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
国开《经济学概论》形考1
国开《经济学概论》形考1背景介绍国开《经济学概论》形考1是国开大学开设的一门经济学入门课程的考试。
该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
考试要求考试将采用口头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内容将涵盖以下方面:1. 经济学基本概念:需熟悉经济学中常用的术语和概念,并能正确解释其含义。
2. 市场经济原理:需要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资源配置等基本原理。
3. 宏观经济学:学生应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
4. 微观经济学:需要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给和需求、边际效用和成本等。
考试准备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学生需要采取以下准备措施:1. 研究课本:充分阅读教材,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
2. 复笔记:整理好自己的笔记,并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
3. 练题:做一些相关的练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考试技巧:熟悉口试形式,提前准备答题技巧和思路。
解题策略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以下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题目要求和所给信息有清晰的理解。
2. 分析问题: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回答。
3. 构建逻辑: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使答案连贯、有条理。
4. 示范性分析:在解答过程中,可以使用示范性的例子或图表来说明观点和理论。
5. 举例说明: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运用真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观点,增加回答的具体性和可读性。
6. 注意时间管理:控制好答题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给每个题目。
总结国开《经济学概论》形考1是一门对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考察。
通过充分准备并采用适当的解题策略,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运用,提高自己的经济学素养。
经济学概论十大基本原理ppt课件ppt课件
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6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比如在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比如在
沙漠中一个人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
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给其带来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ui/c.js';
际变s量io.c,allB当yBro效wse用r( u为rl, f零unct时ion停() {止BAID活U_动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比如在沙放漠弃中一选个人择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
且有大量来的了水喝负时,面他效喝的用第,一口这水就可能是是经挽救济了他学的中生命的,边因此际第效一口用水递给其减带来原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
理。 他带来的效用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带来了负面效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因此一个理性的
人需要考虑边际变量,当效用为零时停止活动,放弃选择。
利润 价格
企业家 HERE
13
政府有时可以 改善市场成果
14
市场经济指导的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市场经 济体制下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当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不均衡时,政府出面就可以调控资 源,把市场经济带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弥补市场经济的 不足。
自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
料
本文档旨在帮助考生复自考课程《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复资料和建议:
1. 课程概述
《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关于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入门课程。
研究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基本原理。
2. 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点知识点,建议考生重点复和理解:
-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需求和供给
- 市场机制和价格调节
- 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
- 市场结构和市场失灵
-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
- 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3. 复方法
以下是一些复方法和技巧,考生可以参考:
- 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理解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 做题和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参与讨论和小组研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思考
- 制作复笔记和图表,帮助记忆和整理思路
- 寻找相关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考试准备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准备:
- 确保对所有重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和记忆
- 做好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复和练的时间
-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效果
- 注意考试要求,了解考试形式和内容分布
- 准备好必要的考试用具,如计算器等
希望以上资料和建议能帮助考生顺利备考和复习《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祝你考试顺利!。
经济学概论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经济学一、经济学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家庭、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作为社会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是家庭、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的行为;但是社会行为有许多种,经济学只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而把其他行为留给了其他学科去研究。
那么什么是经济行为呢?它是对稀缺资源的选择行为。
在经济学中,社会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品。
经济学的“土地”是指包括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劳动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资本品是指人类制造出来的用于生产的东西。
资源是稀缺(scarcity)的。
稀缺这个词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
为什么资源的获得是有限的呢?在人类需要的无限性面前,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说资源的有限是相对的有限,是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而言的。
既然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家庭、厂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无限的需要就无法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同时满足。
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家庭、厂商、政府或其他组织面临选择(choice)问题。
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组织在资源配置面临多种可能性的时候,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择优行为。
显而易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就是选择,而选择的内容就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的最基本的选择内容是什么呢?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的最基本的选择有以下四个方面: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于经济中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生产社会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即欲望总是超出可用资源,因而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并且舍弃那些相对次要的行为和商品。
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可以生产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它的各种用途的总和被称为机会集合(opportunity sets)。
但我们可以将这众多的机会抽象为两种:例如民用品和军用品。
在几何上,一国经济资源能够生产两种产品最大组合的轨迹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这样,我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之间的区域表达经济的机会集合。
经济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资源的配置与利用B. 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C. 资源的创造与开发D. 资源的保护与节约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消费者行为B. 企业行为C. 政府行为D. 市场结构答案:C3. GDP的全称是()A. 国民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总值C. 国民收入D. 国内生产净值答案:B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满足感逐渐减少B. 随着消费量的减少,消费者对每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满足感逐渐增加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满足感逐渐增加D. 随着消费量的减少,消费者对每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满足感逐渐减少答案:A5. 通货膨胀是指()A. 货币供应量增加B. 货币供应量减少C. 货币购买力下降D. 货币购买力上升答案:C6.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不包括()A. 产品同质化B. 买卖双方众多C. 买卖双方对价格有影响力D. 进入和退出市场自由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货币政策工具?()A. 利率政策B. 公开市场操作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 财政支出答案:D8. 机会成本是指()A.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大价值B.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小价值C. 做出选择时获得的最大价值D. 做出选择时获得的最小价值答案:A9.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 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B. 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C. 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D. 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答案:A10.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A.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 繁荣、萧条、复苏、衰退C. 衰退、萧条、复苏、繁荣D. 萧条、复苏、繁荣、衰退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供给曲线的位置?()A. 生产成本B. 生产技术C. 消费者偏好D. 政府政策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A. 经济增长B. 充分就业C. 价格稳定D. 国际收支平衡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市场失灵的表现?()A. 公共物品B. 外部性C. 信息不对称D. 垄断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财政政策的工具?()A. 税收B. 政府支出C. 货币发行D. 利率调整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A. 资本积累B. 技术进步C. 人口增长D. 资源开发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经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A3. C4. B5. A6. C7. D8. B9. D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比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比如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物价稳定、维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利率、实施开放市场操作等方式来实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
供求关系体现了市场的均衡机制,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动来调整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实现市场的自动调节。
供给是一定时间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一定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即市场均衡点,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2. 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投资、促进科技进步等方式实现。
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同时,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大一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经济学概论知识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作为连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经济学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
大一经济学概论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经济学概论中常见的知识点。
1. 基本经济概念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经济行为,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对于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至关重要。
其中包括需求与供给、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机会成本等概念。
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它们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指的是在做出决策时,考虑最后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效益。
机会成本则表示放弃某种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2. 市场与价格市场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市场的运作涉及到供需关系和价格的形成。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供需曲线的概念以及价格调节机制。
供需曲线表示了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关系。
价格调节机制指的是市场上价格的自由浮动,通过供需关系的变化来平衡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 生产与成本生产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了解生产与成本的关系对于理解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和成本曲线等概念。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边际生产力表示增加一单位输入所带来的产出变化。
成本曲线则表示生产不同产量所需的总成本和平均成本。
4. 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存在的企业数量和竞争程度,了解市场结构对于理解市场行为和政府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纯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常见的市场结构。
纯竞争是市场结构中的理想状态,垄断则表示市场上只存在一个卖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则处于两者之间。
5.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控至关重要。
大一经济学概论中会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等基本概念。
经济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
经济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下作出的选择与决策。
本文旨在通过整理与解析经济学概论的复习重点,帮助读者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现象的理解。
二、经济学的定义与分类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稀缺性现象的科学。
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互补和区别。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选择。
三、需求与供给1. 需求的概念与影响因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愿意购买各种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2. 供给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各种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商品价格、生产成本、相关商品价格和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调节机制市场均衡是指需求与供给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市场价格达到能够使买卖双方满意的水平。
市场均衡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
四、边际分析与效用理论1. 边际分析的基本原理边际分析是指在决策时考虑一单位变动所带来的效果和成本。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和边际成本递增原理是边际分析的基本原理。
2. 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效用理论的核心内容。
五、成本与生产1.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
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组成。
2. 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
六、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1. 市场结构的分类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方式存在差异。
2.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种类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供给侧失灵和需求侧失灵是市场失灵的两大种类。
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
《经济学概论》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是研究市场主体如何选择,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方式的一门社会科学2.实证经济学:是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设的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它不对现象进行好坏或坏的评价也不对应该如何做进行问答3.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简单称作需求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作出的反应程度4.消费者均衡:指的是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程度,也即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得总效用最大时的一种状态5.效用:经济学把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动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称为效用6.恩格尔曲线:是反映货币收入量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它又被称为收入—需求曲线7.完全竞争市场:也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竞争得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最具效率的一种市场结构8.市场失灵:一般将市场作用受到限制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并不是认为市场完全不好,而是指市场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可能达到的理想效果9.公共物品:就是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10.外部性:是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者支付全部成果,结果,社会所得到得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11.科斯定理:可以概括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市场机制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2.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办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从而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的动机13.委托代理: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能力与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代理人追求自己利益目标的行为可能会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失14.机会成本:是以放弃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其他产品或将同样的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来衡量的15.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6.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7.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18.充分就业: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这类自然失业,而不存在或已消除了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这种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19.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事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20.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21.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水平的这种扩张与收缩的周期性波动22.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增减政府支出或者调整税收等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23.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24.存款准备金比率:其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以控制其贷款2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量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MPC表示26.菲利浦斯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提出的一条用来表示失业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全国2023年7月自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7月自考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第一题考题:请简要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以稀缺资源满足无限欲望的行为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经济行为主体(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环境(市场、政府、货币等)以及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第二题考题:简述供给与需求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供给与需求的基本规律表明,当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增加时,价格下降;相反,当供给量减少时,价格上升。
而需求方面,当需求量增加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减少时,价格下降。
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的交互作用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第三题考题:简要阐述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答案: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市场通过买卖双方的自愿交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市场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激发创造力和创新。
另外,市场还能提供信息,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最后,市场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第四题考题:简述边际分析原理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边际分析原理是指对某一经济活动中的额外增量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边际分析原理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生产决策中,企业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确定产量和产品组合;在消费决策中,个人通过比较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决定消费数量。
第五题考题:简要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因做出某种经济决策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品的成本。
例如,假设一个人在选择是否上大学时,若选择上大学,他需要支付学费和花费时间研究,那么他将放弃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和经验。
这些所放弃的工作收益和经验就构成了这个人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注:以上为题目的简要解答,具体答案可能因题目细节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请以实际考试要求为准。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1.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产生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2.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市场上商品和劳动的定价是如何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研究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为对总体效益的影响。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是决定个人和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4.生产与成本:生产与成本是研究企业如何生产产品以及生产成本如何形成的经济学理论。
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的差异以及企业间的竞争程度。
熟知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经济效果的偏离。
其中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和市场势力等问题。
7.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结构的方法。
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投资和消费等指标。
8.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长期趋势和速度。
经济发展则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包括人口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9.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是与之相关的关键概念。
10.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研究不同国家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全球化则是指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移民等活动日益加深的现象。
比较优势、关税与贸易壁垒、汇率和贸易政策是研究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以上只是经济学概论中的一部分知识点,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而深入的学科,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需要学习和掌握。
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
中国经济概论
中国经济概论中国经济概论,也称中国经济学概论,是一门关于中国经济的基础课程,旨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为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学习提供前置指导。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发展的概念与过程、国民经济图表分析和政策评估、财政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经济学及其发展趋势等。
第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保存和投资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单个国家的经济,而是整个世界经济的活动。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价、收入、生产、投资、流通、需求等问题;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管理经济、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研究方向。
第二,经济发展的概念与过程。
经济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在历史上发生的普遍性变化。
它涉及到物质生产、形式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内外贸易关系的改善等多重过程,以实现和促进经济活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是改革开放模式,其发展步骤主要有:采用多元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搭建政策框架、构建财政体制等。
第三,国民经济图表分析和政策评估。
在进行国民经济状况分析时,要利用可视化的图表,提供有效的经济状况信息,从而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图表分析涉及的经济指标有GDP、CPI、PPI、PMI等。
政策评估要从宏观角度分析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政策,使之更具有针对性。
第四,财政经济学。
财政经济学是从政府财政处理国民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基金及其来源、财政补贴和支出优化等角度出发,研究及指导政府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实行财政结构优化的学科。
第五,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是从金融市场的内涵、金融环境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出发,研究货币、银行、保险、投资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的学科。
第六,国际经济学。
经济学概论
1.什么是供求定理?答:(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2:如何判断一种商品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需求缺乏弹性?答:要看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若其Ed>1,则是富有弹性,若其1>Ed>0,则是需求缺乏弹性。
3.在微软公司一案中,有人认为它是垄断者。
所以应该解体,有人认为它是垄断者,但不应该解体。
这两种观点的区别何在?你认为应该怎样?答: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原因在于:第一: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
这就表现为,与完全竞争相比,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而产量低。
第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所付出的价格高,而产量低,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这种减少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首先,在一些行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其次,垄断企业可以以自己雄厚的资金与人才实力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有利于技术进步;最后,尽管在一国内是垄断的,有效率损失,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利于一国世界竞争力的提高。
4: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有哪些影响?答:国际收支不平衡,即收大于支的顺差,或者支大于收的逆差,如果数额大,时间长,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失衡。
一国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表现为商品出口和外汇增加,它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使该国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为该国的商品外流,货币供给却大大的增加了。
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过多,可能是前期引进外资过多,使用不当,本期发生了债务危机,也有可能是进口过多,出口有限,总需求下降,失业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5: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答:货币需求量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的形式保持财富的数量。
影响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1)人们的实际收入。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是指:A.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案B. 做出选择时产生的实际成本C. 商品的生产成本D. 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金额答案:A2. 需求定律指的是:A. 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B. 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C. 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D.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答案:A3.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不包括:A. 买卖双方众多,单个买卖者对价格无影响B. 产品同质化,无差别C. 完全的信息透明度D. 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答案:D4. 货币的三大职能包括:A.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B.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C. 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D.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市场经济的优点?A. 有效配置资源B.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C. 导致资源过度集中D. 促进消费者主权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自由市场中,当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而供给保持不变时,购买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以满足其需求,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相反,如果需求减少而供给不变,价格则会下降。
同样地,如果供给增加而需求保持不变,商品的价格也会下降,因为卖家为了销售更多的商品而降低价格。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均衡价格。
2. 阐述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生产、消费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的、未在市场交易中得到补偿的成本或收益。
正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给其他人带来额外利益,如教育、疫苗接种等,这些行为对社会整体有正面影响。
负外部性则是指经济行为给其他人带来额外成本,如污染、噪音等,这些行为对社会整体产生负面影响。
外部性存在时,市场可能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可能需要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这种失灵。
3. 描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普遍上升的现象。
经济学概论(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
1、劳动需求的移动 2、劳动供给的移动
四、工资的差异 1、补偿性差别 ❖ 不愉快的或有危险的工作条件 ❖ 高度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 就业不稳定的工种 ❖ 失败的风险 ❖ 特殊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2、能力的差异 3、不完全竞争 ❖ 就业准入制度 ❖ 各种就业歧视性措施 4、工会对工资的影响 ❖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 减少劳动的供给 ❖ 实行最低工资法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 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主体有别于产品市场上的供求主体。
4、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VMP -MRP=(MP×P)-(MP×MR)=MP(P-MR)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生产要素的均衡
二、土地市场
1、土地的含义与特征 ❖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生产中使用的一切资源,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赋予的、
不由人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两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 土地对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的特点被描述为原始的
和不可毁灭的。
2、土地市场的均衡
三、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利润的决定 ❖ 会计利润 ❖ 经济利润 ❖ 正常利润
第三节 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
一、资本市场 1、资本的特征 ❖ 资本包括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 ❖ 资本具有三个独特的特点
第一,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第三,它是作为投入要素。
2、利息的形成原因 ❖ 货币使用的时间偏好 ❖ 迂回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掌握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了解影响劳动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4、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5、解释工资的差异。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
1 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是研究决定价值资源分配的社会性原理、过程及结果,和决
定消费、生产、交换、保存等经济活动结果的经济特征与规律的学问。
又称社会生产经营行为科学。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学科。
它指导
经济规律的阐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的探索。
2 概念
经济学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包括价值、货币、市场、投资、效率、利润、产出、消费、成本等概念和诸如物价的涨落等问题。
它既从宏
观层面,以政府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调节、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比较
研究等问题展开,也从微观层面,从消费者决策、效用决策、企业决策、产品兼容个别行为研究展弋。
3 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分析基本方法涵盖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经
济模型、经济发展基本过程分析、实验室分析、案例分析等。
其中比
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是最为流行和重要的研究方法。
4 目标
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个人、国家和企业的
经济目标。
经济学专注于提供关于如何利用限量资源来满足更大的需
求的答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目标的实现。
它致力于寻求如何最好地
使用和调整资源,以满足最终的目标,例如实现有效的组织治理。
综上所述,经济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利用理论和实证的手段,研究和阐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提供帮助和指导以达到有效的经
济管理。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是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3、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5、GDP均衡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与均衡的国民收入总需求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6、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的两种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7、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二、简答1、简述四种市场结构类型的特征:市场结构的类型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各类市场结构的特征如下表:2、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之所以产生,基本原因是市场上存在很强的进入障碍,也就是说,通过进入障碍破使其他生产者无法进入该市场与垄断者进行竞争。
垄断者依靠自己已经掌握的市场力量,如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服务、创新的产品等优势形成一个针对其他生产者的进入壁垒,限制其他生产者进入。
进入壁垒的形成源于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这构成垄断形成的具体原因。
(1)生产发展的集中趋势。
(2)规模经济的要求。
(3)保护专利的需要。
(4)存在行业进入壁垒。
(5)行业进入存在法律限制。
3、简述GDP、NDP、NI、PI和PDI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五个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各项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间接税净值—企业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PI—个人税收;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经济学概论(第十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2、均衡产出(收入)与总需求 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 公式:y = c + i
• y、c、i都是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 收入。
• c、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 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名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 和投资。
• 西方学者认为,更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关系的曲线,是投资 的边际效率曲线。
4、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 i = i (r)=e-dr
三、投资乘数 1、投资乘数的含义
乘数是指由总支出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 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总支出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2、投资乘数的形成机制 乘数大小决定
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 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其原因是1929-1933年大萧条,使得需求增加时,社 会成本和价格大体不变。凯恩思定律被认为是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收入和 就业如何决定。价格粘性 ❖ 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
• 前者为均衡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 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 储蓄式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三、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有政府起作用的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 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而从总收入看,则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 这里的税收,是指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因 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 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
经济学概论的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概论的知识点整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涉及到个人、企业和国家等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
在经济学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经济学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财富的科学。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和边际效应等。
稀缺性指的是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选择性指的是在有限资源下做出选择;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成本;边际效应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它以市场价格为导向,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自由交换商品和服务。
计划经济是由中央政府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它以计划和指令为导向,中央政府对生产和分配进行控制。
三、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价格上涨;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价格下跌。
四、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分别衡量了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大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小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供给弹性大于1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供给弹性小于1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五、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
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生产函数可以衡量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六、成本和收益成本是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3)
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3)经济学概论复资料(3)一、市场均衡与市场失灵市场均衡是指在自由市场中,供求双方达成一种稳定状态,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市场均衡的核心原理是价格机制,即通过价格调节供求关系,使市场达到供需平衡。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导致市场无法达到最优状态。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二、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上竞争程度的不同,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产业组织研究的是企业在特定市场结构下的行为和策略。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市场竞争、垄断行为、竞争政策等。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进行的经济活动。
国际贸易的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收益递减理论等。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各国之间就经济事务进行的合作和协商。
国际经济合作的形式包括贸易协定、经济援助、国际投资等。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情况。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等。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过程。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货币与金融市场货币是经济交换中用作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的物品。
货币的功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
金融市场是指进行货币和金融资本交易的市场。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等。
六、政府与经济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监管、调节、引导和供给公共产品等角色。
政府干预经济的形式包括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包括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实现全民福利等。
七、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不断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概论论文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班级:土木工程1003 姓名:杨晓飞
学号:201048040321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
中国完全可以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股市暴跌形成潮流,全球央行纷纷降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的我国是否应该继续保持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的方针能否继续推行,以及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将如何进行、财政政策的作用该怎样发挥等问题都成为重中之重。
内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国内的通货膨胀
1 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直接和间接途径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部分中资银行机构购买的次级抵押债券价格缩水,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国是美国机构债的最大持有国,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又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机构债发行人,因此中国持有的机构债不仅会账面缩水,而且还会面临违约的风险。
无论如何,“两房”危机已经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造成极大冲击。
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还会表现在资本流动、贸易保护等诸多方面。
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极可能导致短期性投机热钱流入中国,也可能导致热钱的迅速抽逃。
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下滑将导致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进而造成中国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
而美国经济下滑又会引发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
头。
2 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研究人员测算,中国出口对美国收入的弹性大约为4。
就是说,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可能下降4%。
考虑到其他国家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加上中国出口对许多重要贸易伙伴的收入弹性也在3~4左右,因此,以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1/5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
3 对中国的通胀形势必须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既有成本推起也有需求拉动的性质。
但本轮通货膨胀的发生,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说,是经济过热的结果。
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的暴涨,以及国内工资成本的上涨(还有天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而且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也是世界范围内经济过热的结果。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第一,通货膨胀的发生和发展,滞后于经济过热的发生和发展数个季度甚至、年以上。
2007年的经济过热,不但对当前的通货膨胀,而且对和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会发生影响。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达10.4%,依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第二,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是在依然存在物价管制条件下的通货膨胀水平。
为了改善资源配置,增加供给,政府必然会逐步放松物价管制。
由于价格下调的刚性,一旦解除对关键性产品的物价管制,通货膨胀率将会上升。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如铁矿石)的上涨——尽管目前已经有所回落,已经而且还将增加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中国PPI
的上升。
第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通货膨胀的上升趋势得不到扭转,通货膨胀预期将会加强,通货膨胀预期下的企业和个人的自我保护行为(如要求增加工资、囤积、抢购等)将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
在目前条件下,抢购之类的现象不大可能发生,但工资一物价的上升螺旋却可能形成。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前瞻:坚决遏制通胀
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
笔者认为,尽管CPI的上升速度可能会因基数和农产品价格回落等原因而出现回落,但对通胀的警惕不能放松,宏观经济政策仍应该坚持把抑制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的方针。
如果中国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经济就不需要急刹车;如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就可能反弹。
最终不得不急刹车,损失则要大得多。
1 抑制通胀无需惧怕经济增长速度适度降低
由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抑制总需求。
换言之,控制通货膨胀就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在中国的总需求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两部分。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GD P增速。
中国的投资率超过45%,是世界之最。
由于房地产投资对总投资的增长贡献最大,且存在较严重的泡沫,因此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抑制经济过热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必须付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中央政府关于“两防”的方针是绝对正确的,在通货膨胀回落到可接受的水平之前,切不可以改变。
投资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的方向,我们没有必要对两者增长速度的下降,特别是对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过于担心。
目前速度降一点,是正常的,不必紧张。
没有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就不能有增长质量的提高,也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升级。
2治理通胀离不开货币紧缩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
话虽然不能说得极端,但宽松的货币供应环境毕竟是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离不开货币紧缩。
除非通货膨胀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否则,货币紧缩的大方向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减少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治理成本推起型通货膨胀,自然要增加供给,但为增加供给所能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有限的,且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一般情况下,即便通货膨胀是由供给方原因所造成的,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除实行其他政策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
必须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求抑制通胀,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1980年代,为了抑制由于石油冲击造成的通货膨胀,美联储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一度陷入“滞胀”。
但历史表明,美国当时的经济衰退换来了以后20多年的低通货膨胀。
而这种低通胀,则为美国经济的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多年的低通胀来之不易,一旦失去,要想重新获得,所付代价将是十分巨大的。
由于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已经越来越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
3必须加强资本项目管制
如果已经确定了人民币缓慢、渐进升值的方针——尽管笔者不认为这是最佳方针——我们就需加强资本管制。
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取决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只有当资本管制完全有效时,才谈得上人民币升值的自主性,即升值速度才可以由中国自行掌握。
当前央行对跨境资本流动加强管理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
但笔者认为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覆盖面应该进一步加宽。
“严进宽出”应该调整为对进和出都实行有效管理。
在强化对“热钱”防堵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热钱”突然流出、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防患于未然。
4财政政策应在稳定经济、促进机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以及外部经济体增速下滑等,出口形势将会恶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
这时,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用于帮助经济增长方式平稳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
比如,采取减税政策、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等举措。
值此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贸易条件严重恶化的时候,通过增加税收的政策刺激出口,以保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办法不是最好的选择。
外部经济形势:经济将高速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
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新兴经济体将逐步增加消费,降低储蓄。
“美国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国际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和资本流向也会有重大变化。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维持低速增长。
参考文献:《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