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高三语文课本中,《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原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文所提到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一本语文辅助教材,该教材是一部典型的语文学习指南,主要介绍中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适合高中生以及各年级的其他读者。

本文将以《咬文嚼字》作为主要参考,进行语文学习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材解析《咬文嚼字》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中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具体如下:1. 阅读习惯养成从章节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本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了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说,在字词阅读方面,我们需要建立过硬的字形基础和丰富的词汇库;在阅读的比较中,我们需要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并且顾及全局,细节又不失立体,做到看懂并理解文章。

2. 文章鉴赏在文章鉴赏方面,《咬文嚼字》从语境理解、修辞手法、文本分析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文章,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与领悟。

3. 作文技巧在写作方面,我们从语言、结构、逻辑等各个方面来讲解作文的技巧。

教材从格式到素材,从论点到逻辑,总结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4. 名著精析《咬文嚼字》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名著精析的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及鉴赏,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启示《咬文嚼字》这本辅助教材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何启示呢?1. 培养阅读习惯从教材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读者需要有充分的字词基础,从字形到含义都了然于胸,同时还需要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做到细节不漏,全面理解文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读书、复习语文知识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重视文章鉴赏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章表面,还需去领悟文章中的情感、感悟,这同样必须靠阅读与鉴赏。

在学习鉴赏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方法,如通过语境推测词义,或是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等。

3. 勤于写作,提高技巧在写作方面,教材对于作文的技巧有十分详尽的讲解。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一篇随笔短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人们,无论在阅读或写作中,都应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具体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更恰当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朱光潜还通过举例来说明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他引用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的例子,分析了他们的作品和言论,指出了他们在咬文嚼字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眩晕
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 文人”一句的修改
分析 不同句式 不同意味
《史记》中李广射虎一 段的改写
增减文字 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 不同意境
《惠山烹小龙团》 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 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 套语的评述
滥词旧语 毫无新意
道理
文字和思想情 感关系密切
分析结构,归纳各部分要点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源自。视之,发现错误而惊石也。
意味不同 讶的意味
拓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 字表现出特定的情感。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的某种心情。
(欢快、烦躁、苦闷、悲伤等)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 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 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标题中“咬文嚼字”是哪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咬文嚼 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 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P41第三段
词语释义
2、乐府民歌《陌上桑》:“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如果我是记者
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在伦敦奥运 会男子200米决赛中,博尔特以19秒32这 一令人________的速度轻松夺得了男子 200米金牌。
难忘? 骄傲? 惊讶?
• 锱铢(zī zhū)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少的事,都十分计较. •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知识归纳讲解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知识归纳讲解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知识归纳讲解学习目的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停止剖析评价,自创吸收其中精髓。

2.留意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用诗句的优美意蕴来感动先生,创设美的情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味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先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沉的文明沉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决计和自豪感。

3.使先生掌握经过运用精到的比拟,剖析效果,阐发观念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讨其他文学现象;使先生掌握化笼统的实际效果为笼统的实感的方法。

4.知识积聚文学知识1.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实际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讨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朱光潜信仰〝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位置、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位置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如今、兢兢业业的治学肉体的表达。

他的座右铭:〝以出生的肉体,做出生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思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2. 林庚,客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在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作为一名自在诗体的古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讨主要触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征。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知识讲解咬文嚼字本来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涵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对于“咬文嚼字”的例子,同学们以前也肯定听说过一些的。

如王安石在春天回乡,船泊瓜洲。

他触景生情,诗兴在发,写下了《泊船瓜洲》。

他把诗念了一遍又一遍,对其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不大满意,于是提笔修改,他一再反复修改诗句,最后修改成“春风又绿江南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光潜的美文《咬文嚼字》,了解一下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

学习目标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知识汇总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魁、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

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

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2、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斟酌()鲁莽()岑寂()尺牍()清沁肺腑()付梓()下乘()词藻()蕴藉()锱铢必较()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援例】引用成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课件 第8课咬文嚼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课件 第8课咬文嚼字

说“木叶” 古诗中写叶之名句可谓多矣,有不知细叶谁裁出的 细叶,有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有未落时沃若的 桑叶,又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表现诗人那忧国忧 民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木萧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在用树叶飘落表现情感的同时,为何用了“黄叶”落地?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在用寒叶表达复杂感情的同时,为什么用 了“霜叶”已醉?古诗中还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 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众多名句, 为什么最受青睐的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古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
谈中国诗
清新俊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恬静闲适的王 维,大江东去的苏轼,晓风残月的柳永,独上兰舟的李 清照……或许,行云流水间,沉郁浩渺的情愫已然融化 于笔捺纵横之中;抑或,顿挫凝滞的思绪早已化为兵车辘辘行。那诗,那 诗行,承载了千百年的诗史,我们只是莫名地敬仰;这词,这曲牌,婉转 长吟了上千载,我们依然是懵懂地崇拜。当大师旁征博引地诠释“中国诗” 时,不知浸染于世俗名利的心灵,还能否回望,停顿,驻足守候呢?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袁驷,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三年来因为多次在审议法律时表 现出来的字斟句酌的品格,让他成为媒体眼中“咬文嚼字”的立法者。 (√ ) 成语加引号,符合语境要求。 (2)唯有我们心中有大局,时时想大局,事事思大局,孜孜不倦为大局,而不 是锱铢必较为个人,履职才会不偏离方向,才能更好地担负起责任。( × ) 这个成语多用于计较财物,使用错误,此处改为“斤斤计较”更合适。
(3)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的管理思想不断推陈翻新,但是任何社会管理创新 都不能脱离法治的轨道;政府管理中的任何创新都要遵循合法的底线,不 能突破法律的要求。( √ ) 思想理念更新适用这个成语。 (4)中国商人重拾失落的诚信,将端木遗风铭记,收获的便不仅仅是肤浅 之物而是精神财富。( √ ) “端木”是子贡的姓,该成语属名词,同“太白遗风”为一类,是优 良风气的代名词,重指诚信,故使用正确。 (5)此人流窜作案,才高八斗,比较隐蔽,躲过多次警察的追踪。( × )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语文《咬文嚼字》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语文《咬文嚼字》课件(共35张PPT)

2020/8/14
10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 切关系。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 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指出读者应从文章 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 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好欣赏都必须潜行琢磨 的好习惯。
2
8
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P41第二段)
2020/8/14
9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 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 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 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吸取咬文 嚼字的积极含义,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 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 “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 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
联想意义的特征: 游离,个性,不易控制
2020/8/14
20
咬文嚼字
——朱光潜
2
1
事例一
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心情。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 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示他们 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2020/8/14
2
事例二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苏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
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 隐梅花’。” 小妹便念了起来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两人听了后,拍 手叫绝,为什么呢?

高二年级语文 咬文嚼字

高二年级语文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朱光潜
(1897-1986)
1
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在文字的 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本着这个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 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
分析结构,归纳各部分要点
第一部分(1一5) 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 对课文的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 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7
• 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 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 文字的谨严态度。
• 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
5
启示
• 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 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作为读者,阅 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作为作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 调整思想和感情,务求思想透彻,情感凝练。
郭沫若改句式(不同句式有不同意味)

王若虚改字(字数增减意味不同)
文 嚼 字
韩愈改字眼(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第二部分(6一7)
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
善用和误用两种
善用: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 误用:易生流弊,形成套版反应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3
“咬文嚼字”对我们的启示
• 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一字不同表达效果不同(郭沫若改句式)
• 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 识和思考能力即思想情感上的“推敲”能 力(韩愈改字眼)
• 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 新
4
启示
• 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 咀嚼是否到位。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

启示
1. 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2. 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能力。
3. 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推
陈出新。
思考练习
找出诗眼并分析妙在何处。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苏轼写诗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对比思考:套板反应有哪些弊端?
形容美人: 柳腰桃面 王嫱 西施 1.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眉眼描写 2.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体态描写 3.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身材肤色描写 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4.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侧面描写 5.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 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 侧面描写 怒,但坐观罗敷。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思考总结:三个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样?
三种类型,三层意思,层层递进。 1. 郭沫若改字:易理解。引出作者观点。 2. 王若虚改句:需要凭借良好的语感。从“一句话”的 角度来说明“换一个说法就意味不同。” 反面事例 3. 贾岛推敲:需要调动形象思维能力。从“字”的角度 来说明“更换一两个字就更动了思想情感。” 正面事例
思考练习
找出诗眼并分析妙在何处。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思考讨论:研讨与练习 第三题
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么看?

高中高三语文上册《咬文嚼字》教案三篇

高中高三语文上册《咬文嚼字》教案三篇

【导语】咬⽂嚼字”是⼀个成语,它⼀般被当作贬义词来⽤。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来指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但在朱光潜先⽣的这篇⽂章⾥,它却是个褒义词,指在阅读⽂章或写作时,要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实际上,我们学习语⽂,就需要这种“咬⽂嚼字”的精神。

只有如此,我们在读⼀些好的⽂章时才能领会作者的匠⼼;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写出⽂质兼美的好⽂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设计 1、使⽤教材:⼈教版⾼中《语⽂》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8课《咬⽂嚼字》 2、教学⽬标: (1)知识与能⼒:理解⽂章内容,掌握⽂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法:布置学⽣在课前预习课⽂,理解⽂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学习过程中“咬⽂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章是朱光潜先⽣的⼀篇随笔,同时也是⼀篇短⼩精悍的议论⽂。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议论⽂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引导学⽣培养咬⽂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独⽴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到⾃⼰的学习中。

6、教学⽅法:⾃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PPT课件演⽰:P.1课题] 2009年9⽉4⽇,温*总理在北京市第三⼗五中学调研时说“⼴⼤师⽣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为⼈梯,奋⽃当以⾝为先。

⾃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高二上册语文会话能力教案:咬文嚼字,自信沟通

高二上册语文会话能力教案:咬文嚼字,自信沟通

高二上册语文会话能力教案:咬文嚼字,自信沟通说话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人不仅要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应该具备足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技巧,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

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却常常发现一些问题。

有的同学对语言的准确性和语法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在表达时出现许多口误和错别字。

有的同学的表达能力虽然强,但是在与人交流时却会出现紧张或者不自信的情况,导致表达不清晰甚至影响与他人的沟通。

在高二上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会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自信沟通,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交际技巧。

一、多练咬文嚼字,提升语言准确性咬文嚼字是指重视语言的准确性,严格遵守语法规范,不随意使用俚语、方言和网络用语。

在日常表达中,我们应该注意修辞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

正确地使用词语和语法结构,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简明、明确。

对于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的诗词句子,制作错别字、谐音词游戏等,训练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敏感度和灵敏度。

二、加强表达技巧的培养,提高语言流畅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需要与他人交流的场景,例如通过电话、面对面交流、写邮件和发微信等。

对于学生而言,加强表达技巧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交流场景,提高语言流畅度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学生实际遇到的交流场景,如班会发言、参加招聘面试等,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从而加强语言练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表达技巧训练,如口头答辩、PPT演讲、邮件写作和短信沟通等。

三、锻炼自信沟通的能力,提高表达清晰度自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也是影响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的因素之一。

在与他人交流时,如果心态不稳定或者处于紧张状态,可能会影响到表达的流畅性和清晰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 你有 你这 败例 失去意味 文字多寡 《史记辨惑》石(3个) 意味不同
字眼变化 贾 岛 推敲
好例 讲究境界
意境不同
明关系: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②。
注: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 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山石云气缭绕。②幽 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炼字小卡片
谈做法:善用联想可以翻新文字意蕴
字的意义 直指如月轮 烟 小龙团茶 意义精确 联想如月晕 一川烟草 小团月 意蕴丰富
用的流弊 倚靠书籍 柳腰桃面等 套板反应
(乞灵)
(创造的仇敌)
3.“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人们多不重视语言文字的锤炼功夫,以为 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本文给我 们这样的启示:原来语言文字是很微妙的东 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 说,还是那样说,竟有很大的讲究。由此明 白: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所以, 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繁重的学业负担,没完没了的考试,“爱你 没商量”的分数,给我们留下的,只能是亲近 “快餐文学”的空间。看这类书,可以不带脑 子,露两颗门牙傻笑一阵就完事。这就是“快 餐文学”之所以热闹的缘由了。我以为在情理 之中:好容易摆脱繁重的功课,谁还愿意去啃 厚厚的《悲惨世界》呢?
【评析】先议论,后观点,以问作答,水到渠 成。议论形象而有轻松感,体现出一种快意的美。 “爱你没商量”“快餐文学”等流行语入文中,有 现实感。《悲惨世界》也有指代义,以“悲惨世界” 代名著,语含意蕴。
B/月晕yùn
2.本文的中心沦点是 D A.惟陈言务去 B.语言跟着思想感情走 C.文学是艰苦的事,要时时求思想感情和
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D.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3.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尺牍 剥琢有声 学福五车 不既不离 啄、即 B.蕴藉 点铁成金 套语烂调 自鸣得意 滥 C.俗滥 自鸣得意 索然无味 淄铢必较 锱 D.岑寂 粗枝大叶 落入下乘 付梓杀青
正如结语所言,文章“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 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郭沫若改婵娟台词和 《水浒》杨雄、《红楼梦》茗烟之骂,“是炼 字的好例”;郭援例改另一文则为不妥。开篇 从名家一字师实例导入正题,以论说文字和思 想情感的密切关系。至于“推敲”之优劣,古 今已有评说,作者再评,旨在从文
学的意境上延展这样一个思考:推敲 文字其实是推敲思想情感。这就使炼 字自有了一番道理。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1.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憎恶zēnɡ 妥当tuǒdanɡ 付梓zǐ 蕴藉jiè B.岑寂cén 涎水xián 乞灵qǐ 月晕yūn C.烟榻tà 锱铢zīzhū 剥啄zhuó 尺牍dú D.下乘chénɡ 搅扰rǎo 下乘chénɡ 凝练nínɡ
迷离:模糊难辨。 晕yùn:光四周模糊的部分。 意蕴:内在的意义。 蕴藉jiè:文字等含蓄不露。 生发:指联想展开。 俗滥:平庸而无节制。 乞灵:获取灵感。 下乘chénɡ:下等。
咬文嚼jiáo字:过分地斟酌字句。这里指 阅读或写作,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索然无味:形容枯燥,没有趣味。 不即不离:不亲近也不疏远。 点铁成金:喻把平庸的作品改好。 才高八斗:一石为十斗,极言才学之高。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惠施
7.什么是“套板反应”?为什么说“‘套板反应’
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答:习惯于走熟路,一写文章就先联想到一些套 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 应”。
“套板反应”使人安于套语滥调,没有一点 新奇的意味;而创造的动机则要求写作上创新, 故“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不相容的。
2.文字的“联想意义”该怎样理解?
在文学创作中,要灵活运用字词的联想 意义,所写出来的东西就能产生美妙的意 境。而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但若是套 语滥调,形成“套板反应”,使会使文章 全无新奇的意味。作者还倡导推陈翻新的 精神。
3.“咬文嚼字”
郭沫若 你是 你这 句式更改 《水浒》 你这(6个) 好例 表现情感 情感不同 《红楼梦》你是 你这
我们走进宁谧的苹果园。弯腰从树底经过, 浓重的绿影被打破了幽静,像存放多日的果 酒被晃动,被倾倒,流荡着,飘漫着,气息 芬芳,滋味甘甜,令人心醉神迷。看吧,看 这些苹果,看这些纯洁的脸庞俊美的轮廊。 青的色泽与红的光彩相互交织,一层层封锁 了天空的视线。哦,苹果。你可曾读过那名 叫《爱情》的短歌?“两只依偎的苹果,这 一只染红了那一只,那一只染红了这一只, 彼此沉醉在对方的香气里。”
行文始终围绕炼字和调整思想情感的密切 关系来谈。先判炼字之得失,带出阅读与写 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中心观点; 次明炼字与调整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用 “推敲”一例加以佐证;接着从字的联想意 义及流弊的产生上谈文字与文学的创新。 “套板反应” 恰与文艺的创造使命大相径庭, “务去陈言”就成了当务之急。由是作者呼 吁,文学工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去 表达思想情感以创作出上乘的作品。
考场作文语段
课堂上,不知何处传来一纸条,上赋《虞 美人》一首:应试教育何时了,减负知多少? 校长昨日又放风,单元测试就在本周中。 各种考试今犹在,只是名目改。面临高考几 多愁,素质教育全部付东流。
【评析】仿拟李煜的《虞美人》,生 动地表现了考学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与 无奈,颇有生活气息。
考场作文语段
2007湖南卷 B/得分1.21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
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
“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
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院士。
。”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多方,他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自鸣得意:自感得意;鸣,表示。 陈言务去:务必去掉陈词滥调。 推陈翻新:去掉旧的,创造新的。
①作者关于贾岛诗句中用“推”好还是“敲”好的 基本观点是什么?作者借这个例子要阐明一个什么 道理? ②“惠山泉泡小龙团茶”一句与苏轼“独携天上小 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一句说的是一个意思,结 合文章内容来分析选用的理由。 ③什么是“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贯穿着的一个总的思想——文字和思想感情 有怎样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 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 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 联句。”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 人之一。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30 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 (1897-1986) 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他是一位国 学根基深厚,西学素养圆润的博学大家。代表 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 史》等。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 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 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 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 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
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 中另一地位去做。
炼字:写作时推敲用字。 倒涎xián:捣出口水。 援例:引用旧例。 锱铢zīzhū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是否可行恰当。 斩截:斩钉截铁的简说,坚决果断意。 玩索:品读探求意。 岑cén寂:寂静。 搅扰:打搅使乱。
心情和气质。 【评析】广征博引写花的古诗句,同样是面对花,
因心境不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不同,其“答案” 是“丰富多彩”的。六句古诗,都似是随手拈来, 却处处妥帖。
散文《秋野》语段
这是金色的喧哗之前,一段必有的寂静, 连自由的鸟雀和昆虫都保持了缄默,因为 一开口,季节的奥秘就会被掠走。隐藏是 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深厚,博大,谦逊 而富有。那些喜欢炫耀的人,如果观察一
1.作者关于贾岛诗句中用“推”好还是 “敲”好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作者借 这个例子要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基本观点: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 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 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阐明的道理: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 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 想情感上“推敲”。
4.下列语句是谁说的
A.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 天 下共分一斗 B.惟陈言之务去 C.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 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答:南朝谢灵运《释常谈》/ 唐韩愈《答李翊书》 / 宋贺铸《青玉案》/ 唐王勃《滕王阁序》 5.简答对“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
考场作文语段
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 泪”,忧郁的人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人 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 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轻薄桃花逐水 流”。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 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对一束花的感 叹,可以看一个人,看他的境遇和品味,看他的
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的
理解。 答:科学反映客观真理,对文字表达本身就有准
确的要求;文学借助联想想像,文字表达则具有 生动、鲜活的色彩。
6.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