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四年级上数学-求近似数-教学反思[5篇]

北师大四年级上数学-求近似数-教学反思[5篇]

北师大四年级上数学-求近似数-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北师大四年级上数学-求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

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精讲点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

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

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四、反馈交流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六、课堂小结1、四舍五入的方法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

《近似数》教学反思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

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

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 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优课教学设计_1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 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优课教学设计_1

加法结合律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

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教学过程⊙形成疑问,提出问题1.观察、讨论。

师:这里有两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8)+6○4+(8+6) (19+82)+38○19+(82+38)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2.交流发现。

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1)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2)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个数,后两个数)(3)结果如何?(得数相同)汇报:生1、每组中都是相同的三个数连加,都有小括号。

生2、每个算式加上小括号后,就改变了运算顺序,可以是前两个加数先相加,在加上第三个加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加数先相加,在加上第一个加数。

生3、不论是先算前两个数或先算后两个数相加,他们的结果不变。

3.提出猜想。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请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换律外,可能还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猜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给出的算式,发现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自觉地产生探索的欲望。

学习例题,提出问题(桃树梨树苹果)通过看图可以看出先算什么在,在算什么。

谁是这样算的,你是怎样列式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为什么要加小括号?(表明要先算梨和苹果的数量和)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相交与垂直》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相交与垂直》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相交与垂直》教学反思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反思将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相交与垂直》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思考,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和提升。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交、平行和垂直线的概念,以及学会利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在教学开始前,我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预习了教材中有关本节课的内容,熟悉了课堂上将要介绍的知识点和题型。

其次,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图片和绘图工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和展示。

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与激发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开始时设置了一个小问题:请问两条垂直的线段是什么样的形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们对相交与垂直的兴趣。

知识讲解与示范接着,我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相交线、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类型线段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也利用绘图工具在黑板上展示了几个例子,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案例分析与合作探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一些案例和问题。

学生们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分享解题思路。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们得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了对相交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综合训练与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组织了一些综合性的训练和拓展延伸。

这些练习题既包含基础题,也有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并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相交、平行和垂直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反思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反思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反思三篇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要建立负数的概念不太容易;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遥远与陌生。

所有的学生都收看或收听过天气预报;对零下温度也有一定的理解;但这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基础之上。

生活化并非数学化;所以;这节课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

在这个进程中;学生学习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搭建阶梯。

在设计时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每天都接触的温度这个主题;引入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从观察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协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体会温度高低比较的方法;在学习如何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时;从两个零上温度的比较开始;逐步过渡到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由易到难;渐进突破。

在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我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协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

理解了温度计之后;我先让学生比较两个零上温度;再比较二个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最后抽象比较-5℃和-20℃的高低;使学生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很好地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将学习的坡度降到学生易于掌握的水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德育教育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部分。

由祖国南边的海南;讲到北边的哈尔滨;首都北京;西南的拉萨等重要城市的温度;无不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博大;增强民族自信心;爱国心。

篇二7月3号;我给市级骨干上了一节数学课。

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教材(北师大版)第七单第一节课的内容《温度》。

下面;我就这节课;我想说一说自已的感想。

这节课我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感知温度。

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环节上;我创设了“两瓶水”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感知温度;从而导入本题。

二、了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找温度。

这个环节;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以“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数据”引入;让学生会读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教育教学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对于数学而言,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变被动接受过程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体验教学的过程,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会读、写亿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在课前我就有意识地请同学们在互联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理解所收集的数据的实际意义。

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下进行有效学习,也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做充分铺垫。

课始我进行情境导入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地图,问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挂图主要是书上的几个国土面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同时给学生简单说一说为什么要开发大西北。

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让学生把这一组数放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比较出谁大,谁小。

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总结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在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必要性的教学环境中,我不生硬地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读一读。

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再提议他们去比较、分析数据的特点,最后由学生自己感悟出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做,学生通过万的改写总结出去掉8个0。

随即我又出示了几个大数.让学生试一试,看来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住了。

个别错误是由于把0数错了,紧接着我又出示了更大的数让学生用"亿"为单位进行改写,学生大部分都知道是把8个0省略改写成"亿"字。

学生掌握得比较快。

我让学生把书打开,先把书读了读,然后让学生试做书本上试一试,并指名板书,学生基本上没有错误.可是此时下课时间已到,课后练一练没来得及处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认识更大的数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认识更大的数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读写大数,并理解大数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大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大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更大的数:10万以内数的读写、意义及运用。

2. 数位顺序表:巩固数位顺序,提高学生对数位的认识。

3. 数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4. 数的改写:掌握数的改写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万以内数的读写、意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读写、意义及运用。

3. 利用数位顺序表,巩固学生对数位的认识。

4. 运用数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通过数的改写,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大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10万以内数的读写、意义及运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的读写、意义及运用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数位顺序表: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数位顺序,提高学生对数位的认识。

5. 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6. 数的改写:教师教授数的改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改写技巧。

7.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0万以内的数,并理解其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大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 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大小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4. 学生能够掌握数的改写方法,提高数学技能。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反思一、教材背景《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线的概念,包括直线、曲线、封闭曲线等,以及线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除此之外,还介绍了角的测量和关键概念,如直角、钝角和锐角。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线的概念和分类;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和描述角;3.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线的概念和分类线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是由一组相邻的点连接成的图形。

直线、曲线和封闭曲线是线的三种基本类型。

其中,曲线包括圆弧、椭圆等形状,而封闭曲线则包括圆、椭圆等形状。

2. 角的测量和类型本章也介绍了角的测量和类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画出直角、钝角和锐角,以及如何度量它们。

3. 空间图形最后,这一章节也涉及了一些空间图形,这些图形包括交错立方体、网格等等。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板书、演示、实物体验和小组讨论等。

首先,我使用了板书向学生介绍了直线、曲线和封闭曲线等概念,并且演示了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线条。

在这个过程中,我强调了学生需要记住不同类型线条的名称和特征,并且具体展示了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应用。

接着,在介绍角的概念时,我使用了一些图形和实物来展示不同角度的度量方法,并且让学生用手模拟出不同角度。

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角度大小的概念,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安排了小组讨论,让学生一起探讨一些空间图形,比如交错立方体和网格等。

这种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学生被更好地引导理解了线条的分类和角度的测量,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图形掌握能力。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之间也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班级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五、总结对于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这一章节,我们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们理解线的概念和分类,学会如何测量角,以及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教案: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小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概念,学会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数示例卡片,学生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整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Step 2:新知呈现(15分钟)1.概念引入: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小数的概念和定义,并与整数进行对比,强调小数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2.小数示例:通过课件上的小数示例卡片,向学生展示小数的几种表示形式,如0.5、0.75等,并进行读数。

Step 3:讨论与练习(20分钟)1.小数的比较:让学生观察小数的大小规律,并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2.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课件上的例题,向学生展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练习册完成: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册习题,巩固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拓展练习: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如计算小数的积等。

Step 5: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成功地引导学生认识了小数的概念,提高了他们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本次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小数示例卡片等教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教具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够灵活的问题,需要在课前进行更充分的准备和测试,确保使用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采用了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与同桌进行解题思路的交流。

但是在学生练习环节,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解题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数的运算规律。

此外,本次课堂利用练习册进行巩固练习,但对于一些学习较快的学生,可能需要提供更有挑战性的拓展练习,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四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研究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模型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会正确数、读、写大数以及比较大数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通过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的发展史,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及特征,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数数的活动中,直观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知道计数单位“十万”与“万”的十进关系,感受大数的意义。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数的过程,认识“万位”与“十万”意义上的区别,体会位值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一数,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一万和十万究竟有多大,进一步开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感触感染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践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数一数,认一认1、提问:关于万以内的数,你都学会了甚么?2、用幻灯片边演示计数单位模型边数数,先演示并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引导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清晰地数出九万时,顺势提出“再添一万是多少”的问题,引出较大的计数单位“十万”。

二、拨一拨,数一数。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一个一个地数,从一万零三数到一万零一十、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六数到十万;一千一千地数,从四万八千数到五万三千;一万一万地数。

从七万数到十万。

(学生独立完成)2、再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拨的,怎样数的?教师追问:一万零九再添上1个是多少?你是怎样拨的?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后续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拨的?3、这样的数数活动,你还有什么发现?三、你知道一万有多大吗?十万呢?1、一万有多大:引导学生回忆运动会上标准的跑道一圈是400米,并调查学生谁跑过400米,800米,当时感觉跑了多长时间,累不累等,帮助回忆生活中的经验。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计数经验。
2.生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如人口数量、建筑物高度、汽车价格等,对大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大数的具体含义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的起始课。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这是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展。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大数认识的基础,通过数数的活动,让学生认识 “十万” 这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初步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以及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知识奠定基础。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大约有多少人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大数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认识计数单位 “十万”
(1)出示一个小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 个)
(2)接着出示一层小正方体(10 个),提问:这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数的?
3.学习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操作来辅助。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 “十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十万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万、十万等计数单位表示大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2——5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图片、计数器、含有100个方格正方形纸以及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谈话: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事例呢?现在老师就想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2、出示图片a、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b、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1300000000人。

c、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d、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请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

(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探究与体验1、复习:以前学过的数位有哪些?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2、说一说:如果在计数器上从个位到万位每个数位上都拨出一个珠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3、认识“十万”a、请学生看课本第二页的100个小格。

师:如果1 个小格代表1000,那这100个方格代表的是多少呢?b、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此刻老师巡回指导。

c、学生汇报。

汇报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

d、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10个一万就是十万。

e、请同学们来阅读课本第三页上的“说一说”。

并谈一谈感受3、认识“百万”“千万”“亿”(利用学习“十万”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a、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一认填一填。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学反

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还不够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也不够高。

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和训练。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和角色扮演,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并能够参与到实际的人口普查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实际的人口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图表绘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解决。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通过对本次课堂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明确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的方向。

希望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数一数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 进制计数法,知道十万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4
一、
激趣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
百、千) (2)提问:10 个一是多少?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 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 4005、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 3876 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 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 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 0 或几个 0,只 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 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 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 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 (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学习 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 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
5
数器上拨一拨。 (2) 、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 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 块? (3) 、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 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 (1) 、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 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 板书:十万 (2) 、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 、10 个十万是多少万?10 个百万是多 少万? 四、精讲点拨 提问 1: 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 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五、当堂训练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 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 法。 2. 第 2、3 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校:姓名:时间:数学教学计划学校姓名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二、教材分析这一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3、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5、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6、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以及利用平均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几件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2、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型图形的特征,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人数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角5、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6、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6、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7、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8、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9、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10、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六、教学进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学习目标: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2、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三、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学习过程:㈠情景导入,呈现目标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㈡探究新知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3.表示元角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学期教学反思始兴县隘子中心小学――-谢基君这是我第一次教四年级数学,与我一起任教四年级的老师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年级组长对我的教学也起了很大的帮助,经常和我讨论教学和互相听课,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数学教学的正轨,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下面谈谈这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一、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老师怎么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自己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学习习惯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尽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找互帮小组,进行比赛学习,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后阶段我才用了后,效果还是很好的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感觉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们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们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三、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1、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2、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四、单元检测方面根据平时检测成绩情况,本学期在认识更大的数、乘法两单元检测考的比较好一些在图形变换、除法这单元学生学习的比较困难,考得较差,相当部分学生对空间图形认识较次,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除法运算方法以及除法的相关运算规律掌握的不够好五、解决问题方面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四年级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六、在培优辅差方面做了这些工作:对个别优生进行培养,发挥优生的所长,使优生更优,并对差生进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差生变优,根据学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内容地开展工作,巩固他们的学习基础,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1、进行分层教学,优生以提高为主,如:曾雨倩、官昭泰、温宝华等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有难度的题让他们完成,差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如:官绕、华琳、张珑等学生,布置稍微简单一点的题让他们分层练习2、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经常出一些思维性较强的练习和能力型的训练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利用课堂、课间时间进行辅导,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5、经常向优生进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谈话,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6、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生帮助差生,以照顾个别差生的发展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结束了,学生在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重点、难点: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创设:1、向学生呈现山东省等各省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更大数大家知道这些省有多少人口吗?2、问: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3、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以前所没有学过的,你们想认识它们吗?4、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探索新知:1、铺垫回顾:2、认识“十万”:让学生在计数器上1千1千的拨问:10个一千是一万,接下去1万1万该怎么数?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并在计数器上师生共同拨出“十万”3、出示从“个到万”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4、师生在计数器上拨“十万”的活动,加深对“满十进一”的印象5、课件出示情境图片,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说一说十万大约有多大6、认识“百万、千万、亿”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让学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验证.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练习设计: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作业布置:反思:教学应该以学生为对象,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切不可教学情景大而空,利用计数器教学是一种最直观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动嘴的习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人口普查(三个课时)分课时一读多位数一.教学内容人口普查教材第6~7页二.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重点难点1.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四.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五.教学过程导入师生谈话: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教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探究新知1.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2.把数据进行分类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把以上数据进行分类小组学习后,可能会有几种分类情况:a.按照位数分类,相同位数的数分成一类b.按照数据所表示的意思分类,如表示地理常识的分一类,表示人口的分成一类c.按照0的个数或位置分类,中间有0的数分成一类,末尾有0的数为一类学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说出道理老师可以抓住学生按0的位置分类这一标准,进行以下教学3.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介绍数位老师说明: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介绍数位顺序表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老师提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12296115530138808332104100007010000100000097300009 64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同桌之间交流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小组交流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4.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课堂作业设计1.教材第7页第1题2.教材第6页第1题中的第题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分课时二、写多位数)一、教学内容人口普查,教材第5~7页二、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三、重点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四、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五、教学过程导入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56900400805003706001459032700提问: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学生回答提问: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探究新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1.整万数的写法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呢?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小学四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77—78确定位置。

课时:1课时·认识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认识路线图。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析:确定位置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

学生在一年级时理解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又综合运用了这些概念。

二年级进一步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方向,并结合生活中的交通图的情景,设计一些简单的路线图。

在此基础上,再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

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课前分组过程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表示位置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去考虑其他的方法。

2、学生在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某一同学的位置时,目的是呈现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

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我设计上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特别是运用学生的座次来引入位置的概念。

从坐标系中找位置是本课的难点,我从点阵引出表格很自然的导入到象限的知识。

学生轻松自然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参考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自己设计的一些教学活动,ppt课件。

多媒体教室,每人两张A4纸,一张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课前组织:同学们,今天可真热闹,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客人打个招呼好吗?老师的左边第一竖行为第一组,依次是第二组,一直到第八组,清楚自己是第几组了吧?下面请第一、三、五、七组的同学起立,请面向客人,用你喜欢的方式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请坐下,请第二、四、六、八组的同学起立,请面向客人,用掌声向参加我们活动的客人问好!请坐下!我要请第三排的同学举手,请第五排的同学跳一跳,第七排的同学挥挥手!上课(一)、谈话引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孩子们已经认识了蒋老师,我也想认识认识大家。

你们愿意把班上的同学介绍给老师认识吗?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不能用嘴说,只能在纸上把同学在这间教室里的位置表示出来,让老师一看就能快速地找到这位同学的位置,可以吗?(可以)我首先想认识认识班长,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种你认为最简捷的方法,把班长的位置在这张白纸上表示出来,写或画都可以。

想好了请用水彩笔把你的想法表示在这张答题纸上。

开始。

(……有的画图,有的说第几组第几个,有的用几个数字符号)学生完成后,请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小组长评出一个你们觉得最好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师:谁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请一个学生上台)师:你的方法表示什么意思?(师把学生的表达方式展示于黑板)师:谁还愿意来展示你的方法?……(二)、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同样是介绍班长的位置,同学们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有画图的方法,也有用文字来描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方法,在介绍位置时都说到哪些相同的地方?生:……师:实际上,这些方法他们都想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位置。

可是有的同学在数第几组时,可以从左边数起,也可以从右边数起。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通常规定,从老师看过去,老师的左边(也就是你们的右边)第一竖行为第一组,大家一起指一指……从左向右数,(师指着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一直到第八组。

师:现在大家明确了第几组,再用第几组第几个来介绍班长的位置,应该怎样介绍呢?(板书:第几组第几个)师:我来找找,一、二、三、四组,第几组第几个,这位同学是班长……对吗?先自我介绍一下,你叫什么名字,和老师握握手,认识你很高兴,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学习委员的位置吗?生说,老师找,找到以后和学生握手,认识你非常高兴!(三)、用数对确定位置1、认识数对同学们会介绍班长的位置,你还会介绍大屏幕上这些同学的位置吗?(出示主题图)为了交流方便,从我们看过去,左边第一竖行为第一组,从左往右依次是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

从前往后分别是第一排、第二排……师:谁能用刚才的方法介绍小青的位置?板书:小青第3组第2排师:其实呀,表示小青的位置还有一种比这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研究数学的人所用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师:他们的方法是只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

先写第几组的数,再写第几个的数,中间用逗号隔开,这样的两个数表示一个人的座位,所以要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上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数对,我们一起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这位新朋友(数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板书揭示课题:数对确定位置)。

数对中的两个数读作:三二。

跟老师齐读一次……(三二)让我们一起用数对介绍小青的位置吧——小青的位置在三二。

齐:2、应用数对(1)用数对说说屏幕上其他同学的位置师:现在老师指任何一名同学,大家一齐说出表示这位同学位置的数对。

师指生说……现在反过来,老师说数对,同学们说出该数对所表示的是那个同学的位置(2,3),(4,3)……你是怎样找到这位同学的?(2)区分(5,2)和(2,5))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如认为有不同的,请5,2)和(2,5(师:老师有个问题: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生:不同,他们的顺序不一样,或位置调换了)数对的两个数顺序不一样或位置调换了,所表示的位置就不同了(5,2)表示的是哪位同学的位置,(2,5)呢?(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数对的两个数都相同,但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这两个数是不能任意调换位置的。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表示第几个。

(3)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孩子们真能干,大家已经会用数对介绍这些同学的位置,你现在会用数对介绍班长的位置吗,你还会用数对介绍体育委员的位置吗?体育委员的位置在(……)同学们帮助老师找一找,在第几组第几个?劳动委员的位置呢?很高兴认识你们。

和这些孩子握手。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刚才我们用数对表示了别人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请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下面请同桌相互检查同学的数对是否写正确。

允许把错的改过来。

请写对了的同学举手,很好,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写的数对是不是真的写对了。

老师说数对,如果你觉得数对表示你的位置的话,就请这位同学快速起立,同学们也帮助老师判断判断这位同学是否正确?好不好。

如果同学正确的话,全班同学掌声鼓励。

准备好了吗?师:(1,2)(5,3)(6,6)(5)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师:—— 5(也可能是第五排全站,也可能一个也不站)组全站。

5第用一个数能不能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看来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要确定一位同学的位置必须要两个数,那我说(5,3)。

(四)、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师:其实呀,还可以把我们在“教室里的位置”画在方格纸上,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班的全体成员,(学生边看,师边讲解)一个组可以用这样的一条竖线来表示……从左边起,分别是第1组、第2组,第345678组;同样,一横排也可以用一条横线来表示,从前往后分别是第一排,第二排,第三四五六七排……每个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用(这样)一个交叉点来表示。

全班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用不同的交叉点来表示。

比如,小青的位置在(3,2),就可以用第三组和第二排的交叉点来表示。

那么,(6,5)如何用方格纸上的点来表示它的位置呢?我们应该怎样去找它的位置呢?生:先找到第6组,再找到第5排,它们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位置)横的方向,先找到第6组,竖的方向再找到第5排,两个方向的交叉点就是我们要找的位置(五)、巩固练习:1、试一试1(练习):其实在生活中就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位置。

请看(PPT),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平面图。

你能用“数对”说说学校的位置在哪儿?你能用“数对”说说其它建筑的位置吗?2、试一试2(课本练习2)这是同学们非常喜欢去的地方,游乐场的平面图,请按要求独立完成,请直接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小敏的位置在(4,2)他要去溜冰场,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他去溜冰场的线路图,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其中哪条路最近,你能用数对介绍一下小敏行进的路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3、下图是学校评为先进教师的光荣榜,你能在方格纸上表示出王老师的位置吗?4、出示方格纸,请学生根据老师报的数对,再将它们顺次连起来看看是什么图形?、生活中的数对)六(其实,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大屏幕。

书柜中表示书的位置,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表示棋子的位置,门牌号,电影票的座位、火车票的座位、飞机票的座位、地球仪的横线和竖线的交点,这些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你们说,数对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大不大呀?(八)、教学内容:认识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认识路线图。

教师的活动:课前组织、引导、讲解。

媒体应用:多媒体PPT课件。

学生的活动:思考口答、游戏活动、学生表述其具体位置、学生评价述理、师写时生跟着凌空书写、生试说数对并相应站立,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相应地点或建筑物的位置、生思考交流,逐步讨论明确:方格图可以向外进行延伸的,从而得出相应的数对表示的结果,先猜一猜可能在哪。

学生回顾并小结、思考交流后口述。

七、教学总结好了,不知不觉就要和孩子们说再见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愉快吗?老师也非常分钟。

谢谢大家,谢谢孩子们!40愉快!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