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粉彩紫砂壶
明朝陶瓷发展历程
明朝陶瓷发展历程明朝是中国陶瓷业的繁荣时期,明代的陶瓷工艺和窑炉技术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朝陶瓷发展的历程可分为明初、成化、景德镇和万历四个时期。
明初(1368-1402年)是明代陶瓷业的起步阶段。
明朝的瓷器多样而精美,釉色鲜艳,造型庄重大气。
明初的瓷器主要有官窑和民窑两大类。
官窑是皇宫专门烧制的瓷器,主要有景德镇、宜兴等窑口。
其中,景德镇瓷器是明代的代表,被誉为“中国瓷都”。
它以青花瓷为代表,青花瓷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民窑则是指私人烧制的瓷器,主要有德化、龙泉、建窑等窑口。
这些窑口的瓷器以造型优美、色彩丰富、施釉精细而著称。
成化时期(1426-1435年)是明朝陶瓷业的黄金时期。
在成化时期,瓷器的品质和技术都达到了巅峰。
成化年间,皇宫在景德镇北郊修建了一个大型官窑——明成化官窑,这是明代官窑规模最大的一座窑炉。
瓷器的装饰手法也更加复杂多样,青花瓷的花纹更加精细,彩绘瓷器开始兴起,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寺庙。
此外,成化时期还出现了著名的“拍岩变珐琅”技术,使瓷器的装饰效果更加华丽。
景德镇时期(明嘉靖至万历时期,1522-1619年)是明代陶瓷业的鼎盛时期。
景德镇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瓷器生产中心,被称为“瓷都”。
景德镇的窑口众多,瓷器种类繁多,包括青花瓷、红磁瓷、酱彩瓷等。
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制作工艺更加成熟,绘画技法更加精湛,发展出了大胆创新的“吸泥法”和“莲叶面”等装饰技术。
景德镇的瓷器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东南亚、日本、中东等地,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
万历时期(1573-1620年)是明代陶瓷业的收官时期。
在这一时期,明朝圣旨不再强调官窑的特权地位,使得民窑逐渐崛起。
其中以福建德化窑和浙江宜兴的紫砂壶最为著名。
德化窑在万历朝尚青、崇信、保和年间烧制品质极佳的粉彩瓷器,不仅模仿景德镇青花瓷,还创造了亭亭玉立的蓝饼彩瓷。
宜兴的紫砂壶因其质朴的外观和独特的泥料质地而备受推崇,至今仍是名副其实的明代国宝。
零基础学茶道——紫砂壶的发展史
零基础学茶道——紫砂壶的发展史“⼈间珠宝何⾜取,岂如阳羡⼀丸泥。
”缘起紫砂壶伴随茶⽂化⽽诞⽣,⼀经出现便颠覆了⼈们对茶,对茶具的认知,获得了⽂⼈雅⼠、爱茶⼈⼠的钟爱。
随着紫砂壶⽽出现的紫砂壶⽂化,也成为我国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紫砂壶的市场更为⼴阔,结合了传统与创新,紫砂壶种类丰富、⼯艺精美,享誉国内外。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名宜兴紫砂壶。
很多⼈讹传,宜兴紫砂壶得名的原因是只有宜兴有紫砂矿,其实不然。
统计数据表明,宜兴陶⼟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95%以上,除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也有紫砂矿,⽽之所以叫宜兴紫砂壶,更重要的原因是宜兴独有的紫砂壶拍打成型⼯艺和特有的陶艺⽂化传承。
中国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
那⾥风景秀丽,被称为“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的海洋”,紫砂壶这个特有的⽂化符号更为宜兴增添了许多⼈⽂情怀。
宜兴市是紫砂壶的发源地,古时已经有陶艺传承下来的先进制陶⼯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带来的优质紫砂⼟壤,使得宜兴市孕育紫砂壶的先天条件⼗分优越。
再加上烹茶⽅式的发展变化,从早先的煮茶法到点茶法等。
到明清以后,直接以冲泡为主,壶才成为重要茶具。
宜兴紫砂壶泡茶时,保留了茶汤的⾹⽓,长时间保持了茶汤中的⾊、⾹、味。
紫砂壶经过茶⽔泡过、在⼿中摩挲把玩之后,会渐渐变为古⽟⾊,经久耐⽤,美观⼤⽅,因⽽受到爱茶者的青睐。
紫砂壶起源何时,到⽬前还存在争议,到底始于哪个朝代,众⼈说法不⼀。
其中不乏有⼈⽤“紫砂器”的起源来指代紫砂壶的起源。
紫砂器指⽤紫砂泥矿⼟制作的器具:花盆、茶叶罐、茶壶、雕塑等。
⽽紫砂壶专指⽤紫砂泥矿⼟制作的饮茶壶的起源。
紫砂器指⽤紫砂泥矿⼟制作的器具:花盆、茶叶罐、茶壶、雕塑等。
⽽紫砂壶专指⽤紫砂泥矿⼟制作的饮茶之⽤的壶型紫砂器。
因此,紫砂壶应属于紫砂器的范畴,两者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
⽂献记载:北宋诗⼈梅尧⾂《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的“⼩⽯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以及北宋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中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等,其中“紫泥新品”与“紫瓯”证实并⾮后来意义的紫砂壶。
浅谈紫砂陶的起源和发展
“ 紫泥新 品泛 春华 ” , 欧 阳修 的 “ 喜共 紫 瓯饮且 酌 ” 都表明
了 紫 砂 的 生 产 的 年 代 。但 是 专 家 学 者 从 当 时 的 文 献 和 时
这 些指代 的皆是一 种瓷 器茶 碗 、 茶盏 , 并 非 紫 中 国在 世 界 上 享 有 “ 陶瓷之国” 的美誉 。 千万年来在 中 代 上来看 , 国陶 瓷 史 上 , 6 0 0 0多 年 前 的原 始 社 会 , 曾经 的新 石 器 时 代 , 砂 器。 这 一 时 期 的 陶器 以 彩 陶 和 黑 陶 为 代 表 : 商代的 白陶、 硬 陶、
也 是 源 自千 百 年 的 悠 久 陶 瓷 文化 得制作 陶器 . 各方 面都发 生了深刻 的变化 , 制 陶 技 术 不 断 手 工 技 能 的 发 展呈 现 , 发 展 和提 高 的 基 础 上 , 中 国 人 发 明 了 瓷 器 。陶与 瓷 相 互 辉 映, 陶 瓷 器 皿 的 发 明 不 仅 解 决 了人 们 所 需 . 成 为 生 活 中 不
壶腹、 壶 盖和壶钮 形成 了协调 统一 的圆 中圆 , 从 侧 面 看 壶 砂所 要表现 的也是人 们 内心所追求 的 , 对此 , 制 壶艺人 们
腹、 壶盖 和壶钮 又各 自形成 了椭 圆。一把紫 砂壶 的好坏 , 需要 的是高 度的鉴 赏能力 , 紫砂艺术 的表现 , 也 是 审美需 与口, 盖, 嘴, 的 子 的 处 理 看 齐 。 自来 圆 壶 都 是 曲线 的 表 求 的 , 紫砂艺 术之 美 , 不仅 仅是 为 了追求 艺术 上 的无 尚 ,
现, 有 着 张 力 和 舒 适 自然 的 流 畅 感 . 在 紫砂 壶 的表 现上 , 更 是 为 了 简 单 的实 用 性 为 主 ,单 纯 的 艺 术 与 实 用 性 才 是 张弛有度 , 所 以对 它 的 力 度 需 要 很 强 的把 握 。 该 如 何 品 赏 紫砂 最终 的追求 。 在于人 。 在其可言 与不可言 问 。 自可 窥 见 其 妙 处 。
苏罐——工夫茶具的主角_食人食语
苏罐——工夫茶具的主角“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夫茶的“工夫”,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那把“苏罐”。
苏罐,指宜兴出产的紫砂陶小茶壶,宜兴属江苏,故简称苏罐(一说是苏州传来,故名,说也可通)。
紫砂陶罐虽创始于宋代,但紫砂壶要到明代中期才开始盛行。
据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定的《中国陶瓷史》所载:1966年南京中华门外大定坊油坊桥发现明嘉靖十二年(1533)司礼太监吴经墓,墓中出土紫砂提壶一件,质地近似缸胎而较细腻,壶胎上粘附有“缸坛釉泪”,说明该壶入窑烧制时没有另装匣钵,而是和那些较大件、粗糙又须施釉的水缸类器皿同窑烧制。
也就是说,那时的窑主和制壶艺人对茶壶并没有“另眼看待”。
这一件到目前为止所见到的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嘉靖早期紫砂壶,其情况与明季周高起《阳羡(宜兴古名)名壶系》的记载正相符合。
该书[正始]章说:“李茂林,行四,名养心。
制小圆式研在朴致中,允属名玩。
自此以往,壶乃另作瓦囊(即匣钵),闭入陶穴。
故前此名壶,不免沾缸坛油泪。
”李茂林是制壶名家时大彬的同时人,烧壶加匣钵既然是由他首创,可见紫砂茶具之为人器重,不是在万历朝以前的事。
据上书记载,宜兴壶创自当地金沙寺的一位和尚。
后来,学使吴颐山书僮供春(也作龚春)在侍奉主人读书之暇,偷偷地把老和尚的手艺学到手并加以改进,宜兴茶具从此遂逐步走向艺术化,其身价、地位也大大提高。
供春之后,又出现了赵梁(良)、袁锡、时朋、李茂林“四名家”。
时朋之子时大彬的技艺尤其高明,他擅制小壶,周高起称他“不备妍媚而雅坚粟,妙不可思。
”“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
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当万历之时,宜兴壶出现了百品竞新、名家辈出的繁荣的局面。
潮州人十分赏识的“孟臣罐”,就是由惠孟臣所造的紫砂壶,而惠孟臣正是当时宜兴陶壶界璀璨群星中的一员。
宜兴名壶的价格在明末已十分昂贵,“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
”据闻龙《茶戕》所说,他的老友周文甫“家中有龚春壶,摩挲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后来竟以此壶作殉葬品。
谈谈“吴经提梁”的艺术特征与历史价值
CERAMICS SCIENCE & ART 81
紫砂壶诞生于明朝时期,在五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中,紫砂壶从外在的造型装饰到内涵的文化情感都得到 了极大地丰富。提梁壶就是紫砂壶中的经典造型之一, 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件“吴经提梁”便是这样一件精致独 特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提梁壶作品。
提梁壶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紫砂壶诞 生前提梁这种造型就出现了,随后移植于紫砂壶制作 中。“吴经提梁”这一壶型大有来历,最早出土于嘉靖 时期司礼太监吴经墓中,是唯一一件有年代可考的明朝 嘉靖早期紫砂壶,它证明了早在明朝我国在紫砂壶制作 方面已有极高水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有人将“吴经提梁”称作“天下第一壶”,这种美 称是合理的。“吴经提梁”证明了早在几百年前的明朝 时期,手工艺人对于几何结构的一种掌握,虽然当时的 人们可能还没有几何的概念,但却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经 验,从而在紫砂壶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 传统紫砂壶对于对称美的要求,如果不看壶嘴,我们将 壶由中心纵向分割,两个部分是完全一样的,这也体现 出手工艺人的细心与耐心,对于每个细节之处都丝毫不 大意,这不仅包含了一种对于紫砂壶艺术的热爱,更是 一种值得人们钦佩的敬业精神。
“吴经提梁”整体造型以简约为主,除了提梁这一 特点外,全壶无多余装饰,是典型的光器作品,重点在 于结构设计。壶身呈一种上宽下窄的圆形,有着极为饱 满的肩部与腹部,底部自然收紧形成小平底,这种上大 下小的结构想要维持稳定绝非易事,上下比例的配合要 均衡,否则就极易失去重心,可见此壶结构设计的精 巧。
壶身上部即是造型独特的海棠形四棱提梁,类似于 明式太师椅椅背的造型,与壶盖边缘对称的两侧形成内 凹,使提梁上部形如花瓣。提梁与壶身部分形成的虚空 中和了壶身的厚重,从而营造出虚实有度的艺术风度。
壶型解说|供春壶
壶型解说|供春壶汪寅仙供春套组在中国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的制作有着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壶⾛向成熟并发展到⾼峰的开端,⽽供春壶也已成为中国紫砂壶的⼀个象征,是中国⼯艺史上⼀个不可或缺的代表。
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宜兴制壶艺⼈供春所制,供春壶最初称作“树瘿壶”,为纪念供春后改名为“供春壶”,此壶是供春仿照⾦沙寺旁⼀颗银杏树的树瘿制作⽽成,他在壶上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此壶却是⾮常古朴可爱,后来这种仿照⾃然形态的紫砂壶便闻名于世。
“供春”款段泥树瘿壶供春壶⼗六品1、⼯巧就是指紫砂壶制作精⼯巧饰,是与拙朴、⾃然、旷野等风格美相对峙的。
⼯巧是⼯艺美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艺价值最起码的要求。
2、天真即不抱成法,独表性灵,任⼼所⾄,天真烂漫,体现在壶的形态上,在供春系列壶中表现突出,如有的似顽童,也有⾼超的⼩猴,奋⼒向上爬的甲⾍,姿态可爱。
3、⽼成紫砂塑器中体现在枝杆苍劲,造型古朴,体势⼤⽅,技术上达,风格成熟,壶体表⾯的风化,树纹开裂的精雕,树⼲的百年沧桑,枝节的⽼辣。
树瘿供春壶4、圆润具体表现在壶的造型上,线条上,枝杆的圆转有⼒。
圆润给⼈以⼀种愉悦感,壶的每个细部都可以感到圆润的滋味。
5、怪奇供春系列作品追求怪奇之美,残缺之美,⾃然之美,处处合乎情理,每每出乎意料,怪在少见,情在⾃然,怪奇和正常事物不同,它不是⼀般的、正常的事物或沿习的再现,⽽是“重新创造”的虚构。
6、⾃然宛然天成,近于⾃然感,⾃然天成,整套系列壶贯穿着⾃然法则,⽆论从形体结构,壶嘴、壶把搭配、都借助于⾃然形象触发的“顿悟”树形的腐朽、壶体的冰裂,表⾯“⾍蚀⽊”的效果,宛曲悠长,达到“顺物⾃然⽽不容私”的境界。
黄⽟麟制仿供春全段泥树瘿壶7、犷野犷野作为⼀种艺术美,有如⼤写意笔法,以求形、神兼似,它不中传统造型中的章法,⽆矩⽆束,任形恣情,供春系列壶中有许多布局超出传统壶式的束缚,我⾏我素、夸张、追求其效果。
8、拙朴拙,是巧之反;朴是丽之反,作为⼯艺美术,它和⼯巧、华艳相对、⼜相涵。
紫砂壶简介
?
紫砂壶的分类及制作原料和 过程
的进 块 筛 按 风 俗 熟行 泾 选 产 化 称 制 泥真 泥 后 品 , 生 作 பைடு நூலகம்空 , 的 要 使 泥 过 练经泥求其。程 泥堆灰的松似: ,放,颗散块从 这陈由粒,状矿 样腐搅数然岩层 便处拌目后石中 成理机,经,开 为,搅送初经采 供再拌风碎露出 制把成筛、天的 坯腐一选粉摊紫 用泥块。碎晒砂 , , 绿 泥宜 及兴 红紫 泥砂 三陶 种所 ,用 统的 称原 紫料 砂, 泥包 括 。紫 泥 、 壶 、大 筋致 纹可 型分 、为 陶: 艺光 装身 饰壶 壶、 。花 果 型 、 方
陈洪绶,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他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 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把诗文书画与 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 文,雕刻绘画。
陈鸣远大师作品
制筋囊壶——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 材质
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 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 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 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 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 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 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 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 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 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 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四)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 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 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 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 不会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越光亮。
时大彬作品——
其他传世之作——
紫砂壶历代名家
历代名家明清时期金沙寺僧供春李义心时大彬邵亨裕惠孟臣陈子畦陈鸣远惠逸公陈鸿寿邵友兰葛子厚潘仕成邵大亨黄玉麟清末民初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朱可心裴石民汪宝根冯桂林吴云根王寅春新中国时期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吕尧臣徐秀棠新中国时期江苏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鲍志强徐汉棠李昌鸿沈遽华顾道荣凌锡苟邵新和葛明仙谭泉海周桂珍王石耕顾绍培曹婉芬鲍仲梅谢曼伦潘持平程辉崔国琴樊剑平高振宇新中国时期江苏助理工艺师季益顺鲍利安鲍正兰高健华葛陶中江建祥吴群祥陈国良施小马周定华丁洪顺刘建平李慧芳恽益萍魏紫云陈岩姚志源姚志泉鲍庭博董彩芬董逸明董跃明顾顺源北宋。
早期紫砂时期。
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
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
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
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明朝时期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
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
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
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
明清紫砂壶分析
明清紫砂壶: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日期:2014-03-15 浏览:3404次明清紫砂壶: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第十章紫砂壶壶艺人传略明清紫砂壶壶艺人传略金沙寺僧约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1465-1521年)宜兴湖父金沙寺僧人。
“僧闲静有致,与陶缸瓮者处”,用缸泥澄练,捏成砂壶,“附陶穴烧成,你知道明万历。
人遂传用”。
僧人没有留下姓名,《阳羡茗壶系》“开创”篇把他列为紫砂壶壶的开创人。
自从供春学了他的造壶技艺后,始为撒布。
供春亦名龚春、龚供春,明正德至嘉靖年间(1506-1566年)宜兴人。
本是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
颐山曾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用细土抟坯,指掠内外,指螺纹隐隐可见;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
蒋蓉紫砂壶壶拍卖价格。
制品古朴风雅,传器树瘿壶,极造型之美,被称为茗具中逸品。
爱闲老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人,姓名不详。
作品有宜均窑笔洗,紫赤色胎,内有淡色开片釉,署“爱闲老人手制”款,作品撒布英国及西欧各国。
(《宜兴文史原料》)欧子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宜兴人,是宜兴烧制欧窑较为告捷的名艺人。
制品小巧精巧,浑朴而妍态。
作品有花盆、水盂、盘、碗、洗和佛像等。
“尤以洗类为多”由于他对彩釉孝敬甚大,故中国出名“欧窑”由此而得名。
董翰号后溪,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是最先缔造菱花式的制壶艺人,清顺治。
已殚笨拙。
(《阳羡茗壶系》)赵梁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赵良的,他的作品中多提梁式。
(《秋园亲佩》)元畅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元锡或袁畅的。
无传器款章,未足敦是。
(《茶馀客话》)时朋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朋一作鹏,时大彬之父。
与董翰、赵梁、元畅四人,被誉为“紫砂壶四名家”。
《阳羡茗壶系》对他们的评价是:“皆供春之潜力也,董文巧而三家多古拙。
”李茂林字养心,号称李老四,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间(1573-1648年)江西婺源人。
李仲芳父,善制小圆壶,上有朱书号记,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
明代紫砂壶“四大名家”是指哪几位?
明代紫砂壶“四大名家”是指哪几位?
展开全文
明代嘉靖隆庆(1522-1572)年间,制壶名手董翰、赵梁、时鹏、元畅,被称为明代紫砂壶“四大名家”。
如今四人之中仅时鹏尚有一件作品传世,余三家均已无作品存世。
但由他们创作的菱花式、花瓣式等壶式,壶艺史上称之为“筋囊”式,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传统壶式。
董翰,号后溪,吴骞《阳羡名壶陶录》“造壶始作菱花式”,开创了文巧之风。
赵梁,一作赵良,所制壶多提梁式,以古拙朴实见长,传说提梁式壶是由赵梁首创的。
时鹏,又作时朋,以制花瓣式紫砂壶最为擅长,风格拙朴。
香港茶具文物馆收时鹏所制的水仙六瓣方壶,底刻“时鹏”楷书款。
元畅,或作元锡、袁锡,善制花瓣式壶,亦以古拙闻名。
紫砂壶收藏鉴定专家——不周老师
教大家如何买到好的紫砂壶,了解最新紫砂壶行业资讯。
浅谈明朝紫砂壶的创始和发展
吴经墓葬壶无疑是紫砂壶早期的实物 渊下接第 56 页冤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6 FOSHAN CERAMICS Vol.24 No.7渊Serial No.216冤
质生活的典藏佳作遥 四只小杯以及四个杯托配套组成,壶 身泥质细腻,古淡的表面隐约泛着一层柔和的光华,恍如 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壶体,恬静温婉的感受顿时侵袭着赏壶 之人遥 壶体造型端庄,婉转柔和,风韵潇洒遥 泡上清茶,氤氲 着云淡风轻的诗意境界遥 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袁集众美一 体袁灵秀生动袁格调清新袁气势端庄袁风韵别致袁是紫砂光 货中素器裸胎艺术的杰出经典之作遥 孟子曾说过院大匠能 与人以规矩袁不能与人以巧遥 不管是作学问还是手工艺技 巧第一步要依随前人的野规矩冶袁在此基础上袁进行第二步 则要研究前人之野巧冶袁而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勤勉和努力
渊上接第 53 页冤
标准袁它具有较多的原始性袁胎泥带有胎缸的品质袁不够 纯正袁成型工艺也较多具有制作钢瓮日用粗陶的痕迹袁器 物造型简单大方袁多为圆器遥
明代万历年间的紫砂名工巧匠除时大彬尧 李仲芳和 徐友泉三大妙手外袁还有许多民间艺人袁他们对紫砂陶的 成型工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袁 对后来的紫砂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袁使紫砂出现了初步的繁荣遥 时大彬之典重袁 价拟璆琳曰陈仲美之雕锼袁巧穷毫发曰李仲芳骨胜袁而秀出 刀镌曰欧正春肉好袁而工凝刻画曰求其美丽袁则争称沈君用 离奇曰尚彼浑成袁佥曰陈用卿醇饬曰野若夫综古今而合度袁 极变化以从心袁技而进乎道者袁其友泉徐子乎冶遥
粉靥淡妆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 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 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 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 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 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 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 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 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 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 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 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 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 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 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 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 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 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故宫十大紫砂壶知识点汇总
故宫十大紫砂壶知识点汇总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陶艺品,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收藏家和茶艺爱好者的心头好。
而故宫收藏的紫砂壶更是数量众多且精美绝伦。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故宫收藏的十大紫砂壶,并探讨其独特之处。
一、“辱壶”“辱壶”是故宫收藏的一款紫砂壶,由清代宫廷御用紫砂壶制作名匠陈继儒所创。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极具创意,壶身呈现出一个被扭曲的人脸,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感觉。
二、“平金壶”“平金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其制作于清代康熙年间。
这款壶的名字源自于其壶身上的金饰,这些金饰是通过一种独特的工艺与紫砂壶的壶身相结合而成。
“平金壶”的造型简洁大方,给人一种古朴而高雅的感觉。
三、“世纪壶”“世纪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由清代宫廷御用紫砂壶制作名匠董其昌所创。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镶嵌的珍贵宝石,这些宝石代表了董其昌对于紫砂壶艺术的极致追求。
四、“犀尊”“犀尊”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成化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雕刻的犀牛图案,犀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毅和勇气,因此这款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五、“青石壶”“青石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清代乾隆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了青石作为主要材料,青石的质感独特,给人一种古朴而沉稳的感觉。
六、“鹰顶紫砂壶”“鹰顶紫砂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万历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盖上的鹰头雕刻,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威严,因此这款壶给人一种庄重而威猛的感觉。
七、“蛟龙壶”“蛟龙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嘉靖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的蛟龙雕刻,蛟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神秘和力量,因此这款壶给人一种神秘而厚重的感觉。
八、“八方壶”“八方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嘉靖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的八卦图案,八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阴阳和谐,因此这款壶给人一种平和而稳重的感觉。
紫砂壶的故事
紫砂壶的故事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紫砂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一种珍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紫砂壶的故事,源远流长。
相传,在明代嘉靖年间,江苏宜兴的一位名叫陈珍的陶艺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紫砂泥的独特性,于是开始尝试制作茶壶。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把紫砂壶。
这个故事成为了紫砂壶的传说,也让紫砂壶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紫砂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选用的紫砂泥质地细腻,质地坚硬,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这使得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渗透茶香,使得泡出的茶汤更加醇厚。
此外,紫砂壶还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可以将茶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一个适宜的状态,使得茶汤的口感更加醇厚。
除了实用功能外,紫砂壶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造型多样,有的壶身线条流畅,有的则是雕刻精美,每一把紫砂壶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而且,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不使用任何模具,全凭师傅的手工技艺,因此每一把紫砂壶都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在茶文化中,紫砂壶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茶具,更是一种生活的象征。
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常常会选择一把自己喜爱的紫砂壶,将自己的情感和品味融入其中,使得品茶成为了一种愉悦的享受。
同时,紫砂壶也是茶道表演中的重要道具,它的独特性能和艺术价值,使得茶道表演更加精彩动人。
总的来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生活的象征。
在未来,相信紫砂壶将会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紫砂壶直播开场介绍
紫砂壶直播开场介绍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紫砂泥原料,主要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又称“风流土”。
因其产于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据说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忽然存有一僧人沿街叫卖:“买风流土了!谁卖风流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
”因此而闻名。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为对于紫砂陶艺术WOULD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想。
所以,存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问题。
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实用美、工艺美、品位美之五类。
紫砂就是陶的一个特定种类,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
在丁蜀镇蜀山西南片米左右范围内,考古人员重点挖掘了一个废弃物堆积层和一座清朝中期停烧的古窑址,从中收集至了大量从明末清初至民国等相同时期的紫砂残片。
这次挖掘新发现了许多紫砂款识,款识类型多样,存有堂斋款、人名款、店号款、诗联款、年号款、花款、器名款、杜撰款等。
早期地层中的款识以刻款居多,晚期地层中的款识多为印章款。
由于缺乏充足证据,紫砂的起源一直颇受争议。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传世实物,考古界一般认为紫砂始于明代。
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丁蜀镇羊角山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窑址,根据窑址堆积层中发现的北宋时期的乱砖以及众多早期紫砂残片,考古人员推断紫砂应始于北宋。
但这一论断在学术界颇有争议。
杭涛认为,仅凭北宋时期的乱砖就推断紫砂始于北宋不太科学,而且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没有发现过与羊角山窑址发现的紫砂器相近的陶器。
“从这次考古挖掘来看,可以初步推断紫砂被存有目的地采用应当始于清中晚期。
”杭涛则表示,清早期墓葬中从没发生过紫砂器,最早一件就是南京市博物馆在明代太监吴经墓中发掘出的一把嘉靖年间的哥斯达黎加队壶。
紫砂壶的发展历史
紫砂壶的发展历史紫砂创始在何时,在我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题目。
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砂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
如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
周容[宜兴瓷壶记]说:“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始万历,大朝山寺僧即金沙寺僧传供春者,吴氏小吏也”。
供春和吴氏是何许人呢? [宜兴县志]记载说:供春是明正德年间公元1504年__公元1521年提学副使吴颐山随带的书僮,吴读书于湖洑金沙寺中此寺今仍尚存遗址。
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说:“彼新颖兮万变,师造化兮之功。
信陶壶之鼻,亦天下之良工”。
这些记载清晰地说明紫砂创制于明代中晚期,绝对不提宋代已有紫砂的事实。
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施工中发现了紫砂古窑遗址,才得到证明宜兴陶瓷出产的始于新石器时代。
宜兴是个古老的县,始设县于秦,远在新石器时代,勤劳的人民就在这里开创了原始陶瓷出产流动。
先后多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七处,其中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处。
古窑址近百处,其中有汉代窑址三处,六朝窑址三处,隋、唐、五代窑址九处,宋、元窑址二十处,明、清窑址六十多处。
因此民间传说,把越国的范蠡奉为“宜兴陶瓷创业的祖师”或“陶朱公”是不真实的。
古紫砂窑址位于宜兴蠡墅村羊角山,是丁蜀镇黄龙山的支脉系统,这里是盛产紫砂泥矿的地方,所以古人把窑建在原料的产地。
古紫砂窑址是埋在长约十公尺的土堆下面,经破土清理,共分三层,上层厚二公尺余,为近代废窑陶瓷碎片堆积,以缸、翁碎片为主。
第二层为混合堆积,从元代以迄清代初年,延续时间较长,堆积层较厚,约二至三公尺,多为瓯窑缸、缶、翁和肩部饰有菱花的陶罐、玉壶式的釉陶壶等残片,尤其后两种具有元、明代陶瓷造型风格;其次还发现“宜均器”残片,与瓯窑制品极为相似。
明代紫砂壶大师排行榜及最新价格
明代紫砂壶大师排行榜及最新价格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
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供春壶、六瓣圆囊壶,到当代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
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
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供春款紫砂壶成交价:3580000 RMB 时大彬款紫砂壶成交价:3690000 RMB 惠孟臣款紫砂壶成交价:5380000 RMB 紫砂壶名家排名——明代紫砂壶名家【金沙寺僧】市场价格:662510元【供春】市场价格:1120000元【元畅】市场价格:1115000元【时朋】市场价格:800500元【董翰】市场价格:560000元【赵梁】市场价格:420000元【李茂林】市场价格:350000元【时大彬】市场价格:2300000元【徐友泉】市场价格:655000元【李仲芳】市场价格:520000元【徐勇】市场价格:3200000元【陈仲美】市场价格:650000元【欧正春】市场价格:422000元【邵文金】市场价格:360000元【邵文银】市场价格:380000元【邵盖】市场价格:540000元【陈信卿】市场价格:480000元【陈正明】市场价格:740000元【闵鲁生】市场价格:630000元【沈君用】市场价格:452000元【徐令音】市场价格:52000元【徐展】市场价格:152000元【陈子畦】市场价格:123000元【陈光甫】市场价格:92000元【沈君盛】市场价格:88000元【项真】市场价格:662000元【陈和之】市场价格:82000元【陈挺生】市场价格:362000元【承云从】市场价格:232000元【周季山】市场价格:32050元【徐次京】市场价格:32000元【陈用卿】市场价格:92000元【惠孟臣】市场价格:4452000元【沈子澈】市场价格:62000元【项圣思】市场价格:69000元【邵旭茂】市场价格:252000元【陈辰】市场价格:552000元【梁小玉】市场价格:957000元【蒋时英】市场价格:269000元【邵二孙】市场价格:392000元【闵贤】市场价格:469000元【项子京】市场价格:666000【陈煌图】市场价格:965000古物鉴定交流可以加小编微信哦-----xu131477关注小编微信公众号:gh_f9b613d881e4 或者在公众号搜索古物鉴定交易,每天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