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结果:读文章,析人物,明主题,误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小说,明文体

相对于诗歌、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什么?(说说认识)

提示:通过展现人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状况来揭示主题。

二、贴文本,展预习

1、《故乡》写的是怎样的事情?

2、展示预习预习成果——批注。全班交流。

3、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酌情板书)

三、探主题,悟写法

1、《呐喊自序》:师读,生说感受,然后引入文本—鲁迅要通过《故乡》向我们那喊什么呢?

2、师配乐读前四段。——为何要读这四段呢?(生说认识和感受)抓住“悲凉”一词。怎么读出来的?(读读看)这种悲凉的心境从何而来呢?(心情、变化)

【记忆中的20年前的故乡与20年后现实中的故乡完全不同。但是你往后读,你会读到一个矛盾的地方——他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

矛盾处:阔别20年的故乡变是没变呢?

3,、变的是故乡的人: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容貌、精神、)年轻杨二嫂——现在的杨二嫂(容貌、精神)

这是什么写法?(对比)怎么实现的呢?(回忆性的插叙)为什么要用这种对比的写法?小说中人物的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吗?为什么是必然的?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到——

4、在故乡这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中,故乡有没有一成不变的存在?他始终像铁屋子里污浊的空气裹挟着人们,促使着人物的变化,决定人物的命运,扼杀生命的活力。

(社会的黑暗,时代的动荡,沉重的盘剥;人性的麻木和扭曲;封建的伦理等级观念等等)

四、写呐喊,表心声

1、通过《故乡》他要发出怎样的呐喊,表露怎样的心声?写下来。(生读)

2、单是小说中并没有直抒胸臆,直白的表达。那么作者是怎样表露出希望的呢?

3、在一片悲凉压抑和孤独绝望的氛围中,作者为什么不奋笔疾呼,而是如此深沉的表达这种希望呢?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有关于“我”的?(迷茫)。朦胧体现了这种迷惘。作为一个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他虽然不知道如何去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希望。

五、结课题,激情感

哪怕就在悲凉之中,压抑之中,孤独之中,迷惘之中,绝望之中,仍没有放弃对新生活的希望和追求。鲁迅不断发出了来自铁屋子中最为决绝的呐喊之声。这是绝望中永不屈服的抗争。这就是我们的鲁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