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需要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
第三章人性假设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
费雷德里克泰勒(F.W.Tailor 1856-1915)是美国古 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 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 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 再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 旧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 度。(作业管理上,主张科学方法、培训工人、计件 作业管理上, 作业管理上 工资;组织管理上,主张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 组织管理上, 组织管理上
第三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自我实现人”的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 自动人: (三)自动人:(Self-actualizing man) )
Y理论 理论) (Y理论)
基本观点:人的需要是分层递进发展的, 基本观点:人的需要是分层递进发展的, 人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人有独立、自主的倾向,人的本质上是自 我激励、自我控制的, 我激励、自我控制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 标是一致的。 标是一致的。
第三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社会人”假设是由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梅奥提出 的 社会人: (二)社会人: 1.基本观点 1.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社会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社会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2)工作丧失了内在的乐趣和意义,它们只能 )工作丧失了内在的乐趣和意义, 在工作中人们的社交中获得。 在工作中人们的社交中获得。 (3)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重视; )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重视; (4)工作效率随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变化。 )工作效率随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变化。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 雪恩 1960年 《组织心理学》
经济人( (一)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 1)人基本上是受经济刺激 (2)人的感情基本上是无理性的 管理策略:用经济奖酬来获得劳务和服从,注重 劳动任务的完成。 X理论概括地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泰勒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社会科学方法论——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一、人性假设概论所谓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包含人具有动物本能的自然属性与人受社会影响的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它决定了人的行为动机,是分析人的行为的基本前提。
人本身是一个生物社会人,他来自自然界,离开自然界一刻也不能生存,但又不同于其他动植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社会人。
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始,中国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基督教的原罪说,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塔”理论等等,各种人性理论层出不穷,直至今日,人性问题仍促使人们不断去探索、解析。
休谟认为,“人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科学都离不开以“人性”作为对象。
人们希望通过对人的理解,来寻求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这种核心价值观念的确立,为实践活动确定合理的方式,再通过这种合理的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从目前各学科研究角度来看,不同的学科角度对人性的解释侧重点各有不同。
亚里士多德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人,认为人是趋向政治的动物。
离开城邦生活的人,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社会学家则从群体角度研究人,将人看作是一个“社会人”,人一生要完成社会化过程。
但忽视了人的生物特征;经济学家将人看作是“经济人”,从利己主义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自私为己的本性,提倡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但忽视了人与社会的依赖性;心理学家将人看作是一个“自然人”、“个体人”,仅从人的心理角度研究人的心理医师的变化,但忽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学则以原始人各民族的产生和形成为对象,探讨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而忽视了现代人的变化特征;医学则以人的生理和人的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人的疾病形成的种种社会因素。
我们从管理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对人性的理解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基础,管理理论的构建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的看法为基础的。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通过组织满足生存与发展需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活动将作为管理活动主体的人和作为管理活动客体的人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组织发展和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
《人性假设理论》是一种旨在提高劳动力绩效的动机理论,“人性假讻”是职业心理学家赫尔曼·亨特(Herman A.Hergert)等人反映员工个人行为的概念之一。
与制度驱动力理论(注意正式环境)不同,人性假设理论(非正式环境)关注的是工作状态,建立在认为无论何种情况,具有良好团队和管理技能的受教育人员均拥有良好的工作表现的理论之上。
人性假设理论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行为考虑个人劳动力,旨在激励员工、培养组织文化和维持工作的高水准。
当组织层面的变量(例如激励系统、报酬体系和心理安全)不满足员工的期望时,个人动机发挥起重要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组织应该确保每个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具有安全感,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强调共同努力的方式,确保多元文化等。
人性假设理论有助于改善团队成员的表现,激发员工的行动力,提升员工的绩效。
当组织专注于促进内在动机时,它可以提供明确的情景,重塑行为,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缓解工作压力。
对管理者来说,采用人性假设理设可以改善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职业分工,增加组织回报,甚至提高绩效。
然而,它也存在众多局限性。
首先,它依赖于个体,任何员工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背景和过往经验,不太可能打破惯性行为。
其次,缺乏相应的评估指标,对管理者而言,如何衡量组织受益于人性假设理论却不明确,它试图从员工角度考虑问题,从而逐渐取代传统的注重结果的方法。
总之,人性假设理设旨在表达组织认为,员工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期望和情境,利用自身资源,改变自己和组织的状态,以期促进职业发展和提高绩效,而此理论则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企业效益。
管理学中的人性理论
企业报酬结构观念的转变
既然员工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企业的报酬就应该 尽量同时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要——为员工的生 存和发展提供“全营养”模式的报酬
企业报酬=x×E+y×R+z×G 不同企业由于报酬观念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报
酬结构 在企业报酬结构既定的前提下,不同员工的需要
得到的满足水平存在差异 因此,企业更新报酬观念,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
•
ERG理论与Maslow理论的区别
•
研究需要的意义——人的行为机制
目标
需要
动机
行为
需要未满足(挫折) 需要的满足
•
建立全面满足员工需要的现代报酬体系
传统观念
员工回报=工资+奖金+福利=物质利益
假设:人是经济人,追逐经济利益是行为的动力 方法:利用金钱物质调动人员积极性,吸引人才
、挽留人才 问题1、受制于企业的实力、体制、分配政策 问题2、其他企业可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报酬 问题3、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益递减,激励成本增加 问题4、金钱是否能解决一切问题?
•
基于人类基本需求的全面报酬体系
ERG理论的启示 人的三种基本需求与全面报酬体系 员工回报=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发展需要 意义: 1、全面满足人的需要,提高激励效果 2、持续长期进行激励 3、对不同主导需要的员工进行差异化的激励 4、不同企业都可形成自己的激励体系,促进企业
文化建设
观点:“人治是最糟的管理,也是最好的管理!”
•
中国知识分子的脚踵
知识型员工如何管理? 诸葛亮的启示 对付知识分子的杀手锏——
士为知己者死!
•
对人的关心
俱乐部型管理
1,9
团队型管理
9,9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理论和人性假设
管 理
心
理 学
Y理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 点
1.Y理论的人性假设:(1)人一般不厌恶工作, 工作也是一种人满足感的来源。(2)用外力督 导人工作并非唯一的方法,人为了达成自身和 组织目标的一致,将会“自我督导”和“自我 控制”。(3)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 会承担责任,且学会争取责任。(4)大多数人 都会发挥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主动解决组 织各种问题。 2.Y理论的管理思想(1)组织绩效低下都是因 为管理中存在问题。(2)人是依靠自我主动性、 天资禀赋去工作的,因而管理上要求有集权化 回复到参与管理。(3)管理中既要达成各成员 的个人目标同时以使组织获得成功。(4)强调 兼顾组织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
管 理
心
理 学
二、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一)《心理学和工业生产效率》
心理学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从心理技术学 开始的。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研究的是“工业心理学 之父”闵斯特伯格(1863-1916)。
(闵斯特伯格出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在受聘于哈佛大学之后,他 在哈佛建立起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工业心理学活动的基地。)
管 理
心
理 学
管 理 心 理 学
李文武 liwenwu0104@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管 理
心
理 学
第二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开篇案例:
惠 普 之 道
管 理
心
理 学
• 惠普电子公司的创始人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公司里被 亲切地称为比尔和戴夫,他们创立了著名的管理哲学——惠普之 道,它以人为本,强调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对任 何成绩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承认。 • 惠普之道是建立在黄金法则之上的,该法则的主旨强调要善待组 织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惠普的管理者相信,公司的 每一位员工都是惠普团队的一员。他们强调提高员工沟通水平的 必要性,认为要创造积极地创新环境,不仅需要上下级的纵向沟 通,同事之间的横向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 惠普之道的实践成果有目共睹,它使惠普公司成为全世界电子企 业的佼佼者,具有很强的赢利能力。然而,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 的低迷,惠普和大多数高技术公司一样,出现了很多问题,公司 不得不宣布将设法削减成本。但是,惠普依然坚持创始人的管理 哲学和价值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宣布公司不会 解雇员工,但会要求他们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或者不带薪休假, 以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社会人
驱使人们工作的 最大动力是社会 、心理需要,而 不是经济需要, 人们追求的是保 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
自我实现人
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整体感主张参与式管提出给员工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条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内在报酬提出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管理思想更具辩证法思想片面强调工作动机的经济诱因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单纯根据人性的特点提出管理对策忽视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西方管理中的四种人性假设理 论
提出因人、因时、因 事而异的管理思想, 更具辩证法思想
局 片面强调工作动机的经 单纯根据人性的特点提出管理对策,忽视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限 济诱因,忽视人的社会、 提出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未能揭示产生与形成社会文化的经济基 础。 性 心理需要
复杂人
薛恩
梅奥“霍桑实验 ”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
核 心 内 容
1、人性是善的,只要 随着人的发展与生活 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 条件的变化,人们会 就可以把工作搞好 。 因人、因事、因时、 2、管理者主要任务是 因地不断变化出多种 寻找什么工作对什么人 需要;各种需要互相 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满 结合,形成了动机和 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行为的多样性,掺杂 着善与恶的混合 主张下放权力,建立决 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 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 劳资会议制度,把个人 方法,应随机应变 的需要同组织的目标结 合起来
管 理 方 式
严密控制和监督式的管 理方式,采取“任务管 理”的措施 ,如:泰勒 制
注重调动工人参与 决策的积极性
作业: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工作的意1
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工作的意义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
即管理者需要了解和掌握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人性的正确认识而采取适宜的组织行为以提高组织绩效。
个体的人是构成组织的核心要素,人是影响管理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而“正式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依存于人的选择、动机、价值观、态度、效用评价、行为准则、理想。
人性假设正是管理者关于被管理者需要的观念。
所以,人性假设就成为研究管理绩效的人性论基础,不同人性假设对提高管理绩效具有不同意义。
一正当组织当中,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绩效,而要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就离不开激励。
和其他管理活动不一样,激励可能不直接对组织的绩效有所贡献,但它却是组织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最可靠保障。
出现过两种流传甚广的人性观点:“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
在“经济人”假设中,雇员和雇主的活动目的都被设定得极为单纯和明确,即经济上充分利己。
与此相应,达到目的的手段则被设定为在工资和利润上斤斤计较。
这集中体现在“计件工资率”问题上,工人往往用磨洋工、限制产量的方法使计件工资率不降低,以便在不提高劳动强度的条件下获得最高工资,而雇主则会采取各种手段使计件工资率下降,以便在不增加工资份额的条件下获得最多利润。
霍桑试验的否证性结果表明“,经济人”假设有着重大缺陷。
由此,梅约提出了被称之为“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思想。
其要点为:人并不只是为经济利己而行动,维护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样是重要的活动目的;选择行为方式的手段也不只是经济理性和效率逻辑,为改善人际关系而进行感情投入往往被使用。
上述人性假设,着眼于阐明人的活动目的是什么以及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是什么,即主要阐明人们的工作动机,可以统称为“动机人”假设。
但这类人性假设也有明显的理论缺陷。
其一,它们都认为人的需要是“天生”的,完全忽视了社会活动诱发和触动人类需要的作用。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应的管理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应的管理理论什么是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建立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的重要意义;“经济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社会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复杂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及对管理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人性假设理论的真正涵义及其对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四种经典人性假设的本质及相应的管理理论,以及不同人性假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性假设的新探讨。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可以运用的集合起来的各种资源,只有人力资源是能动的、可以开发其他资源的资源。
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的管理人,以充分调动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而对人的科学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因此,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问题,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管理心理学中所说的人性理论,不同于哲学上所说的“人性论”。
人性理论中的“人”的概念,是指处于管理的特定活动范围的“人”,在层次上,它低于哲学上“人性论”中的“人”的概念。
哲学上“人性论”中的“人”,是泛指最一般意义上的“人”。
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是对影响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最根本的人性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和探索时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人性理论是对人的生产、工作行为中的动力源泉和追求对象的系统认识。
人性理论也叫人性假设理论,它属于管理理论的深层次结构,它是通过间接的影响管理理论和人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等来发挥自己的作用的。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科学学者根据自己对人性问题的探索研究的结果,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作的理论假定。
这些理论假定,是进一步决定人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根据和前提。
例如:西方以泰勒为代表人物的管理理论流派,作出了人是“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认为人努力地劳动或工作,都是出于对经济利益、对金钱的追求。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人性假设理论一、人性假设强调工作等外界环境对员工的影响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人之所以变坏是由于受到外界物欲的诱惑,乱了本性。
因此,统治者和管理者应该以教化来弘扬人之善性,诱导人们养心向善。
荀子、韩非子是性恶说的代表,主张改造人、控制人。
建立符合企业员工利益的企业文化,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使企业的员工团结一致。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加强对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按照规章制度对优秀员工及时给予奖励,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现在人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经济人”的假设是亚当·斯密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主体,都是“经济人”。
“经济人”的本质特征是“利己”动机,即有理性的并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是梅奥教授根据在芝加哥郊外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8年的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来的。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绝不仅仅为了追求金钱,人还有一系列社会的、心理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满足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士气的高低。
而士气来自于员工正常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度的提高。
即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比如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假设理论,可以发现现在人首先是经济人,然后才是社会人,在转变到社会人后现在人就成了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综合体,既有经济人的追求自身利益的因素,又有社会人的社会满足的因素。
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理论对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现在人的发展过程对员工应实行有针对性的、有区别性的激励措施。
(1)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生活刚刚开始,生活压力很大,其主要压力是经济上的压力,他们眼前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
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
05
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的实际应用
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结构优化
根据人性假设理论,组织结构应 更加扁平化、灵活和开放,以适 应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员工参与和团队合
作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团队合作,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 高组织整体绩效。
创新与变革管理
人性假设理论强调员工的自主性 和创新性,组织应鼓励员工勇于 尝试新方法和新思路,推动组织 的变革和发展。
01
02
03
04
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认为人们天生不喜欢工 作,需要监督和惩罚才能激励 他们完成工作;Y理论认为人 们天生喜欢工作,只要有适当 的环境和激励,他们就会自我 实现和成长。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的主要动 机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因 此需要用金钱和物质激励来促 使他们努力工作。
社会人假设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性假设
自我实现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性假设将更加注重员工的自我 实现和成长,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 实现个人价值。
自主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员 工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能够更加灵活地 开展工作。
合作与共享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性假设将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 知识共享,鼓励员工通过协作和分享来提高整体绩 效。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招聘与选拔
根据人性假设理论,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应注重员工的个性、价值 观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符合组织文化和战略需求的优秀人才。
培训与发展
根据员工的个性、能力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绩效管理与激励
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结合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绩效。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一、西方人性假设理论。
1、“工具人”假设。
这是西方最早的人性假设理论。
产生于古代中世纪奴隶社会的管理实践之中。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把奴隶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和他们的私人财产。
在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家则把雇佣工人看成是活的机器或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总之这些劳动者就象工具一样。
任由管理者使唤。
自身价值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体现,他们是在暴力、强迫之下劳动着的。
2、“经济人”假设。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和发展,到了l8世纪,西方享乐主义哲学者和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这个假设。
他们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在管理中强调用物质上和经济上的利益来刺激工人的努力工作。
“经济人”思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它的提出标志着社会的巨大进步。
3、“社会人”假设。
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实验的意外结果使他们观察到了人性的另一个重要侧面——人不仅仅是关心自己个人的物质利益,还会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
实验的结论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管理者应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促进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社会人”假设的提出是管理学的重要转折点,开创了“行为科学”学派。
4、“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人们有着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开发自己的才能的需要,希望能够有机会获得自身发展与成熟,“自我实现”是工作的最大动力。
组织给予挑战I 生的任务才能激发出员工的强烈工作热情。
5、“复杂人”假设。
60年代,美国学者艾德佳·沙因(EdgarH.Schein)在综合“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三种西方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的观点。
管理学中对人的四种人性假设
管理学四种人性假设是:
1、经济人假设。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把人当做一种‘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欲,工作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1960年麦格雷戈发表了一本的书,里面提出X理论,X理论认为,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逃避工作、没有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等,必须用强制手段来让他们工作,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说的基础来自于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社会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假说,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到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是思想管理与管理方法上的进步。
管理者不应该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同时也要关心员工之间的关系、满足他们需求、培养员工归属感和整体感上。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人’,50年代末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一群人提出,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需要充分的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从而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在管理方面,将注意力放在了工作环境上,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4、复杂人假设。
相应的还有超Y理论,两者认为就个体而言,潜力和需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
对群体而言,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不管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都有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的内容为进行有效地管理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
正文一、人性假设理论⑴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人性观,它反映了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在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了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为重点的管理方法。
“每项管理的决策与措施,都是依据有关人性与其行为的假设。
”在这里麦格雷戈道出了管理中人性的重要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
这就出现啦对人性的研究,即提出了相应的“人性假设”,人性假设就是针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一个人的本性无非两种,即善与恶。
这样解释或多或少都太牵强点。
总的来说就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将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管理方法与管理方式。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啊X理论、Y理论。
X理论阐述的观点是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他们回避责任,没有远大的抱负。
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管理人员存在极端,他们大多数是严厉的、极端的,而那些被管理者的工作就需要强制性的去要求、威胁、严厉监督等强硬手段去指挥他们完成。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雇员会产生敌对情绪,对管理者的管理产生不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而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管理者在管理雇员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并且管理者还努力的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过上述的简洁的说明,我们可以更形象的说明两个理论,X理论完全依赖与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两者的差别重在把人当作孩子来看还是当作成人来看。
放眼现在众多企业,还是存在者根据X理论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即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人当作机器、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的作用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美国行为科学家。
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
1960年,他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被专家们奉为行为科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人性假设:X理论vs. Y理论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
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在X理论的驱使下,管理人员往往存在着一个极端:领导管理人员可能是“严厉的”、“强硬的”,他们指挥人们行为的方法是(常常被伪装起来的)强迫、威胁、严密监视,严加控制;其实,“严厉”的做法存在着一些难题,压力会引起反抗,诸如压低产量,巧妙有效地怠工,敌对情绪。
这就是所谓的控制管理。
在新观点Y理论的作用下,管理人员把重点放在创造机会,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成长,提供指导的过程等方面。
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
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
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人性观念。
领导者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
领导者应当把适应和提高结合起来。
对一线工人采取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措施。
一、“经济人”的假设(一)“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要点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而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不关心,只关心个人,而且其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2.只有少数人是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的,他们能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
这些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来。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与“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是领导者的事,与广大被管理者无关。
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是什么如何在管理中借鉴
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是什么?如何在管理中借鉴?答:1、“经济人”假设。
管理措施:①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
②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
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拼命干活。
③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惩罚措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2、“社会人”假设。
管理措施:①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当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②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③在实际奖励时,提倡整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④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当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查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应。
⑤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3、“自我实现人”假设。
管理措施:①管理重点的改变。
②管理人员职能改变。
③奖励方式的改变。
④管理制度的改变。
4、“复杂人”假设。
管理措施:①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②根据企业情况不同,争取弹性、权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③关于观察和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之间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与奖酬方式。
在管理中的借鉴:根据企业的情况,个人的情况差异,我们需要用不同的假设理论,正确地看待人性假设理论,并应用好作用于企业和个人,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浅谈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人性假设理论的内涵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实际上主要涉及到的是被管理者需要和动机判断的问题,从麦格里格提出人性假设理论至今,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研究就一直就不曾间断。
但是从主流旧纳来看,大概是以下四类:“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1.1“经济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是不喜欢并且逃避工作的,大多数人是需要加以强迫,控制,指挥,才会迫使他们进入一种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的工作状态。
能刺激到他们的只有金钱与其它的物质利益,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上主张采用严明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对于表现意慢的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
1.2这种假设认为人因为必然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的社会性于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人们是否能积极投身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驱使人们去积极努力工作的不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利益,更多的是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上主张由“以人适应物”转向“以人为中心”,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注重职工参与到决策的积极性1.3“自我实现人”假设这里的自我实现是指人们只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才千才能得以满足。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而自我实现就是在这个金字塔的顶端,工作方面的追求可以使人越来越成熟,人也可以自己进行自我激励,官我控制。
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上主张为职工提供一种富有挑战性并且能够有利于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环境。
1.4“复杂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在的愿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随着年龄,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境理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的,只能采取灵活,多元的管理方式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性假设理论的价值国为人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靠人的活动以及行为来实现,所以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也就无法避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
管理心理学一、培训目的:做好管理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素质,而管理的基础,其实是对人性的假设,没有对人的基本认识,也就没有科学的管理。
通过此次培训,希望能够让我们管理者心中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让我们的管理真正成为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二、培训内容:1、人性假设:(1)X理论:X理论是一套传统的关于人的假设。
它假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工作,只要有机会就逃避工作。
工人被看作是先天要强制规定工作量的,没有抱负,尽量逃避责任,自我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拒绝变革。
一般的奖励制度不可能克服这种厌恶工作的天性,所以管理就被迫通过压制、控制和威胁员工以获得满意的绩效。
虽然很多管理者会否认他们对人持有这种观点,但他们历来的举动表明X理论的确是管理层对人的典型看法。
(2)Y理论:Y理论采用更人道、更具有支持性的方法来管理员工。
这种理论假定人不是生来就懒惰的。
有的人之所以有这种表现,是他们过去对组织的经验的结果。
如果管理层为员工提供发挥潜能的适宜的环境,工作就会像娱乐和轻松休息一样,成为他们的天性。
根据Y理论的假定,管理层认为员工在追求自己所认同的目标时,可以做到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管理层的作用是提供一个使员工才能得到发挥的工作环境。
(3)Z理论:我们也可以说,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
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
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 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管理的标点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工作特点等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滑动。
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中的需要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一)需要理论――马斯洛一个人的任何一种基本需要受到损伤都会使他如同病人。
这就象人们判别出那些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病人一样。
谁能说缺少爱不如缺少维生素那样重要一、马斯络的需求层次理论:*需求的等级人的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以下等级:A.生理需求:指维持人生存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是人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
生理需要及其部分目标得到长期的满足之后,它就不再是人类行为的能动的决定因素或者形成体了。
它们只是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存在着,那就是说,如果这种需要受到阻抑时,它还可以重新出现而对机体起统治作用。
但是,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是需要了,只有那些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对机体起统治作用而形成其行为。
B.安全需求:包括人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和职业的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人身安全的需要人身免受伤害,如避免疾病和工伤事故等。
财产安全需要指要求避免财产的损失。
职业稳定的需要指免受失业的威胁。
――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的、有秩序的、可预测的、有组织的、可信赖的世界或组织里。
C.社交的需要指人对于友谊、爱情和归属的需要。
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便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希望受到集体的接纳。
此时,个人将前所未有地、强烈地感受到朋友、情人或妻子不在身边的寂寞。
在现实生活中,社交的需要受到挫伤的现象在精神病理中是最常见的核心问题。
人们在看待友谊、爱情和可能的性欲表现时,均有一种矛盾心理,习惯上要受到许多清规戒律的束缚。
实际上,所有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家都强调:爱的需要收挫伤是顺应不良的基础。
同时需要强调一点:爱的需要包括了爱和被爱两个方面。
D.尊重的需要指人的受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
人在一方面都希望得到名誉、地位和声望等,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具有实力、自由、独立性等,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产生自尊心、自信心。
在这两方面里,后者要以前者为基础,否则便形同孤芳自赏。
这类需要很难完全得到满足,但它一旦成为人的内心渴望,便会成为持久的推动力。
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感到自信、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并适于生存。
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感觉低人一等,软弱或者无能为力。
E.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希望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向往和崇尚的形象。
人们有一种意向要使他潜在的本质得以现实化。
实现这种需要所采取的形式,在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值得注意的统计数据:美国管理学家R.N.Hodgetts指出,对美国人进行调查的研究成果表明:约占20%的人基本处于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层次;只有不到1%的人处于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高层次需求的追寻上;而大约80%的人停在第三层次社交的需要上。
二、需求层次排列的例外法则*存在一种天生就富有创造性的人,其创造驱力比其它任何反向决定因素都重要,行为上是不顾基本需要的满足的自我实现。
(某些天才科学家)*存在一种在生命早期的岁月中缺少爱,因而永远失去爱和被爱的欲望和能力,就象动物出生后没有立即锻炼就会丧失去吮吸和啄食的反应能力一样。
*有些人的志向水平可能永远处于死寂和低下状态。
也就是说,在需求层次结构中较高层次的需要可能干脆消失了,而且可能永远消失了。
结果,这种人始终生活在低水平上。
素素语录:人得到什么基于他追寻什么。
*当一种需要已得到长期的满足后,需要的价值可能被低估。
如从未受过饥饿的人容易轻视饥饿的后果,同时把食物看成无足轻重的东西。
如果他们被较高层次的需求所控制,这个高层次的需要的重要性就会压倒一切。
那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人为了较高层次的需要而使自己陷入不能满足更基本的需要的困境。
可以预料,在这种较基本的需要长期缺乏以后,就会出现重新评价这两种需要的倾向。
比如一个为了保持自尊而辞去工作的人经过6个月的饥饿之后,可能不惜自己的尊严而重新找回工作。
*在某些人身上,自尊似乎比爱更重要。
这种最常见的需求层次倒置的原因常常是最能得到爱的人往往是坚强而有力的人。
因此,缺少爱并且渴求爱的人往往竭力摆出一副自信要强的姿态,是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追寻爱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他们最终的目的依然是爱而非自尊。
*还有一种重要的例外是那些与理想、高尚的社会准则、高尚的价值观有关的例外。
他们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可以牺牲一切。
可以以一种概念来解释:由于早期的满足而增强的挫折承受能力。
指那些在早期或者生活中一直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的人,发展出一种能够经受这些需要在目前和将来遭受挫折的能力,主要是因为他们形成了坚强健康的性格结构。
三、需求层次论的其它法则*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的力量。
*当一种需要还没有完全被满足,新的需要就可能出现了。
人在每个失去都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其中必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需要具有无意识特点*人们主要是在探讨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欲望差异背后的相对统一性。
人们发现这种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令人吃惊的差异只是表明现象,并非本质区别。
*大多数行为都同时具有多种动机。
比如一个人的性爱可能不仅是为了发泄性欲,而且还包括了一种身为男性的自我验证,或为了一次征服,为了感受自己的力量,为了获得更基本的感情。
*当探讨人究竟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的时候,就触及了人的本质。
*需求会引起人满足需要的欲望,从而产生有目的的行为。
如果行为没有实现目的,有可能产生两种行为:一是他可能采取建设性行为,继续实现目的;二是他可能采取防御行为,放弃原有目的。
*各种需要的满足方法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类。
四、需求层次理论的递延*需求不被满足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受到饥饿折磨的人是会生病的。
生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后果。
较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虽然这一点并不广为人知。
在安全、交往、独立或地位等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也是一种病人。
就象患软骨病的人一样,他的病也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后果。
软骨管理者把员工由此形成的消极、敌对、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归结于人的天性,那就错了。
这些行为的表现形式是病的症状,病因是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未能得到满足。
*低层次需求满足以后――转化到高层需求一个较低层次需要得到了满足的人,就不会再受到激励去满足那些需要。
从实际目的看,这些需要已不再存在。
人们的注意力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除非在工作中存在着满足这些较高需要的机会,否则人们就会感到欠缺,而他们的行为将反映出这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部门继续把注意力集中于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其努力必然是无效的。
如果你把驴子放在装满胡萝卜的畜栏里,而站在外面拿一根胡萝卜诱它出来,试问驴子还会出栏吗?*较高层次需求不被满足如果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会不断要求低层次需求的更大满足――更多量的胡萝卜吕志丹同志注意:在发展市场网络和激励部门成员的时候,分析对方所处的需求层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是有效的。
一个新的工具的使用会在短时间内耗费你的时间(比如一个好的软件),因为你需要去学习它的使用,但会在你熟悉它之后产生很好的效果并提升工作质量。
五、 图表1、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心理的发展2、需要与其相对应的激励因素和组织措施的关系(二)吕志丹同志注意: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内心的态度和信念,因此在培训和激励的时候必须因人而异。
比如去帮助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树立他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三)需要理论――麦克利兰一、三大社会性需要1、对成就的需求(成就导向):强烈地需求成功也强烈地担心失败。
愿意接受挑战、对自己树立有难度的目标;对待风险采取现实主义态度,宁愿得到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喜欢表现自己。
2、对社交的需求(亲和导向):从友爱中得到快乐,避免被团体拒之门外。
关注保持融洽的社会关系。
(注:受压抑的社交需求――因不被接纳而异常痛苦,表面故做清高、自我封闭,内心渴望友谊和归属)3、对权力的需求(权力动机):对施加影响和控制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寻求领导者地位;健谈、好争辩、直率、冷静、善于提出要求、喜欢演讲、爱教训别人)(三)人性假设理论法则:管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管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它是一切管理策略和方法依以建立的基础。
不同的人性假设必然会引出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进而又影响到被管理者,产生不同的职业行为,导致不同的管理效果。
因此,企业中出现的问题大都是由于管理者对于员工的错误认识造成的。
一、“经济人假设”――传统科学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对应X理论经济人假设内容:人在本质是是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工资是必要的。
缺陷: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X理论1、一般人生性懒惰,尽可能地少做工作2、人们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3、人们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要漠不关心4、人们的本性是反对变革具有这种人性假设的管理者试图通过外力的刺激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着重于通过满足人们的低层次需要来激励员工,而置自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于罔顾。
二、社会人假设――对应人际关系学说(梅奥)主要理论:1.员工是社会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因此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应该使员工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梅奥认为经济人的观点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群氓假设”即:①社会由一群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②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了个人的生存和利益而行动③每个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运动。
由此导出的结论是只能用绝对的、集中的权力来统治和管理,正是古典管理理论所主张的。
梅奥认为:人是独特的社会结构,只有使自己完全投入集体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
人不单纯追求金钱收入,还具有社会、安全、归属等心理需求。
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①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行为准则②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如同一把剪刀的两半叶片,缺一不可③管理者必须了解谁是正式组织中的关键领导人物④一个非正式领导永远不会成为一名理想的正式管理者,因为他们往往怯于承担责任,缺乏正式管理者所应具有的品格与能力,而且通常难以驾驭作为正式管理者所面临的广泛复杂的职权领域。
⑤非正式组织的四种功能是:A.维护成员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团体生活方式;B.为成员提供社会需求的满足;C.沟通;D.社会控制。
⑥非正式组织带来的难题:A.阻碍变革:非正式组织的第一种相关功能是文化恒定功能,使团体过分维护现在生活方式和在变革面前采取僵化态度。
这种文化恒定功能容易使人觉得现在的一切完美无缺。
B.角色冲突:非正式组织的第二种相关功能是提供社会满意。
非正式组织为了满足团体成员的需求,有可能使员工离开组织的目标。
C.谣传:沟通可能导致谣传的散布。