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34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四 第3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
K12课件
14
【答案】 (1)自由主义。
(2)措施:提高关税;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以提供和发放贷款;签署法令扩大公
然(2)实结C行果o通:经p货y济紧r危i缩机g政进h策t一,削步2减深0政化0府4,人-开民2支生0,反1活1对困联苦A邦,s竞政p选o府总s进统e行连救P任t济失y。败L。td.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罗斯福当选总统。
K12课件
6
2.措施 (1)整顿金融 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②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5)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3.实质(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
K12课件
7
4.影响 (1)国内影响: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改善了人民生活,缓
和了社会危机;遏制了美E国va法l西u斯a势ti力o,维n护o了n民l主y.制度。 ith(时2)期A世s。界p影o响se:开.创S了li国d家e干s预f经o济r发展.N的E新T模式3.,迎5来C国l家i垄e断n资t 本P主r义ofile
共工程项目。
Evaluation only.
ith反映As的p问o题s:e胡.佛S政l府id对e经s济f进o行r了有.N限E的T干预3。.5 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K12课件
(浙江选考)近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34“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34“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34“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34“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学案的全部内容。
考点34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考纲考情考试内容考试要求2015年2016年2017年必考加试10月4月10月4月11月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2。
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b(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b T23T23(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c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b T24(2)联邦德b训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改革一、“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极大;来势迅猛。
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b)(1)时间: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2)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况,摆脱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b)(1)整顿银行业: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3“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2.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答
提示:(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 然是至关重要的。(2)要随时注意调整社会制度内部机制和 政策。(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 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 损人不利己。
3.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农业问题,国家鼓励农民增产增 收,这种说法对吗?
1.[2018·湖南湘潭一中模拟]1931 年 9 月,英国率先放 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 30 年代 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 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了(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一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 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是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 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思考 1 试答
史料一反映出胡佛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史料解读:自由主义政策。
试答
提示: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8.罗斯福新政有何借鉴意义? 试答
提示:①加大银行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②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③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建设。 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板块二 互动探究·分层突破
二、罗斯福新政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精)
数百万美国人失业,生活水平大 幅下降,贫困和绝望情绪蔓延, 社会秩序动荡。
罗斯福新政的提出和目标
提出
面对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和加强国 家宏观干预的措施。
目标
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刺激需求,创造就业机会,恢复国家经济秩序和民众信心 。
罗斯福新政的初步措施和效果
措施
技术创新
自由市场环境下,企业有 更大的动力进行技术创新 和产品研发,推动了科技 和产业的进步。
社会问题
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问 题也逐渐凸显,如贫富差 距加大、劳工权益受损、 环境污染等。
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后果
经济危机
自由放任政策下,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导致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经济严 重衰退,大量失业,社会动荡加剧。
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农业调整法案、国家工业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案 等。
效果
初步稳定了金融市场,提高了农业收入,促进了工业生产, 减少了失业人数。
01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 内容
金融监管和救市措施
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保障储户存款安全,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实行金融监管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扩散 。
通过证券交易法
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01
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政府应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关注弱势群体
02
社会保障体系应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针对性
的福利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促进就业与收入增长
03
社会保障体系应与就业和收入增长政策相结合,通过提高就业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四_第3讲_“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1.美国历史上的某个时期,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
出现此现象是因为( )A.赤字财政导致物价暴涨B.政府干预金融秩序稳定C.政府大力缩减财政支出D.通货紧缩民众持币观望解析:D 材料表明此时期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
财政赤字不符合史实,故A项排除;从材料“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来看当时金融秩序不稳定,与B项矛盾;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干预经济,一定会扩大财政支出,因而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29~1933年经济危机供大于求,通货紧缩,所以民众持币观望,在交易中多使用实物交换,故答案为D项。
2.(2017·湖南衡阳调研)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
这说明该计划(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解析:C 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
3.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D 苏联新经济政策1928年已经停止,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B项“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故B项排除;20世纪30年代英美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C项排除;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和
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用书人民版时空坐标专题主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危机,它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
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俄)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历程。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而收效甚微。
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而导致苏联解体。
考点1|“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自由放任”的美国1.经济大危机(1)原因①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生产相对过剩。
2.过程(1)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首先在美国爆发。
(2)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特点范围广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时间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4)影响①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②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③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轻巧识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3.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指导思想: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措施: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
1932年,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3)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崩溃的边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
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用书人民版时空坐标专题主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危机,它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
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俄)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历程。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而收效甚微。
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而导致苏联解体。
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自由放任”的美国1.经济大危机(1)原因①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生产相对过剩。
2.过程(1)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首先在美国爆发。
(2)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特点X围广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时间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4)影响①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②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③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轻巧识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3.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指导思想: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措施: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
1932年,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调整措施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原因⎩⎪⎨⎪⎧①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大危机的教训。
②接受凯恩斯主义,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2)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影响⎩⎪⎨⎪⎧①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 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②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①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②含义: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工人 也拥有股票。
③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 社会化的趋向。
企业决定权仍掌 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①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
②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经营,企业所有者不再直接 从事经营。
③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扩大了“新中间阶层”。
3.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社会福利制度(1)前提:战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
(2)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4)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5)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6)评价⎩⎪⎨⎪⎧①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评价1.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作用⎩⎪⎨⎪⎧1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4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教师用书 人民版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第24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考纲要求 1.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课标提示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 ①股票市场 ②1933 ③经济秩序 ④自由放任 ⑤崩溃 考点二 ①干预经济 ②行政手段 ③就业 ④劳资矛盾[巧学妙用]1.构图解史——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社会化大生产←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产品增多←重要原因→购买力水平低下分期付款←诱导因素→股票投机2.图示解史——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3.概念解史——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4.数字解史——罗斯福新政考法1 对30年代大危机特点的认识【考题1】(2017·四川凉山调研)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答案 C『方法突破』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提炼出表格的主旨:30年代大危机严重破坏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其二,正确解读表格信息,表格信息显示美、德、日三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史论链接』 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首先爆发于美国,随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涉及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的特点。
考法2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起点和模式【考题2】(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小初高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自由放任
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供需矛盾激化。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表现(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大萧条”时期来临。
3.特点:范围广泛;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对各国①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②政治上:社会危机加深;各国示威游行、罢工不断;德国法西斯势力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趁机抬头。
(2)对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5.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导致危机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罗斯福当选总统。
2.经济与社会保障新政(1)金融①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信用。
②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3)农业: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3.政治体制新政(1)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2)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
4.外交新政(1)措施: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一、考纲与课标联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创新和调整。
四个重点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企业经营及福利制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三、知识要点一、苏联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外患: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
②内忧:国内战争爆发,工业原料缺乏,人民忍饥挨饿。
③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非常措施(2)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3)内容:①农业: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②工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流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
(4)评价:①进步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局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后来战争基本结束,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
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后,亟须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
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③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目的: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经济基础。
(3)实施: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4)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跨考点综合学案
专题十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跨考点综合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阶段时期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①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②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线索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四种模式义。
(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时代(回归“理想”的模式探索)3.“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3)评价①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4.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原则(1)前期经济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因传统体制制约而失败。
(2)后期政治改革在各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苏联解体。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40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第4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练习一、选择题1.(xx北京朝阳期末联考)有人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称为“焦虑的时代”。
不确定性、创伤、悲观等情绪充斥着科学领域、政治领域及当时的各个方面。
下列事件属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有( )①经济出现大萧条②法西斯势力猖獗③创立狭义相对论④荒诞派戏剧诞生A.①②B.②③C. ①④D.③④2.(xx北京西城期末测验) “提高农产品价值……将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
”发表此施政方针的是( )A.凯末尔B.罗斯福C.戴高乐D.撒切尔3.(xx北京西城一模)1935年,罗斯福总统在签署一项法律后说:“这项法律照顾了人的需要,同时又向合众国提供了极其健全的经济结构……将保护未来的行政当局,使它不致因需向穷人提供救济而难免沉重负债。
”“这项法律”是( )A.《紧急银行法案》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社会保险法》4.(xx北京怀柔零模)观察下图,导致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B.美国政府兴办大量公共工程C.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D.新政根除了经济危机的隐患5.(xx北京房山期中)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其突出特点是( )A.通过谈判缓解社会矛盾B.建立“福利国家”C.加大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国家干预经济6.(xx北京一零一中学期末)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二、非选择题7.(xx北京一零一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享有联邦政府专项拨款的负责管理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专门机构。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
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落实主干知识------------------------------------------ 垂统梳理有序识记点拨谨津弥补斷毂---------------------------------------------一、经济大危机1. 原因(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⑵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供需矛盾激化。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 表现(1) 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大萧条”时期来临。
3. 特点:范围广泛;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4. 影响(1) 对各国①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②政治上:社会危机加深;各国示威游行、罢工不断;德国法西斯势力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趁机抬头。
(2) 对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5. 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导致危机恶化。
轻巧识记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 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罗斯福当选总统。
2. 经济与社会保障新政(1) 金融①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信用。
②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 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3) 农业: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4) 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 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3. 政治体制新政(1) 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通史版第14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第44讲 自由放任 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第44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目标解读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大史实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贫富差距过大,出现生产相对过剩;股票等投机活动,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③直接原因: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2)特点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这是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影响力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各国联系更加密切。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知识拓展】经济危机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它一般被分为两类:通货膨胀——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通货紧缩——货币发行不足,物价下跌。
主要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能力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其实质是一种产能过剩。
(3)影响①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经济,大大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
②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
【问题思索】经济危机往往具有双重性影响:一方面,它表明资本主义危机的演化和资本主义弊端的严重;另一方面,它迫使政府进行应对危机的政策调整,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改革的紧迫信号。
2.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必要性:经济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干预主义思想的发展。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0.28“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________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3.影响(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________________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局势紧张。
4.胡佛政府的应对(1)对策①前期:继续奉行________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②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
[图示明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第二册
考点34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内容索引
1 排查基础知识 2 细讲核心考点 3 精练真题新题
1
排查基础知识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极大;来势迅猛。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b)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
(1)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全面干预。
(2)采取了一些改善中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3)行政和立法手段相结合(700多个法令和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
(4)控制生产和扩大市场相结合。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c) (1)从实质看,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 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不可能改变 资本主义的本质。 (2)从现实影响看,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 正常运转;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 义统治。 (3)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对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4)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战略考量 史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 —— 罗斯福 论从史出 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 美国工业指数1929年为125,1932年跌到58,1935年上升到101,1936 资本主义的本质。 年达121。 论从史出 表明新政使美国基本上摆脱了“大萧条”。 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2)实质 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 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3)经验
①加强银行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②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③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建设。
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农业调整署和全国工业复兴署干预调节工农业生产。
(3)举办救济和 公共工程 :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以 缓和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 制度。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
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④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
发生,要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⑤规范股票和信贷市场,防范金融投机。
⑥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经验
(1)特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3.综合分析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时代潮流: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经济实力: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
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民主传统: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
②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的运行机制。
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其
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
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1)时间: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
(2) 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况,摆脱危机。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b)
(1)整顿银行业: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
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 农业调整法 》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
易错提醒 罗斯福新政≠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通常是指国家下达指令性经济指标,工农业依据此指标进行生
产和销售。罗斯福新政只是加强国家对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要监督,
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因此,二者完全不同。
2
细讲核心考点
主题 从大危机到大调整、大机遇——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史料实证 1.数据变化凸显经济危机特点 史料 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 和失业情况。 美国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46.2% 70% 德国 40.6% 69.1% 600万 英国 28.4% 50% 近300万 法国 16.5% 48% 85万 日本 8.4% 50% 300万 世界 1/3 2/3 3 000万
失业人数 1 700万
论从史出 等特点。
数据表明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国
际贸易、就业人数均大幅下降,直观地反映危机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2.胡佛国情咨文凸显其经济政策 史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论从史出 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不想改变经济政策,实质上仍是坚持以自由 放任为原则的反危机措施。不仅没能制止危机,反而使危机形势严重恶化。 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力的政治保障。
历史理解 1.世界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①提高关税: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①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 时俱进。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