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 悟法 用语 叩响灵魂的感动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创新感悟心得(精选10篇)

传统文化创新感悟心得(精选10篇)

传统文化创新感悟心得(精选10篇)传统文化创新感悟心得篇1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传统文化创新感悟心得篇2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

《九色鹿》教学反思(15篇)

《九色鹿》教学反思(15篇)

《九色鹿》教学反思(15篇)《九色鹿》教学反思1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够尝试语绘课,这次我执教的课文是四年级的《九色鹿》。

《九色鹿》是一篇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在教学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孩子们十分喜爱这篇课文。

接下来,针对本篇课文,我说一说我的教学意图。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学会讲故事、演故事,从讲对话到讲片段,从演对话到演片段,循序渐进,从点到面。

在教研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尝试过引入其他绘本,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的特殊性——本身就是绘本故事。

我们就想,语绘课堂是不是不应该存在单一固定的模式,而仅仅引入其他绘本。

另外,课后实在找不到与本课关联密切的绘本,于是我们反思:是否可以针对课文自身的特点来设计绘本的加入呢。

这就成了这堂语绘课设计产生的契机——用课文的绘本来促进孩子们对本课的学习与理解,通过学会“读”图来深入“读”课文。

绘本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与图片相结合,用图画的丰富性,带动学生对于语言文字以及故事的感知,但是由于课文《九色鹿》与绘本《九色鹿》在语言文字上是有差异的,因此,我截取了绘本的图片,通过图片与课文内容结合,很明显,孩子们很会读图,能读到图上有,而课文中没有的很多东西,这就达到了一个语绘的目的`,而且孩子们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本课的要点是讲故事、演故事,在讲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其实也对人物的语言对话,性格品德在表演中进行了一个角色带入,对于学习语文也是有利的。

另外课后也要求复述故事,分角色朗读,说明还是本篇课文的重点的。

整篇课文其实主要围绕《九色鹿》的绘本展开,在课堂上也有一个小心思,就是课上的插图都是属于同一系列的绘本插图。

有些赘述还望批评指正。

《九色鹿》教学反思2《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

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教师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

感谢别人帮助的诗句及著名句子

感谢别人帮助的诗句及著名句子

感谢别人帮助的诗句及著名句子感谢别人帮助的诗句及著名句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那什么样的句子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感谢别人帮助的诗句及著名句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谢别人帮助的诗句及著名句子1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莫—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感谢别人帮助的诗句及著名句子2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听众》3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听众》3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听众》3篇(文档)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的听众》1教学目标:1、在语境中理解“诅咒、珍藏、指点”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琴声的语句。

2、联系“我”的感受,品读描写老妇人语言的语句,感受她的美好心灵。

3、感受老教授对“我”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助令“我“终生受益。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引入1、揭示课题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我和一位老教授之间的感人故事,谁来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3、复习对“我”和“唯一的听众”的了解过渡: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交流◆板书: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

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2)“我”◆交流◆板书:热爱音乐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理解“音乐白痴”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词卡:音乐白痴)说明他们觉得——(生:我在音乐方面没有天分。

)4、理解“指点”并质疑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的两句话2)理解“指点”师:昨天我们已经查过字典,谁来说说“指点”是什么意思?(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5、小结: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

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

今天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二、深入学习老教授的话,体会对“我”的鼓励和指点1、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2)交流,出示:◆我发现这四句大家都找到了,看看是不是?“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引领心灵的魔手励志文章

引领心灵的魔手励志文章

引领心灵的魔手励志文章引领心灵的魔手励志文章人生的过程就是在痛苦与幸福中不断抉择的过程。

音乐关照着,音乐关照着生活,离不开音乐,生活离不开音乐,无论是痛苦着,还是快乐着。

乐曲《琵琶语》欣赏记按语在古圣先贤们那里,声和音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都跟响有关系,但区别在于:人和兽口中所发谓之声,其余自然事物所发谓之音。

如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是说至大的音响是不能用声音来表述的,音、声有异;又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音、声有别。

关于音、声,又有解为音为响之始,声为响之余,这一点,在现代汉语语音理论体系和现代声律学理论体系里,音相当于声,而声则相当于韵。

音乐,非自然之响,而为人为之响,赋以性情,发之于物,乃为音乐,与自然声响或音响相比较,音乐的特点是符合人声美感特征和规律的音响。

现代意义上的音乐一词在古人那里也是两回事,即,音指自然的音响,乐指人为的、使人产生愉悦之情的音响。

现代意义上的声乐,在古人那里只是指歌唱,今人所说的音乐,在古人那里仅仅指器乐,因而,古有歌乐之说而无音乐之说,盖源于此。

很难想象,没有音乐,人类社会、人的生活、将会是一副什么摸样。

在人类所创造的诸多艺术形式中,唯有音乐能够贯彻、通透到人类情感的全部领域,反过来说,人类的所有情感活动都可以借助音乐的形式来完成。

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皆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当为寄托的一席之地。

音乐对人的精神活动的影响的直接性、生动性、具象性、抽象性、认同性、同情性、共知性、增益性、补偿性等诸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企及的。

所以,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音乐的是残缺的,没有音乐艺术增色的社会是凋敝而昏暗的。

人的成长大抵可分为两个环节,即知性成长环节和情感成长环节。

接受知识教育是生命作为物质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而接受情感教育则是生命实现心灵成长和精神健康的另一个环节,情感教育和心性教育渠道和方式的高效性和快捷性又首推音乐教育,所以,人在婴幼儿时期所受的启蒙教育总要辅之以儿歌,儒家经典里便有《乐》这样的对统治阶级及上流社会进行精神和心灵教育的平台或教材。

_触摸春天_第二课时_教学设计

_触摸春天_第二课时_教学设计
师: 这一拢, 拢出了她一颗纯洁美 好的心, 拢出了她对世界的向往, 拢出了 她 对 生 命 的 爱 。这 怎 能 不 让 人 感 动 啊 !(朗 读实践体会)
2.感同身受, 直抒生命真情。 (教师配乐描绘情景, 让学生闭眼想 象感受, 在心灵勾画中走近安静) 师: 这是多么令人心动的一刻啊!让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美好的文字吧! (朗 读这段话) 3.想象品味, 共悟生命浓情。 师: 就这样, 在春天的深处, 安静细 细 地 感 受 着 春 光 。 许 久 — — — (引 读 出 示 ) 许久, 她张开手指, 蝴蝶扑闪着翅 膀飞走了, 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师: 读着这话, 你对安静的哪些表 现又拨动了你的心弦? (张开手指: 对生命的珍爱呵护、仰 起头张望) 预设引领1: 师: 明明安静是个盲童, 作者怎么 用 了 “张 望 ”这 个 词 呢 ? 师: 尽管安静双目失明, 但是我们 相 信 她 一 定 看 到 了 。因 为 她 不 是 用 眼 睛 , 而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 她似乎看见了 ……(看 到 蝴 蝶 长 什 么 样 子 、蝴 蝶 是 怎 样 飞 翔 的 、那 美 丽 的 翅 膀 、蝴 蝶 飞 过 留 下 的 那道优美的曲线……) 预设引领2: 师: 我想, 此时此刻, 安静的脸上的 神 色 一 定 是 …… (快 乐 、幸 福 、兴 奋 、高 兴 、激 动 … … ) 师: 是啊, 我们相信— ——( 引读) 此刻安静的心上, 一定划过一条美 丽的弧线, 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
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
瞬间, 我深深地感动着。
(二 )二 次 感 动 — ——想 象 写 话 , 品 味
生命。
师 : 在 安 静 这 位 对 生 活 、对 生 命 如
此热爱的女孩子的心中, 难道仅仅装着

五台山法会主持词

五台山法会主持词

五台山法会主持词
尊敬的佛教信众、尊敬的贵宾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的五台山法会,是为了弘扬佛法,净化心灵,祈求福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佛祖成道和弘法利生的伟大精神。

在这庄严的仪式中,让我们一起静心凝神,感受佛陀慈悲普渡的力量。

佛法教导我们修心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为功利和欲望所困扰,心灵深处时常被烦恼所侵扰。

然而,佛陀的教诲告诉我们,透过正知正念的修持,我们可以超越尘世的纷扰,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五台山法会是我们用心灵沉淀,通过禅修与默念与佛陀相连的重要方式。

在法会中,我们可以用朴素的信心向佛祖祈求,悄然寄托我们的愿望。

同时,我们也可以聆听高僧大德的法语,接受他们的教诲和智慧的启迪。

今天,我们欢迎各位高僧大德的到来,他们是现代佛教思想的代表,是佛法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他们功德无量,为世人带来了无尽的法宝,是我们学习和信仰的榜样。

各位大德将为我们主持法会、解答疑难、讲解佛法,带领我们一同进入虔诚的法界。

在五台山法会中,我们还可以与众多的信众们共同参与诵经、
礼佛、忏悔、作善事等活动。

这些活动无不是我们内心的净化和修行的机会,每一次的呼吸和身体的动作都让我们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和慈悲的气息。

让我们抱持敬畏和感恩之心,踏上修行的道路,追求成就智慧和菩提的境界。

在这庄严的法会中,让我们一同燃起心中的信念,感受到佛陀的普度,为自己和人类的幸福祈福。

愿法会圆满且顺利,愿佛光普照世间,愿我们都能得到佛法的启迪,实现内心的净化与涅槃的境界。

愿大家心怀虔诚,沐浴法会的智慧光辉。

谢谢大家!。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体会作者对往事的留恋之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所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都不一样,有一些事情我们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情却永远地刻在了脑子里,因为这些事情或者震撼过我们的心灵,或者给过我们深刻的启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的一篇散文《往事依依》,看看她的童年往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二)预习检测走近作者(1)投影出示作者简介:于漪,江苏镇江人。

1951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2)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作者。

字词积累(1)投影出示字词:徜徉(cháng yáng)、浩渺(miǎo)、雕镂(lòu)、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险峻(jùn)、水泊(pō)、狼狈(bèi)、逃窜(cuàn)、婵娟(chán)、绚丽、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慷慨(kǎi)、角色(jué)、鸦雀无声、镌刻(juān)。

(2)解释下列词语: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绚丽:灿烂美丽。

浩渺:水面辽阔无边。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历历在目: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让灵魂唤醒灵魂——对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让灵魂唤醒灵魂——对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 刘世泰
作者机构: 陇西县元兴小学,甘肃陇西748100
出版物刊名: 甘肃教育
页码: 86-8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8期
主题词: 语文教学 读 基础 激情 平实
摘要: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针对课改的浪潮,笔者把从事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写下与大家共飨。

一、认真读,读出“语文味”语文课堂要有朗读声,声声入耳学语文。

从读中去记忆,去感悟,去理解,去体会。

1.要读出课文的情韵来。

这里的情韵,是一种感情的真正交流,是读者(学习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而不是单一的去读字、词、句。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重点名校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重点名校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重点名校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B.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的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水平。

D.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应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呢?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个小时。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摇曳保嶂阻遏神精错乱B.稠秘决别慰藉喧然大波C.鞭踏毁誉欺侮再劫难逃D.锤炼渺茫秘诀走投无路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

你生命中的日子,你在其中____的人和事,你因这些____产生的悲欢和思考,这一切仅仅属于你,不可能()给任何人,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

相比之下,金钱是最不可靠的财富。

金钱毫无忠诚可言,它们没有个性,永远是那副模样,今天在你这里,明天会在别人那里,后天又可能回到你这里。

可是,人们____于积聚金钱,却轻易挥霍掉仅仅属于自己的经历,这是怎样的本末倒置啊!A.遭遇遭遇转让热衷B.遭受遭受转换热忱C.遭遇遭受转换热忱D.遭受遭遇转让热衷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

“用心吐字,用爱归音”

“用心吐字,用爱归音”

“用心吐字,用爱归音”“用心吐字,用爱归音”,这是一句意味深远的话语,它代表了对语言文字的敬畏和对交流沟通的用心态度。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碌于琐事之中,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力量和交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句话,并将其内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用心吐字”,意味着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将心思用在语言上,而不是随意说一些没有思考的话。

在言语表达时,我们应该注重措辞,确保自己的话语清晰准确,不带有任何歧义。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也应该用心倾听,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轻易打断或插话,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

只有通过用心吐字,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用爱归音”,则是要求我们在言语交流中要注入爱的元素。

爱是一种温暖、包容和理解的情感,当我们说话时,如果能够以爱心去对待对方,那么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更加温和、亲切和关怀。

在与他人交流时,如果我们能够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那么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交场合,都能够建立和谐愉快的沟通关系,化解矛盾,减少摩擦。

用心吐字,用爱归音,是一种高尚的修养和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书写、阅读、思考等方方面面。

当我们在写文章时,要用心选择每一个词语,构建出准确、优美的表达;在阅读时,要用爱心去理解作者的用意,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在思考时,要用心体味问题的内涵,用爱心去对待待解决的难题。

只有在用心吐字、用爱归音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交流沟通的有效性,扩大个人的影响力。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用心吐字、用爱归音的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注重文字的书写、语法的规范,更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让他们在言语表达中注重细节,尊重语言文字的力量。

在社会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用心听取、用爱理解的能力,让人们在交流中注重分享和尊重,避免言语间的冲突与伤害。

叩问心灵 学会感动

叩问心灵 学会感动

叩问心灵学会感动摘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师生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使本该灵动的语文教学丧失了吸引力,学生也变得麻木、冷漠。

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应侧重于对学生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让学生学会感动的观点,并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如何培养他们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和观点。

关键词:学会感动情感教育道德价值观培养很多学生怕上语文课,尤其怕写作文,讨厌难背的古文,讨厌沉闷的说教,更讨厌无趣的文字搬运。

本该灵动的语文课怎么才能走出这种悲哀的困境呢?不少语文教师就此致力于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语感。

理论纷杂而繁多,各有各的招,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却往往没被重视。

语文教学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像扔进湖心的石块,久久难寻。

虽然大纲上明确指出语文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但在应试机制的背景下,学生活生生的思想灵魂却往往被忽略,孩子们沦落为成绩与功利的牺牲品。

于是学生越来越冷漠,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

学生的成绩真的那么重要,代表一切吗?如果是,怎么会有清华大学学生硫酸泼伤黑熊的惨案?又怎么会有名牌大学的学生用微波炉烤活狗的悲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所有的意义更在于用文字、用情理叩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会感动。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悲剧,世界为之震惊。

可当我带领学生学习里根总统的演讲稿《真正的英雄》时,有个学生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死得好,美国人活该”深深震撼了我。

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这么狭隘、自私,把爱国理解成了仇视美国人?这哪里是教育的初衷呀!于是我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七位罹难英雄的身边,感受他们的执着与责任感,了解他们身上所闪耀的那些无悔、乐观、感恩、勇于探索的品质,让学生明白这七位是人类的骄傲。

虽然他们不是中国人,但不该为人类失去这么优秀的儿女感到痛心吗?那位同学低下了头。

将灵魂注入言语这句话的解读

将灵魂注入言语这句话的解读

《将灵魂注入言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将灵魂注入言语”是什么意思吗?让我来给你们讲讲。

比如说,我们给好朋友讲一个故事。

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地说,“从前有个人”,那多没意思呀。

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像魔法一样放进故事里,讲得绘声绘色,好像我们自己就在故事里一样,那这个故事就变得特别精彩。

就像老师给我们讲刘胡兰的故事。

老师讲得可生动啦,刘胡兰面对敌人那么勇敢,一点都不害怕。

老师的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还带着表情,我们听着听着,好像看到了刘胡兰就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老师把灵魂注入了言语里,让这个故事变得特别感人。

还有一次,我参加朗诵比赛。

我读的是一首赞美妈妈的诗。

我想着妈妈对我的爱,心里特别温暖。

我读的时候,声音里充满了感情,就好像在跟妈妈说心里话一样。

比赛结束后,好多小朋友都说被我感动了。

这也是我把灵魂注入了言语里哟。

所以呀,“将灵魂注入言语”就是要让我们说的话带着感情,带着我们心里的想法,这样别人听了才能被打动。

《将灵魂注入言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将灵魂注入言语”。

你们有没有听过爸爸妈妈给你们讲故事呀?有时候,他们讲得特别好听,让你们都入迷了,对不对?这就是因为他们把灵魂注入了言语里。

比如说,讲《小红帽》的故事。

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说:“小红帽去看外婆,路上遇到了大灰狼。

”这样一点都不好玩。

但是如果说:“小红帽戴着一顶漂亮的红帽子,蹦蹦跳跳地走在小路上,心里可高兴啦。

突然,一只狡猾的大灰狼从树林里窜了出来,眼睛里闪着凶光。

”这样是不是就有趣多啦?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我要在班会上介绍我喜欢的小动物。

我特别喜欢小兔子,所以我就想着小兔子可爱的样子,还有它蹦蹦跳跳的动作。

我跟同学们说:“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白白的毛,像个小绒球。

它的眼睛红红的,像两颗红宝石。

”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还说也想去看看小兔子呢。

所以呀,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心里想着那些美好的事情,把我们的喜欢、开心或者难过都放进话里,就能让我们的言语变得有灵魂啦。

触动心灵的话语

触动心灵的话语

触动心灵的话语
王巧玲
【期刊名称】《华夏少年》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生活中,不经意间,总会有一些不同于往日的情景翩然而至,一些感人的情节破壳而出,令我们在回味中体验到那一丝丝的温暖与安慰。

【总页数】1页(P21)
【作者】王巧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触动心灵的《美丽的心灵》——写在《黑龙江教育》60华诞前夕
2.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
3.做“触动心灵”的教育者——记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石灵芝
4.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作教学为例
5.镜头伸进课堂音乐触动心灵——浅谈高校电影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悟生命[800字]

感悟生命[800字]

感悟生命[]感悟生命[800字]感悟生命[800字]1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但你能彻底掌握。

——题记人生在世,生命的路上难免会潮起潮落,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

塞内卡说过:一帆风顺是人所希求的,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惊叹,遇到“生命”给出的难题,不要退缩,挺起胸,抬起胸膛去面对它,战胜它。

有几位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去拜访以前的老师,老师问大家生活得怎样,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生活烦恼多、做生意的不顺、当官的仕途受险、……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生命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里拿出许多杯子。

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陶瓷的、玻璃的、塑料的,有些看起来高贵典雅;有的则粗陋低廉……老师说:“都是我的学生,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了,聊了那么久,你们也渴了,就自已倒水喝吧。

”被老师这么一说,大家还真感到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挑了自己喜欢的杯子去倒水喝。

等杯子里装满水时,老师讲话了。

他指着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挑去的都是最好看的杯子,而这些普通的塑料杯就无人选中。

”大家并不觉得奇怪,谁都希望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会有意无意选用好的杯子,这就如生活──生活是水,工作、金钱、地位就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的工具。

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

如果把心思花在杯子上,哪有心情品尝水的甘甜呢?”在人生航行的大海上,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时间在风里飘来荡去。

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

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也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人生没有真正的失败,因此我们根本没有理由说放弃,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

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饱满的果实。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读后感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读后感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 第一篇范文《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诗,是心灵的裸露,是情感的升华。

徐志摩的诗作,更是以其特有的韵味,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宗教画卷。

"礼忏声中,我听见/自己的心在哭泣。

" 这诗句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读者的心灵。

诗人通过闻礼忏声,引发了对人生、信仰和内心的深刻反思。

在这里,宗教不再是空洞的仪式,而是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诗中所体现的信仰力量,让人想起尼采所言:“信仰就是力量。

”徐志摩在诗中,正是通过信仰的滤镜,观察并解读这个世界。

他写道:“我知道,那些/在礼忏声中沉默的人/心中都有一座寺庙。

”这座寺庙,既是信仰的寄托,也是心灵的归宿。

诗中的意境,与我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宁静的情怀。

然而,徐志摩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的剖析,将宗教信仰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与迷茫。

徐志摩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世界的点滴美好,并将其融入诗歌,传递给读者。

读完这首诗,我对徐志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的人生态度,如同他在诗中所写:“我只是个/行走在人间的小孩。

”他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用纯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作品。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徐志摩以其独特的才华,将宗教、人生、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品味这首诗,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我的内心世界。

# 第二篇范文《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在徐志摩的诗集里,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静谧而深邃地映照出人与宗教、情感与信仰的微妙关系。

不同于常规的读后感,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宗教与人文关怀的交织——来重新解读这首诗,以期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目标:1、认读“扰、诊、撼、蹋、限”5个生字,读写“扰、欲、屈、茁、诊、憾、蹋、限”等8个生字,会读准多音字“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骚扰、茁壮、震撼、糟蹋、光彩有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张海迪和杏林子的资料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教学过程:一、情境谈话,感受生命之坚强:1、教师谈话,介绍张海迪的事迹。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曾有这样的担忧——以海迪如此虚弱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然而,四年后,胡玉萍如约拿到了书稿,也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当记者采访张海迪并要她谈及创作的感受时,坚强的海迪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齐读)“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2、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

她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的呼喊着——3、揭题《生命生命》4、反复读题,酝酿情感:①、是的,这是一位强者对人生热情的呼唤,请高声读——②、是的,这是一位勇者对命运不屈的挑战,请大声读——③、是的,这更是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对生命深沉的思索,请低声读——二、走入文本,聆听生命之呼唤: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晨诵,不断叩问的魅力

晨诵,不断叩问的魅力

晨诵,不断叩问的魅力作者:杨海荣来源:《教育》2017年第42期“用诗歌润泽心灵,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是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心愿。

和传统晨诵相比,新教育晨诵是以人为中心。

因为以人为中心,自然而然地,一切应该关照的是人,关照的是生命本身。

因此,新教育晨诵秉承“以人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以此为出发点,以读者为主体,以满足生命的渴求为目标,以满足生活的需求为目标,结合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诵诗,对诗歌内容进行“编织”与“叩问”。

《新教育晨诵》系列图书中,特别针对每首晨诵诗进行了“思与行”的写作。

这个板块一方面解读诗歌内容,更重在结合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叩问读者,激发读者以自身生命联系诗歌进行思考,将诗歌与读者进行编织,让诗歌真正深度滋养心灵。

一、对晨诵课程的叩问(一)对比晨读与晨诵每个学校都有晨读时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

有的齐读课文和英语单词,有的自己默读并练习相关内容背诵,我們学校一周两个语文早读、两个英语早读,一个班主任使用。

语文晨读时间学校要求播放成语故事和诗歌讲评的小视频,英语晨读时间一天齐读英语单词和句子,一天看英文小影片。

当然也有的学校为提高学习成绩,晨读时间变成了练习语数英基础题的时间。

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氛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师生能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它还是一种积累,一种对经典、对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

正如新教育的晨诵榜样之一陈美丽老师所说:“通过晨诵,让孩子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于天边的一丝流云。

”2012年11月有幸去江苏省海门市参加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当时就被他们很多学校展示的晨诵诗歌所吸引,那种齐诵的美妙和声,那种令人感动的进入情境的朗诵状态,那些美好的和谐氛围,无不使我深深爱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文悟法用语叩响灵魂的感动各位老师:大家好!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句承诺,一分责任,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思索,你想的是什么呢?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思索得很多很多……人间自有真情在,下面,就《地震中的父与子》展开我的说课。

我将题目定为“学文悟法用语叩响灵魂的感动”,并从说课标理念纵观课标,实现准确定位、说教材分析感悟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说学情分析立足学情,知其利弊,问难解惑、说学习目标观外貌、品语言、抓动作,感悟人物品质、说教学构想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说教学流程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六个方面畅述我对此课的认识。

★说课标理念纵观课标,实现准确定位本课的设计理念源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年段课程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说教材分析感悟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细读教材后,我们发现了五年级教材安排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课文,要达到理解父、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受到爱的教育,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真心真情回馈父母之爱。

聚焦本单元,本单元训练主题——人间自有真情在。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

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聚焦本课:要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即:父亲的坚定执着的信念与儿子先人后己的精神,以及父子之间深深的信任的表达方法。

★说学情分析立足学情,知其利弊,问难解惑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情感积累。

但这篇课文所描述的生离死别和孩子的生活经历有较大的差距。

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很容易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去感悟其中所蕴藏的浓浓的父爱和无比坚强、无比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内心世界。

★说学习目标观外貌、品语言、抓动作,感悟人物品质立足学情,以学定教,故将本课目标定为:1.书写有速度,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的词语,揣摩人物思想品质,在对比中感悟人物心情的变化。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感悟父亲的坚定执着与儿子的先人后己的力量源泉。

学用结合,升华情感。

★说教学构想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本课,在学习方法上:一、抓住文眼,聚焦形象;二、情感震撼,读中体验;三、巧改课题,升华情感。

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

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说教学流程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

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通读全文,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3、默读课文,写一写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

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学科。

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二、品读精华,情感震撼,读中体验。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

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设计理念: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创设情境,从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情境对话中,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

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3、对比阅读,深度感受“父亲的了不起”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

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

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的情感。

在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学习。

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

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这个教学难点,我想通过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主要设计这样几个导语:1. 这位可怜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间扛着精神的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

2. 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倒塌了,悲痛欲绝地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3. 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

4. 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依旧是这句话。

5. 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这句话也是大山的写照,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理念:“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有情赏读”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

“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三、再次创作,巧改课题,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让他们为课文换个题目并说明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感悟。

学生可能会改成《了不起的父与子》、《勇敢的父与子》、《伟大的父与子》等等,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都给与肯定,这一训练升华了情感,突破了难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

解决了文章需要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所有关键或要点,而且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引用能力和表达说理能力。

四、板书设计:板书是本课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课,我们陶醉于父子深深的情谊中,我们震撼于信念创造的爱的奇迹中。

我们成长了自我,邂逅了一次美丽的生命感动。

父坚持执着 子先人后己了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