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doc教学目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3、学生交流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_____,如此______(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教学目标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感受父爱的伟大和“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增强学生的防震意识,提高学生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助的能力和遵纪守法、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增强学生的防震意识,提高学生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助的能力和遵纪守法、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教学准备小黑板《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一、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
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
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再讲一个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发生后已经70多个小时了,当救援队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母亲弓着身子,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孩子嘴里含着母亲的乳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安详的睡着了,而这位母亲,身上多处受伤,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2、同学们听了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3.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
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要求:(1)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新词(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楚。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学习的收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打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一、图片导入。
1.循环播放一组关于地震的图片,配乐,师深情介绍,营造感伤气氛。
2.复习6个生字新词“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3.联系地震图片,用6个词语描绘地震画面。
师: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悲痛。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生齐接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上新课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描写了一场怎样的地震?2.在这场地震中,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93页,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你觉得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呢?(生答:了不起)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一)走进了不起的父亲1、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2段,画出相关语句。
(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体会)2、生读,再谈感受。
大屏幕出示相关语段:①、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的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赵敏-高密市康成小学
五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执教:赵敏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创造了人间奇迹,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学习新的生字词;通过各种读来领悟为什么这是对了不起的父子等等。
根据新课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和学习的权利。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汶川大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图片,通过讲述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爱。
根据文本特点,我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在朗读感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领悟出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关键: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教学策略: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课前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
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号的四川大地震吗?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无穷的,然而,在灾难中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震撼人心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感人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的媒体资源,加深学生的生字词学习。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是怎样的呢?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体悟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在自己感动的句子旁做上标记,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作业设计,预留问题1.抄写文中生字词。
2.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为什么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__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基本情节,了解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人事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自己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基本情节,感受父爱的伟大。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亲在地震中对儿子的关爱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PPT、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本。
4.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学生座位有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意味着什么?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5.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讨论地震中的父与子所表现出的情感。
5.4 重点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展现出的父爱如山。
5.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5.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要求学生珍惜家庭生活,关爱家人。
5.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父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父爱主题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6.2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文和课后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拓展活动7.1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观看与地震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唐山大地震》,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2 活动准备准备相应的视频资源,确保播放设备的正常运行。
《地震中的父与子》完美教案
《地真正的父与子》完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1课时)二、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搜集有关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七、教学程序:一、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二、合作交流,讨论。
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
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汇报,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杨玉英—高密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提起自然灾害,让人谈虎色变,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相应百度灾害图片。
/i?word=%B8%F7%D6%D6%D7%D4%C8%BB%D4%D 6%BA%A6%CD%BC%C6%AC(随机板书:地震)2.这些自然灾害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老师这儿有一些关于地震的资料,轻轻读一读,看地震带给人类的是什么?(只读前两段)(出示百度资料:/b/a/falvzhishi/jiaotongshigushangcan dengji/2012/0308/4642.html)同学们,让再来读读洛杉矶大地震的有关资料,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读地震的认识吗?出示课件: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3.我们再来分享一组图片,地震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出示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E6%B1%B6%E5%B7%9D%E5%A4%A7%E5%9C%B0%E9%9C%87%E5%9B% BE%E7%89%87&ie=utf-8&in=30671&cl=2&lm=-1&st=&pn=15&rn=1&di=234336009500&ln=2000&fr=&fm=rs3&fmq=136 351218595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 &istype=#pn15&-1&di234336009500&objURLhttp%3A%2F%%2F72% 2F82%2F01300000356101123709827521650.jpg&fromURLippr_z2C%24 qAzdH3FAzdH3Fp7rtwg_z%26e3Bi715g2_z%26e3Bv54AzdH3Fw8_0d_bd_ a8naaaaancm8a88dn0albd0cd8mca_3r2_z%26e3Bip4s&W800&H600&T88 26&S120&TPjpg4.此时此刻,相信你对地震在还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对上面的文字资料也感悟的更深刻,谁想通过朗读传递出你的感受?5.地震是惨烈的,可地震中却上演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三维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体会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3.初步树立关爱他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初步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电影片段《唐山大地震》,大家看完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在危难来临的时候,父母永远是保护我们的港湾,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的一段父子,一起走进他们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文章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将不懂的生字词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
遇到令你感动的句子边读边划,听明白了吗?开始吧!(三)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进行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开展“我是小老师”或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巩固生字词。
(四)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读一读(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集体交流得出答案)2、师评价引导:随机板书:“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出示相关段落文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些地方:(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其他孩子的父母" 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 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3、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一、谈话导入1、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你的父亲。
2、揭示课题: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1、播放视频,从这段视频当中你想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3、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2、汇报:(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四、感情升华,堂上练习1、学生尝试续写(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2、学生汇报。
五、拓展延伸: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六、布置作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震的成因和灾害特点。
2. 通过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然灾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与安排:课前准备: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震话题的兴趣。
1. 导入(用10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关地震的经历或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阅读故事(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背景,并组织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可以提前将故事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
3. 理解与表达(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学生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情感态度培养(用20分钟):教师组织开展一场关于地震灾害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震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提高阅读能力(用20分钟):教师将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或段落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改写。
学生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彼此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拓展(用10分钟):教师对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拓展作业,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布置的拓展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章或写一篇与地震相关的作文,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
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4、情境学词。
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
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写好了,教师规划好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张地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震的讨论。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地震的了解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阅读和理解:1. 让学生阅读杜甫的诗歌《地震中的父与子》。
2. 学生彼此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并在小组中交流他们对诗歌所表达的感受和主题的认识。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的结构。
写作练习:1. 鼓励学生就地震这个主题写一篇自己的故事或小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个真实的地震故事或者想象一个人在地震中的经历。
2. 学生可以使用杜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作为参考,尝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3. 学生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写作,但需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讨论和分享:1. 学生可以把他们的作文分享给其他同学,并相互提供反馈。
学生可以就彼此的作品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互相学习。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写作时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改进。
结束:1. 教师总结整个课程内容,并强调了解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关怀。
2. 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并鼓励他们将这种关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继续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地震的知识,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有哪些危害?你们听说过哪些地震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震话题的兴趣。
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地震事件的新闻报道、纪录片或音频,引导学生听、看、问一起来获取地震发生后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地震的影响。
接着,教师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首诗的复印件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一遍,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及主题。
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并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泗水丁梅精彩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
文档类(精彩教案)执教老师姓名:丁梅学校:山东省泗水县洙泗小学学科: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册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上课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理解“废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三、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和地震中有关父母亲情的文章。
教师:精心备课,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播放地震录像,学生谈感受,导入新课。
1、播放地震录像,学生谈感受。
2、导入新课:以上播放的是美国洛杉矶1994年发生的6.6级大地震。
这场地震造成了30万人的不同程度的伤亡和3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现在,让我们走进灾区,走近地震中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评价,再练读。
(爸爸、儿子、其他父母、消防队长、警察)2、学习生字词。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快速读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父子俩品格的词。
5、肯定学生预习成果。
(三)快速浏览课文,勾画说明父亲了不起的有关语句,在震撼你心灵的语句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勾画写批注,与同桌交流。
)(四)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引导学生找到第12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作品分析2.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贵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爱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和勇敢的品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家庭,关爱身边的人二、教学内容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3.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小说的主题和内涵5.小说的阅读分析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导入启发学生对地震的理解和感受,引入小说主题。
2.学习与讨论分段阅读小说,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学习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分组练习设置小组讨论和分组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评论,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意识。
6.总结与评价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应用。
四、课堂设计1.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角色扮演设置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
五、课堂效果经过教学和学习,学生将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和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家庭和人生,培养出积极、乐观、勇敢和有责任心的品格。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20121119033826953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汇报:(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四、课后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目标达成度分析”观课报告
观课人:陈静欣宋雨贾相彬
【观课角度】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杜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一:目标达成度观察量表----正确认读生字词
项目达成要求
人数及百分比
前测百分比后测百分比
写字书写
正确
墟7 79%1090%结构
占格
爆640%980%关键
笔画
墟660%990%整洁端正颤770%10100%
识
字正确认读
爆10100%10100%
墟660%10100%
杉10100%10100%
砾880%10100%【观课分析】
一.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字从书写正确、键笔画、整洁端正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识字教学中,学生识字的达标度达到100%。
二.具体做法:
从板书开始,让学生观察在检查预习的环节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找到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然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学会观察生字的笔画和结构。
课上老师是这样做的:
媒体出示出示本课生字词后,指名读,齐读。
在充分认读的基础上姜老师进行点评“同学们很自信,你们读得确实不错,看来预习不错。
这里面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大家要注意一下?然后师生互动。
生:“爆”
师:对,爆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笔画较多,写时笔画要紧凑。
“墟”左小右大,虎字头横撇不要写成横。
来,大家一起写一下。
稍慢些。
生书空。
从这个教学环节可看出,教师在知道写字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写时笔画要紧凑,为学生们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学生书空对书写正确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个字的书写要求,在写字时老师还不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从课后的检测看,目标达成度较高。
教学目标二:目标达成度观察量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项目达成要求
人数
前测后测
朗读
正确
读错字50 ↓
漏字添字30 ↓
停顿不当3 1 ↓流利
不连贯 3 0 ↓
重复8 6 ↓有感情朗读
课文
感情充沛7 34↑
较有感情8 4 ↓
一般9 1 ↓
情况描述:
这节课制定的朗读目标是比较具体、明确的。
“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必须同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联系起来,在所抽测学生中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完课文后的的理解来表现情感,并进行感情朗读。
对比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在朗读的正确性和流利程度方面进步明显。
无论是读错字、添字漏字、停顿不当,还是重复、不连贯,在学完课文之后人数大大减少。
从后测结果看,本课教学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三:目标达成度观课量表——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前测课堂落实后测
目标
项
目
次
数
比例形式
评
价方式
课堂
效果
目
标
项目
次
数
比例
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准
确说出
110%学生自
读自悟,小
组交流互
助,最后集
体交流的方
式展开教学
点
评
总
结
归
教师
运用多种
形式恰当
引导,课
堂气氛较
活跃。
感
受父子
的了不
起
准确
说出
880%
大
体讲出
660%大体
讲出
220%说330%说不00
不出纳出
情况描述:
课前我们抽了10名学生对这对父子的看法,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结果显示,学生能准确说出只有一名学生,占10%,通过提示,大体叙述出来的有六名同学,占60%。
三名同学说不出来,占30%。
对于这个目标的落实,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比如:1、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请用直线画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
批注尽量短,用一些关键词来代表。
2、小组内先交流写父亲了不起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交流时先读句子,再谈体会。
4.反复指导读,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5. 教师的引导也很恰当,有扶有放,有点有面,读说议的时间很充足,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后测的结果也能看出,10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对比分析:
从统计的情况看,这个目标完成的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
课前我们抽了10名学生对这对父子的看法,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结果显示,学生能准确说出只有一名学生,占10%,通过提示,大体叙述出来的有六名同学,占60%。
三名同学说不出来,占30%。
对于这个目标的落实,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比如:1、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请用直线画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
2、小组内先交流写父亲了不起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交流时先读句子,再谈体会。
3.反复指导读,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5. 教师的引导也很恰当,有扶有放,有点有面。
从统计的情况看,这个目标完成的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
课堂观察,发现老师要求读说时,提问大多都是比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不管在任何场合下,都能敢于给学困生提供一个机会。
教学目标四:目标达成度观察量表----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前测课堂落实后测
目标
项
目
次
数
比例
形
式
评
价方式
课堂
效果
目标
项
目
次
数
比例
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主动说
110%教
师
启
发
引
领、
点
评
鼓
励
学生
参与度高
大胆地展
开想象训练学
生的说话、写
话能力
准
确说出
880%启发说
660%大
体讲出
220%说不出
330%说
不出
00
总之,杜老师的这节课,课堂提问有效,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希望经过不断的打磨,不断的改进,一定会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