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策略与实践探索——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策略与实践探索——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策略与实践探索——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胡卫陈金凤袁春平王兰梁爱华(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近年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与路径受到广泛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一个聚焦点。

四川旅游学院不断摸索实践,逐步形成“川旅产教深度融合,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旅游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学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3-0001-04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它需要不断地在办学实践中培育、沉淀、凝练、调整。

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型与成熟反映了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及办学思路的确立与明晰。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内涵1-1应用型人才通常,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之为研究型或理论型人才;应用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之为应用型人才。

研究型人才侧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型人才则侧重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1]%相对于研究型或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并不意味培养,是人才型,它要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科技运用、推广等能力[2]%四川旅游学院在顶层设计上,把“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关照应用型人才的行业性、多样性、应用性、创新性特点%1-2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人才培养的是现为模式,或现为模式, 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以规范性、系统性、独特性的方式,回答一所学校“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龚怡祖就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受到相应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指导,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引入的具体方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具体的风格或者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规范性与系统性[3]。

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其中产教融合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模式。

本文将以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为例,探讨其具体实现和优势。

二、产科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1. 产科教融合的概念产科教融合是指将产业、科研、教育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产科教融合的意义(1)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掌握更多实际技能,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2)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

(3)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产科教融合模式可以让高校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从而更好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动高校教育改革。

三、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地方高校需要建立与当地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平台搭建,实现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在平台上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研究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推进课程改革在产科教融合模式下,地方高校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

首先,需要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实际工作中所需掌握的技能;其次,需要增加与企业相关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

3.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产科教融合模式下,地方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 建立实习基地地方高校需要与当地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

四、产科教融合的优势1.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科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实际工作中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办 学 资 源 情 况 下 ,经 过 充 分 论 证 ,确 定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目标 定位 ,同时构建 “ 平台 +模块”式 的知识结 构体 系和能力体系
基础知识体系 由学校构建 ,面向所有专 业。食品科学 与工 程专业公共基础知识体 系通过 三大平台实现 ,即公共基础 素质 平 台、专业基础素质平 台和综合素质平 台。
第4 0卷第 1 7期
21 0 2年 9月
广



Vo. 0 N . 7 14 o 1 S p e e . 01 e tmb r 2 2

Gu n z o h mia n u t a gh u C e c l d s y I r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索 与 实 践
王 加 华 ,张 晓伟
( 昌 学院食 品 科 学与工程 学院 ,河 南 许 许 昌 4 10 ) 600
摘 要 :以许昌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 ,以提高
人才质量 为培养 目的。构建 “ 模块化” 课程体系 ,强化能力培养 ,走特 色办学可持续 发展之路。
2 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 院在调研 了河南省特别是许 昌周 边地 区食 品企业对 人才
图l应 食品 学 工 专 人 培 体系 用型 科 与 程 业 才 养
2 1 知识 结构体 系 .
2 1 1 基 础 知 识 体 系 ..
需求 的情况 ,借鉴兄弟 院校 的成功 经验 ,综合现 有办学 条件和
a d p a tc p lc to n r c ie a p ia in—o e td p oe so a ri i g mo e . Ar u d s ca e n n h ur o e o mp o i g t i r ne r f s in l tan n d 1 o n o ild ma d a d t e p p s fi r v n he q a i ft ln ,t e r a fs san b e d v l p n f s h o h r ce itc s tk n, t r u h o sr c ‘mo u a- u l y o a e t h o d o u ti a l e eo me t o c o l c a a t rsis wa a e t h o g c n tu t d lr ie z d’c u s y t m n te gh n n b l y c liai n o r e s se a d sr n t e i g a ii u t t . t v o Ke r :f o ce c n n i e rn p ca t y wo ds o d s in e a d e g n e g s e il i y;tl n r i i g mo l pp id tl n ;l c lu d rr d t n— ae ttan n de ;a l ae t o a n e g a uae u i e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

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在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3-4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包括2-3个课程类别,即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包括若干门课程。

其突出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我院大幅度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被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

新时代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代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年5月,第三次豫沪战略合作对接活动期间,上海市教委与河南省教育厅签订教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洛阳理工学院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大学。

[1]高等教育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应结合教育内涵进行教育教学新模式研究。

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就是人才供需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这也是教育“十三五”规划的一个战略任务。

一、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发展概况(一)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背景在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欧洲发达国家及时从高等教育的层次和形式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通过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匹配,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一部分学术型大学纷纷转型,涌现出一大批应用技术型大学,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所对实体经济发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0年代后期是各国应用技术大学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各国人均GDP迅速增长的时期。

瑞士、芬兰、德国、英国等国的人均GDP不断提高,在1990-2000年各国的人均GDP开始跃入3000美元左右。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变革的动力源。

[2](二)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背景我国经济转型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与形式也在历经重大变革。

这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通过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异对比,借鉴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创立及办学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近五年来,我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上不断调整与创新。

1.转型特殊期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邬大光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中谈到,必须看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c lv t n a d pa t etahn clu ies is ut ai n rci ec ig i l a nv rie i o c no t
Yu n Xu a n,Gu u ,Qi a g n oH i n Ch n mig
( la n v r iy, Dai nl 6 Da in U i e st la 16 22,Ch n i a)
I N 0 2 4 5 SS 1 0 — 9 6







第2 8卷
第 8期
2 1 年 8月 01
『 = 丽 。 T
Ex e i n a c n l g n a a e n p rme t lTe h o o y a d M n g me t
Vo . 8 No 8 Au . 2 l 12 . g O1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思路 , 析 了 以“ 个 三 ” 特 征 的 多 元 化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内涵 , 结 了 学 校 分 三 为 总
以实 验 教 学 中 心 、 内实 训 基 地 、 新 教 育 平 台 、 外 实 践 基 地 建 设 为 重 点 的 改 革 与 实 践 校 创 校
s r tng pr c ie t a hi y t m hih c n m e tu ve st Sa t a iu to tuc i a tc e c ng s s e w c a e ni r iy’ c u lst a i ns,a a y e hec nt ntofpl r n l z st o e u al itc pr c i et ac ng s s e w ih t e t r sof“ h e S.’a u m a ie he e pe i n e ofr f m nd s i a tc e hi y t m t hef a u e T r e 3’ ’ nd s m rz s t x re c e or a pr c i ew ih m pha i xpe i e a e hi e e a tc t e sson e rm nt [t ac ng c nt r,i i a tc s nsdepr c ie ba e,Cr a i e c ng Pltor , a d e tveT a hi a f m n ou s d a tc s . t i e pr c ie ba e Ke r s:a y wo d ppl d t l n ; pr c ie t a hi i ae t e a tc e c ng; t a hi g r f m e c n 大 学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经 验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基金项 目: 潍坊 市社会科 学规 划重点研 究课题 ( 潍社科 学术委9 2 11  ̄) K[ 0 - 0 5 作者简 介: 刘永 华(9 3 )男, 16一 , 山东安丘人 , 潍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学院教授。

1 3・ 5
潍坊学院学报
21 0 1年 1 0月
实行产学研结合 ,是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 成功经验 , 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 办出学校特色的 必 由之路。只有实行真正的产学研结合 ,才能创 造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 , 使学生在真实的工 程现场环境 中得到综合训 练 , 而培养学生强烈 从 的工 程 意识 、 业 意识 , 成较 强 的创 新 能 力 、 专 形 动 手能力和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 实行 产学研 结合 人 才培养 模式 的基 本依 据是 马 克思 主义 的实 践论 和 认 识论 , 以及 教 育 心 理学 的认 知 理论 。通 过重 新 构 建 一种 “ 业 认 识 实 习 专 ( 习) 见 —— 实 验教 学—— 现 场教 学—— 基本 工艺 操作训练一一课题设计一一专业技能训练( 生产 实习) ——技术服务( 生产实践 ) ——顶 岗工作( 毕 业实习 ) 一一课题研究( 科研实践 ) 一一 毕业设计 市场开发( 科研 与生产的结合 )这样一条 由 ” 浅人深 、 循序渐进 、 螺旋递升 的教学过程 , 培养学 生 的基本理论知识 、 工程实践能力 、 专业技术水 平、 基本素质和综合工作能力 , 以实现应用型人才 培养的教育 目 。 标 三 、 学研 结合 人才 培养模 式 的实 施过 程 产 ( ) 立 以 知识 应 用 为 目的 , 术 应 用 能力 一 建 技 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新的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是产学研结合模 式运行实施的重要内容。包括调整课程设置体系, 优化专业教学计划, 改变知识传授方式、 修订教学内 容等, 使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基本素质、 专业技术应用 能力和专业综合工作能力的培养这条主线来进行。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 , 重视公共课 、 保证 基础课 、 加强专业课 、 增加选修课 、 增开辅修课 、 精 选教学内容 、 渗透工程背景 、 向人才市场 , 面 适应 未 来 需要 。组建 模 块 化课 程 结 构 , 不过 分 强 调 既 学科 的系统性 , 也不刻意追求理论的深度 , 删除 部 分 理论 性 较 强而 实 践 中少 用 的课 程 、 过 对 课 通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地方高校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地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还将关注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社区等外部环境的互动与合作,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以期为地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还可以为地方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研究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

知识 的系统性 , 教学 内容 以“ 适用 、 够用 、 管用 ” 为原 则 ;
教 学设计 从“ 知识本 位” 转 向知识 、 能力、 素 质协调 发展
论知识 和较强 的专业 能力 ,同时 也要具 备一定 的职业
能力 和行 业素 质 ; 另 一方 面 , 应用 型人 才 强调 “ 能力 本 位” , 要 求改变教 学方法 与途 径 , 转变“ 教一 学 ” 观念 , 要
廖 青
2 0 1 3 年 3 月
Un i v e r s i t y Ed u c a i t o n Ma r c h 201 3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
皮建辉
( 怀化 学院
[ 摘




刘胜 贵
生命科 学系, 湖南
怀化 4 1 8 0 0 8 )
培养转 变 ;由老师单 向教 学 向师 生互 动 、共 同探讨 转
课 程模块 、 “ 发展能力 ” 培养课 程模 块 。其 中“ 公 共能力 ”
是各专业 都应具 备 的能力 , 包 括价值 判断能 力 、 交 流 沟
变; 由学 生偏 重理 论学 习 向融 “ 知识 、 能力 、 素质 ” 三 位
要】 地方教学型院校的办学 目 标是培养应用型人 才。文章 结合 办学实践 , 探 索和 实践 了融知识 、 能力、 素 质“ 三位一体” 的
应 用型人 才培养模式 , 提 出了以培养和提 高学生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人 才培 养途径 。 [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能力培养;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
二、 根据应 用型人 才培养 的要 求 。 大 力推进师 资 队 伍建设
的差异 。 大多数地方性本科 院校 由于学校 自身办学实力 不强 、 历史不长 、 层次不高 和资 源不 足等客观 现实原 因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型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1.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式微,而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就要求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实际工作岗位。

尽管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高校过分追求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导致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无法胜任。

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够,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1. 融合理论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融合理论与实践。

要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的人才,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实训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培训。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应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3.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探索和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构建具有强烈实践导向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践项目、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产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导师制度、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加强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并对成果进行肯定和奖励。

总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加强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实
际工作中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
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这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
方式来实现。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了实践能力,学生才能更
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应用型
人才应该具备创新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创新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创新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和社会充分合作。

企业和社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用
人单位,他们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该被充分考虑。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
组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等方式来实现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
际工作,提高就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任务。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该与企业和社会充分合作,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以丽水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以丽水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
和 实践 。
关键词 :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型人才 ; 人才培养 ; 索实践 探
d i1 .9 9 .s . 0 — 7 92 1 .2 3 o:03 6 /i n1 8 6 4 . 00 . 3 js 0 0 0
中图分号 : 62 G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0— 79 2 1 )2 02 — 5 1 8 64 (00 0- 14 0 0
( 丽水 学院 数理 学院, 浙江 丽水 3 3 0 2 0 0)
摘要 : 应用型人 才培养是我 国社会 经济形态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也是我 国高等教 育迎
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根据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 经济服务的办学 目 , 标 从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4 个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进行 了 索 探
Abtat A pi tn oine lnsriigint nytene f hn ’ sc —cnmct nfr t n src: p lai —r tdt ett nn o l h edo iaS oi eoo i r s mao c o e a a s o C o a o i
n w c aln e . c r ig t h d c t n lg ass rig frlc c n mya d scey b o a nv ri , e h l g s Ac od n o te e u ai a o evn o o a e o o n o it y lc u iest e o l l l y ti a e r st x lr n r ciei e t iig te a piain o n e ae t fo te fl w n u hsp p rt e oe p oea d p a t n t ann h p l t — e td tlns r m h ol ig f r i c h r c o o o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为例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92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为例贺先志(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摘 要: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结合,理论教学与挂职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学业与就业结合,专家拟订培养方案和地方党政企事业领导实实在在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将纯理论课程变成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复合型教学课程,通过整合理论界、学界、政界、实业界的优势互补教学团队,构建出务实致用,又追求卓越完善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①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政治学与行政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许多大学开始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就作为这些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这既有利于发挥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功能,也符合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办学特点和实际条件。

然而,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些大学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有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人一直在认真思考和研究符合教学型大学特色和优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2003级、2004级、2005级和2006级进行过实践,现总结出来,本着抛砖引玉,请专家指正。

一、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理念(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是多层次的,从概念本身而言,应用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只是类型的不同,而不是层次的差异[1];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不等于低层次人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分化与综合的交叉渗透,在具体的实践中,很难将人才截然归为理论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这说明,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划分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的意义。

从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来说,两者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失的人才。

正如此,很难给应用型人才下一个公认的定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理工大学“理综实验班”为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理工大学“理综实验班”为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理工大学“理综实验班”为例摘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探讨地方综合性工科院校理科知识实践与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思路和定位,在践行过程中通过设置“理综实验班”,开设特定的必修课、选修课,结合与专业教师的联合培养,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和科技活动等方法,探索理工知识融合的有效途径。

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继续探索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实验区;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改革,推进教学理念、机制和体系的创新,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2007年初,教育部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1]西安理工大学建校于1949年5月1日,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本科招生专业57个,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2008年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获准建设省级“工科大学生理科知识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该实验区开设“理综实验班”,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探索并形成一套更为具体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工科学生理科知识基础、拓展理科知识面,提高学生理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理科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与融合,给工科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培养更多数理化基础坚实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并逐步将这一模式推广,扩大学生受益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思路和定位针对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实践起步晚、创新活动开始迟、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主要靠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或自我领悟等现实,西安理工大学积极推行理科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强化理科知识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达到夯实基础、扩展视野、融会贯通等方面的要求,努力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平台外,打造出理科基础实践能力培养的辅平台,以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维普资讯
画京 客 戳鹭
26 1 第 期 0年2 6 0 月
地 方 高校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创 新 模 式 的研 究 与 实 践
廖惜春 黄清容
( 邑大 学信 息学 院 广 东江 门 五

592 ) 200
要: 地方高校 坚持 注重工程 素质教 育, 贯彻 “ 原理 、 工程 、 工艺和管理” 四位一体 的教 学理念 , 以 及应 用型人 才培养创新模 式的研 究与 实践的初步体验与收获 。 出并 实施 了采用“ 提 课题 + 课程 +实验 +成果 +报告” 综合评分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 使理论教 学、 实践教 学和 实际应
人才。
( )由于历史等原因 , 2 传统的实验体系以各 门
课 程 为线 , 以原理性 、 证性 实验 为点进 行 , 乏生 验 缺 机 、 力和 系统性 , 缺乏实 用性 , 生往 往只是 为 活 更 学

11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组 织有 博士 硕 士参 加 、 术 造 诣 高 、 学 有较 强 科
培养 和造 就 了一批 学 生满意 、 企业 满 意和学校 满意 的毕业 生 。对本 科 生 实施 技 术 应 用 能力 的培 养 和
训练, 同时结合侨乡地方性大学 的特点 , 积极进行 教学 内容 和教学 方式 的改革 探索 与实 践 , 得 了一 取
些初 步成 果 。 1确 定人 才培 养宗 旨 . 几年 来 , 我校根 据 “ 向基层 、 面 服务社 会 ” 的人
( )研究现有专业基础课程 、 1 专业课程和相关 实验教学与当地 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关系 , 理顺本 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与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 和相关 专业理论课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交织关系, 根据 地 方高 校 的特 点 , 变 理 论课 程 的 “ 式 推 导 ” 改 公 式 教学和实践教学独立 于实际应用之外 的模式 , 以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教 学质 量 进 行监 控 和 评 价 的 最基 本 的文件 。适 应 应 用
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 神 、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学校深入细致地进行 了人 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 1 组织了由相关专家、用人单位、教师代表等不 .
口 ’ 68


2 0 第 3 总 1期 0年 点 ,有 目的地在其 中修 满规定 的学分 ,有利于 “ 厚基础 ”人才培养 目标 的实 现 。设置N 由专业 课组组成 的 自由选修课 模块 ,每 个 个模块 中包含多种 组合的课程组 ,既保证专业培养方
向, 又为 学 生个 性 发 展 提供 有 效 的 空 问 。 在横 向 开展 各 专 业 教 学课 程 体 系 构 建 的 同时 ,在 纵 向上 结合 国家 、 省各 级 精 品课 程 遴 选 工 作 ,树 立 精
专业学生开课 ,着重点放在促进青年学生正确 的价值 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的形成 ,提高外语、信 息技术 的 应用水平 ,增强学生对外交流能力和基本实践技 能培
养 。 3 学 科 类 平 台 是 根 据 学 科 专 业 性 质 和 特 色 ,将 个 所 有 专 业 分 为 生物 类 、理 工 类 和 文 管 类 3 基 础 课 教 个
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
过程 ,进 行 教学 基 本 建 设 的 主要 依 据 ,是 学校 对 教 育
收稿 日期:2 1— 3 0 0 0 0— 3 作者 简介 :武 艳艳 ,硕士 ,助理研究员 。董靖涛 ,硕 士, 讲师 。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 “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农业高等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课题编号G K 一 6 1 ) J T0— 1 成果之一 。

地方高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 . 该 实验 区 于 2 0 1 1 年 获 得省 级 人 才培 养模 式 式 、 模 拟式 、 开放 式 等方 式方 法 教学 , 营造 开放 性 、 创新 实 验 区研 究立 项 协作性 、 自主性 、 探 究性 的学 习氛 围 。要让 学 生 学 会 如 何 学 习 .从 知 识 的接 受者 转 变为 知识 的探 索
业 逐 步 推进 的方 式 , 在课程体系 、 课 程 建设 、 教 学 观 、 课 堂观 、 质量 观 融 人 课 程 中 , 使课 程 从 单 纯 注 运行 机 制 、 联合 培 养 、 开放 办 学 和考 核及 学 习质 量 重 知识 掌 握 的学 习 目标 向培养 广泛 能 力 和综合 素 根 评 价等 五个 方 面 进行 创新 .对 地方 高 校应 用 型人 质 的 目标 转移 要让 课 堂教学 充满 生命 的活 力 . 才 培养 模 式创 新 实验 区的建 设 进行 了积极 探 索与 据 课 程 特 点 , 采用案例式 、 启 发式 、 讨 论式 、 探 究
作者简介 : 马万勇( 1 9 6 5 一) , 男, 山 东 宁 津人 , 山 东轻 工 业 学 院教 授 , 博士。
人 才培 养是 高 校 的根 本 任 务 .进 一 步 提 高人 动力 . 激 活学 生创 新潜 质 三是应 结合 自身专 业结 才培 养 质量 .服 务地 方 经 济社 会 发展 是 地 方 高校 构 、 办学 定 位 和办 学 特 色 , 突 出人 才 培养 模 式 改革 的生 命 线 和持 之 以恒 的 目标 追 求 山东 轻 工业 学 的特 色 . 避 免其 同质化倾 向 院经 过 多 年 的发 展 . 逐 步形 成 了以工 为 主 、 以轻工 构 建人 才 培养 模 式 实验 区 . 应 在 培养 形 式 、 教 为特色 、 理工结合 、 文理渗透 、 多 学 科 协 调 发 展 的 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 和 教学 管 理 等方 面有 更 大 的 突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其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其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 般按 学 科 、 业 制 订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一 专 有 的仍 称 教学 计 划 ) 按 二 级 学 院 ( ) 专 业 班 级 ; 系 、 组 织 学 生 ; 专业 制 定 培 养 计划 开展 教 学 活 动 。 按
收 稿 日期 :060 -0 20 -32
维普资讯
水 平 研 究 型 高 校 不 同 , 此 本 文 主 要 针 对 应 用 因
负责管理 。各二 级 学 院( 按教 务处 规定 , 系) 负 责 日常教 学 管 理 , 级 学 院 ( ) 由分 管 教 学 二 系 又 的副 院长 ( 系 主任 ) 责 具 体 工 作 。一 般 二 级 副 负
V14 o o2 . N . 2
A t2 0 p .0 6
地 方 应 用 型 本 科 院校 人 才 培养 及 其 管理体 系的探索 与实践
玛弑 杉
( 常州工学院 , 江苏 常州 23 0 ) 10 2
摘 要 : 多数 地 方应 用型 本科 院 校 的 人 才培 养 体 系及 管 理 体 系大 同 小异 , 本 符 合 办 学 需 大 基
要, 但也存在着多方 面的不足 。人 才培养管理体 系是 瓶颈 问题 , 解决 需要树 立 6个观 点。我 其 院从 2 0 0 2年起 采 取 多项措 施 开展 实践探 索 , 并取 得 了一 些 成 效 。
关 键 词 : 用型 本科 ; 才培 养 ; 应 人 高校 管理 中图 分 类号 : 6 7 G 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8 7 20 )2—0 9 0 17 0 8 (0 6 0 0 9— 4 2 .一 般 都 把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分 成 “ 学 ”和 教 “ 生 ” 条 线 管 理 , 教学 ” 学 两 “ 由分 管 院长 、 务 处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提升$学校现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省 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个%校级特色专业!&个$
!!四"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 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重点!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学科专业设 置和布局上努力从学科本位向职业性与专业性相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人才培养模式 直接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学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师德师风
四点着力%五种保障%六大战略’!统筹兼顾!突出 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重点考核内
重点!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 容之一$同时!通过师德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及组
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一个中心’是人才 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师德师风先进典型
与新医药%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特色装备制造% 重要举措!制订并出台了*新乡学院学分制实施意
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六个战略支撑产业以及 见+*新乡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加强专业建设!重点支持与之 *新乡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试
密切相关的优势和新兴专业!增设了生物技术%车 行#+*新乡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工作规定
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准确定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实现新建地方本科 院校由专科向本科%由教学型高校向地方应用型 高校的&双重’转型发展!首先就需要转变原有的 专科教学型高校的办学思维!更新教育观念!科学 谋划顶层设计!准确为学校发展定位!以保证学校 发展的根本方向$
新乡学院升本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
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队伍建设计划%千人次外出培训计划%千人次到
发展目标定位(到&’&’年!建成在国内有影 企"行#业实践锻炼计划%千人次外出参加学术会
响%业界有地位%办学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 议计划#!逐步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
院校$
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培养人 才以服务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顺应高 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趋势和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的 战 略 决 策!立 足 于 自 身 特 点!进 行 全 方 位 的 改 革!实现向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培 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 用"技术#型人才!既是国家赋予新建地方本科院 校的使命!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继续生存与发 展的现实选择$新乡学院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 对于如何培养高素质地方应用型人才进行了积极 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阐述于下!以就 教于同仁$
的专业结构体系$
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积极构建以职业需求为
首先!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 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
社会急需’的原则!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设置和 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适
调整机制!吸纳--位企"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兄 弟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
2$个本科专 业!其 中 工 学 类 !’ 个%理 学 类 # 个% 艺术学类#个%文学类.个%管理学类/个%教育 学类2个%经济学类!个%法学类!个%历史学类 !个%农学 类 ! 个$初 步 形 成 了 以 工 学 为 主!工 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艺
机制$ 按照&四个转变’"从教学计划到人才培养方
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以带动专业建设质量的整 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 %增加了学生自主学
-
!
理论探索
&’!.年第!期!
习的时间%为实践育人项目设置了独立学分!使人 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学习的管理模式!激发和
才培养方案更加适用于培养高素质地方应用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发展意识%独立思考能
人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乡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如下$ 办学类型定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发
!"!赵荷花!!"#$%"#女#山西高平人#新乡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 育原理等%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地方本科院校教 师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
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 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
导专业建设$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停 型人才$
招了市场需求小%发展空间有限的历史学%园林等
!一"全面推进学分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紧紧围绕新乡市&一谷五基地’的制冷%生物
把学分制改革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发展思路(树立牢固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 根本性改善$目前学校/’岁以下专职教师中具
量观%厚重的文化观%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稳定规 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0!&1!具有博士
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培育特色’的 学位的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突出%三类改革%
新乡学院升本以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 赛中获得奖励!其中$名教师获得一等奖!$名教
理念!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 师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按照&重点培养%引进提升%优化结构%服务发 展’的方针!以人才培养工程与计划为基础!以人
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校 师专业发展树立典范!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
的办学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一所大学!只 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近三
有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发展才会有底气%有后 年!学 生 评 价 教 师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的 优 秀 率 均 在
劲$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1以上!学校有2&名教师在河南省教学技能竞
结构!着力培育特色!着力提升层次!着力改善民 文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先进个人等&/人$
生)&五种保障’是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条件 再次!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学校通过
保障%制度保障%思想保障和政治保障)&六大战 建立备课%上课%听课%考试%评教等一系列制度规
略’为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 范教学行为!保证日常教学运行规范%平稳有序进
!!三"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 优化专业结构
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师德行风教育为保障! !!专业更多地指向社会分工或者说是对职业的
#
!
理论探索
&’!.年第!期!
划分!专业设置和建设是现代大学适应并反作用 于外界的需求和变化而培养人才的立足点$新建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先要考虑专业设置问 题!它是学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基础$新乡 学院升本后!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理论探索
&’!.年第!期!
高素质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新乡学院为例
赵荷花"
!!摘!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地方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
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努 力&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多措并举#强化师资队伍)以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为重点#优化专业结 构)以职业需求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开放合作办学为路径#提升服务地方社 会的能力与水平%
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学校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 提供支持和保障$
重点!立足新乡%面向中原%辐射全国$
首先!引培结合!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校大力实施&两工程’"硕士化工程%师资培训工
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 程#和&五计划’"博士引进与培养计划%双师型教
重点培育化学化工与生物制药类%物理机械电子 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设计原则!在深入企
类%土木工程与建筑类%教育与文化产业类%财经 "行#业%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人才需求状况的
与工商管理类等专业集群!以整合资源!优化结 同时!聘请郑州大学等高校及新乡市企"%#行业
构)制订了*新乡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实施办 "2位专家参与制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增 法+!对特色专业在经费投入%条件建设%教改立项 加了实用性强的课程%设置了认知实习环节%加大
全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邀请专家%学 者举办了数十场以本科教育观念为主题的报告和 讲座!召开了教学与学生工作%学科建设与科研工 作%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等会议!积极引导广大师生 员工树立本科教育观念!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观 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厚重的文 化观%科学的发展观!逐步更新了教育理念!统一 了办学思想$
培养为中心)&两个突出’为突出地方性!突出应用 事迹报告会%师德建设征文%师德标兵评选主题活
型)&三类改革’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管 动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理模式改革!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形成人本化%开 念!积极培育&敬业爱生%严谨笃学%为人师表%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