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 我和父母说课稿 粤教版
思想品德:3.1《我和父母》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 3.1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年级学生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与父母、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感降低,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尊重。而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还小,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于是他因不满父母的过多干涉而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中学教师教学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加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为此,第三单元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围绕他们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学会与父母、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而展开的。本单元共安排了“我和父母”、“师生情谊”、“文明交往”三个关系密切的主题,让学生体会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善于与父母、教师沟通等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现实意义。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青春期的学生正经历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经阶段,即“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思想上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与认可,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想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而这时期的父母往往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形成亲子之间“爱的冲突”。在行为上喜欢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对父母的态度更多的是疑问和批评,行为冲动较多,与父母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家庭与社会单元整体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家庭与社
会单元整体备课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与社会”,主要包括《我们的家庭》和《我们与社会》两课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家庭、社会的基本概念,掌握在家庭和社会中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单元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社会的基本概念,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在家庭和社会中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我们的家庭》
- 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形成的亲
属生活组织。
-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情感、生活、教育等功能。
2.《我们与社会》
- 社会的概念:社会是由许多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有组织、有秩序的集体。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社会的作用:社会为个人提供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条
件和环境,个人在社会中成长、发展。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与社会的意义。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家庭和社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巧用课本插图点亮思想品德课堂
巧用课本插图点亮思想品德课堂
作者:张生瑛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2期
文/张生瑛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所含
“知”“情”“意”“行”的信息量很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教育作用,达到明理导
行的目的,使学生的表述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插图;思想品德;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粤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图文并茂,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初中生的年
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既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欣赏插图的同时,学会创造性地诠释插图,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这些
插图,做出自己的评价,拓展插图中丰富的底蕴,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一、插图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的插图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来展示学生学习、生活
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粤教版七年级第一课《我上中学了》,展示了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画面反映了学生进入中学后的不同表现以及遇到的新问题和困惑,一方面,使学生如何适应最
初的中学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与李辉有同样困惑的学生认识到进入新环境不适应是正常的现象。粤教版九年级最后一课《拥抱美好的未来》,是探究园中毕业之前的一组插图,反映了初
三学生毕业之前不同学生遇到的焦虑、选择等问题及如何对待、处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面临
的实际问题,在课本的一头一尾,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
二、生动的版式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插图的内容基本上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一看到插图就能和自己的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3《让家更美好》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3《让家
更美好》说课稿
7.3《让家更美好》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三目的内容。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本课承接前两课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之后,引导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家庭成员产生冲突。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得解决冲突或矛盾的方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家人共创美好家庭。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据前期调查显示,708班的同学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大多是租住房子,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的“居所”,对现代家庭的感知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能体谅父母的辛劳和苦衷,但因平时父母大多在工厂上班,学生周一至周五住校,导致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与家人共同寻找家庭的美德,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能力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协调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是帮助学生感受亲情之爱、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教案
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2)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的交流与互动。
(2)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3)懂得调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家和万事兴。
难点: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83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学生根据教材活动的提示,列举现代家庭的特点。通过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有话可说,调动学习积极性。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家更美好》说课稿共三套
《让家更美好》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让家更美好》是《道德与法治》第七册的第三单元的最后一框课文,本框“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代家庭的特点,体会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现代家庭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表现在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氛围更加平等民主、交流方式多样化等方面。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
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1.调查与交流
(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等等。
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二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和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而编写的,教学这部分时,要着重定位于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唤醒学生对父母的情感。
这一课时分两个版块进行。第一版块的话题是“我们都爱父母”。此话题呈现了来自不同家庭的三幅图,分别从生活中一些具体场景切入,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担心、体贴与想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浓于血脉的情感,那就是父子情与母子恩,这是世界上最纯粹、最自然的爱。教师在执教时,要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激发出孩子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对父母难以割舍的自然情感。
第二版块的话题是“我们了解父母吗?”。教材第73页主持人的提问有两个,第一问“你了解父母吗?”旨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第二问“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教材中的三幅插图旨在提示学生了解父母的途径,比如在与长辈的聊天中、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中,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中的感受等等,这个活动旨在为开展给父母写档案的活动做铺垫。父母精心呵护着我们,对我们非常了解,但我们对父母了解多少呢?围绕此话题设计了“我为父母写档案”的
《家的意味》说课稿
《家的意味》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家的意味》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的意味》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第七课共包括《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其中,《家的意味》一框从“家规”、“家训”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从而体味家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热爱家庭,关爱父母。
二、说学生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再加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的要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说出家庭的含义,识记家的作用,知道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并能说出孝亲敬长的原因。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增强学生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我和父母课件 粤教版
——我们是在爱中出生,在爱中长大……
【我当准妈妈】
一、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生育之恩
资料: 据有关人士分析,母亲怀孕期间总体重会增加10~14公 斤,也就是说母亲身怀我们时,相当于在自己身上绑上二十 多斤的重物。
【一天的辛劳】
二、父母关爱我们成长 ——养育之恩
爱的清单: 早上叫我起床、做饭、洗碗、洗衣服、上班、加班、担 心子女学习、与子女沟通、辅导子女功课、无形Hale Waihona Puke Baidu会压力、 其他„„
请同学们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年级 思想品德 第三单元 第一课
【讲讲小故事】
请同学们找一找书上八幅图中哪些是 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的呢?
请同学们 说说第一幅图 的家里发生了 什么事?
【爱—的回忆】
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你的人生成长历 程中那些父母爱你的故事,哪一件是最令你感 动、最令你难忘的?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国际国内大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你从《时事》这书中了解到了哪些国内大事?
8月8日—8月24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 204个国 家和地区的 万余名运动员刷新了 38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中国代表团 5月1 12 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发生 M7.8级地震(后修订 639为 名运动员取得 51金、21银、 28 铜,共100 枚奖牌,列金牌第一、奖牌总数第 8级),震中位于北纬 31.0 度,东经 103.4 度。据民政部报告,截至7 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 9月6日—9月17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顺利举行,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 踪18222人。(《时事》P24《汶川印证30年》) 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刷新了279项残疾人世界纪录和339项残奥会纪录。中国 代表团332名运动员获得89金、70银、52铜,共211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奖牌 榜双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时事》P22《中国圆梦100年》)
家的意味——说课稿
《家的意味》说课稿
设计教师:杨帆单位:吴忠市第一中学
说教材
《家的意味》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就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就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就是她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就是她们学习与其她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懂得孝亲敬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与七年级学生特点需要进行设计。)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依据分析: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重亲情、重孝,学生只有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情感上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悦纳自我》说课稿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悦纳自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目前教材是《粤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本单元是第一单元,主题为《悦纳自我》。本单元共分为三个教学部分,分别是《身边的政治》、《政治权利》和《平等与自由》。
本单元主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情景设计,引导
学生开展对政治的初步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到政治权利、平等和自由等相关概念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政治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了解平等和自由的含义;
•理解政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讨论等方式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自由选择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政治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理解平等和自由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等和自由的含义;
•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安排
1. 第一课时:身边的政治
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政治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政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实例。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政治的理解。
•引入:通过展示政治相关图片,激发学生探究政治的兴趣。
•学习:教师讲解政治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的重要性。
《我和父母》说课稿教案
《我和父母》说课稿
深圳市笋岗中学廖冬燕
一、说教材:
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广东教育出版社)是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独特新颖、富有实效的课程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本教材并不是突出“政治”的课程,而是一门强调学生道德和心理品质形成,为了提
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
全人格,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中的《我和父母》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关注学生与父母相处中所遇到的种种感受和疑惑,期待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学会理解、感激父母,恰当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我们要避免把这节课上成“传统一言堂的思想政治课”、“班会主题活动课”、“‘实话实说’一类的谈话节目”等。
二、说学生:
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为中心,我是这样分析学生的:
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告诉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正常,一点也不可怕,而且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不良的。只是每个人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有强弱之分而已。
另外,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何况我们手头上的这本新教材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所以,我们还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重点、主题或切入点。
以我校为例,从地理位置上看,我校属于罗湖区的“大西北”,暂住生占60%,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较差,家长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家长素质较
粤教版七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材电子版
粤教版七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材
目录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1.1我上中学了
1.2认识新伙伴
1.3融入新集体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2.1悦纳自己
2.2调控情绪
2.3男生女生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
3.1我和父母
3.2师生情谊
3.3文明交往
第四单元学会学习
4.1培养正确学习观念
4.2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4.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1.1我上中学了
穿上崭新的校服,走进比小学时候更宽敞的教室,面对一群陌生的、但跟你一样意气、扬的新同学,你很快会发现:中学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展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崭新的。
迈出小学校门,相伴六年的小学同学便各奔东西,走进了不同的中学。如今面对的同学大多数是陌生的,彼此不太了解,让我们蓦然生出孤单的感觉。不知不觉间,我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小学我们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到中学却成了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在小学我们可能是很优秀的一个,现在却似乎变得没多大光彩了……这一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学生活的新变化。
在中学,学习科目增多了。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美术、音乐外,还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以后还将增加物理、化学等,真有点应接不暇。而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将站在新的知识台阶上。
在中学,学习难度加大了。每节课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老师讲课速度也加快了,会让人一下子难以适应。作业量也相应比以前增多,并且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完成。
在中学,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中学与小学相比,老师管得少多了,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做主,自己操心,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主管理
能力。
在中学,社团活动更丰富多彩了。学生会、共青团、舞蹈队、英语沙龙、文学社,还有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在等待着我们去参与,这些都是发展自我、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的好机会,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单元7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一框家的意味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家的内涵。
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下面的漫画,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提出问题:在你的眼里,“家”是什么?
提示: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住所,是温暖的避风港,是心灵的港湾……
教师: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婚姻关系__、__血缘关系__或__收养关系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__哺育__和__支持__。
3.家是我们心灵的__港湾__。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__亲人__,家中有__亲情__。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__生活共同体__,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__传统美德__,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__法定__义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生命的居所
活动一:相关链接和探究与分享(教材P72)
思考:
1.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提示: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我和父母》中学政治学科公开课教案
《我和父母》中学政治学科公开课教案
课题
孝亲敬长我本分
概述
本课题出自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文明交往——《我和父母》的内容。《我和父母》是粤教版第三单元《学会交往》课题的内容。父母作为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能否顺利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对青少年个人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另外,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的内容,本单元《学会交往》是第二单元的升华,在学生认识和了解了自己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同时,本课也为下一节《师生情谊》中,师生交往、相处艺术和技巧的教学做了铺垫。可见本课题在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本节课拟从父母对孩子成长、进步的作用的角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母赋予我们生命,父母在我们的一生中起的作用不可替代。培育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享受爱,懂得爱,更应回报爱。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校实
际,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普遍的困惑,为学生确立以下学习目标即本课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并能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爱的感悟、爱的分享等环节,体会父母的关爱;通过“孝的交流、孝的延续”等环节,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要求;知道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等。
思想品德课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路径思考
护下成长的, 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是父母给予的, 应该真 l 数学生都提到爸妈偷听电话 、 偷看我的日 、 记 管得我太 诚道一 句 :Ft radm t r Ioeyu “a e n o e v o!”这 就是 l 不让上网的问题, h h, l 多、 教师可因势利导 , 创设父母在偷看
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 全人格教育是一种着 眼于发 展受
郭思 乐教授 指 出 :感 悟是 人的精 神生 活拓展 的工 “
教 育者 心理 、 德 、 神 品质 的 教 育 , 通 过 对 青 少 年 素 作 , 道 精 是 感悟 是 孕 育 在 学 生 心 中 的 道德 花蕾 。 ” 果 按 教 材 的 如 质 现 状 , 目的 、 计 划 地 运 用 心 理 影 响 、 理训 练 、 理 设 计 安 排 教 学 ,的确 能 让 学 生 学 会 青 春 期 和 人 际 交 往 的 有 有 心 心
家指出 : 中学生存在 自我为 中心 、 心胸狭 隘 、 自卑感缠 身 者从教育者 的角度和 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出发 ,对思想
失 ” “ 曲 ” “ 态 ” 现 象 也 呈 现 出 明显 的增 长 势 头 。 、扭 、变 等 因
以及缺 乏主动性 的“ 亚人格 ” 态 。人 格 的“ 落 ” “ 状 低 、 缺 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健全人格教育提 出了一些设想 。 1 效 开 发健 全人 格 教 育的 教 材 资 源 . 有 新课程改革推行后 ,初 中的德育课程 由思想政治改 为思想 品德 , 教材 以心理 、 德 、 道 法律 和国情教育等 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父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驻马店地区平舆县第六初级中学的教师代文锋。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我和父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的。
一、说教材分析
《我和父母》是粤教版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第一课题的内容。第三单元主要围绕学生怎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展开的,而父母作为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能否顺利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对青少年个人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另外,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的内容,本单元《学会交往》是第二单元的升华,在学生认识和了解了自己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同时,本课也为下一节《师生情谊》中,师生交往、相处艺术和技巧的教学做了铺垫。可见本课题在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教材处理
在教材的处理上主要依据以下指导思想,即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贴近生活,情感体验,人文关怀,价值取向。所以,以课本上设计的活动方案及为依托,注重教学的可行性,我设计了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学自悟。
二说学情分析
我校大多是农村学生,年级就开始住宿,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差,大部分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跟学生相处机会少,学生缺少关爱,沟通。而这些学生跟所有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一样,有比较明显的逆反心理,容易跟父母产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虽然爱的冲突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任其自由发展将会破坏亲子关系,破坏家庭幸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化解爱的冲突。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校实际,在学生原有的知
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普遍的困惑,为学生确立以下学习目标即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充分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2)能力目标:克服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激发子女热爱父母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和长辈的关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说教学重点:
1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报答养育之恩。
2正确看待爱的冲突
(设计依据:现在的孩子一般会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做是父母应该做的。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不认为是父母在关爱自己,不懂的珍惜,甚至因为父母的“太爱”,还会引来许多误解,产生爱的冲突。因此我把他们列为本课的重点。)
2、说教学难点:
“爱的冲突”可化解。
(设计依据:初中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爱的冲突的巨大危害,但是怎样去化解爱的冲突,确实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由于自己缺乏经验,加上自己的自身特点很难有一个正确方法,就更不用说实际运用了。因此我把它们列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观察,在学习中体会事情的对与错。希望通过我的引导,让他们认同父母的做法。为此我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活动教学法
反馈教学法。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六、说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指导学生用以下学法:小组讨论法、观察交流学习法,表演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歌曲《母亲》mtv让学生观看视频。体会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自然导入本课)
2、讲授新课(36分钟)
首先,活动一,重点1的突破(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自我教育法)
活动一爱的体验
请同学们在纸的一侧写下父母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印象深刻并且非常感动的事(至少5件),在另一侧写下自己曾为父母做过的,印象深刻的事(至少5件),然后进行对比,看看"孰轻孰重.然后找同学站出来,讲述最令自己难忘或感动的一件事。在同学们中间引起感
情上的共鸣,让他们从心理上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自然而然的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 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感恩父母。自然而然的为解决下面爱的冲突做了心理上、感情上的准备)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学会感恩,多为父母做事情)
其次,活动二(重点2突破)
活动二爱的冲突(12分钟)、
父母对自己这么爱,为什么还会产生冲突?
请你带着问题,边思考边看书本P44-46探究园的图片。
1、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爱的冲突、爱的表现)。
2、分析爱的冲突的原因
(设计意图:根据课前学生书本探究园分类情况,让学生说出自己分类的标准,然后师生共同集中探讨“爱冲突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法来突破本课重点:爱冲突产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回到课本P48-P49页,帮助学生总结出爱冲突产生两个方面的原因,认识爱冲突产生的危害)
通过”活动二”,学生知道子女与父母产生爱冲突的原因时,教师顺势
提出:那怎样才能解决爱的冲突呢?由此进入活动三。
再次,活动三,难点突破(主要采用课堂活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反馈教学法、观察交流学习法)
活动三爱的思考(12分钟)
此活动中我设计一组问题:请你谈谈平时与父母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你是如何解决的?并且根据学生课前讨论,通过小组抢答形式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 小组内交流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以小组比赛抢答形式说方法。这样在轻松、愉快氛围下突破本课的难点: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回到课本P49,化解冲突小锦囊:沟通与理解是化解冲突的良策.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要努力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是纸上谈兵,更多是日常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