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10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学原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合理构建师生的关系中解释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字:师生关系、构建、尊重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两者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信念相通【2】,让爱传递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事物各个方面协调和多样化的统一,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是教育教学中主体与客体积极、健康、有序、激情的互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成长的主体,任何一方都不可忽略。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共同的目标追求上。
共同的目标追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大到理想信念的追求,小到行为举止的标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确立学生可以认同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和学生沟通、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学生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感情,才会向老师打开闭锁的心扉,犹如朋友、家人般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二、情感相亲,尊重理解【3】情感相亲是师生在心理、情感上的需要,是师生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
从古时的“亲其师,信其道”,到今天教育理念中的师生互爱互依,都体现了情感相亲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
如何与学生“情感相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以达到师生“心心相印”的境界呢?我想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爱心。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2. 平等权
• 公民应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改善教育条件不佳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办学设施、师资力
量和学校管理。 • 二是教育质量的公平。 • 三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
第二天上午,王老师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统一认识。下午,班会上劳动委员和 值日生分别反省了自己的过错,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也纷纷上台发言,承认以前没有很 好配合,剖析各自存在的问题,表示不会让“扫地风波”重演。之后,王老师指出了劳动委 员和值日生的不足,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班会后,王老师单独找劳动委 员和值日生谈心,肯定了他们对班级所做的努力。
3. 人身安全与隐私权 4. 申诉权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的义务
学生作为公民,必须履行公民的义务,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学习者,必须 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的管理制 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二)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思考题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 教育教学权、 • 科学研究权、 • 指导评定权、 • 批评教育权、 • 获得报酬权、 • 参与管理权、 • 进修学习权。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教师的义务
• 遵守国家法律的义务、 • 弘扬高尚师德的义务、 •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义务、 •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 •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义务。
2015年同等学力教育学真题解析
新阳光教育2015年教育学试卷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 )。
A .《普通教育学》B .《论演说家的教育》C .《民本主义与教育》D .《大教学论》答案:D解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P13)。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2.学校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师、学生与学校(P97)。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商代。
欧洲学校的出现大概是在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 .物质基础作用B .主导作用C .决定作用D .发展作用 答案:B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与人(P42)。
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抨击现代学校的弊端,提出了著名的“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教育家( ) 。
A .杜威B .伊里奇C .布迪尔D .鲍尔斯与金帝斯答案:B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师、学生与学校(P100)。
伊里奇更猛烈地抨击了现代学校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著名的“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号召人们废除现代学校,代之以人人平等、自由、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学习网络”。
5.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 )。
A .教学评价 B .教学模式C .教学期望D .教学过程答案:B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学(P134)。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新阳光教育6.提出要解放儿童“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的教育家( )。
A .杨贤江B .黄炎培C .陶行知D .陈鹤琴答案:C解析: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P219)。
教育学原理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原理教师与学生教育学原理——教师与学生时间:2011-04-30 18:21:52 来源:勤思教育网点击数:2128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大纲免费资料2015辅导班教师与学生一、教师(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1、古代原始部落的长者是最早的教师2、专职教师实在学校产生后出现的3、近代学制产生,教师成为一个专门职业(三)、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综合。
具体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和教学模式。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权利教师的权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二是作为教师所享有的权利,这部分权利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联系,是教师职业特定的权利。
这两部分权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师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有一部分体现在教师的职业中,然而,也有一部分是教师职业所独具的,与其它公民的权利不同。
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权利包括以下6项:(1)、教育教学权《教师法》第7条第1款规定: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
”(2)、科研学术活动权《教师法》第7条第2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3)、管理学生权《教师法》第7条第3款规定教师有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
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方面给予指导。
项贤明主编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
方面面,可以概括为专业理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和专业自主等五个方面。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理论
案例:“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 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 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 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 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 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可 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你如何看待这种班级管理的做法?为什么?
三、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理论(勒温,1939,教师领导方式实验):
领导方式 专制型
教师典型的领导方式
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 要求无条件接受命令,遵守严厉纪律 很少表扬学生 没有教师监督,学生不可能自觉学习
学生的典型反应
屈服,但不喜欢这种方式 经常推卸责任 学生易被激怒,不愿合作 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懈
我怎样做才能行?
关注教学情境和教学表 现,完成教学任务。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我怎样才能实现最大发展? 自我规划、不断更新
第二节 班主任
A 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 B 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C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学》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涉及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和要求,它对于教育过程起到指导和激励的作用。
教学目的既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认知目标。
在教育学中,教学目的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背景和教育资源等因素。
教育学认为,教学目的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首先,教学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并且具有可测量性。
明确的教学目的可以提供学生学习的方向,具体的教学目的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可测量的教学目的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学目的应该与学生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因此教学目的应该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最后,教学目的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可操作性意味着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可持续性意味着教学目的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发展相一致,不能是一时的和表面的。
在教育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
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准确理解教学目的,并且有能力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实现教学目的。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职业操守。
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践行教育道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关怀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适度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是接受教育的一方。
在教育学中,学生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还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学生应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够主动地获取和构建知识。
学生还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大题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二、简答题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2、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三、分析论述题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简答题1、试述80 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三、分析论述题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二、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三、分析论述题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2、试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所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三、分析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说明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3、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第五章教育目的二、简答题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三、分析论述题1、试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谈一下你对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认识。
2、试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布的教育目的,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应如何去实施教育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二、辨析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所指称的就是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简述学制确立的依据。
《教育学原理》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职业形象 1、 教师的道德形象——最基本形象 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 2、 教师的文化形象——核心 教师要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应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 3、 教师的人格形象 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
具体发展途径
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同伴互助;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自我教育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掌握)
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 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 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和结构 性特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 业道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 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 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 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 习的典范。
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业教育内容和措施,教师 教育专业化;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形成社会公认的教师专业团体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理解) (一)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 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育学原理第十讲 教育评价
• 3.斯塔弗尔比姆的评价观 • 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的观点和克龙巴赫有着一定 的相似性。他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是不是为了证明 (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 1969年他对评价提出了一种界定:“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 程。” • 1978年他把评价重新界定为:“为满足决策和教育效能核定的 需要,描述、获得和运用有关客体的目的、计划、过程和成果 价值的过程。” • 到1985年,他进一步提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 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 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决策,满足教 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第十讲 教育评价
第一部分 教育评价概述 • 有关教育评价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在诸多 教育领域当中,教育评价一直是与教育实践联系最 为紧密的一环。一直未有定论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 育之争,其实质就是社会各阶层对教育评价现状所 引起的抱怨和不满的体现。 • 由于教育评价涉及到教育中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等 问题,它往往以“指挥棒”的形式引导着教育活动 的总体方向。在教育评价方面的任何变革,都会在 整个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教育系统的 “蝴蝶效应”。因此,教育评价的研究对于教育实 践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 (二)关于教育评价目的的争论 • 教育评价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 历史。早期的评价重视评价的总 结性功能,而现代教育评价十分 重视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 1.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第一,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 的教育活动,与实际活动紧密结合, 因而,开展形成性评价有助于直接地、 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四、教育评价的范围和相关术语
•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范围 • 教育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学生评价、 课程评价、学校评价、大群体评 价、特殊方案与项目的评价以及 人事评价等。美国学者盖伊 (Gay,L.R.)总结了几种常见的 评价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与主要的 决策问题。
教育学原理——教师
三、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 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
8
高尚的师德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事团结协作; 4.对自师的任务和劳动特点 三、教师的素养 四、师生关系
1
一、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社会发展中
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培育新一
代的思想品德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的
教育作用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
2
教师的地位逐步提高:
①1985年,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 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 步提高”。
二、教师的任务和劳动特点
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具体
两位不同的张老师
某中学一位学生表现一贯不佳,但后来由于受 到某种积极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要求进步的心 愿。一天,该生对班主任张老师说:“老师, 我想入团……”对这位学生开始产生的上进心, 班主任不仅不加以保护和鼓励,反而冷嘲热讽, 说:“你还想入团?去入流氓集团吧!”这一 句话就把学生推到了对立面,刚产生的一点积 极因素被老师的一瓢冷水浇跑了。
9
热爱教育事业二三例
江爱斌:36岁,文成县双溪乡中心学 校副校长。缺了右手的独臂老师,他 是这么说的:“命运夺走了我的右手, 但无法夺走我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 爱。”因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 无私奉献,曾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工作 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2001 年获省“春蚕奖”。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高巍读书笔记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
这两者的关系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行为的特征主要有外显性、动态性、个体性、目的性、情境性。
我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教学行为分为一下几类:按教学媒介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按师生间的协作程度可以分为教师独立的行为和学生辅助下的行为,按在教学中的地位可以分为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按目标达成的情况可以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按行为的具体性可分为陈述、指导、展示、提问、反馈、管理、观察、倾听、反思、以及评价等具体行为。
但是仅仅知道这些行为的划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联系有:目的相关性,活动的一致性,以及行为的对应性;区别在于:层次不同,角色不同,地位不同。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引和管理,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大的自我性,主要是基于自我考虑的,而教师的行为具有社会性,是基于社会考虑的,因而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学生间的差别,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因利势导,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厉要求学生,最终知识经由学生的行为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结构。
身体-教学世界蕴藏其中唐松林范春香读书笔记我们人类的教学活动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教学活动就是对我们身体的认知,慢慢的才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的改造,而我们对社会的改造又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的。
我们的身体在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孕育了我们人类的文明。
唯物主义的思想告诉我们物质是先于意识存在的,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都是为了为我们更好地服务,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需要身体的参与。
最早的知识都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形成的。
教育学原理-教师与学生精选课件PPT
2021/3/2
9
第一节 教 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化 教师教育专业化 教师管理制度化 教师专业团体形成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自我的形成
2021/3/2
10
2021/3/2
15
第一节 教 师
2. 教师专业发展一般阶段(基于胜任的视角)
❖适应阶段:“立住脚” ❖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站稳脚” ❖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站好脚” ❖“徘徊阶段”:“上下求索” ❖教师“成名”阶段:“游刃有余” ❖教师“成家”阶段:“大放异彩”
2021/3/2
16
第一节 教 师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重心图
2021/3/2
11
第一节 教 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社会职业人的专业成
长过程。它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 供全程支持,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 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
2021/3/2
12
❖写教后记:记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 问题、学生见解、学习心得
2021/3/2
19
第一节 教 师
做学习型教师
❖从文献资料学习 ❖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 ❖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向自己学习(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教师在三个世界学习:
❖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习 ❖语言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 ❖虚拟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学习
(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五套)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答案:D2。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
生产力发展B。
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答案:B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B。
教育内容现代化C。
教育管理现代化D。
人的现代化答案:D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答案:A5。
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A。
发展B。
成长C。
成熟 D.生长答案:C6。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A.顺序性B。
阶段性C.互补性D。
个别差异性答案:A7。
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规范B。
学制C.教育体制 D.国家答案:B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A。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
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9。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A。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答案:C10。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A.融合课程B。
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
合并课程答案:B11。
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教科书D。
考试成绩答案:B1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答案:A1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A.教育的社会化B。
社会的教育化C。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D。
全民接受教育答案:C14。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2、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狭义上,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实施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研究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学原理第十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原理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二.学生
三.师生关系(一)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二)教师的职业产生与发展
(三)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五)教师的职业角色
(六)教师的专业素养
(七)教师的专业标准
(八)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生及学生观
(二)学生群体与学生组织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专业性
5.长期性
1.专业情意与规范
2.专业知识
3.专业技能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2.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
3.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特点
2.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教师的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有学籍的人;
学生观:就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
(1)传统的学生观: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师道尊严、视学生为被动客体,看成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西方的传统学生观(比较强调自由、尊重学生权利)
(2)现代的学生观:
①要弄清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了解学生基于不同身份享有的不同权利;
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通常包括班集体、共青团和少先队等。有一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计划,对增强集体凝聚力、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
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包括因兴趣和爱好相同、感情融洽的同学或老乡等而形成的学生群体;
3.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学生的权利:①使用教育资源权;②获得物质帮助权;③获得公正评价权;④程序性权利;⑤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等;
学生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管理制度;
作为学生,要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和教师交流,努力和教师保持良好关系;
校园中非正式群体具有正式群体不能代替的作用,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积极作用表现为:①能够满足学生人际交往的多方面需要;②具有舆论和辐射作用;③非正式群体的价值观若与正式群体一致,则会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可促进正式群体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集体目标的实现;消极作用表现为:当非正式群体的活动目标、价值观与正式群体组织目标相抵触时,其消极作用会很明显;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教师的地位:(1)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待遇):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教育在社会和国家中的地位紧密相连,它不仅与人们对教育地位的认识有关,而且与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与期望有关,还与教师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及对社会的实际贡献相关;(2)法律地位(专业人员);
(2)教师的作用:
2. 师生关系的类型:(1)学生中心论(杜威)(2)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作为教师:
(1)转变观念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①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②有正确的人才观;③教师要有平等的师生观;
(2)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①充分信任学生;②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交往;③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④尊重和理解学生;⑤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
①具有一般复杂脑力劳动的特点;
②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具有鲜明示范性;
④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
5.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拥有和带入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通常是经过正规而严格的教师教育而获得的
(1)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经验,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
(2) 教师的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1.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特点:①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关系;②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③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专业技能: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包括 ①教学认知能力 ②教学操作能力;③教学监控能力 ④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形成的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价值的理想与信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精神内核
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视学生为一个有独立地位、有主体意识和有发展需要的个体;
③提倡并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知识的双向传递);
④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尊重学生权利,强调纪律约束和自我管理相结合、严格要求和宽容慈爱相结合;
2.学生群体
(1)正式群体及其作用
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和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根据教师所任职学校性质的不同,分为公立学校教师、民办学校教师
(3)根据教师和学校形成之法律关系的不同,分为:具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的教师和无事业单位编制、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的教师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教育活动的出现,特别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生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1)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993年《教师法》);
(2)教师的类别:
(1)依教师所获得教师资格的不同,分为: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教师、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教师七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途径: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大致要经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专业形成阶段、专业成长阶段、专业成熟阶段、充分专业化阶段;伴随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发展、专业情意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达成专业的成熟,使教师由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专家型教师,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
①教师是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延续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技术革新等方面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4.教师劳动的特点:专业性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