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王安石变法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专练:(四) 王安石变法1
(四)王安石变法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材料二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材料三臣伏见于下官吏,员数极多……致使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材者,或贪残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县,并无黜陟。
因循积弊,冗滥者多,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
——《欧阳文忠公文集》1.材料一指出北宋政府存在什么严峻的社会问题?材料一中的“一冗”在材料二中是如何表述的?2.材料二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各指什么社会现象?“夷狄”和“寇盗”的称呼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立场?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所持的基本主张。
其结果如何?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
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
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
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宋前期的寄禄官阶秩系统,利用了唐代原职事官的称谓头衔,“官”与“差遣”的分离,即表现为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的分离,因而造成了官制中纷繁复杂、名实不侔的现象。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材梳理【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①和②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③”精神,即“④,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⑥。
4、结果:宋神宗死后,⑦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自我核对】①反常现象;②水旱灾害;③三不足;④天变不足惧;⑤人言不足恤;⑥动摇;⑦司马光;【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改变⑴原因A、农田水利法:有利于①和②,使农业生产发展。
B、方田均税法:使③据实纳税,④得到实惠。
C、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⑤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⑥。
E、免役法:有利于⑦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⑵表现:政府的⑧大幅度上升。
2、积弱局面的改善⑴原因A、保甲法:加强了⑨秩序,维护了⑩。
实现了⑪,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B、军器监:使武器的⑫得以改进,⑬大大增加。
C、保马法:马匹的⑭和⑮得以提高,节省了⑯。
D、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⑰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⑵表现:北宋的⑱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地位:促进了北宋⑲的发展和⑳实力的壮大。
【自我核对】①农业灌溉;②防洪抗灾;③豪强地主;④农民;⑤大商人;⑥财政收入;⑦社会经济;⑧财政收入;⑨封建统治;⑩社会治安;⑪兵农合一;⑫质量;⑬产量;⑭质量;⑮数量;⑯养马费用;⑰兵将分离;⑱国力;⑲社会经济;⑳政治军事;重点难点突破【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原因: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宋神宗的动摇。
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
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教训: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是指北宋神宗时,由王安石主持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具体来说,王安石变法包括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并设立军器监,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
这些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
最终,这些新法在1085年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应对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
然而,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上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4)王安石变法1、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 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
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项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传统的观点认为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在失去皇帝的支持后,新法被保守派废除。
事实果真如此吗?材料一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
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
……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
至元丰年间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 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蜕变与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的固有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
北宋是地主私有经济确立、官僚政治制度空前发展的朝代,地主阶级内部的竞争趋势和腐化趋势都十分突出。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2 37.8 66.6 91.2 125.9 116.2
百分比
100 180 330 416 580 530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失败原因:
①指导思想上偏重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激进
②宋神宗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③判变断法触题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④王用安人不石当变、法执违行不背善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主.要
7、教训:
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且注意用人得当
二、王安石变法
苛捐杂税和徭役沉重 朋党之争——新旧势力之争 (2)财政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三冗 )
(3)边防危机 ——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尖锐
军队素质低下,战斗力弱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
战争赔款、大兴土木
财
北 宋
一职多官 恩萌、科举
冗官
加 扩充军队 冗兵
冗 费
积政 贫危
积 贫
机积
富国强兵 国君或皇帝的支持 确立或维护封建统治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性质 地阶封建化改革 地阶自救改革(生产关系局部
调整)
结果 成功
失败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同 背景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8、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阶挽救统治危机的改 革。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它是南宋末期(1127-1163)和辽宋初期(1163-1194)封建制度变化的重要过程,由当时著名政治家等王安石领导施行。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王安石变法的意义非常重要。
一、渐抗金主要内容
1、事改革:改革军制,改进武器,改善军队装备,提高士兵士气,确立“安、定”为攻击金军的目标,实行比例征兵制度。
2、改革物价:诏令物价定价,限制行以货币抬升物价;先实施金币币制,强制实行金币统一,使市场物价稳定。
3、改革财政:实行省税、地方税、地方关税制度,实行省官、地方官、市官等新型职责划分。
重新分配税收,放宽手腕管理地方财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革社会主要内容
1、农业变革:改进农田耕作制度,消除土地衰亏,振兴地方实力,改善民生,减少灾害,促进农业发展;重建改建水利系统,改进水利管理制度,解决洪涝灾害,促进农业生产。
2、教育改革:将教育权交给地方,发展乡、镇、村教育,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提倡书香文化,普及知识,提高文明水平;实行经济性助学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改革法律:以法治国家作为治理方针,实行司法公正、统一的政策,推行审判制度改革,尊重当事人自由意志,保障当事人的正
当权益,消除腐败、暴力等社会现象。
三、语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出了积极的改革思想,提出了实行法治的理念,提出了新的经济结构,并使宋朝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为宋朝发展、复兴、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亏 一千五百万贯
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 冗兵 冗官 冗费
北宋的积贫积弱 内忧外患
北宋中期的内忧外患
北宋中期,国家积贫积弱,对内无法平息此 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的侵 扰。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北宋中期的内忧
表现:①官僚和地主兼并土地;
:②苛捐杂税压榨着农民。
结果: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士兵纷
元佑党籍碑
评价王安石变法
(1)性质: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 强兵的改革;
((2)2)方式变:法自的上进而步下意的改义革:;(积极作用)
(3)进步意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军事力量。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4)局限性: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 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财政
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
危机 面临严重危机。
政治 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阶级与地主阶 级统治集团的矛盾尖锐
边患 危机
对外无力抗击辽和西夏在边境的侵扰 ,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
北宋疆域图
1004年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内容:
(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 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后世以齿论; (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岁币”; (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澶渊之盟
思考:北宋在澶渊之战中战胜辽国,却为何给辽送 岁币?
千秋疑案陈桥驿, 一著黄袍便罢兵。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2 专题学习总结
【线索梳理】
表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重难突破】
生疏历史上改革的本质与规律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一般有两种状况:
(1)整体适应,部分不适应。
针对这种状况的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这样的局部调整就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2)二者从根本上相互冲突,这就必需从根本上改造旧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这种根本的改造就相当于革命性的改革,它必定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2.凡是改革,都必定要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因此必定会遇到阻力。
革。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僚地主也要服役,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 工程所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 出资,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政 府贷款。 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了农田灌溉;耕 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也 相应增加。
均输法 为了供应皇帝、贵族和中央政府的消 费物资,政府在东南的江、浙等六路设 置发运使,发运使必须了解东南六路的 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 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运 往京城。
保甲法
神入历史: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什么变化?为什
么?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三、性质和特点
1、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针 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富国强兵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梭轮改革 ●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商鞅变法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受工业文明冲击,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
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商税 450万(贯) 酒税 428万(贯) 盐税 35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阶级矛盾激化
由于土地兼并使农 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遭受高利贷盘剥, 加之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阶级矛盾 尖锐。993年,王小波、 李顺在四川发动起义, 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农 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宋 王朝统治。仁宗庆历年 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 各地相继爆发。
2、社会矛盾宋西夏 连年征战 改革派与 保守派斗争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 2 课王安石变法[ 目标导航 ] 1. 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详细举措。
( 要点 ) 2.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 难点 ) 3.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研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定性。
(要点)一、富国之法1.均输法(1) 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给京城物质的发运使要认识生产和需讨状况,就近采买,以节省国家开销。
(2)作用:减少了纳税户的负担,增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买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控,增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 内容:每年轻黄不接时借款或粮食给田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批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花费。
(2)作用:使本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显然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依据土地肥瘠区分等级,作为缴纳赋税的依照。
(2)作用:纳税土地增加,政府收入增添。
易错提示(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封建统治。
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听从于保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2)王安石变法“富国”与“富民”政策的不一样:“富国”政策主假如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假如使天下百姓饱食暖衣。
二、强兵之策举措内容作用将兵法精简整编禁军,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能的人担当负责演练军队的将官弱的场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乡村住户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使各地壮丁遇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保甲法军相参为用,国家养兵花费日渐减产,保持治安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少保马法废掉牧马监,把原占牧地送还民户,推保马法的推行,节俭了朝廷的大批开行民户代养官马的方法并赐予优惠政策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军火监在开封城内设置军火监,特意管理武器军火的制造逐渐改良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奖惩要点精讲北宋统治者为防备武将专权,采纳兵将分别、屡次调换的举措,军队组织松散、缺乏训练,致使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一、主要内容1. 理财新法均输法。
即要求各地转运使,将分散在各地的赋税贡输,集中起来,由就近的赋税上供郡县,统筹安排,以节省资金和调节物资,增加税收。
市易法。
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打破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免役法。
即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或由不愿服役的人纳钱代役。
方田均税法。
即重新丈量土地,以东南西北四边长各1000步为1方(相当于当时的1万亩),以平均每亩税额多少,均定税赋。
农田水利法。
即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兴修农田水利可以免税,新修的农田水利可以免除徭役,因兴办水利而引起的移民,政府给安排土地,免除5年赋税和徭役。
募役与将兵法。
即改变以往由各乡各地壮丁轮流充当县都兵的制度,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实行募兵制,并设立将兵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即实行民间自保的户籍办法,每10家组成一保,50家组成一社。
2. 整顿军队和科举制度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明经科(即进士科的诗赋记诵考试),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又设新科明术科,包括农桑、医学、算学、天文、地理等。
限制了贵族官僚子弟进京做官的特权。
整顿军队。
取消统领军职知州、都监、监押等以文臣充任边将的规定。
选派武将到边地担任安抚使或招讨使,统领军政,以文臣副之。
推行将兵法与保甲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3. 整顿学校与规定贡举法设立“太学三舍法”。
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3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
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增设“进士明经诸科”,对考试不以词赋、墨义(指默写经典原文)取士,专以大义(指对经义的解释)定取舍;重视学校的培养与考核,“必使其言足以达吾之理,行足以范吾之用而后可也”,以培养符合新政需要的有用人才。
这一改革为破除旧制奠定了基础。
二、评价1. 变法的进步性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性首先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收入,对北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材梳理一、起用王安石1.缘故⑴①失败后,②更加尖锐。
⑵③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⑶宋神宗期望改变④的局面。
2.标志:1069年,⑤任用王安石为⑥,主持变法。
【自我核对】①庆历新政;②社会矛盾;③王安石;④积贫积弱;⑤宋神宗;⑥参知政事;二、变法的要紧内容1.富国之法⑴目的:改变①局面,调整②、③和④关系,进展生产。
⑵内容A.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⑤或谷物给⑥,使农民免受⑦盘剥。
B.农田水利法:政府鼓舞⑧和⑨。
C.免役法:又称⑩。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⑪收取⑫,雇人服役。
D.市易法:在东京设置⑬,收购⑭,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E.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⑮,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⑯和肥瘠收取赋税,⑰、⑱也不例外。
F.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⑲,依照“⑳”的原则采购。
【自我核对】①积贫;②封建国家;③地主;④农民;⑤贷款;⑥农民;⑦高利贷;⑧开垦荒地;⑨兴修水利工程;⑩募役法;⑪贫富等第;⑫免役钱;⑬市易务;⑭滞销物资;⑮丈量土地;⑯土地多少;⑰官僚;⑱地主;⑲发运使;⑳徙贵就贱,用近易远;2.强兵之法⑴目的:改变①局面,巩固②秩序。
⑵内容A.保甲法:把农民编为③,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B.保马法:百姓④养马,养马户可⑤。
C.将兵法:设⑥,每将置⑦一人专管训练。
D.设军器监:监督制造⑧,提高⑨。
3.取士之法⑴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⑩。
⑵内容A.改革科举制度:废止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⑪和⑫;设⑬。
B.整顿⑭:重新编纂⑮,内容为⑯;设置⑰,培养专门人才。
C.惟才用人:擢升有志于⑱的中下级官员。
【自我核对】①积弱;②封建统治;③保甲;④自愿申请;⑤减免部分赋税;⑥“将”为军队编制的差不多单位;⑦正将;⑧兵器;⑨武器质量;⑩培养人才;⑪经义;⑫时务策;⑬明法科;⑭太学;⑮教科书;⑯儒家经典;⑰专门学校;⑱改革;重点难点突破一、青苗法和市易法的意义二、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比较典型题解例1.在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固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诠释历史概念,明白得史实特点的能力。
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4)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四)王安石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影响是()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注意题目关键信息“过分集权”。
解答本题要考虑到北宋集权所涉及的行政、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将每个方面的结果相应找出即可。
2.宋太祖“更戍法”,使“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武将专权B.重用功臣宿将C.实行兵农合一D.确立文官制度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
“更戍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
3.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过。
”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市易法D.青苗法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王安石”“金融管制的办法”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应选D 项,因为青苗法是指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体现了“金融管制”。
4.1043年,范仲淹应诏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择官长、厚农桑、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这封奏折拉开了一次改革的序幕。
请问这次改革的中心是() A.整顿吏治B.整顿军队C.完善监察制度D.发展农业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1043年”“范仲淹”等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这次改革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是整顿吏治。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讲义 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难点)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积弱(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在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3)冗费:除冗兵、冗官的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的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
思维点拨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矫枉过正,使宋朝出现了兵虚财匮的弊端,但是其措施在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功莫大焉。
二、内忧外患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思维拓展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1)表现①宋太宗时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
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
②1040年到1042年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和议,结果是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2)影响:对辽、西夏的用兵,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易错提醒(1)北宋统治危机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王安石变法
课后作业:1.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国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2.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有()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王安石变法中,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局面的是()①市易法;②均输法;③青苗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6.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A.宋神宗态度动摇B.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7.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保马法 B.将兵法C.保甲法 D.军队精简8.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9.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10.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A.抵御辽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C.减少政府的开支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1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的有()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 方田均税法、青苗法C.青苗法、市易法D. 市易法、募役法12.王安石变法的第一要务是()A.精简政府机构B.增加财政收入C.增强军队战斗力D.改革科举弊端1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保守派 的反对
皇室成员 的反对
神宗坚 持新法
变法期间,黄河流 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 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 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 令人画了一幅“流民 图”,描绘灾民的疾苦 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 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 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 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 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 新法。
减少政府支出
军器监 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
3、育才: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制 废 以 ( 际诗 要经)赋求义取考策《士生论三旧联取制系士经实新义使取旧》一 代官批 反新 对进 改之 革士 的
整顿太学 撰注教材,作为 考试依据
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
探究一 王安石变法收到了显著地成效, 有哪些表现?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 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 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他们互相攻伐, 或联合对抗中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 束。
节度使出行图
这幅节度使出行图描绘了节度使处出庞大威 武的场面。鼓角齐鸣,彩旗飘飘,军威严整。 展示了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出行时的气势。
措施:义,而以考经义、论、时务策为主),更注重实
用。
育
统一思想,培养变法人才,
才 改革学校制度
为变法造舆论。
改革教材,编纂《三经新 义》作为基本教材;整顿 太学,广泛吸纳人才。
作用:发展了教育,使王安石变法思想得到
广泛的传播。
三、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
对外作战的胜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原则
王安石变法原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被认为是宋朝的一个转折点。
王安石是宋神宗时期的一个重要官员,他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方案,被称为“王安石变法”。
这些改革方案被他视为解救国家的救星,他坚持认为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才能让宋朝重新强盛起来。
王安石变法的原则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原则,并分析其实现的重要性。
王安石变法的原则之一是加强中央集权。
在当时,宋朝的政治体制相对分散、权力散落在地方,导致了政治腐败和权贵地主的割据。
王安石认为只有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权责明确、行政有序才能够实现治理国家的目的。
他在变法过程中着重推动改革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将权力重新集中到中央。
王安石变法的原则还包括改革税制。
在当时,宋朝的税制相对混乱、地方官员私征税款、贪污腐化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安石提出了“靖康之变”后改革方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推行“青苗法”。
这一法案规定要求地方人民按照自己的耕地面积纳税,取代了以前按照户口征税的做法。
这一改革举措一方面能够确保农民的耕作权,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中央政府的税收稳定。
通过实施这项税制改革,王安石成功地压缩了地方官员的权力范围,减少了税收的挪用和浪费,提高了财政的效率。
王安石变法的原则还包括推动科举制度改革。
当时,科举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导致地方官员为了考取功名不择手段,造成了大量的贿赂现象。
王安石认为只有通过改革科举制度,严格选拔人才,才能够择贤任能、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他提出了一系列科举改革方案,包括推行小满、中试、大登制度等,以及规定进士科的考试范围和题目等。
这些改革举措大大提高了选官用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政府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
王安石变法的原则还包括推进经济改革。
在当时,宋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不足、人口增长迅速,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方案,包括提倡农业生产、推广种植业、鼓励商业交流等。
历史名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历史名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历史名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导语: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
历史名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
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
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
太子赵顼(音xū)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
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得暮气沉沉了。
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解。
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
”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
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
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
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
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
这样做,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
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
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土地兼并严重:宋朝“不立田制”,不限制土地兼并。
(2)人民的负担沉重:人民的负担有三,即繁重的赋税徭役、连年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而且赋税不均。
(3)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
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而为三,以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掌禁军,合称“三衙”。
三衙地位平行,互不统属,形成鼎立;在中央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主管全国军队的调动和招募、训练、供给等事宜。
枢密使与三帅各有所司,枢密使有调兵权而无领兵权;三帅有领兵权而无调兵权。
②集中行政权:太祖在建国之初,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通过新设的机构──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削弱宰相的权力。
③集中财政权:北宋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
度支(掌财政收支和漕运)、盐铁(掌工商业收入和兵器制造)、户部(掌户籍、财赋和专卖),掌管全国财政。
(2)负面影响:
①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③军费开支高涨。
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内忧外患
内忧: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
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2)措施: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规定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可应举,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3)败因:
①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③改革者被污蔑为朋党引起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本课主要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包含四个主要内容: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一)、富民之法(目的:通过理财增加财政收入,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
(三)、取士之法
⑴目的:为变法制造舆论,统一思想,培养人才。
⑵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选官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唯才用人)
⑶作用:培养和选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为变法制造舆论;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1)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2)积极作用:
①政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经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不足:
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四、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主要: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2)直接::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3)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4)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5)新法的实行操之过急
(王安石的固执偏执、官员腐败。
)
三.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会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充满艰险,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教学材料】
材料1: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庆历年,已经统治了80余年,当时,北宋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而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军队数量不断增加,但内忧外患不时爆发,百姓负担十分沉重,国家财政却入不敷出。
不少有远见的人担心封建国家的命运,连连上疏要求宋仁宗进行改革。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任命富弼等为枢密副使,并多次催促他们立即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涉,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
(二)抑侥幸,限制恩荫。
(三)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
(四)择长官,选好地方官。
(五)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
(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七)修武备。
(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
(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
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之人。
宋仁宗采纳了这些意见的大部分,因为宋仁宗的年号是“庆历”,故历史上称这次改革为“庆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