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十二讲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二讲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Ⅱ)。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知识梳理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连线群落的种间关系

深度思考

下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坐标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将①、②、③与甲、乙、丙配对,并写出各组种间关系类别。

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群落的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

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2.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与过程

①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②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连线群落演替的类型

提示:①——b、c ②——a、d

(3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

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

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时间短

速度缓慢较快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沙丘、冰丘泥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有关群落演替的两个易错点

①演替并非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②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①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②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等(举一例)。

③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围湖造田等(举一例)。

深度思考

(1)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

①你能否将图示演替过程予以正确排序?

②该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属同种类型?请具体指明。

③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何变化?预计食物网复杂化程度会如何变化?

(2)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则哪条曲线可代表初生演替?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要点精析

关系

名称

数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

同时增加,同时减

小,呈现出“同生

共死”的同步性

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

瘤菌

寄生对宿主有害,对寄

生生物有利,如果

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独立生存,而

宿主会生活得更

蛔虫与人,噬菌

体与被侵染的细

竞争两种生物生存能

力不同,如图a所

示;两种生物生存

能力相同,则如图

b所示

牛与羊,农作物

与杂草

捕食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不同步性

变化

狼与兔,青蛙与

昆虫

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3.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右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4.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

(1)群落演替的方向

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2)群落演替的结果

①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③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5.“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试题精粹

1.(2015·合肥一检)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

2.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3.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

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

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

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

4.(2014·河北唐山二模)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