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的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的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的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高考语文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4)科普文章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4)科普文章阅读-含答案

(四)科普文章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雪花秘史刘旸1611年的圣诞节,穷困潦倒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徜徉街头。

这位皇家科学家很是沮丧,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的他正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给朋友送上一份礼物。

他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仰天长叹:“啊,上帝!除了雪花之外,还能送什么呢?”雪花当然无法相送,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却突发奇想:他决心写一篇关于雪花形状的文章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朋友。

于是这篇题为《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问世。

400年来,每当我们提到雪花研究,都会首推这篇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学术论文。

天文学家的观察毕竟不拘小节。

20年后,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才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

和开普勒一样,这位科学巨人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

不过,他的眼光非比寻常。

除了不同形态的六边形,他还记录了极其罕见的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在观察笔记中,笛卡尔赞叹道:“完美的六边形啊!边是如此直,夹角是如此相等,粗手笨脚的人类简直没戏……我绝对想象不出来,这些完全对称的六角小精灵如何在自由的空气与狂躁的风中悠闲地降生。

咦,或许正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它们轻盈的身躯;使它们来得及左顾右盼,遵照自然固有秩序的启蒙,把自己琢磨成六片棱角的模样!”时光机继续运转,1885年1月15日的暴风雪中,本特利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

这种“雪花微距照”产生于冰天雪地中一架连了显微镜的相机匣子。

后来,他发表文章说:“虽然给雪花拍照是细致活儿,但并不困难。

困难之处就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暴露在严寒中。

”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位“雪花晶体摄影师”拍下了5000多幅雪花照片,其中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雪花的研究后浪推前浪,如今的雪花人当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肯尼思·利伯布雷赫特。

这位物理学家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然后仔细观察,从中找出有趣的样本。

他发现,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往往出现在风力小的小雪天,那时的天气特别寒冷。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分析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分析
【试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全国卷第7题)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 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剖析】根据原文,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 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 追加一些”。所以,B项说“主要来源”则主次颠倒。
五、选择与兼备
例子:
【对应文段】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 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 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广东卷第10题)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 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剖析】根据原文,“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是 所有绿茶的一个共性特点,与“是茶叶中的精品”没有必然 的因果关系,作者未将六种茶比较。所以A项犯了强加因果 的错误。
关键词语:“除……之外、某些、有时” 等
例子: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剖析】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 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 “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犯了将 “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八、肯定与否定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笙的前身是“和”。

“和”,甲骨文写作,,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

“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

”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

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

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

这说明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

《齐物论》中讲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

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

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

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

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

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

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处置,或许就是我们祖先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

清朝人评价姜夔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

笙声为“清”,而“清”是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

科普文阅读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法]法布尔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

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

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

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

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

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

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

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

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

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教学案含解析()-主题14实用文本阅读的科普文章“考试指导”包括阅读实用阅读部分的科普文章,问题类型和分数与阅读文学文本相同,并置于相同的问题位置。

科普读物既实用又容易理解。

它反映的问题与社会和人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因此,科普读物仍然有可能再现。

为了准备考试,应该多读一些科普文章,这样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1.科普的意义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

人类科技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

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将人类研究和发展中融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公众所理解。

它用于开发智力,提高质量,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使公众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从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例如:昆虫。

2.科普文章的分类(1)科技论文的概念科学论文是关于科学的论文。

它以文学的形式写作,集科学、知识、趣味和娱乐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草图通常短小精悍,易于理解,语言丰富,形式生动。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激活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深受读者欢迎。

主要特点①科学内容科学草图的科学性非常重要。

内容必须符合科学。

引用的数据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论文的目的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

如果介绍的知识不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而且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例如,一篇科学论文建议“盆栽花卉不应在室内过夜”,因为植物需要在夜间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有害。

事实上,每300平方米的树叶表面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

可以看出,几盆花如果留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因此,科学论文所介绍的知识必须基于真实的证据并符合科学。

(2)写作的生动性写作的生动性是科学论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1我们怎样才能使科学论文生动活泼?一是善于叙述和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2 连续性文本阅读科普类(讲义)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2 连续性文本阅读科普类(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科普文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二)阅读步骤和要求科普文阅读要注重整体理解,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探究文章展现的人文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1.标画关键,速读明意。

边读边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如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明文章主要信息的中心句、要点句等;快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阐明了哪些内容。

2.把握对象特点。

整体解读文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科普文,总要有一个主要说明对象,阅读文章时要认真把握这个说明对象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形态、性质、性能、习性、原理、用途、功能、影响、结构、操作、程序,发生、发展的规律等,从说明对象的特点上把握全文。

3.探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生命的珍贵与崇高,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整体阅读示例(202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稻米传奇文慧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

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

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 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

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

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

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成员有上千种。

它们相貌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茎的不同,多为柱状或掌状,小的如砂石,大的似巨柱。

表面有的平滑、有的结节,有的凹陷,有的呈圆球状……仙人掌的“老家”在美洲,大多生活在荒漠地带,少数生长于热带地区,比如常见的昙花属、蟹爪兰属的一些种类。

之所以能在沙漠的干旱气候下繁衍生息,是因为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为刺状,大大缩小了蒸腾面积,使体内的水分不容易散失。

绿色的肉质茎很肥厚,表面有角质和蜡质,不仅贮藏水分,还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植物每到晚上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则在封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的同时,还能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通过该过程,就可以避免白天蒸腾作用损耗水分。

对于沙漠中的行走者,仙人掌就是一棵救命树。

在沙漠中,一棵15米至20米高的仙人掌,可蓄水两吨以上。

每公顷的刺梨仙人掌能储存180吨水,足够养活5头成年牛。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2015年遭遇干旱,当地民众关键的食物和水源、动物的草料都来自刺梨仙人掌。

仙人掌不仅是贮水能手,还是节水模范。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拔出一棵仙人掌称重后有37.5千克,把它扔到角落里6年后再称,重量为26.5千克。

也就是说,这些年它动用自己的储备,在没喝一口水的情况下仅消耗了11千克,但凡换成别的绿色植物,估计早已成了标本。

有些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苛,一旦生长环境被严重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

在众多破坏因素中,人类活动是导致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如无节制的采伐利用、非法贸易等。

间接原因则更为复杂,如大气、水以及土壤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植物所依赖动物群体的退化等。

这些都会直接减少植物群体的数量或间接干扰植物群体的正常维持和更新,当特定植物群体的数量减少到一定数量,就会进入濒危、野外灭绝或灭绝的状态。

仙人掌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许多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所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高考语文专题(19)科普文章阅读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19)科普文章阅读及答案

专题十九科普文章阅读[学法——理清顺序,品味语言]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科普文章近乎以前提到的科技说明文,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和数学等以及它们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分支。

近几十年来,众多的边缘学科的形成,更使这一领域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科普文章的阅读成为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专题从把握科普文章的定义与文体特点入手,让考生学会阅读科普文章,并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科普文章的内容概要。

一、科普文章的内涵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

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

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章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科普文章的类别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试卷中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这里主要介绍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1.科学小品的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请结合(jiéhé)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答案: 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 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wǒ men)唯一的家 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 ;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第九页,共27页。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 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 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 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 ℃),白天奇热(99 ℃)。
问题? 探究性题目的创设,实际上就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理解的程
1.带着问题, 细读原文
度或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只有把所阅读的文本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语句,某一科 学事物形成的过程或科学原理都了然于胸,才能对题目中
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究。
2.明确思路, 选准角度
在对文本内容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科学论证步骤或过 程、具有什么科学价值等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理解,细致解 析所设题目的关键内涵,才能找准所答问题的方向。
第八页,共27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 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 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chú le)地球, 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 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 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 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1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l033。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材料二: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

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

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

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

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2017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

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

”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解题方法一、科普文章的含义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二、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1、短小性。

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三、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四、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①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1、理清说明顺序。

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

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2、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之科普文章阅读

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之科普文章阅读

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之科普文章阅读一、科普文章阅读指要:1、科普文的类别A、科学小品1、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 科学小品的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

所以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

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描述式描,指描写;述,指叙述。

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2)自述式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比如《灰尘的自述》、《我是电》等题目就是自述式的。

(3)故事式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

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

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3)谈话式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

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

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

2020届高考语文科普类文章阅读.doc

2020届高考语文科普类文章阅读.doc

2020届高考语文科普类文章阅读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三节一、(XX年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

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

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3452020-03-15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三节一、(XX年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

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

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3452020-03-15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三节一、(XX年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

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

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2023年全国甲卷《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树的秘密生命》,2023年全国乙卷《深时之旅》就分别选自社科类和自科类文章,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科普文类文章的特点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的特征。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1.结构形式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2.写作顺序有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

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3.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

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等。

近三年高考题对科普文的考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Ⅱ卷《我包罗万象》的第2题和2021年全国甲卷《水的密码》的第5题都考到了科普文的文本特色,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一般表述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涉及的考查点有:概括内容、行文方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观点、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科普文阅读题,主要考察以下几种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像的能力等。

一、找:不管从哪个角度命题,我们解题的第一步都是“找”。

读完材料,审完题干(题干不可不审清),开始逐项排除。

逐项排除,就得找。

二、比:科普文的阅读一般说来是比较简单的,有的题目在找准材料当中的对应内容之后,再一比较,就可解决了。

有的时候,需要我们通观全篇,而不能只盯住一处。

三、判断:科普文的解读离不开判断,找比较点要判断,比较时要判断,筛选信息时要判断,理解文意要判断,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指“从已知到未知的判断(推断)”。

这里的判断,要想准确,就必须准确、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意思。

高考科技文阅读题的干扰项的设计主要是从逻辑的角度用下列手法设置种种误区,考查我们思维是否严密、准确。

1、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2、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因此,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3、张冠李戴(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因此,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4、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信息类文本(科普文)分类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信息类文本(科普文)分类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信息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信息类文本(1)科普文【备考指导】1.科普文的概念科普文章属于说明文,目的是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

科普文章寓科学性、知识型、趣味性于一体,能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2.科普文的分类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1)科学说明文。

科学说明文是指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

(2)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常运用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3.科普文的文体特征(1)内容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

科普类文章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建筑学的科普作品。

文章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和世界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认真品读文章,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2)生动的文学性,丰富的趣味性。

科普类文章以说明、阐述为主,以介绍某一科学知识为目的,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

科普文章常常灵活运用描写、记叙等各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生动活泼,有生动的文学性、丰富的趣味性。

(3)语言的准确性,表意的通俗性。

由于介绍知识的需要,科普文章的语言或准确周密,或平实生动,或诙谐幽默。

文章中词语的意义比较单一、稳定、简明。

(4)文笔的生动性,修辞的多样性。

科普文章通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趣味性,如比喻、比拟等手法。

4.科普文中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更详细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句撇开生物进化方式来评价人类的进步,说明 人类在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生物的 进化也非常了解。 步骤二
步骤三、规范表述
请打分 答案示例:

在本质意义上,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 什么进步;但在某一些方面,我们却取得 了进步。言外之意则为我们所取得的进步 只是一小步,不是本质的进步。其他方面 的进步是指人类发现了DNA分子,本质上 的进步是指生长和繁衍的技术还没有成功
的文学作品来阅读(文笔具有 生动性)
简答题解答示例

19.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 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 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 理解这两句话?(4分)【08广东卷】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题要诀: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步骤一、找出相应的段落、句子; 步骤二、整合概括句子;
探索有效解题的一般技巧
2009年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题 世界最大的膜[美]刘易斯· 托马斯 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 它活着。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 死沉沉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 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 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 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 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会这样做,它 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 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 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 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 务。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 就是处理太阳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 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 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 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紫 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
参考答案

①文章主要说明了DNA内部的不稳定性是 物种进化的“推动力”。②正是这一不稳 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决定了 地球物种的进化;而生物学上又找不到更 完美的词来表达它,只好用“错误”一词。 ③DNA的这种“错误”在产生变异的过程 中,又因外因的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 而且人类的智慧很难设计这种“错误”, 因此,它具有人类难以掌控的绝妙特性。
步骤三、规范表述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 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 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 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 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 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 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 技术基本没有变。
·

现 代 文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备 考 指 导


2. 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深入研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4. 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这是科普作品 的独特之处。揣摩科普作品的语言,不仅可以 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而且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领会科普作品中的 科学知识。 作家卞毓麟认为,科普文章要“文字规范,流 畅而生动,决不盲目追求艳丽和堆砌辞藻。也 就是说,文字具有朴实无华的品格和内在的美” (《梦天集》后记) [准确、简明,生动、 活泼]
“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 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 “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 指 的是……。 ①……,所以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 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 步” ②……,所以说“我们在其他方 面却取得了进步”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 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08广东卷】 从词语分析语言特色答题思路: ①解词 ②分析词语手法、风格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
科普文章阅读
科普文章:是解说、介阅 读 备 考 指 导
的说明性文章。它一般用轻松、活 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 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正确性,又有 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 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它的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 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 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 输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 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 文章的题材。
“绝妙的错误” 1、 “绝妙的错误”指的是…… 2、为什么是“错误”? 3、为什么是“绝妙”的?
①“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 不同的生物。②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 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 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 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这些错误。③说错误是“绝妙”的,主 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绝妙的错误”。
高考要考这些——
一、文章写了什么?(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二、文章怎样写的?(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 和语言特色) 三、为什么这样写?(鉴赏评价文本某些特色) 四、针对文本你有什么看法?(探究)
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
一、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
来看待(内容具有科学性)
二、再将科普文章作为散文类
·
现 代 文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备 考 指 导
4. 把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 释、举例子、引用法、分类法、图表法、 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5. 理清说明的顺序: 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 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 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
现 代 文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备 考 指 导
科普文章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结构一般为 “倒金字塔”:第一部分先引出话题,介 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 问题、新挑战,后面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 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 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 引论: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 本论:详细说明对象(主体部分) 结论: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结构三模式:横式结构、纵式结构、纵横 式结构。 主体部分的具体结构形式:并列式、承接 式、对比式、层进式、总分式。
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 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步骤一
惨淡经营: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第一句针对生物进化方式而言,说明人 DNA 类还没有能力改变生物因自身DNA的错误 生长和繁衍 而生长和繁衍的进化方式。
步骤二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 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 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 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 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 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 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切——巴黎 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 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 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步骤一
1分
规范答题
试一试:修改答案,使之符合规范

在本质意义上,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 什么进步;但在某一些方面,我们却取得 了进步。言外之意则为我们所取得的进步 只是一小步,不是本质的进步。其他方面 的进步是指人类发现了DNA分子,本质上 的进步是指生长和繁衍的技术还没有成功。 错误:没有分层次答题
规范表述

·
现 代 文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备 考 指 导
科普作品阅读指要: 1. 感受科普作品的特点:科学性、文学 性和通俗性

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地讲述
科学知识、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教育, 在内容上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 律,要有科学的依据。 文学性是指科普作品把科学知识形象化, 用文学的手段加以表现,用文学的形式讲 述科学的道理,是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通俗性是指科普作品,为了达到普及科学 知识的目的,一般要用通俗易懂的、人民 大众的语言来深入浅出的讲述科学道理, 少用科学术语。
答:”惨淡经营“:②运用拟人手法,③把第一个DNA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 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DNA生长和繁衍的漫长历程;
“白搭”:②运用口语词,③赋予俏皮意味,通俗地表达了 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 法设计的;
“玩意儿”:②运用口语词,③赋予DNA小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趣,使读者对其“出差 错”的功能深为叹服;
“让进”:②运用拟人手法,③表达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入”,形象、简 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变。
2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 结合全文分析。【08广东卷】


答题要诀:结合文本探究(“结合全文分析”)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题思路:

原因——结果 整体——部分 现象——本质 总说——分说——总说
·
主要——次要 概括——具体 特点——用途
科普文章相关知识
科普文章跟科学论文不同:跟科学说明文相比, 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 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 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 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 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 ①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 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 能使科学的小品富有情趣。③把科学知识编织成 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 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 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