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2014课用

合集下载

《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边城》。

具体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情节梳理,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小说主题探讨,以及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小说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湘西风土人情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边城》。

3. 人物性格分析:以翠翠、傩送、天宝等人物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 小说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亲情、爱情、乡土情怀等。

5.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小说的描写手法、结构布局、语言特色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边城》2. 主要内容:情节梳理:人物性格:翠翠、傩送、天宝主题思想:亲情、爱情、乡土情怀艺术特色:描写手法、结构布局、语言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边城》主题思想的理解。

(2)分析《边城》中的人物性格,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边城》通过讲述湘西边陲小镇的故事,展现了亲情、爱情、乡土情怀等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示例:翠翠:纯真善良、执着坚定;傩送:勇敢真诚、敢于担当;天宝:忠厚老实、重情重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人物性格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讲解与例题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讲解与例题

3 边城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重点了解小说《边城》的内容。

2、朗读课文,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掌握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与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的手法。

3、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形象以及文中所透露出来的纯朴的人性美。

作家作品简历: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

14岁时,她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

作品:《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部短篇小说集与《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课文背景:中篇小说《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就是她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民族的与个人的隐痛。

资料卡片1、《边城》故事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她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瞧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为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就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便抛下翠翠出走她乡。

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2、沈从文的创作特点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她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素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边城教案2014年高中语《第3课边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教案2014年高中语《第3课边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教案2014年高中语《第3课边城》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6年高中语《第3课边城》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环境的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格美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

参考答案:1、C2.B3.C4.C5.A阅读测试题6、D7、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8、对比,衬托2016年高中语《第3课边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默风趣的小伙子。

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2016年高中语《第3课边城》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环境的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格美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

参考答案:1、C2.B3.C4.C5.A阅读测试题6、D7、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8、对比,衬托边城【教学目标】1、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3、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必修五《边城》一课。

该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讲述了沈从明先生的小说《边城》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创作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刻画手法。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人物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的领会。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结构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湘西风光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边远山区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背景和情节。

3. 讲解: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讲解作者的创作手法。

4. 例题讲解:以小说中的某一情节为例,详细讲解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讲解,分析小说中的其他情节,进行课堂互动。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边城》背景及情节梗概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3. 小说的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宝等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论述。

答案示例:翠翠:纯真善良,勇敢面对命运的不公;傩送:重情重义,为爱执着;天宝:忠诚正直,坚守信仰。

2. 课后反思: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明先生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长河》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下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说课稿复习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说课稿复习

47、边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边城》就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小说与外国小说。

单元教学目标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与语言。

欣赏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发展变化,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就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就是湘西世界与谐的生命形态。

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与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之间的曲折爱情。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就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因心怀愧疚离开家乡,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的归来……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课文节选自《边城》第13章至第15章。

教学重点就是体味人物的细腻心理,感受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与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就是分析环境描写就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精彩词句,品读文中描写环境与心理的语段。

2、体会小说的语言风格,领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技巧。

3、感受湘西边地淳朴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似水柔情的人性之美。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边城课用

边城课用




本节选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情窦初开
“情窦初开”一般要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年龄、地点、对象、环境
人文环境
民俗 端午节:赛龙舟、穿新衣、画王 字、捉鸭子、吃鱼吃肉、放鞭炮、包 尖角粽子。
合适的对象 了解傩送(分析见面的片段)
“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 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 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 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合适的时间: 为什么在三大节日中,沈从文只选 择了端午节,而不选择“中秋”或 “过年”?
文中多次暗示翠翠心有所属,请你找出来, 分析揣摩
给人温暖的作品,最后为什么处理成 悲剧?美的世界里为什么有这么多不 如意的东西?
பைடு நூலகம்
读完《边城》,反观今天的婚 恋观,我们缺少哪些东西?我 们需要坚守些什么?

2014上课用《边城》课件解析

2014上课用《边城》课件解析
2018/10/11 表作。 7
他的作品“以其独到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
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
的恢弘画卷”。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
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
的地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
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他众多的作品中,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 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同时也隐 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2018/10/11 49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 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 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假若爷爷死了?”
2018/10/11
42
体味:文中风景画卷的内涵
湘西明净自然之风景,衬托了湘西人的心 灵之明净。也是边城人们古朴自然富有人 性美的健康优美的爱的象征。
2018/10/11
43
具体研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 的人们必然也是与环境相匹配的。边城人民是“一群未 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 和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请分析请赏析翠翠、傩送和祖 父的形象,感受人性美。
1、“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 2、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 装饰成了一层银色薄雾---------3、河面已朦朦胧胧,看上去好像一只白鸭在潭中 浮着------4、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 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船头 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2018/10/11 30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以及文学特色。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沈从文的创作背景,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关系,把握小说主题思想。

2.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人物关系、文学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习兴趣。

2.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梳理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3. 例题讲解:以小说中的一段精彩描述为例,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某个片段,进行文学特色分析。

5. 主题思想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情节梳理:画出小说的主要情节流程图,标注关键节点。

2. 人物关系:整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图,明确人物关系。

3. 文学特色:列出小说的文学特色,如语言、结构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论述。

2. 答案:根据小说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如翠翠的纯真、勇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1. 情节分析:详细解读小说中的每个重要情节,如爱情线索、家族纷争等,揭示情节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2014届高中语文《边城》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2014届高中语文《边城》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沈光明《牧歌下的边城》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其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 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
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
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节选部分的情节内容: (三)湘西过端午的风俗 (四)翠翠与傩送的相遇 (五)翠翠与天保的见面
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 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 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 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穿过成就沈从文的边城凤凰
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 飘摆而来,轻轻地穿山绕城,为这座 古老凝重的古城增添了更多活力……
(六)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自读品味】
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 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 触最深的一点。
青山绿水风景美
边城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自读指导
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边城与众不 同的特色. 思考:边城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
样的环境中?
自读指导
开篇写道“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 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 莫不安分乐生”。——生活环境的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 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 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 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环境 的僻远使得边城的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 们生活以外的事情,生活得太平、和乐”。
【题解】
边城,即边地的小 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 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 虑,“边城”是大城市 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 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 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 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 民风的怀念。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

新课标必修五《边城》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必修五《边城》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边城风情”,详细内容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的阅读与分析,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深入学习,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边城》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感受边城风土人情,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边城》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深入理解小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小说《边城》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境。

3. 内容梳理: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对小说人物进行简单梳理。

4. 人物分析:以翠翠、傩送、天保等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5.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主要人物:翠翠、傩送、天保3. 主题:人性美、边城风情4. 艺术特色: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的形象特点。

(2)以“边城风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翠翠形象特点:纯真善良、执着坚定、孝顺顾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三语文《边城》课文教案【优秀9篇】

高三语文《边城》课文教案【优秀9篇】

高三语文《边城》课文教案【优秀9篇】1. 课文概述《边城》是国内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边城》这一著名的作品,对高三语文课程中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2. 教学目标•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其形象特征•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创作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教案共分9个篇章,每篇章以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主题,包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作者意图分析等。

每篇章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如阅读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1 第一篇:《边城》的基本情节•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分析其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3.2 第二篇:人物形象描写与塑造•目标: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其形象特征•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讨论人物的性格与特征,并结合文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3.3 第三篇:情节结构与叙事手法•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一些相关的文本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并进行对比和分析。

3.4 第四篇:作者的意图与创作背景•目标: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创作背景•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相关的文本材料,分析作者创作《边城》的目的和背景,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5 第五篇:描写山西边城的特色•目标:了解小说中描写的山西边城的特色•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有关的地理资料,了解山西边城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和历史背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6 第六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目标:分析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与情感表达•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中的爱情描写部分,分析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和情节发展,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7 第七篇: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表达•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表达•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相关文本,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并讨论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2013-2014年高考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 边城同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2013-2014年高考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 边城同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2)作者刻意写边城的人性美,有什么深刻用意? 作者的用意在于要用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是 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 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 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性美” 与今天的“唯利是图的庸俗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 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描写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 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 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从而引起 人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 4.技巧总结 (1)富于诗情画意,注重本色的风习描写。
四、相关链接 1.京派作家群
京派作家群,其实是一个成员庞杂,时间跨度大,在行 进过程中无论其队伍还是文学倾向都有所发展变化的作家群 体。一般认为它是由周作人、废名、俞平伯、沈从文、朱光 潜等人组成。它主要是由聚集地学者文化和学院文化孕育而 成。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成员群体意识并不强,也没有统 一的、十分明确的文学口号。
nɡ答应 yì 应 yīnɡ应有尽有
2.字形辨识 shù 戍 守 . 时 xū戌 . 戊 戌 wù . bà n绊 脚石 . n河畔 pà . n搅拌 bà . zà o干燥 . o烦躁 zà . o噪 音 zà . cuì 荟萃 . 鞠躬尽瘁 cuì . 憔悴 cuì .
3.文本探究 (1)作者所描写的社会环境“边城”有什么特点,它对 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 风轻、水清,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它首先有风 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 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 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 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 些山川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 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边城》使用课件

《边城》使用课件

翠翠和以上两位女子相比,显得 含蓄、羞涩,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始 终没有直接外露,连她最深爱、最依 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过人物 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翠微妙而 复杂的内心世界。
碧溪岨的白塔,与茶峒风水 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 个自然不成。除了城中营管,税 局以及各商号各平民捐了些钱以 外,各大寨子也有人拿册子去捐 钱。为了这塔成就并不是给谁一 个人的好处,应尽每个人来积德 造福,尽每个人皆有捐钱的机会, 因此在渡船上也放了个两头有节 的大竹筒,中部锯了一口,尽过 渡人自由把钱投进去,竹筒满了 马兵就捎进城中首事人处去,另 外又带了个竹筒回来。过渡人一
感受层次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 们从风景、民俗、人物三个方面找 出相关描写句。说说是什么描写? 表现出描写对象有何特点?
小结: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小结:淳朴美好的民俗风情
天真纯洁的少女 饱经沧桑的老人 真挚善良的少年
别人眼里的《边城》
• 湘西世界是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现实与 梦幻的交织。这梦幻难免与现实持有距离,但作者的 目的似乎是从人性道德的视角,去透视一个民族可能 的生存状态及未来走向。他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 他在思索湘西常态的一面的同时,也在反思变动的一 面。他一方面试图在文本中挽留湘西的神话,另一方 面在作品中已经预见到"湘西世界"无可挽回的历史命 运。 小说结尾写小城示范场的白塔在祖父死去的那 个夜晚轰然倒塌。白塔显然不仅关系着小城的风水, 而且已成为湘西世界的一个象征。塔的倒掉由此预示 了一个田园牧歌神话的必然终结。在暴风雨之夜猝然 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世 界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感悟层次
拓展延伸:试把翠翠心理与以下 诗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这一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二十五章《边城》的全文阅读与解析,理解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以及作者沈从文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掌握沈从文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价值,领会其独特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人物关系,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边城》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边城》预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湘西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远地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边城》。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线索,理解其象征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分享。

5. 知识拓展: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主要人物关系图2. 小说情节概括3.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及文学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翠翠与傩送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边城》这部作品。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拓展文学视野。

教师还可在下节课组织一次关于《边城》的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线索,理解其象征意义。

2. 作业设计: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翠翠与傩送爱情悲剧的看法。

《边城》公开课课件

《边城》公开课课件

《边城》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边城》第一章至第五章。

本章节详细描绘了湘西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以及主人公翠翠的成长历程。

教学重点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时代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3.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人情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人情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边城》。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湘西风光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边城》的时代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边城》第一章至第五章,勾画出感兴趣的人物、情节;3. 课堂讲解: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分享自己的感悟;六、板书设计1. 《边城》时代背景;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概括;4. 作者思想感情阐述;5. 人性美、人情美感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边城》第一章至第五章,谈谈你对翠翠这个角色的认识。

答案:翠翠是《边城》中的主人公,她天真烂漫、纯真善良,深受读者喜爱。

在与爷爷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她懂得分担家务,关心身边的人。

在与傩送的相处中,她展现了少女的羞涩与坚定。

翠翠的形象代表了人性美、人情美,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经典角色。

2. 作业题目:请分析《边城》中爷爷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

答案:爷爷是翠翠的监护人,他慈爱善良,关爱孙女,尽职尽责。

在与翠翠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他不仅关心翠翠的生活,还教育她做人的道理。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必修五《边城》一课。

该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详细讲述了沈从明先生的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其性格特点。

3. 掌握小说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以及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我国湘西风光图片,引出小说《边城》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

(1)背景:20世纪30年代,我国湘西地区的社会现实。

(2)主题:反映了我国农村封建礼教与自然道德的冲突,展现了美好人性的光辉。

(3)人物: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等,分析其性格特点。

(4)艺术特色: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翠翠的形象特点。

5.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背景:20世纪30年代,湘西地区主题:封建礼教与自然道德的冲突,美好人性人物: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等艺术特色: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边城》中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 答案:(1)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与自然道德的冲突,展现了美好人性的光辉。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湘西地区的风俗民情,对表现主题起到了衬托作用。

《边城(节选)》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用)

《边城(节选)》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用)

写作背景
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一入辰河 流域,什么都不了…… 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 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 功的一种唯实 唯利庸俗人生观。
——沈先生在《〈长河〉题记》
写作背景
沈从文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 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 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 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小儿子傩 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故事梗概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 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 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之后,为了成 全弟弟,外出闯滩,却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 下翠翠出走他乡。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 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
解题
边城,即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 “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文对其故 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作者是在描写“中国另外一个地方的另外一种事情,与都 市无关,与喧嚣无关。”
故事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 孙二人。老船夫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边城》课件

《边城》课件

《边城》课件教案:《边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边城》。

故事发生在湖南湘西边陲小镇茶洞渡口,讲述了船夫翠翠和摆渡老人的悲剧命运。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纯真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无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边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体会作者对湘西风光的热爱。

3. 感受小说的人性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旨。

难点:欣赏小说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引入:播放湖南湘西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

问题引导:请大家谈谈对湘西风光的印象,有哪些感受?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并说说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3.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4. 欣赏品味:教师引导:请大家关注小说中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理由。

5. 拓展延伸:问题引导:请大家思考,小说中的人性美对现实社会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发言: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边城》人物:翠翠、摆渡老人情节:相识、相知、相爱、悲剧环境:湘西风光主题:人性美、社会现实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答案:翠翠是一位纯真、善良、坚韧的少女,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待感情真诚专一。

摆渡老人则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老人,他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有着深沉的父爱。

2. 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理解,写一篇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 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 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 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
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 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 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 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 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 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 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 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 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 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 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 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 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和以上两位女子相比,显得 含蓄、羞涩,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 始终没有直接外露,连她最深爱、 最依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 过人物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 翠微妙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人物形象:
翠翠: 天真可爱、活泼任性、 淳朴善良、自然清纯、 胆怯羞涩,情窦初 开…… (“爱”与“美”的化身)
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善良淳朴、勤劳 尽职、慈善仁厚、重义轻利、乐于助人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 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 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 了?”
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爷爷是她生活 的依靠,更是她心灵的寄托,这个担心 反衬着她对爷爷深厚的感情,让人看到 女孩细腻的内心。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 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 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 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 了。”
沈 从 文
走近“真正的艺术”

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 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 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 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 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 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 应。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 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颗千 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 矛盾”。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 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
墓石的正面镌着沈从文的十六字真言: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墓石的背面是沈从文的 姨姐张允和女士所写的挽联, 联语简明扼要: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一九九六年,黄永玉为沈从 文陵园补刻一块石碑,题词为: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 是回到故乡。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 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 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 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 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 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

理情节
思考: 课文节选部分围绕哪个节日展开的?每节 主要写什么内容?
明确:端午节。 第三节叙述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 闹场面。 第四节讲述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 形。 第五节讲述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 景。 第六节重点写迎亲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这翠翠内 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这里
韵依依
风景美
青山绿水的乡土气息

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 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 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 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 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浓 ——潘旭澜《重读〈边城〉》 涂艳抹。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 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 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 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 眼儿安睡了。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 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 爱情的赞歌,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 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 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 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 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 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 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 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 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素淡之中自有明澈的光辉, 质朴之中自有蕴藉隽永之致。
柔情似水,这里,柔情是一种最高贵也最高雅 的情感。作者用最出神的笔墨淡然写出一份柔情, 对现实进行过滤或裁剪,或根据心的幻想去营造一 个世界。我们要用最细腻的心灵体味着它,让我们 一起去感应,去享受。所有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而 温暖,它让浮躁的人心慢慢沉静下来,干净起来, 敞亮开来…… 但当你合上书本,世事纷沓而来的时候,你会 突然发现,阅读《边城》的那个场景那个瞬间是那 样的不真实,仿佛是一段偷来的并不属于你的时 光……于是,你摇摇头,笑了。
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 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 有的娇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提问:课文节选部分是这个爱情故事的开端, 作者是怎样体现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情愫的? 请大家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1)初见二老,相逢不识,只当是轻薄男子,没给人好脸 色看。过后得知,此人就是傩送。竟“沉默了一个夜晚”。 (2)以后经历的两个新年,“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 情甜美”。又含蓄地传达出翠翠内心萌动的情愫。 (3)看到新嫁娘后,翠翠人同祖父留在船上,“感情仿佛 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再见身边来”, 到了家边,有急急地请祖父吹《娘送女》曲子。字里行间给 我们传达一个讯息:翠翠长大了,有了女儿家的心事了。 以上几段文字,写出了翠翠暗暗的痴迷、幻想、与心神不 定。二老对翠翠来说,就是爱的诱惑,让翠翠在寂寞的天地 中紧闭的身心,此时也如花蕾,在烟雨中将开未开。
傩送:淳朴善良、健壮英俊 幽默风趣、重义多情
湘西之美: 纯朴的人性美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 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 相互友爱。外公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 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见诚挚的 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 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 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拓展延伸:试把翠翠的心理与以下 诗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 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下面几幅图片,哪一个 更像你心中的翠翠?
边城电影中的翠翠
翠翠肖像(油画-冉茂芹画)
品人物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 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角度加以阐述,分析翠翠、傩送和祖 父的形象。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 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 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语言美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 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 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 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 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汪曾 祺 特点:1、典雅性。2、口语化。
写景优美舒展,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 如诵,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 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 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长河》是其中的 代表作。
凤凰之子――沈从文
湘西少年
军旅生涯
国文教师 抒情诗人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生于湖 南凤凰县;1992年,沈从文的骨灰由其 家人护送回故乡凤凰,一部分安葬于听涛 山下,一部分洒向沱江清溪之中……
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正 音
傩(nuó )送 茶峒(dòng ) 角隅(yú ) 黑黝黝(yǒu) 埋( má n )怨 焖( mè n )菜 挪( nuó)移 竹篁( huá ng )甬(yǒng)道 莞(wǎn)尔 滨(bīn)水 蒿艾(hāo à i ) 涎( xiá n )皮 胡诌(zhōu) 嗤(chī)笑 应和(yì ng hè ) 碾(niǎn)坊 悖时 喧阗 擂鼓 怏怏 睥睨 规矩 糍粑 歇憩 蘸酒 泅水 蚱蜢 氽
评其人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 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金介甫盛赞说:“是世界上好多文学者永远要看, 而且要给自己的子女看的。” 朱光潜说:“据我所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目前 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从文与老舍。” 沈从文有“文字魔术师”之称,他非常注重语言的 锤炼。 张允和说:“赤子其人,星斗其文”。
风俗美
原始纯朴和乐的风情
(1)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年 轻小伙子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 (2)写中秋夜晚赏月,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 爱慕之情。 (3)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 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4)另外,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送给老船夫 一个小红纸包的钱,而从不要过路人钱的老船夫还必须收下。 总之,这是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和风俗美。这些山花 流水般的风俗画卷,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 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令人神往,引起人们无限遐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