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案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对象。
2、帮助学生理解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掌握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4、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2、难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体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什么是教育?”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育学原理。
2、知识讲解介绍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教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讲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分析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深入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分析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启示。
阐述教育目的的含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讲解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介绍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包括课程的概念、类型、课程改革的趋势等。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如何看待当前的教育公平问题?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教育案例,如某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教育学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如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等。
马工程教材-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材料分析题完整答案
前言自从换了“马工程”教科书后,每学期上完《教育学》课,总有学生问我:老师,有没有课后习题答案?每次我都说:没有。
学生略显失望。
问得多了,我就有点烦,解决烦恼的方式就是自己做一份答案。
但课后习题比较多,做答案很费时间,况且像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没有做的必要。
只有材料分析题有点难,那就做材料分析题的答案吧。
这些材料是从不同的地方选的,被改造成了试题,放在某些章节的后面。
这意味着如果要提供答案,就要结合这些章节的内容,而有些内容实在很难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只能尽可能相联系。
有的答案要点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源,请原谅我没能一一记录,这里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但所有答案都经过了我的思考,而且尽量从教科书和我读过的教材、教育学著作中找依据,并没有照抄网上答案。
材料分析题的题干,我懒得输入,这些材料都在网上有公布,有的还能找到原始资料,我就复制在了文档中(没仔细订正,可能有错别字)。
这份答案是供修读我的教育学课的学生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自己学识浅薄,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
如果以后有时间,我再来修订这份答案。
JXNU2023年6月15日星期四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四、材料分析题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
正如米歇尔.德.蒙田在16世纪晚期释义使徒保罗时提出的那样:“自以为是的人不再懂得何为‘知’。
”又或如他在关于维吉尔的一篇文章中所述:“科学用过于敏感细微的方式看待事物,太矫揉造作,有别于常理和自然。
”他引用塞内加的话说,教育的作用,就是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
而我们是从常识中求得助益的,正如后来17世纪的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所说:“因而,我觉得,有时单纯愚笨的‘白痴’常常能看到那些被人类‘传统’蒙蔽了的‘学院博士’所无法察觉的东西。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分析上面这段话,阐释其中包含的正确认识,批判其中片面的结论。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唯物辩证法包括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项贤明主编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
方面面,可以概括为专业理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和专业自主等五个方面。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理论
案例:“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 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 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 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 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 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可 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你如何看待这种班级管理的做法?为什么?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理论(勒温,1939,教师领导方式实验):
领导方式 专制型
教师典型的领导方式
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 要求无条件接受命令,遵守严厉纪律 很少表扬学生 没有教师监督,学生不可能自觉学习
学生的典型反应
屈服,但不喜欢这种方式 经常推卸责任 学生易被激怒,不愿合作 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懈
我怎样做才能行?
关注教学情境和教学表 现,完成教学任务。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我怎样才能实现最大发展? 自我规划、不断更新
第二节 班主任
A 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 B 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C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项贤明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项贤明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性理论。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是关于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教育学原理,其重点在于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出既具有优秀工程素质,又能够适应工程实践需要的工程人才。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对人的心灵和行为的影响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在于具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的影响,是一种系统性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塑造社会未来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应该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
因此,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三、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的问题引导至实际工程应用中,并将学生培养成工程实践中有效解决问题的人才。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方法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必要条件。
教育方法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方式,还包括教学资源利用方式、教师教学态度、教材编写方式等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使其更加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工程实践中获得经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在学生本科阶段,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实践经验和知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提高空间和动力。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三个牢固树立”:
•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好教师”的四条要求:
• 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学习目标
• 了解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特点及意义 • 了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内容、途径 • 熟悉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标准 • 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任务与职责 • 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 • 描述理想的师生关系特点及建构策略 • 了解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观点,阐述理想的学生观 • 阐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3. 热爱、尊重学生 • 4. 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二节 班主任
班主任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 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做好 班主任工作,需要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任务与职 责,掌握建设班集体的方法。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 1. 价值性 • 2. 伦理性 • 3. 复杂性 • 4. 教育性 • 5. 创造性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三)教师职业的意义
• 1. 传播人类文明 • 2. 传递社会价值 • 3. 开发学生潜能 • 4. 升华人生价值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四)教师的角色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九章教学下
概念:教师不在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 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 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 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优点: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 力和创造才能。
2020/2/25
15
4.辅导
概念: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由教师给予引导、启示、咨
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完成独立作业的一种教学
活动形式。
意义:⑴辅导从学生的需要与问题出发。
⑵便于因材施教。
⑶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求:⑴着重解决学生的疑难和知识的深化、系统化
问题。
⑵辅导要配合教学和学生独立作业及其批改进
能,只有通过学生独立作业、经过他们独立 思考与操作才能被他们消化、掌握和巩固。 ⑵通过作业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⑶课外作业便于学生因材施教。 要求:⑴作业的内容、数量应决定与教学的需要。 ⑵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要多样化,难易适当。 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⑷要对作业认真批改。
2020/2/25
9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课的类型和结构。 (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作业 2.参观 3.讲座 4.辅导
2020/2/25
10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主要特点和功能:
2020/2/25
5
优点:教学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十个学 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三个牢固树立”:
•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好教师”的四条要求:
劳动委员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表示要化内为动力,积极工作。同学们也增强了 班级认同感。此后,班级卫生一直保持良好,多次获得“卫生流动红旗”,其他各方面也很 有起色。
请评析材料中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三)班集体的建设
• 1. 共议并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 • 2. 民主选举班干部 • 3. 开展多样化的主题班会 • 4.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一、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和组织教 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建设有序、有活力的班集体是学校各项教 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班 主任是受学校委托负责班集体建设的教师,是按照国家的教育 目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与文化,通过建立班级管理 制度,培育班级文化,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从而为 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徳、智、体、 美、劳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 1. 价值性 • 2. 伦理性 • 3. 复杂性 • 4. 教育性 • 5. 创造性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三)教师职业的意义
• 1. 传播人类文明 • 2. 传递社会价值 • 3. 开发学生潜能 • 4. 升华人生价值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四)教师的角色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学习交流PPT
25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 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 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 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期
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已是
17世纪的事情了。
学习交流PPT
5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
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础和
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明确将提高民族素质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宗旨。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交流PPT
24
5 PART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 指导思想
学习交流PPT
15
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 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 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学习交流PPT
16
教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 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 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 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 产生的。
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
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交流PPT
1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展现了教育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编写(项贤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有章】【考频版】
考点 1 教育的概念 ................................................................................ 2 考点 2 教育的本质 ................................................................................ 2 考点 3 教育的起源 ................................................................................ 2 考点 4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2 考点 5 教育的基本要素 ........................................................................ 2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6
考点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6 考点 2 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 6 考点 3 教师专业化(补充) ................................................................ 6 考点 4 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 7 考点 5 班主任(补充) ........................................................................ 7 考点 6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7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关于教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已是17世纪的事情了。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是我们真正获得对人类教有话活的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之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特殊性
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也最为深入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的一种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PART3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教育学及其发展
PART2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和,这些学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教育学的产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科学化时期
前科学时期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是中国专门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学者,他对教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原理方面。
以下是项贤明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1.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项贤明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并使得个体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
2. 教育的本质:项贤明认为教育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社会活动,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发展,以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
3. 教育的过程:项贤明强调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
4. 教育的方法:项贤明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发展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5. 教育的评价:项贤明认为教育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衡量,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总的来说,项贤明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
这些原理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意义。
2022年吉林省小学教育专升本重点
2022年吉林省小学教育专升本重点一、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
其中单项选择题30分,简答题24分,辨析题14分,材料分析题32分。
五、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项贤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第一版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广泛,涉及教育学基础的各个方面,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各章节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各章内容,并加强课后练习。
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系统掌握教育学知识体系;探索并灵活运用教育规律;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造;寻求并选择教育价值;提升教师素养,主动关注社会或实际教学中的教育问题,并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育及其本质1.掌握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各阶段特点、代表人物的理论及经典著作;2.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3.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4.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理解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5.掌握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本质,会运用教育的基本矛盾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6.理解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含义、地位及作用,运用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具体的教育活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理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了解和认识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了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认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3.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把握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历史上关于人的发展的不同观点,认识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遗传、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2.掌握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认识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了解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第四章教育目的1.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与层次结构;2.理解教育目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基础,认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把握我国的教育目的历史演变,重点理解和掌握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和要求;4.深刻把握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内涵。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笔记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笔记导言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教育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工程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概念。
基本原理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马工程教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它强调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问题导向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这一原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整合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强调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工程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
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程问题,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跨学科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思路和观点。
教学策略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工程教育。
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基于实际项目的学习方式。
教师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设计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解决问题并完成项目。
项目驱动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策略。
在反转课堂中,教师将课堂的基础知识讲解的任务交给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而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实践。
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精品课件
讨论:有哪些教师权利缺失现象?
精品课件
六、教师的义务
第一节 教师
遵守国家法律的义务 弘扬高尚师德的义务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义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义务
精品课件
讨论:有哪些教师义务缺失现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学生
二、学生群体
(二) 学生群体的作用 1学生群体有利于实现个体社会性的培养 2学生群体有利于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倾向,发展良好行为 3学生群体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支持
精品课件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学生
(一) 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1) 保障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益;(2)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二) 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受教育权 2平等权 3人身安全与隐私权 4申诉权 受教育权: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 平等权: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质量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
第一节 教师
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专业素养
(三) 专业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制订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信息传递能力; 师生多向互动能力。 3组织监控管理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监控能力和对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评价能力: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的能力;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精品课件
四、教师的角色
第一节 教师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4、促进教师发展: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 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 封闭型与开放型模式相结合 学术性与师范性发展取向相结合 理论培养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中华教育学习网
中华教育学习网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职业特征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研究人员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从单纯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权威主义者转变为民主主义者; 从民族主义者转变为世界主义者; 从学科型教师转变为社区型教师; 从分科型教师转变为综合型教师。
二、当前我国教师角色的转换
六、教师专业化及教师发展
1、教师专业化的缘起 2、专业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具有不可获缺的社会功能 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 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3、我国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知识结构比例失调 学历明显偏低 专业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师德问题比较突出
中华教育学习网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 的权利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 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 业成绩的权利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 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 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参加进修
小资料: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确认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 《儿童权利宣言》第一条:儿童拥有本宣言列举的一 切权利。所有儿童,没有任何例外,不能因自己或家 族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理 念、国籍、出身、财富或其他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 利,教育应当是免费的,至少在初等和基本教育阶段 如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人权 和基本自由的尊重。父母对其子女所受的教育的种类, 由优先选择的权利。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引言马工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的学科,通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研究,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马工程教育学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并提供相关案例分析。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马工程教育学的基础,它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因素和机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建立起来的。
例如,奖励可以增强学习效果,惩罚可以抑制不良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内部的思维、理解和知识组织过程。
它强调主动学习和理解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提供具体而有意义的实际案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
它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马工程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将学习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应明确学习目标,并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来达到这些目标。
•多样化教学:教学设计应考虑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应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马工程教育学中的关键环节,它用于评价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形ative评估:形ative评估用于识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sumative评估:sumative评估用于总结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的效果。
•自我评估:自我评估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并评价自己的学习进程。
通过自我评估,学习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教师
九、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和方向
• 外到内(理论到实践) • 内到外(实践到理论)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及学生观
学生,从广义上说,所有学习的人都可以称为“学生”,狭义的学生是指学校教育系统中在教师 的指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者,尤其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通常 称做学生观。 (一) 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 1学生是未完成的人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二)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1学生是儿童 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 (三)学生发展既要全面,又要个性化
(一)专业品质 1.专业理念: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等 2.专业精神:敬业精神,爱生精神,求真精神 (二) 专业知识 1通识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2本体性知识———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 3条件性知识———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教师
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专业素养
(三) 专业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制订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信息传递能力; 师生多向互动能力。 3组织监控管理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监控能力和对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评价能力: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的能力;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1) 师生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彼此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2) 师生互相关心,教师 欣赏学生,学生理解教师。(3)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任何一方对另一方都不是依赖 关系,保持个体的独立性。(4) 师生都有彼此成长的空间,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造性,而 且在师生交往中还能互相学习,促进彼此的发展。 (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1)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如学生的性格特点、原有的知识基础、 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态 度, 直接决定师生关系的性质和内涵。(3) 主动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交往,善于理解学 生。(4) 正确表达教育爱。(5) 善于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一节 教师
(一) 复杂性 第一,从劳动目的上看,教师培养人是全方位的,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 能,还要注重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时又要发展其体力、智力、能力及 情感、意志等方面。 第二,从劳动对象上看,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本身遗传的差异,经济基础不同、父母的文化素质和 教养方式不同、父母对孩子的定位不同,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 因时而异。 第三,从劳动方式上看,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还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合作,将学 校、家庭、社会三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学生起作用。
第一节 教师
讨论:有哪些教师权利缺失现象?
六、教师的义务
第一节 教师
遵守国家法律的义务 弘扬高尚师德的义务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义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义务
讨论:有哪些教师义务缺失现象?
第一节 教师
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专业素养
三、教师职业的意义
第一节 教师
(一)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推动社会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和宝 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世代相传。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连接过去和 未来的枢纽,对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良多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需要文化科 学知识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 也需要人们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形成高尚的社会道德 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在教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道德和 价值观、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等任务。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供了保证,更为社会良好风气的树立、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三) 教师开发人的智力,激发学生发挥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学生群体就会呈现出整体水平 提升的趋势。因此,教师对人潜能的认识和及时开发,对整个社会的智力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一) 师生关系的特点 (1) 互动性,师生关系是在交互的活动中形成的。(2) 平等性,强调师生之间人格、话语 权等的平等。(3) 复杂性,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 个人关系和伦理学关系等不同层级的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①。(4) 多元性,允许师生关系有 多种形式,不再拘泥于一种标准规范。(5) 生成性,师生之间并不是朝着一个已经规范好的、 固定的目标发展,而是在交往中逐渐生成彼此认可的关系类型。 (二) 师生关系的类型 1专断型 2 放任型 3民主型
第二节 学生
二、学生群体
学校是学生集体生存的地方,班级更是一个小社会,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
(一) 学生群体的类别 1正式群体 所谓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负 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 2非正式群体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首先是一群合得来的朋友,是因兴趣 和爱好相同、感情融洽等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不稳定性、不成熟性、内 在约束性、情感色彩强等特点。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目录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四节 班主任
教师的概念
第一节 教师
受社会的委托,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 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就是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教师
1 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我国原始社会已经有了教师,由部落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承担此职责。到了奴隶社会,产生学校,教师作为职 业产生,但独立性很差。在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校为教会控制,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当时的社会形态,由于 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而极为有限,教师的需求量小,因此社会上更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整体 处于非专门化的阶段。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一节 教师
(二) 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决断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同时,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能胜任自己的 教学工作,而且要成长为学者型和专家型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形成反思 意识和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并将之上升为理论。参与教育教学 的改革实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这样的科学研究过程无疑也是创造 性的。 (三) 长期性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不能像制造行业的人那样可以很快地看到制造出来的成品,教师培养学生的 素质是一种潜在的形态存在,要在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
2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改变,社会不仅需要教师人数急剧增加,而且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 专业的技能,师范教育机构由此产生。教师职业成为独立性强的职业并逐渐进入专门化阶段。
3 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普及基本完成,教师需求总量萎缩。随着各国学校教育 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特征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师资培养质量标准也相应得到提 高。目前,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的教师教育均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及增 强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四、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p310
幼儿: 小学生: 中学生: 时代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学生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讨论:如何理解日常教育中的侵害学生权利行为。
第三节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相互的态度、认知和情感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 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结构、多类型的稳定的人际关系体系。
第二节 学生
二、学生群体
(二) 学生群体的作用 1学生群体有利于实现个体社会性的培养 2学生群体有利于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倾向,发展良好行为 3学生群体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支持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学生
(一) 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1) 保障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益;(2)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二) 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受教育权 2平等权 3人身安全与隐私权 4申诉权 受教育权: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 平等权: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质量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
八、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 教师
(一)职前培养 目前,关于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问题,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教 师教育改革的重点也部分集中在这一领域,目的都是为了使职前教育能给师范生最合理的知识结 构、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最多的技能实践机会、最大程度的能力开发等,使师范生在职前 打下坚实的从教基础。 (二) 入职指导 新教师的入职指导是帮助已接受职前教育课程的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位,多数是由导师进行现场 指导,并与之分享经验。入职指导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敬业态度、教 学研究等方面。 (三) 在职培训 (1) 学分累进制进修。(2) 研究生课程进修。(3) 教育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进修。(4) 重点骨干培训进修。(5) 校际交流网络。(6) 电大课程进修。(7) 校本进修。
第二节 学生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 学生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3 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 遵守法律、法规; (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 努力学习,完 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