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通用)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总结

六、理解性背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中,阐述对其进行思想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上磨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行动上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3、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人面部表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

有和。(用课文词语回答)

5、本文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文句是: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

人) 。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

因:。

7、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治理国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七、文章分析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l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生于忧患》知识梳理

《生于忧患》知识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文学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

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

..之中: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

苦.其心志:使……受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饥饿。

空乏

..其身:财资缺乏。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行拂乱.其所为:扰乱。

动.心忍性:使……惊动。

动心忍.性: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人恒.过:常常。

人恒过.:犯错误。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表现。

发.于声:显露、流露。

而后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

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在国外。

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清单(1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清单(19页)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Leabharlann Baidu焦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 九分。
第13课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知识清单
4.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苦其心志__,__劳其 筋骨_,__饿其体肤__,__空乏其身__,__行拂乱其所为__。
5.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__困于心__,__衡于虑, __而后作__。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 九分。
第13课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知识清单
归纳总结
本文采用了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开头先 举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人的事例, 接着进一步展开议论,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历磨炼的益处, 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既有事实依据,又有理论说 明,所得论点使人信服。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二点 九分。
第13课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知识清单
4.[2011·曲靖]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 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___示_例__:__“__人__恒__过__,_然__后__能__改__”__这__句_话__的__意__思__是__一__个_人__常__常__会__ 犯__错__误__,__然__后__才_能__改__正__错__误__。__我_认__为__一__个__人__犯__错_是__难__免__的__,__但__犯 错__并__不__可__怕__,__只_要__知__错__、__认__错__,_就__能__改__错__。__只__有_这__样__才__能__不__断__进 步__,__不__断__完__善__自_我__。__(_围__绕__“_成__才__离__不__开__主__观_努__力__”__作__答__亦_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

2、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任:责任,使命。

5、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6、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7、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8、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9、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0、曾益:增加。曾,通“增”。

11、恒过:常常犯错误。

1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1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4、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则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17、入:指在国内。

18、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通用)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通用)

202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三)

■九年级下册(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拂:违背,逆,不顺。乱:扰乱。

句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出:在外面,指国外。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件www.5y

一.孟子及其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

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二.串译全文,归纳总结重点词句

(一)本课的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

2.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弼

3.衡于虑:梗塞,不顺

(二)词类活用

.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失

2.行拂乱其所为:使----扰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一、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孟子这篇文章论述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第二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

4、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的? 作者从个人的成才和国家的治理两方面论证。

5、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都出身贫贱,都是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每一人物的事迹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气势。

6、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分别是什么?

主观:思想斗争的折磨客观:艰苦环境的磨练

8、写法(1)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2)从小到大: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

9、(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拂:违背,逆,不顺。乱:扰乱。

句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

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

有哪些

一、重点词语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田地。畎,田间小沟。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筑墙用的夹板和木杵。

管夷吾举于士: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担子。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方法。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人恒过:常。//犯过失。衡于虑:思虑堵塞。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

而后喻:明白,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有法度的世臣。//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国恒亡:常。生于忧患:生存发展。

二、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bi,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三、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2、饿其体肤(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

四、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饥饿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五、中心意思:

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3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清单(1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3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清单(19页)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13课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知识清单
思路图解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13课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知识清单
考点四:内容理解 中考真题演练
1. [2012·吉林] 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 相似之处? 略。(围绕“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有作为”回答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012·吉林]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示例: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这个国家常常要灭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13课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知识清单
3. [2007·长春]《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 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 虑, 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 用自己的话作简单说明。 表达的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二、知识点归纳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辅佐。

(2)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3)曾益其所不能曾能增,增加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

(4)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如果)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

(6)空乏

..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7)舜发.于畎亩

..之中(指被任用)

(8)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9)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10)苦.其心志(使。。。。。。痛苦)

(11)人恒过.(犯错误)

3、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用课文词语回答)

5、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6、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15张ppt)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15张ppt)
【。解析】B项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人”指那些 能经受住磨难的人。C项中文章第1段紧扣“生于忧患”的 内容来论证,第二段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 D项中文章结尾运用对比手法收束全文。

(正面)

道理 论证“生

论证 于忧患”
客观:苦、劳、饿、空乏、行拂乱 主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
于 忧 患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能

(第2段第1层)
(第1段第2层)
国家 入:无法家拂士 (反面) 出: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 死于安乐
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段第2层)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 征验、 指有所作为。 表现。
了解、 显露、流露。 明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
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指在国内。 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匹敌、相当。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常积累】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 “亚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整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整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整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祸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一、文学常识

⒈本文出自《孟子》中《告子下》,题目是编者加的。《富贵不能淫》出自《滕文公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

2020初中语文必备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20初中语文必备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20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赏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心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

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理解默写:

①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

,",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②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三)

■九年级下册(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拂:违背,逆,不顺。乱:扰乱。

句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出:在外面,指国外。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bì,辅佐。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思考、应用。(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六、开放题。 1、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张海迪、爱迪生)

(名言:艰难困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

..:犯过失。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脸色劳.其筋骨:使┅┅劳累

发.于声:吟咏叹息饿.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

空乏

..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辅佐乱.其所为:使┅┅错乱、扰乱入.则:在里面。指国内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在外面。指国外曾益

..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二、翻译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