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西教师资格证中公学科专项汇总—教育学名词解释一
教师资格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教育学: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以教育问题为对象的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2.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P15)3.文化教育学:也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该学说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应该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
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P15-161. 教育: 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P36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人类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P43-441.学制:全称现代学校制度,是同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
P672.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和演变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P763.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P664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都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范围。
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P79)5.教师文化:是指学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
P771. 学生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
2. 教学设计:规划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设定教学目标、露出课程框架、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等。
3. 教学方法:指用于开展教育活动的技巧和方式,包括问答法、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4. 学习者:指参与学习活动的个体,如学生、学者等。
5.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过程及其机制的学术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6. 教育评估:评估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质量的过程,旨在提供改进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信息。
7. 教育指导: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建议和帮助,帮助其发展学习技能、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
8. 教学评估:评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活动和效果,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成果等。
9. 教育管理: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计划、组织资源、协调教育活动、监督和评估教育活动的过程。
10. 教育政策:指制定、实施和评估教育发展各项计划、政策、法规的过程。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3教育结构:教育结构通常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4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5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6环境: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7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8人的力量:人的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
9个性:个性也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上的具体统一10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11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1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3教育理念: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4教育能力: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33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34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
2、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4、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7、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人的社会化: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9、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
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
11、人(儿童)的发展: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12、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 / 15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 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7、教科书:简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8、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9、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10、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逐渐成熟与社会经验的增长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11、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
具体地说,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2、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13、测验信度:是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者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15、教师职务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规定的总称。
16、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教育。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
3、教育者:教育者是教教育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导性和社会代表性。
4、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5、教育措施:措施是教育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等。
6、双轨制:在资本主义的学校制度有两个相互独立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升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比较差,主要是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6.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8.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9.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0.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11.智力因素——是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12.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教育学名词解释
33、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4、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深层底蕴或内核,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即在一个文化系统中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没有价值的
什么是应当的,什么是不应当的。
第五章
31、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学中,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受交易程度来表示的,如每万人中
的大学生人数,社会的普及教育率和普及教育年限,青壮年人口中的文盲比例和文盲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等。
32、人口结构:一般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指人口中性别和年龄的构成情况。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指人口总体中的阶级、
68、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69、教育思想:是人们子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
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观等。
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新的需要。因此,终身教育主张:教育是一个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
第三章
18、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专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9、教育的质的规定: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50、人的本质: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1、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长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1《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综合地研究学校教育现象中一般性问题的学科,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大基本类型。
3、狭义教育:又称学校教育,是只有社会专门机构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的施加影响的活动4、教育制度(学制):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构成关系、学校性质、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以及收费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教育制度也称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5、遗传决定论:英国高尔顿创立,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6、社会化: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然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刚出生的婴儿是同其它动物无多大差别的生物人或自然人。
社会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
7、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开始时,在人们观念中存在着的教育活动预期的结果。
8、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系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以期受教育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个性方面发生教育者所期望的变化。
9、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系统知识、技能教育,以期受教育者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技能、技巧,并在智力与创造力等方面获得发展。
10、体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促进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增强体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以期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11、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观点、审美能力以及鉴赏美、创造美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以期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能力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12、职业道德教育:是关于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和执业纪律的教育13、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14、学习风格:指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倾向(态度、动机)两个方面持续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15、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的提高,一方面他强调教学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它是指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16、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宰。
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接受后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最根本要求。
4.教育方针:指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5.课程目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培养人的蓝图。
6.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7.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是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9.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校园文化: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11.科学知识再生产: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新的一代人,使他们能充分的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从事新的科学知识生产打下基础的过程。
12.人的身心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是自我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发展个性:就是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15.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1、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途径。
2、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4、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产婆术:苏格拉底提出,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分为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部分。
6、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包括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7、学生文化: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氛围、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8、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9、个体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并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0、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11、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2、年龄特征: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13、关键期: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也叫敏感期、最佳期。
奥地利的劳伦兹。
14、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会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互补性存在于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一、教育学: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这教材也就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
一、教育: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一、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一、受教育者:即各级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一、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一、双轨制: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升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毕业以后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比较差,主要是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很少有升大学的机会,一般在上中学之前就进入劳动市场二.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二、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学校制度: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年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制度,一般简称学制。
二、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二、学校精神文化:既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人身心发展:是指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3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
从意识方面来说,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从外部表现来说,体现于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4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与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教师资格制度: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法定程序。
6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7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8课程: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训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9课程计划/方案: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
10教学: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1教学过程: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
12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名词解释
教育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3、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使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的功能。
4、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在发展内容上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类。
★★★★★5、教育的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6、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8、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的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9、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0、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
11、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科用书。
★★★★12、校本课程: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和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3、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江西教师资格证中公学科专项汇总——教育学名词解释一
1.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5.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6.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7.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
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8.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9.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10.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更多: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专题,关注微信预约课程享优惠。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