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正常值..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007]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007]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4)时间<0.11S(5)电压:胸导:<0.2mv肢导:<0.25 mv(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2、正常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范围:0.12—0.20S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1、时间: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能左室肥大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V3 R与S波大致相等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
S—T段下移<0.05mv可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T波;心室复极波形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avR倒置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般V3最清楚,但不超过0.2mv,U波增高常见于血K过低,U波倒置,冠心病,心肌损害。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首先,正常的心电图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心电图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在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通常会包括心率、心律、P波、PR间期、QRS波群、QT间期等参数的测量结果。
其中,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正常时间应在0.06-0.10秒之间。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肌完全复极结束的时间,正常值因年龄、性别而异,一般范围在0.35-0.44秒之间。
另外,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应当包括心脏各导联的波形图和测量结果。
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包括I、II、III、aVR、aVL、aVF、V1-V6等。
通过分析这些导联的波形图和测量结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在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还应当包括医生对心电图结果的结论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比如,如果心电图显示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进行心脏超声、心脏负荷试验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正常的心电图报告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心率、心律、各波段的测量结果、心电图波形图、医生的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通过对心电图报告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读懂心电图必知:心电图正常值
读懂⼼电图必知:⼼电图正常值读懂⼼电图必知:⼼电图正常值上图为⼀正常窦性⼼率的⼼电图,它具有以下特点:(1)频率在成⼈为60~100次/min,基本整齐;(2)⼼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Ⅲ、aVF、V5导联上直⽴;在aVR导联上倒置。
(3)P-R间期0.12~0.20s。
(4)同⼀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读懂⼼电图纸⼼电图记录纸上有粗细两种竖线和横线。
竖线的间隔代表时间,横线的间隔代表电压。
细线的间距为1毫⽶,粗线的间距为5毫⽶。
纵横线交错组成许多⼤⼩⽅格。
通常记录纸的⾛纸速度为每秒钟25毫⽶,故每⼩格(横向)代表0.04秒,每⼀⼤格(粗线内5⼩格)代表0.20秒。
⼀般采⽤的定标电压是1毫伏=10毫⽶(10⼩格),每⼀纵⼩格代表0.1毫伏;每⼀纵向⼤格代表0.5毫伏。
特殊情况,可加快⾛纸速度⾄50~100毫⽶·秒,此时每⼩格代表0.02~0.01秒。
可调整定准电压,使之增⾼或减低。
如⼼电图波幅过⼤,则⽤0.5毫伏减半电压,计算时乘以2.反之,若波幅过⼩,则⽤2毫伏电压,计算时除以2。
正常⼼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房肥⼤。
P波在aVR导联直⽴,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型P波,表⽰激动⾃房室交界区向⼼房逆⾏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律,这是⼀种异位⼼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般成⼈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率与年龄⽽变化,年龄越⼤或⼼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心电图(ECG)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它可以反映心脏的特殊工作状态,以及由心脏病引起的电流改变和异常现象。
它可以被用来诊断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等症状。
心电图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可以估计心脏功能及其动力学表现,这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是由一些国家的专家制定的,用来作为心电图的合理参考值。
根据所使用的仪器不同,标准值也可能有略微的差异。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一般包括心电图的5个关键参数,即心房频率(P 波)、QRS波的宽度、心室频率(T波)、QT/QTc比例和心电图改变(P 波、T波、R波、U波、心室阻滞)等。
心房频率(P波)是每次心跳开始时所发生的脉冲,由室管膜表现出来,每小时心率一般介于60次到100次之间,最小P波振幅应大于0.1mV,P波宽度大约为0.06s~0.2s。
QRS波是由心室发射的心脏电路及其电位改变而形成的,它可以准确反映心室肌肉对于刺激的反应,QRS波的宽度在0.04秒~0.12秒间,其最小振幅大约在0.5mV~1.5mV之间。
心室频率(T波)是心室肌肉收缩后的脉冲,它可以提供有关心室肌肉收缩力量的反映,T波振幅0.2mV~0.5mV,宽度大约0.1s~0.4s。
QT/QTc比值是由心电图采集时的相对时间变化得出的,它可以反映心电全衰减的速率,QT间期的正常值要比前面几段的值稍微长一点。
最后,心电图改变是指心电图检测中心室、心房或周围组织的不正常变化,一般可以分为正常的心电图改变和异常的心电图改变。
正常的心电图改变可以通过波形、振幅和持续时间等参数进行判断。
以上就是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心电图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还可以用于病人的情绪识别等相关应用。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参考值外,还可以为病人提供健康的健康状况。
因此,对于病人来说,了解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常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脏病非常重要。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1.P前1/3右房除极,后1/3左房,中1/3左、右房。
窦性: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激动源于房室交界:Ⅱ、Ⅲ、aVF倒置,aVR直立,(逆行P波)宽度<0.11s。
若有切迹或双峰,峰距<0.04s,。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PtfV1<0.04mV。
<0.05mV,无意义。
2.P-R 0.12~0.20s,老年人心动过缓,P-R延长不能>0.22s。
3.QRS 肢导:Ⅰ、Ⅱ、Ⅲ在无电轴偏转时主波向上,aVR向下,Ⅲ波越高,aVL越深。
胸导:R逐高,S逐浅。
V1-2,主波向下多呈rS,R/S<1;V5-6主波向上多呈qR或Rs,R/S>1;V3-4R/S≈1。
Q应小于同导联R波1/4,时间<0.04s。
主波向下的波(aVR除外,主要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
正常:0.06~0.10s室壁激动时间(V AT):R峰,V1-2<0.03s,V5-6<0.05s。
电压:肢体:R aVL<1.2mV,R aVF <2.0mV,R aVR<0.5mV,RⅠ+RⅢ<2.5mV。
胸导:R V1<1.0mV,R V1+S V5<1.2mV,R V5<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低电压:肢导<0.5mV,胸导<0.8mV。
4.ST 下移<0.05mV,ST上移,在肢导及V4-6<0.1mV,V1-2<0.3mV,V3<0.5mV。
5.T 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倒置。
电压:<R的1/10,称低平。
胸导可达1.2~1.5mV。
6.QT 心率:60~100bpm,QT间期为0.32~0.44s,QTc=QT/√R-R,应<0.44s。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3)心室肥大
心室肥大,左室肥大时QRS可延长,一 般在0.10s~0.11s。V5导联室壁激动时间 或R峰时间(VATV5)>0.05s,V1导联 室壁激动时间或R峰时间(VATV1)> 0.03s。
SJ
23
P-R间期缩短的意义:
(1)短P-R间期征。是P-R间期 缩短最常见的一种。其心电图表 现为:P-R<0.12s,QRS时限正 常,QRS起始处无δ波,通常诊为 短P-R征。
FT
SJ
24
以前均诊断为L-G-L综合征,即所谓变异 性预激综合征。 近年来经电生理研究证 实所谓L-G-L综合征并无预激现象,属房 室结内双径路中快径路的极端表现。
单纯短P-R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常见 于孕妇,无明显临床意义。
FT
SJ
25
(2)房室交界性心律
房室交界性心律如QRS前有逆行 P波时,P-R间期固定,并< 0.12s。如有明显前向传导阻滞, P-R间期可≥0.12s。
FT
SJ
26
(3)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激综合征(A、B、C型)。
P-R间期缩短、QRS增宽、QRS起始 处有δ波,称为“预激三联征”。P-J 间期正常,一般≤0.27s(有0.26s), 如为间歇性预激则与同导联正常下传 的P-R间期一致。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 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 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FT
SJ
9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 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0.25mV, 称肺型P波。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肥大、右房 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先心性P波常见于 先天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分析1.心律:(1)基本心律:窦性或异位。
(2)窦性心律最基本条件:PV5,PV6直立,PavR倒置。
2.心率:大于3大格小于5大格(1格300,2格150,3格100,4格75,5格50),房颤时计算平均心室率。
(1小格为0.04s)3.P波:(1)正常圆钝。
(2)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mv。
(3)正常<0.12s。
4.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5.QRS波群:(1)时间为0.06-0.10s。
(2)电压:Q<1/4R,主要分析V1,V5。
RV1<1.0mv,RV5<2.5mv。
(3)胸导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V1:R/S<1,V5:R/S>1。
(5)RV5+SV1<4.0mv (成年男子),<3.5(成年女子);RV1+SV5<1.05vmv。
6.S-T段:(1)时间为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6-0.08s为准,以P-R段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2<0.3mv,V3<0.5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
7.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主要看V4、V5、V6,正常时R 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
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
8.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0.32-0.44s)。
9.U波:V2,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0.2mv。
(一)正常窦性心律:(1)存在窦性P波,即PV5,V6直立,PavR倒置。
(2)P-R间期为0.12-0.20s。
(3)P-R间期差<0.12s。
(4)频率为60-100次/分。
(二)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心电图检查中,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正常心电图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单峰、单向的波。
P波的振幅应该在0.5-2.5mm之间,持续时间在0.06-0.11秒之间。
P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其次,正常心电图的QRS波也应该是正常的。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通常应该是窄尖的波。
QRS波的持续时间在0.06-0.1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在正常情况下,QRS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另外,正常心电图的T波也是非常重要的。
T波代表心室复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圆顶的波。
T波的持续时间在0.16-0.24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T 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此外,正常心电图的心率也是需要符合一定的范围。
在成年人中,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
最后,正常心电图的ST段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ST段代表心室收缩期的结束和舒张期的开始,通常应该是水平的或轻微下斜的。
ST段的压低、抬高或水平段的不平直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根据P波、QRS波、T波、心率和ST段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的。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才能够被判定为正常心电图。
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对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着清晰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提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正常心电图、心肌缺血、心梗
分期
3、近期(亚急性期) 梗塞后数周至数月 S-T段基本恢复到基线上,Q波持续存在,倒 置T波逐渐变浅,直到恢复直立或趋于恒定 不变(期) 急性心肌梗塞后3-6个月 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 恒定不变,异常Q波存在或变小、消失。
三、QRS波群: 1、时间: 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形态和电压: (1)胸导联 V1V2呈rS型,R/S<1, R波不超过1.0mv V5V6以R为主,R/S>1, R不超过2.5mv V3V4呈RS型,R/S=1 V1-V6中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变小
(2)肢体导联 Ⅰ、Ⅱ、Ⅲ主波向上, I的R波不超过1.5mv aVR中主波向下,R波小于0.5mV aVL、aVF的QRS波群可为qR、Rs、R、rS 型多变 aVL的R波小于1.2mv aVF的R波小于2.0mv 六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之和不小于 0.5mv;六个胸导联的不小于1.0mV (0.8mv)
定位诊断
一般主要根据坏死图形出现的导联判断。 多为左心室(左冠状动脉易阻塞) 前间壁:V1、V2、V3(最常见) 下壁:II、III、aVF 侧壁:I、aVL、V5、V6 前壁:V3、V4、V5 后壁:V7、V8、V9 广泛前壁和侧壁:V1-V5 、I、aVL 后下壁: II、III、aVF、 V7、V8、V9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一、P波: 1、形态:钝圆,可有切迹,但双峰距离 <0.04s 2、方向:I、II 、aVF、V4 -V6 直立, aVR倒置,余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 置 3、时间:小于等于0.11s(小于0.12s) 4、电压:肢体导联小于0.25mv; 胸导联小于0.20mv 二、P-R间期:0.12-0.20s,不超过0.22s
读懂心电图必知:心电图正常值
读懂心电图必知:心电图正常值上图为一正常窦性心率的心电图,它具有以下特点:(1)频率在成人为60~100次/min,基本整齐;(2)心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Ⅲ、aVF、V5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上倒置。
(3)P-R间期0.12~0.20s。
(4)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读懂心电图纸心电图记录纸上有粗细两种竖线和横线。
竖线的间隔代表时间,横线的间隔代表电压。
细线的间距为1毫米,粗线的间距为5毫米。
纵横线交错组成许多大小方格。
通常记录纸的走纸速度为每秒钟25毫米,故每小格(横向)代表0.04秒,每一大格(粗线内5小格)代表0.20秒。
一般采用的定标电压是1毫伏=10毫米(10小格),每一纵小格代表0.1毫伏;每一纵向大格代表0.5毫伏。
特殊情况,可加快走纸速度至50~100毫米·秒,此时每小格代表0.02~0.01秒。
可调整定准电压,使之增高或减低。
如心电图波幅过大,则用0.5毫伏减半电压,计算时乘以2.反之,若波幅过小,则用2毫伏电压,计算时除以2。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014]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014]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RS波群3
一.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0.04s(在V1、V2)
≤0.05s(在V5、V6)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J点
一.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
点
二.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段
一.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二.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T波
一.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 陡
二.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三.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
P波
时限:<0.12秒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 直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
测定方法:
一.查表法:分别测出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电压差值
(R波电压减Q波及S波),查心电轴表
二.作图法 三.目测法(左偏:背道而驰
右偏:相对而驰)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心电轴偏移 正常 轻度左偏 Ⅰ + + Ⅱ + + Ⅲ + — 心电轴值范围 0 ~ +90° 0 ~ -30°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临床心电图的 基本知识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3期)
1、 P波 3、QRS波群 5、 T波 2、P-R间期 4、ST段 6、Q-T间期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二)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肢体导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U波必须直立
四.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一.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 二.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
三.QRS呈右室优势
四.T波变异较大
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一.异常心电图较多 二.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ST-T改变 心室肥大
一.aVL(left)——左上肢
二.aVR(right)——右上肢 三.aVF(foot)——左下肢
另外:aVF最容易反映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 血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
一.V1
、V2(房室结) 右胸导联 二.V3、V4 对着室间隔 三.V5(左心室)、V6 左胸导联
(心房)
四.一般来说,前胸皮肤导联均为正极,
患者的背面是负极。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本节主要内容:
一
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四)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一.RR间期 二.P波时限
三.PR(PQ)间期
四.QRS时限 五.QT(QTc)间期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2
三.心室内除极顺序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激动起源于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四)心脏循长轴转位
一.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二.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过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QT间期
一.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二.校正Q-T间期(QTc)= QT /RR1/2
三.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U波
一.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
清
二.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三.正常人可无U波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三.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 QRS波群 ST段和T波 U波 P-R间期 J点 QT间期
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 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
三.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
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四.基线为T-P段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 aVR、aVL、aVF。
肢体导联
右上肢(—) 二.II :左下肢(+) 右上肢(—) 三.III :左下肢(+) 左上肢(—) 四.II导联是手术中较常用的导联,能够 较好显示P波,但QRS波显示稍差,可发 现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一.I : 左上肢(+)
加压(A增加V电压)肢体导联
一.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二.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 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
QRS波群1
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QRS波群2
一.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RavR<0.5mV Q波 < ¼ R波(同导联)
明显左偏
电轴右偏
电轴偏移 不定
+
— —
—
± —
—
+ —
-30°~ -90°
+90°~ +180° +180°~ +270°
平均心电轴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1
一.心脏解剖位置
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
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
二.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
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三.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
四.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测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
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