳入统治集团中,防止他们走上反清的道路,故D项正确。

2.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

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

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

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D.政府当局开始学习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新式学堂依旧服务于清政府的统治,这说明教育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属性并未改变,故B项正确。

3.“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海战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C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答案:B5.莫理循任《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

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

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材料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莫理循在华期间(1897—1912年)中国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将斗争的矛头对准的是外国侵略者,而辛亥革命将矛头对准的是清王朝,并不排外,故C项正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6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单元过关测试(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6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单元过关测试(六)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第6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单元过关测试(六)一、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9届山东德州一模)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蠢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

该言论旨在( )A.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B.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C.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D.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解析:选A 根据材料“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可知该言论是对清朝政府的一种批判和污蔑,旨在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并不是向中国提出平等权利要求,也不是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故选A项,排除B、C两项;“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创造条件,排除D项。

2.(2019届安徽合肥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宗教信仰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D.民主制度解析:选C 由题干中“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并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它”应该是指西方列强生产的商品,故选C项;由题干中“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可知不是宗教信仰和启蒙思想,排除A、B两项;民主制度没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排除D项。

3.(2019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对接高考)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对接高考)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对接高考)1、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人C.自然D.政治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

它反映了()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

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4、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

”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5、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6、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

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临汾模拟)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解析:根据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

答案:D2.(2017·泉州模拟)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解析:中原地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高于南方和西北,说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3.(2017·濮阳模拟)下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

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解析: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是粮食亩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 项正确;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只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因此A项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是粮食亩产增加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7·安庆模拟)下表是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的北宋某一时期部分州县商税数额统计表,该表反映了()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D.北宋政府不再重农抑商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商税远超北方地区,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经济虽然不及苏杭地区发展好,但是远比桂林地区发展好,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5.(2017·太原模拟)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

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

这一做法()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工事,交流经验,能促进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四民分业论”“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说明工匠地位处于第三点,社会地位较低,故A项错误;将四民分开居住可以固化社会阶层等级,但仅反映材料一层信息,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提出,故D项错误。

答案:B6.(2017·武汉调研)《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榜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A.加强对私营手工业的监管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解析: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记录下工人姓名,以“监之”“诛赏之”促使工匠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中“其百工在官者”,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状况,与私营手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与面向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功致为上,华靡为下”,提倡产品实用,但与“物勒工名”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7.(2017·青岛模拟)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

”“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

”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

这说明()A.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C.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D.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解析:唐政府对这些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的打击和严惩,有利于塑造和维持一种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无涉及,排除;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8.(2017·衡阳调研)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解析:材料中宋太宗时开始临街开店,宋仁宗时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店,说明“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 项正确;材料是对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的描述,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材料无关城市治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无关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9.(2017·皖南八校联考)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白银十两钱,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同时宋元时白银一两五钱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

这说明()A.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B.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C.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D.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解析:材料中“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表明白银与黄金和绢的比价都在上升,故D项正确;白银价值不等于工商业经济,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白银与黄金的比价变化,但未涉及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故B项错误;白银与黄金和绢的比价都在上升,与“走向了混乱”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D10.(2017·石家庄模拟)明清之际,在经济发达的徽州地区,“古者右(中国古代多以右为尊)儒而左贾,吴郡或右贾而左儒,盖诎者力不足于贾,去而为儒;赢者才不足于儒,则反而归贾。

”这表明() A.徽商重义轻利诚信经营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社会价值取向变化D.工商皆本思想成为主流解析:“吴郡或右贾而左儒”,以贾为尊,民众社会价值取向变化,故C项正确;吴郡或右贾而左儒”,以贾为尊,反映出吴郡民众对商人的推崇,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不符合“重义轻利”,故A 项错误;抑商政策出现松动,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其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吴郡民众对商业的推崇,不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全貌,“成为主流”没有依据,故D项错误。

答案:C11.(2018·郑州质检)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田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B.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C.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D.强豪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百姓把拥有土地视为祸事,反而视土地被豪强兼并为获得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百姓拥有土地以逃避豪强兼并,土地兼并加快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开始于战国时期,与王夫之所处的明清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豪强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D项错误。

答案:B12.(2017·岳阳质检)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B.体现了政府的专卖政策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的做法,与私商争利,压缩了商人的经营空间,因而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的做法不能削弱封国,因而也不能起到解决封国对中央威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盐铁专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的做法与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关,故C项错误。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德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以来,地主侵占土地主要以“势”夺之,并与佃农形成了一种主从、良贱的关系。

到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当时缙绅富商积累的巨额资金,最有利的出路即“唯是买田广土”。

在土地经营活动中,雇工也得到了更多的使用。

然而,由于雇工经营存在着“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的情形,多数地主仍选择了租佃方式。

在这种关系下,“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也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权属复杂化的“一田二(多)主”现象广泛出现。

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

这样,佃权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产权形式,使得小农户能取得足够糊口的资产。

——耿元骊《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材料二近代以后,敞田在英国仍普遍存在。

这些土地掌握在不同的所有者手中,并且分成许多小块,“混杂地散布着”,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土地收益的增长。

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所有权不清的敞田等土地被圈围起来,变成领主或某个人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

据统计,到1790年,400家大地主所有者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20%~25%,而个体农民的只占15%~20%……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

而且,许多土地所有者还投身其他领域,特别是与地产密不可分的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工商业中大显身手。

——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土地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12分)(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与近代英国土地制度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英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在土地经营活动中,雇工也得到了更多的使用”“佃农也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归纳。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二中“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