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一站式办文(服务)制度
救助管理站制度流程
救助管理站制度流程救助管理站制度流程是指为了帮助无家可归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设立并管理救助管理站的一套流程体系。
下面是一个关于救助管理站制度流程的详细说明,包括救助流程、申请条件、审核流程、救助标准、管理措施等。
一、救助流程:2.登记:救助管理站将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并核验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5.决定:经过审核后,救助管理站向申请人发放救助决定书,明确救助形式和救助额度。
6.救助:救助管理站根据决定书的要求,提供一定的生活救助、庇护住所或其他适当的支持,帮助申请人改善生活状况。
二、申请条件:1.法定资格:申请人必须是无家可归人员或流浪乞讨人员。
2.经济困难: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必须达到一定的困难程度,无力提供基本生活所需。
3.合理需求:申请人必须具备合理的救助需求,例如食物、住所、求职等方面的需求。
三、审核流程:4.决策:审核人员将审核结果提交给决策机构,由决策机构根据救助标准和资金状况做出最终决策。
四、救助标准:1.生活救助:根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一定的生活津贴、食物补助等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庇护住所:为无家可归人员提供临时的庇护住所,保障其安全和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
3.适度给予:救助管理站需要根据不同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给予适度的救助,不过度干预个体的自主权。
五、管理措施:1.记录管理:救助管理站对每位申请人的救助流程和救助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流转的连续性。
2.资金管理:救助管理站需要合理管理救助资金,确保救助资金的安全和公正使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3.监督管理:救助管理站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救助流程和救助结果进行监督,确保救助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4.协作合作:救助管理站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志愿组织、社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救助工作,提高救助效益。
总之,救助管理站制度流程是一个为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综合救助体系,通过申请、审核、决策和救助等环节,为无家可归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相应的救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重新融入社会。
救助站一站式办文(服务)制度
救助站一站式办文(服务)制度
1、站对外办理的事项,内部办事程序变“串联”为“并联”,文件受理后,相关岗位同时办理,加快业务文件的流转速度和办事速度。
2、申请人(服务对象)只需将申请文件和应提供的资料递交给第一个受理人,该受理人就要负责在站内部的协调、报批、签章等业务。
避免来文单位多次报文和重复报资料的现象
3、确需服务对象要到其它科室办理时,应当引导其办理。
4、受理事项属于师市批准的事项,应由站内负责办理。
5、受理人应向服务对象告知自己的联系方式,并约定办结的时间,杜绝服务对象反复跑。
救助人员站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救助人员站内管理,提高救助服务质量,保障救助对象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站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站所有工作人员及救助对象。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确保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救助站管理委员会,负责本站救助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监督。
第五条设立救助站站长,负责站内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救助政策,协调各部门工作。
第六条设立救助站办公室,负责救助对象接待、登记、信息管理、物资采购等工作。
第七条设立救助站生活区,负责救助对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教育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设立救助站医务室,负责救助对象健康检查、疾病治疗、康复训练等工作。
第三章救助对象管理第九条救助对象进入站内,需进行登记、身份核实、健康状况评估等程序。
第十条救助对象应遵守站内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第十一条救助对象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等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第十二条救助对象在站内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
第十三条救助对象离站,需办理离站手续,并接受离站教育。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四条接待程序:接待救助对象,进行登记、核实身份、健康状况评估等。
第十五条评估程序:对救助对象进行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等评估。
第十六条分配程序:根据评估结果,将救助对象分配至相应的生活区。
第十七条照料程序:负责救助对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教育培训等工作。
第十八条医疗程序:负责救助对象健康检查、疾病治疗、康复训练等工作。
第十九条离站程序:办理离站手续,进行离站教育。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二十条站内安全管理:加强站内安全管理,确保救助对象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一条交通安全:接送救助对象出行时,确保交通安全。
第二十二条食品安全: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环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十三条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医疗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救助站管理制度救助站-救助管理条例
救助站管理制度救助站-救助管理条例概念救助管理站(简称救助站)原名为收容遣送站。
对流浪者实施救助管理的法律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内容第一条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监督。
公安、卫生、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第六条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并将随身携带物品在救助站登记,向救助站提出求助需求。
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救助,不得拒绝;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说明不予救助的理由。
第七条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第八条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住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
第九条救助站应当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维护站内秩序。
第十条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救助站工作管理制度
救助站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救助站的工作管理,提高救助站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受救助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
二、机构设置1. 救助站设站长一名,副站长一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2. 站长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救助站的工作,副站长协助站长开展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分工负责站内各项具体工作。
三、岗位设置1. 救助站设立办公室、接待室、帮扶办公室等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2. 办公室负责日常办公,接待室负责接待受救助人员,帮扶办公室负责制定帮扶方案和跟踪帮扶情况。
四、工作职责1. 站长:负责领导和管理救助站的工作,下达工作任务,决定重大事项。
2. 副站长:协助站长开展工作,负责站长交办的任务。
3. 办公室主任:负责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协助站长处理工作事务。
4. 接待员:负责接待受救助人员,登记、核实受救助人员的资料,了解其实际困难情况。
5. 帮扶员:负责制定帮扶方案,跟踪受救助人员的帮扶情况。
五、工作制度1. 救助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和权限开展工作。
2. 救助站实行值班制,确保24小时有人接待和帮扶受救助人员。
3. 救助站设立工作档案,记录受救助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帮扶情况,做到有案可查、有据可依。
六、考核评估1. 每年对救助站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评选出先进个人和集体,对于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的部门,要进行督促整改。
2. 救助站领导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七、工作纪律1. 救助站工作人员要服从站长的领导,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和权限开展工作,不得越权操作。
2. 工作人员要维护救助站的形象,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无故旷工。
八、其他1. 对于受救助人员的个人隐私,救助站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2. 救助站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就是救助站的工作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确保受救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救助管理站入站服务规程2020版
DB5323/T84—2016救助管理站入站服务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救助管理站接收接待服务的入站接收、身体检查、安全检查、违禁物品收缴和物品寄存、入站教育、特殊情况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救助管理站入站服务。
2入站接收2.1入站类型2.1.1自愿来站2.1.1.1对自行来站的求助人员,工作人员应询问求助人员基本情况,了解求助人员的需求,甄别鉴定是否符合救助条件。
2.1.1.2确认符合救助条件的,填写《求助登记表》(见附录A),为其建立救助情况档案。
2.1.1.3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工作人员应向当事人说明原因,并填写《不予救助通知书》,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确认,站内存档一份,求助人员执一份。
2.1.1.4入站接收过程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无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求助人员应实施保护性救助。
2.1.1.5发现醉酒求助人员求助时,先询问初步甄别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安排其在接待大厅或站外,待酒醒后方办理进站手续。
2.1.1.6及时对求助人员开展身体检查、安全检查、物品寄存等相关程序性工作,根据分类救助原则开展救助。
2.1.2护送来站2.1.2.1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护送求助人员来站求助的,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应对求助人员进行初步询问后,按3.1条要求执行。
2.1.2.2由公安机关护送来站求助的,工作人员应与公安机关护送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并填写《公安机关护送流浪乞讨人员登记表》。
2.1.2.3对护送进站,因年龄、文化、残疾等原因无法填写《求助登记表》的求助人员,由护送人员代为填写,并将填写内容逐项告知当事人后,当事人按手印确认。
护送人员拒绝填写的,由接收工作人员代其填写并予以注明,当事人按手印确认。
2.1.2.4对于引导护送未成年人前来求助的,工作人员应与护送单位办理人员交接手续,送人单位应填写《求助登记表》(见附录A)。
2.1.3上街劝导来站由救助管理机构上街劝导来站救助的求助人员,按3.1条办理入站。
救助站管理制度
救助站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为规范救助站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受助人的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1. 救助站的领导机构为站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推荐。
2. 站长负责全面领导救助站的工作,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3. 救助站设立管理委员会,由站长主持,成员包括站长、部门负责人等,负责研究决定救助站的重大事项。
4. 救助站设立各职能部门,包括接待部门、审核部门、救助部门等,各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第三部分:服务内容1. 救助站主要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食宿、医疗等基本生活服务。
2. 救助站要为受助人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服务。
3. 救助站还要为受助人提供就业培训等社会帮助服务。
第四部分:站内管理1. 救助站要建立健全的受助人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受助人的基本情况和救助情况。
2. 救助站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受助人评定机制,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确定受助人的资格和救助程度。
3. 救助站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4. 救助站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受助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五部分:站外管理1. 救助站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为受助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 救助站要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公众的对救助站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3. 救助站要定期开展对外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救助站的了解和认知度。
第六部分:监督管理1. 救助站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
2. 救助站要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受助人和社会公众的投诉和意见。
3. 救助站要定期组织内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结:救助站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设立的,它的管理工作关乎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的生活。
因此,救助站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救助站的良好运转。
救助站建立工作规章制度
救助站建立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开展救助工作,提升救助站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救助人员和志愿者等。
第三条救助站应当遵循“人道、博爱、务实、高效”的原则,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
第四条救助站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救助流浪动物、帮助失踪人口、救助受伤或遇难的人员等。
第五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做好信息报送和记录工作。
第六条救助站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救助站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提升救助工作的整体效能。
第八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和接受救助的对象的安全。
第二章救助对象的保护第九条救助站应当为接受救助的对象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保障其基本权益。
第十条救助站应当根据救助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救助方案,确保救助工作的实效性。
第十一条救助对象的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或机构。
第十二条救助站应当对接受救助的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第十三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的复查机制,定期对曾经接受救助的对象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其生活状况良好。
第三章救助工作的组织管理第十四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实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
第十五条救助站应当定期组织救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对救助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七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
第十八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好危机处理和应急预案,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救助工作的宣传推广第十九条救助站应当加强对救助工作的宣传推广,提升社会各界对其认知度和支持度。
救助站所有规章制度
救助站所有规章制度为了确保救助站的正常运转,维护救助对象的权益,保障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以下规章制度,所有在救助站工作和接受救助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并执行。
**一、入住流程**1.1 救助对象需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入住救助站。
1.2 入住前需提供身份证明等有效证件,并填写相关申请表格。
1.3 入住救助站后,需接受面试和身体检查,以确定具体救助方式和计划。
**二、居住管理**2.1 住宿时间:救助对象需按规定时间居住在救助站,不得擅自外出或逾期返回。
2.2 作息时间:按救助站规定的作息时间生活,不得在夜间喧哗或扰乱秩序。
2.3 个人卫生:保持卫生习惯,定期清洁住宿区域,维护整洁环境。
**三、饮食安排**3.1 救助站提供统一的饮食安排,救助对象需按时就餐,不得浪费食物。
3.2 特殊饮食需求:如有特殊饮食需求,需提前告知救助站,协商解决。
**四、救助内容**4.1 教育培训:救助对象需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提升自身技能和就业能力。
4.2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救助对象处理心理问题和压力。
4.3 医疗保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定期体检和健康指导,维护身体健康。
**五、纪律要求**5.1 遵守救助站规章制度,听从管理人员安排,不得有不良行为。
5.2 不得擅自离开救助站,不得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否则将受到相应处罚。
**六、权益保障**6.1 救助对象享有基本人权,不得受到歧视或虐待,有权利申诉和维护自身权益。
6.2 救助对象需密切配合救助站工作人员,共同维护和谐、友善的环境。
**七、处罚措施**7.1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救助对象,根据情节轻重,可以采取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等处罚措施。
7.2 情节严重者,将终止其救助资格,需自行离开救助站,或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八、其他规定**8.1 暂不列明的情况,按照实际情况和救助站管理规定执行。
8.2 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和评估救助对象的状况,保证救助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
救助站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救助站工作管理制度范文救助站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救助站工作,提高救助站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救助站工作人员,包括员工和志愿者。
第三条救助站工作的目标是提供帮助和关怀给需要帮助的人群,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四条救助站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救助站的管理规定,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五条救助站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六条救助站应当保护受助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的工作纪律和奖惩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组织第八条救助站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并明确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救助站管理机构由站长负责,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后勤支持和文件管理等工作。
第十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志愿者管理机构,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二条救助站应当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第十三条救助站应当建立人员档案和记录,包括工作人员和受助人的基本信息和工作记录等。
第三章工作第十四条救助站的工作包括受助申请、审核、发放救助资金、跟踪服务等环节。
第十五条受助申请应当通过书面形式提交,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救助申请的原因。
第十六条救助站应当成立申请审核小组,对受助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核。
第十七条救助站审核受助申请时,应当根据受助人的实际需求和救助站的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第十八条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申请的结果,及时发放救助资金,并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第十九条救助站应当对受助人进行跟踪服务,了解其实际帮助情况和需求变化。
第二十条救助站应当设有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受助人和志愿者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工时第二十一条救助站应当制定工作时间制度和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不间断服务。
第二十二条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救助站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和交接工作。
救助站全封闭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救助站管理,保障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提高救助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救助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救助站所有工作人员、救助对象及参与救助活动的相关人员。
三、管理原则1.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
2. 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3. 严格管理,确保救助站的安全稳定。
4. 注重实效,提高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管理内容1. 入站管理(1)救助对象入站时,需出示有效证件,填写入站登记表,接受身份核实。
(2)工作人员对救助对象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其基本情况,确定救助类型。
(3)根据救助对象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救助服务。
2. 生活管理(1)救助对象入住期间,需遵守救助站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2)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饮食、住宿、医疗等。
(3)保障救助对象的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 教育培训(1)对救助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
(2)提高救助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4. 出站管理(1)救助对象达到救助期限或符合出站条件时,需提前一周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
(2)工作人员对救助对象进行评估,确认其具备独立生活能力。
(3)救助对象出站时,需签署离站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5.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救助站的安全稳定。
(2)加强对救助对象的管理,防止其发生意外事故。
(3)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
五、监督检查1. 救助站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救助服务质量。
2. 接受社会公众、媒体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解除救助协议等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救助站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救助站规章制度名称
救助站规章制度名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助站的管理,保障受助人员的权益,维护救助站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救助站是一个为了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境地的人提供救助的场所,旨在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建信心,树立希望。
第三条救助站的管理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条救助站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服务意识,热心帮助受助人员,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第五条救助站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第二章救助站的基本任务第六条救助站的基本任务是为受助人员提供临时救助、庇护、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第七条救助站应建立受助人员档案,详细记录其个人信息、困难情况和接受帮助的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受助对象的需求和变化。
第八条救助站应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提供膳食、床铺、洗漱用品等物品,做好卫生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救助站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受助范围,提高受助效果。
第三章受助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十条受助人员有权利得到救助站的服务,享受合法权益保障。
第十一条受助人员应遵守救助站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配合做好个人信息的登记。
第十二条受助人员应爱护救助站的设施和财产,不得损坏或乱扔垃圾。
第十三条受助人员在接受救助期间,应自觉维护救助站的正常秩序,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第十四条受助人员有权利向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和投诉,管理人员应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第四章救助站的管理第十五条救助站的管理人员应设立领导班子,明确分工,有效管理。
第十六条救助站的领导班子应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第十七条救助站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财务经费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十八条救助站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救助站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救助站应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五章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二十条救助站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受助人员的安全。
救助管理站规章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救助管理站规章制度篇一:救助站工作职责思唐街道办事处救助站工作职责根据贵州省和民政部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和《贵州省救助管理规范》确保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实施100%的救助。
一、切实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依法认真界定救助对象,既要搞好救助,又要加强管理。
(1)向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询问与求助需求有关的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它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是否享受城市生活最低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并询问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属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随身物品的情况;(2)告知救助对象的范围和实施救助的内容,对其个人情况予以登记。
(3)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救助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救助,不得拒绝;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救助人员,应当说明不予以救助的理由。
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
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应当先提供求助,再查明情况。
(4)进一步查明、核实受助人员基本情况,并着手制作受助人员档案,将其入站、离站、获得救助情况如实记载,妥善保管。
对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受助人员,终止救助。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切实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
三、宣传有关帮扶救助的政策法规,提供有关帮扶救助工作的政策咨询服务对已受理低保和困难家庭的申请,申请家庭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公示,并提出审核意见。
四、组织开展对辖区内优抚对象,老年人,残疾人等的帮扶救助和相关服务工作,本辖区内符合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公益性劳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困难家庭各项援助措施的落实工作,帮扶求助人员办理相关手续。
五、负责受助人员的学习教育,落实好受助人员的生活起居,为受助人员提供回家便利。
(1)帮助受助人员与亲属或者所在单位和有关组织取得联系,如受助人员当地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安、民政部门。
救助站规章制度范文
救助站规章制度范文救助站是为了给予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住宿、食物、医疗和其他基本生活条件的机构。
为了保障救助站的正常运行,维护秩序,制定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关于救助站的规章制度的一份建议:一、宗旨和任务1.救助站的宗旨是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临时救助,帮助他们度过困境,并为他们提供条件脱离困境。
2.救助站的任务是保障被救助者的基本生活条件,提供住宿、食物、医疗等服务,并提供教育、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二、入住条件和申请流程1.救助站接收的对象是没有住所、生活困难或无法独立生活的人员。
2.入住救助站需要填写入住申请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工作人员审核确认后方可安排入住。
三、住宿管理1.入住救助站的人员应严格遵守住宿管理制度,保持住宿区的清洁和安静,不得制造噪音和扰乱秩序。
2.严禁破坏救助站内的设施和财物,如有损坏需赔偿。
3.入住人员不得将房间租借或出租给他人,也不得私自转让。
四、生活纪律1.入住人员应遵守救助站的作息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
2.入住人员应按时参加集体活动,如群体会议、培训等,积极参与救助站的各项活动。
3.入住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在室内乱丢垃圾,保持公共区域整洁。
五、安全管理1.入住人员应遵守救助站的消防安全制度,禁止在室内吸烟、使用明火和非法使用电器。
2.入住人员不得随意离开救助站,如需外出需提前报备并获得工作人员的许可。
3.入住人员要保管好个人财物,如有丢失或被盗,应及时报告工作人员。
六、医疗保健1.救助站将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如入住人员有需求,可随时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
2.如入住人员需要长期服药,应提供医嘱和药品,由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纪律处分1.对于违反救助站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罚款、临时离站或者取消救助资格等。
2.对于严重违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视情况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八、退出救助站1.入住人员如已脱离困境或找到稳定住所,应主动申请退出救助站。
救助站实体化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救助站管理,提高救助服务质量,保障受助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救助站是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和保护,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
第三条救助站实行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救助工作有序、高效、规范。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救助站设站长一名,副站长若干名,下设办公室、生活照料区、医疗服务区、心理咨询区、教育培训区等部门。
第五条站长职责:1. 主持救助站全面工作,组织实施救助政策;2. 负责救助站内部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3.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第六条副站长职责:1. 协助站长开展工作,负责分管部门的日常管理;2. 参与救助站重要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3. 对分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办公室职责:1. 负责救助站文书、档案、财务等行政事务;2. 负责救助站内部信息沟通和对外联络;3. 负责救助站内部会议的组织和记录。
第八条生活照料区职责:1. 为受助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包括饮食、住宿、洗浴等;2. 监督受助人员遵守救助站规章制度;3. 定期开展生活照料区卫生检查,确保环境卫生。
第九条医疗服务区职责:1. 为受助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2. 配合医疗机构对受助人员进行健康检查;3. 负责受助人员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
第十条心理咨询区职责:1. 为受助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2. 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受助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3. 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第十一条教育培训区职责:1. 为受助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2. 开展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教育培训;3. 帮助受助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管理制度第十二条救助站实行封闭式管理,受助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 服从管理,不得违反救助站规章制度;2. 不得携带危险品、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3. 不得聚众闹事、打架斗殴。
救助管理站规章制度
救助管理站规章制度一、救助对象的确定1.救助对象的确定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包括收集和核实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具体需求等。
2.救助对象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财产证明、收入证明、医疗报告等。
二、救助资金的分配与管理1.救助资金的分配应根据救助对象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每个救助对象都能获得适当的帮助。
2.救助资金不得用于其他非救助目的,必须专门设立专用账户,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透明度。
三、救助申请和受理1.救助申请必须由申请人本人或其近亲属进行,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材料。
2.救助申请将在提交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审核和受理,审核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四、救助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益1.救助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并保守救助对象的个人信息,不得泄露。
2.救助工作人员享有免费的工作餐和工作保险福利,以及根据工作表现获得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五、救助管理站的卫生和环境保障1.救助管理站必须定期进行卫生和环境检查,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救助管理站应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保障救助对象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六、救助管理站的宣传和公开1.救助管理站应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增加社会对救助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2.救助管理站的相关信息和资金使用情况应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七、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理1.如救助对象提供虚假信息或伪造证明材料,将被取消救助资格,并有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2.如救助工作人员违反职责或工作纪律,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八、规章制度的修改与完善1.救助管理站的规章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
2.规章制度的修改需由管理层讨论决定,并向所有救助工作人员进行公告。
以上是救助管理站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合理性,提升救助管理的效能,保障救助对象的正当权益。
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机制,使救助管理站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帮助和支持。
社工救助站规章制度
社工救助站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社工救助站的运行和管理,保障救助站内的工作秩序、服务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安全责任救助站管理人员对救助站内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所有人员参与和遵守。
2. 工作任务分配救助站管理人员根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确保工作的平衡、高效进行。
3. 人员考勤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规定的工作时间,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考勤。
若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提前申请,并经领导审批。
4. 业务培训救助站将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心理辅导、社会工作理论、法律知识等。
三、服务规范1. 服务对象社工救助站的服务对象主要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失业者、残疾人、老年人等。
服务对象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详细的申请表格。
2. 服务流程•接待:服务对象到达救助站后,由工作人员进行接待,并了解其需求和问题。
•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救助标准。
•协助:救助站提供相应的协助,包括提供就业咨询、社会援助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
•跟踪:服务对象的情况将进行跟踪,确保救助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 服务原则•尊重和保护服务对象的权利和隐私。
•提供保密的服务环境,确保信息安全。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
•维护服务对象的尊严和人格。
四、安全管理1. 灭火安全救助站内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保养。
救助站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灭火常识培训。
2. 应急预案救助站应制定完善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明确各个岗位的应急职责和流程。
并进行定期演练和检查,确保救助工作在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3. 事故报告发生任何意外事件或事故,工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填写详细的事故报告,包括事故原因、处理过程等信息,以便事后的追溯和处理。
五、纪律要求1. 工作时间救助站规定的工作时间为每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中午12点到1点休息。
救助管理站制度
受助人员须知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救助站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不得辱骂、殴打救助工作人员和其他受助人员。
三、不得破坏救助设施。
四、不得盗窃公共财物和他人财物。
五、不得实施其它扰乱救助工作秩序的行为。
六、受助人员之间要互助友爱,发现严重患病人员或违法违规现象时,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
七、受助人员在救助站有违法行为的,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八、受助人员需要自行离站的,经报告站内值班人员方能离开,否则后果自负。
九、受助人员必须告知个人真实情况,否则不予救助。
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一、履行职责、爱岗敬业,要严格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履行救助职责,做好救助工作,做到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挂牌上岗,不得无故离岗、串岗。
二、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上岗时衣冠整洁、禁止穿拖鞋、背心、短裤上岗,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三、语言文明、服务周到。
做到接待热心、服务细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
四、遵纪守法,规范管理。
做到“八不准”: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不准敲诈、勒索、侵吞受助人员的财物;不准克扣受助人员的生活供应品;不准扣压受助人员的证件、申诉控告材料;不准任用受助人员担任管理人员;不准使用受助人员为工作人员干私活;不准调戏妇女。
五、严于律已,争先创优。
积极参加站里的各项活动和学习;自觉执行站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熟悉各项业务、政策、法规和工作程序;争当先进,创一流业绩。
受助人员进出站办理程序一、对自愿来站受助人员,应如实填写《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登记表》,并详细填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有效证件名称、家庭住址、亲属住址及联系方法,求助理由及需要,并签名(按手印)。
二、对护送来站受助人员,由护送人员填写发现地和捡拾情况、护送单位、联系电话并签名。
三、值班员将《登记表》送业务科,会同业务科处理受助人员的求助需求,并查询和录制电脑信息。
救助站救助制度
救助站救助制度救助站,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那些生活困难、身陷困境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救助站的救助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救助站救助制度的内涵、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救助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救助站救助制度的内涵救助站救助制度是指规范救助站救助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它包含了救助对象的认定标准、救助方式和救助程序等方面内容。
救助站救助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为那些生活困难、特别是处于生活危机中的人们提供基本的救助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救助对象的认定标准是救助站救助制度的基础。
救助站需要明确救助对象的界定,以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
通常情况下,救助站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一套完善的认定标准,如经济条件、家庭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等。
同时,在认定救助对象时要遵循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确保救助资源真正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
救助方式是救助站救助制度的具体操作方式。
可通过发放救助金、提供临时性住宿、提供日常生活用品、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帮助救助对象。
救助方式应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就近便利,以最大程度满足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
此外,救助站还可以建立和完善与其他救助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助力,提高救助效能。
救助程序是救助站救助制度的运行流程。
应建立一套规范、高效的救助程序,确保救助工作的有序进行。
救助程序可以包括救助申请、审核认定、救助验收和监督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救助站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提高救助对象对救助制度的认知度,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助意识。
二、救助站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救助站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是指救助站在执行救助制度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流程。
一个健全的运行机制可以有效地保障救助站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救助的公平性和效能。
首先,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是救助站救助制度运行机制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救助站一站式办文(服务)制度
1、站对外办理的事项,内部办事程序变“串联”为“并联”,文件受理后,相关岗位同时办理,加快业务文件的流转速度和办事速度。
2、申请人(服务对象)只需将申请文件和应提供的资料递交给第一个受理人,该受理人就要负责在站内部的协调、报批、签章等业务。
避免来文单位多次报文和重复报资料的现象
3、确需服务对象要到其它科室办理时,应当引导其办理。
4、受理事项属于师市批准的事项,应由站内负责办理。
5、受理人应向服务对象告知自己的联系方式,并约定办结的时间,杜绝服务对象反复跑。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