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 7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外国教育史 7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2)明治维新时期:1871年建立文部省,1872年8月,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主要的改革措施有:①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效法法国建立大学院和大学区);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③聘请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来日工作,并且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④大力发展示范教育,培养师资(1872年建立日本第一所师范学校,1874年在东京建立了女子师范学校;1875年又在地方建立师范养成所培养小学教师);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877年建成东京大学);
(5)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对 5~12 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2.洛克论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教育体系的人;
(1)教育的认识论基础:“白板说”,“感觉说”,“经验说”;
(2)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不仅要有健壮的身体,还必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绅士教育不能靠学校教育,而是需要通过家庭教育;
(3)1782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1786年,该委员会颁布《国民教育章程》;
2.乌申斯基论教育——“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科学教育的创始人”,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把教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两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教育应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3)绅士教育的内容:①健康教育或体育②德育(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③智育(洛克尤其强调两点: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外国教育史-10《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美国)》

外国教育史-10《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美国)》
5
2、教育分权制的确立——美国教育管理
实行地方分权制,由州政府管理,这种体制 在19世纪逐步建立起来 1837年,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法律,成 立“州教育委员会”。 首任秘书贺拉斯· 曼推行公立教育运动, 创立教育税制,创办师范学校,被称为州教 育领导体制的首创者
6
3、公立教育运动——从19世纪20年代起,随着人们
12
贺拉斯· 曼在推动美国公立学校 发展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 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其 普及教育、师范教育思想深刻地影 响了美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且 在国际教育界也产生的巨大的反响 。
13
外国教育史
欧阳宇
第二编 外国近代教育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外 国 近 代 教 育 史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的教育制度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2
第六章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 的教育制度
近代教育概况
英、法、德、 俄、美、日
当时有代表性的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
3
第五节 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独立前 教育分权制 公立教育运动 独立后-南北战争 学术型大学 莫雷尔法 南北战争后:教育总署
8
5、《毛雷尔拨地法》(《莫雷尔法》)
——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是农
工学的兴起。 1862年,国会通过上述法案,决定拨地办 学,为农、工学院提供经费,培养工农业发展 所需人才。
“赠地学院”
9
二、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其教育思想
主要是普及教育思想和师范教育思想,对美国影响 甚大,并具有国际影响。
政治教育方面——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所要履行的责
任方面的知识,共和国的公民——统治者与被统治 者都要有政治知识;

欧美发达国家学校治理:运行机制、

欧美发达国家学校治理:运行机制、

欧美发达国家学校治理:运行机制、内在逻辑及经验启示范勇何少芬摘要学校治理是学校的系统性变革,包含了学校管理方式与育人结构的价值追求,已成为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结合新公共治理理论,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治理运行机制划分为质量引领的市场机制、威权主导的行政机制以及专业驱动的教育机制三种,共同揭示了学校治理的内在逻辑:分权赋能、监督问责和以信任合作为核心的协同治理。

对我国学校治理而言,需要从治理主体关系、权力配置、治理工具等方面入手,明晰治理主体间的权责关系,转变权力运行向度,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寻求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以自治与共治为治理工具,实现学校善治。

关键词学校治理分权协同善治作者简介范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南京210044);何少芬,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助教(西宁 81007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3)01-0049-13作为彰显“治理”和“教育治理”特征的微观场域,学校治理自20世纪以来就已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研究者从多维度、多视角、多领域着重探讨了学校治理的历史与概念演绎、内容与框架、体系与模式等内容。

OECD将学校治理视为一种整体性战略,它包括学校自主管理、学校领导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学校问责与评价等内容,更加突出学校中的集体参与和协商互动。

①维坎德(Wikander)认为学校治理是一种过程治理,它是在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中不同行动群体的集体行动。

②围绕学校治理的内涵,研究者们主要确定了三种学校治理的内容框架:一①OECD. PISA 2012 Results: What Makes Schools Successful?Resourc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M]. PISA: OECD Publishing,2013: 64-127.②Wikander L., Gustafsson C., Riis U. Enlightenment, Creativity and Education: Polities, Politics, Performances[M]. Rotterdam:Sense Publishers, 2012: 115-116.是以“治理”为基点,建构学校治理的价值、目标或规则。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课件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课件

(三)高等教育
▪ 1810年柏林大学的创建——洪堡 ▪ 首先,柏林大学具有充分的自治权,提出了学术
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 其次,聘请既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又有教学技能
的教授。费希特被选为柏林大学的首任校长。 ▪ 再次,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认
为大学的职能是探索真理、创造知识。 ▪ 降低神学的地位,将哲学提高到与法学、医学同
A 激发必须以天资为基础
B 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天资也就停止不前
3.自由自主
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者 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 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从外部只能受到激发。”
A.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占有知识
B.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均须注重个人自由自 主的发挥,必须注意个人自主学习的进行。
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 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 A 每一个新生儿都具备人类的普遍天资 B 儿童无论在身体还是智力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C 人的天资是随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 D 教师不能过早或者过晚激发天资
2.教育(变可能为现实)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教育、 外部条件)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两者是互相联 系的
7.在特殊能力方面
▪ 教师首先应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凡是会 想不会表达,主要是思想不清”,“说话简洁的 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 其次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教学“不是传授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学生只 要有了这种活跃的情感,教师就不必额外督促学 生好好学习”。
➢ 为此,第斯多惠提出教学要变换花样,“花样翻新是 生活的调剂”;教师要活泼,要“兴致勃勃地(而不 是矫揉造作地)和儿童打交道”;要充分发挥个性, “教师的人格会给教师带来威望、权力、影响和力 量”。

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学术机会。
教育方式
采用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 职业规划自由选择课程,同时提供 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教育体制特点
高度自治
美国各州和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教育管理权,可以根据地方特色 和需求制定教育政策。
多元化和包容性
美国教育体制注重多元化,尊重不同族裔、文化和背景的学生,提供 多种教育机会和方式。

重视质量
英国政府重视教育的质量,设立 了严格的教育标准和评估机制。
多元融资
英国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包括 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
等。
04
法国教育制度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基础教育
小学教育
法国的小学教育为五年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ERA
基础教育
01
02
03
教育阶段
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 和高中四个阶段。
教育特点
注重个性发展、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 多元化、包容性和开放性 的教育环境。
教育方式
倡导探究式、项目式和合 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 实践。
高等教育
大学类型
包括社区学院、四年制学院和综 合性大学。
速融入社会和就业。
03
学术自由
德国教育体制尊重学术自由,大学教授享有较高的学术自主权,可以自
主决定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
高质量教育
法国的教育体系以其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而闻名, 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05
德国教育制度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大全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大全

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 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文教大臣费舍尔提名 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 制度,称《费舍教育法》。
• 内容: 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
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 地方当局为2-5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5-14岁
《费舍教育法》
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 改革考试制度 为超龄青少年设立继续教育学
共同主张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 的领导权。
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
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 科学化。
专门学校的建立 高等教育: 1794年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师范学校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P173)
19世纪末的法国政权频繁更替,带来教育制度的 不断变更
2.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
1)产生
2)筹建
1828年,汤玛斯·凯普贝尔 伦敦大学学院
1829 年,国教派 院的建立
国王学院 伦敦大学地方学
3)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
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4.英国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840年 巴特西师范学院
训练学院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
2.《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议会通过了首相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法案, 称为《1902年教育法》,也称做《巴尔福教育 法》
省议会和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地方教育局的各种权利 《巴尔福教育法》结束了英国教育的长期混乱的状
态,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英国以 地方教育局为主体,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 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1、英国
英国教育制度以英格兰和威尔士共同建立的基础教育框架为基础,全
国范围内普遍实施双文科教育,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理科,还要学习
文科,这一目标是以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的方式达到的,并且将学术和商
业之间发展出一条较为宽松的关系。

在特定学校中,学生会接受到传统的英国文化中心教育,这样的课程
广泛,内容深厚,舆论及各界赞誉有加,也因此一般被列为英国主流教育
的象征。

此外,英国也拥有独特的教育机构,如英国特许学校,英国私立学校,也是英国的宝贵财富,这些学校有独特的教育传统,并拥有更高的标准。

2、美国
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建立在联邦制下,每个州都自行实施教育制度,每
个州所采用的教育规定、程序与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美国的教育设施由两部分组成:公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
和私立学校的学费较高。

在公立学校,有必要费用的(如书费和补充学习
费用),通常会由税收费用来支付;私立学校,收费是费用型教育,不依
赖于政府,而且通常会提供专业教育,具有相当高的学费。

美国大学的教育分为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

欧美日近代教育制度

欧美日近代教育制度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教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教育就已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的传入时开始的。

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

除了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宗教影响和干预教育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最初,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

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

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训教堂唱诗班成员。

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的先后建立,以及各类学院的出现,英国传统学校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

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

英国的教育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等级的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又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也附设文法学校。

同时,在这一时期,在文法学校的基础上,英国又出现了公学,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1387年)和伊顿公学(1440年)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自立国教,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又创办了许多公学。

同时,国教会也积极干预教育,教育成了教会的责任。

16世纪后期,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需要,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批判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

这时,对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上。

培根当时指出,英国的学校只注重学习文宇,而不注重研究事物,缺少与现实的联系。

弥尔顿也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古典的语言文字,脱离现实,应该加强近代科学和实用学科的地位。

这些新的思想的提出,对于英国近代学校的改革和学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硕士入学考试: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硕士入学考试: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硕士入学考试: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A.学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答案:考查知识点: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七章课程:课程类型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答案:考查知识点:9.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还有()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九章德育:德育模式之体谅模式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十章教师与学生: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答案:考查知识点:第六章教育制度:194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1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六章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汇编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汇编
内容涉及扩大高等院校的入学途径,加快培养各种专 门人才,以适应英国振兴经济的需要。
调整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以适应知识综合化和 职业多变化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管理,特别加强高校内部专业化 的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承担更多的社会和 经济课题。
开辟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途径,促进学生学习,以 减轻国家负担。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 现代教育制度汇编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5
第一节 英国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1902年《巴尔福教育法》 内容及意义 二、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18《费舍教育法》 内容及意义 (二)中等教育的变化 1924年工党提出“人人有权受中等教育”的口
内容:坚持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各类中学之间建 立对等关系的重要性,把《哈多报告》中双轨的教 育方案扩展为三轨: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 学。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该报告还提出了在同一所中学设立兼有文法 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特点的多科性中学的设 想。
路漫漫其悠远
4.《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 )
路漫漫其悠远
(三)师范教育的改革
1972年发表《詹姆斯报告》,提出了一 个全新的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计划 ,即“师资培训三段法”,把师资培训 分成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教育专业训 练和在职进修革
1.《雷沃休姆报告》
1981—1983年,在雷沃休姆基金会资助下,英国高 等教育研究会连续发表了10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 报告,被称为《雷沃休姆报告》

路漫漫其悠远
《哈多报告》内容
小学教育应当重新称为初等教育(11岁之 前)
儿童在11岁之后所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 被称为中等教育。(四种类型的中等学校)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德国 1.几乎没有专门的师范机构,
英国 1.一开始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担
任教师,教会学校则一般由僧侣担任 教师。2.非国教派信徒兰卡斯特和国 教派传教士贝尔各自创立了“导生制 ”。3.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凯·沙图华兹。以个人名义创办了一 所旨在培训贫困儿童教学的巴特西师 范学院,也称圣约翰学院。1844年, 该学校转由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管 理,主要致力于制造业和采矿区地区 培养师资,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 。
导体制
的形成
和演变 俄国 1.1649年颁布《会典》。
2.1786年,俄国颁布了第一个《国民 学校章程》。3.1802年,成立教育部 。4.1817年,成立了“宗教事务与国 民教育部”。5.1835年,沙俄政府颁 布了新的《大学规程》。6.19世纪60 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沙俄政府废 除了农奴制。
堂,高等教育也不架设贵族和上层阶 作主要是组织考试和授予学位。2.大学 洪堡德在费希特等人协助下创建了柏林
级的特权,广大资产阶级子弟拥有了 开始朝着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 大学;教育目的是大学应该在学术研究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在新大学运 方向发展。如语文成为了独立的专业, 方面有所建树,从而为国家发展创建出
传和识字教育,免费入学。4.1833年 关的知识。此外,还规定必须经过专门 堡德按照人文主义思想对各级学校进行
英国政府通过第一个工厂法。5.1870 训练,得到国家证书后,才可重任教师 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5.1854年,
年教育署长W.F.福特斯提出了《初等 。2.1881年~1882年,法国教育部部长 普鲁士颁布了一个教育法案。6.1872年
俄国 1.1632年成立的基辅莫吉拉学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3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3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3【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一、英国教育的发展——1.《巴尔福教育法》(1902 年):其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议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三级结合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2.《费舍教育法》(1918年):规定5-14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哈多报告》(1926年):首次从国家的角度阐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双轨,中等学校有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性现代中学和公立小学高级班);4.《斯宾斯报告》(1938年):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即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并提出建立综合性中学的设想;5.《1944年教育法》(也称《巴特勒教育法》):主要内容①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②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③实施5-15 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④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罗宾斯原则”(1963年):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7.《雷沃休姆报告》(1981-1983 年):高等教育改革;8.《1988年教育改革法》:主要内容①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②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11、14、16岁)考试;③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④还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做出了新的规定;《1988》被看做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A.学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国家教育基本制度。

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七章课程:课程类型之综合课程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参考答案:B考察知识点:进步教育运动中的主要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第六课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一)

第六课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一)

(3)中等教育改革 中等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学校设置和课程结构上,有两个重要 的报告: 一个是19世纪60年代初克拉雷顿委员会对九大公学进行了 调查,形成了克拉雷顿报告,主要内容是课程中仍以古典课程 为主,但是英语、现代语、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就是公学董事会机构的改革。 一个是汤顿报告,提出按三类社会阶层设立三类中学,第 一类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设立,为大学做准备;第二类是 为中产阶级子弟设立,培养商业、法律、医生等专业人才;第 三类是为中下层贫民子弟设立的中学,培养的是从事普通职业 人才,这份报告没备采纳,但是对后来中等教育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2、19世纪英国教育概况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第一 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大机器生产 逐渐取代手工操作,英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后 半期,英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 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经济、政 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教 育观念和制度也带来了变革,主 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1)国家干预教育的开端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很少干预教育。国民 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19世纪初,不同 的社会势力和思想家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教育 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会、政客、思想家都反 对政府干预政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已 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自 由 主 义
分班教学 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 分、特长、爱好都一样。“分班制”就是为了避免成群教育 的粗略。 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 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 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 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 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经有了超强的 天分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14班则 相反,证明学生在该项目上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 老师就要加倍细致、耐心,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1611年成立耶稣基督圣乐会(从事中等教育 的新教团体)

高等教育:巴黎大学(教会控制)
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党派都非常重 视国民教育问题。如康多塞、雷佩尔提、拉 瓦锡等。
4.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三、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培养个人具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 情感,形成追求真理、公正、诚实、谦逊、 尊重他人、信仰上帝等道德品质。

的精神和人生问题。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教学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
教学应包括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方面。
既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又要发展 学生的各种能力。 2.课程设置 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实科教育,主张开设实 科课程。 3.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依据)

19世纪初,俄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亚历山大一世推行教育改革,实行学区制。
1802年成立教育部,1807颁布《国民教育暂行 条例》,1804颁布《大学规程》《大学所属学 校规程》,规定了大学的作用和职责。 形成俄国第一个各级学校相互衔接、上下沟通 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区学校 县立学校 中学 大学

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
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的形成完全
是教育的结果。
爱尔维修论教育
2)改变教会控制学校的状况,由国家 举办世俗性的教育
3)重视道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两个目的之中有一个始终重要些,高级 些,占优势统治地位。形式目的更重要。 小学教学中要把形式目的放在首位。 强调思维的训练要和正确地学习实际知 识的教材同时并进。
2)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
遵循自然原则 遵循自然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课堂 教学的基本原则。遵循自然即遵循儿童的天 性。 遵循文化原则(自然与文化统一) 遵循文化原则(自然与文化统一) 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时间、空间、社 会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现代文化的 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与要求。 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与要求。 文化:由民族历史的传统与发展所形成的一 切社会文化。
近代法国教育的特点
教育行政管理权为中央牢牢控制 明显的双轨制 统治阶级子女 家庭教育(预备学校) 中学 大学 劳动人民的子女 初等学校(高等小学) 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
四、代表性的教育思想
• 卢梭 • 爱尔维修 • 狄德罗 • 拉夏洛泰
1.爱尔维修论教育
1)智力平等说与教育万能论 智力平等说:人生来智力都是平等的,人 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进行学习。 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 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的形成完全 是教育的结果。
天资、 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
教育:使天资得到最大开发,但教育 必须遵循天资。 自由自主:人的主动性,只有主动地 学习,才能掌握知识。 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必须注重个 人自由自主的发挥,注重个人自主学 习的进行。
3.教学论 3.教学论
1)关于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当时欧洲在何种教学内容最符合正确教学目的上存 在争论。 形式目的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质目的说:让学生掌握实际知识 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完全对 立起来。学生掌握知识依靠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所有的教 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近代英国 近代法国 近代德国 近代俄国 近代美国 近代日本
第一节 近代英国教育发展概述
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慈善教育(贫儿学校、乞儿学校) 2.学园 二、工业革命时期 1.初等教育 1)星期日学校(Sunday School)(P151) 2)《工厂法》的颁布(P154) 3)慈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导生制学校(贝尔—兰卡斯特制)(P153) 幼儿学校(欧文工厂)
第三节近代德国的教育制度
一、17、18世纪的帝国教育 1.德国的社会状况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政治落后于英法等 国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封建贵族实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 2.教育状况 初等教育:巴西多 “泛爱学校” 泛爱:即尽可能地爱儿童
它强调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和让儿童主动地 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 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 戏之中。 中等教育 文科中学、实科中学 骑士学院 高等教育 1694 哈勒大学 1737 哥廷根大学
二、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
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新人文主义运动 洪堡的教育改革 1.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 福禄培尔创办第一所幼儿园 1872《初等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师范教育的发展(第斯多惠) 2.中等教育 文科中学、实科中学的改革 3.高等教育 柏林大学的创办(洪堡) 办学理念:提倡“学术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的大学 精神
19世纪6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的教育改革 19世纪6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的教育改革 《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 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 《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 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 近代俄国教育制度的突出特点:鲜明的军事的 封建等级和宗教神学的性质
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
1881、1882《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 务性、免费性、世俗性三原则) 3.中等教育的发展 拿破仑时期 中学 国立中学(中央政府) 市立中学(地方办) 中学增加实科课程的教学,设立实科教育中学 4.高等教育 专门学校:巴黎理工学校、巴黎师范学校、巴黎女 子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巴黎大学
二、19世纪—20世纪初的俄国教育 19世纪 20世纪初的俄国教育 世纪—
19世纪初,俄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19世纪初,俄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亚历山大一世推行教育改革,实行学区制。 1802年成立教育部,1807颁布《 1802年成立教育部,1807颁布《国民教育暂行 条例》 1804颁布《大学规程》《大学所属学 条例》,1804颁布《大学规程》《大学所属学 校规程》 校规程》,规定了大学的作用和职责。 形成俄国第一个各级学校相互衔接、上下沟通 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区学校 县立学校 中学 大学
2.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 1)产生 2)筹建 1828年,汤玛斯·凯普贝尔 伦敦大学学院 1829 年,国教派 地方学院的建立 3)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 国王学院 伦敦大学
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4.英国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840年 巴特西师范学院 训练学院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
► 提出国民教育思想。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
教育应由国家管理。
► 国家推行强迫义务教育 ► 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3.拉夏洛泰论教育 3.拉夏洛泰论教育
在《论国民教育》中阐述国民主义教育思想 论国民教育》 教育权属于国家而非教会,批判教会教育,主张 教育世俗化。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而非“为天主教培养教士”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而非“为天主教培养教士” 强调知识与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 用。 主张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17、18世纪,法国的初等教育受天主教派控 制 1682年 成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1684 兄弟会开办了训练教师的讲习所,附 设“练习学校”(欧洲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 中等教育: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1611年成立耶稣基督圣乐会(从事中等教育 的新教团体) 高等教育:巴黎大学(教会控制)
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党派都非常重 视国民教育问题。如康多塞、雷佩尔提、拉 瓦锡等。 《康多塞方案》1792.4 P171 《雷佩尔提方案》1793 《拉瓦锡方案》P172
共同主张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 的领导权。 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 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 科学化。
2.《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议会通过了首相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法案, 称为《1902年教育法》,也称做《巴尔福教育法》 省议会和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地方教育局的各种权利 《巴尔福教育法》结束了英国教育的长期混乱的状 态,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英国以 地方教育局为主体,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 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俄国科学院)
2.1755年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 2.1755年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 学,设法律、哲学、医学三系。 3.叶卡德琳娜一世教育措施 3.叶卡德琳娜一世教育措施 1782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通过《国民学校章程》 1782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通过《国民学校章程》 (初级国民学校、中心国民学校)
三、第斯多惠论教育
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民主主义教育 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之一,对德 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 用,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论教育的目的 1.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 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全面和谐发展的 人) 提出培养自动性要求:人的主观上的主观愿 提出培养自动性要求:人的主观上的主观愿 望和追索的能力(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动性以获取真、善、美的思想内容为 目标。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发挥着重要 影响:天资、教育、自由自主。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教育可以使 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 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文教大臣费舍尔提 名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 育制度,称《费舍教育法》。 • 内容: 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 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 地方当局为2-5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5-14岁
专门学校的建立 高等教育: 1794年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师范学校
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 P173) 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P173)
19世纪末的法国政权频繁更替,带来教育制度的不 断变更 1.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拿破仑时期) 帝国大学及《帝国大学令》 大学区制 1850《法卢法》(P176) 2.初等教育的发展 1833 《基佐教育法》 (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
3)论教师
教师必须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进步 的政治方向。 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教师要时刻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节 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概况 •乌申斯基论教育
一、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 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
1.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 创办实科学校(炮兵学校、航海、外国语学校等) ► 改善初等教育,全国各地设俄语学校 ► 创办科学院(1725 创办科学院(1725
论教学原则
教育要适应德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状况与要求,把人 培养成为德国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公民。 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一直处于连续 地发展与学习地过程之中,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务 必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 直观性原则 教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 体到抽象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启发式免费教育 改革考试制度 为超龄青少年设立继续教育学 校 《费舍尔法案》初步确立了一个 费舍尔法案》 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 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