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生活很不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学案教案

高中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学案教案

第二课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课标要求】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管理权力的途径和方法【自主学习】——准确的记忆和规范的表达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途径考点: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1.我国最广泛的基层民主管理的实践形式是什么?实行和,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农村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其性质如何?(1)农村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

(2)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村民自治的内容是什么?(1)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这是村民自治的,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2)村民通过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

(3)村民和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4)村民运用、、等形式,监督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工作。

4.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其性质如何?(1)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

(2)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是什么?居民委员会在维护居民的,管理居民的和,调解,协助,反映居民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1)居民民主选举居委会干部;(2)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讨论决定;(3)居委会实行制度,定期向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

7.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是什么?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8. .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是什么?(1)能够获得很多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

(2)可以学习,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合作探究】“村民只要参加民主管理,就能实现自身的利益”。

12 《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 《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 《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前思考1.你知道家乡发生的喜事和忧事有哪些吗?请列举。

2.发生在家乡的这些喜事和忧事,有哪些是需要我们关注和参与的?学习目标1.了解家乡的现状,认识喜事和忧事对于家乡的意义;2.理解“关注、支持和参与”对于家乡发展的重要性;3.探究家乡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学习内容1. 家乡的喜事1.1 喜事的定义喜事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的努力和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或收到了好的消息,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希望的事件。

1.2 家乡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包括以下方面:•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活动•人才培养等2. 家乡的忧事2.1 忧事的定义忧事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受到伤害或面临困难,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忧虑的事件。

2.2 家乡的忧事家乡的忧事包括以下方面:•环境污染•灾害事故•社会不安等3. 关注、支持和参与3.1 家乡的现状和我们的关系家乡的发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生活在父母的家乡,自己也将来要建设、发展属于自己的家乡。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发展,参与家乡的建设,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

3.2 关注、支持和参与的重要性•关注:了解家乡的现状,掌握家乡发展的动态,从而为家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支持:支持家乡政府及社群力量进行各种发展项目,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与: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发展,通过个人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习方式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要点;2.讨论教材内容,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学习体验和看法;3.作业是在家乡找出一个喜事和一个忧事,写一篇评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喜与忧,认识到关注和参与家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正确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家乡发展的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详细教案,含设计意图及配套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详细教案,含设计意图及配套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里的最后一篇。

《归园田居》一共五首,写了陶渊明摆脱污浊官场,在农村生活的景况和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为第一首,把朴素的田园风光、平淡的农村生活与自己再回田园的闲适愉悦交织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2.解析:《归园田居(其一)》的重点内容要放在对诗句的理解和描述诗歌画面上,我们可以先诵读诗歌,深入了解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二、目标及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陶渊明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2.解析:(1)通过课前搜集陶渊明小故事和诵读划分诗句来把握诗意,欣赏陶渊明的语言。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品味妙语佳句,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学生还是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的。

但是,具体来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多从文字与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分析。

2. 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上指出,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要注意反复的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课堂上以现代隐居思潮为例子,深入浅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大有裨益。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1.欣赏都市图拥挤的交通、求职的人们、繁忙的白领、雾霾弥漫的早晨2. 欣赏盈江田园图碧绿的黄草坝、清澈的凯邦亚湖、赶集归来的傣族少女、炊烟袅袅的人家欣赏完图片请同学们用四字短语分别来形容都市生活和田园生活。

《乡下人家》教案15篇

《乡下人家》教案15篇

《乡下人家》教案15篇《乡下人家》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__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无限风光。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过渡语)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程度。

三、初读课文1、(过渡语)生字大家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2、谁想读?你想怎么读?(自己读还是找小伙伴读?你来安排吧。

)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听完以后还要给他们评一评。

谁来评价一下(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你听得真认真!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朗读的精益求精,对他读的流畅程度,你也可以评价一下。

评价的时候,不足要说,优点也要说,给他们全面的评价。

你听得真仔细,人家对你的评价,怎么看?你再读一读。

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给他们掌声。

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3、(过渡语)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看谁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课文描写了乡村的美景,你谈得很好,谁和他的看法不一样?你认为课文描写了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奥,还有纺织娘,谁还有补充?还有吃晚饭。

)(过渡语)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这么多内容,你们真了不起!听读了全篇课文,乡村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谈得好,老师非常佩服你,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的看法很独特。

)四、品读课文。

3分钟(过渡语)是啊,这是多美的乡村啊!那么乡村生活到底美在哪儿?我们再来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必修一写作训练学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必修一写作训练学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必修一写作训练学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案博苑08-26 0633必修一写作训练学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习目标:1、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学习重点: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习设想:本次训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学习步骤:一、课前准备课前主动搜集能够引起自己心灵共鸣的“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素材二、写作步骤1、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作文有哪几篇是成功的,在写这些作文时是不是动了感情。

由此引入这一次的话题。

2、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思考和交流,谈谈选择的理由,以便互相启发。

3、范文引路(1)手帕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

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

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

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

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镍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

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

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

唉,日子过得真快,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

”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

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必备知识一、学习访谈技法(一)了解“访谈”文体特点1.概念: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二)掌握访谈的要求和提问技巧1.访谈的基本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消除被访者的拘谨和戒备心理。

主体:要善于倾听,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有时还要进行追问,揭示问题的根源与实质。

结尾:适当地总结,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访谈对象的配合。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2.访谈的提问技巧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结合不同的访谈进程,要灵活运用趣问、直问、推问等提问方式。

(1)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4)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5)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6)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7)对比: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3.设计访谈问题的特点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考点梳理【题型问法】1.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有人认为是表现×××。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题型分析】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各有差异。

在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就是文章主旨的集中表现。

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来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

概括文章主旨,是高考阅读层级要求较高的考点。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对文章主题的考查主要分为三种情况:①归纳主题(主旨);②阐释主题(主旨);③延伸主题(主旨)。

“归纳主题(主旨)”就是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

“阐释主题(主旨)”就是用自己的话,或者依照例句来解释主题思想,还可以通过关键句子的理解和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延伸主题(主旨)”就是根据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谈感受。

乡音乡情教案

乡音乡情教案

乡音乡情教案前言乡村是祖国的腹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语音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乡音乡情。

这种独特的乡音乡情,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研究的一个方面。

本教案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乡音乡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乡音乡情,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乡土文化。

一、学习目标1.了解乡音乡情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2.学习乡音乡情的标准发音并能正确运用。

3.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区域性语音。

4.能够在文学创作中运用乡音乡情。

二、教学内容1. 乡音乡情的介绍乡音乡情是指在乡村地区里形成的特殊的语音和语言文化,是农村地区独有的语音和语言文化,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

乡音乡情主要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有关。

2. 乡音乡情发音教学乡音乡情发音是本次学习的核心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乡音乡情发音,学生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2.1 研究乡音乡情的音系乡音乡情的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音变少、音节简单、浊音多、吐音多、缩喜爱度高等,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和运用。

2.2 乡音乡情发音的标准要想学好乡音乡情的发音,首先需要学习标准的乡音乡情发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乡音乡情,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错误发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3 乡音乡情的音调乡音乡情的音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反映出说话人发音的稳定性和自信心,也能够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生需要掌握乡音乡情的音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 区域性语音的区分和运用乡音乡情的发音还存在很多地区性差异,此时学生需要学会区分这些语音的差异,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4. 乡音乡情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乡音乡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有很深的文学内涵。

学习过乡音乡情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运用乡音乡情的文化内涵,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听音辨单词选择一些符合乡音乡情特征的词汇或单词,让学生进行听音辨认,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乡音乡情的发音。

《乡下人家》教案3篇

《乡下人家》教案3篇

《乡下人家》教案3篇《乡下人家》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装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堂作业本》,尝试着给文中的风景取个名。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子。

(第一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正确识记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

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指名读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1)词语:分4组读(2)指导生字书写难写的字“巢、瞧”(3)读了课文之后,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文用了哪一句话来概括呢?请用波浪线划出来(课件出示)齐读这句话,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轮组读三、取风景名1、读了课文。

你欣赏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请打开《课堂作业本》p43,仿照样子,为这些风景取个名吧!怎么取名好呢?我们来看看例子:“瓜藤满架”,它是一种什么句式呢?是的,是——什么怎么样,其实我们还可以说成——哪里有什么,那么这一小节还可以取名为?(屋前搭瓜架)2、四人小组交流、反馈,完成作业本。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学案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学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2021年《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2021年《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The greedy words corrupt the gentleman, and the cold arrow shoots the hero to death.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3、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感受。

4、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的自然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主题》中的对对读__。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教学难点:1、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的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听音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听完音乐,谁能告诉我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齐读——师生接读——再读——试背)同学们,有一位老人,她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有一年,就在她六十岁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见到家乡的美丽景色,写下了一篇这样的美文《乡下人家》,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一同来领略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

二、出示自学导航:1.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她眼中的乡下人家,请你用横线画下来。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用小标题概括。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小鸡觅食图鸭子戏水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三、交流。

1、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美丽风景。

这风景有什么特点?PPT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小标题分别放到哪几段中?四、再读课文,小组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用并用波浪线画出独特、迷人风景画面的句子。

2、把自己在读中的感受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可以写写你的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感受。

五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乡下人家屋前瓜架。

师:哪些同学被屋前的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学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学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学案班级:姓名:成绩:一、学习目标1 .通过调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2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主动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通过多种调查活动,从不同方面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

【学习难点】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家乡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知识构建1 .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不仅带来物质上的改善,还有精神上的提升。

2 .我们可以采取收集资料、观察、网络搜集信息、访问长辈、实地参观、采访等方式进行家乡发展的调查。

3 .家乡的变化包括生活服务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

四、知识训练4 .判断题。

(1)家乡的发展变化了,人们的生活变好了。

()(2)尽管家乡越来越富裕了,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河流的污染日益严重、一些农田也被用来盖房,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3)家乡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问题,为了家乡能够很好地发展,可以忽略这些问题。

(4)如果家乡现在还十分落后,那么以后也不会有所发展。

()(5)我们要感谢前辈人的辛苦付出,将来也要为后辈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 )5 .选择题。

(1)学生了解家乡发展的小调查,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让有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到学校告诉学生8 .实地观察、收集资料、采访家人、阅读新闻媒体C.与同学在班内讨论、想象和猜测(2)家乡的发展属于我们想要的是()A.河流被污染了9 .道路硬化,出行方便了C.农田被用来盖房了D.植被破坏,乱砍乱伐E.浓药运用广泛F.生活垃圾越来越多10 简答题。

(1)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了解我们家乡有哪些变化?(2)你的家乡有哪些变化?请你说一说。

娱乐方面:医疗方面:教育方面:四、参考答案1. (1)√(2)√(3)X(4)X(5)√2. (1)B(2)B3. (1)参考:实地观察、收集资料、采访家人、阅读新闻媒体等等。

(2)略。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陶渊明《归园田居》优质课学案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陶渊明《归园田居》优质课学案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陶渊明《归园田居》优质课学案课前指导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2、背景链接: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这一年他41岁,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识记基础知识—推默抽查5分钟)1.借助工具书,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2、识记下列词语解释。

韵:本性、气质。

尘网:尘世;古人认为人在世间有诸多约束,如鱼在网。

守拙zhuō:守住愚拙;士大夫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暧暧ài:昏暗,模糊。

墟里:村落。

樊笼fán:喻不自由的境地。

荫yìn:树荫遮蔽。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教师精讲10分钟---精练10分钟----优生领学10分钟)3、“归园田居”这个标题题眼是哪个字?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明确:归,(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4.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5、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

第⼀课《⽣活在地球村》九年级思品第⼀课《地球村的形成》教学案主备:彭艳学⽣姓名:第⼀课时《地球村的形成》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地球村的含义、理解地球村已经形成。

2、过程与⽅法:从交通⼯具、通信⽅式、⽹络技术发展⽅⾯,分析地球村“变⼩”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络的利弊,能够正确利⽤⽹络,⽤好互联⽹。

教学重点:分析地球村形成的原因,感受地球“变⼩”。

教学难点:认识⽹络的利弊。

课堂导⼊:⼈类给⾃⼰居住的星球起了个新名字-----地球村,今天就来分析它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请预习教材,独⽴完成)地球村如何形成的(即地球变⼩的原因):(1)(2)(3)你觉得根本原因是:⼆、相互交流,合作讨论,教师点拨:(请写在教材相应位置)1、你知道哪些先进的交通⼯具?交通⼯具的发展对⼈类的⽣产、⽣活产⽣了哪些影响?⼈类未来的交通⼯具还会发⽣哪些变化?2、你知道古代、现代的通信⽅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3、你对中学⽣上⽹有什么看法?4、你知道哪些与⽹络有关的新名词?说说看三、练习⼀下吧,能⼒提⾼了:1、以⾊列的安娜特和玛阿雅在都江堰虹⼝旅游时正碰上汶川⼤地震,当地村民冒险将她俩从⽡砾堆⾥救出来并提供许多帮助,被以⾊列报纸、⼴播、电视等媒体进⾏了⼀周滚动报道。

这充分说明“邻⾥”交往最重要的是()A、有利于丰富⼈⽣阅历B、有利于增进理解信任C、有利于开阔⼈们眼界2、双休⽇,九年级学⽣⼩明在家⾥就实现了“可上九天揽⽉,可下五洋捉鳖”的愿望。

⼩明实现这⼀愿望的根本途径是()A、依靠他⼈帮助B、依靠科技进步C、依靠开拓创新3、有位⾹港⼥⼠上⽹结交的⼀位异国⽹友⼗分关爱她,不断⿎励她,从⽽取得了她的信任,把她当做了⽆话不说的知⼼朋友,于是见时机已经成熟的异国⽹友就打出要在中国投资办⼚的幌⼦向她借钱,当这位⼥⼠取了⼏万美⾦正准备给这位⽹友时突然觉得不对劲,⽴即报案,经查,这个已过⽹友其实是⼀个国际诈骗团伙的成员,这个案例警⽰我们在上⽹通陌⽣⼈聊天时,要做到()①不轻易信任⼈家②不随意泄露⾃⼰的个⼈信息③尽量满⾜对⽅的要求④能及时、准确的识别对⽅的虚假信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三、能⼒提升:当今社会已进⼊信息化时代,有⼈认为“⽹络的世界很精彩,⽹络的世界很⽆奈”,也有⼈说“⽹络⼀半是天使,⼀半是魔⿁”。

高一语文导学案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答案【篇一:高一新学案答案1】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30 更新时间:2009-9-21 8:10:31高中课程新学案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二、语言积累遏(a)阻遏【课堂活动】二、(1)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2)表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胸怀抱负。

三、1.诗人抓住了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等意象展开联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的、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2.“看”和“忆”这两个字属于领字,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

在词的上阕,一个“看”字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在这里,有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有仰望“鹰击长空”,有俯视“鱼翔浅底”。

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的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

这首词的下阕,一个“忆”字与词的一开头“独立寒秋”遥相呼应,同时又领起下面七句。

诗人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3.词的上阕中,“我”由“独立”到流连万象、顾盼自如,“我”思虑遥远,感慨万端,禁不住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我”的胸襟和抱负闪射出哲人的睿智的光辉。

下阕的“我”,不是同大自然发生关系,而是同“人”的一个群体发生关系。

“我”和“我们”作为革命狂澜之掀起者的英伟形象凸现于词句之中。

四、示例:描述性文字。

例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仰视,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俯瞰,透明而清澈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专题 家乡文化生活(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专题 家乡文化生活(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人物(风物)访谈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是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或者你生长的地方;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预习任务】1、阅读课本第72页,了解什么是“人物志”“风物志”。

2、阅读课本第76页《访谈法》一文,观看《杨澜访谈录》视频资料,了解访谈的的基本知识、方法、技巧等。

3、利用互联网、报纸、书籍等多个渠道检索、查阅与家乡有关的人物、风物资料,了解家乡影响深远的知名人物或有一技之长、有独特经历的人物,独具特色的风物。

任务一策划访谈,拟定访谈表1、确定访谈主题:通过互联网等多个渠道,了解家乡的人物或风物,确定人物或风物。

2、选择访谈对象:选择亲密者、权威者作为访谈对象。

3、编制访谈提纲:通过多角度提问对家乡人物(风物)及其背后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记录。

如果是人物访谈,问题应集中在对人物行为事迹、精神品质的了解上,如果是风物类,则围绕风物本身的特点,它的历史沿革以及相关的趣事传说,可以请访谈者谈谈该风物对本地的价值和意义。

可参考以下访谈表。

人物类访谈表(受访者本人)访谈对象性别年龄职业访谈成员访谈时间访谈提纲1、您平时做什么工作?2、您做这项工作多长时间了?3、您当时为什么想学习这门技艺?4、学了多长时间学成的?5、您当时学习的过程,有什么故事可以聊一聊吗?6、您凭借××工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有什么感想?访谈记录7、如果可以,你愿意收什么样的土人做徒弟呢?8、……人物类访谈表(非受访者本人)访谈对象性别年龄职业与所访对象的关系访谈成员访谈时间访谈提纲1、你了解或听说过人物的哪些事迹?2、您对人物有什么看法?3、人物对您有何影响?4、人物对当地有何影响?5、……访谈记录风物类访谈表访谈对象性别年龄职业访谈成员访谈时间访谈提纲1、您在本地生活的时间。

2、您最早接触听闻该风物在何时?3、您了解到该风物有什么特点或趣闻?4、该风物的现状如何?5、该风物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6、该风物对本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7、……访谈记录任务一:实施访谈,整理访谈资料根据地域就近原则,成立访谈小组,依据成员的个人所长,承担访谈任务,各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有序有效完成访谈任务。

学案11 标题类探究(含义、作用、意蕴)

学案11 标题类探究(含义、作用、意蕴)
01 02 03 04 05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 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 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 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 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 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好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 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 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 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01 02 03 04 05
解析 “可见其勤俭节约,做事十分细致”错,本文刻画的金昌焕是一个自私、 卑鄙、无耻的人,“剪布告栏的空白处”体现的是对他的鄙夷,有钱买肉却无 钱买纸;“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足见其无聊,符合“怪” 的评价。
01 02 03 04 05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INNOVATIVE DESIGN
学案11 标题类探究(含义、作用、意蕴) (30分钟 24分)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6分)
山里的春天 孙犁
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请他吃饭, 去买鸡蛋,走到一户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 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老乡,有鸡蛋吗,卖给咱几个?”
01 02 03 04 05
我说:“种地,我有三亩菜园子。” 她又问:“家里有大人孩子吗?”我说:“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孩子, 今年六岁了。” 她惊异地望着我,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你的大 人孩子,她们在家里不骂你呀?” 我说:“她不骂我,今天才从我们家乡来了个人,她还捎口信给我,说好 好抗日,不要想家。你抗日有了成绩,我和孩子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人 家都尊敬。” 我说到这里,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她说:“呀,你家里的进步!” 我说:“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就 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培优第一单元一、基础检测2、文学常识填空①《春》作者(),原名(),名字的含义是()。

他是中国著名的()家,(),学者。

代表作品有写景散文《》,写人散文《》。

②《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请你解读他“字”的含义。

这位作家有()的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话剧《》等,他还有散文名篇《想北平》。

③《观沧海》作者(),他的诗作大多都体现了胸怀壮阔的胸襟和气魄,从风格上可以归为()派。

你还能说出他的另一首诗作吗?()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有诗()之称号,有人说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他也自称()仙人,既体现了这一点评价也表现了他怀才不遇。

他是()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⑤《次北固山下》作者是()代的(),题目中“次”的意思是()。

⑥《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代的(),他因为写了这首诗,被称为()。

3、本单元的艺术手法学习——比喻、比拟①比喻:比喻根据比喻词的不同,可以分为()喻和()喻。

另外,有一种比喻句,一个本体,多个喻体,这种比喻形式又称为()喻。

此外,还有一种比喻,不出现本体,直接用喻体,这种比喻形式叫做()喻。

比如说“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就是借喻,本体“()”没有出现。

”好的比喻有两个评价标准——()似和()似。

②比拟可以分为()和()人。

也就是把物当人写,或者把人当物来写。

比拟的好处是能够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的情感。

比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

”请你创作一个拟物的句子:。

③下面比喻句不当的一项是()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荡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7 《归园田居(其一)》(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7 《归园田居(其一)》(案)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学习引导】《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

《归园田居(其一)》是古体五言诗,风格平淡舒缓,在手法上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陶渊明借这首诗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在诵读和感悟中,体会五言诗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掌握鉴赏古体诗的表达技巧。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感悟其归隐山林的志向。

【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整首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

3.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线索,并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感受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思想情感。

【学习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陶渊明(365—427),一名,字,世号。

东晋。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以及“”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了解“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1一:课时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1、正确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刚才我们一起谈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指名读学习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校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2)抽读课文(指名读1、2、5自然段)(3)思考: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四、默读课文,梳理画面。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画卷呢?(思考,交流)五、品读课文,欣赏画面。

学习第一幅画面“屋前搭瓜架”。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第一段中为什么作者说“青红的瓜、绿的藤叶比石狮子、旗杆要可爱的多”,此句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是怎样体会“可爱的多”?2、交流别有风趣从瓜藤叶的颜色感受出来的: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动态美嫩绿的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和乡下人家的小小的屋子和谐地映衬着,别有风趣。

可爱与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比,石狮子让人感受严肃,有些害怕,旗杆又显得很单调,而瓜架让人感受很亲切,很可爱。

3、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画面的别有风趣,可爱吗?4、小结:这瓜藤攀岩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无论何时、无论何季和谐自然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案
第一课第二框
课题: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学习目标:
1.为什么说地球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面对世界范围内丰富多彩的多元素文化,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学习重难点:
村里生活很不错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
预习展示:
村里生活很不错表现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1.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频繁往来的原因是什么?
2.人际范围的交往扩大产生哪些影响?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国家之间互通有无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5.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6.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应该怎么办?
达标检测: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3003万人次,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

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2)你认为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会产生什么影响?(6分)
迁移拓展:
提起中国。

人们就会想起长城、瓷器、中国功夫、孔子等;提到法国,人们就会想起凯旋门、卢浮宫、巴黎时装等;提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狮身人面像等;提到俄罗斯,人们就会想到托尔斯泰、列宁、芭蕾舞、莫斯科红场等;提起阿拉伯。

人们就会想起阿拉伯数字、神话、伊斯兰教、清真寺等
1.这段材料说明了人类文明具有什么特点?
丰富性和多样性。

2.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民族风情与民俗);各具特色的节日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国风格迥异的古典建筑;各国瑰丽的寓言故事和文学故事;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维。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或人物有哪些?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

各国文明之间交流,推动者整个社会人类文明提高到新的水平。

多元的世界文化,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

5.中外开展哪些文化交流活动?
“中法文化交流年;中俄文化交流年;中原文化港澳行、宝岛行以及中原文化拉美行、澳洲行。

6.开展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两国的交往和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全面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中国文化的建设成就及魅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④有利于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促进两国共赢共荣。

⑤有利于推动两国的文明交流、融合,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发展。

⑥有利于两国消除偏见,增进了解。

7.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