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其培育路径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职业精神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正确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
职业精神教育现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侧重于传授职业技能和知识,对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时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二、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这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资源不足。
职业精神教育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教师、设施、实践机会等,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职业精神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了改进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一、加强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
应当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规划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加强对职业拓展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就业需求。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可以通过项目学习、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职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要增加对职业精神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构建好的实践基地和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帮助他们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但通过加强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对策,可以提高职业精神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价值及路径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价值及路径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认可。
职业精神是今天社会上一个聪明、勇敢、有担当的人所具有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自给自足、追求承担更大责任和挑战的精神气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职业精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复杂现代社会和加速变化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培养有效的职业精神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
当今社会,职业精神是有效发挥工作效能的有力保证,甚至检验一个人的职业责任和职称的质量的重要标志,具备此精神的高职学生才能从事有效的工作,对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构建培养高职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和路径,具有重要而十分迫切的意义。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思想,品格教育,宣传和发挥职业精神的重大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思想,提出一定标准和规范,让学生们能够明确职业精神具有的价值。
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把品格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学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品格教育、职业精神教育融入课程和活动体系中。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以及增加学生职业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多看看职场,调查学生,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愿望和方向,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准备。
此外,教师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者既要有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视野,又要有以实践理念的引领,多联系实际社会,直接发挥教师在实践中的表率作用,更加直接地引导和指导学生,不断构建学生职业规划的框架,以積極思考、踏实行动、勤奋奉献和责任心、分享感恩为理念,积极激励和表彰学生拥有职业精神。
总之,高职学生培养职业精神的价值和路径构建包括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注重学生品格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思想,以及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以确保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问题。
首先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了探究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内涵和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途径和策略。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培育,现状分析,问题,提升途径,策略,案例分析,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外,现代职业精神的培养也愈发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就业环境。
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成为当务之急。
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不仅包括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认识,还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跨界学习意识等现代职业素养。
只有具备了这些现代职业精神,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内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途径和策略,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本人,在现代职业精神培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进行探究,加深对其内涵和现状的理解,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升途径,进而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现代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复合化的趋势。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情感及职业道德行为的过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职业精神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质量。
一、现状分析1.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的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职业精神教育方式单一。
现有的职业精神教育方式主要以理论宣讲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职业精神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经验,难以有效引导学生。
4.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薄弱,学生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职业精神教育无法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2.创新职业精神教育方式。
除了宣讲和讲座外,高职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和实习实训,提供学生与真实工作环境接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对职业精神教育师资的培养和选拔力度。
建立职业精神教育师资库,定期进行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4.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加强联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通过与实际工作环境的接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融入能力。
5.建立健全职业精神教育评估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估机制,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三、结语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职业精神教育的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努力。
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职业精神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背景介绍,首先要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和特点来说起。
高职院校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其办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学生对于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欠缺,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实践能力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这导致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划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内容大多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很难转化为实际能力。
一些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存在盲目跟风、功利性强等问题,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结构,容易被外部环境和利益驱使而偏离本质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推动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其学生更多地面向实践,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职业精神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培养现代职业精神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现代职业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现代职业精神是指现代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所应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态度。
它包括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素养。
具有现代职业精神的人才,不仅具备了专业技能,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现代职业精神已经成为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而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则是保证团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则是保证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的基石。
培育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1. 教育模式单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现代职业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来进行学习,缺乏与真实职场的接轨。
这种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鸡蛋里挑骨头”的想法,缺乏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职业素养培养不足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相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存在一定的疏忽。
学生对于职业操守、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等方面的意识不够清晰,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3. 缺乏对社会变革的认识现代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对于职业精神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相对滞后,导致学生的职业精神与时代要求产生脱节。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一、引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职业精神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清晰、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等。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提升。
二、现状分析1. 学生对职业发展认识不清晰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在报考高职院校之前对职业发展的认知通常比较模糊,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定位。
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清晰目标,容易迷失在就业的选择和规划中。
2. 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学生对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不足,缺乏对职业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一些学生在面对职业发展和就业竞争时,缺乏对职业道德的约束,出现了贪污腐败、不诚信、不负责任等现象。
3. 职业技能培养不够尽管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院校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实际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4. 就业观念偏狭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偏狭性,即将就业视为生活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对自身职业兴趣和能力的审视和发展。
这种就业观念的偏狭性使得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岗位时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潜力,从而陷入就业盲目追求和就业短期目标的怪圈。
以上种种问题和挑战都反映了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水平。
三、对策建议1. 拓展职业教育课程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职业教育课程,增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人际沟通、职业伦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强调诚信守法、责任担当、正直廉洁等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培育路径探索
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培育路径探索高职生是现代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才力量,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生的职业精神现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本文将从高职生的职业精神现状入手,探索培育路径,助力其健康成长和成才。
一、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分析1. 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由于高职生在学历和年龄上与大学生有所区别,一些高职生在就业时往往更加迫切,导致他们忽视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更偏向于急功近利,只求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很少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并缺乏系统性的职业规划思维。
2. 缺乏职业素养一些高职生在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伦理、职业操守等方面存在着短板,对于职业素养的认识不足。
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也容易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
3. 缺乏职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快,职业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职生在面对各种职业挑战时,往往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难以顺利应对职场挑战。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职业目标。
高职院校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就业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培训,包括情商管理、团队合作、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职场上应对各种挑战,做好自我调适。
5.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跟风和短时间内追求高薪。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投入不够,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实践和创新元素。
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化,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为了推进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职业精神教育的投入。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完善相关的课程和教材。
加强对职业精神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注重职业精神教育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教育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与理论。
学校应开设更多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如实习和实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应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职业发展讲座、职业导师工作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交流来提升职业意识和素养。
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和职业发展咨询网站等,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职业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
与此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共同组织职业招聘会和职业技能竞赛,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提升职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大投入、注重多样性和实践性、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与企业的合作,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职业精神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素养,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培育路径探索
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培育路径探索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群体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和岗位。
而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精神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职生的职业精神现状及培育路径,以期引起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更多关注和思考。
一、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1. 就业观念淡化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许多高职生对就业观念存在淡化的现象。
一方面是受到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许多行业的用人需求不足,就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高职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不清晰,对未来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
2. 职业自主意识不足在高职教育中,有一部分学生将就业视为一种被动的选择,缺乏职业自主意识。
他们更多地关注于如何找到一个工作,而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主动思考和规划。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3. 缺乏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学校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则较少。
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道路规划等方面的培养。
一些高职生在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到就业是自主发展的一部分,而非被动的选择。
学校可以邀请就业专家、优秀校友等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对就业的积极态度和信心。
2.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高职教育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学校可以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4. 加强实践教育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职业目标。
高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分析
高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分析
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需要建立一条融合培养路径。
在培养职业技能方面,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该与相关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培养职业精神方面,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职业态度。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自律和职业规范意识,让学生能够遵守职业规范,做到职业行为合规。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起来。
这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学校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和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
高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起来。
只有通过综合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职毕业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深入,校园内的职业精神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培养职业素养的机会和平台、缺乏相关实践学习的资源等。
因此,为了改善当前的职业精神教育现状,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加强职业培训引导。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与职业发展相关联的教育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等。
此外,学校还应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分享,增加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方向,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
其次,建设多元化实践基地。
学校应积极拓展职业实践学习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如企业教育实践中心、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
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第三,推进职业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注重职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职业文化教育活动、职业文化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建立职业文化建设的浸入式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受到职业培训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职业文化对自己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第四,加强职业精神教育评估。
高职院校应建立职业精神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估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表现,进一步提高职业精神教育的质量。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应具备职业能力和素养,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
因此,学校应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聘请职业导师等措施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培训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当加强职业精神教育的引导,提供相关的实践学习资源和平台,推进职业文化建设,加强职业精神教育评估,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职业精神教育质量,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职业精神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
1. 教育内容单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内容主要以专业知识为主,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发展的认知较为薄弱,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2. 缺乏实践环节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环节的设置。
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市场冲击时,缺乏实际操作和应对能力。
3.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职业精神教育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以致无法满足职业精神教育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当优化职业精神教育的教育内容,增加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强自身职业能力。
在职业精神教育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例如开设各类实习课程、职业技能培训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将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自信心,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准备。
为了提升职业精神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具有丰富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专业教师培训班、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4. 加强学生辅导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在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和困扰时,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面对职业挑战。
5. 拓宽就业渠道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各类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增加就业机会。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摘要】高职学生是未来职场参与者的重要群体,但目前他们普遍存在职业精神的缺失现象。
本文首先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入手,探讨了社会环境、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提出了建设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体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方法,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论述了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强调了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和实践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为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培育、原因分析、体系建设、方法探讨、重要性、案例分析、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不少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职业精神的缺失现象,表现在对工作缺乏热情、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严重挫伤了他们在职场中的发展潜力,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建设相应的培育体系,探讨有效的培育方法,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就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发展前景。
研究如何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其职业素养水平,对于高职教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现代职业精神是指适应现代业务和社会环境、具备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精神状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具备现代职业精神的人才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求,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而高职院校学生正是未来的社会人才,他们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将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高职院校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以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现代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基础则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系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育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包括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
首先是通过教育教学,培育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职业榜样,并推崇职业精神,鼓励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职业目标。
其次是通过课程设置,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取实际应用的技能和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职业品格和素养。
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
创新精神是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精神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进。
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育理念不清晰。
有些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精神教育的意义和目标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这导致职业精神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得学生对于职业精神的内涵和要求不够清晰。
2. 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
目前的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大多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和体验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职业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3. 教育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这使得学生对于职业精神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改进:2.丰富教育内容和方法。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实践和体验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实践性课程、实习实训和校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和在线教育平台等,丰富职业精神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3.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估机制,用于评估学生在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情况。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职业精神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可以通过提供相关教材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对于职业精神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职业精神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明确目标和理念、完善内容和方法、建立评估机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解决。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高等职业院校已成为我国当前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
职业精神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同学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表现,也是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职业精神。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
1. 教育体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教育体制中人才培养与实际职业需求相脱离,大量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这导致了少部分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缺乏职业精神的支撑,许多学生出现自我认同危机,甚至对未来没信心、没希望。
2. 教育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上缺少专业志向和学业规划的教导,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针对性课程。
3. 教育内容贫乏。
目前职业精神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往往只是在职业规划和创业等方面探讨,内容较为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不高或者简单化。
1. 完善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教育部门加强对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政策部署和指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学校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2. 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师资力度,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水平以及职业素养,让教师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将职业精神的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辅导、实践指导等多个方面。
3. 拓展职业精神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当发挥专业优势,开设更加针对性的职业素养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及职业心理等方面,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精神教育。
三、结语高职院校是培养具备独立创新、能力强、技能高、具备职业精神的学生的重要载体。
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和内容,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针对性开展各类职业精神教育活动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让学生得以服务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1. 引言1.1 定义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现代职业精神培育是指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现代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现代职业精神培育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和持续学习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以应对现代职业发展的挑战和变化。
现代职业精神培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某项具体的职业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素养,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现代职业精神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潮流和需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职场竞争,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000字】1.2 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现状在职业规划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对未来职业的模糊和混乱。
由于对职业市场的了解不足,学生们往往缺乏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导致就业方向不明确,容易迷失在求职的路上。
在职业素养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这些素养的欠缺会在求职和工作中造成困扰,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职业心态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对职业的消极态度和失业焦虑。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不确定的职场环境,部分学生表现出沮丧、焦虑甚至放弃的倾向,缺乏积极的职业心态和应对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和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
【总字数:263】2. 正文2.1 高职院校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高职院校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在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的需求。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现状与有效对策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现状与有效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
职业精神的培养成为了当下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职业观念不够清晰、职业道德意识薄弱、职业能力不足等。
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来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一、现状分析1.职业观念不够清晰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清晰,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认识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选择缺乏明确的目标。
2.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一些学生对职业道德意识缺乏敬畏之心,对职业行为的底线和规范不够清晰,缺乏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3.职业能力不足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足,缺乏实际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无法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对策建议1.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他们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
学校可以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各类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要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社会企业合作,让学生了解实际的职业环境和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
可以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学生珍视职业信誉,增强职业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职业道德。
3.加强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实际能力。
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的专业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有效实施对策1.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规划课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帮助他们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其培育路径作者:王亚青张佳吴丹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年第06期[摘要] 职业精神是一种境界,它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在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存在职业认知比较模糊、职业态度不够积极、职业陋习较普遍、职业兴趣不浓厚等问题。
鉴于此,笔者从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调动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作用等四方面,提出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培育路径一、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们已经不拘泥于仅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这一硬件条件,而是更青睐具有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理念,要“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条腿走路。
李克强总理就曾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等也从政策和规划上重点强调了“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第一,在校生的职业认知普遍较差。
多数在校生认同“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不出差错就行”的观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融入到团队中,喜欢独来独往。
但应届大学生的职业认知日渐清晰、明朗,多数实习或就业的学生认为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工作要尽心尽力,不仅要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而且要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
第二,高职生的职业态度比较消极。
比如面对“如果领导交给您一项费力又没有报酬的工作”问题时,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应付或拒绝;对待工作或任务,很多学生会持中庸或懈怠的态度。
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缺乏忘我的工作态度,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加班完成任务。
第三,高职生的职业陋习普遍存在。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3年以上。
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部分高职实习生、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状况,如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说苦喊累、怨声载道;上班不遵守时间;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过分强调收入;工作不顺心就擅自离岗,抗压力差;手机党、低头族,与人说话、沟通交流能力差;不屑、不善与人合作;等等。
三、原因分析(一)社会方面社会因素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过程中最为现实的重要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拜金主义、利益至上、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等日渐抬头并充斥在社会中,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各方面,这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确定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享受信息新媒体带来的精神大餐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御西方不良思想的毅力。
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受待见”,被视为“断头教育”“次品教育”,而这种职业教育不平等观念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这些社会因素无疑都影响着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二)学校方面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它的政策,而教育政策决定教育行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够把人类带上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把对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但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硬件”的培训,而对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软件”关注不够。
在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是通过几节课或几次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并未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教育纳入到整体课程体系和规划中。
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重视程度还是实际的工作部署,都没有体现对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热度和力度。
(三)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高校的学生几乎都是90后。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
他们的出生可以说是众星捧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重心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这些90后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贵族”生活。
而这样的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很容易造成90后出现自我意识强、服务意识差、唯我独尊、独立自主能力欠缺、遇到困难绕着走、抗压力不强等问题。
此外,父母的教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宗教信仰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等,也都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学生方面高职生自身是其职业精神养成的决定因素。
高职生的特点是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但务实功利性强;道德观健康向上,但知行脱节;积极进取精神不断强化,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差;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上崇尚个性自由、独立,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等等。
而一些高职生又往往对自身的认知存在误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容易全盘否定自己或是无视自己的缺点,进而造成其积极行为的缺失,从而影响其职业素质的提升。
四、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一)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1.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倡导”是一种开放而未定性和未定论的表达方式,它是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
积极弘扬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各行业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是实现社会长足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特别是在当前各国各民族思想交流交锋的激荡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和变异的价值观渗透,我们更应该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站稳脚跟,坚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象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在行动上汇集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正能量,通过引导和鼓励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把职业精神落实到工作岗位之中,多发现和多培育具有职业精神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劳模精神影响和辐射到更广泛的范围中去,使之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价值判断标准。
2.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为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一是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沟通合作,最大程度地优化社会资源,鼓励并促成校企合作、工学合一,疏通学生参与企业、社会的渠道,激励企业、行业协会参与职业精神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规范双向互动。
二是要建立职业精神培育一贯制,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贯穿至中高职教育体系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中。
此外,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更多的是以活动和实践教育的形式进行,还需要政府协调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1.高度重视,深度落实高职教育是社会的产物,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而不断变化。
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社会的要求、高职教育自身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整体规划,将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紧抓、严抓、常抓,做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条腿走路,不能偏颇。
在工作中,要将职业精神落实到实际中去,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贯穿大学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分阶段分模块地进行教育引导,行于课堂而内化于心,杜绝“短、平、快”“一刀切”的态度,不搞面子工程,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要让职业精神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可持续动力,而且要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一张名牌。
2.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
心理学上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确定的关键期,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性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要充当起示范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文修养,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处世态度,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
一个具有处世热情、情绪稳定、待人亲切等人格特征的优秀教师将会散发出强大的光芒,也会引领学生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
3.校企相通,产学相融如果说学校是育人的摇篮,那么社会就是塑人的熔炉。
学校和社会都是每个人必经的两个场所,一方面学校要培养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吸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者互通互融、息息相关。
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就是嫁接学生职业精神的链带。
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尤其是企业要将其文化带到实践教学、实操训练中,在仿真或者真实的情境中体味企业文化精神的力量,使专业技术技能富有生命力和生产力。
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职业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境界,更应该是一种品质和习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文明习惯无小事的道理。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学生管理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渗透“文明修身、立德树人”的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小见大,按时上课就是树立时间观念,认真听课就是尊重别人的劳动,上课关机就是遵守纪律,考试不作弊就是诚实守信……这些良好习惯就是职业精神的萌芽,与职业精神一脉相承。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1.重视家风据调查显示,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家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是大学生职业精神形成的土壤。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要言传身教,帮助子女培养自立意识,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勤劳的好习惯、生活自理自立能力,一些生活的琐事,特别是脏、苦、累的体力劳动,家长不能统包代替,而应让孩子学习自己动手、独立承担,即使做得不好也要做,加以鼓励引导,让他们亲身体会付出劳动、收获快乐的感觉,增强自我效能感;另外在学习上要求孩子勤于思考、多动脑动手,钻研专业,促进其心智、品质的全面发展,成就匠心之作。
2.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很多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和确定的。
因此学校要充分意识到家庭、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天然的导向作用,共同承担分配教育学生的任务。
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既要掌握学生在家的第一手材料,也要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
对于问题学生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始终保持家校教育的连续性。
(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作用高职学生参加工作的主动性取决于对职业的态度和认识,然而轻视劳动、贪图享乐、拜金主义的存在左右着学生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学生自身不断提高职业精神对自身成长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